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穿越崇祯,拒绝吊上歪脖子树畅销巨作

大明:穿越崇祯,拒绝吊上歪脖子树畅销巨作

火之虎vvvv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大明:穿越崇祯,拒绝吊上歪脖子树》,由网络作家“火之虎vvvv”所著,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幼健朱由检,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容,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朱由检起身,拍了拍坐下的龙椅,仔细摩挲了一阵,长叹了一口气,自语道:“事已至此,我也没法子了,为了华夏江山,这些文物……”“唉!”他一声长叹,再次打量了一眼皇极殿,心情复杂的转身离去。只可恨这是活生生的历史,而不是那些无脑爽文……若不然,兑换几颗原子弹,啥事都解决了…………......

主角:朱幼健朱由检   更新:2024-05-07 18:5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幼健朱由检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穿越崇祯,拒绝吊上歪脖子树畅销巨作》,由网络作家“火之虎vvvv”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明:穿越崇祯,拒绝吊上歪脖子树》,由网络作家“火之虎vvvv”所著,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幼健朱由检,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容,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朱由检起身,拍了拍坐下的龙椅,仔细摩挲了一阵,长叹了一口气,自语道:“事已至此,我也没法子了,为了华夏江山,这些文物……”“唉!”他一声长叹,再次打量了一眼皇极殿,心情复杂的转身离去。只可恨这是活生生的历史,而不是那些无脑爽文……若不然,兑换几颗原子弹,啥事都解决了…………......

《大明:穿越崇祯,拒绝吊上歪脖子树畅销巨作》精彩片段


兵部尚书张缙彦扶须赞叹:“贻白公(张四知字)此计妙极,武库正是兵部所辖,只消老夫一句话,便能打开了大门。

贻白公一招妙计,便是数万大军啊!”

众人纷纷大笑,齐赞张四知的办法好。

有兵部尚书在这,还怕从武库(军械库)拿不出兵器武装家丁吗?

一时间,欢声雷动。

甚至就连有心事的李来亨,也点了点头……

他强颜欢笑,心中却在思索,是不是该劝一劝叔祖呢?

皇帝的话语,在他心底扎了一根刺……

……

皇极殿内。

朱由检慵懒的瘫在龙椅上,脑袋却转的飞快。

王承恩被他指使出去办事了,护卫在崇祯身旁的是太监王廉。

这厮是王承恩的义子。

这是太监们延续香火的一种方式,在太监群体中很常见。

历史上,此人陪崇祯到了最后时刻,就在崇祯万般无奈只得刺死妻女的时候,他带人守着宫门,给崇祯保全气节争取了时间。

这厮也是可以相信的。

王廉试了又试,终于咬着牙开口道:“陛下,当谨防人心呐。”

防谁?王廉没说,但用脚趾头也能猜得到。

朱由检瞥了王廉一眼,轻笑:“你以为朕是走下水道的人吗?”

走啥下水道哟,热气球可是最安全的飞行器……

他抬头看了看王廉,昨晚,他已经告诉太监宫女们自己会怎么离开,正好此人去传唤皇后等人了。

王廉不知道他会怎么离开,有了此问倒也情有可原。

崇祯将自己的打算,简单的说了一遍……

王廉告了一声罪,担忧道:“陛下,臣怕万一消息泄露,逆贼会从金水河进来。”

明朝时候,太波池(什刹海)要大得多,它设计最初的功能是承担漕运,是连通了京杭大运河的。

十七世纪,地球正处在小冰河时期,气候逐渐变得干燥。

这个时期很诡异,欧洲的波罗的海完全结冰封冻!

泰晤士河结冰数月之久!

欧洲各国大战不休,英国换了王朝,德国死了三分之一的总人口,某些州甚至高达50%!

俄国死了两百万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中国的海南岛下了好几次数尺深的暴雪,房屋压塌无数!

长江以北平均每一年半,就有一次席卷数个州府的特大灾害!

至于小灾,无年不断。

……

鞠明库博士统计的明末旱灾图(不包括洪涝、瘟疫、霜冻、暴雪等天灾)

干旱缺水使得漕运只能通到通州,北京这一段无法再通行。

太波池也逐渐变成了内陆河。

纵然如此,太波池在缺水的北方,也称得上是浩瀚。

朱由检哈哈大笑:“无妨,水关的位置,就决定了水道只能是单向通行的。”

“朕问问你,紫禁城是什么意思?”

