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精品篇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

精品篇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

林澈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主要人物分别是林澈朱元璋,也是实力派作者“林澈”执笔书写的。简介如下:穿越到大明洪武,成为一名参加殿试的贡生。深知洪武朝当官不易的他,一心重返前世。奈何系统要求,只有被朱元璋处死,才能回到现代。于是乎。殿试策论上,林澈洋洋洒洒写下《科举取仕,误国误民疏》,一心求死!老朱震怒,将林澈打入诏狱,秋后问斩。本以为要吃些苦头的林澈,诏狱结识一位勋贵二代。没事给他讲讲课,不但没受罪,反而十分享受。“林先生,何为‘资本论’?”“林先生,‘官绅......

主角:林澈朱元璋   更新:2024-02-22 07:1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澈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篇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由网络作家“林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主要人物分别是林澈朱元璋,也是实力派作者“林澈”执笔书写的。简介如下:穿越到大明洪武,成为一名参加殿试的贡生。深知洪武朝当官不易的他,一心重返前世。奈何系统要求,只有被朱元璋处死,才能回到现代。于是乎。殿试策论上,林澈洋洋洒洒写下《科举取仕,误国误民疏》,一心求死!老朱震怒,将林澈打入诏狱,秋后问斩。本以为要吃些苦头的林澈,诏狱结识一位勋贵二代。没事给他讲讲课,不但没受罪,反而十分享受。“林先生,何为‘资本论’?”“林先生,‘官绅......

《精品篇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精彩片段


父子俩都陷入沉思。

这时,隔壁传来交谈声,吸引两人的注意。

“越狱的事到此为止,无须再说,咱就当没发生过。现在咱们接着上课,昨天酒喝多了,说到哪了?”

林澈抿了口酒,看着朱樉赞许道:

“不过,你小子昨天安排的按跷确实舒服,昨晚睡眠质量都好了很多。”

朱樉嘿嘿一笑,接口道:

“昨天先生讲到皇上颁布重农抑商的原因,说到一半,就醉过去了。”

“我花了点银子,让人给先生按跷,舒服就好,先生天天给咱上课辛苦了。”

林澈笑了笑,没有纠缠这个话题,开始讲课:

“你知道,当今皇上农民出身,对商人天生没有好感。”

“认为,商人在赚取钱财后,大量购置田地,逐渐成为地主,进而剥削农民,”

“还有,商人四处奔走,朝廷难以管理,连收税都找不到人,在皇上看来这些商人就是一群毫无价值的社会蛀虫。”

“这些都是当今皇上,制定重农抑商的重要原因,却给大明商业造成了极大破坏。”

说到这,林澈停顿了下,随即语气加重:

“其实皇上错了!”

“商业与商人,两者有本质区别的!”

“商业,是通过买卖方式使得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

“商业本质是交换,是基于人们对价值认识的等价交换。”

林澈喝着小酒将前世学的一点经济学知识卖弄了一番。

朱樉闷头闷脑的听着,一脸茫然。

‘商品流通’?

‘价值认识’?

‘等价交换’?

朱樉发现每次林澈讲课,嘴里总能蹦出几句莫名其妙的新鲜词儿。

可是一番解释后,又总能让他眼前豁然一亮。

这次朱樉没有主动询问,他知道林澈一定会解释的。

果然。

林澈看到朱樉茫然模样,知道自己讲解的知识点超纲了。

“呵呵,这个讲的有点深,超过了你的理解范畴。”

“这样吧,我给你举个简单例子,你一听就明白了。”

林澈倒了一杯酒,端在手上,随即举了一个例子。

“比方说我是应天人,可是住在北平生活。”

“北平那里种小麦,吃面食,可我从小吃惯了南方的稻米,不习惯吃面食。”

“可是家里只有小麦,没有稻米,这时我怎么办?”

朱樉下意识的答道:“交换!”

“对!就是交换!”

林澈赞许的看了眼朱樉,将手中酒一口干了。

“我拿着家里一斗小麦,在集市上却只换到了半斗稻米。”

“你是不是觉得我吃亏了?”

“是啊!一斗麦子只能换半斗稻米,怎么算也是你亏了。”

朱樉大脑没有过滤,直接开口说道。

“猪脑子!一天就知道打打杀杀,想问题太简单!”

