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完整版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完整版

排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超级好看的军事历史,主角是刘闪刘禅,是著名作者“排骨”打造的,故事梗概:晧也不耽搁,急匆匆地办事去了,这一点确实讨人喜欢,难怪刘禅会那么宠信他。“报!永安急表!”一名信使突然急速跑来,刘闪心里已在“呯呯”直跳。刘闪接过奏表,这才发现自己不认识上面的字,窘迫地问道:“星彩,你识字吗?”见到张星彩点了点头,刘闪将奏表递给她:“星彩,你帮我念念吧!”“永安太守,平东将军,臣巩志,诚惶诚恐,顿首上言:探马来报,姜......

主角:刘闪刘禅   更新:2024-05-01 09:1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闪刘禅的现代都市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完整版》,由网络作家“排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超级好看的军事历史,主角是刘闪刘禅,是著名作者“排骨”打造的,故事梗概:晧也不耽搁,急匆匆地办事去了,这一点确实讨人喜欢,难怪刘禅会那么宠信他。“报!永安急表!”一名信使突然急速跑来,刘闪心里已在“呯呯”直跳。刘闪接过奏表,这才发现自己不认识上面的字,窘迫地问道:“星彩,你识字吗?”见到张星彩点了点头,刘闪将奏表递给她:“星彩,你帮我念念吧!”“永安太守,平东将军,臣巩志,诚惶诚恐,顿首上言:探马来报,姜......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完整版》精彩片段


刘闪挥手示意,邓芝接过急表后念道:

“永安太守,平东将军,臣巩志,诚惶诚恐,顿首上言:吴将全琮、周舫、孙桓,攻城三日,城中军士,死伤近半,城池将破。将军姜维,驻军城外,迟迟不援。伏望陛下,火速增兵,驰援永安。臣遵军令,死守永安,誓报天恩。”

“陛下,姜维屯兵城外,这是抗旨!”

“陛下,永安休矣!”

“陛下,请速派援军!”

“陛下,请速派宿卫军,押姜维回成都处斩!”

众文武大臣无不惊慌失措。

刘闪一言不发,暗自回忆着自己了解的历史:

诸葛亮死后不久,姜维于238开始了第1次北伐,与魏国大将郭淮激战,相持于南安;公元262年是姜维第11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从来没有历史资料提过姜维有抗旨的行为。

影视剧中唯一提过的,是姜维第9次北伐中原时,困邓艾于祁山,大胜就在眼前,刘禅被人迷惑,连发三道诏书让姜维退兵的情节。

对于姜维抗旨的做法,刘闪也不理解。他没有怀疑历史的记载,而是担心自己救下魏延的举动,是否会引发某些事情的改变。

刘闪前两天就在担心这件事情,因为不论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诸葛亮死后,都没有南中叛乱和吴国犯境的记载。

蜀道难行,就算现在从成都发兵,就算兵士马不停蹄赶到永安,至少已在三日之后,根本就来不及救援永安!然而,刘闪还是不愿放过保住永安城的渺茫可能。

刘闪环视众臣后问道:“北伐将士刚刚返回成都,人困马乏;此去永安路途遥远,谁愿前往?”

“末将愿往!”

“末将愿往!”

“臣亦愿往!”

……

邓芝、吴懿、廖化、张嶷等人都愿前往,毫不犹豫地上前请命,甚至杨仪、费祎等文臣也愿带兵前去,刘闪见众臣都愿效命,自然十分满意。

“廖化!”

“末将在!”

“你引五千精兵,火速救援永安!如果永安城破,可退守朐忍!”

廖化领命离去后,刘闪又让邓芝和张嶷各自领兵五千,分别前往汉丰和羊渠。这样一来,三城将呈犄角之势,就算永安城破,巴东郡也不会快速失守。

“陛下!末将愿引兵五千,与廖将军同去!”吴懿上前一步慷慨激昂地说道。

“吴将军,你在外征战多年,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就在成都休养几日,先去看看吴太后吧!”

“陛下……”吴懿叩首,顿时老泪纵横。

“去吧!”刘闪叹自叹息着,蜀军将士近年连续在外征战,就连吴太后跟自己的哥哥也难得见上一面,何况普通兵卒!

