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开局牢中坐,朱元璋求我出山文章精选阅读

大明:开局牢中坐,朱元璋求我出山文章精选阅读

阳光下写字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精品军事历史《大明:开局牢中坐,朱元璋求我出山》,赶快加入收藏夹吧!主角是韩度韩德,是作者大神“阳光下写字”出品的,简介如下:朱和朱标心里一方面像是拨云见日一般,韩度的解释让他们有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但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心惊不已,发放宝钞是在消耗国运?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他们都找不反驳韩度的理由。国运啊,每一位帝王都视之为禁脔,甚至是禁忌。明君也就不说了,哪怕是昏君,不管他再怎么昏聩,他都不会希望国运有所损耗,甚至巴不得国运每天都在增长。朱标从小聪慧无比学富五车,但此时此......

主角:韩度韩德   更新:2024-05-14 02:1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韩度韩德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开局牢中坐,朱元璋求我出山文章精选阅读》,由网络作家“阳光下写字”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精品军事历史《大明:开局牢中坐,朱元璋求我出山》,赶快加入收藏夹吧!主角是韩度韩德,是作者大神“阳光下写字”出品的,简介如下:朱和朱标心里一方面像是拨云见日一般,韩度的解释让他们有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但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心惊不已,发放宝钞是在消耗国运?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他们都找不反驳韩度的理由。国运啊,每一位帝王都视之为禁脔,甚至是禁忌。明君也就不说了,哪怕是昏君,不管他再怎么昏聩,他都不会希望国运有所损耗,甚至巴不得国运每天都在增长。朱标从小聪慧无比学富五车,但此时此......

《大明:开局牢中坐,朱元璋求我出山文章精选阅读》精彩片段


“吃亏的是谁呢?自然是最底层的百姓,他们没有积蓄,手里没有金银。今天缺盐了,拿只鸡去卖,明天缺布了,牵只羊去换。”

“如果宝钞一旦贬值了,他们卖掉一只鸡换来的宝钞,转身过去买盐,本来能够买两斤盐的,却只能买半斤了,本来能够买两匹布的,现在只能买一匹了。甚至连一斤盐一匹布都买不到,只能买一两盐一尺布。甚至到了最后,他们手里捧着大把的宝钞,却连一根针都买不到。”

“万事万物有得必有失,有获取必有消耗。宝钞能够获取无数物资,但是却没有什么消耗,陛下恐怕一直以来都在疑惑吧?”

“宝钞之所以能够换取无数物资,那是因为百姓对陛下的爱戴和信任。陛下起兵以来出生入死百战而还,扫除蒙元还给了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百姓对陛下无比的信任,陛下说一贯的宝钞就值一贯,才能够得到百姓的认同。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是什么,民心就是国运,而宝钞消耗的就是大明朝的国运。”

韩度说完,跪倒在地上,长拜不起。

老朱和朱标心里一方面像是拨云见日一般,韩度的解释让他们有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但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心惊不已,发放宝钞是在消耗国运?

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他们都找不反驳韩度的理由。

国运啊,每一位帝王都视之为禁脔,甚至是禁忌。明君也就不说了,哪怕是昏君,不管他再怎么昏聩,他都不会希望国运有所损耗,甚至巴不得国运每天都在增长。

朱标从小聪慧无比学富五车,但此时此刻他竟然找不出一个字来反驳韩度。

大殿里安静的落针可闻。

韩度拜倒在地上,等候着老朱对他的裁决。

一旁的太监吓的连口水都不敢咽下,两只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自己鞋子前面的那块地方,仿佛那里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甚至他恨不得把自己的两只耳朵堵上,巴不得自己从来没有听到过韩度这些话。

老朱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一声不吭,只是脸上阴沉的像是即将到来的暴风雨,让人感到极度的可怕。

朱标也是脸上低沉无比,许久之后才涩声道:“父皇,要不,宝钞,就先,暂停发放......”

