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大唐:开局传承奉先武力值全本小说阅读

大唐:开局传承奉先武力值全本小说阅读

知鱼小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无删减版本的军事历史《大唐:开局传承奉先武力值》,成功收获了一大批的读者们关注,故事的原创作者叫做知鱼小生,非常的具有实力,主角李承乾李世民。简要概述:一朝穿越,成为大唐太子李承乾!正值武德九年,帝位更迭,突厥趁乱南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过之处,满目疮痍。“叮,任务,击退突厥,守卫大唐!”当日,李承乾留下一封书信,策马离开长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血债,当以血来偿!”“杀大唐一人,当灭全族!”李世民:“朕有承乾,大唐何愁不兴?”蛮夷诸国:“求圣太子饶命。”世家大族:“悔不当初,不该与太子为敌。”...

主角:李承乾李世民   更新:2024-04-08 08:1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承乾李世民的现代都市小说《大唐:开局传承奉先武力值全本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知鱼小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无删减版本的军事历史《大唐:开局传承奉先武力值》,成功收获了一大批的读者们关注,故事的原创作者叫做知鱼小生,非常的具有实力,主角李承乾李世民。简要概述:一朝穿越,成为大唐太子李承乾!正值武德九年,帝位更迭,突厥趁乱南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过之处,满目疮痍。“叮,任务,击退突厥,守卫大唐!”当日,李承乾留下一封书信,策马离开长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血债,当以血来偿!”“杀大唐一人,当灭全族!”李世民:“朕有承乾,大唐何愁不兴?”蛮夷诸国:“求圣太子饶命。”世家大族:“悔不当初,不该与太子为敌。”...

《大唐:开局传承奉先武力值全本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次日清晨,长安早朝!

自突厥进犯以来,每日的早朝都透着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凝重气息。无论是何党派,亦或是否关心突厥此事,百官皆是眉头紧锁,面色沉重。

即便一直以来别有心思的王明远等人,亦是如此。

这是大势,聪明人懂得顺势而为,与大势合。

即便是装。

能入得早朝之人,哪个不是聪明人?

旁的不说,有眼可见的大势,他们最起码是看的透的。

谁敢在这个大势下哈哈大笑,或者露出欢颜?轻者断送仕途,重者葬送性命。

“陛下,突厥大军在颉利二人的带领下来势汹汹,纵然白袍军忽然出现,并且击溃凉州敌军,振奋了军心。但...白袍军再是神武,也不过只有五千人罢了,与敌军人数悬殊过大,恐怕难以匹敌。臣以为,朝堂理应做好应对之策。”长孙无忌拧眉,将形势透彻分析,让一众官员点头认同。

房玄龄起身,上前说道:“赵国公言之有理,臣附议。白袍军横空出世,虽不能抵抗突厥二十万大军,却能为我等争取一线生机。其一,白袍军虽有五千人,但个个皆是以一敌十的精兵能将,两军交战,定能给敌军带来震慑。其二,只要白袍军能拖延敌军一日,我等喘息谋划的时间便会多上一日。”

他的话,再次得到百官认同。

李世民深吸口气,长长吐出,说道:“既然如此,爱卿以为该如何?”

他的想法与百官相同。

白袍军出现,且凉州大捷。此事虽然给了朝堂一个天大的惊喜,但惊喜过后,仍是忧虑。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没人怀疑过这支曾以七千胜十万的传奇军队的传承,但...人数上的巨大悬殊,是众人忧虑的关键。

七千胜十万,那是曾经。如今这支白袍军,是否真的保留那等骇人战力?

就算保留,仍旧于世间无敌。

可五千战二十万,与七千战十万的概念完全不同。

没人认为五千白袍军对上二十万突厥大军会获胜,虽然每个人的心中都抱有那么一丝侥幸的期待。

自今日早朝开始,朝堂上所商榷的便是此事。

白袍军战败之后,突厥继续势如破竹,抵达长安时,他们该如何做。

朝堂中,李世民的话语让众人面面相觑,各抒己见的场景并未出现,不过须臾,众多官员便是将目光转向前方,那与帝位相近之处。

此等大事,如何抉择,决定性的关键,在于首位几位陛下心腹的意见。

那几位,才是大唐权力的核心人物,手握大权,执掌生杀!

