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农家媳妇:富贵临门畅销巨著

农家媳妇:富贵临门畅销巨著

冷香忆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农家媳妇:富贵临门》,是网络作家“李青青王志”倾力打造的一本穿越重生,目前正在火热更新中,小说内容概括:就说怎么瞧着你们面熟。”张大虎想到什么,忍不住问道:“你们家卖咸蛋那么赚钱,怎么卖起青菜饭团?”闻言,旁边卖鸡蛋的汉子面色不悦。心道:你怕他们家抢买卖,我们卖蛋的就不怕了吗?真讨厌!王老头有些得意的道:“咸蛋卖,青菜饭团也卖。”“明天你们家还是卖咸蛋。”张大虎也站着看了一会儿,觉得青菜饭团不难做,连油都没有放,成本比炒米饭还低。心里暗道:哼,等着瞧。......

主角:李青青王志   更新:2024-04-01 05:3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青青王志的现代都市小说《农家媳妇:富贵临门畅销巨著》,由网络作家“冷香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农家媳妇:富贵临门》,是网络作家“李青青王志”倾力打造的一本穿越重生,目前正在火热更新中,小说内容概括:就说怎么瞧着你们面熟。”张大虎想到什么,忍不住问道:“你们家卖咸蛋那么赚钱,怎么卖起青菜饭团?”闻言,旁边卖鸡蛋的汉子面色不悦。心道:你怕他们家抢买卖,我们卖蛋的就不怕了吗?真讨厌!王老头有些得意的道:“咸蛋卖,青菜饭团也卖。”“明天你们家还是卖咸蛋。”张大虎也站着看了一会儿,觉得青菜饭团不难做,连油都没有放,成本比炒米饭还低。心里暗道:哼,等着瞧。......

《农家媳妇:富贵临门畅销巨著》精彩片段

《农家媳妇:富贵临门》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佚名的故事,看点十足。《农家媳妇:富贵临门》这本连载中农家媳妇:富贵临门古代言情、穿越、HE、佚名古代言情、穿越、HE、小说目前更新到了最新章节番外 儿女亲事,已经写了1245669字,喜欢看古代言情、穿越、HE、 而且是古代言情、穿越、HE、大佬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书友评价

女主婆家家庭氛围好,想看下去,但看到两百章发现男主几乎没戏份,女主少戏份,重头戏都是做吃的,都是女主的做吃方子引起的戏份。军医还是厨神穿越?

又看到救人剧情了,我大概是看明白了,作者是想通过救人剧情把全村百来号人加上隔壁几村名字全写一遍。头一次见这种小说,写一个地方要把整个地方人的名字全写一遍。难怪能有六百多章。先封笔沉淀个几百年吧。

真的是太好看了,有大爱的女主,幸福美满的家庭。团圆的结局。个人感觉很完美。

热门章节

4青青初说剁辣椒

5睹钱箱思夫

6为儿起私心

7湘月斋买方子

8分吃米花糖

作品试读


他卖的鸡蛋才六个铜钱一斤,这个只用大米饭和青菜做的饭团,哪怕用的是精米,可是个头不大,两口就能吃掉,竟然卖两个铜钱!

心道:肯定不会有人买。

谁知,马上就有一个穿着蓝裙子身材又胖又高的中年妇人花了二十个铜钱跟老夫妻买了十二个饭团。

刘氏取出几张粽叶利落的把饭团包好,放在胖妇人手里,笑呵呵,“吃好了,再来买。”

有个手里提着没有鱼头的半条鲢鱼的长脸青年妇人正好路过,问道:“刘姐,你匆匆忙忙的干啥?”

“中午我要去镇里吃酒,家里老人孩子没人做饭。买点青菜饭团给他们吃,省得说我懒,不管她们。哼。”胖妇人抬了抬肉呼呼的双下巴,然后赶紧回县城送饭团了。

长脸青年妇人家境没有胖妇人好,不过天天做饭,也烦死了,看到青菜饭团,想到今天家里来了客人,光是半条鲢鱼有点太小气,便道:“我这半条链鱼才十个铜钱。你家的青菜饭团一个应该卖一个铜钱才对。”

她就是想便宜买青菜饭团。

“卖不了。”刘氏摇头。她早就想好了,整个县城就她们卖青菜饭团,没看见胖妇人一下子买走十二个饭团吗,嗯,是不会降价便宜卖。

长脸青年妇人一脸抱怨,提着半条鲢鱼走出几步,没听见刘氏夫妻叫她回去,不得已只能转身返回,买了六个铜钱三个青菜饭团,边付钱还边道:“太贵了,怎么这么贵?”