现在的蜀中号称有20万精兵,其实能打仗的仅有10—12万人,其余全是运输、后勤或老弱残兵。

此次北伐之后,汉中留了2万精兵严防曹魏;姜维、廖化、邓芝、张嶷各引兵五千,剩下的八万兵马,立刻分散在成都附近的小城休整。

刘闪知道永安城的重要性,但是现阶段,他最多只敢投入这两万兵卒:这个时代的战争,兵员投送效率不高,后勤补给也跟不上。更重要的是,这些兵士都需要休整,也要防止其它地方有敌犯境。

几名将领不敢延误,立刻引兵出发。刘闪按照诸葛亮的遗命,对几位文武官员加以封赏:加封蒋琬为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加封费祎为尚书令,同理丞相事。

加封吴懿为车骑将军,由于吴班、廖化、邓芝、张嶷等人出征在外,只能等其回来后再作封赏。

“陛下!臣杨仪早于蒋琬跟随先皇,近年又随丞相南征北战,为何还比不上蒋琬?”杨仪忿忿不平地问道。

“此番封赏,乃是遵从丞相遗命,杨长史不必挂怀!”刘闪说道。

“若是丞相遗命倒也罢了,反贼魏延亦有加封,抗旨的姜维也受加封,这又是何故?”

费祎厉声喝道:“杨长史!休得胡言乱语!你这是轻君之罪!”

“轻君?此言差矣!”杨仪手执朝笏,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昔日丞相新亡,若我领全军投魏,恐怕不会低于长史之职吧?”

“杨仪!休得放肆!你身为臣子,怎能这般跟陛下说话?”谯周大怒道。

“反贼加封,有功不赏,大汉将亡啦!”杨仪哈哈大笑道:“昏君!连姜维也要抗旨,真是昏君!”

“反贼?”刘闪大怒道:“杨仪!你让魏延断后之时,可曾向他明言这是丞相遗命?”

“我说的就是丞相说的,这又有何不同?”

“来人!将逆臣杨仪拿下!”蒋琬高举相印大喝道,殿外几名宿卫军蜂涌而入,很快就将杨仪拖出殿外。

“陛下,杨仪口出狂言,对陛下不敬,理当问斩!”

费祎、董允、郭攸之、尹默、吴懿、谯周等人纷纷上前,请求将当庭辱君的杨仪问斩。

刘闪犹豫片刻后说道:“杨长史跟随先帝和相父多年,也算是劳苦功高;如今,我大汉正是用人之际,就先投入大牢,待永安和南中之事平定后再说吧!”

“报!”一人急至殿内报告道:“陛下,探马来报:姜维并未领军入永安城,他将巴东郡各处粮草集于北井小城,动机不明!”

“陛下,北井位于永安之东,若顺水而下可直达吴国巴东,姜维此举,恐有投吴之险!”蒋琬担忧地说道。

“陛下,不可不察啊!”费祎上前说道:“永安四面被围,姜维绕过永安去往北井,此举确实诡异!如果他向北可至魏国上庸港;如果往东,水、旱两路皆可到达吴国巴东,往南可至吴国建始,姜维若想投敌,哎……”

“姜维原是魏将,他集巴东郡粮草于北井,投敌意图很明显,陛下应早做决断!”

不仅仅是众臣,在这种情况下,刘闪也认为姜维有投敌的嫌疑,急忙问道:“吴班、高翔二将可有异动?”

“禀陛下,尚未得知!”报信使者说道。

“再探!不论何时,一有情况马上来报!”刘闪长叹口气:“鞭长莫及!咱们能做的都做了!散朝吧!”

刘闪无奈起身,心里很不是滋味:刚才探马报来的消息,至少已是昨日发生的事情。这个时代的通信实在不便,根本没法及时了解前线发生的一切。

黄晧见刘闪闷闷不乐,想到这几日他性情大变,生怕自己碰上钉子,只能紧跟在后,不敢插嘴半句。

一人手提木箱,匆匆往永宁殿方向赶去,刘闪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陛下,这是宫中太医令,想必是永宁殿有人生病,小奴这就前去打问!”

“不必,随朕去看看!”

刘闪最担心张星彩生病,到了永宁殿后,生病的恰好就是她。

医官正在给她把脉,刘闪关切地问道:“星彩,你这是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陛下,不必忧心,臣妾这不是什么大病,她们偏偏要传太医令,这才惊动了陛下。”张星彩不悦地盯着几名婢女。

“陛下!”一名婢女微蹲行礼后说道:“皇后老是呕吐。她吃什么就吐什么,又不肯传太医令,奴婢不敢懈怠,这才斗胆请医官过来!”

“做得好!赏钱两千铢!”

“陛下圣恩,小婢拜谢!”

