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高质量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

高质量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

王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无广告版本的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综合评价五颗星,主人公有王动谢秀娘,是作者“王动”独家出品的,小说简介: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主角:王动谢秀娘   更新:2024-06-02 05:4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王动谢秀娘的现代都市小说《高质量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由网络作家“王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无广告版本的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综合评价五颗星,主人公有王动谢秀娘,是作者“王动”独家出品的,小说简介: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高质量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精彩片段


王动对烦恼的张贵道:“大人,正面强攻贼巢恐我军损伤巨大,不若晚上卑职带些人去偷营,说不定可夺得贼巢。”

张贵知道王动夜袭厉害,那日袭击后金军便是夜袭得手,当下叹道:“也好,就要仰仗老弟了。”

二人约定了信号,如王动偷袭得手,便引发火箭报讯,张贵便会领兵前往接应。

当日下午王动密派高史银前往联络莫天宠,定下了丑时接应的暗号。

当晚,王动从自己两队兵中挑选了一些人前往。虽说这几个月中这两队战兵都有吃饱,也有吃过一些肉食,不过谈不上充足,所以只挑选出一半的人,余者都有夜盲症,晚上难以视物。

这也让王动考虑了夜盲症这个问题,如果军队精锐,令行禁止的话,夜袭是一个强大的攻击手段。王动曾看过一些文献,要治疗夜盲症,除了充足的肉食营养这个方法外,也有一些土方可以运用,如喝些松针熬的汁,或是生吞小蝌蚪都是很有效的手法,这个问题未来再慢慢说吧。

韩朝、韩仲、高史银三人一同前往,连王动在内,偷袭的人一共有十五人,众人全部披甲,在高史银的带领下,静静地往山上摸去。

爬了一会,众人转到后山,在高史银的带领下,顺着一条隐秘的小路,悄悄来到了后山那道寨墙前,可以看出寨墙高大结实,如没有内应接应开门,众人是极难攀爬入内的,而且也不知道内中是什么情形。

众人在寨墙下静静等待着,冬日的夜晚天气极寒,怕有零下几十度,众人为了保暖,出发前尽量多穿皮袄棉衣,手脚头脸都用厚布裹个结实,有露在外面的肌肤也都抺上厚厚的油脂。不过就算如此,各人仍是冻得全身发抖,特别是身上披着一层厚厚的铁甲,有如穿上一层冰衣一般,彻寒到骨头里去。

到了深夜,天上又下起了小雪,雪花落在铁甲上,让王动想起了什么是寒光照铁衣。

寒风如割,众人口中呼出的都是浓厚的白气,久久在站在这寨墙之外,王动感觉自己全身都要冻僵了。看向寨墙那边,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丑时早己过了,那莫天宠还不出来接应,他在干什么?

一直到了寅时,寨墙上仍是没有动静,王动看手下军户,很多人都是打着哆嗦,这样下去,怕自己手下要冻死几个,就算不冻死,怕也要冻伤!王动心头闪过一个念头,难道那莫天宠在俇言欺诈?

对这个情况,高史银也是非常焦急,那莫天宠是他联络的,如果今晚事不能成,他如何向王动交待?

一时到了寅时正点,离天亮不远时,寨墙那道铁门终于打开,莫天宠偷偷地闪了出来。

高史银抢上去低声怒道:“你干什么去了,为何到现在才开门?”

莫天宠叫起撞天屈来:“那邱子茂一直抓着我们商议战事,实在是走不开,这不,我还是偷了个空,才得以出来的。”

王动一挥手:“进门。”

靖边堡诸人手持利刃,鱼贯从寨墙后门涌入,王动大步走在前面,对莫天宠低喝道:“那邱子茂在哪里?”

莫天宠鄙夷地道:“才商议完事,他们便找那些掠来的女子,正与一干头领在议事厅淫乐呢!”

王动冷哼一声,死到临头还享乐,匪贼就是匪贼,难成大器!

众人从后门而入,这一带一个哨兵也没有,依莫天宠说的,原来这里有几个自己手下守护,不过前方寨门吃紧,他们便被调往那儿作战了。而且莫天宠为官兵内应之事隐秘,就连自己那几个手下,他也没有说明。

一路夜黑无人,匪徒大多聚在前寨,也没人想到王动等人会从后山而入。

王动与韩朝等人直扑议事厅,那里灯火通明,里面传出阵阵的女人惊叫哭泣与男子的狂笑声。

议事厅的大门只有一个守哨,见到王动等人扑来,有如神兵天降,他呆呆地说不出话来。

王动上前一剑将他劈翻在地,领人只是冲进厅去。只见厅内正有十余个匪徒搂着一些赤裸的女子在做那苟且之事,那些女子都是挣扎哭泣,更是引起了那些匪徒的疯狂笑闹声。

听闻守哨的惨叫声,又见王动等人突然冲进厅来,厅内一干匪徒都是惊呆了。

王动厉声道:“给我杀!”

靖边堡各人如狼似虎的扑了上去,惨叫声不断响起,一些匪徒慌忙找兵器抵抗,一些匪徒则是赤裸身子四散而逃。消息传出,不多久整个四倾梁山寨内都是乱了起来,听闻官兵己是破寨杀入,寨内的匪徒再没有抵抗的意志,都是各找地方逃命去了。

很快厅内匪徒被杀个干净,那邱子茂被韩仲劈了一刀,随后被几个靖边堡军户按在地上,与几个剩余匪徒被五花大绑押到王动身边来。

那邱子茂垂头丧气,他身上只是披了一件衣服,右臂上仍是不住流出鲜血,他猛地转头看到莫天宠,他先是不可相信,随后眼中射出怒极了的眼神,他大声叫道:“原来是你,莫天宠!我说官兵怎么入寨,原来是你这厮在做内贼!”

莫天宠走上前去,一记耳光重重地打在邱子茂的脸上,打得他满脸满嘴的血,他狞笑道:“死到临头还嘴硬,邱子茂,你往日待我刻薄之时,可有想过这一天?”

邱子茂吐出一口血,他怒瞪着莫天宠,咬牙切齿地道:“莫天宠,你不要看现在得意,你也不会有好下场的!”

王动制止住又要上前的莫天宠,他喝道:“听闻你以前还曾是民壮队头,为何做贼?”

邱子茂看向王动,似乎要将他的样子深深记入心内,他咬牙道:“官府欺压,苛捐杂税,活不下去,只好落草为寇!”

王动喝道:“荒谬,这就是你残害百姓的理由吗?”

他指向旁边那些惊恐缩成一团的女子,厉声道:“这些女子可有欺压你们?方家沟的村民可有欺压你们?”