刘氏嘴巴也会说话,王亮就随她,笑道:“你不用烧米饭,做好鱼就着青菜饭团吃就行,多香。”

“那可不够吃。”长脸青年妇人随口说了实话,“我家来贵人,我就是把这个算一道菜。”

呵呵,不但是菜还是主食,客人吃了青菜饭团,肚子就饱了,不用吃米饭,并且这可是新吃食,别的地方没有卖的,说出去也有面子。

她可真是机智。

有个身材瘦高、左脸颊有道寸长刀疤的中年汉子走过来,问道:“老伯,看着你面熟,你是哪个村的?”

刀疤脸中年汉子是卖炒米饭的,就在不远处摆摊子。他就想不通,炒米饭也是精米做的,放有油、盐,还放了小香葱,巴掌大的碗一碗炒米饭两个铜钱,怎么买卖就没有青菜饭团好呢?

王老头知道刀疤脸做着米饭的买卖,这可是竞争对手,心里警惕起来,面不改色的道:“王村。你是哪个村的?”

“五里外石头村。我叫张大虎。”刀疤脸张大虎心道:原来老头老婆子是王村的,比我家离和县远多了。微笑道:“我每天早晚来县城两趟卖炒米饭。”

以前早上卖炒米饭,不到中午就卖光了。今天王家卖青菜饭团,主顾都来买,把买卖抢了,没有人买张大虎的炒米饭。

王老头应了一声,忙着给主顾装青菜饭团。

有个黑脸胖老头,穿着七成新的绸缎长袍,家里条件好,却老没有人做饭,是张大虎的老主顾。

今天黑脸胖老头没有买炒米饭,买了王老头夫妻的青菜饭团,还特意跟站在一旁的张大虎解释道:“我老吃你的炒米饭吃腻了,今天换下口味。”

“老伯高兴就好。”张大虎就算心里气呼呼,面上也不显。

刘氏个子比张大虎高,目光有点俯视他,问道:“我的两个儿子昨天在这里卖咸蛋,今天一早就在这里卖青菜饭团,你有没有看到他们?”

“哦,原来你们家就是卖咸蛋的那家。我就说怎么瞧着你们面熟。”张大虎想到什么,忍不住问道:“你们家卖咸蛋那么赚钱,怎么卖起青菜饭团?”

闻言,旁边卖鸡蛋的汉子面色不悦。心道:你怕他们家抢买卖,我们卖蛋的就不怕了吗?真讨厌!

王老头有些得意的道:“咸蛋卖,青菜饭团也卖。”

“明天你们家还是卖咸蛋。”张大虎也站着看了一会儿,觉得青菜饭团不难做,连油都没有放,成本比炒米饭还低。心里暗道:哼,等着瞧。

卖鸡蛋的汉子瞪了张大虎一眼。

刘氏不知道张大虎正在雄心壮志准备明天打败王家的买卖,问道:“你到底看没看到我儿子?”

“看到了。他们跟着湘月斋的小二进了县城。”张大虎丢下一句,就转身走了。他得赶紧卖完炒米饭,卖完就回家去做……

“真的是湘月斋的小二,你没有看错吧?”哪怕刘氏只是个村妇,也听说过湘月斋的大名。湘月斋总店铺在湘城,分店铺在和县、昌镇都有。

张大虎的声音从前方飘过来,“我眼神好着呢,没看错。”

王老头夫妻面面相觑,记忆中没有跟湘月斋打过交道,咸蛋没有卖给湘月斋的人,不约而同的道:“出了什么事?”

王老头打算去湘月斋瞧瞧,可是青菜饭团的买卖好,主顾络绎不绝,刘氏一个人忙不过来,只能先把青菜饭团卖了再说。

这一卖就是一个时辰,将近午时了。

竹篓里的青菜饭团全部卖光,王老头夫妻正要进县城去湘月斋,就看见王志、王亮从县城城门晃悠悠走过来。

张大虎的炒米饭还没卖完,心情正郁闷,看到王志兄弟,立刻快步抢先走到王老头夫妻跟前,道:“你问问他们,是不是跟着湘月斋的小二进县城了。”

没等王老头夫妻问话,王亮已经倒豆子似的全部说了,“爹、娘,我们的青菜饭团卖光了。我们去湘月斋了。湘月斋的掌柜见了我们。”

闻言,张大虎一脸紧张,急忙问道:“湘月斋掌柜见你们干啥,是要买青菜饭团的方子吗?”

