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精选小说推荐

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精选小说推荐

发飙的芭蕉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最具实力派作家“发飙的芭蕉”又一新作《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徐大民徐二龙,小说简介:意识到,蒋军还在一边。他对蒋军道:“蒋军,你先回去吧。至于你的那五块钱,等我们回来,再给你。”“好。”蒋军应了一声,拉着板车掉头就走。从昨天杨三来找他,让他拉货到县城,他就一直被心中的怒意给充斥着。他要报仇。他就是一个报复心很强的人。当他把一个人当朋友的时候,他会巴心巴肠的对朋友好。比如......

主角:徐大民徐二龙   更新:2024-01-25 18:5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徐大民徐二龙的现代都市小说《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精选小说推荐》,由网络作家“发飙的芭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实力派作家“发飙的芭蕉”又一新作《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徐大民徐二龙,小说简介:意识到,蒋军还在一边。他对蒋军道:“蒋军,你先回去吧。至于你的那五块钱,等我们回来,再给你。”“好。”蒋军应了一声,拉着板车掉头就走。从昨天杨三来找他,让他拉货到县城,他就一直被心中的怒意给充斥着。他要报仇。他就是一个报复心很强的人。当他把一个人当朋友的时候,他会巴心巴肠的对朋友好。比如......

《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精选小说推荐》精彩片段


第二天早上五点左右,蒋军推着板车,按着约定等到公路边。

杨利民几兄弟,挑着黄鳝过来,搁在板车上。

“不能拉多了,多了拉不走。”蒋军提醒他们:“而且,会把轮胎压爆。”

他说得振振有词,杨利民无法反驳。

“难道这些又挑回去?”杨四问。

“随便你们,反正这板车,一次只能拉一千斤货。”蒋军说。

杨利民三兄弟,无可奈何。

这事,怎么不早点说清楚?

他们这么费劲,把黄鳝全给搬过来,现在,又要费劲,搬一半的回去?

“你们到底怎么样,考虑清楚没有?时间不早了。”蒋军说。

“搬吧。”杨利民只能带着兄弟,搬了一半的货回去。

杨四搬了两个来回,意识到不对劲:“妈的,这蒋军,是不是在戏弄我们?”

杨利民也有这样的感觉,可是,现在不是找蒋军麻烦的时候。

“你别冲动,等这事过了,我们再找他算账。”杨利民拉住兄弟。

蒋军在后面,偷听这几兄弟的谈话,这几兄弟,居然还在想着事后算账?

他的脸,黑得如锅底。

他自认为,他跟杨利民几兄弟是朋友,结果,他们合起打了他。

他现在,戏弄他们一下,大家也就是扯平了。

可现在,听他们的意思,还要事后算账?

蒋军这一次学聪明了,不像上一次那样,沉不住气直接动手。

一行人,怀着各样的心思,装好货,拉着板车上路。

一路上,蒋军就是存心偷懒耍滑。

看着是在使劲拉板车,却是压根儿一点力也不出。

所有的重量,全落在杨利民三兄弟身上,三人累得象条狗。

磕磕拌拌中,板车总算拉到了县城,杨利民示意把板车拉到粮站位置。

上一次,他就是在这儿,卖掉了他的黄鳝,在他的意识中,这儿是他的风水宝地。

他们把黄鳝从板车上拖下来。

有买米的市民,看着这才搬下车的黄鳝,随口问一句:“这是卖黄鳝?多少钱一斤啊?”

“六毛一斤。”杨利民回答。

“这么贵?”