王廉不假思索道:“这紫指的是紫气东来的意思,而禁——禁地也!”

“对!”朱由检笑了起来:

“皇宫城墙周围,都是宽阔的空地,目的就是防止有人混进皇宫。

水道外面阔,皇城内是河流,皇城外是后海。

而宫内水道,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行。

这样的设计,保证了想要从皇宫逃出去容易,外面也堵不住!

然而,想要大规模进入,就只能走大门了!

逆贼纵然从下水道潜入,也只能依次而行,到时候,只许三五个壮丁,守在出口,手持长枪攒刺,就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

两人正说着,王承恩带着一群小火者走了过来:

“陛下,三千斤火药已经准备妥当,此外,按照陛下的吩咐,臣已经在皇宫三大殿各处埋下了近万斤绿矾石……”

早些年,大明出了一位炼丹皇帝,地方投其所好,上贡了不少炼丹用品。

这位皇帝在位时间偏偏还很长,日积月累下,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积攒了不少,不单单是绿矾,甚至还有红磷……

朱由检嘴角勾起,绿矾啊!

绿矾好,绿矾妙,绿矾加热受不了……

他的目光瞥向了东北的那一片黑土地,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好玩意朕埋下了,就差加热了呢!

上万斤的绿矾,在皇宫这种狭窄的地方,加热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自然是一把熊熊大火!

这把火谁来放?

历史上记载的清清楚楚——李自成退出北京后,一把火将故宫三大殿烧了个尽光。

趁着华夏内乱,好不容易进关的鞑子傻眼了,福临只得在焦垣断壁的废墟里,找了一处小院子“ku chu”着。

朱由检心中冷笑,大火加热了绿矾,生成的化学反应被埋在地底……

嘿嘿!

既然鞑子想要收拾残局,朕不介意将这残局砸的稀碎……

只可惜这座华夏结晶了啊!

朱由检起身,拍了拍坐下的龙椅,仔细摩挲了一阵,长叹了一口气,自语道:

“事已至此,我也没法子了,为了华夏江山,这些文物……”

“唉!”

他一声长叹,再次打量了一眼皇极殿,心情复杂的转身离去。

只可恨这是活生生的历史,而不是那些无脑爽文……

若不然,兑换几颗原子弹,啥事都解决了……

……

三大殿之间的广场上,到处都是硕大的超级孔明灯。

此物正是朱由检连夜让人制作的热气球。

每一个,直径都超过了三丈多,高达五丈,下方用绳索坠着一个吊篮。

吊篮和气囊之间,固定了一个加大号的灯芯,灯捻落在盛满了油脂的坛子内。

朱由检打量了一阵,开口询问道:

“大伴,你实验的怎么样,能承载多少斤?”

王承恩手指已经灌满了热气,只消解下系着的绳索,就能升空的热气球,橘子皮老脸乐成了菊花:

“陛下,妙极啊!这个大号孔明灯,每一具的载重约莫四五百斤左右,足够承受三个人飞行,还能带上一部分物资呢!”

王承恩对崇祯佩服极了,早就在一千多年前,就被祖宗们鼓捣出来了的孔明灯,谁能想到只是简单的放大,就能带着人飞上天呢!

他想起了一件往事:元朝末年,民不聊生,太祖毅然起兵,反抗异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浙江金华人陶成道(原名陶广义),本是一个道士,酷爱炼丹,偶然间发现了让火药威力变大的方法,于是改造了宋朝的突火枪,制成火铳,献给太祖。

太祖感念陶成道的大义,赐其万户食邑。

陶成道晚年,想要改进武器,做成能带人上天的绝世兵器。

这位科学先驱,制作了一个大凳子,在凳子底部绑了47个火箭,手持两个大风筝,意图用来滑行。

却不料……

看着眼前被陛下唤作热气球的大号孔明灯,王承恩心中升起了对先贤的惋惜——

若是陶万户知道他心心念念的上天,只需要放大了孔明灯……


朱由检饶有兴趣的看着李来亨,这厮刚才还怒气冲冲,一副要与他拼命的样子,此时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有用!

朱由检不知道自己的苦情牌能不能打动李来亨。

结合后世的历史,李来亨的心中,是有着自己的正义的。

若不然,他也不会在必死的局面下,依旧坚持明朝大旗,并在最后时刻里,携全家共投漫天火海之中了。

李来亨心中的正义是什么,他无法判断,但是这人真的是一个民族英雄!

这么有能力的好汉,要是能拉过来,该多好……

既然已经说动了李来亨,趁热打铁才是王道!

