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畅读佳作

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畅读佳作

林澈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男女主角分别是林澈朱元璋,作者“林澈”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按御医嘱咐父亲按时吃药,病情有所好转,父亲还告诉臣,他要面谢陛下。”“没想到陛下亲自驾临伯府,家父与臣等惶恐。”“诚意伯呢?”朱元璋抬腿跨过门槛,瞥了眼刘琏问道。“家父此刻正卧床休息,臣现在就禀告家父,前来接驾。”刘琏跟在朱元璋身后诚惶诚恐。“不必了,你在前带路,咱这就前去见诚意伯。”......

主角:林澈朱元璋   更新:2024-02-23 09:3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澈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畅读佳作》,由网络作家“林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男女主角分别是林澈朱元璋,作者“林澈”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按御医嘱咐父亲按时吃药,病情有所好转,父亲还告诉臣,他要面谢陛下。”“没想到陛下亲自驾临伯府,家父与臣等惶恐。”“诚意伯呢?”朱元璋抬腿跨过门槛,瞥了眼刘琏问道。“家父此刻正卧床休息,臣现在就禀告家父,前来接驾。”刘琏跟在朱元璋身后诚惶诚恐。“不必了,你在前带路,咱这就前去见诚意伯。”......

《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畅读佳作》精彩片段


对面。

说到这里,林澈将酒一饮而尽。

随后身子慵懒的靠在椅子上,上眼皮搭了下来。

今天酒喝的有点多,一阵困意袭来。

“今天说的太多了,喝的也到位了,不讲了。”

“你自己想一想,复习复习,明天…明天再说。”

“唉,先生…”

朱樉摇了摇林澈,还想继续追问。

可是看到林澈斜靠在椅子上,整个人都耷拉下来,不知不觉竟睡了过去。

“先生?先生?”

看着已然安然入睡的林澈,朱樉眼眸明亮起来。

“如此经世之才,就这么龙困诏狱,简直是暴殄天物!”

“现在朝堂上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争斗不休,那些随父皇打下江山的勋贵们,躺在功劳簿上,尽给父皇惹麻烦。”

“父皇每天起早贪黑的批阅奏折,还不是朝堂上没有可用之人!”

“不行,咱必须要救下林先生!”

眉头微皱。

目光中闪过坚毅神色,朱樉转身吩咐狱卒:

“给我准备笔墨…”

“希望我能用出藩作为条件赦免林澈的死罪。”

.....

“这就完了?”

一墙之隔。

朱元璋感到意犹未尽,还打算听他怎么反驳呢,结果....

更让他好笑的是,有犟驴之称的秦王朱樉,居然为了救一个待斩囚犯,居然低头服软。

“老二这兔崽子,居然也懂得爱惜人才。”

“之前,咱让他去就藩,他宁愿蹲诏狱,也抗旨不尊。”

“这次倒是服软了,不过却是为了这个林澈。”

“还有,这讲课内容这么多,兔崽子居然都能记下来,在大学堂咋没见他有这本事。”

“我看就让他呆在诏狱读书算了,反正他也不情愿就藩。”

朱标见朱元璋心情不错,凑兴道:

“二弟虽然喜欢舞刀弄枪,但脑瓜子灵活,现在二弟有林先生这等经世之才手把手教导,想不成才都难咯!”

“是吗?”

说着,朱元璋目光犀利的看着朱标:“老大,你的那点小心思咱懂!”

“不用旁敲侧击的暗示,就算老二不上这折子,咱本就没打算杀林澈。”

“若是杀他,咱在殿试那会就杀了!”

“咱是想看看他还有哪些惊世之才。”

“这下你满意了吧!”

朱标听罢,连忙躬身:“父皇圣明!林先生,是不可多得经世大才,不为朝廷效力,放在诏狱岂不可惜?”

