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我在明末守边关全文浏览

我在明末守边关全文浏览

王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主角是王动谢秀娘的精选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小说作者是“王动”,书中精彩内容是: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主角:王动谢秀娘   更新:2024-05-27 09:2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王动谢秀娘的现代都市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全文浏览》,由网络作家“王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是王动谢秀娘的精选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小说作者是“王动”,书中精彩内容是: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我在明末守边关全文浏览》精彩片段


王动对张贵道:“恭喜大人首战告捷,旗开得胜。”

张贵哈哈大笑,他乐不可支地道:“一些小毛贼,也敢出来与我作战?”

很快,张堂功他们回来,共杀死了十几个匪徒,缴获刀枪器械不等。那帮匪徒拼命逃回寨口后,一些来不及逃回的匪徒跪地求饶,也是被张堂功他们杀死,首级便割回作为军功。至于阵前那些伤重的匪徒们,也是一样脑袋砍了。

经过这番打击后,匪徒己是胆寒,个个躲回寨内不敢动弹。

张贵再次下令扎营,每军士给米面两升,阵前一片欢腾。

午后,张贵再次信心十足地下令攻山,在寨前,匪徒们设有一道关口,这道关墙低矮,守卫的也只有二十多个匪徒,众匪徒知道官兵攻破山寨后自己全难幸免,因此全部都是出力死战,滚石檑木只是不断打来,山寨内的匪徒也是不时过来增援。

领军攻关的是贴队官肖大新,他领着自己部下冲杀了一阵,在死伤几人后退了回来,他的腰上也是被滚石砸了一下,只是道匪徒凶猛,关墙难以打破。

张贵犹豫着要不要将自己的家丁押上,这时王动道:“管队大人,让卑职出战吧,卑职定会攻破关墙,为大人灭此贼寇!”

张贵很相信王动几人的武力,再看他那两队青壮也不错的样子,就让他们试试也好。

当下他道:“好,就靠王兄弟你了!”

王动招集自己两队战兵,他一把抽出自己的重剑,厉声道:“此战有进无退,定要攻入关墙,杀光匪贼!”

两队靖边堡战兵手持武器大吼:“杀光匪贼,杀光匪贼!”

各人战意昂扬,苦练一个多月,就是等着这一天。

王动身披铁甲,亲自挥剑冲在前面,韩朝韩仲、高史银三人也是顶盔披甲紧随其后,接下来是四个披着铁甲,拿着盾牌的刀盾兵,再是四个鸟铳手,余者枪兵紧跟后面杀来。

关墙上扔下一阵滚石檑木,一个刀盾兵与几个枪兵被砸倒砸伤。

王动长剑一挥,三个刀盾兵将盾牌顶头护住,其后的四个鸟铳手闪出,啪啪几声响,关墙上闪起一声惨叫,众匪徒没想到明军火器可以打这么远,个个吓得将身子缩了回去。

趁这个机会,王动又领军逼近了几十步。

上面响起叫骂声,接着又有几根长箭射来,王动等人伸手拨开,一根箭斜斜地插在王动的甲叶上面,他也懒得理会。王动身上这副铁甲精良厚实,射来的那些箭,对他丝毫造不成威胁。

明军溃兵去投靠匪徒时,也带去了自己的武器装备,不过可以看出他们的弓箭保养不当,箭术也不怎么样,有限的几把弓箭根本阻挡不了王动等人前进的步伐。

己经可以清楚地看到关墙上匪徒们恐惧惊慌的眼神,王动取出弓箭,“咻!”的一声响,一根重箭强劲地射入一个匪徒的眼窝,将他摔飞出去,惨叫着不知跌往哪里去。

王动又是射出几只重箭,每一箭出去,都是伴随着一声凄厉的惨叫。韩朝韩仲,高史银三人也是同样射箭,他们箭术刁钻,专门射人面门眼部,射得关墙上那些匪徒喘不过气来。

趁这个机会,靖边堡的刀盾兵与长枪兵己是纷纷爬过那道低矮的寨墙,跳到墙后那块平地,与匪徒们展开搏战。

三个刀盾兵最先进入,他们排成一排,各人一手持盾,一手持刀,只是直上直下,挥刀劈砍。

他们每天的训练只有一招,每人不知道砍了多少遍,残酷的训练让他们本能地发挥了作用,不论匪徒如何攻来,他们只是一刀劈下,就算有一些匪徒的兵器砍在他们身上,他们身上那厚实的铁甲也有效地防护了他们的安全。

论单打独斗他们无一是这些匪徒的对手,但一排而来,无视匪徒们的花招诱惑,也不理会身上是否中刀中枪,只是整齐而刻板地抬刀,劈砍!抬刀,劈砍!