朝堂内安静须臾,杜如晦缓缓起身,说道:“陛下,白袍军纵然不敌,也可给颉利二人带来足够的震慑。臣以为,我等应该制造一个假象,让颉利二人以为,白袍军此等精锐之师,大唐不止一支的假象。如此一来,颉利叔侄定然有所顾忌,毕竟他二人明争暗斗不断,谁都不想自己的麾下在此战中折损惨重,从而导致无法制衡对方。这等假象一旦成功,即便突厥兵临长安,他也不敢太过冲动。到了那时,陛下再强势质问其为何撕毁盟约,且以修生养息,不宜为战为由,拿出足够的诚意,突厥定然可以退兵。”

李世民顿时目光阴沉,拳头紧握,青筋暴起,咬牙道:“你的意思,是要顺势而为,且忍受屈辱,不战而降。”

他的眼中,有浓重的不甘及愤恨。

长孙无忌长叹,说道:“势不如人,除却这般别无他法。”

魏征宽慰道:“陛下当以大局为重,况且此法亦是缓兵之计。待此劫难过后,我等当知耻后勇,厉兵秣马。今日突厥所给,来日双倍奉还。”

李世民自然知晓轻重缓急,虽有愤懑,却也知道众人建议是最为稳妥的计策。他垂眸须臾,点头道:“此事重大,退朝之后,尔等迅速商议出个章程。”

“臣等遵旨。”

长孙无忌等人连忙抱拳躬身。

具体执行计划,自然不能在朝堂上商榷,毕竟人多耳杂。

如此,今日早朝也算告一段落,只待宣布退朝,百官便可离开,各回各部,各司其职。

然而,不待太监宣布,王明远却在一众疑惑的目光中站了出来。

“陛下。”王明远躬身说道:“臣听闻昨日有卫国公亲卫返回,可是有了太子殿下的消息?”

有官员错愕相视,炯炯的目光转向李世民。

李世民双眸轻阖,凝视着王明远,听不出喜怒,淡声道:“此事,爱卿很是关心啊。”

“陛下容禀。”王明远故作惶恐,将身子低下,连忙说道:“太子乃一国储君,其安危关乎社稷稳固,臣自是日日担心,夜夜忧虑。昨日有人看到卫国公亲卫归来,臣恰巧有所耳闻,特有此一问。还请陛下明鉴。”

“呵...”好一个忠君爱国...李世民隐晦冷笑,迎着百官疑惑的目光,垂眸说道:“众卿以为,白袍军如何?”

陛下转移话题,不言太子却说白袍军...百官诧异,彼此相视。

长孙无忌沉吟,说道:“且不说战力,单凭此名号,也可称世间之最。”

戴胄点头,说道:“凉州一战,足以看出白袍军的强悍。”

有人点头附和,但面上仍旧存着疑惑。

他们搞不懂,为何陛下会转移话题,莫非太子殿下...

没人敢问,怕触怒圣威。

闻言,李世民摇了摇头,叹道:“何止是精锐之师,在朕看来,白袍军更是古往今来,唯一一支仁义之师。”

百官诧异抬头,不解的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自袖中取出一封信件,随手甩出,落在为首几位官员身前不远处,口中说道:“这是昨日药师的信件,其中并无太子的消息,记载的只是他对白袍军的见闻罢了。魏征,你念出来给众卿听听吧,也叫他们知道,仁义之师是何等模样。”

“臣遵旨。”魏征上前,捡起信件拆开,最忌逐字逐句念出。

“陛下容禀,臣已至凉州,但仍无太子踪迹,至今生死不明,臣有负陛下之托,臣有罪...”