“陛下,不必忧虑。”医官打开木盒,拿出一块淡黄色的石头状物品说道:“皇后是久吃生冷之物,以致脾胃寒凉,这才引起呕吐涎沫。”

医官敲下黄豆大小的块状物,恭敬地送到张星彩手上,然后说道:“皇后只须日服两次生硫磺,缓缓加大剂量,觉得胃部微温即止,不出一月即可痊愈。”

“医官,你没搞错吧?硫磺也能做药?这能吃吗?”刘闪不可置信地问道,突然心头一紧,似乎想到了什么。

“陛下,下官愿以全家性命担保,此方必定有效,绝不会伤到皇后的凤体!”

张星彩倒是不在乎,大胆地将这块硫磺塞入口中,只是嚼的时候如同嚼沙,这滋味确实不太舒服。

“这年代……竟然有硫磺?”刘闪拿起桌上的一大块硫磺仔细观看,少时,又满怀期待地问道:“医官,你们既然能找到硫磺,能找到硝石吗?”

“禀陛下:硫磺和硝石,都是《神农本草经》中的必备药材,宫中医馆自然不敢遗漏!”

“这……这……这真是太好了!”刘闪兴奋地搂着张星彩猛亲了一口,然后欣喜地说道:“你把医馆里所有的硫磺和硝石,全部给朕送来!”

“陛下,这硫磺和硝石可以入药,但需对症才行,绝不可乱服!”医官谨慎地说道。

“朕明白!哈哈哈!算了,朕自己去取!黄晧!黄晧!”刘闪大叫道:“把医馆里的硫磺和硝石,全部给朕送来,再去膳房取些木炭过来!还有,让向宠将城里所有的硫磺和硝石全部弄来,越多越好!”

黄晧也不耽搁,急匆匆地办事去了,这一点确实讨人喜欢,难怪刘禅会那么宠信他。

“报!永安急表!”一名信使突然急速跑来,刘闪心里已在“呯呯”直跳。

刘闪接过奏表,这才发现自己不认识上面的字,窘迫地问道:“星彩,你识字吗?”

见到张星彩点了点头,刘闪将奏表递给她:“星彩,你帮我念念吧!”

“永安太守,平东将军,臣巩志,诚惶诚恐,顿首上言:探马来报,姜维投吴,携巴东郡之粮,顺水下至吴境。吴军三万,猛攻永安,城中兵卒,已不满千。臣以必死之心报国,伏望陛下速派援军。”

此章及后面多章会提到2个“巴东”,其中一个是蜀国的“巴东郡”,它包含永安、朐忍、开县、羊渠、临江等县,另一个是吴国“建平郡”的“巴东县”,文中称巴东或巴东城,永安以东分别是巫县、巴东、秭归。并非笔误!


刘闪很幸运,他获得了三次穿越成皇帝的机会。

可惜,他第一次穿越到了崇祯皇帝的身上,正好挂在那棵歪脖子树上;他第二次穿越到了李煜的身上,手里正端着宋太祖御赐的毒酒,杯里的酒已经全部喝光。

刘闪猛地睁开眼睛,谨慎地观察四周,发现这会儿应该是半夜,四周安静得出奇,自己正躺在榻上,一个貌似天仙的女子正在枕边熟睡。

这是刘闪的最后一次穿越,面对身旁秀色可餐的女子,他却没有半点兴致,急于弄清自己是哪个皇帝。

“只能问问她了!千万别是亡国之君!”刘闪犹豫着伸过手,刚要碰到女子的面颊,她突然就醒了,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疑惑地盯着刘闪。

“夜已深,陛下还不就寝吗!”女子温柔地说道。

“呃……我……孤……朕……”刘闪赶紧缩回手,他很想询问自己的身份,却不知如何开口。

“陛下,需要臣妾服侍吗?”女子温顺地问道,一股清幽的香气扑鼻而来,刘闪微微有些醉了。

“呃……好……朕……”

刘闪支支吾吾地回答,女子柔软又温暖的身子慢慢靠上来,刘闪犹豫了一下,慢慢伸出手。

刘闪已经忘了想问的问题,笨手笨脚地将女子揽入怀中,门外却传来咚咚的敲门声,还伴着急促的呼叫声。

“陛下!陛下!”

“谁?”刘闪警惕地问道。

“陛下,是小奴黄晧啊,早朝时间已到,边关有两封急表传来。”

“急表?什么急表?”刘闪心头一紧:不会有谁打进京城了吧?千万别是亡国之君啊!