如此几次后,挡在他们面前的匪徒无不心寒,个个只是狼狈而逃。

刀盾兵打开缺口后,长枪兵涌入,他们在越过寨墙后,很自然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枪阵。

王动也是同时冲了进去,指挥他们进攻,韩朝三人则是护住侧翼。

就如往日训练般,王动大喝道:“抬枪!”

“杀。”

“抬枪!”

“杀!”

听着王动的号令,长枪们一个个红着眼,他们不管匪徒们是多人拥来,还是单人冲来,不管他们的刀术是多么的华丽,枪术是多么飘灵,只是听着王动的命令一起举枪刺去。

惨叫声不断传来,“噗哧、噗哧!”长枪入肉的声音令人胆寒,这些平日杀人不眨眼的匪徒对上这些只练过一个多月的长枪兵,唯一结果就是身体个个被刺穿,撕心裂肺叫着躺倒在地上。

眼见一个个人命轻易被自己剥夺,这些大多第一次杀人的靖边堡军户们个个脸色苍白,很多人都克制不了想要呕吐的欲.望。

不过平时的训练发挥了作用,他们尽管脸色发白,仍是听着王动的命令机械地刺着。

而那几个靖边堡鸟铳兵,则是在后面紧张地装弹,不时远程地袭杀冲来的那些土匪,眨眼间,关寨上的匪徒就被杀死了大半。

守寨的头领是先前那个冲阵的悍匪,他不信邪,咆哮着舞刀冲来,唯一结果就是身上多出几个血洞,死不瞑目地躺倒在地。

最后只余三、四个匪徒逃回主寨,关墙上的二十余个匪徒都被杀得干干净净。

战斗结束后,靖边堡军户们都是虚脱地坐倒在地,很多人头脑上仍是一片空白,看着眼前尸横遍地的战场,很多人不能相信这些悍勇的匪徒们就是被自己杀死的。

一个多月前,他们只不过是一些普通老实的流民军户,什么时候,自己有这么强大的力量了?

韩朝兄弟二人也是感慨地看着眼前的战场,曾几何时,他们对王动的练兵方法还有些疑惑,认为每人只习一招杀敌之术怕应对不了复杂的战场局面,只攻不守也难避免己方惨重的伤亡,但事实证明他们错了。

高史银也是呆呆地看着战场,脸上的横肉不住地抖动,内心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最后王动等人清点战场,连王动几人射杀的,共杀死有匪徒二十二人,有些一时还未死去的匪徒也是补上一枪,缴获刀枪弓箭等二十余把,从各匪徒身上还搜出几十两银子。己方阵亡有一人,重伤一人,轻伤五人。阵亡与重伤的军户都是先前冲寨时被滚石檑木所击倒,其中轻伤有三人则是伤于刚才的搏斗中。

在王动夺关得胜后,张贵等人察看战场后也是惊叹不己,张贵仔细看向王动那些军户,他叹道:“老弟啊,哥哥真是服了你了,我记得你这些军户才招募没多久吧?”

王动抱拳道:“回管队大人,卑职于九月份将他们招为军户,立堡后,又将他们操练了一个多月!”

众人集体吸了一口冷气,才操练一个多月就这么厉害,再操个一年半载的会成什么样子?

董家庄贴队官肖大新也是在旁看着王动,眼神惊疑不定。

……

匪徒们虽然还有一道主寨,不过看看天气渐晚,张贵自然不可能再下令军士们进攻,今日也是算是战事顺利,张贵心情愉快,还下令杀了一头羊犒赏众军士,王动这边的靖边堡军户也分到了一些肉。

众人围着帐篷篝火欢庆胜利,王动带着韩朝几人去探问那些靖边堡的伤员们,战死的那个靖边堡军户遗体己是收殓,他将运回靖边堡安葬。那几个轻伤员也无大碍,他们包扎后,还是可以继续上阵的。

只有那个重伤员不行了。

看到王动前来,他流下泪来,只是低声道:“跟着大人我不后悔,只是家内还有老母妻小,还求大人多多照应。”

王动心中一酸,他沉声道:“你放心吧,只要有我王动在,定不会让她们忍受饥寒困苦。”

那重伤员低声道:“多……多谢大人……”

他声音越来越低,慢慢气绝,临死时眼中仍是带着对生的渴望。

周边的军户们低泣起来,王动沉默地坐着,韩朝几人也是陪在王动身边,坐了很久很久。

……

第二天张贵指挥军士对四倾梁主寨发动攻击,此时四倾梁匪徒只余三十多人,都是匪首邱子茂身边最核心的一些积年老匪,他们知道营寨被破后他们个个都难以幸免,因此人人疯狂无比,滚石檑木如雨点般打下来。

这主寨前山势陡峭难登,给进攻一方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张贵指挥人攻了几次,甚至还押上自己的家丁,又动用了余下的飞枪火箭等,仍是无济于事。