众所周知,湘月斋收购美食方子。

张大虎满心的青菜饭团。心道:一个王家就够了,再来一个湘月斋也卖青菜饭团,以后我的买卖就别想做了。

天可怜见的,我还指望做米饭吃食给儿子挣娶儿媳妇钱,给女儿挣嫁妆钱呢。

“不是青菜饭团。”王亮摇了摇头,打量张大虎,心道:这不是卖炒米饭的大哥吗,怎么关心起我们家的事?

小说《农家媳妇:富贵临门》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好。”坐在灶炉前的王桔点了点头,扭头看到了李青青直接把小半簸箕绿油油的辣椒倒进了锅里。

王家的地里种的辣椒,一种绿色,一种红色。

两种辣椒都是肉较厚的那种,个头快有成人巴掌长。

这样的辣椒辣度没有小米辣椒高,但是亩产量高,且大多数人的肠胃能承受,在天气阴湿的当地很受欢迎,家家户户都爱吃。

往年王家把大多数的红辣椒晒干卖掉,绿辣椒自吃、送亲朋好友或卖掉。

王老头、刘氏都是过日子特别节省的人,舍不得吃可以卖钱当人情送的辣椒,哪怕是绿辣椒也舍不得。

今晚李青青炒菜用的就是绿辣椒,半簸箕大概两斤,要是拿到集市能卖几个铜钱。

于是,王桔也担心李青青会被王老头夫妻说道,忍不住提醒,“三嫂,这么多辣椒全炒了?”

“对。辣椒丰收,咱们家吃饭的人多,我多炒些。”李青青用锅铲在绿油油的辣椒上面挤压,把辣椒的水分挤出来,发出吱吱声,冒出辣椒的呛鼻子的气味,条件反射咽了一下口水。

辣椒是老天赐给生活在阴湿南方老百姓的美食。

虎皮辣椒、小炒肉、辣椒爆炒仔鸡、辣椒炒鸭块、辣椒炒牛柳……独自煎炒、给鸡鸭鱼肉当配菜都好吃。

在没有肉的条件下,李青青做的就是虎皮辣椒。

正宗的虎皮辣椒用的尖椒。那种尖椒当地也有,不过辣度太高,王家没有种,李青青就用王家自种的肉厚辣度中等的绿辣椒。

灶火慢慢燃烧,锅里辣椒的水分已被煸干,辣椒的皮呈虎皮颜色,这时,李青青沿着辣椒边缘放了两块红枣大白色的猪油。

猪油被火融化然后全部被辣椒吸收。

空气飘散着浓郁非常诱人的肉、辣椒香气,王桔口腔里充斥口水,只要张开嘴就会流出来。

放了猪油、盐后的虎皮辣椒表皮亮晶晶,被李青青用锅铲盛到一个直径尺长的大黑瓷盘子。

哪怕是丑陋粗糙的大瓷盘也无法掩盖虎皮辣椒诱人食欲的品相。

王桔忍不住站起来,目光随着虎皮辣椒移动,心里叫嚣着吃掉它!

“四妹,把火弄大。我还要炒一个菜。”李青青把切好的一小把蒜瓣放进直径两尺多的大铁锅里就着虎皮辣椒剩下的油翻炒两下,等飘出蒜香,就把摘了的峨眉豆倒进去。

峨眉豆是豆角的一种,也称白扁豆。《本草纲目》记载它有止泻利、健脾胃、除湿热的功效。

峨眉豆好种植,生长特别快。王家只在后院种了两颗就疯长吃不完。但是峨眉豆需要配着猪肉炒着才好吃。

这不锅里还余有一点点猪油,正好用来炒峨眉豆。

峨眉豆必须炒熟,不然吃生的,人可能轻微中毒。

峨眉豆炒熟香喷喷,盛了半木盆,木盆直径一尺长半尺高,专门用来盛菜盛饭。

灶火被王桔封上了,锅里已经被李青青盛满了水,残余的灶火会把水烧热。热水可以用来洗碗、洗脚什么的。

姑嫂二人做好饭,也不休息,到院子里帮着张氏母女捡辣椒。

李青青踩着梯子上了屋顶,要把屋顶上的辣椒捡进大箩筐,却听张氏在下面高声道:“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弟妹,明天不会下雨,屋顶高,屋顶的辣椒就不用收。”