邱子茂咬牙道:“只怪她们孱弱,这个世道,你不杀别人,别人就要杀你!”

王动冷笑道:“如此,我比你们凶悍,杀你们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邱子茂铁青着脸不语,王动喝道:“贼匪丧尽天良,贼性不改,给我尽数杀了!”

立时韩仲几人上前,将邱子茂几人按倒在地,在他们的喝骂挣扎中,一个个将他们的首级砍下。

看着邱子茂的人头被砍下,莫天宠大感快意,他上前指着邱子茂的尸体大笑道:“哈哈哈,邱子茂,你真是死有余辜!”

……

眼见天色隐隐发亮,时间紧迫,王动只留下几个军户照料厅内那些女子,然后让莫天宠领着自己前往四倾梁内堆放粮草物质的仓房,莫天宠在寨内多时,自然是对内中的形情了如指掌,他带王动等人一路而行,很快便来到一个房间前面,外面一道铁门紧锁。

王动喝令撞开门,众人进了去,都是一呆,只见里面一个个大箱子,打开一看,内中堆满的都是金银细软,不知道有多少银子。根据莫天宠的介绍,不远处还有一个仓房,里面堆放的都是粮草物质!

王动等人大笑,此行收获不小啊。王动看了高史银一眼,微笑道:“高兄弟,你四处看看,小心有旁人进来!”

高史银高兴地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随后各人在房中四下查看,莫天宠不断地打开箱子,不时的拿起一锭银子左看右看,口中自言自语着:“这个是我的,这些也是我的!”

他猛地转过头来,手上还抓着两锭银子,他兴奋地对王动道:“王大人,你答应过我的,这些财帛都分我一半。”

众人静静不语,王动脸上浮起了冷笑,看着王动,莫天宠忽然意识到什么,他的笑容凝结在脸上。王动这种笑容他太熟悉了,以前自己就经常从别人脸上见过,别人也经常从自己脸上见过。

再看看高史银己不知去向,他的心更是沉了下去。

莫天宠呆呆站了半响,他突然大叫一声,转头就往门口跑去。

韩仲猛地抽刀,当头向莫天宠劈来,莫天宠一咬牙,只堪堪避过要害,韩仲一刀己是将他的右臂劈断。

血流如注,莫天宠大声惨叫着,断臂的痛苦让他几欲晕过去,不过生的渴望,还是让他拼命而逃。他狂叫着,左手上还下意识地抓着两锭银子。

韩仲追了上去,连劈几刀,一直将他劈死。

莫天宠仰天躺在门外地上,他双目圆睁,似乎是死不瞑目。他的鲜血流出来,在寒夜中很快凝结成冰。

韩仲将腰刀在他身上擦拭,嘴上嘟嚷道:“娘的,这厮倒逃得挺快,老子差点就追不上!”

王动按剑而行,他来到莫天宠的尸体旁,弯腰捡起那两块掉落的银子,在手上抛了抛,微微一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古人诚不欺我。”

他的话中颇有意味深长的味道,接触到他的目光,周边各人都是一凛,下意识的站得直些。这些时间王动威权日重。加之手段果断狠辣,不知觉间各人都对王动起了畏服之心。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王动平静地让齐天良依刚才的商议去准备物质,随后他大喝一声:“传令,鸣锣警报!战兵,披甲!”

靖边堡的锣梆响个不停,一队队的战兵从营房出来,迅速地集结汇合。武库打开,一副副的铁甲取出,火药弹丸也是紧张地发放。除了战兵,堡内的青壮军户也是每人发下长枪,连堡内的妇女老弱也是每人拿根木棍。

一时间,整个靖边堡都是动员起来。军户们集结的同时,每人神情都是愤怒,胆敢有人打上门来,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此时在靖边堡的外面,周庄,胡庄,茶房堡三堡的屯民军户,他们在董房河边汇合后,在几个屯长的带领下,拿着刀棍等武器,几百人只是黑压压往靖边堡而来。

不过离靖边堡几里时,他们便发现有几个骑兵在来回窥探他们。等他们到了靖边堡外时,那边更站满了手持枪棍,充满敌意的靖边堡军户们。

现在靖边堡的堡墙外面修建着一些军户营房,供那些新来的军户们居住。在营房的四周,挖有一些壕沟,设些陷阱塌窖。壕沟上,用泥土,石块,木板等粗粗撘了个矮墙寨门。

今日是钟调阳领兵巡逻,在寨门后,他只是领着那队兵冷静地看着一大群往这边而来的各堡军户,几个鸟铳兵手上的火绳已是点燃,只是瞄准着外面越来越逼近的各堡军户们。

周庄,胡庄,茶房堡几堡的军户们在离寨门口百米远停了下来,一片声的喊道:“把我们的人交出来,王动滚出来……”

他们一边喊,一边还挥舞着手中的枪棍,只是大叫不停。

在人群中,周庄,胡庄,茶房堡三堡的屯长站在最前。

那周庄的屯长名叫贾多男,四十多岁,头皮油光发亮,是个总旗的官衔,他说道:“你说今日我们前来,那个王动会就范吗?那可是个亡命之徒。”

茶房堡的屯堡总旗鹿献阳道:“放心吧贾老哥,此次我们几堡同来,这么多人,加上有上官支持,那王动又是理亏,他还能怎么着?”

他年近四十,下巴长了个大瘤,说话颇有阴恻恻的感觉。

胡庄的屯长张叔镗是个矮小粗壮的人,他同样是个总旗的官衔,年在三十多岁,他只是贪婪地看着寨门内中靖边堡的情形,他叹道:“这靖边堡这么短的时日便有如此规模,听闻那王动很有钱财,今日我等前来,定要让那个王动匹夫大大出血。”

三人都是得意地笑起来。

他们三堡各有几十户人家的样子,往日只是安静种田,不料那靖边堡崛起后,各堡的军户便不时逃亡,青壮人口大大流失。三个屯长打听后,原来那些军户丁口都是逃往了靖边堡,这让他们气愤非常。

他们早有这个心,加上此次有力人士的联络,他们三堡便合力前来讨个说法。

此次他们三堡共一百多户,几百口人尽数前来,男子壮丁拿着长枪木棒,妇女与老弱同样拿着锄头,扁担什么的,算是声势浩大。

看看自己身后,贾多男三人越发放心,在他们的挑动下,他们身后的军户男女呼嚎声越来越大。

……

一片喊声中,突然前方的寨门打开,马蹄声响,有约七、八骑从里面奔了出来,匹匹都是健马。马上几人或拿着长枪或拿着大刀,只是远远的聚在一旁,策马监视着这里。

为首一个骑术精湛,手拿钩枪,身背弓箭,双目锐利的军头正是韩朝,他日夜训练夜不收,在七月剿匪的时候,靖边堡得到一些马匹骡子。王动便拨了一些马匹给韩朝,让他从夜不收中选了一些人骑马,韩朝精通骑术,这些时间便一直训练他们。

