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畅读精品小说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

畅读精品小说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

真心罐头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主角分别是朱桢朱标,作者“真心罐头”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来一直忙于府中事务,如今想了解一下武昌的农事,所以把你这个治农官给叫来了,你简单说说吧。”胡宗尚一听果然!就是要在农事上开刀了!他闭了闭眼,一脸悲壮,心中的绝望如同海浪一般翻腾不已。他想求饶,想求楚王放过自己,可张了张嘴,又不知怎么开口。他当上这治农管以来,从没有半天懈怠!一到季节,就主动带着手下鼓动农......

主角:朱桢朱标   更新:2024-03-22 13:0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桢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精品小说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由网络作家“真心罐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主角分别是朱桢朱标,作者“真心罐头”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来一直忙于府中事务,如今想了解一下武昌的农事,所以把你这个治农官给叫来了,你简单说说吧。”胡宗尚一听果然!就是要在农事上开刀了!他闭了闭眼,一脸悲壮,心中的绝望如同海浪一般翻腾不已。他想求饶,想求楚王放过自己,可张了张嘴,又不知怎么开口。他当上这治农管以来,从没有半天懈怠!一到季节,就主动带着手下鼓动农......

《畅读精品小说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精彩片段


武昌的治农官,叫胡宗尚。

今年四十有八,膝下一子,名叫胡威。

朱桢刚来武昌的时候,父子俩还跟着本地的大小官员一起迎接过朱桢。

只不过他这治农官太小了,跪在最后面,朱桢根本瞧不着。

这所谓治农官,又叫劝农官。

是顶小顶小的地方官员,除了农事别的什么权力都没有,连个九品都算不上。

他这种小官,平常也就是县官级别的找来问问话,知府什么的都见不上面。

可就在刚刚,楚王府差人来传,说楚王要见他。

打发走了楚王府的人,胡宗尚这心里头就七上八下的。

这王爷召见自己这芝麻绿豆大点的小官,有什么目的?

这也没犯错啊?

难不成是要问责这两年上交秋粮不够数的事儿?

胡宗尚面容紧蹙,有苦难言。

这两年,一年蝗灾,一年水灾!

粮食减产,他也没办法呀,这是天灾!

“爹,楚王为什么要召见您啊?”

正苦思时,胡宗尚的儿子上前询问,满脸疑惑。

胡宗尚瞧了他一眼,两手一摊,面色跟吃了黄连似的:“我哪知道?”

“唉,只怕是没什么好事……”

他叹了口气,仰天看了看灰蒙蒙的天,语气委顿地说:“楚王受封三月,是个什么样的人儿,明眼人都瞧得出来。”

“才当上王爷,就娶了一房正室,四房妾室,简直荒淫无道!”

“这种人找我?还能指望有什么好事儿么?”

胡宗尚眉间浮上一丝忧虑,哀怨地说:“恐怕是想要杀鸡儆猴,立立威,又不好找知府那样在朝中有根基的大人,只能拿我这样的小人物开刀了。”

听闻此言,儿子胡威立刻慌了:“啊?那可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听天由命吧。”

胡宗尚叹了口气,摆摆手,留遗言似的跟儿子说:“儿啊,我这一去,凶多吉少,若是回不来,这一家老小,你可得照顾周全。”

“你从小跟我地头跑,日后这劝农管,兴许还会落在你头上,你别管楚王如何对我,你得对得起你的职责。”

“我大明以农为本,农事不可荒废啊!”

嘱咐一番,胡宗尚恋恋不舍地看了儿子一眼,也没跟屋里的老婆道别,就缓缓离开了家,往楚王府的方向走去。

胡威愣在家中半晌,回味着父亲的话,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

生为人子,哪能看着父亲任人宰割?

他在院子里扫了一圈,跑到墙边抓了把锄头,往门口走了两步,犹豫了一下,又扔了,只身往父亲的方向追去。

朱桢是楚王,给胡威个胆子也不敢冒犯,但若朱桢真要拿他爹开刀,生为人子,怎么也要为父亲说两句话,喊两句冤!

……

没过多久,治农管胡宗尚就来到了楚王府。

一见朱桢,立刻规规矩矩地跪下磕头:“下官胡宗尚,叩见王爷。”

“免礼吧。”

朱桢随意挥挥手,叫他起身,又吩咐身边下人:“赐座。”

“是!”