王村风气纯朴,本村的人不会偷盗,可是会有外面的人摸进来偷东西。

王村的人穷,养狗的没几家,前两天晚上有一家两颗树上价值几十个铜钱的桔子全被外面的贼偷走了。这家人的主母气得站在村外骂了两天,今天早上还在骂呢。

于是这两天全村人都把晒的菜收回家。王家院子里的辣椒若不收,怕被人偷走。

“那省事了。”李青青微笑。她可没有张氏会看天气,便手脚灵活的下了楼梯。

张氏望着李青青苗条的背影,想到李青青美丽聪慧、厨艺高超,再想到李青青刚嫁到王家才两个月就做出新鲜吃食咸蛋卖掉赚到银钱被公婆看重,不由得面露自卑。

李青青倒没多想,把木制的梯子搬回杂屋靠在墙边。杂屋里面飘散浓郁的药味,那是这些天她从山上采的草药制成的生药、药丸所发出的气味。

前世,她是个孤儿,高考进入军医大,毕业当军医,准备在部队当一辈子的兵,后来军队医院归了地方,她倍感失落转业经商,挣了很多钱到处旅游,走到哪里都要品尝当地的美食,有一天走在人行道上被醉酒驾车的司机撞死,再睁开眼就成了架空时代大唐国湘城小泉村将要嫁人的农女。

原身也叫李青青,当时已跟王浩定了亲事。

原身不想嫁,她的心上人是本村的一个考取功名的童生,这个童生对原身也有好感,只是童生的娘说原身没有嫁妆帮不了童生读书考秀才,坚决不同意。

原身非常抑郁得了热伤风就这么去了。

李青青到了之后,对这种包办婚姻也不情愿,只是入乡随俗,也是替原身报答李家二老的养育之恩,就这样嫁了过来。

两个月前,服兵役的王浩利用短暂的探亲假回到王村跟李青青拜堂成亲后就返回军队。

李青青就成了古代的军嫂。前世,她当过军人,自知军人不易,决定当好军属,替王浩照顾家人。

王桔、王盼弟站在院子三尺高的篱笆外,一边低声说话一边眺望村口。

王家的地势比较高,能看到大半个村子。

“姑,不知道辣椒能卖多少钱?”

王桔想到李青青昨晚说米菜越丰收价钱越低的话,不由得摇了摇头。

“我们家的辣椒又大又新鲜,肯定能卖好价钱。”王盼弟对此充满了希望。

张氏从院子走出来,低声问道:“小妹,这回爹娘拿了多少咸蛋去卖?”

前几次王家每次顶多卖五十个咸蛋,中午就回来了,今天竟是到现在还不见人影。

王桔仍是摇了摇头。家里的咸蛋所用的鸭蛋是由李青青和王老头夫妻共同出的,所有鸭蛋的都是由李青青一个人做的,也是由她掌握,如今在家里的人,只有她知道。

小说《农家媳妇:富贵临门》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马甲农家媳妇:富贵临门古代言情、穿越、HE、佚名古代言情、穿越、HE、小说《农家媳妇:富贵临门》是最近很多书迷都在追读的,小说以主人公佚名为主线。冷香忆作者大大更新很给力,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农家媳妇:富贵临门目前已写1245669字,小说最新章节番外 儿女亲事,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古代言情、穿越、HE、这本小说的宝宝们快来。

书友评价

故事情节有意思、很好看有意思节节引入胜就是太少了,很不过意看下够了,

很好看,故事节奏紧凑,不拖沓,很有让人看下去的欲望,

又看到救人剧情了,我大概是看明白了,作者是想通过救人剧情把全村百来号人加上隔壁几村名字全写一遍。头一次见这种小说,写一个地方要把整个地方人的名字全写一遍。难怪能有六百多章。先封笔沉淀个几百年吧。