朱由检定定神,缓缓穿上了龙袍,他伸手环指劫后余生不敢言语的朝臣:

“朕非亡国之君,奈何群臣个个该杀,这才使我大明到了而今的境地。”

李来亨苦笑一声,皇帝这话他无法反驳。

他那闯王叔祖也说过类似的话——皇帝老儿的心不坏,都是下面当官的欺上瞒下,逼得俺们活不下去了,这才要反了他的。

朱由检见李来亨认同,他再次斜躺在龙椅上。

这一刻,朱由检戏精上身!

悲哀爬满了他的脸,他语气悲伤,充满了不舍:

“朕的时代过去了……”

李来亨猛然抬头,看到的却是皇帝那通红的眼。

这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啊!

悲伤中充满了眷恋与不舍。

他只觉得自己仿佛看到了一个老父亲,行将就木的时候,满眼都是对子女的爱与不舍。

影帝附身的朱由检,说的自己都快要相信了:

“朕不亏欠任何人,唯独亏欠百姓太多,这北京城,以后就是你们李家的天下了……”

“朕死以后,无颜面见祖宗于地下,当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你分裂朕尸,勿伤我百姓一人。”

李来亨浑身一颤:

这是一个好皇帝啊!

他叹息了一声,他喃喃道:“你可以不死的,只要投降……投降……”

投降什么呢?

李自成吗?

这话李来亨自己都不信!

李自成会放任这么大的一个威胁而不杀?

……

皇帝是好皇帝啊!

这个世界上那么多皇帝,哪有像崇祯帝这样,穿着满身都是补丁衣服的呢?

皇帝是好皇帝,百姓也是好百姓。

可是,为何就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呢?

……

李来亨心情复杂极了……

该怪谁呢?

……

“可是!”

眼见李来亨入套,朱由检话锋一转,猛然一声高喝,吓了众人一跳。

“可是李自成他坐不了这皇位!”

李自成做皇帝了吗?

做了。

打下了北京城,大明的官纷纷转投李自成麾下,甚至,地方官府更是抗拒明军,纷纷竖起了闯王的大旗。

可以这么说,那一瞬间,闯王就是天下之主!

然而,恨透了百官的李自成,拿下北京城后,就开始拷饷了。

史料记载,李自成从大明的户部仓库、皇宫内帑中,一共搜出了三万多两白银,又撬了皇宫里的金银装饰,总共得到了不到十万两银子。

他对着群臣一拷饷……

不得了了!

此处史料记载的比较混乱,但是公认李自成最少得到的白银,在三千万两到七千万两之间……

最少相当于大明数年到十几年的赋税总数!

……

就是这些被李自成拷饷的朝臣,为了自己的利益,都能生生葬送了大明。

他们又岂会容忍李自成这样的行为!

于是,这位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做了43天皇帝后,昙花一现般消失了……

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官绅,在这里面扮演了什么角色,用脚趾头想一想都能明白。

……

“不可能!”

听闻皇帝的话,李来亨猛然跳起,他手指崇祯:“我叔祖是为了百姓打的天下,更是颁布了不纳粮的国策……”

“打开门来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李来亨说不下去了!

李自成散发的这道安稳百姓的流言,连李来亨自己都不相信!

不纳粮,百万闯军吃什么,喝什么?

作为主将之一,李来亨自然知道——闯军自从起兵开始,军饷一部分来自各地府库……

大部分粮饷却是拷饷得来的!

而且,这一次进京,闯军上下都知道已经从百姓身上榨不到钱财了,纷纷将目光瞄准了官绅,甚至……

义父李过曾经隐晦的说过,陛下决定用完京官之后……

继续执行拷饷政策!

如此一来,身后这群此刻毕恭毕敬的硕鼠,还会支持他们吗?

李来亨越想越害怕……

看着皇帝那似乎洞悉一切的眼睛,李来亨止不住的打了几个冷颤。

李来亨猛然抬起了头,歇斯底里的嘶吼道:“你胡说!”

“哈哈哈!”

朱由检仰天大笑,笑的上气不接下气。

待喘息匀了,他摆摆手,示意李来亨稍安勿躁,缓缓道:

“若不然,朕与你打个赌如何?”

“呼哧,呼哧!”李来亨鼻腔喷出几团白雾,咬牙切齿道:“你说!”