下人立刻搬来座椅。

胡宗尚有些受宠若惊。

他一个小小的治农管,连个知县都不如的小官,平常见了县官都是跪着回话的,如今面见王爷,他哪里敢坐?

“王爷,您有什么事,只说便是,下官不敢坐,站着回话就行了。”

朱桢眉头一皱:“叫你坐你就坐,哪儿这么多话?”

胡宗尚心里咯噔一声,再不敢多言,战战兢兢地坐了下来。

朱桢也拉了把椅子,坐在他对面,开口说道:“本王初来武昌,三个月来一直忙于府中事务,如今想了解一下武昌的农事,所以把你这个治农官给叫来了,你简单说说吧。”

胡宗尚一听果然!

就是要在农事上开刀了!

他闭了闭眼,一脸悲壮,心中的绝望如同海浪一般翻腾不已。

他想求饶,想求楚王放过自己,可张了张嘴,又不知怎么开口。

他当上这治农管以来,从没有半天懈怠!

一到季节,就主动带着手下鼓动农民耕种,为农民排忧解难,解决纠纷,调度资源,兢兢业业!

收获之时,也从来都是身先士卒,身为官员却经常亲自踏足农田当中!

他自问无愧于官职,无愧于大明!

若是王爷无论如何都要杀他,他无怨言,但让他说出违心的话来求饶,却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的!

心中一番纠结过后,胡宗尚的心思反倒通透了许多,“呼”地长出了一口气,面色坦荡起来。

“启禀王爷,武昌治下,九县一州,江夏、武昌、嘉鱼、大冶、咸宁、通山、通城、崇阳、蒲圻、此为九县,另有兴国州一州,共有良田四千余顷,这其中……”

胡宗尚如数家珍,把武昌9县一州的农田情况,全都介绍了一遍。

地势,分布,哪些田地肥沃,哪些贫瘠,一一道来,条理分明!

朱桢听得两眼冒光:这是个人才啊!

想不到区区一个九品的治农官,居然对整个武昌的农业情况都了解的这么清楚!

他本来都没指望问这么多的!

“前年蝗灾,下官竭尽所能治蝗,可粮食依旧减产四成,去年水灾,粮食减产六成,故而上交的粮税不齐,此为天灾,非人力能抵挡。”

“可下官身为劝农管,粮税不齐便是罪过!”

“还请王爷降罪!”

说到最后,胡宗尚直接把这两年的问题摆上台面,主动揽下了责任,扑通一声跪倒在朱桢面前:“只求王爷能看在下官一家老小的份上,饶下官一命,留下官将功折罪!”

他把头埋得低低的,半点不敢抬,大气也不敢出,只等着朱桢“发落”。

万没想到,等了半天,却听到了朱桢一声笑:“你这人真有意思,你都说了是天灾之故,非人力能抵挡,又何罪之有?”

胡宗尚一愣,抬起头看向朱桢:“王、王爷……不治我的罪?”

“怎么,这天灾你降下来的?”

朱桢好笑地反问,胡宗尚立马摇头,朱桢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打趣道:“呵呵,要真是你降的天灾,那我更不敢治你罪了。”

“快起来吧!没人要治你的罪。”

胡宗尚绷紧的心弦顿时一松,颤颤巍巍地起身,看向朱桢,问:“那王爷叫小人来是为了……”


如今,结果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不得不服啊!

就算他们这些种植普通作物的土地,金秋的收成,也比无灾的往年,高出三分之一。

对农民来说,丰收,就是幸福!

进入武昌的官道上,三辆非常普通的马车,徐徐行进。

“停下!”

马车里忽然传出来一个声音,车夫立刻勒住马头。

一个一身布衣,看着非常朴素,长着张腰子脸的中年男人从车厢里走了出来。

他站在马车上,看着武昌城外这遍地金黄和满头大汗,忙着收获的百姓们,不住点头:“好哇!哈哈哈哈!好哇!”

“夫人,来,跟咱下去看看。”

他回头对马车里说道。

马车里稳稳当当走出来一个美貌妇人,在中年男人的搀扶下,一起下了车,走在前头。

三辆马车跟在后面。

这中年男人不是别人,正式乔装出来的朱元璋。

他轻装简行,且故意没有通知朱桢,就是为了来朱桢的封地看看情况究竟如何。

毕竟,公文上写的东西,是可以吹牛的。

没想到,才刚到武昌封地的边上,就被眼前的景象给吸引住了。

这丰收的景象,实在喜人!