隔壁朱元璋听到这里,嘴里骂了一句。

朱元璋虽然没有做过生意,却知道有些商品,换了地方价格就不一样。

这边。

林澈瞥了眼朱樉,摇头失笑:

“说你简单,你还真是简单。”

“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要从多方面考虑。”

“我现在身处北平,可是北平不产稻米。”

“想得到稻米怎么办?只能从南方调稻米到北平来。”

“这样就牵扯到商品流通问题。”

“从南方调稻米到北平路途几千里,又是陆运又是漕运,难免会有损耗。”

“运粮过程中需要雇人、雇车、雇船,这又是一大笔开支。”

“稻米运到北平,加上损耗、人工费、运输费等等,折算下来,半斗稻米已经是南方本地一斗稻米的价值。”

“这就是一斗麦子换半斗稻米,看似不合理,却遵循着等价交换。”

经过林澈这么一解释,朱樉顿时恍然大悟。

隔壁的朱元璋父子,听了也是频频点头。

林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深入浅出的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商品流通’,‘价值’还有‘等价交换’这些生涩的词汇,也都一一解释清楚。

朱樉眼眸充满着崇敬,林先生几句话功夫,就让他弄懂了什么叫商业。

相比于大学堂里的那些大儒,林澈讲课总是那么的深入浅出、轻松写意。

林澈讲的轻松,自己学起来也不累。

没有之乎者也的,绕的人晕头转向,越听越糊涂。

朱樉站起来主动给林澈和自己酒满上。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林先生,这杯酒我敬你。”

说着满满一碗酒,一口干了。

林澈也不客气,端起碗也将酒干了。

酒喝了,林澈继续讲课:

“说了商业,咱们再来说说商人。”

“商人简单来说就是靠从事商业为生的人。”

这次,林澈没有咬文拽字,是因为他自己也不记得商人这个名词解释。

何况自己即使记得,说出来这憨货也一定听不懂。

果然,这么一说,朱樉立刻就懂了。

“先生,应天府街道旁边那些开饭馆、茶楼和杂货铺的那些人,都算作商人吧!”

“对,主要从事商业为生的人都叫商人。”

林澈颇为赞赏的点点头。

“商人有多种,不是皇上想象的那样,四处奔走、盘剥百姓那些人叫商人。”

“他们只是商人中的一小部分。”

“大部分商人都有自己的产业,扎根在当地。”

“像酒肆、茶楼、饭庄…他们都在当地从事商业活动,按时纳税,合法经营,靠服务赚取利润。”

“不存在剥削百姓,相反他们赚取的都是有钱人的钱,百姓穷的饭都没得吃,谁会上这些地方消费?”

“所以说大多数商人,与老百姓并不冲突,他们也像百姓一样,靠着辛勤劳动获取利润,养家糊口。”

“商人最大的贡献是带动就业,促进城市发展。远的不说,就说应天府吧,应天府的繁华热闹,还不是因为商业带动的!”

朱樉被林澈这番话,说的一愣一愣的。

半天才冒出一句:“什么是带动就业?”

林澈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刚才一番话,用词有些前卫。

这里不是六百年后的二十一世纪。

带动就业、促进发展这样的词汇,几百年后的才会出现。

“‘带动就业’?我举个简单例子你就明白了。”

“应天府一名商人开一家饭庄,开饭庄总不能事事都自己来吧,他总得请厨役吧,请小二吧、请账房先生吧。”

“这些人因为商人开饭庄,在饭庄干活,而领取工钱,养活家人。”

“这就叫做带动就业。”

朱樉点了点头,似懂非懂。

林澈喝了口酒,继续说道:

“当今皇上不经过调查,就将这些商人定性为剥削者,你觉得这样妥当?”

小说《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两人来到朱樉的豪华监舍。

“你刚才跑哪去了?”

“啊?”

两人刚坐下,被林澈猛然一问,朱樉心虚的避开射来的目光,支吾道:

“嗯…我就去了趟茅厕,还能去哪?”

“林先生刚才来过啊!找我啥事?”

“没啥大事!”

林澈也没多心,这货有个不好的习惯,茅厕一蹲就是半个时辰,也不怕蹲出痔疮来!

“找你是想让你帮我弄一支笔,和一张纸。”

“问狱卒要了说没有,就过来找你了!”

“等了你半天都没见到你人,就回去睡觉了!”

朱樉心虚的看了眼对方,答应道:

“行,我这就去给你弄!”

“不过,您要纸和笔干啥啊?”

林澈随意看了眼天窗,指着外面说道:

“再过一天就行刑了,总得留个遗言啥的,否则不白来这一世吗?”

“唉!诏狱也太没人性化了,怎么也得表示一下吧?”

“听说连个断头饭都没有,真是…”

听着林澈调侃式抱怨,朱樉暗暗捏紧拳头,心里盘算起来。

虽然路上大哥表达了支持自己的意思,可是…没父皇点头,大哥敢吗?

他太清楚父皇的强势了!

再怎么说大哥也是储君,皇帝继承人,就算想支持自己,也不敢忤逆父皇啊!

朱樉皱着眉头,突然脑海中灵光一现。

他想起马车上,大哥说的那句莫名其妙的话:

自助者天助之,自弃者天弃之!

突兀的,朱樉萌生一个念头。

大哥说这话难道是在暗示自己,越狱?!