朱由检放松了姿态,慵懒的靠在龙椅上:“若是朕的话应验了,你需答应朕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李来亨怒瞪崇祯。

“呵呵。”朱由检笑着摇摇头:“现在先不告诉你,以后你就知道了。”

后世大学时候,朱由检准备先考公以后去当官,于是将厚黑学都快翻烂了,谁知道最后却走上码字当码农的道路……本以为这种帝王术用不上了,却不想竟然来到了明末。

这可就由不得朕了!

朱由检深知这种局面下,纵然打动李来亨,也无法说服他改换门庭,既然如此,还不如在李来亨的心中扎根刺。

只要这厮应下承诺,以李来亨后面的作为来看,根本不怕他反悔。

……

有那么一群人,吐出的吐沫都是钉!

可以说他们傻,然而正是这群言必行、行必践的‘傻子’,在危急关头,撑起了华夏的脊梁!

李来亨就是这样言出必行之人。

“就一个条件,阁下不需要问是什么,只要告诉朕敢不敢应下这个赌约!”

“你可是要我自尽?”李来亨嘲讽的看着崇祯,暗中腹诽:

莫不是这皇帝老儿知道额的本事,想要剪除了额,好削弱额大顺军的实力?


正所谓人靠衣裳马靠鞍,身材矮小的周氏,一身皇后装扮,弥补了她身高的不足,将周氏衬托的端庄雍容万分。

朱由检微微拧眉,语气中带上了几分不悦:

“都这等时候了,皇后还穿这些作甚?”

周皇后微微屈身做了一个万福礼,开口道:

“臣妾服侍陛下已经十八年了,这些年来臣妾屡次劝戒过陛下,重用君子,远离小人,但陛下不听,才会有今日啊!”

周皇后难过极了:“祖宗衣冠怎敢轻弃,圣人有言:君子死而冠不免,妾虽一介女子,却也不敢或忘。”

说完便抱着皇太子朱慈烺和皇次子朱慈炯痛哭。

朱由检皱眉:“谁告诉你大势尽去了的?”

周皇后怕是以为自己要投降了,再借穿衣服的事情,暗喻自己要以死明志呢!

朱由检没来由吃了一个软刀子,他也不恼,开口稍微解释了一句:

“皇后误会了,这个天下谁都可以投降,唯有我朱家人却是万万不能的。”

朱由检将刚才的那套说辞又说了一遍,周氏顿时闹了一个大花脸。

她低着头,嘴里濡濡着,说不出话来。

一身雍容华贵的她,此番动作反倒平添了几分娇羞。

这一副端庄丽人的少妇风情,反萌差差点惊掉了朱由检的下巴。

我尼玛!

怪不得曹操已死两千年,曹公精神永流传。

少妇才是王道啊!

若不然,朱圣人的儿媳妇,为啥出家咧……

朱由检摸摸下巴,皇后漂亮是漂亮,就是这政治眼光太差!

朱由检扭头不再看周皇后。

挥手让周氏带着嫔妃们,去监督宫女太监了,这才转身对张皇后道:

“皇嫂,朕有愧于皇兄的嘱托,将大明带到了现下的境地,朕实在是惭愧的很。”

张皇后一身灰色粗布麻衣,却不能遮住她绝美的容颜丝毫。

张嫣“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为中国古代五大艳后之一。

这位在历史上被称为五大艳后之一的奇女子,此时却是满脸严肃:

“皇帝切莫这么说,眼下的场面是谁都不想看到的。”

她安慰了朱由检一句,又继续道:

“方才来的时候,慈炯这孩子正在妾身处,我便让他一并换了农家子弟的衣衫。”

朱由检肃然起敬,张嫣这是在给三皇子朱慈炯活命的机会啊!

他再次真诚的拜了张皇后:“多谢皇嫂费心了。”

身为历史硕士,又偏好明史,朱由检知道眼前这位女子在历史上的结局。

正史中说她自尽而死。

然而在民间传说中,蛮清入关后,此人却是带着朱慈炯,策反了李自成部将毛将军护卫他们,一路逃到了河南,意图借助本族大支白水张氏,为朱家再起江山。

白水张氏是两千年世家。

白水是张姓的一大分支,独占襄阳、南阳、邓州三个州郡为郡望,因为部族实力太大,并不像其他姓氏那样以城池为堂号,而是以此时汉江最大支流——白水(河)为堂号。

白水张氏自西汉开始崛起一直辉煌到了清中晚期,因为资助白莲起义,被清政府打压衰落下去。

人尽皆知的张衡、张仲景等,就是白水张氏族人。

甚至就连人人最爱的小钱钱上面那字体,也是出自白水张氏族人的墓碑(张玄、张黑女ru碑)