信中开头,李靖便言明还未找到太子,让百官阵阵默然。

而接下来的内容,则是让惊讶之色逐渐爬至每个人的脸上,并且迅速转换为骇然失色、难以置信之色。

“当真,仁义之师也。”信件念完,魏征仰天长叹,面露敬佩之色。

“不收百姓一粒米,不食百姓一碗粥,世间真有这样的军队?”

“就算百姓身死,也不侵占百姓房屋钱财,这怎么可能...”

“若真如此,老夫由衷敬佩。”

“白袍军将军不过一少年,却能领军如此强悍的仁义之师,此人不可小觑。”

“若他入朝堂,陛下将如虎添翼。”

“只是太子仍旧踪迹全无,属实令人担忧。”

声声惊叹此起彼伏,轻叹感慨者比比皆是。

还没找到么,怕是凶多吉少了啊...低着头的王明远嘴角揶揄,想了想,上前道:“臣恭贺陛下,若能得此军,用不了多久,陛下便可挥兵突厥,一雪前耻。只是...”

他故作迟疑,才悲恸道:“至于太子安危,还请陛下莫要过多担忧,以免伤及龙体。且太子殿下乃是储君,得上天眷顾者,应是可逢凶化吉。当然,身为臣子,臣还是该提醒一二,为避免突闻太子殿下噩耗,措手不及。还请陛下早做准备,若是那样,该如何应对,以安天下心。”

“你很希望太子有去无回,是吧?”李世民垂眸,沉声说道。

在他心中,王明远已是入了必死名单。

只是时候未到,还不能轻举妄动。

“臣惶恐,臣怎敢有这种想法。”王明远惊慌不已,连忙辩解:“臣只是就事论事,有一说一,为江山社稷着想罢了。”

“呵...”李世民嗤笑一声,缓缓起身,仿佛苍老了几岁,话语中有悲痛溢出,说道:“太子的事,在无确切消息之前,就不要提了。退朝吧。”

百官默然,起身躬身说道:“臣等,恭送陛下。”

看的出来,对于太子殿下,陛下已然不抱有仍旧在世的希望了。

是啊,卫国公已至凉州,仍无太子半点踪迹。

而太子殿下只身一人,如何在那动乱血腥之地久存?

有官员心中叹息不止。

百官离开大殿,魏征想了想,追上王明远。

“王侍郎三番五次触怒陛下,不怕惹祸上身么?”魏征道。

王明远摇头轻叹,义正言辞道:“纵是掉了脑袋,该说的话,仍旧要说,毕竟这是身为臣子的本分。”

魏征笑道:“好一个忠君为国,老夫佩服。”

王明远呵呵一笑,说道:“过誉了,与您相比,我还差了些许。”

魏征垂眸,说道:“所以,王侍郎认为,太子殿下绝无生还可能?”

王明远摇了摇头,叹道:“您不也是这么想的么?除非...”

魏征问道:“除非如何?”

王明远摇头笑道:“除非太子殿下就是那位少年将军,呵...抱歉,王某此言欠妥,还请见谅。太子殿下身为储君,王某自然希望殿下能够生还。”

魏征止步凝视其背影,说道:“大敌当前,老夫奉劝王侍郎,一些心思该收得收。”

“多谢,但王某不存任何私心。”王明远面露不屑,大步向前,颇有几分意气风发。

“卫国公私信,太子找到了...”

“卫国公私信,太子找到了...”

一道人影,自外极速而来。

百官脚步愕然顿住,王明远眉头紧皱。

“找到太子殿下了?”杜如晦迎上几步,看着驿夫。

“白袍军的那位少年将军,便是太子殿下。”驿夫匆忙一句,入了东宫大殿,留下错愕呆滞的百官。

“怎么可能?”王明远犹遇晴天霹雳,喃喃自语。

.....

家中长辈离世,一直在忙,望谅解。

章评里我说明了一下,但看到的人少。

我见有人说我这不过是断更的借口...我就想问一句,你找借口时,是用家中有人离世的理由?怎么的,你希望自己家人早日死绝?