众人静了静,感受到了这几个骑兵的威胁。看着这几个骑兵,周庄屯长贾多男哼了一声:“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屯堡,也有精锐夜不收,这王动舍得下本钱哪。”

茶房堡的屯长鹿献阳眯着眼睛看了一会,道:“那几个夜不收确是不容小视,不过靖边堡一个小小的屯堡,怕能战的也就是这几位了。”

几人都是点头。

正在这时,忽听寨门内传来似是脚步跑动时整齐的轰鸣声,这声音由远而近,堡外各人面面相觑,不知是什么声音。

忽然众人集体吸了口冷气,只见寨内门小跑出来一排排整齐的靖边堡军士,他们个个全副武装,以伍为队。最前面是伍长,手持盾牌,身披铁甲,随后是手持长枪的长枪手,再后是手持鸟铳的鸟铳手。

他们六伍为一排,共分三排,每排间隔不过几步。这一百余人整齐而来,跑动时脚步一片轰响,压迫力惊人。

见到这些靖边堡军士出现,堡外的军户们都是鸦雀无声,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靖边堡竟有如此的力量。

周庄屯长贾多男吃吃地道:“这……这靖边堡怎么会有如此军士?这哪是屯田的老弱军户,分明是精锐的官军啊,怕是舜堡许大人麾下家丁,也不见得便有如此吧。”

茶房堡的屯长鹿献阳,还有胡庄的屯长张叔镗都没有回答他的话,二人都是脸色难看,只是死死瞪着那一队队出来的靖边堡军士们。

靖边堡第一次毫不掩饰向外部展现自己的力量,一出场,便大大震慑各人。

……

靖边堡军士一队队从寨门而出,他们手持兵器,整齐地跑动着。虽是小跑而出,却是军容严整,队列丝毫不乱。这种严整的军容堡外各人哪见过,都是看得呆呆的。

此时太阳猛烈高照,天气炎热,那些靖边堡军士个个都是脸上身上流汗,却没有人去稍微擦拭一下。他们个个脸孔粗黑,原本只是些普通的军户,此时结阵而行,却是人人神色坚毅,脸容严肃,皆如久经训练的精锐军士。

这些人中,最前面几排的军士都是去年便加入靖边堡的老兵,个个经过严酷的训练,又剿过匪见过血。这见过战阵就是不一样,他们列阵而出时,分外有一股锐气与傲气。

后两队靖边堡军士虽是新组建不久的新兵,不过这种唯我独尊的气氛中,他们也是一样的紧绷着脸,目不斜视,只是紧握兵器,一丝不苟地随阵式而动着。

他们出了堡,离那些军户有几十步时,便是结阵肃立在哪,一声不吭,一股肃杀之气蔓延开来。

看他们此时的阵形,虽经结阵跑动后,却仍是队列森严,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条直线,这种军容太让人吃惊了。

再看他们的身体装备,个个身材粗壮,样貌年轻,一色的青壮。一百几十人中,竟有几十副的铁甲盔甲,还有众多的火器鸟铳,他们手执兵器站在那,森然肃立,那股气势,让人见了惊畏。

贾多男与鹿献阳等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再看看身后的军户们,个个都是脸露惧意,大有退缩之意,没有人敢吭一声。

王动策马行在这战阵的旁边,身旁同样是几个身披铁甲,骑着战马的靖边堡军官,再就是几个拿着步鼓的鼓手。看着眼前的军阵,各人心中都是自豪万分,这就是自己兵,各人在堡内的心血。

贾多男、鹿献阳、张叔镗三人大眼瞪小眼了一阵,此行三人耗费了大量精力招集各堡军户前来,虽然靖边堡的力量让他们吃惊,不过入宝山又岂能空手而回?这让他们怎么向各方交待?

三人低声商议了一阵,贾多男作为代表,他正要开口说话,那边却传来王动严厉的声音:“你们三堡集众前来,是对我们靖边堡的侵犯,如再不退走,我们就要依遭受贼匪骚扰论处,向你们展开攻击了。”

“限你们一柱香之内全部退走!”

贾多男大叫道:“王动,你们靖边堡抢夺我们的军户,侵占我们的屯田地,你要给我们一个交待!”

他身后的众人高呼道:“对对,要给我们一个交待。”

不过声音稀稀拉拉,已没有了初来时各人的喧嚣与齐声。

王动冷冷的声音传来:“最后警告,如不退开,立时攻击!”

贾多男等人还在叫嚷,王动脸色一变,他抽出自己的重剑,往前一指,大喝道:“结阵,前进!”

如长蛇一顿,步鼓响起,原本停止的三列战阵又立时开动,盾牌兵如堵墙而入,余者长枪兵鸟铳兵将兵器持靠在自己肩头,只是结阵往前而行。

随着靖边堡军士的开动,三堡军户那边也是同时一颤,波浪式的向后而动。各人都是面如土色,靖边堡军士逼一步,他们就退一步。随着靖边堡军士的步步逼近,三堡军户已经快要崩溃的样子。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由于从四倾梁匪寨那边拆回大堆的木料石料,所以建造堡墙堡寨的原料可说充足。

不过木料石料虽是不缺,但修建堡墙,却需要大量的黄土夯泥。

夯筑过程中,挖土,和泥,脱坯,晒干,同样需要大批人手。

王动只是调动所有的靖边堡居民帮忙,几百口人,无论男女都是上阵,那些匠户的家口同样出来劳作。

“大人,以青石为墙基,先需经过打磨,夯筑堡墙,同样需要用浆汁粘合。”

在王动前面,大批挑着簸箕、箩筐的男女沿着堡墙边来回运土奔跑,一些工匠在指挥靖边堡男丁打磨石料,一些工匠则在指挥男丁夯筑堡墙。场面热火朝天。

此时在王动身旁的,除了韩朝等人外,便是那个制造水车的老匠,他虽是木匠,但同样精通土木泥工。

“浆汁粘合?”

听了老匠的话,王动有些奇怪,他不知道夯筑堡墙还需要用浆汁粘合的,而且这浆汁又是何物?