朱标虽然是太子,虽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他也不敢继续做发放宝钞这种有损国运的事情,所以对老朱劝谏道。

韩度描绘的场景太过可怕,朱标好似看见一股凭空出现的宝钞洪流,从京城开始朝着四面八方淹没而去,直到淹没整个大明天下。

老朱神色依旧阴沉,没有分毫的改变,问朱标:“那北征怎么办?蒙元怎么办?难道要放弃北征,失此良机给蒙元踹息的机会?坐视蒙元壮大,然后再次铁骑南下,让这天下全部都陷入水深火热当中?”朱标不敢直言废除宝钞,只是委婉的提出暂停发放。

面对老朱的质问,朱标无言以对。他没有办法,他要是有两全其美的办法的话,他刚才就不会那样劝谏父皇。正是因为没有办法,他才不得不做了一个“两权相害取其轻”的选择。

韩度听闻朱标要暂停发放宝钞,心里一个咯噔。“朱标这是啥意思?是要彻底放弃宝钞吗?别啊,我话还没有说完呢。”

“看来自己刚才的话说的有些用力过猛,把朱标和老朱给吓住了,”韩度心道,“可不能不发放宝钞啊。”

历史上,虽然大明发放的宝钞后来遭遇到了大规模的贬值,甚至一度被百姓所摒弃,社会交易再次回到金银作为货币的道路上来,但是谁都不能够否认宝钞作为货币的时候,的确是极大的方便了社会交易,极大的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的。

如果说因为自己刚才这一通话,老朱放弃了发放宝钞,那自己恐怕会被未来的人给骂的无比凄惨吧。肯定每每提到纸币的最早起源——宝钞,自己都会被当做是那个反面的背景,这简直就是让自己遗臭万年。更有甚者说不定还会把自己从坟墓里掏出来鞭尸,让自己死了也不得安宁。

想到这里,韩度脸色瞬间变得难看,再也顾不上礼节了,一下子从地上爬了起来,朝朱标道:“太子殿下,宝钞万万不可废。”

老朱眼睛陡然一亮,有句话怎么说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啊。既然宝钞的弊端都是韩度发现的,那说不定他还真有解决办法呢?

老朱直接越过朱标,迫不及待的问韩度:“难道你有办法?”

“我有办法。”韩度肯定的道。

老朱大喜过望,“快快道来。”

朱标也诧异的看着韩度,想不到他竟然真的有办法。在朱标看来,这宝钞简直就是个死结一般解不开。发放宝钞吧,消耗的是大明朝的国运;不发放宝钞吧,又无力北征蒙元,一旦蒙元得以喘息做大,倒是挥师南下,整个大明天下又会陷入到动荡之中。

想不到韩度竟然有办法解开这死结,朱标准备用心听听。

“启禀陛下,宝钞之所以消耗国运,不过是因为它本身只是一张纸,没有实际的价值,或者说本身的价值和它的面值相差太大。如果我们让它具备和面值一样的价值,这样一来岂不是就不会消耗国运?”

“该怎么做?”老朱急切的问道,脸带喜意,看来这韩度有谱。

“将宝钞和金银进行捆绑。比如说,我们把一贯宝钞和一两银子捆绑起来,让一贯宝钞随时都可以兑换一两银子,这样一来宝钞的价值就不会贬值,更不会消耗国运。”韩度从太监手里抽出一张一贯的宝钞,再拿出一两银子,两只手示意两者可以不断的交换。

这其实就是准备金的意思。发行纸币一定要有和纸币发行量相当的准备金,至少要有实际物品和纸币挂钩。

没有准备金的纸币,那叫津巴韦布。

如果大明的宝钞继续像现在这样滥发下去,要不了一百年,那就连津巴韦布都不如。

老朱的脸上的笑容陡然凝固,他又像抓起砚台砸在韩度的脑门上。因为韩度给了他极大的希望之后,又马上给了他极大的失望。韩度的办法的确是可行,但是对于老朱来说却是不现实。

为什么?因为老朱没钱。老朱不就是因为没钱了才发放宝钞的吗?他要是有钱,那还需要发放什么宝钞?直接用银子不香吗?还脱裤子放屁一般发放什么宝钞?