越想越觉得可能!

“喂,怎么搞的像你要被砍头一样!耷拉个脑袋!”

“我跟你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有些东西天生注定的!”

林澈敲了敲桌子,转移了朱樉注意,接着道:

“其实砍头有什么可怕,在我看来就是人生的一次奇妙的旅行!”

“嗯…好想快点感受这种酣畅淋漓的体验!”

林澈仰望着天窗,一脸向往。

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朱樉看着林澈嘴巴张的能塞下一个鸡蛋,有对死亡这么向往的么?死亡在他眼里仿若游戏!

一墙之隔。

老朱和朱标坐在隔壁面面相觑。

老朱这辈子杀过太多的人,什么样场面没见过,可是像林澈这样带着憧憬面对死亡的,他绝对第一次见到。

“老大!”

老朱看了眼目瞪口呆的朱标,叹服道:

“看到没,什么叫做能成大事者,像林先生这样就是!”

“面对死亡,置之度外的人!”

朱元璋端起茶盏,闻了闻茶叶的清香,继续道:

“想当年,南宋文丞相天祥,被前元皇帝忽必烈擒获,许以高官厚禄,金银财宝,劝降文丞相,见不为所动,又拿文丞相妻女威胁,用尽了手段,最终无功而返。”

“文丞相被关了三年,也被招降了三年,誓死不从。”

“最后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容殉国!”

“壮哉!真英雄也!”

“此时的林先生,就有文公的气概!”

朱元璋有些惆怅的叹口气:

“林先生,面对死亡如此执着,难道世间就没有任何的牵挂?”

朱标看了眼父亲,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隔壁监舍。

林澈靠在椅子上,看着朱樉忙前忙后的张罗着。

很快。

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摆在面前。

林澈看着有些过意不去:

“我说朱二,差不多就行了!”

“没必要铺张浪费,就咱俩吃饭,弄这么多菜,你爹知道非削你不可!”

听了这话,朱樉下意识缩了缩脖子。

随即拍着胸脯道:

“那哪行!”

“诏狱这鬼地方,潮湿阴暗,哪是人待的地,再不弄点好吃好喝的,先生身子骨非垮了不可!”

“您教我这么多知识,孝敬您是应该的!”

听了这话,林澈也不客气了,用手扯了快鸡腿!

“那我就不客气了!不过吃了你的送行饭,咱也不能亏了你!”

“咱破例给你开个小灶!”

“今天再给你讲一课!”

朱樉闻言笑眯眯的给林澈满上酒。

林澈小抿了一口,若有所思:

“先让我想一下,这两天讲的是洪武朝的弊政,那咱们还继续,今晚课时…咱们讲洪武帝制定的户籍制度,对大明王朝的危害!”

咕咚!

朱樉一口将杯中酒饮下,疑惑道:

“先生,这…户籍制度,咋也成了弊政了?”

对于户籍制度,在大学堂宋濂特意拿出来仔细讲解过,认为它对大明江山稳固,百姓安居乐业极其有益。

户籍分为军籍、兵籍、工籍、匠籍和民籍,父死子继、兄死弟袭代代相传。

“当下户籍制度,不是挺好嘛!”

“天下百姓,各司其职,各谋生活,世世代代干着自己该干的活,不必颠沛流离…”

“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有为朝廷效力的机会。”

“朝廷上下各司其职,工部有懂建设的人筑路桥修河道,户部有懂理财的人掌管钱袋子,刑部有懂法的人审案子。”

“如果没有户籍,岂不是乱套了?”

面对朱樉一连串的疑问,林澈拿起筷子在他头上敲了下。

“告诉你多少遍了,提问一个一个来。”

“我还没表示,你就像竹筒倒豆子似的,一股脑将所有问题全抛出来,谁能一下子接这么多问题?”

朱樉抱着头小声讨饶:

“林先生,咱就是天生性急,一时半会改不了,咱爹也老这样说我!”

“您别生气,这个我慢慢改!”

林澈斟了杯酒,头也不抬道:

“改不改是你的事,再过一天咋就该砍头了,也看不到你是改还是不改,挺好!”

听了这话,朱樉感到心里一阵难过。

未等他开口说话,林澈开始讲课了:

“洪武朝制定的户籍制度,有你说的一些好处,不过弊端也不少。”

“正如你所说,大明户籍制度承袭了世袭制,防止百姓随意改业、自由迁徙,保证了国家税收的稳定。”

“是大明一项基础制度。”

“乍一看,近乎完美!”

“可实际上,却是破绽百出,问题多多!”

一语落地,鸦雀无声!

一墙之隔的朱元璋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诚如林澈所说,大明的户籍制度,是朱元璋三大政策外,另一个得意之作。

他相信,有这些制度作保证,大明会很快恢复国力,走上王朝巅峰。

却不料…

小说《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