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精修版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

精修版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

排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是作者“排骨”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诸葛黄晧两位主角之间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法,于是正式加封向宠为太傅,这样一来,他就可以经常指点刘璿和其他皇子。众臣都不会干涉刘闪的后宫,但他们一致反对刘闪提出“举办婚礼”要求。经过一翻唇枪舌战的激烈辩论,刘闪和众臣各退了一步,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免去应有的“三书六礼”,也不用诏告天下,就在宫中,为李昭仪举办一个汉式的“拜堂”仪式。对刘闪来说,这是自己挑战固有的汉代礼制的重大胜利!因为除了吴太后之外,刘闪和李......

主角:诸葛黄晧   更新:2024-04-06 03:0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诸葛黄晧的现代都市小说《精修版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由网络作家“排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是作者“排骨”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诸葛黄晧两位主角之间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法,于是正式加封向宠为太傅,这样一来,他就可以经常指点刘璿和其他皇子。众臣都不会干涉刘闪的后宫,但他们一致反对刘闪提出“举办婚礼”要求。经过一翻唇枪舌战的激烈辩论,刘闪和众臣各退了一步,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免去应有的“三书六礼”,也不用诏告天下,就在宫中,为李昭仪举办一个汉式的“拜堂”仪式。对刘闪来说,这是自己挑战固有的汉代礼制的重大胜利!因为除了吴太后之外,刘闪和李......

《精修版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精彩片段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佚名的故事,看点十足。《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这本连载中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穿越、魂穿、历史、佚名穿越、魂穿、历史、小说目前更新到了最新章节第641章 大汉帝国,谁与争锋?,已经写了1794412字,喜欢看穿越、魂穿、历史、 而且是穿越、魂穿、历史、大佬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书友评价

听说一星不行,那我二星

好好读书,这书第一要有储备,第二要有想法。不要意淫一点东西就跑过来展示给大家看。 特别是你这种小朋友,刚出道要多学习,不要一上来就给自己立一个够不到的牌坊。大家脸上都不好看你说是不是。

[捂脸]不小心暴露年龄了。

热门章节

第439章 蓄谋已久

第440章 功高震主

第441章 有兵,任性

第442章 刘兰芝的选择

第443章 比翼双飞

作品试读


一个万里挑一的美丽女子进入皇帝的后宫,而后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这个过程与民间百姓结婚的程序上大体相同,一般也要遵守《礼记》中约定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不同的是,皇家的大婚仪式更为隆重和讲究。

在汉代的鼎盛时期,皇帝彩礼对皇后的娘家人来说,确实是一份真正的厚礼,仅黄金就要送万斤以上。就算后面的东汉时期,权臣梁冀的女儿被选为皇后时,汉桓帝刘志“聘黄金二万斤,纳采鴈璧乘马束帛,一如旧典”,礼金更是翻了一倍。

刘禅与张星彩成婚时,大汉正处于征战后的恢复中,此时刘备和张飞早已不在,二人在相父诸葛亮的主持下简单地成了婚,即使如此,二人至少有一个完整的婚礼。

按照汉代的礼制,能够与皇帝举办婚礼的女子,唯有皇后一人而已,就算皇后突然亡故,就算其他的嫔妃再得宠幸,她们都不可能与皇帝有一场婚礼。

李昭仪身为普通百姓家的女儿,她曾经说过,不在乎刘闪是将军还是士卒,也不在乎他是百姓还是流寇,只要刘闪不打她,能给她衣食,她都会跟刘闪在一起。

此时的李昭仪已经知道,刘闪是大汉的皇帝,也知道自己很快就会被册封为真正的“昭仪”,她并没有为此而欣喜。她哭泣的原因,是自己嫁人时竟然没有一场婚礼,哪怕是最为简单的婚礼。

历史上的刘禅降魏之后,数百个宫女和嫔妃中,不甘受辱而拔剑自刎的,唯有李昭仪一人!由此可见她性格的刚烈和忠贞。

刘闪并不是鼓励或赞赏女子的“忠贞不二”,而是仅仅从普通女人的角度考虑,也从宫中女子的“不幸”考虑,他决定给李昭仪一个简单的婚礼,哪怕违背礼制又如何?