经过老匠的解释,王动才明白。原来这古时修建城墙,是用黄土浆、河砂、石灰、糯米浆混合成一定比例制成三合土,如此夯筑的堡墙才经久坚固,难以隳坏。甚至有些地方筑墙时还要加入狗尿,当地相信如此可以避邪,当然对王动来说就算了。

黄土、河砂好说,想到要用去大批的糯米,王动就忍不住一阵阵心痛。旁边的韩仲等人同样露出可惜的神情,糯米啊,他们平日都是舍不得吃,没想到却要砌入到这堡墙中。

不过按老匠说的,如此夯筑堡墙才坚固耐用,可历数百年,而且这也是古时最普通的筑墙手法了,在一些大城或是宫廷内,他们夯筑堡墙,如果外面要包砖,除了加入大量的糯米汁外,甚至还要加入大量的黄糖、蛋清、红豆等物制成粘合剂,这所费的钱更是不计其数。

听了老匠的话,王动还能说什么?只得交待一句:“一定要保质保量。”

然后又到处巡视了。

……

在王动与众工匠的规划计算中,靖边堡的堡墙比董家庄略小,周长一里零几十步,堡墙高约十米,城基厚五米,不包砖。南向设南门一座,门上筑城楼,外设瓮城,再有护城沟壕一道。

在堡外,再建一个供军士操练的较场,供军官坐镇指挥和休息的演武厅。

而在堡内,街巷打算都用山石铺就,两旁有排水沟,同样用石头铺就。由于靖边堡的地形是北高南低,这样如有下雨,便容易排水,不存在雨涝积水之患。同时在南门外建一个石坑,未来积水直接经水道从堡内排入石坑外,那水便用于堡内人畜之用,甚至可用于将来的田地灌溉。

这个构思是王动想出来的,经工匠们商议后认为可行,同时对王动的奇思妙想赞叹不己。

在街道建好后,由于堡内己是事先规划出一块块的土地,日后堡内的军户或是外来居民,如果不想住营房的,都可以从王动手中购买土地,在划分好的地块上建自家房子,最后全堡的人合资兴修庙宇、戏台等公共建筑。

有了王动与工匠们的设计,靖边堡的军户们只需好好劳作便可,王动等人估计这堡墙要建好,约需要二、三个月的时间。

高强度的劳作需要耗费大量的米粮,虽然王动不可能让众人吃白面,不过小米杂粮,黑面饼子王动可以管饱。高强度的劳作同样需要荤腥,否则体力支持不了,容易尿血。

王动同样与去年开荒时规定一日荤,五日素,清晨给于早粥,每十人七日给酒一杓。

有王动这样的上官,加上建设自己的家园,虽然活很重,众人干劲都很足。不过王动估计,按这样下去,等堡墙建好后,自己去年剿匪得来的钱米又要去了一半。

……

靖边堡立堡以来,堡内军户们的生活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每天要干活,但却人人可以吃饱,在这个年景中,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且王动等靖边堡的上官体恤下属之名也是远扬,特别是那王总旗还是敢杀鞑子的好汉,去年还随军剿灭了残害百姓的四倾梁匪徒。待人和气又有能力,经过口口相传,靖边堡对各人的吸引力越大。

从今年年初起,陆续都有一些民众军户前来投奔王动。

王动对人口的需求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投奔的人他都是收下,让钟荣将他们一一登记入册,发给他们靖边堡的军户帖。

当然了,这其中有些人还是别的千户所的逃军户籍,收下他们,难免将来会引起一系列的纠纷,不过进入自己嘴中,王动又岂能往外推?照收不误。

前来投奔的人中,有一些还是单独的女子,这些女子都很眼熟,王动记得她们是去年自己与韩朝等人夜袭后金军后所救的女子之一,听闻她们获救回去后大多日子不好过,曾有几人因忍受不了风言风语而自尽。想起当日王动对她们说的话,再打听当日的恩人己是升为总旗,并在靖边墩这边建堡,她们便一一前来投奔。

王动收下她们,吩咐陶氏与刘氏二女好好安排她们,二个妇人都是满口答应,特别是陶氏,答应得更是响亮。这些时间内,堡内的女子都是听二女指挥,洗衣做饭杂物等,都是由她们的安排,这让两个妇人颇有春风得意的感觉。

崇祯八年的三月初,正是谷雨这天,又有十余户流民满怀希望地站在王动面前,希望王动能收留他们。

王动当时正在总旗官厅内与众人商议事务,听到又有一批流民前来投靠时,他忙带着众人出来。

看到这批流民,王动吃了一惊,只见这群流民约有十多户人,五十余口的样子,是这些时间前来投靠靖边堡人数最多的一次。看他们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而且操持的都是同一个口音,似乎是同一个村庄出来的人。

这些人站在南门前,都是用畏惧的眼神看着周边各人,同时眼中又是满怀希望。

在他们周边,一些干活的靖边堡军户不时对他们指点议论着,看着这些悲惨的流民们,靖边堡的军户们才发现自己的幸福,想当年自己与他们一样,现在却可以吃饱穿暖,这让他们说话的声音更为响亮。

王动一行人出来时,见那些流民周边围了一圈人,杨通走上去大声喝叱道:“你们干什么干什么,都不用干活了吗?”

众军户们轰的一声散了,又继续干自己的活,不过各人的耳朵都是高高竖起,时刻注意这边的动静。

众流民见一个年轻的军头走出来喝叱众人,似乎很有权力的样子,众人都是下意识的身子一缩。不过见这人相貌堂堂,却是嘴上缺了两个门牙,这让他说话有些漏风,语音不清的样子。

再看过去,众流民看到如众星捧月一般被众人围着的王动,看他虽是年轻,却是身形高大魁梧,气势不凡,刚才那个喝叱各人的军头也是满面笑容地回站到他身边。

众流民知道这就是那位远近闻名的王动大人,纷纷跪了下来,哀求道:“求王大人收留。”

王动闻到这些人身上多日未洗澡的酸臭味,再扫了这些饥民一眼,从男人到女人,从老人到小孩,个个眼神都是期盼,他问道:“你们是从何而来?哪里人氏?”

其中一个老者出来叩头,他颤声道:“小的等是从怀来而来,家内遭了灾,田税又重,只得出来逃荒,闻听大人仁义,特来投靠,希望大人收留。”

立时又是一片的叩头哀求声。

齐天良一直注意着王动的神情,见他略一点头,当下走上前去,大声说道:“大人开恩,愿意收留你们,不过你们需谨记我们靖边堡的规矩,来到堡内,需得尽数加入军户,不愿者立时驱逐!”

“以后我们屯堡会组织你们开垦荒地,并借于耕牛犁具等物,日后分下田地,第一年,堡内给大家免征税粮。第二年,每亩屯田征粮一斗,以充付先前支借的牛具等银。第三年起,每亩开征屯粮二斗,你们可是愿意?”