“陛下,长史杨仪上表:诸葛丞相病逝于五丈原;永安城传来急表:吴将全琮引兵数万,正屯于巴丘界口,目的不明。”

“五丈原?杨仪?诸葛丞相?吴国?”

刘闪心里重复着这几个字,心头闪过好几个“卧槽”:现在的自己,分明就是三国时期的蜀后主刘禅!

这是最后的一次穿越机会,怎么又是个亡国之君?还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亡国之君也就罢了,“扶不起的阿斗”咱也认了,难道不能早个十几年?现在,诸葛亮已经驾鹤西去,五虎上将也不在了,我还玩个屁啊?

刘闪面色凝重,一语不发。怀里的女子柔声说道:“陛下曾托李福前去问安,必会带回丞相的嘱托;丞相定会安排好身后事,陛下勿要过分悲伤!”

“唉!我哪是为诸葛亮的死悲伤啊!我这是心里苦啊!”刘闪无奈地暗自叹息。

绝望之余,刘闪盯着怀里秀色可餐的女子,把心一横:管他呢!诸葛亮才刚刚去世,若要亡国,还在29年以后!

管他什么丞相去世,管他什么永安急表,既然无法重新选择,好歹还能享受几十年,这辈子也值了!

看着怀里温顺的女子,刘闪的喉咙咕咚一声响,刘禅的妃嫔,果然是极品!

“陛下起身!”

殿外,突然传来不男不女的尖叫声,正是自称黄晧的那个家伙。

“吱嘎!”门被推开了。

“卧槽!”

刘闪赶紧放开怀中的女子,心里不停地咒骂着:怎么跟电视上不一样?这个黄晧还真大胆!未经允许,竟敢擅闯皇帝的寝宫!

“哼!你个死太监!敢坏老子的好事!等我找到机会,剁了你个王八蛋!”刘闪心里愤愤地骂着。

怀里的女子浅笑着,慢慢退出被窝,看着眼前光溜溜的女子,刘闪的喉咙再一次“咕咚”响。

女子披上婢女送来的长衫离开,刘闪正在考虑自己该怎么做,几名美艳的婢女已来到榻边,一名内侍凑近后低声说道:“陛下恕罪!小奴也是逼不得已!吴太后已经入殿了!”

“吴太后?”

刘闪很是不解,心里有好几个疑问:难道刘禅也怕这个吴太后?这里不是成都的皇宫吗?太后怎么姓“吴”?难道她是吴国派来的?

未等这名内侍说话,刘闪掀开被子准备起床,这才发现自己也没穿衣服,眼见床边还有几名婢女,赶紧钻入被窝中。

“陛下,你咋又躺下了?赶紧起身吧!”内侍惊恐地说道:“吴太后狠着呢!小奴被她打了十个板子,屁股现在还痛呢!”

刘闪自然听过黄晧,知道刘禅最宠信他,不解地问道:“她知道你是我……朕的人,怎敢打你?”

“唉,陛下还没睡醒呢!赶紧起身啦!”黄晧急匆匆地说道,又转身催促几名婢女:“你们也快点!别磨蹭啊!”

几名婢女突然掀开被子,刘闪正要躲避却被她们拉住双手,几人熟练地帮刘闪穿好衣衫,另有几名婢女捧着漱口杯、脸盆和毛巾等物品鱼贯而入,简直跟电视上的一模一样。

刘闪笨手笨脚地学着电视中那样,接过婢女送来的物品洗漱梳洗完毕。此时,天仍未放亮,刘闪已被黄晧拽出寝殿。

“你们快点!小心掉脑袋!”黄晧不停地催促引路的婢女:“吴太后正在发火,你们小心掉脑袋!要是惹恼了太后……小奴的脑袋保不住,你们也别要脑袋……”

“吴太后有那么恐怖吗?”刘闪听了黄晧的话,心里一阵哆嗦。

刘闪心里琢磨着:自古以来,帝王之家没有半点亲情,他们连自己的亲人都杀,何况自己只是冒牌货!要是被吴太后看出破绽,恐怕……

四周漆黑一片,刘闪正在思索如何应对吴太后,却已经来到了崇德殿。

崇德殿,本是刘备自称“汉中王”后新建的议事之所,当时称为“蜀王殿”,所有的朝会都在这里举行,刘备称帝后改称“崇德殿”。

这个崇德殿着实简陋,不过并不重要。刘闪心里郁闷着,自己这个“冒牌货”刚刚穿越过来,正想对枕边的嫔妃做点什么,偏偏遇上前线急表,硬生生地被拉来上早朝!