王动也奉命攻了一次,此次剿匪,他己经阵亡了两人,又知道这山势难攻,如强攻上前,自己也是伤亡惨重,得不偿失,因此他象征性地领军攻了一次,在寨上投下一阵滚石,自己有两个军户受伤后,他便趁势收兵了。

此时他己是想到了那个内应。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王动与韩仲赶着牛,二人将犁具与锄头放在牛身上,赶牛骑马慢慢往回走。

路上,韩仲提起刚才那小校之事,想到妙处,不由嘿嘿笑了起来,先前他一直在大门外面,正与那小校大眼瞪小眼时,一个身着百户官服的人从官厅内出来,不由分说,指着那小校便是一阵臭骂,最后还狠狠地打了他一记耳光,当时那小校脸都绿了。

加上旁边的韩仲一直看他的笑话,那小校可说是又羞又怒,想到这里,韩仲的心内就格外快活。

韩仲问王动道:“王头,那百户打那厮是你使的招吧,您用了个什么计谋,让那百户都是帮向着你?”

王动笑骂了他一句:“嘴多,快赶路吧。”

韩仲裂开嘴傻笑起来,王动笑了笑,这种事情只是小插曲,不再值得自己多费心神,还是将牛与农具取回去,尽快开始屯堡的工作才是正理。

牛走得慢,二人也只得骑马慢慢走,时近傍晚,二人才走到靖边墩外。

此时墩外十户人家建的地窝子己经象模象样,见王动回来,一旁指手划脚不停的杨通忙迎了过来,他一边殷勤地问王动可是辛苦,一边勤快地将牛赶回墩内去,嘴上还说着王头就是厉害,一出马,又讨回了不少物什。

王动也是舒了口气,看眼下墩内己有了九头牛,再多就装不下了,看来还得在外面修建一个牛栏。

问起韩朝与齐天良,二人还没有回来。今早王动与韩仲去舜乡堡时,二人随后也去了保安州城,临行时,二人从军户中挑了几个青壮同往,那些军户新来乍到,为表忠心,自然是踊跃前往。

想必等二人回来时又会带回一些牛与物质,趁他们没回来,正好在外面先修建一个牛栏,这个任务自然是交给杨通,一时间杨通又是呼喝指挥那些军户在外面修建牛栏。

三日后中午,在简陋的牛栏修建好后,韩朝,齐天良二人也从州城回来。

二人除了带回大量的耕牛农具米面外,同行的,竟还有众多的人口。当日二人去州城时,只带了六个年轻人同往,眼下回来,竟多了二十余人。看这些人,个个衣衫破旧,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或是拖家带口,或是挑着自己简单的行李,一些青壮点的年轻人,则是帮忙挑米赶牛。

看他们样子,竟是一群流民。

王动又惊又喜,问起韩朝二人,原来他们此行去保安州城,除买回各样的物质外,还随便在州城招募了五、六户的流民前来,而且还在州城内请人贴了告示,告知靖边堡这边需要屯户。

遗憾的是,当时保安州城的流民不少,听说这边招人,很多人都是心动,不过随后听说屯户都要加入军户,大部分人又打了退堂鼓。最后只有这五户人家愿意前来。

不过这己经是意外之喜了,王动吩咐将物质搬入墩内。

看样子东西不少,除了十头牛,几十袋米面外,此外各样的簸箕、扁担、箩筐、锄头、犁头、犁架、牛轭、晒席等物也是堆了满地。这些物什除了耕牛就存于外面的牛栏外,余者都是堆入墩内的仓库内。

新来的几户流民不安地站在一旁,王动安抚了他们一阵,吩咐两个妇人为他们煮粥,然后又让杨通指挥他们去撘建地窝子,就在那十户军户的对面,两边相对,等于留出一条街道。

喝着香甜的米粥,又马上亲手为自己建盖安住的地方,这几户流民都是心安下来。先前的十户军户己是以老人自居了,他们的现身说法,让新来的几户居民更为放心。

虽说做军户苦,但总比饿死强吧,看起来那王大人似乎心肠很好的样子,或许自己可以在这里生活得更好。

……

王动将韩朝与齐天良二人招入墩内,问他们此行详情。

齐天良拿出一张清单,上面弯弯扭扭的写着字,详细列表购买的物质,单价多少,花用银钱多少,所余多少等等。

齐天良道:“小的们前往州城后,顾不得歇息,便前往米店牛行买牛买米,最后依王头吩咐,共买了十头壮牛,十石米,十副犁,另外一些干活的箩筐、锄头等物也是买了不少。”

他谈起此行的见闻,有些恨恨地道:“本来可以买更多的,无奈物价腾贵,只能买这些了。”

王动看着清单,齐天良在一旁解说,那十石米是在一家名为万胜和的米行买的,州城内几家米店他们都跑过了,就算这家米行价钱最公道。不过话虽如此,一斗米也要五钱的银子,一石米就要五两银子,买十石米便花去了五十两的银子。