这些怀来来的流民事先都听过靖边堡的规矩,眼下这个世道,能吃饱穿暖才是重要,民户又比军户好在哪里?更不要说到时还有自己的田地耕牛分配,此后大家都可以过上安定的日子,眼前的那些军户就是例子。

当下人人叩头道:“全凭大人作主!”

王动让齐天良把这些人安排下去,先煮一些粥给这些人吃,然后让他们到河边去洗个澡,免得有什么细菌带入堡内。此外,又吩咐钟荣将这些人一一登记入册,发给他们军户帖,以后他们就是靖边堡的军户。

王动又为这些新的军户安排了营房宿舍,等这些人休息几日后,便让他们修建堡墙干活,有了这些新加入的人丁,或许堡墙的修建可以更快些,等堡墙建好后,又要组织这些新的人手开垦荒地了。

最后王动拿来钟荣的文册一看,不由吃了一惊,年初到现在,新加入的军户己经有三十余户,一百多口人。连原来的军户匠户,现在的靖边堡己经有户上百,人口四百多了。

现在靖边堡的人口规模己是超过辛庄,与董家庄齐平。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第二天下午,王动决定领兵前往董家庄。

此次王动决定领两队兵出战,再带上四门鸟铳,余下的一队兵便留下来防守屯堡。方家沟遭遇匪难的事给他提醒,就算后金军没入寇,大明各地也一样不太平,小心驶得万年船。

王动领兵出战,他身旁的几人,韩朝兄弟自然是要前往,高史银也一同前去,还有齐天良也领着他的辎重队一同前往。堡内留守的人便是杨通了,这让他很失望。

王动身边的几个老人中,只有他没有与王动出生入死过。杨通也觉得王动平日对自己没有对韩朝等人那么知心,他一直想找个机会表现自己,本来这次剿匪是争取好好表现的时候,遗憾这次时机又要错过了。不过表面上,杨通当然是胸脯拍得震天响,只让王动安心领兵出战,这屯堡的安全,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好了。

人手安排就这样决定,此次出战不知要在外面待上几天,到了董家庄后也不知道管队官张贵会调拨给自己多少粮米,所以王动决定自己准备点。一个壮兵在外作战,一人一天要吃米一升多,两队兵二十多人一天便是二十多升,加上几匹马的粮食草料等,王动决定带五天的粮食出去,约是两石多米。

靖边堡内现在没有骡马,这些粮米,自然只有让辎重队那些人背了,他们还要挑锅碗帐篷等,那几顶帐篷是王动等人从后金军那边缴获来的,这次正好派上用场。辎重队这些人要挑担一路随军步行,当然颇为辛苦,王动想着以后还要为他们配些马骡车辆等,就希望此战能有收获了。

除了辎重队外,两队战兵自然要带上他们的武器,为了减少伤亡,王动决定将库房内缴获自后金军的那批盔甲取出来用。

其实后金军的盔甲与大明盔甲差不了多少,他们很多盔甲服饰样式都是来自大明,所差的就是后金军头上所戴盔尖很高,王动吩咐李茂森对这些盔甲略一修饰,将那些高高的避雷针砍了,如此这些盔甲便与大明盔甲无二。

盔甲分配中,王动自己肯定是要身披铁甲的,就是那副后金白甲的银白铁甲,这副铁甲打制精良,甲叶厚实,全甲约重四十余斤,可以有效地防守全身。此时铁甲靠肩处原来被王动射破的那片甲叶早己更换过,又是一副完好的铁甲,这就是鳞甲的优势。

此外韩朝、韩仲,齐天良三人也是各自拥有一副铁甲,至于高史银,那日在战后,他也挑选了马匹盔甲,此次剿匪他自然也是带来。

在两队战兵中,内有四个刀盾兵,除了盾牌砍刀外,王动也给他们每人配上一副铁甲,余者鸟铳兵与长枪兵,王动视他们悍勇情况各分一副的绵甲与皮甲。不过王动手上盔甲有限,两队战兵大部分人都无盔甲可配,更不要说那几个辎兵了。

按大明军队的规矩,士兵出外作战需要拨开拨银,行军粮等,不过靖边堡这些军户出战是为了屯堡的生存,为了自己家口妻小能活下去,杀敌是他们本份,人人都要拼命,自然不可能会有人来跟王动谈开拨银什么的。

……

王动领着两队兵出发时,堡内所有的军户都来送别,众人神情都是不舍,有些妇女与老人还抺着泪,此次一去,家里的男人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回来,不过她们流泪只是在背后,面上她们都是鼓励自己的丈夫与儿子好好杀敌,跟着王大人剿匪立功。

那些军户都是不耐烦地答应着,相比她们,出战的年轻人个个高兴,苦练了多日,早就盼望着这一天了。

告别靖边堡各人,众人列成两队出堡而去,齐天良的辎重队则是背米挑担紧跟在众人身后。

王动与韩朝兄弟,还有高史银、齐天良五人拥有马匹,而且战马匹匹还剽肥体壮,自然是让手下那些军户们投来了羡慕的目光,不过各人也知道王动等人的马都是夺自鞑子,如果自己也有王大人他们的勇力,也一样可以拥有这么好的马。

只是为了节省马力,王动几人还是与各军户一起步行,不过各人可以将自己的盔甲放在马上驮运。余者的两队兵,他们有分配到盔甲的,都是将甲胄打包背在身上步行。

天寒地冻,路上少见行人,寒风不时呼啸而过,让四周的旷野更见萧条。

众人往董家庄一路而去,一路上,众人都是安静地走着,队伍井然有序,经过一个多月的苦练,至少在行军队列上,这两队兵己经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

韩仲与高史银二人还兼作探马,不时骑马前去查看周边的动静,不过都是回来报告,四周毫无动静。

一路无事,很快众人过了结冰的董房河。

从靖边堡到董家庄堡不过十里路,众人走了半个多时辰,很快便到了董家庄外。

……

向守堡军士通报后,听闻王动领着两队兵前来助战剿匪,张贵很是高兴,他亲自领一些人出来迎接王动。

当张贵看到王动等人时,不由呆了一呆,此次王动领了三十余人前来,虽个个衣裳破烂,不过人人都是精神,特别是其中两队兵,青一色的青壮,神情举止中颇有彪悍的味道。

张贵吃惊,他带兵多年,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张贵知道王动最近招了几十户军民屯堡,不过他什么时候训练出这两队精悍的兵丁出来了?那彪悍的样子,是连自己堡内很多军士都没有的。

张贵打量那两队兵丁青壮,他们中,有着四人拿着大刀盾牌,有四人拿着鸟铳,余者各人都是拿着长枪。有些人身上还背着包裹,难道里面装的是盔甲?