热门章节

284 古来稀和离

285 自是不能忍

286 掳走村妇

287 黎明偷袭

288 霸道的黑色粉沫

作品试读


秋日黄昏,夕阳给王村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纱,家家户户炊烟袅袅。

村子中间坡上的一户人家,三排破旧的茅草房,每排几间,前院二百多平米的地上铺满了红彤彤的辣椒,第一排几间房的屋顶上也铺满了辣椒。站在远处望去红房子红地,很是喜庆。

三个穿着打补丁衣服身体瘦弱的小女孩拿着小树枝站在院子里,驱赶想要偷吃辣椒的鸡。

这三个小女孩是三姐妹,最大的今年六岁,名叫王盼弟,中间的四岁王招弟,最小的两岁多王求弟。

她们是这户人家家主长子长媳的女儿。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辣椒是她们和家里的长辈从地里的辣椒树上摘下来,洗干净摊开到打扫干净的地上晒。

这么多的辣椒都是秋辣椒,用来做干辣椒,一部分自家吃,一部分卖掉。

空气里充满辣椒呛人的气味,三个小女孩不时的打喷嚏,不过,她们的脸上没有不耐烦的表情,因为晚饭不喝稀稀的粥,而是吃大米饭。

王家人口多地少,产粮食少,一天两顿饭,早饭吃糙米和精米混合煮的米饭,菜还不放油,晚饭吃糙米熬的寡淡的粥,连最简单最省钱的凉菜都没有。

自从王家家主的二儿媳李青青进家门说服家主后,早饭的饭是纯精米,炒菜要放油,晚饭从稀粥变成了糙米和精米混合煮的米饭还有菜。

米饭吃进肚子,半夜不会饿醒了,也不会饿到胃疼难受,还有新鲜放了盐的菜吃,生活有滋有味,幸福感倍增。

老二王招弟生着一张小圆脸,小鼻子单眼皮,皮肤微黑,头发稀黄,梳着小辫,目光有点怯懦,瞟了几眼厨房,从那里面已经飘出来猪油香味,小肚子再次咕噜叫,忍不住道:“我看见婶婶拿了好多辣椒还有一点大蒜,晚上是不是吃辣椒啊?”

“是吗?”长姐王盼弟长脸小眼睛大鼻子,鼻梁还有点塌,皮肤比王招弟还要黑些,目光没有神采,身材比同龄孩童瘦小,语气有些担心的道:“可是辣椒要卖银钱。”

前两天她娘张花也就是张氏,做了炒辣椒,只炒了四个,都装不了一盘,就被爷爷、奶奶骂了。她担心李青青被爷爷、奶奶骂。

“吃辣椒。我要吃婶婶做的辣椒。”三妹王求弟身高不到三尺,瘦干肤黑,淡黄稀疏的头发扎个朝天辫,像个发育不良的小豆芽,年龄很小,说话已经流畅了,只是一说辣椒,就馋的忍不住流口水。

“一会儿就能吃到大米饭、辣椒。”王招弟自言自语,内心欢喜笑了。

王盼弟特意道:“要等爷爷、奶奶、爹回来才能吃。”

她们的娘张氏腆着大肚子从堂屋里走出来,朝她们高声骂道:“天要黑了,还不知道把辣椒收起来?眼里这么没活,蠢死!”

张氏今年二十六岁,跟王志已是第三婚。

她头婚嫁的是木匠,可惜木匠短命,新婚半年就去世了,连个孩子都没留给她。

二婚嫁给了比她大十岁的屠夫,这个屠夫有一个女儿,她对继女挺好,可是这个继女小小年纪竟然会说谎,污蔑她虐待,屠夫偏听偏信打她,有一回把她打的昏迷一天一夜,她为了活下来不得不跟屠夫和离。

三婚嫁给了比她小两岁的王志。王志家境贫穷,身有残疾,是主母刘氏初婚带过来的,王老头的继子,不过好在王志没成过亲是头婚。

婚后,两人一开始感情挺好,后来张氏一连生了三个女儿,王志生气没有儿子,对张氏心生不满,不怎么去张氏娘家,对三个女儿也不怎么搭理。

如今张氏又怀了第四胎,她和王志极其盼望这一胎是男婴。

“收辣椒。”

“快把簸箕拿过来。”

“簸箕好大,我拿不动。”

三姐妹丢掉小树枝,拿来簸箕,把地上的辣椒捡到簸箕里面。

张氏有些费劲的蹲下来跟着女儿一起捡辣椒,还不时的赶一赶过来凑热闹偷吃辣椒的鸡。

这群鸡二十三只,不到两个月,公鸡的冠子还没长起来,就会打鸣了,吃不到辣椒气愤的喔喔打鸣,鸣声不长声音低,像个太监。

母女四人收辣椒的时候,厨房的李青青、王桔正在生火做饭菜。

李青青今年十六岁,穿着打有补丁的青色棉质长裙,腰上系着一根灰布带,显出纤细的腰身,身材瘦高,浓密的乌发梳着圆髻,戴着一支雕有蝉纹图案的木钗,长着鹅蛋脸,皮肤微黄,柳叶眉、大眼睛、高鼻梁、小嘴巴,眉清目秀,目光有神,容貌比张氏好看许多,在王村数一数二。