“哪里贵,这又不用粮票。”杨三说。

“少点,我买两斤。”

一番讨价还钱,最终,以五毛钱的价格,卖给对方两斤。

蒋军站在后面,充当背景板,一言不发的看着他们卖黄鳝、收钱。

杨利民伸手拉货,被板车磕了一下大腿,他才意识到,蒋军还在一边。

他对蒋军道:“蒋军,你先回去吧。至于你的那五块钱,等我们回来,再给你。”

“好。”蒋军应了一声,拉着板车掉头就走。

从昨天杨三来找他,让他拉货到县城,他就一直被心中的怒意给充斥着。

他要报仇。

他就是一个报复心很强的人。

当他把一个人当朋友的时候,他会巴心巴肠的对朋友好。

比如,他把杨利民几人当朋友,朋友受欺负,他二话不说替朋友撑腰,报复徐二龙,替朋友出一口恶气。

现在,杨家几兄弟,已经不是他的朋友,他自然想着要报复。

妈的,他当初,帮着他们抓的黄鳝,起码有十几斤吧?

按五毛一斤的价格,杨家兄弟就赚了五块钱。

他不过,就是讨要两块钱,居然,被三兄弟合伙揍了。

这揍了他,还要他腆着脸帮着送货到县城。

呵呵,呵呵。

蒋军冷笑,这真是欺负他没有兄弟?打架打不过?

他拉着板车,靠在一边。

这县城,他不是第一次来。

他也经常帮着别人拉货,送到县城。

这中间,一些门道,他清楚。

他在四处转了转,当看见前面两个戴着红袖章,一脸戾气的男人,蒋军笑了。


徐二龙醒了,卷好篾席,牵着徐小玲往家走。

吃肉的时候,徐小玲特别开心。

没分家的时候,她根本就吃不上肉,有时候吵着吃肉,还挨了打。

“分家真好。”徐小玲扒拉着肉片,小嘴塞得鼓鼓的。

吃肉不用看人眼色。

“当然好。”徐二龙好笑的,往张金芳的碗中,挟了几块肉片:“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

徐二龙吃过晚饭后,又去河边溜达,要搞一只甲鱼。

可惜今晚运气不好,守了一晚,没钓上来甲鱼。

看着天色渐亮,日头渐升,他只能收拾东西往回走。

绕过这河岸,却见得同村的黄小刚,带着他妹子黄小霞在河边溜哒,看样子运气不错,居然搞着一只甲鱼。

这两娃,也是苦命,前几年爸刚去世,今年妈又去世,就黄小刚一个十三岁的男娃,带着七岁的妹妹过日子。

纯粹靠整个生产队的人东施舍一把西施舍一点过日子。

好像,以后,他干上了盗窃,他妹妹,南下当了发廊妹?

徐二龙想着这些有的没有的,站在路前,站到两个小家伙面前。

七岁的黄小霞,顶着一头焦黄的头发,吓得往黄小刚身后缩。

徐二龙虽然不是混子,但强壮威武是整个生产队有名的,往路口一站,自然吓着小姑娘。

黄小刚胆大一点,硬着头皮叫了一声:“二哥,这么早呢。”

“你也早啊。小刚,把你的甲鱼卖给我行不行?。”徐二龙说,想了想,补充道:“一斤肉,十斤米换?”

黄小刚听着肉,一下就馋了,马上将手中的甲鱼递过来:“二哥,你可不能诓我。”

徐二哥接过甲鱼:“放心,我肯定不会诓你。晚上我回来,就把东西给你。”

他提着甲鱼,急冲冲的向着常化厂赶。

在厂区门口,又被拦了下来。

“找谁呢?”

“找李援朝。”徐二龙从容淡定回答。

昨天可以说是蒙的,今天,他可是真的有目标。

“哪个李援朝?”对方打量着徐二龙,不放心继续盘问。

毕竟今天的徐二龙没的换衣服,穿着这年头农村青年常穿的蓝色工字背心,跟厂区进进出出的工人,有着明显的区别。

特别是他手上又提着甲鱼,腰间又挎着鱼篓子,一看就是乡下来的农民,脚腿子上的泥点都没擦干。

“厂广播站的李援朝,我家远房亲戚,现在他妈生病在住院,让我捎点东西来。”徐二龙回答。

这一番问话没有问题,门卫想了想,挑不出任何问题,皱着眉,挥挥手示意他进去。

徐二龙提着甲鱼,依着原路,往厂区医院赶。

“啊啊啊……好痛……”前面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徐二龙一张望,就见得一个老太婆,抱着一个小男孩,从楼道跌跌撞撞出来。