朱标更是苦笑着朝韩度摇头,道:“你的办法虽然可行,但是你有所不知,朝廷根本没有足够的金银来保证一贯的宝钞就价值一两银子。”

“殿下勿忧,且听我慢慢道来。”韩度这时候充满了见识上对老朱父子的碾压快感,激动的他连“罪人”两个字都不自称了,直接说“我”。

老朱两父子这时候已经完全被韩度吸引,那里会在意他自称上的细枝末节。

韩度假意咳嗽两声,继续说道:“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就是宝钞之所以能够被百姓所接受、所使用,这和它背后代表的究竟是国运还是真金白银,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韩度一开口就让朱标的眼睛一瞪,“怎么没有关系?你自己都不是说了吗,宝钞本身没有丝毫价值,它之所以能体现价值,就是靠着背后的国运或者是真金白银。”

还是老朱要稳重的多,不急不躁的劝朱标,“你不要急,让他继续说。”

“是,陛下。其实太子殿下的看法没有问题,那是因为他站在朝廷的高度来看。但是我们如果站在百姓的角度来看呢?百姓只要相信一贯宝钞能够不折不扣的价值一两银子,那么这一贯宝钞就能够在世上自由交易。陛下发放宝钞之初,宝钞能够顺畅的自由流通而没有任何弊端,其实就是因为百姓相信的原因。我把这叫做信用体系,朝廷需要做的就是建立起宝钞的信用体系,只要这个信用体系一旦建立起来并且保持住,那么宝钞便可大行其道毫无障碍。当然,建立信用体系最快最好的办法,就是宝钞和金银挂钩捆绑在一起。”

“说了半天,还是要银子。朕明确的告诉你,朕现在根本没有那么多银子去和宝钞挂钩。而且如果一百万两银子,只能发放一百万贯宝钞的话,那朕有何必多此一举发放宝钞,还不如直接用银子。”

“陛下恕罪,是罪人没有解释清楚。罪人向陛下再举一个例子,陛下便知发放宝钞的好处。”

说完韩度有把太监给拉出来。

只是此时太监已经没有了刚才的胆战心惊,一脸微笑着任由韩度摆布。他跟在皇帝身边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他也能够看的出来,现在的皇帝已经完全冷静下来了,也没了最初的怒意。既然是这样,韩度拿他来示例给皇帝看,最差皇帝也会念及他的几分苦劳,要是运气好一点说不定还能够在皇帝面前立个功劳啥的。


此人真是有胆有识!

先不说韩度所谓的军令状,本来就没有的事。

就算是韩度真的立下军令状,那些人难道就不能动脑子想想,“韩度要是没有把握的话,他会立军令状吗?”

可惜他们没有去深入思考,或者说那些人都是没脑子。

他们被朱元璋的血腥威名给吓住了,一时之间魂不守舍,拼命挣扎着想要苟且偷生,那里还会仔细的思考?

这些人,其实就是曹孟德所鄙视的那种人,“见小利而忘命,做大事而惜身。”

和这种人一起共事,不被他们害死,都会被他们拖累。

因此,韩度见大度的放任他们离去,甚至还答应他们将他们平调离开。

围着此人看了又看,转了两圈,韩度站定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下官熊莳。”

韩度此时才有心情仔细去观察熊莳,像曹正那些人本来就是要被韩度给撵出去的,根本就没有被他放在眼里。

熊莳年纪要比韩度大的多,恐怕接近四十岁了。浓眉大眼,嘴唇深厚,给人一种五大三粗的感觉,没有一般文官的那种衣袂飘飘的清瘦。像武将,多过像文官。

可就是这么一个五大三粗的人,却偏偏有着玲珑心思,以及临危不惧的胆魄。

“好吧,既然你愿意留下,本官也不会拒绝。”