“昭仪,天冷了,小心别冻着!”刘闪小心地将李昭仪扶到床边,温柔地给她盖好被子:“你是我唯一的昭仪!我一定给你想要的婚礼!”

李昭仪默默地点了点头,刘闪强压着身体和心里躁动,只是从背后搂着她,一直到天明。

早朝上,落荒而逃,并且损了一千名士卒的孟光并未受到责罚,他毕竟是文臣,不懂得统兵之法,但其勇于率兵勤王的行为,却受到刘闪和众臣一致赞赏。

刘闪将五百名无当飞军补充了宿卫军,剩余的一千五百人仍然交给孟光,用于保证铸币作坊的安全;另外,刘闪得知向宠只是偶尔教教刘璿枪法,于是正式加封向宠为太傅,这样一来,他就可以经常指点刘璿和其他皇子。

众臣都不会干涉刘闪的后宫,但他们一致反对刘闪提出“举办婚礼”要求。经过一翻唇枪舌战的激烈辩论,刘闪和众臣各退了一步,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免去应有的“三书六礼”,也不用诏告天下,就在宫中,为李昭仪举办一个汉式的“拜堂”仪式。

对刘闪来说,这是自己挑战固有的汉代礼制的重大胜利!因为除了吴太后之外,刘闪和李昭仪都无长辈,那些“三书六礼”自然没有必要;李昭仪要的只是一个仪式,也无需昭告天下。

几日后,吉日,坤宁殿,彩乐声声,莺歌燕舞。掌管宫中礼制的“奉常”孙玄,按照传统习俗,为二人举办了一场民间极为常见的汉式婚礼,并亲自宣读告文:

“赞曰:惟天地以辟,万物滋养于斯,日受其精,月润其华,天礼之奥含于其中,人以婚礼定其礼,三牢而食,合卷共饮,自礼行时,连理成,比翼具,虽万难千险而誓与共患,纵病苦荣华而誓而与弃,仰如高山哉,其爱之永恒,浩如苍穹哉,其情之万代,相敬如宾,各尽其礼,家合事兴,不变不易,天长地久,为尔佳缘,特为赞颂。”

告文宣读完毕后,身穿大红汉袍的刘闪和凤冠霞帔的李昭仪步入殿内,在赞者和十几名婢女的协助下,逐一完成了沃盥礼、祭祀礼、同牢礼、合卺礼、信物礼、解缨礼、结发礼、执手礼等十几个繁琐复杂的程序。

最后的“证婚礼”由丞相蒋琬做为证婚人宣读告文:

“盖闻

易正乾坤夫妇为人伦之始

诗歌周召婚姻乃王化之源

是以

鸣凤锵锵卜其昌于五世

夭桃灼灼歌好合于百年

今新郎刘禅世泽贻芳才誉素着

新娘李湘仪温婉贤惠绣阁名姝

允称璧合珠联之妙

克臻琴谐瑟调之欢

增来鸿案之光

结此凤仪之好

爰于此良辰美景欢言嘉礼共协唱随

入洞房而喜溢花烛辉煌

睹华屋之欢腾笙歌迭奏

欣此时宜室宜家烂门庭而有耀

卜他日而昌而炽庆瓜瓞兮绵长

用志燕喜以抒忱为尽长乐未央之颂

特贺鸳盟而书牒愿敦二好无尤之文

寅筮吉辰行合卺之礼

伏愿

百年偕老永结琴瑟之欢

五尽其昌早协熊罴之庆

证婚人蒋公琰恭贺新禧”

婚礼完成后,二人被几名“执事侍女”和“灯笼侍女”送至刘闪的承德殿,刘闪的心久久未能平静。

汉式婚礼,讲求的并不是热闹,而是庄重!其核心只有一个“礼”字。经历了这场简朴的汉式婚礼,刘闪发现:经过这一千多年的变迁,后世的人们,丢失了太多太多重要的东西。

在刘闪生活的时代,婚礼上的新人都会喝交杯酒,其实它源自汉式婚礼的“合卺礼”:双方杯里的酒非常苦涩!这杯苦酒,象征夫妻二人在以后的婚姻生活中同甘共苦,共同体验各种酸甜苦辣。