妈的,哈皮。秀尼玛智商。

小说《大唐:开局传承奉先武力值》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大唐:开局传承奉先武力值》由知鱼小生所撰写,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也是一部穿越、魂穿、历史、全篇都是看点,很多人被里面的主角佚名所吸引,目前大唐:开局传承奉先武力值这本书最新章节第614章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大结局2/2),大唐:开局传承奉先武力值目前已写1268574字,大唐:开局传承奉先武力值穿越、魂穿、历史、佚名穿越、魂穿、历史、书荒必入小说推荐!

书友评价

吕布的箭术一般,哈哈哈哈哈哈哈

写的不错,应该可以再往下面继续写

吕布辕门射戟你说他不强

热门章节

第579章 又不是你跟人家哭穷,舔脸借钱的时候了

第580章 看你这也算有突出贡献的份上,朕便不与你计较了

第581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

第582章 为了检讨朕的罪责,朕决定从今日起,在南郊坐草席自责

第583章 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

作品试读


长安,皇宫,太子东宫的小朝堂上,今晨乱成了一锅粥。

李世民经玄武门之变,弑兄囚父夺得帝位。虽然手段无情,但基本的孝道,他还要在意的。

也因此,即便登上帝位,本该皇帝居住的大兴宫仍是属于李渊,而李世民的一概政务,皆在年久未曾修缮的太子东宫处理。

“陛下,太子如此年幼,便如此冲动,且不计后果。若是将来登临大宝,如何治理天下?如何统摄万民?又如何传承祖业?陛下,此事关乎甚大,臣恳请陛下为江山社稷考虑,废太子,安朝纲。”

“臣恳请陛下废太子,安朝纲。”

自打早朝开始之后不久,这个话题便被别有用心之人提出,且附和官员众多,形势逼人。

这群人,以博陵崔氏、太原王氏、赵郡李氏三大氏族的官员为首,攻势猛烈。

李世民面色深沉,阴厉的目光在那些官员的身上缓缓扫过,冷声说道:“当下强敌入关,生灵涂炭。太子亦是在外生死不明。尔等不商榷救国之策,却在这里弹劾太子,究竟是何居心?”

“陛下。”太原王氏户部侍郎王明远抬头,义正言辞说道:“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内不定,则外难平。臣等所言,也是为大局考虑,绝无半点私心,还请陛下明鉴。”

“绝无半点私心,呵...”李世民嗤笑,寒声说道:“那你且说说,若朕废了太子,又该重立谁为太子?”

“自是德才兼备的皇子。”王明远理所当然的说道。

“那谁又是德才兼备的皇子?”李世民俯身问道。

王明远低头垂眸,缓缓说道:“考量一位皇子的品性,非一朝一夕之易事,臣现在不敢断言。”

“哼...”李世民冷哼,怒道:“既然不敢断言,那朕现在命尔等商榷抗敌之事。至于废太子一事,过后再提。”

“陛下,一码归一码。臣认为,与抗敌一事相比,废太子一事更为紧要。”王明远朗声说道。

“你莫要忘了,朕是马上帝王,当真以为朕的横刀不利乎?”李世民怒不可遏,竭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但即便如此,话语中亦是杀机凛冽。

王明远怡然不惧,抬头笑道:“臣为国操忧,虽死无悔。”

“你...”李世民阴沉的看着王明远,眸中寒芒乍现。

“陛下,臣有话说。”长孙无忌走出,缓缓说道:“太子殿下此举虽然冲动,但其心为善,心中更有储君之大任。虽是有过,但亦可理解。臣认为,待太子归来,小惩大诫一番便可,若是因此废了储君之位,未免有些过了。”

房玄龄上前说道:“臣附议。”

杜如晦上前说道:“臣附议。”

接着,又有几个官员相继走出,对长孙无忌的话表示附议。

“赵国公此言差矣...”