韩度点点头开口,收敛一下脸上的表情,语气平静的和熊莳说道:“希望你能用心办事,否则是什么后果,本官不想再提醒你一遍。”

“下官一定尽心用命,帮助大人把新宝钞制作出来。”熊莳说的斩钉截铁,哪怕是失败了被处决他也不惜此身。

熊莳已经三十七岁了,他的儿子都没有比韩度小几岁。他可不像韩度那样聪明过人,年纪轻轻便中举。

熊莳是举荐官。

洪武初期的时候,天下刚刚经历战乱,百废待兴。但是能够读书写字的人却是少之又少,那时候别说是开科考试了,哪怕是把所有的读书人全都抓来做官,那也不够。

没有足够的读书人当官怎么办?老朱便想到了举荐为官这个办法,以弥补朝廷官员的空缺。也就是各乡各县可以向朝廷举荐当地的孝廉之士,朝廷便给这些人任命官职。

当然,这些任命的官职普遍都是从九品的小官。

举孝廉也不是说什么人都可以被举荐,这些孝廉之士至少也要识字写字是吧,总不能举荐一个文盲农民做官吧。

在这个时代,人是分阶层的,士农工商。

读书人那是士的阶层。

一般人不管是农还是商,上过几年私塾,读过几本书,能识字写字,这些都不能叫做是读书人。

熊莳原本只是上过几年私塾,恰巧遇到老朱用人唯贤(其实是人手不够,找个由头抓这些人的壮丁),再把家底子掏空,使了一把力,便当上了这宝钞提举司行用库的库官。

原本熊莳以为他当官之后,只要勤勤恳恳便会得到上官的赏识,然后走上仕途。

结果这宝钞提举司的情况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

从提举大人到各局、司、库堂官,除了他之外都是读书人出身。

读书人出身的官员向来都鄙视举荐出身的官员,认为他们贪慕权力,没有文人的风骨。

所以熊莳一进来便被上官和所有同僚鄙视,别说是和他有什么来往了,人家根本就不和他搭话。

连他主动贴上脸去,人家都会转身离开,给他留下一个冰冷的后脑勺。

久而久之,熊莳心中便有了一股坚韧的心气,他想要往上爬,想要身居高位,想要让那些看不起的人对他刮目相看。

可是不被上官待见,他那里会有立功的机会?七八年下来,宝钞提举司的提举换了又换,他熊莳却还是最初的那个从九品库官。

就在熊莳以为他这辈子就只能这样,在行用库这个从九品的位子上一直干下去,直到死或者是哪天被人一脚踢开为止。

这个时候,韩度出现了。

虽然韩度乃是举人出身,和他熊莳完全就不是一路人,但是韩度一来,面对曹正等人的下马威,选择了直接硬刚,甚至还大获全胜将曹正等人一股脑的给全部赶了出去。

敌人的敌人虽然未必会是朋友,但一定不是敌人。

曹正等人离开,整个宝钞提举司里只有自己可以为韩度所用,如此良机熊莳怎么会不把握住?

至于两人不同出身的问题。

呵呵,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连仇人都可以一致对外,更何况还只是出身不同。

熊莳见韩度没有发怒,反而是微笑着围着他转,心下顿时安定六七分,“看来自己是赌对了,这位年轻大人果然不像曹正那些人在乎所谓的出身。”

听了熊莳拍着胸口保证的话,韩度微微一笑没有多余的表示。

如果是现在的这种宝钞,韩度自然是可以轻易的制作出来。但是他想要制作的却是后世的纸币,哪怕是完全达不到后世纸币的程度也不要紧。自己只要能够制作出后世纸币的四五分精美,以及防伪,韩度便心满意足,也足以完美的向朱元璋交差。