张贵知道王动曾缴获过一批后金盔甲,此次剿匪他便拿出来用,还真是舍得下本钱。还有那几门鸟铳,也是让张贵好奇,不知道王动从哪搞出来的鸟铳,就不怕伤到自己军卒?

不说张贵吃惊,张贵身旁的张堂功与洪丘也是同样吃惊,那两队兵的样子他们当然看得出来。他们也是知道王动屯堡情况的,这才多久,王动手下的军户就有这种效果,这王动能力很不一般啊。

王动自然看到张贵身旁围着一些人,除了张堂功与洪丘,他身旁还有一个神色阴沉,消瘦面颊的中年军官引起他的注意。

王动无暇多看,他上前向张贵行礼参拜,大声道:“卑职领管队大人之令,现率精兵二十前来向大人复命!”

张贵高兴地道:“老弟你来得好啊,有了你,老哥可说是如虎添翼啊。”

他哈哈大笑起来,他身后的张堂功与洪丘也是一样大笑,只有他身旁那个阴沉的中年军官眼中闪过不悦的神情。

张贵笑了一会,他道:“对了老弟,哥哥来给你引见一下堡内几位同僚!”

他一一为王动介绍,他的家丁队头张堂功,还有堡内管粮草辎重的洪丘王动是认识的。此外张贵还有一个直领的甲长叫郑安治的,也是介绍王动认识。

随后张贵介绍到那个神情阴沉的中年军官,原来这人是董家庄的贴队官肖大新,年在三十六、七岁,试百户。

大明宣镇一般每队有五十人,分为管队官与贴队官,各领一半人左右,这肖大新就是董家庄的贴队官,手下有一个直领的甲长钟圆。

听闻张贵介绍,王动忙抱拳施礼道:“王动见过贴队大人!”

肖大新脸色深沉,他道:“早听说过王甲长的大名,还真是后生可畏啊!”

王动觉得这肖大新对他似乎有些冷淡,想想自己并没在什么地方得罪他,那钟圆也是同样神情冷淡地向王动拱了拱手,说了句久仰就不言语了。

张贵见场面有点冷场,他笑道:“刚才我正与堡内几个同僚在商议剿匪之事,王兄弟你来得正好,你杀敌厉害,正好来给我们出出主意。”

众人进了堡,张贵吩咐洪丘先将王动的人马安排到营房中先休息,一定要好饭好菜让他们吃饱。然后他带着王动等人来到官厅内,厅的正中摆着一张大桌,桌上摆着一张颇大的地图,便是西山的山势地形图。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崇祯七年九月十二日。

这时己经是后世阳历的十一月初,再过几天就要立冬了,天气越加寒冷。

王动招募军户的计划也进入尾声,截止今日为止,最后文册统计,还在纸面上的靖边堡共有居民五十五户,男妇共二百三十口。其中男子一百一十口,成丁七十五口,幼男三十五口。妇女一百二十口,十三岁以上的女子八十四口,十三岁以下的幼女三十六口。

这些人王动吩咐钟荣一一登记入册,开具正副两本,其中一部分人原来是外来流民们的,还为他们签发了军户帖,将他们名字记入军籍黄簿,以后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是靖边堡的军户。

靖边堡现在共有军户五十五户,口两百多,都是实打实的实数,在舜乡堡几个屯堡中,算是规模较大的了。这些人暂时都是在靖边墩西面外侧修建地窝子居住,一时间这边己是形成一个村镇。

而随着人口的招满,靖边堡的修建,也是迫在眉睫。

十三日,韩朝、齐天良奉王动之令,去董家庄与舜乡堡招募一些泥水土木匠前来商谈建堡。

当日傍晚,韩朝二人便回来了,带回了七、八个衣衫褴褛的工匠。齐天良己经与他们商谈好了,工钱方面,除了每日的食宿外,需每日给银一分,王动答应了他们。

这些工匠见王动答应,都是喜形于色,这个冬日的饭食终于有下落了。

他们这些人都是世代匠户,己经参加过诸多城堡的修建,建设规划靖边堡,其实对他们来是轻车熟路的事。在靖边墩周边转了几天后,他们很快便拿出城堡的设计平面图,包括街道的划分、水井的位置、庙宇的位置及各处宅院的位置,还有将来堡墙、堡门及堡墙上的垛孔、射孔等防卫设施都有。

在选址上,他们的意见也与王动相合,都是决定紧沿靖边墩南向修建堡垒,一来这样防守更有依托,二来那靖边墩原来是修建在一个隆起的小丘上,地势从高到低,有利于城堡的排水,以防未来雨涝积水之患。

图纸好了,选址也不是问题,关键是修建城堡的成本钱粮。

依卢象升的计算,在大明,修建一个火路墩需要银二百两,修建一个楼台需要银六百两,修建一座周长一里多的小型城堡需要银七百多两,粮六百多石。那些匠户的计算大致也是如此。

王动未来的靖边堡,规划中周长也就在一里多,不过他手上可没有银七百多两,粮六百多石,只能先建一些城堡主体,细节从简再从简,未来慢慢考虑完善就是。王动其实很想将靖边堡修建成棱堡式样,那样防守更加坚固,可惜这种花费是惊人的,王动暂时也没那个财力,只能将来再看了。

幸好建堡土地不要钱,这样就省了许多。

大明一般军堡的主体是城内的营房、粮仓、草料场、武库、马场,再加上外面的城墙、城门、瓮城、角楼、护城河等,各地屯堡基本上也是如此。不过依王动现在的财力,只能营房与城墙先建,余者慢慢说吧。

在王动决定后,很快的,那些匠户忙活起来。

首先的,在靖边墩南向的几十亩地中,他们熟练的划出几十份的基宅地,并分出出行道路与三条主要街道。

随后在正西面的中轴线尽端,匠户们还第一时间划出一座庙宇的位置,保安当地军民一般称这个位置的庙为“正王庙”。然后街的交叉处又划出一块地方,未来将在这里兴建“马王庙”,一个高高的戏台也将建在这里,戏台对面还将兴建“老爷庙”,此外在城的南端也将兴建一个“娘娘庙”。

除此外,在城的东面地方,还要留出几块地修建未来彰表军功的庙祠,如旗寿庙、显忠祠、褒忠祠等。另外各条街的主街街心上,还将留出地方兴建各样市坊与牌坊。

这种规划都是当时大明各边镇军堡民堡的常规布局,王动自然不可能擅改,他也改不来,老实说王动后世就对建筑一窍不通。

而对于匠户们第一时间划出各色庙宇的修建地方,王动也表示理解,这都是当时军民们的精神食粮。这个世界娱乐贫乏,除了拜庙看戏,还能有什么娱乐?想自己后世小的时候,能去戏台看戏,就是最大的享受了。