“够了。”

李世民一声怒喝,打断王明远的话,拍案而起,咆哮道:“太子现在生死不明,废与不废,是现在提的么?就算要提,也是等他活着回来。哼...竖起你们的耳朵听听,给朕仔细的听听,听到了什么?朕不知道你们听到了什么,但朕听到了边关百姓的哀嚎,听到了他们的哭声。那是大唐的百姓,大唐的子民。尔等真的无动于衷?给你们一天的时间,给朕商议对策。至于太子一事,以后再说。如若不然,莫怪朕挥起屠刀,以儆效尤。退朝...”

李世民转身,怒气冲冲离开大殿,回到批阅奏折的偏殿之后,颓废的坐到蒲团上。

他的眼中,藏着深深的无奈与怒火。

世家之威,他无力抗衡。

最起码现在是这样的局势。

若是刚才他控制不住,命人将王明远拖出去斩了,那就是与世家宣战,撕破脸皮。

到那时,内忧外患,大唐将顷刻覆灭。

最起码,现在的表面还算和气。

千年的世家,流水的王朝,说的就是如此了。

一群蛀虫...李世民将牙齿咬得咯吱作响,旋即说道:“来人,宣长孙无忌、秦琼、侯君集、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不大一会儿,一行几人,除却魏征之外尽是与李世民打天下的心腹,匆匆而来。

魏王府,退朝之后的王明远偷偷潜入。

“今日只是开始,若是太子殿下不幸身亡,魏王殿下便可高枕无忧。若是上天眷顾太子殿下,活着回来。臣等便会再次弹劾。以太子殿下此举,就算陛下想保,也得顾忌官员们的想法。况且,陛下本就对殿下疼爱有加。”王明远跪坐下首,喝着煮茶,慢斯条理的笑道。

魏王李泰是个小胖子,王明远的话,他没有听进去丝毫,此刻有些神情恍惚,眼光涣散。

见王明远说完,他才抬起头,说道:“太子哥哥会死在外面么?”

王明远暗自皱眉,故作沉吟道:“九死一生。”

“这...”李泰的脸色顿时白了几分,苦涩道:“可本王不想太子哥哥死在外面。”

王明远说道:“殿下,皇家无亲情,况且就算太子殿下死...回不来,也与您没有任何关系。”

“可...”李泰张了张嘴,忧虑说道:“本王确实是想当太子,以后当皇帝。可本王也不希望太子哥哥有事。”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殿下若想成大事,便莫要顾念太多。未免意外,臣先行告退。”王明远眼中闪过嗤笑,很是隐晦,旋即起身离开。

目视王明远的背影,李泰无力瘫坐,脸上露出浓郁的纠结之色。

这是长安发生的事,战况紧急的凉州,自然不会知晓。

此刻,李靖正看着李承乾,苦涩的道:“太子殿下,您此举冲动了。颉利若来,我们考虑的该是如何保全性命,而非取其人头啊。”

程咬金也咧嘴道:“是啊太子殿下,虽然俺不怕死,但颉利那狗东西带的人太多,干不过啊。”

柳晟安静的站立一旁,不言不语。

虽然他身为凉州太守,但此时却是没什么话语权,显得有些卑微。

当然,李承乾几人并未轻视柳晟,以柳晟之前的所作所为,值得让人敬重。

李承乾握着穿云弓,轻拭弓身,缓缓说道:“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诗句一出,柳晟与李靖眼睛一亮。

至于程咬金与尉迟恭,则是因为墨水有限,品不出多少味道。

程咬金吧唧吧唧嘴,说道:“虽然听不太懂,但俺觉得有点道理。”

“报...”一声疾呼,自外传来,身披甲胄的士兵匆忙进入营帐,说道:“发现敌军踪迹,距离凉州不足十里。”

李靖连忙问道:“多少人?”

士兵咽着口水,涩声道:“黑压压一片,不止十万。怕是得有二十万。”

“什么?”

营帐内,众人惊呼。

李承乾垂眸轻笑。

来再多又如何,送人头的罢了。

半刻钟后,几人登临城墙,放眼望去,旌旗招展连成一片,仿佛无穷的突厥士兵,踏起烟尘滚滚,气势汹汹而来。

小说《大唐:开局传承奉先武力值》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