一千多年后的人,经常在影视剧中经常听到的“结发之恩”或“结发妻子”,这也源汉式婚礼中的“结发礼”:就是分别剪下新郎和新娘的头发一缕,然后将其结在一起,发相结,心相印;这个礼节象征夫妻一体,相濡以沫,永不离弃,要求新人要牢记夫妻之义,结发之恩。

李昭仪静静地坐在榻上,轻轻地握着刘闪的手,口中喃喃地重复着“执手礼”中赞者的话:“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刘闪突然想到自己是皇帝,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嫔妃,李昭仪只是其中的一个!可是对她来说,自己却是她的全部!

刘闪鼻子一酸,动情地说道:“昭仪,你永远是我的昭仪!这宫里只会有一个昭仪!”

“陛下……”李昭仪的头缓缓靠在刘闪的肩上……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成都城,南门。

刘闪携二百骑来到城下,门口列阵的年轻小将赶紧行礼相迎。

“陛下,末将救驾来迟!陛下请先入城,追兵我自挡之!”

“将军辛苦!对了,魏将军在哪?”

“回陛下,家父正赶往五成县捉拿刘莲!”

“甚好!想必你就是魏昌吧?果然虎父无犬子!”刘闪夸赞一番后问道:“魏将军……他……真是受吴太后之命返回?吴太后如何能调动魏将军?”

“陛下,叛军已兵临城下,请陛下回城中暂避!待击退叛军后,末将定当详细禀明!还请陛下恕罪!”

“好!有劳将军!朕就站在这城头,坐看将军杀敌建功!哈哈哈!”

刘闪爬上城头时,盾牌手、长枪兵已经前出摆好阵势,后方的几百名弓箭手也拉满了弦。

那队黑衣骑兵靠近南门后,似乎发现情况不妙,未及细问就仓惶退去,魏容引着五百骑兵尾随掩杀,这队黑衣骑兵瞬间就被击溃,叛将泠齐也被魏昌擒回。

少时,广都方向又杀回一队步卒,领兵者正是魏延。

“陛下,末将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此次平叛,魏将军功不可没,何罪之有?”

刘闪让魏延起身,又问起自己疑惑的那个问题:“魏将军,你真是收到吴太后的秘信返回?”

“陛下,确实如此!末将不敢欺瞒!”魏延正色说道:“吴太后在信中,详细罗列出各路叛军的驻址、兵马数量以及幕后的统领,末将不敢延误,所以星夜赶回。”

“魏将军,你……就不担心吴太后信中有诈?”

“陛下,吴太后获悉叛军之事后,她担心刘永、刘理谋反之事让陛下介怀,担心陛下不相信她,这才以秘信命末将赶回!”

“吴太后并无兵权在手,仅凭一封书信,你如何能相信她?”

“陛下,吴太后确无兵权,但她手上有半个兵符!”

“兵符?什么兵符?”刘闪疑惑地问道。

“陛下,当年先皇驾崩时,曾交给末将半个兵符,可以随时调动一万兵马,末将正是凭这个兵符,才顺利通过剑门关和阳平关;先皇多次嘱咐末将,务必听命于另一半兵符的持有者!”

“魏将军连日赶路,多有辛劳,可回城中暂且歇息,朕必有厚赏!”

“此乃末将份内之责,不敢奢求封赏!”

“在我大汉,灭国、救主、斩将、夺旗、先登,此五皆为大功,朕必有重赏!”

“陛下,请恕末将直言:此次大功应属吴太后,末将必不敢受!”

魏延如此说,刘闪心头万分复杂。

刘永、刘理毕竟是先皇的亲生儿子。当初,吴太后可以默许这两个儿子篡位,却容不下外臣刘莲的谋反。

正如魏延所说,如果吴太后将刘莲谋反之事直接相告,刘闪很可能不会相信。在这种情况下,她只好动用先皇留下的半个兵符。

由此可见,吴太后对先皇还是非常忠心,不愿让他大半生打下的基业落到外人手上。

崇德殿。

“陛下,叛贼刘莲、张秀、王安、泠齐等人皆已被擒,请问该如何处治?”