朱元璋没有正面回答:“回去吧,你把这两天的记录整理一下,明日早朝用。”

“明日朝会,咱准备借土地兼并一事,顺便敲打一下那些淮西勋贵们,看来咱还是太念旧了。”

“空印案、扬州舞弊案咱杀了那么多大臣。这些老弟兄们看来记吃不记打!”

“咱让他们知道,天下是他们帮朕打下来的不假,但朕决不能容忍他们这样胡作非为。”

“骄兵悍将!结党营私!”

“他们还有什么不法事干不出来?”

“老大,你把毛骧秘折上,侵占良田最多的几人名单列出来。”

“咱明天先拿他们几个开刀,不能再迁就这些人,否则大明江山迟早要葬送在这些人手里!”

说这话,朱元璋眼里射出凌厉之色,浑身被一股煞气笼罩。

朱标不自觉缩了缩脖子。

“父皇,韩国公他…”

在毛骧密奏的折子上,除了永嘉候朱亮祖几位侯爷,就算六公之首韩国公李善长攫取良田最多。

朱元璋双手叉腰,仰望屋梁,没有搭话。

良久才道:“老大,将你整理的记录,拟一份折子,然后随我出宫。”

……

半个时辰后。

朱元璋简车轻行,离开了皇宫。

未时。

马车出现在应天府大街上。

此时,街道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街道两旁,商铺、酒肆、茶馆鳞次栉比。

卖小吃、杂货、打把式卖艺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朱元璋坐在马车中,掀起车帷将都城盛景看在眼里。

心情无比愉悦。

在他的苦心治理下,大明江山海内承平,六谷丰盈,人畜兴旺。

天下局势一片大好。

可是大煞风景的是,如此太平盛世,却出现了土地兼并一事。

朱元璋清楚。

此事处理不好,大明江山社稷危矣。

没过多久。

车驾穿过南北大街,驶近一座外表普通的府邸。

府邸门楼上悬挂着诚意伯府。

这里就是刘伯温的住所。

一会儿。

随着‘嘎吱’一声,大门打开。

里面探出一个人头,看到朱标以及身后的朱元璋,吓得赶紧跪地磕头:

“臣刘琏不知陛下驾到,有失远迎,罪该万死!”

开门的是刘伯温长子刘琏。

御史台担任御史。

因为父亲刘伯温重病在府中休养,刘琏奏请朝廷,告假在家照顾父亲。

刘琏大惊失色。

这是父亲生病以来,朱元璋第一次登门探望。

“罢了!起来说话,你父身体怎么样?”

朱元璋上前一步,抬手示意刘琏起身回话。

刘琏看到皇上和太子都身着常服,知道皇上是来看望父亲的。

爬起来躬身回道:

“启禀陛下,家父身子时好时坏,或清楚或糊涂。”

“皇上派来的御医,给父亲看过,下了几副药。”

“按御医嘱咐父亲按时吃药,病情有所好转,父亲还告诉臣,他要面谢陛下。”

“没想到陛下亲自驾临伯府,家父与臣等惶恐。”

“诚意伯呢?”

朱元璋抬腿跨过门槛,瞥了眼刘琏问道。

“家父此刻正卧床休息,臣现在就禀告家父,前来接驾。”

刘琏跟在朱元璋身后诚惶诚恐。

“不必了,你在前带路,咱这就前去见诚意伯。”

朱元璋没有废话,抬脚往府里走。

穿过天井来到后堂。

老远便闻到一股浓烈的草药味。

伴随着一阵阵咳嗽声,朱元璋推开后堂主屋的门。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斜靠在床上,双目紧闭。

面色苍白憔悴,瘦骨嶙峋,一副不久于人世的衰相。

朱元璋看了一阵辛酸。

老人正是他的第一谋士,有着一统江山之称的刘伯温。

与当初意气风发的诚意伯比,简直判若两个人。

听到有人进屋,刘伯温缓缓睁开浑浊的眼睛。

一眼便看到身着便服的朱元璋。

以及身后的太子朱标。

刘伯温心情一阵激动,挣扎着想翻身下床,却感到浑身乏力。

朱元璋赶紧上前,按住挣扎着要下床的刘伯温:

“伯温,你身子病的厉害,就不要下床行礼,朕特意来看你。”

“咱们君臣之间,就免了这些俗套。”

“你要赶紧把病养好,咱老朱缺不了你这个‘子良’啊!”