靖边堡的大体格局就是如此,下面该动手开工了。王动一声令下,所有的靖边堡居民,除了孩童外,所有的男女一齐上阵,所有人都必需勤奋建设自己的家园。

一时间,靖边堡的居民们,无论男女,都是拿着锄头,挑着簸箕、箩筐,只是到堡的周边去奋力挖土挑土。连孩童们都是懂事的在旁帮忙。

不过修建堡墙与营房可以用黄土夯就,就地取土,不需要什么料钱,只需费些吃食劳力便可,有些钱则是不能避免的。

如城内宅院地基与城墙地基都需要石料,而且这些石料还要求石质坚硬,不易风化,以青石最好。特别是砌筑城墙的地基,均需基深五尺、宽一丈四尺,一圈城墙地基下来,石料用量甚大。

还有打井,这是建堡第一要务,几十户人不可能都到河边去挑水喝,一个小堡至少需要三口井水,保安州各地地下水源算是丰富,所以打井一般到二十余丈就可出水,且水质大多清洌甘甜,听闻山西陕西一些地方需要打井深达三四十丈,甚至五六十丈才可以见水。

不过就算打井只深到二十余丈,为免塌陷,也同样需要用砖石修砌,这样深井的石料用量也是不少。

靖边堡周边土地空旷,无处可以采石,只能到栾庄或是舜乡堡周边的山上去采,其实栾庄离靖边堡更近,不过那里是属于五堡的管辖地,与舜乡堡是不同的千户所,只能到舜乡堡的周边山上去采。

那里的石场离靖边堡路远,开采、运输花费想必都很大,而且除了石料,各处营房仓库的屋梁修建同样需要木料,这也是一笔很大的花费。

王动派出了二十几个男丁,让韩朝统领着,到舜乡堡的山上去采石,为了方便运石,他还去舜乡堡雇佣了几辆的骡马牛车。他要求韩朝尽量采出一些石料用于供应营房地基与打井所需石料,至于街道的铺就与外面的城墙地基,以后慢慢说吧。

同时间,王动又去了董家庄一趟,请求管队官张贵支援一些木料,张贵言道无尝支援很有难处,不过他手上正好有一批空闲的木料,可以便宜些卖给王动。

王动答应了,几天后,董家庄的总旗洪丘领着庄内的几十个军户,让他们抗着木料,忽哧忽哧从董家庄一路步行而来,这家伙,连骡车都舍不得用,光用人力抗木。看着那些累得快要趴下的董家庄军户们,王动半响无语。

洪丘是个粗豪的汉子,年近四十,满腮的虬髯,他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场景,拍了拍王动的肩膀,感慨地道:“王动老弟,哥哥真是服了你了,独立建堡,能所不能啊。”

王动只能苦笑,独立建堡,说得轻松,这其中的辛劳实是不足为外人道耳。

洪丘收了王动的木料钱后,别的没说,只要求王动给他手下军户们吃顿饱饭,王动没说什么,就让那些军户们吃饭去了,立时那些军户们如虎下山一样的精神起来。

……

崇祯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今天是靖边堡第一口井出水的日子,经过几个工匠的努力挖掘还有修砌,这口井终于完结。

该井深约二十余丈,井水较浅水质较好,井底铺以细沙,井壁用青石修砌,外面围以碎石。当第一桶水拉上来时,一时间周边围观的军户们欢声雷动,再品尝一下,井水清洌甘甜,远远甲于他堡。

众军户们喜笑颜开,特别是一些加入军户的外地流民们,很多人曾一辈子困于饮水之苦,见到这么好的水,许多人都是流下泪来。最后这口修砌好的井被众人称为“王公井”,以感念王动恩德。

而该井修建好后,附近的董家庄军民闻听后,有些人还赶来观看,观后无不是啧啧称羡。

除了这口井外,经过这些天靖边堡一百多成年男女的每日努力,堡内几处营房及仓库、草料场己经慢慢成了规模,虽是简陋,但至少可以避风挡雨。众人相继从地窝子搬出,住入营房宅院之内,这个冬天,总算不太冷了。

外面的城墙地基仍在修建,此时靖边堡内仍是脏乱,划出的几条街道仍是泥土满地,到处是石块木料及各样的垃圾物什,不过总算有一个城堡的雏形了。


在董家庄内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王动几人赶着牛,带着军户们回往靖边墩而去。

几人神情都很高兴,此行虽然收获小,但也总算是打开了第一步。

那些被划拨给王动的军户们个个拖家带口,挑着自己简单的行李跟在王动几人身后,各人神情间都有些忐忑不安,换新东家了,不知道未来命运会怎么样。

王动的名声他们是听过的,他们杀鞑子很厉害,不过往往这样的人,性情就越凶暴,他会善待大伙吗?听说此行是到靖边堡去屯田,未来前景又会如何?

众军户各样心思,众人一路赶路,午时,一行人到了靖边墩面前,齐天良高声叫军户们注意避开壕堑旁几个暗藏的塌窖陷阱。这时吊桥与墩门打开,杨通与妻刘氏,齐天良妻陶氏笑容满面地迎了出来。

此时各人己是饥肠辘辘,王动高声吩咐两个妇人:“杨家嫂子,齐家嫂子,你们快去煮一些粥出来,给新来的兄弟们充充饥!”

接着他又补充了一句:“粥要煮得稠一些。”

两个妇人高声应了一声,转身回墩去煮粥了。

听到王动的话,军户们一阵骚动,看来新东家的心肠不错,与他让人畏惧的外貌不合,各人心中涌起希望,看来此行也不会那么差,各人按户各找地方温顺坐下,只是轻声议论一声。

王动打量那些军户,这十户军户中,连家小在内,共有口四十多人的样子,男女各占一半,放眼望去,无不是衣衫褴褛,人虚体弱,可能只有七、八个会显得壮实些的年轻人。而一些缩在父母旁的孩童,更是头发蓬乱,面黄肌瘦,身上衣裳破如麻袋,只是用畏惧的目光打量着人高马大的王动几人,又好奇地看向眼前高大的靖边墩。

前几日己是过了霜降,天气越发寒冷,这些军户身上的皮袄毡帽到处是破洞,寒风吹来,很多人都是发抖起来。一些男丁还好,他们身旁的妇人小孩更是不堪。

看着眼前这些人,王动叹了口气,这些哪是大明军人,分明是一群大明丐帮啊,自己靖边墩七人,虽也是穿得破破烂烂,不过显然的,身体素质与精神面貌比他们强太多了。看来以后得花一些时间为他们调养身体啊。

等待中,刘氏与陶氏终于吃力地各端一大口锅出来,锅内腾腾的冒着热气,远远的一股米粥的香味飘了过来。

军户们一阵骚动,个个都是使劲地伸脖子往那边看,特别是那些孩童,更是使劲地唵着口水。

刘氏与陶氏二人亲热地招呼起来:“喝粥啦,大伙都将碗筷拿过来喝粥啦。”

军户们纷纷从自己行李中找出碗筷,有王动等人在前,他们不敢拥挤争抢,按着家口,一个个拿着碗上来排队领粥,排在后面的只是不断的探头探脑,非常焦急的等待。

刘氏与陶氏不断招呼着那些军户,特别是陶氏,神情间更是亲热,有新人来了,看在自己是靖边墩老人的份上,至少王头会将那些妇人们交给自己指挥吧?