“全部斩首,诛三族;魏昌、魏容各赏钱十万铢,封四安将军,县侯爵。”

“陛下,此次能剿除叛匪,吴太后……”

“此次魏将军带回的一万兵马,就留驻成都,再调汉中守将张翼回成都镇守;吴太后寿辰在即,朕亲自去接她回宫,散朝!”

此次的叛乱中,刘闪假意外逃永安,各路叛军皆被诱出;在宿卫兵的秘密监视下,暂未发现朝中众臣与他们有关联。

马车上,刘闪又陷入了沉思。

近段时间,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发生了两次叛乱,在刘闪看来,“成都空虚”只是原因之一,就算在成都驻守重兵,也只能威慑一时,治标不治本。

刘闪认为,能轻易地发生叛乱,这与大汉当前的“募兵制度”和“郡守”制度有很大的关联。

自秦代开始,全国实行郡县制,汉代延袭了这一制度。现在,全国共分为13个州,每个州各有一名朝廷派遣的刺史;州下设郡,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称太守或郡守;郡下设县,一般称为县令;

在县以下并无行政机构,就靠地方的乡绅、宗族族长进行自治,因此,古代有句话叫“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就是这个道理。

这种州、郡、县的行政管理方式,与一千多年后的省、市、县并无太大区别。不过,这个时代交通不便,行政效率低下,通讯不畅,各郡的最高长官“太守”就很容易大权独揽,形成割据势力。

在平时,负责监察工作的刺史,他们凭借特殊身份还可以震慑太守。可到了国家动荡的时候,地方上一手遮天的太守往往就不受刺史约束,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刺史与太守狼狈为奸,盘剥百姓的事情。

刘闪认为,正是因为这种弊端,造成了征兵上的漏洞。

现在国内的兵役制,主要是募兵和征兵为主,兼有谪兵、屯田兵、异族兵等等。

由于地方郡守独揽大权,在粮食征收、征兵募兵、军械生产等方面有很多漏洞,很容易造成地方上拥兵自重的现象。

另外,各个封地内的“王”、“侯”等势力,他们也有很大的特权,其养私兵的现象非常常见。上次刘永和刘理叛乱,以及刚刚平息的刘莲叛乱,都是地方拥兵自重形成的。

刘闪觉得,要彻底消除这个隐患,除了加强各州监察刺史的权利、削减各郡太守的权利之外,还应该施行后世那种军、政分开的政策,绝不能让地方郡守独揽大权,绝不能让人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拥兵自重。

刘闪正在寻找制度上的解决办法,一匹快马又送来前线的军情,从双方兵马的部署上来看,被困在夷水的吴兵“大势已去”。

在夷水,吴军的境况正如刘闪所料,陆逊仅存的三万多大军被围困在夷水北岸,在粮尽兵疲的情况下,拒险坚守已有多日。

因为这支吴兵粮草断绝,草根、树皮早就被饥饿的士卒挖来充饥,除了滚滚的夷水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可吃之物。

陆逊被围的消息由朱桓上奏孙权,孙权收到奏表后大为吃惊:如果姜维觊觎荆州之地,吴国几乎无人可挡!若曹魏此时南下,吴国恐有灭国的风险。

有鉴于此,孙权思虑再三,他首先令各郡严防曹魏,同时携右将军潘璋、左将军朱据、大司马吕岱、车骑将军朱然等将领,引五万大军直逼宜都。


昏迷中,刘闪又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向魏国投降,也梦到五百多个嫔妃和宫女受辱,又梦到李昭仪拔剑自刎!

刘闪猛地惊醒,不过很快又陷入昏迷中。

与此同时,秭归城外,陆逊站在高高的井栏上,把玩着手中的令牌,等待着姜维出兵救援巴东城。

几个待令的将领,以及众多的士卒苦等三个时辰,无不冻得鼻青脸肿,陆逊始终没有下达出兵的命令。

“姜维!好你个姜维!你够狠!我陆逊,自愧不如!”陆逊咬牙切齿地低声喝道。

“丞相,午时三刻时,末将亲眼看到巴东的快马信使,从东门进入秭归城,姜维肯定得到了巴东被围攻的消息!”孙韶肯定地说道。

“没错!本相也看见了!”陆逊冷冷地说道。

“丞相,刚刚有哨探来报,他们说……姜维一直坐在城头,一直在悠闲地喝茶!”