王动眉头暗皱,大明富足时,一两银子可以买米两石,就是在平常年景,一般一石米也只要一两银子,现在米价虽有回落,但仍是这么贵,竟要五两银子一石,实在是离谱了。

还有牛,是二人在一家名为义和昌的牛行买的,韩朝二人到处打听过了,州城内的大牛价格普遍都要在八两多一头,小牛也要五两多一头,买十头牛,己经算是打了折扣了,也是花去了八十两银子。

王动记得明初明中牛价一头不过三两银子,万历时一头牛价也只在五两多,现在一头大牛竟要八两多,牛价彪升得如此厉害。

齐天良继续解说,他们买了牛与米后,又到一家打铁店内买了锄头,铁耙,犁头、犁壁等。此外又跑到竹器店去买了簸箕、扁担、箩筐等物,都是比往年贵了不少。

加上他们这些天的吃用等,等他们回来时,身上银钱己经所剩无几了。

齐天良不住大骂各样物价之贵,骂那些奸商趁机哄抬物价,连今年木炭都比往年贵了不少,他们买了一百多斤的木炭回来,竟用了一两多的银子,放在往常,这些木炭只要五钱银子。

王动半响无语,盘算一百多两银子就没了,不由也恨恨骂了一声:“这些奸商,抢钱啊。”

齐天良回来时,还跑了一家木器店,为王动买了一套的桌椅台凳回来,倒让王动有些惊讶。

不过随后齐天良谈起了一件趣事,让王动也是起了好奇之心。

齐天良看着韩朝嘿嘿而笑,他道:“那日在万胜和买米时,那个米店的掌柜是个女的,听闻还是个寡妇,我看她对韩兄弟很有好感的样子,不时偷偷打量,还向我问起了韩兄弟的状况。我打听过了,她卖米给我们时,店内的米价比其它米店便宜了两分,我看这其中不乏韩兄弟的功劳,说不定以后我们墩内没米时,还可以到她店内去赊些米吃。”

他大笑道:“或者韩兄弟干脆出马,使些美男计,将那女掌柜迷上,就连赊欠都不用了。”

“哦。”

王动也是意动,他看向韩朝道:“老韩,这也是一个法子,值得试试。”

韩朝早没了沉稳的样子,他涨红了脸,只是道:“王头,您就不要消遣小的了。”

王动遗憾地叹了口气,韩朝不愿意出卖自己的色相,那只有自己的腰包大出水了。

……

此后几天,王动一边继续招集人口,一边准备物质。或许是王动在董家庄,舜乡堡与保安州城的告示宣传起作用,几天内,陆续有一些军户流民到靖边墩外要求加入。

随着人户渐多,王动感觉到书吏的重要,他又去了一趟董家庄堡。

两天后。

“学生钟荣,见过总旗大人。”

王动面前,是一个穿着绿袍盘领小吏服饰的人,这人年在四十多岁,身材高瘦,胡须稀疏,脸色有着营养不良的青黄,神情中有一股掩不住的沧桑与疲倦之意,身上的衣袍也是非常沉旧,还露出几处补丁。

他施了礼,就是静静站在那里,这人就是前几日王动从董家庄要来的书吏,名叫钟荣就是。董家庄内有小吏三人,一个司吏,两个攒典,钟荣就是其中的攒典之一。

大明吏员分为攒典、司吏、典吏、令吏几等,攒典就是吏之最末等。在大明,吏员升迁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一路顺利,做攒典年满三年后才可以升为司吏,再三年才是典吏,又三年才是吏之最上等令吏,而令吏仍是不入流的小官。大明官吏升迁之难,可见一斑。

大明卫所各堡的吏员虽是受卫所经历司管辖,不过他们的考评却是要看各堡掌印官的评说,这给吏员们的升迁又造成了更大的困难,而且他们的俸米也是由各堡支给,每月几斗米,还经常拖欠,所以明末各卫所的吏员逃亡严重。

这钟荣也是经常过着饱一顿饥一顿的苦日子,加上他在堡内又颇受司吏李朝的排挤,因此在管队官张贵来询问何人愿意到靖边堡去时,钟荣便自告奋勇前来了。

王动在钟荣施礼后,也是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看他虽是形容落魂,倒也是态度不卑不亢,加上不管怎么说他也是个吏员,能写会算,心中己是起了留他之心。

他站起来微笑道:“王动得先生之助,实为幸事,今后先生就留在墩内,以后每月的俸米,我都会如数支给,决不克扣拖欠。”

他吩咐杨通去在墩内为钟荣找间房先住着,就让他睡原来马名夫妇那间好了,再为他准备一套桌椅。

钟荣随杨通下去了,他是听说过王动大名的,见他一个武夫却也谈吐文雅,不由心下暗暗诧异。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