“要是我大明,年年岁岁,处处都能如此丰收,该多好啊!”

朱元璋感叹不已。

马皇后挽着朱元璋的胳膊,轻声说道:“哼,在家的时候,就知道数落咱们老六,现在高兴了?”

“我可是问过了,武昌这里水土算不上特别丰茂,往年粮食可长得没这么好。”

“这一定是老六的功劳啊!”

朱元璋这会儿对朱桢也有点满意,但身为君王,自然要有城府。

他轻哼一声说道:“你就会给他脸上贴金。”

“他一个亲王,从小到大也没学过种地,这武昌的粮食长得好,跟他有什么关系?”

马皇后听出朱元璋是故意这么说,也不反驳,坏笑一声,扶着朱元璋继续往前走。

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前面两个人在唱歌。

“这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不远处两个青年,看上去二十来岁,身上披着粗麻衣,一边儿在地头捆粮食,一边一人一句地对歌。

他们吐字清晰,唱出来的调调,更是朗朗上口。

朱元璋听了一会儿,皱眉闭目,品味起来。

“嘶……这歌唱得好啊!”

朱元璋嘀咕道。

一旁的马皇后也听得津津有味,不由得跟着那两人的调调轻轻点起头来:“是很有意思。”

“哼,混账!”

“能随意唱出这种句子来的人,至少也是个秀才!”

“好好的读书人竟然在田间干活?简直不务正业!”

朱元璋不知为何突然生气起来,甩开马皇后,大步走到唱歌的两个人跟前,开口问道:“你们两个,是哪一年的秀才?”

“为何不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反倒在这里干农活来浪费光阴?简直岂有此理!”

那两个唱歌的人突然被朱元璋打断,顿时停了下来。

两个人上下打量朱元璋,然后对视一眼,忽然大笑起来:“哈哈哈哈!”

“李二,想不到你也能被人当成秀才?”

“哈哈哈,你不也是一样!可惜说话的不是考场的考官,不然,咱们也能算是光耀门楣了吧?”

“哈哈哈哈哈哈……”

两个人爆笑不止。

朱元璋更加愤怒:“你们笑什么?啊?”

“既然是读书人,就应该寒窗苦读,以求功名,将来若是能入仕,也好为我大明,为朝廷做一番事业!”

“要是天下读书人都像你们两个一样在这里虚度光阴,大明还有什么未来!”


多娶上几房?

最好还能生娃?

你怎么不上天啊!

听到这番没心没肺的话,朱元璋顿时气得七窍生烟,双眼喷火。

要不是顾忌满朝文武在场,以他的作风,估计早就忍不住抽鞭子了!

我老朱家什么时候出了个这么没出息的孽障啊!

朱元璋越想越来气,别的藩王去封地,那都是为了拱卫京师,保家护国。

这个逆子倒好,脑子里装的全是女人?

“父皇且息怒,六弟今年毕竟已经十八岁了,正是成婚的年纪。”

“再者,堂堂一国亲王封地就藩,府中没个王妃,确实不成体统。”

“更何况日后诞下一男半女,也算为宗庙添嗣,绵延香火啊!”

“六弟拳拳之心,绝非一己之私,还望父皇明鉴。”

察觉到苗头不对,太子朱标连忙站出来打圆场。

作为大哥的他,对于老六朱桢,自小就十分宠溺。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乃是人之常情,朱标当然不会埋怨老六看上去近似胡闹的行为。

听到这番话的朱桢,暗暗朝老大竖了一根大拇指。

“老大果然厉害,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有理有据,连我都差点信了......”

其实朱桢也不傻。

他之所以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这些话,无非是仗着有老大朱标替他兜底。

除了和老三朱棡不和外,朱桢同其他几兄弟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老大朱标和老四朱棣。

所以,就他这种情况,只要不谋反,朱标都能在老爹面前保住他。

更何况是娶媳妇这种小事?

果不其然,随着朱标一出面,朱棣、朱橚两人也先后站出来替老六求情。

“也罢也罢,这浑小子动了歪心思,就算咱想管,日后也管不住!”