她一边用勺子为各人舀粥,一边大声道:“大伙喝着粥,可不要忘了总旗王大人的恩德啊。”

众军户只是没口子的答应,一边各找地方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碗中的粥香甜浓稠,都是纯正的米粥,决对没有添加野菜树皮之类的,过久了糠菜度日的日子,喝着这么好的米粥,很多人都是流下泪来。

……

王动几人也是一起喝粥,几人毫不顾忌形象地在墩外席地而坐,王动喝了六碗粥后,拍拍肚子站起来,韩朝几人也是随后停了碗,再看那些军户,他们各人喝了一些粥后,精神气都好多了。

王动让韩朝招呼军户们过来,杨通也是大囔道:“总旗大人训话了,大伙儿都快些安静。”

王动走到那些人面前,看着这些人,王动也感觉到压力,以后他们的衣食生存就要靠自己来维系,自己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吗?注视了这些军户良久,王动开口朗声道:“昨日管队张大人将你们划拨于我,以后你们都在我的堡内屯田,我王动在这里说一句,以后都是一堡的兄弟,我王动当一视同仁,决不会亏待你们。”

底下半响没有言语,很多人都是麻木地听着,正要冷场的时候,底下一个年轻人低低的在后面说了一声:“王大人说让小的们来堡内屯田,不知大人要小的如何做?”

王动赞了一声,道:“这位兄弟问得好,王动不才,奉防守大人及管队大人之令屯田,以后我们都在这董房河边开垦荒地,事后每人都会分下田地,还有耕牛种籽等物,防守大人己向我保证过,屯堡只管放手去做,将来开垦出来的田地,决对不会有人徵扰,大伙只管安心屯种便是。”

听到王动的话,底下各人一阵骚动,显然防守官许忠俊的保证,对这些人还是有说服力的,而且到时不但有田地,还有耕牛种籽等物分发,对他们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又有一人问道:“不知小的们将来要纳粮多少,耕牛种籽等物将来小的们要偿还吗?”

王动大声道:“明人不说暗话,眼下大伙一起开垦土地,兴修水利,这些财帛都是我出,而且考虑到大家的口粮不多,以后每日的工食也是由我来付给。将来等米麦成熟,第一年,我给大家免征税粮。第二年,每亩屯田征粮一斗,以充付先前支借的牛具等银。第三年,每亩屯田征粮两斗,此后永为成例,不再另生加派。我王动说话算话,当日我与甲长钟大用言明前往击杀鞑子,事后我果然去了,搏命撕杀后,才有了现在的官位职务!杀鞑子是如此,在屯田方面,我同样也是如此!”

听了王动爽直的话,众人都是相互而视,个个心动,王动话说得直,第二年起就要征粮,反给他们真实可信的感觉,王动的话比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上官们有说服力多了。如果真如王动所说,第三年后便不再加派,那每亩征粮两斗各人是完全承受得起的,这只是明初军户们的纳粮份额,虽比明面上的民户租重,但在眼下这种年景,这种负担己经算是很轻了。

话后,虽有一些人还是疑虑不安,不过大部分人心中都是涌起希望,如王动所说,希望将来能过上太平安定的日子吧。

安抚训话后,王动吩咐将从董家庄内带来的牛赶回墩内去喂养,那些锄头等物也一样拿进去。杨通为王动将墩内那张唯一的椅子搬了出来,王动坐在椅上开始为军户们登记文册,可惜没有桌子,只能拿块木板垫在腿上写了。

王动书写毛笔字繁体字并不是问题,他挥笔而就,将这十户人依各人军户帖一一登记,各户年籍、从军脚色、贯址、家口,男妇,成丁等一一备注,并开具正副两本文册。

最后统计,十户军户,总有男妇四十五口,其中男子二十二口,成丁十八口,不成丁四口。妇女二十三口,十三岁以上的壮女十五口,十三岁以下的幼女八口。另还有各户带来的随身事产也是一一登记。

忙完后王动松了口气,站起来活动了一下手脚,许久没有摸笔了,才登记十户人家,就感觉到有些劳累。

他心下暗叹了一口气,以后墩内事务繁多,难道事事都要自己亲力亲为?特别是这种文书工作。

可惜现在墩内除了他,还有齐天良识几个字,能算点数外,余者韩朝兄弟与杨通,还有两个妇人都是连自己名字不会写的正统文盲。除了自己亲力亲为还真没办法,不过以后随着屯堡的发展,案牍文书事务越来越多,看来以后得招个书吏了。

那些军户见王动竟可以流利书写文册,也是暗暗诧异,各人脸上都是露出了佩服的神情,这王总旗上马可以杀贼,下马可以舞墨,还真是文武双全,各人内心不由都对王动增添了几分信心。在这大明就是如此,能读书识字的人总是让人佩服的。

王动忙完后,让韩朝兄弟几人为那些军户安排住的地方,这么多人墩内肯定住不下,暂时也没有营房安排,只能先让他们沿着墩旁撘些茅屋,暂时居住。

北地流民向有在野外建盖地窝子的习惯,在地上刨个坑,找些石头树枝在周边垒个小墙,然后在顶上搭一些茅草便可成房屋了,这种建筑简单有效,不需什么原料,听闻传自塞外胡人,只要有一定的柴草碳木,便可很好地抵御严寒。

韩朝几人指挥那些新居民在墩外搭建地窝子,这方面,王动当然没有韩朝等人懂,他只是要求那些新居民搭建地窝子时要排列有序,而且方便时也要集中到一个茅坑内,不可乱撒乱排,尽量注意卫生。

可以看出,韩朝很有指挥能力的样子,王动看这兄弟二人来历神秘,似乎很有故事,不过王动当然不会去过问他的隐私。

到了晚上,一个个地窝子己经具备雏形,一堆堆的柴火燃起来,加上小孩的玩闹笑声,给靖边墩外增添了许多生气。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