殿内,龙椅旁,端坐着一个中年妇人,她正狠狠地瞪着刘闪,其眼神让人不寒而栗,十几名大臣席地而坐,全都愁云惨淡。

刘闪基本能听懂这个时代的话,黄晧似乎也能听懂自己的话;可惜,刘闪却有些不知所措:他不知道上朝的礼节,不知道是否要对吴太后行礼,也不知道如何行礼。

看着吴太后凌厉的眼神,刘闪突然灵机一动,“扑通”一声双腿跪地,嚎啕大哭:“诸葛……呃……相父……”

“陛下!丞相薨了!”李福跪地哭泣,转述了诸葛亮的临终遗言,殿内众臣无不动容哀叹。

“相父……啊……天亡我也……”刘闪干脆学着小孩那样捶胸顿足,满地打滚,几名内侍赶紧将他扶坐在龙椅上。

此时,殿内的史官如实记录道:福泣奏丞相已亡;福细述丞相临终言语;陛下闻言大哭曰:“天丧我也”;遂哭倒于大殿之上。

“陛下!这是丞相的临终遗表!”说话的男子躬身而立,双手恭敬地托着一卷白绢,黄晧上前取下,然后送到刘闪手中。

白绢上的文字像是隶书,与刘闪熟悉的文字有所不同,全篇也没有标点符号,刘闪并不能全部认识,于是擦干眼泪,装模作样地仔细阅读。

刘闪自然知道诸葛亮的许多事迹,在一千多年后,他的大名几乎人尽皆知,他也是刘闪最为钦佩的大贤之一。

刘闪既然已经成了刘禅,在这朝堂之上,他应该以皇帝的身份,立刻安排“相父”的身后事。可惜,刘闪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对这个时代的官员职能一窍不通,更怕自己乱说话引起“穿帮”,只得求救般地盯着黄晧。

“陛下身体不适,退朝!”黄晧心领神会,高声大呼。

此时,殿内众臣一脸的无奈,对他们而言,这样的事情已经见得太多太多。

“慢着!”刘闪突然大声说道,待众臣停下脚步后,他又犹豫起来,吱吱唔唔地说道:“呃……我……朕身体不适,丞相身后之事……有劳各位爱卿……代朕处理……”


董允、郭攸之送来刘闪想要的资料,由于不能完全识这个时代的文字,刘闪只能让他们口述,自己重新记录了一份。看着这些材料,刘闪深切感受到大汉当前的危机和战争的残酷。

在汉代的鼎盛时期,全国人口数大约在五千万左右,据他们提供的数据,现在魏、蜀、吴三国人口总数仅有800余万!其中大汉的人口大约105万,而吴、魏两国的人口数大约在240万和450万左右。

在这个时代,战争几乎全部以人为主,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战力的重要指标,大汉竟然不到魏国的1/4,如果再这样消耗下去,最终灭亡的必是大汉!

现在的大汉,军队只有20来万,能算得上“精兵”的不足10万,这个数量与魏、吴两国的80万和40万相比,简直少得可怜。

难怪诸葛亮每次北伐都不敢涉险,如果失误一次,哪怕折损个几万兵卒,对大汉来说已是沉重的打击!然而,这对吴、魏两国来说却不值一提!

看到当前的粮食产量,刘闪又捏了一把汗!

当前,国内的军粮主要以稻谷和部分小麦为主,在蜀中各地,这些都是一年生作物;只有部分地区少量种植了一些豆类,主要用于马料。

现有的粮食生产量,只能基本满z足国内百姓的温饱,就算想扩充军队也无多余的粮饷,如果再出现自然灾害或人为的战争损失,必将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

当前的益州,除成都平原以外,很多地方都是丘陵地带,适合种植的红薯、土豆、玉米等农作物都在明朝前后才会传入,刘闪觉得特别可惜。

在刘闪生活的现代,经常有人指责诸葛亮和姜维穷兵黩武,空耗了大汉的国力,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按他们的说法,如果诸葛亮和姜维能让大汉休养生息,等到兵强马壮时,再与魏国决战方为上策。

以前,刘闪也是这种看法。然而,他看到这些资料之后,终于理解到诸葛亮和姜维的无奈:他们的数次北伐,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道理很简单:大汉在休养生息的同时,吴、魏两国也在休养生息,这两国的战争潜力是大汉的2倍和4倍!正所谓“强则恒强”,不论战或不战,大汉始终是最弱的一方!唯有设法以少胜多,以战止战,才是上上之策。