朱元璋的心情果然缓和了不少。

转念一想,他觉得老大说的话不无道理。

平日里自己把精力全放在了对老大的培养上,至于其他几个儿子,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

所以连老六成婚这等大事,他竟然都忘记了。

于是他望向朱桢,一张脸依旧绷着,问道:“老六,说说看,你想娶几房媳妇儿?”

朱桢轻轻咳了一声,缓缓将两掌张开,咧嘴笑道:“父皇,孩儿要的不多,十个媳妇足矣。”

一语既出,满殿哗然。

朱元璋:“???”

朱标:“???”

十个?

“来人,把咱的鞭子取来!”

朱元璋瞬间怒火攻心,撸起袖子冲上前,准备暴揍一顿老六。

哪知朱标眼疾手快,抢先一步抱住老爹,急道:“父皇息怒,六弟是在说笑呢!”

朱桢见状也连忙收敛笑容,一脸诚恳道:“其实七个八个勉强也是可以接受的.......”

“孽畜!百官面前口出悖言,你还不嫌丢人么?咱一鞭子抽死你个兔崽子!”

“咱的鞭子,怎么没人取鞭来?”

老朱气得脸都绿了。

朱标依旧把他抱得死死的,又回头朝朱桢喝道:“六弟,还不快闭嘴!”

“对啊,六弟,莫再惹父皇生气了!”

朱棣也连忙站出来,就要去捂住老六的嘴。

“好吧好吧,父皇,最少三个,真的不能再少了......您看我这几个兄长,哪个不是三妻六妾的......”

最后,朱桢讨价还价似地说出了自己的要求,带着满脸的不情愿。

下一秒,朱标感觉父皇腰间的力量忽然小了很多。

再抬头一看,朱标傻眼了——

父皇面无表情,和刚才那副暴怒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

显然,他已经没那么生气了。

“没出息的东西!”

“老大,给老六选王妃的事情你来办,朕以后不想再看到这个逆子了!”

朱元璋大手一甩,冷冷撂下一句话。

这一幕发生得太过离奇,别说文武百官,就连一向对父皇了解颇深的朱标,一时间也没摸清楚头脑。

父皇刚才还是怒火滔天,怎么突然消气了?

“儿臣多谢父皇。”

朱桢瞬间眉开眼笑。

事实上,眼前发生的一切,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内。

为什么?

鲁迅他老人家说得太对了,咱们国家的人,自古以来就是喜欢调和折中的。

屋子太暗,如果你主张把屋子拆了,那大家肯定不答应;

但你退而求其次,只想开个窗户透透光,大家自然就愿意妥协了。

心理学上称之为门面效应。

朱桢正是用了这个法子。

一开口先说十个媳妇,老朱铁定不会答应。

所以只能一步步降低要求,直到到达他的心理预期为止。

如此一来,成功率才会大。

当然,除了运用心理战术套路老朱以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如此一来,等于变相给老朱打了一剂预防针——

如果现在不趁着就藩前把纳妃一事搂出来,等去了封地后,一切就晚了。

现在说了,那充其量就是个情窦初开,少男怀春;

到了封地就藩之后再说,那就是骄奢淫逸,色令智昏!

性质完全变了。

这波套路可谓环环相扣,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出来,朱桢觉得,效果貌似还不错?

“定远侯王弼之女淑雅贤惠,为人亲和。以儿臣之见,此女可为楚王妃,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朱标稍作思考后,便给出了一个答案。

朱元璋淡淡点了点头,嗯了一声,接着大手一挥,道:“退朝!”

等老朱和百官相继离开后,没等朱桢道谢,朱标、朱棣几兄弟连忙上前围住他。

朱桢察觉情形不对,于是先发制人,急道:“大哥,父皇明明答应让我娶三房夫人,你怎么只定了一个王妃?”

朱标白了他一眼,道:“笨蛋,王妃嫁入楚王府,一定会有通房丫头陪嫁!”

“原来如此啊......多谢大哥!”

朱桢面上说着,心中却是暗骂,通房丫头都能算的?

你要是给我定三个,老子不就有九个了?

“六弟,等你去了武昌,想纳多少侧妃和庶妃不行?为何非要当着父皇的面说出来?”

朱棣一脸不解问道。

朱桢哈哈笑道:“四哥,你不懂!等以后你就知道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