说着转身对身后的太子朱标道:

“太子,回头让太医院安排最好的太医,过来给诚意伯看病。”

“一定要把诚意伯看好了,不然咱砍了他们的头!”

朱标答应一声。

刘伯温挣扎着坐起来一些,“谢陛下厚爱!”

朱元璋找了张凳子,移到床边坐下。

“伯温,咱今天来,一是看你身体可好些了,二是请诚意伯帮咱看一份奏折。”

“帮咱参详参详。”

说着,朱元璋从袖子里掏出太子誊抄的奏折。

奏折的内容正是诏狱偷听林澈的讲课内容。




见朱樉一脸懵逼。

林澈倒了碗酒,自顾自喝了口,这才接着说道:

“不仅不怨恨,我甚至还很欣赏当今皇上。”

“纵观中华历史四百多位皇帝,洪武帝的功绩绝对名列前茅,可媲美秦皇汉武,堪称千古一帝!”

嘶——

林澈说到这里,不论是朱樉,还是一墙之隔的朱元璋三人无不感到热血沸腾。

千古一帝!

如此高的历史评价,就连朱元璋本人都觉得有些过了。

想他布衣之身打下大明江山,虽功高盖世,可比较秦皇汉武,尚且觉得略逊一筹。

没想到林澈把自己与历史上最高地位的两位帝王相媲美。

朱元璋又惊又喜,坐在椅上的身子不自觉前倾,想听他下一步对自己的评价。

“咳咳,林先生,我咋觉得你前后有些矛盾呢!”

朱樉被林澈这句话给呛着,清了清嗓子:

“您刚才不还说,朱家的官儿,连狗…咳咳,那啥?”

“欣赏归欣赏,嫌弃归嫌弃,两者没矛盾啊!”

林澈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解释道:

“当今皇上得位之正,千古帝王中独一份。”

“开局一个碗,九死一生,创建大明王朝,历史上可曾有第二位?”

“不曾!”

朱樉充满自豪回道。

“那不就完了!”

林澈随即肃然道: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将汉人从鞑子的铁蹄下,拯救出来。”

“别的不说,单单这份功绩,足以流芳千古!”

“想那蒙元鞑子将咱汉人当成第四等人,汉人活的连牲口都不如,没有洪武帝逆天改命,想我华夏大地,或许最后连汉人都没有了。”

朱樉听了精神为之一震,随即追问:

“先生说当今皇上为千古一帝,却不愿做他的臣子,难道皇上除了推翻鞑子政权,解放了汉人,其他方面做的都不好?”

林澈端起酒盏,看着一脸疑惑的朱樉,淡淡道:

“也不是像你说的这样。”

“洪武帝自登基以来,勤俭节约、勤政爱民、惩治贪腐,不失为一名明君。”

“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维护老百姓的利益;设立大诰,让老百姓能直达天听;颁布养老政策,建立养济院;为无房百姓提供住房;为家贫无葬地者建立漏泽园…”

“这一系列惠民政策,都实实在在让老百姓受益。”

“如此种种,绝对称得上是一位明君!”

“呃…”

面对林澈列出的一桩桩政绩,朱樉露出尴尬神色。

作为一名皇子,父皇做出如此多的历史功绩,自己这个做儿子的居然很多都不知道。

看来自己对父皇还是缺少了解啊!

想想自己因为出藩而与父皇闹别扭,突然感觉暗自惭愧!

自己有什么资格跟一代大帝的父皇讲条件,提要求?!