刘闪既不懂行军布阵,也不懂兵法韬略,想要以少胜多或多打胜仗,除了拥有魏延、姜维这样的良将之外,兵卒的战斗力和武器装备也是重要因素。

这个年代没有基础的科学研究,没有相关的技术人员,更没有配套的原材料生产工厂,就算刘闪拥有许多知识,他也不可能造出飞机坦克等先进武器。

刘闪只能琢磨着,能否依靠自己超越这个时代的见闻和知识,将现有的各类武器加以改进。

“陛下,你不宜再往前走了!”黄晧小心地提醒道。

刚才,刘闪心里一直在想事情,经过黄晧的提醒,刘闪这才注意到,眼前的建筑跟披香殿有点类似,应该是某个妃嫔的寝殿。

刘闪停下脚步,疑惑地问道:“为何?”

“陛下,这里是永宁殿,是张皇后的寝殿。”

刘闪想起昨日翻牌子时那位内侍的话,心里也很好奇:这位张皇后能让刘禅十年不想见她,到底得有多丑?

“无妨,朕去看看!”

刘闪径直往里走,黄晧急忙上前两步拦住,躬身说道:“陛下,要不要先去通传?”

“不必,你们不用跟来!”

“诺!”

刘闪怕被张皇后的丑陋吓跑,从而引起尴尬,于是轻放脚步,慢慢地进入殿内。

殿内被打扫得极为整洁,却十分冷清。

殿后方是小花园,一名青衣婢女,正拎着水桶浇灌园内的花草,刘闪只能看到她的背影和及腰的长发。

此女子大约二十五六岁年纪,比自己略矮一点,从背影和侧面看来,她长得比较丰满,估计120斤左右,身体十分健壮,完全不像张贵人或其他婢女那般弱不经风。

桶里的水很快就用完,女子快步走向井边,熟练地放下木桶。片刻之后,她轻松地单手拎着木桶来到园边。

这一次,刘闪看清了她的面部,这是一张娃娃脸,白晰的圆脸蛋未施粉黛,看起来肉嘟嘟的十分可爱,刘闪很想上去捏两把,最终还是忍住了。

永宁殿并不大,刘闪四周看了看,仍然没找到那位长得很丑的张皇后,也没看见其他的婢女。

刘闪知道,后宫的嫔妃由于等级的不同,配置的婢女数量也不同,披香殿的张贵人身边有四个婢女,而这里却只有一个。

婢女正在细心地拔除园内的杂草,刘闪确认永宁殿只有她一个人,寻思着,或许张皇后带着婢女,向吴太后请安去了吧。

没有见到奇丑的张皇后,刘闪难免觉得有些郁闷,悄悄地退出了永宁殿。

黄晧立刻迎上来,刘闪未等他说话,提出想参观生产和储存兵器的武库,黄晧脸上满是欣喜,几名内侍急忙离去。

少时,几名内侍眉飞色舞地拎着几个笼子过来,笼子里,竟是几只体型健壮的斗鸡!刘闪自然哭笑不得。

原来,刘禅特别喜欢斗鸡,又惧怕吴太后和诸葛丞相,经常以“巡查武库”为名,瞒着他们前往宫外斗鸡,这些事情自然瞒不住众大臣,但刘禅毕竟是皇帝,他们也不敢说什么。

前几日丞相病危,近两日又逢丞相病故,在这个特殊的时候,黄晧不敢再提“巡查武库”之事,如今刘闪主动提出,难怪他们马上就来了精神。

刘闪未动声色,询问了宫中斗鸡的数量后,立刻下令,将三十多只斗鸡,全部送到膳房做成鸡汤,黄晧纵有万般不舍却不敢违抗。

“报!”

就在刘闪即将巡查武库时,一人飞奔而来:“陛下,南人再发叛乱,越巂郡郡守被杀!”

卧槽!难道自己穿越而来,做了某些事情改变了历史?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后,南中地区便从此归顺大汉,史书上不都这么说吗??

现在北有强魏,东有吴国,南有叛乱,简直是危机四伏!

难道……自己注定是个亡国之君?

“传众臣,崇德殿议事!”

文中的人口数量借鉴晋初史料统计,作者考虑到在这之前几十年仍有战争,所以适当加了一些;此人口不含“蛮”、“羌”等“外族”;作者尽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但本文毕竟不是历史,各位看官仅供娱乐,不必深究。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