她出身贫寒,娘家在几十里外山脚下的小泉村,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一个弟弟。

娘家为了给她三个哥哥弟弟娶媳妇,把她们三姐妹的聘礼全部扣下来,没有给她们嫁妆,连嫁衣都没有,就这么让她们嫁人了。

李青青微薄的嫁妆还是两个已经出嫁的姐姐想尽办法凑的。

以她的容貌,摊上这样贫穷的娘家,嫁不到镇子上,只能嫁到村子。

好在王村比小泉村富裕些,王家好歹能够吃饱,不会饿肚子。

王桔是李青青的小姑子,也是王家家主最小的女儿,穿着破旧的灰色衣裤,今年八岁,大圆脸,身体干瘦,两道粗眉毛,大眼睛凹陷,看上去脑袋大身子小,营养不良。

她是早产儿,从生下来至今老生病吃药,家里在她身上花了许多银钱。

常年生病花钱,导致她的性格内向沉闷。不过,她跟刘氏、张氏一样勤劳,眼里有活,哪怕身体不好,也不会闲着,干力所能及的活。

农家生火小孩子都能干,不过,李青青炒菜对火候有一定的要求。

这两个月来,姑嫂二人做饭,小姑子生火,嫂子做饭菜,配合挺好。

李青青把煮好的大米饭从锅里盛出来放进木盆里,再用木盖盖上防止凉了,近十口人的饭,木盆又重,她双手把木盆端到堂屋的八仙桌上,返回时王桔已经手脚利索的把大铁锅洗干净了。

家里只有一个灶眼一口铁锅,又做饭来又炒菜。新媳妇李青青愿望之一是添一个灶眼添一口铁锅。

“妹妹,把火弄小点。”李青青语气活泼,还有点小激动,今晚要用辣椒做一道新菜给家人吃。

小说《农家媳妇:富贵临门》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次日早晨,卯时三刻(大概六点四十五),李青青起床时,除了三个小孩子外,其余的人都起床了。她竟然比王桔都起来的晚。

王老汉已经把茅房的粪水挑出来兑了清水,浇了山坡上一片南瓜地。

刘氏已经去菜地摘了黄瓜、莴笋等青菜并清洗干净。

王志用扁担水桶去村口挑井水,来回十几趟,把家里的两口很大的瓷缸全部挑满。

张氏把鸡放出来,又扫了家里及院子的地。

王亮煮饭,王桔烧火,已经焖了一大锅白米饭,打开锅盖盛出来放凉。这可不是早饭吃的,而是用来做青菜饭团的米饭。

以前李青青在娘家时,李家人也是这么勤劳,但是仍然穷的叮咚响。

古往今来,农民若没有好的点子,只靠着地里的农作物可赚不到钱。

李青青迅速的把尿桶的水倒到后面的菜地洗干净,然后洗漱完毕,来到厨房,听到弟弟、妹妹向她打招呼声,微笑道:“我教你们做青菜饭团。”

“好。”王桔羡慕李青青的厨艺。同样的食材,刘氏、张氏做出来只是熟了,远不如李青青做的。不过,王桔最羡慕的是李青青的医术,这可是能救人命的大本事。

“谢谢三嫂。三嫂最好了。”王亮的嘴巴很甜。

李青青把黄瓜、莴笋切成丁,莴笋用开水烫了一下,黄瓜、莴笋丁放少许盐,撒在米饭里搅拌,然后揉搓成一个个圆圆的大小一样的青菜饭团。

雪白的大米饭,青绿色的黄瓜丁、莴笋丁,散发淡淡的米饭香、青菜清香,这就是简单低脂的青菜饭团。

王亮搓了一个,没搓紧,不好看。王桔也搓得不好,不敢再搓,怕浪费米饭青菜。看来青菜饭团也是需要技巧。两人望向李青青的目光更加尊敬。

不到半个时辰,二百多个青菜饭团做好,用底部铺有深绿色棕叶的背篓装好。

王志背上背篓与王亮这就出发去县城售卖。

王志是成年人,但是性格内向憨厚,卖东西有点放不开。王亮虽未成年,性格外向放得开,脑子灵活。兄弟俩正好互补。

这时,又一锅米饭蒸好了,李青青等米饭凉了些,又做了二百多个青菜饭团,“爹、娘,你们先吃几个饭团,再去县城。对了,让大哥、弟弟也吃饭团。别饿坏了。”