……

隔壁密室。

朱元璋听到这话,不自觉站了起来,身子挺得笔直。

意气风发,自豪满满。

作为皇上,他听过太多阿谀奉承的话,那都是当着他这位皇帝的面奉承。

像刚才林澈的一番赞美,是他偷听来的,这些话都出自对方的肺腑,感觉完全不同。

同时,朱元璋想不明白。

明明林澈对自己的评价如此之高,却为何对入朝为官丝毫不感兴趣?

为咱效力,为百姓谋福祉,难道不好吗?

就在朱元璋疑惑之际,对面的朱樉提出了同样疑问。

“林先生,那您为什么不愿为皇上效力?”

面对朱樉的疑问,林澈摇了摇头:

“我刚才所说的都是皇上的优点,下面我给你再说说这位皇上的缺点!”

“缺点?”

朱樉一愣。

林澈接口说道:

“不错,这位皇上优点很多,但缺点同样不少。”

“其中最大,最致命的缺点就是缺少容人之量!”

此言一出,朱元璋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

“刚才还‘千古一帝’现在就变成了‘缺少容人之量’”

这落差有点大啊!

悄悄看了眼身旁的刘伯温,见他双目微闭,凝神倾听,看不出脸上表情。

朱元璋强忍心中不快继续听下去。

“当今皇上打下大明江山,封赏那么多公侯伯爵,王公大臣,怎么就缺少了容人之量?”

“如果皇上缺少容人之量,岂不成了陈友谅、张士诚之流,又岂能成就如今的霸业。”

朱樉不服气的提出质疑。

“我说的这个量,乃是他登上大宝后,对朝臣的容忍度!”

“你爹是当朝的勋贵,你回去问问你爹,在当今皇上手下做事,是不是胆战心惊?是不是时刻担心自己做错什么,性命不保?”

“你再看看诏狱里关了多少空印案、扬州舞弊案的官员、家眷?这里面又有多少是被冤枉的?”

“皇上借着惩治贪腐的名号,将涉及两案上万官员缉拿连坐。”

“又有多少官员的家庭因此而破裂?!”

“伴君如伴虎你总听说过吧?跟着这位皇上就是这种感觉!”

“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我是不愿意过,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给上一刀,来的痛快!”

林澈眼睛明亮的看着朱樉,回答道。

朱樉听到这里,疑惑了。

朝堂上的事情他不是很清楚,不过对他爹的性格还算了解。

他爹那个人,确实不大度。

动不动就翻旧账,十几年前的小事,他都能翻出来,给你说个一二三来。

但碍于在皇宫里吃了苦头,朱樉这次学乖了,没敢情绪激动嗨起来。

朱樉喝了口酒,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

“林先生,你可能误会皇上了,他也就对那些贪官污吏下手狠些,没先生说的那么残暴。”

“我随父亲见过两次皇上,挺慈眉善目的。”

林澈见朱樉犹在狡辩,也不废话,直接开口:

“既然你提到惩治贪官污吏,那咱们就接着昨天所说,来谈谈洪武朝第三大弊政:惩治贪腐。”

另一边朱元璋闻言精神一振,他示意朱标做好记录。

朱标坐在条桌前,早就将笔墨纸砚准备妥当,随时准备记录。

刘伯温听到这话,也是忍不住睁开眼睛。

他也想听听,此子如何评论他们几位重臣与皇上一起拟定的这项国策。

这边,林澈喝了口酒,润了润嗓子,开口道:

“当今皇上惩治贪腐的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惩贪亲廉,维护百姓的利益,出发点并没有错。”

“雷厉风行的惩治贪腐,也确实震慑了一批贪官,让他们的行为有些收敛。”

“可是皇上的手段过于极端残暴,反腐的范围无节制扩大,反而将一项好的政策,硬生生弄成一项天怒人怨的弊政!”

天怒人怨?

朱元璋听到这里,顿时不平静了。

他惩治贪腐的对象都是大奸大恶之徒,难道对这样的人还要有仁慈之心吗?

“此子之言岂有此理!”

小说《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