在清末民国,张氏最后的辉煌是邓州的一个支脉,成为民国郧阳游击司令,巅峰时辖下数万军队,掌握十几个县。

却不想……

张皇后在南阳南召皇后乡意外落马,摔在石头上磕破脑袋而死,毛将军见失去了联络人,丢下三皇子独自逃命,而朱慈炯则失去了依靠,流落民间,辗转多地,耄耋之年被清廷凌迟……

徒在民间留下了三太子的故事。

张皇后的故事,在南阳一带流传甚广,老年人几乎都知道这个故事。

可惜因为满清残酷追杀朱家皇族,和长达一百四十余年、持续两百五十余年的文字狱,使得只言片语不敢留于文字,只能口口相传。

百姓们借托光武帝皇后阴丽华的故事,来传唱此女,也有假托在唐朝张皇后身上来传说的。

“皇帝说的哪里话,这本是你我家事,亦是妾份内事。”

张嫣侧身避开朱由检的行礼,她挥手让一众小太监远去,这才低声道:

“陛下,方才来的时候,我与周妹妹商议了,若是事有不歹,陛下不要忘记了,我们在南方还有一个家。”

“南京?”朱由检挑了挑眉头,剑眉微微拧成了疙瘩。

“皇嫂可曾想过,若是去了南直隶,你我便沦为工具了啊!”

崇祯后期,原主可不是没想过迁都南京的事。

朱由检叹息一声:

“朕不止一次暗示忠臣,在朝堂上提出迁都的打算……”

“然而,此时的江南,已经沦为东林、复社等利益党派的自留地,人家依靠海外贸易,数钱都数不过来了,他们又岂会给自己套一个紧箍咒。”

对于江南文人利益集团来说——迁都——这不是给自己挖坑么!

朱由检苦笑:

“朝臣知道,以朕的眼力劲,一旦去了江南,必然能够看清隆庆开海后,江南士绅将本属于朝廷的海外贸易,转嫁到他们身上的实质。

皇嫂你认为这些利益团体会善罢甘休?”

“于是,这些提出了南迁之人,不是被排挤走,就是被弄的丢官,甚至更有……”

朱由检一声长叹!

在江南文人集团的阻挠下,崇祯想去南方——那是绝不可能的。

这就是为什么崇祯最终吊死煤山,却没有迁都南京的原因。

张嫣瞪大了眼睛:“这就是朝臣反对南迁的原因?”

朱由检点头:“自我大明立国起,文人集团及利益集团一直都在对抗皇权,太祖时期就有南北榜案……”

这种现象,自太祖始至永历终,贯穿大明三百年,就算手段酷烈的朱元璋,都不曾将这个现象消除。

“而今北方灾祸不断,朝廷不停地将富庶南方的产出,调运北方,救济北人。

江南士绅无不视北方为累赘,甚至恨不得划地自治!

朕,是他们的阻碍啊!”

张嫣难以置信道:“那为什么他们屡屡要太子南下,坐镇南京呢?”

朱由检长叹:“因为朕是天下共主啊!

朕登基十七年了,只要活着,天然具有超强的影响力,一旦南下,极可能是江南文人集团垄断海外贸易的终结。

至于太子么……

太子南下之日,便是朕身死之时!

朕若是殉国了,太子……呵呵……”

让太子去江南,无非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罢了!

后来的南明,换了那么多皇帝,又有谁把朱家人当成一回事了?

那就是个夜壶——有用拎起来哆嗦几下。

自己爽完了,就有多远丢多远去。

原主崇祯帝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不同意这一套方案。

“太子年幼,士绅好控制啊。”

张嫣娥眉微黛,一张红艳艳的樱桃小口微微张开,雪白的贝齿咬在下唇上。

她沉思少许,猛然抬头,满脸都是不可思议:

“陛下的意思是他们要做曹操?”

“呵呵!”

朱由检冷笑:“曹操,人家可一辈子都还是汉臣呐!”

“那群人?”

他的目光在张嫣不敢置信的脸上掠过,沉重的鼻息声,只让张嫣心中发沉,她仿佛置身冰海,冷的无法呼吸。

“皇嫂,你别看曹操被儿子曹丕安上了武帝的名号,人家征战一辈子,打下的江山,悬挂的可都是汉旗!

而这群人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