可就算是这样的纸币也不是那么容易制造的,韩度不清楚大明现在的技艺水平是怎么样的。

看着站在自己面前,忍不住激动到身躯微微颤抖的熊莳,韩度心下浮起一个念头。“不知道他在知道自己想要制作什么样的纸币之后,是否还会像现在这样高兴,但愿不要绝望自闭了才好。”

“既然如此,那就劳烦熊大人带本官去看看这宝钞提举司是怎么制作宝钞的吧。”

“大人,请。”熊莳摆手示意。

韩度双手往后一背,当仁不让的在熊莳经过面前走了出去。

整个宝钞提举司自然不仅是在这皇城根儿下的几间办公的房子,真正制作宝钞的地方是在城外,一处守备深严的山谷当中。

熊莳带着韩度前来,到门口的时候都被守卫的士兵一板一眼的验明正身,哪怕是韩度这个提举也不例外。

熊莳带着韩度一边往里走,一边介绍道:“大人,这里便是钞纸和印钞二局,另外宝钞和行用二库在内城。”

韩度看着一排排的纯木房子,随意问道:“这里就是制作钞纸和印刷宝钞的地方?”

“是的,大人。这边就是制作钞纸的地方,宝钞用的纸和一般的纸不一样,是我们特别制作出来的。”熊莳伸手朝着韩度左边一大片的房屋示意。

韩度边听边点头,看来这时候的人也意识到印制宝钞的材质需要与众不同,但是也仅此而已,他们还意识不到纸的材质,对于宝钞的防伪有着多么大的作用。

“另外这一边,便是印刷宝钞的地方,大人别看这边小,大明所有的宝钞都是从这里印刷出来的。宝钞最先是在钞纸局将纸张给制作出来,然后到这里印刷成宝钞,再把印刷好的宝钞清点好之后,再由专门的守卫一路护送去宝钞司进行存放,最后是行用库按照宝钞的使用来进行发放。”熊莳很耐心的和韩度介绍,顺便说了一下宝钞从制作一直到发放的大致流程。

见韩度听的津津有味,熊莳适时问道:“大人你想先去看看哪边?”

“先去看看钞纸的制作吧。”韩度打算先去看看这个时代的纸是怎么制作的,想知道和他记忆里的有没有区别。

“大人,这边请。”

熊莳掀开厚重的帘布,带着韩度走进房内。

里面的人正在忙碌着手里的活计,见到韩度两人进来,赶紧把手里的活计放下,整个房内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一般。

恭声道:“我等小民,拜见两位大人。”

见韩度微微颔首过后,熊莳挥手示意众人,“不用多礼,都去忙吧。”

“谢大人。”众人这才起身去忙活各自的事情,房内的空气又开始流动起来。

韩度看着眼前开始继续忙碌的匠人,心情不是太美妙。

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专职的工人,但凡是给国家做工的,不管是上到有技艺在身的,还是下到打杂的,统统都被划分为匠人。

这些匠人和韩度想象中的差别很大。

原本按照韩度的想法,这里应该都是些年轻人在做工才对。就像他后世听闻过的那些工厂,里面挤满了挣钱养家的年轻人。

可是放眼望去这里几乎看不到年轻人,都是些头发花白的老头子。而且这些匠人一个个的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一看就知道营养不良。

正在此时,韩度感觉身后的布帘被掀开,转身便看见一老头儿脸上笑的像朵菊花般,走了进来。

“小老儿见过熊大人,见过......这位大人。”老头儿是认识熊莳的,但是他却不认识韩度,不过不认识人不要紧,认识官服就行。

“两位大人远道而来,小老儿有失远迎,还请大人恕罪。”

熊莳看来和这老头儿很是熟悉,见他到来便伸手招呼,“老黄头儿,别在那里文绉绉的拽文了,过来。”

老头儿也不恼,腆着笑脸走过来。

“大人,这位叫老黄,负责管理这里的匠人。”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