自家就是卖青菜饭团,这青菜饭团又不是很贵的吃食,没道理自家人不能吃。

“老头子,快吃,吃完了走人。”刘氏边催促,边往嘴里塞饭团。

“青青,你也吃饭团,别饿着。”王老头刚才想了又想,到底没说青菜饭团怎么分利润。

他想把青菜饭团的利润多分给李青青一些,但是家里他不管钱,所有的钱都是刘氏管着。

大唐国男尊女卑。王村大多数人家是男人管钱,女人想用钱就向男人要。

王家却是相反。

原因说来话长。当年,王老头的六位亲人相继去世,被人传成天杀星,会克死一切活人。别说是娶媳妇,就连交个朋友都困难。

后来刘氏派媒婆跟王老头传话,要是婚后让她管钱就嫁了。

当时,王老头给亲人看病、安丧,把银钱都用光了还卖了两亩地,除了三排房子几亩地,一个铜钱也没有,二话没说就同意。

这般两人成亲。婚后刘氏管钱。

刘氏对儿女一视同仁,也不重男轻女,更不会嫌弃和前夫生的有残疾的王志。

同母异父跟同父异母是有区别的。王志兄弟姐妹五个就被刘氏教育的重感情,团结友爱。

王老头自是愿意儿女关系融洽,只是王志夫妻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张氏这一胎怕又会生女儿,村里人跟王老头提议让他把王志一家五口分出去单过,别让王志一家五口拖后腿。

王老头是琢磨过此事。他的亲生长子王浩为了这个家去当兵,远离家乡吃苦,还有很大的凶险,亲生儿媳妇李青青为了这个家弄出咸蛋赚钱。

唉,他希望李青青手里能多点钱,这样以后等王浩回来,不用再费心力去赚钱。

王老头给继儿子王志娶妻生女、给继女王月嫁妆嫁出去,已经做的很好。现在他想为亲生儿女着想是人之常情。

官道边,刘氏朝着背着竹篓的王老头高声道:“老头子,你想什么呢,我跟你说话,你都不应!”

王老头两道浓眉一挑,道:“青菜饭团赚了钱多分给青青一些。”

刘氏在家里时也跟着学做青菜饭团,做的比王亮、王桔还做的丑,心里是佩服三儿媳厨艺高,这么好的点子在娘家没有用,竟是便宜了婆家也是她们王家,就冲这点得奖励。笑道:“那是当然,你不说我也会这么做。”

王老头还怕刘氏不同意呢,没想到刘氏也是这么打算。老头认为刘氏喜欢李青青,偏向王浩,那就是对他生的儿子好,对他比前夫爱意多。不由得哼上当地的小曲。

刘氏不知道王老头高兴哼小曲是因为多情脑补了那么多,道:“难得天公作美,今天又是大晴天。希望我们家的青菜饭团全部卖光。”

老夫妻来到和县城门时,在官道两旁的长长的集市走了一圈,竟然没看到王志兄弟,就以为他们跑到昌镇去卖青菜饭团。

眼下是上午,正是集市最热闹的时候,附近村子的村民把家里的东西拿到这里卖给县城的居民。

当地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正值秋季,鸡、鸭、鱼、肉、蛋、青菜、野兔、鹅都有,还有人卖驴肉。

卖辣椒的人最多,今天的价钱比昨天还略低些。

王老头想到家里的辣椒,贱卖了太亏,不卖自家吃又太多,要是给李青青做剁辣椒……

“香喷喷好吃的青菜饭团,不用生火不用下厨,直接当饭菜吃,一个只需两个铜钱,买五个送一个,快来买。”刘氏不怕被人笑,大声喊起李青青教的话,招呼进出的路人。

昨天卖咸蛋,她就是这么喊的。可比王老头能放开多了。

旁边卖鸡蛋的皮肤黑黑的村民刚来一会儿,望着老夫妻竹篓里的青菜饭团挺诱人,只是价钱卖得太贵。

小说《农家媳妇:富贵临门》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