“姜维毕竟是诸葛亮的传人,精通兵法谋略,绝不会让我有机可趁!”陆逊无奈地笑了笑:“其实,如果我是姜维,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也只能舍车保帅!毕竟秭归城池坚固,城中粮草充足,唯有坚守不出,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丞相,姜维始终不出兵,我该如何?”

“如今,天色已晚,姜维不会出城救援巴东!”陆逊肯定地说道:“传令:各寨严加防范,谨防姜维的偷袭!”

陆逊下完军令,狠狠地瞪着秭归城头,瞪着那个模糊的身影,怏怏地回到寨中。

……

巴东城。

时间回到辰时,吴军大寨。

“传令:吕壹、陈表,各领六千兵马,全力攻打巴东城!若有蜀军快马出城求援,不得射杀!”

“诺!”

两名副将领兵出发后,潘濬则引兵一万八千,埋伏在巴东以西十五里的隘口处,并且兵分两路扎好口袋,准备一举围歼远前来救援的蜀军。

在潘濬看来,就算姜维用兵诡诈,就算他能逃出自己的包围圈,他撤回秭归的路上,也会遭到陆逊的重兵狙击,这是典型的“围点打援”。

然而,潘濬一直等到酉时,也未见姜维的援兵到来。

“潘将军,据探马来报,秭归城方向,没有一兵一卒出城!”一名校尉试探着说道。

“看来,姜维已经放弃了巴东城!”潘濬郁闷地说道:“传令:撤兵回营,明日全力攻城!”

“潘将军,要不要……再等一等?”

“罢了!姜维不会来援!我只能攻克巴东城,再领兵东进,与丞相的主力部队汇合,然后一起围困秭归。”潘濬说到这里,突然冷冷地说道:“届时,姜维困守秭归,孤立无援,就算插翅也难飞!”

既然潘濬已经下令,校尉不再迟疑,要求各部迅速撤回。

然而,这支的部队刚刚走出几里地,突然一声锣响,崖上的巨石和火箭雨点般地落下,吴兵还没反应过来就伤了许多兵马。

“不要慌!不要慌!”潘濬厉声喝道:“先查清是哪路兵马,查清有多少人!”

“潘将军!我军前方,被廖化的三千兵马阻住,后方,被张嶷的三千兵马遏住退路,我已被蜀军包围!”

“不可能!”潘濬大声喝道:“廖化、张嶷二将一直在秭归!他们怎会在此出现?绝对不可能!”

“潘将军,末将没有看错,确实是廖化和张嶷!”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潘濬不敢多想,赶紧令道:“兵分两路,尽快冲破包围,迅速突围!”

四周喊杀声四起,崖上不停地落下巨石、滚木和箭雨,吴兵成片成片地倒下。

潘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的一万八千兵马,竟会被蜀军的六千兵马围在狭长的江边!

潘濬实在想不通,秭归城的蜀军怎会出现在这里!自己给姜维做了个口袋,没想到,自己却钻进了姜维的口袋!这到底怎么回事?

潘濬不敢大意,知道自己突围不出就会全军覆没,然而,吴兵多次冲击,始终未能打通两端的通道。

另一边,巴东城外。

攻城不克的吕壹和陈表,各自损失了半数兵马,两路大军人困马乏,刚刚回到营寨,突然寨中杀出一支蜀兵,这正是张绍引领的三千兵马!