小男孩有六七岁的年龄,额上似乎被什么锐物戳伤,鲜血一股股的往外冒。

而抱着她的老太婆,六七十岁的人了,身材瘦小,根本就抱不动他,说是抱,不如说是拽。

“让我来。”徐二龙看不过眼,上前几步,从老太婆才中轻松接过那个小男孩:“是送医院吗?”

“对。”老太婆也是吓坏了:“怎么会这样,我都没想到,他会戳到玻璃上……”

徐二龙抱着孩子,三步并作两步向着医院赶。

轻车熟路,很快就把小男孩给送到厂区医院急救室,看着小男孩被推进去急救,他才微微的松了一口气。

老太婆跟在后面,气喘吁吁的跟过来,一个劲的自责抱怨。

不多一会儿,这男孩子的父母得到消息,也急急忙忙赶到急救室。

“小虎怎么样了?”

“小虎出什么事了?”

老太婆语无伦次的解释,反正就是孩子淘气,戳玻璃上了。

“多亏这小伙子,帮着把人送医院来。”老太婆夸着徐二龙。

这年头,没有讹人这一说法。

再说,都是厂区的,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都是熟人。

老太婆下意识的,把在厂区出现的人,当作是厂里的职工了。

“谢谢你啊,这位同志。”那个矮胖矮胖的男子,跟徐二龙握了握手:“你是哪个车间的?”

徐二龙客气的跟他客套一下:“我不是,我就是来走亲戚的。”

这一握手,徐二龙反应过来:“我的甲鱼呢?”

“什么甲鱼?”

徐二龙给搞懵了。

刚才急着送孩子来医院,他居然连甲鱼丢在哪儿都不知道。

“我得找我的甲鱼去。”徐二龙没有再客气,转身向外走。

那是他今天的指望。

还好,在刚才路过的花台边,他看见了他的那只甲鱼,还在路边努力的爬,几个孩子在旁边看稀奇,鱼篓子也在一边。

徐二龙上前一步,将甲鱼提起来,快步返回医院住院部。

按着昨天的约定,徐二龙找着了那位要买甲鱼的老爷子。

“嘘……”老头子跟他打个眼神。

徐二龙心知肚明。

老爷子不想让那个老奶奶知晓买甲鱼这事呢,老奶奶舍不得钱,只能瞒着她。

徐二龙站在外面,等老爷子把老奶奶安抚好。

“小伙子,这里面,全部装的是黄鳝?”老爷子过来,指着徐二龙腰间的鱼篓子问。

“对,你看看,个顶个的大。”徐二龙把鱼篓子上面的盖子揭开,给老爷子看了看。

看着里面滑叽叽粘呼呼的黄鳝,老爷子下意识的避开眼,嗯,有点恶心。

“小伙子,你这个,能不能帮着处理了?”老爷子问。

徐二龙苦笑,这卖点土产品,还得搞好售后加工?

唉,帮就帮吧,谁让自己还指望着这一笔呢。

徐二龙跟着老爷子,一路折回厂家属区。

一排一排的筒子楼,象鸽子笼,掩在四周的高大树荫下。

徐二龙跟着老爷子,回了他们的住处。

帮着把黄鳝搁进水桶,又把水桶拎到走廊上,接水笼头的水。

一抬眼,就见得之前医院的两口子,背着孩子回来了。

“同志,你住这儿?”对方很意外。

“你们认识?”李大爷拿着盆出来。

“唉,说来也是惭愧,孩子淘气,被玻璃戳伤了,刚才全靠这位同志帮着把孩子送到医院。”对方连声感谢,问着李大爷:“这是你们家亲戚?”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