惊惶未定的吕壹和陈表全力抵抗,身后又遭到傅佥的袭击。

黑夜中,受到夹击的吴兵惊慌失措,还未反应过来就损了大半兵马,吕壹和陈表眼看形势不妙,趁夜混在落荒而逃的吴兵中,仓惶往建始方向逃去。

喊杀声渐渐停止,廖化、张嶷二将逐渐缩小包围圈,崖上的邓芝也领着一队蜀兵冲下山崖。

此时,跪地祈降的吴兵多达两千人,另有四千多吴兵不同程度的受伤,现场惨烈无比。

肩膀中箭的潘濬躲在一块大石后面,眼看自己被蜀兵围困,刚要拔剑自刎却被蜀兵拦住。

“本将技不如人!但本将绝不会投降!”潘濬大喝道。

“潘将军放心!我家大将军有令,若是潘将军不愿归降,我等绝不会为难,哈哈哈!”廖化大笑道,只是笑得有点诡异。

“你们……都是来自秭归城?”潘濬见蜀军没有杀害之意,于是大胆地问道。

“不错!”张嶷郑重地说道:“我另有六千兵马在巴东城外,如果大将军没有料错,你的副将吕壹、陈表必已败走!”

“你们……你们都来自秭归?”潘濬略有欣喜地说道:“如此一来,秭归必然空虚!我家丞相必已攻取秭归!”

“唉,潘将军!以你的智商,兵法上的事,很难跟你解释清楚!难怪我家大将军肯放你走,像你这样的庸将,多多益善,哈哈哈!”

“廖化!你休得猖狂!你们敢倾巢而出,我家丞相必已攻取秭归!你休想诈我!”

廖化懒得跟潘濬多费口舌,派人将他和四千伤兵押往巴东后,真的将其放走。不过,他们被“流放”到瞿塘峡,由吴懿领兵两千守卫着隘口。

廖化和张嶷没有说错,参与此次战斗的一万八千蜀兵,全都来自秭归城!

次日晨。

蜀军留下一千伤兵在巴东城中养伤,其余的一万七千兵马,从东门浩浩荡荡地进入秭归城中。

陆逊见状,猛敲自己的脑袋,暗叹自己错失了良机!

“姜维之才,我不及也!”陆逊由衷地赞道:“同样的一万兵马,在足智多谋的将领手中,确实可以一当十,姜维正是这样的将才!可惜,他没有为我大吴效命!”

“丞相,探马来报,吕壹和陈表二将,仅剩数百兵卒,已经退往建始,潘濬将军不知所踪!”孙韶前来报告道。

“蜀兵从东门回到秭归时,本相已猜到这样的结局。”陆逊面无表情地说道。

“丞相,这几日,我一直密切关注着秭归的兵马调动,昨日辰时,潘濬将军才开始攻打巴东,之后我一直在秭归城外,姜维……他……是何时派兵将出城?”

“你忘了?两日前,蜀军前来袭我营寨?”

“丞相,蜀军袭营失败后,不是撤回秭归了么?他们如何能到巴东?”孙韶仍有疑惑。

“唉!当时我也疏忽了!”陆逊叹道:“蜀军前来袭营时,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我营寨四周,退去之时,却打着引人注目火把,这是为何?”

孙韶一脸的懵逼,陆逊苦笑着说道:“这正是姜维的“瞒天过海”之计!他袭我营寨后,打着火把撤回秭归的,其实只是一部分,其他兵马已经趁夜西去;连续两日,姜维如法炮制,悄悄地给潘濬下了个套!而我,却还认为秭归城中有三万蜀兵,既派兵未阻截,也未攻打秭归城。”

“原来如此!姜维果然狡诈!”孙韶恍然大悟。

“确实如此!姜维只用了个简单的计谋,就凭空多出一万八千人马,确实精妙!本相又跟姜维学了一招!”陆逊无奈地叹道:“不过,学费太过昂贵!代价是名将潘濬,以及他麾下的两万吴兵!”

陆逊说罢,痛苦地闭上眼睛,心头猛地一颤!

巫县!朱桓!

陆逊倒吸一口凉气,突然站起身,巫县安在否?

朱桓、胡综和李膺占据着巫县的险要隘口,切断永安与巴东、秭归之间的联系和粮草供应,但他们同时也在蜀兵的包围之中。

姜维确实是一个统兵的鬼才!

他的兵力并不占优,却能依靠地形围死朱桓的两万吴兵!

陆逊暗自祈祷,希望这位曾经“破曹仁、斩常雕、俘王双、破曹休”的吴国猛将,能再坚持一段时间!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足够的时间拔掉深入吴境的姜维。

然而,这可能吗?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