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被贬戍边三年,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精选全文

被贬戍边三年,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精选全文

糖炒桂圆 著

现代都市连载

《被贬戍边三年,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是作者大大“糖炒桂圆”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朱元璋朱拓。小说精彩内容概述:的这么快?百姓能这么安定繁荣?可自己要不要如实上报朝廷呢?“徐大人,徐大人。”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徐达打开门,几个官员一脸焦急,拱手道:“大人啊,咱们要火速赶回京城,将这里的事情如实禀报陛下啊!肃王简直无法无天,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他就要反了。”徐达摇摇头:“肃王殿下久在岭南,不知道朝廷的政策,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不止......

主角:朱元璋朱拓   更新:2024-05-07 22:3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拓的现代都市小说《被贬戍边三年,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精选全文》,由网络作家“糖炒桂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被贬戍边三年,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是作者大大“糖炒桂圆”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朱元璋朱拓。小说精彩内容概述:的这么快?百姓能这么安定繁荣?可自己要不要如实上报朝廷呢?“徐大人,徐大人。”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徐达打开门,几个官员一脸焦急,拱手道:“大人啊,咱们要火速赶回京城,将这里的事情如实禀报陛下啊!肃王简直无法无天,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他就要反了。”徐达摇摇头:“肃王殿下久在岭南,不知道朝廷的政策,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不止......

《被贬戍边三年,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精选全文》精彩片段


他觉得自己脑子嗡嗡的。

从肃王的行为来看,做了那么多大逆不道的事情,就算是满门抄斩也不为过。

但是肃王也有优点啊,要不是肃王,贫穷落后的岭南能发展的这么快?百姓能这么安定繁荣?

可自己要不要如实上报朝廷呢?

“徐大人,徐大人。”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徐达打开门,几个官员一脸焦急,拱手道:“大人啊,咱们要火速赶回京城,将这里的事情如实禀报陛下啊!肃王简直无法无天,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他就要反了。”

徐达摇摇头:“肃王殿下久在岭南,不知道朝廷的政策,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不止如此啊。”又有个官员说道:“大人啊,您不知道,这两天我在岭南四处闲逛,打听出肃王殿下还想改变岭南的官制,您看看,这不是公然要造反吗?”

徐达嘴角抽了抽。

肃王还真是在造反的路上一去不复返啊!

“怪不得徐大人让我等隐瞒身份,真是高瞻远瞩啊,要是我等表明身份,说是朝廷的官员,恐怕现在已经在阎王殿了!”有官员感慨道。

“徐大人救了我们一命!”

“徐大人犹如再生父母!”

“不过,当前最要紧的事,应该是火速返回京城!”

几个官员议论纷纷,徐达无力的摆摆手,说道:“我等再观察几日,我相信肃王殿下不是那种人。”

众人见徐达态度坚决,也只能应诺。

又过了几日,一名侍卫到了徐达所住的客栈,恭敬地对徐达行礼道:“徐大人,我家大王明日请大人观礼。”

徐达疑惑的问道:“观礼?什么意思?”

“这几日南方的土司都派来了人,陛下为了迎接他们,打算举办一场阅军仪式,以彰显我岭南的军威。您身为大王的朋友,所以大王也邀请您一同前往。”

“好,我知道了。”徐达点头,等侍卫走后,又将这个消息说给了其他人。

“徐大人啊,肃王谋反之心昭然若揭!”

“没有朝廷同意,竟然敢公然召见南方的土司,这不是要造反吗?”

徐达一拍桌子,呵斥道:“放肆!南方土司一直以来有异心,肃王殿下不这样做,怎么能镇得住他们?你们明日与我一同前去!”

第二日,徐达带着官员去了王府。

由于前些日子收拢了不少土司,而这些土司按照和朱拓的约定,在处理好土司内部的事宜后,各自的首领来到了岭南。

朱拓先在王府的大殿宴请了这些土司,宴会的气氛十分融洽,那些土司首领和朱拓很熟悉,也不讲究那么多,三两成群的聊着天,有人笑着为朱拓倒酒。

朱拓啃着牛大骨,大声吹嘘道:“本王亲征安南,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那些蛮夷,今后咱们这些地方啊,再也没有蛮夷欺负你们了。”

“全赖大王之功啊,现在那些土司首领见到我,都是毕恭毕敬的行礼!”

“对啊,我们土司可算是扬眉吐气了!”

“大王对于我们,犹如天上的太阳。”

“今后唯大王马首是瞻!”

“大王让我等朝西,我等就不朝东,大王让我等撵鸡,我等就不追狗!”

听着这些人赤z裸裸的表忠心,徐达一行人沉默了。

这哪是宴会啊,分明是一群反贼聚集啊!

“哈哈哈!”朱拓笑的嘴都扯到耳朵根子后面了,拍着胸口大声道:“咱们都是大明人,大明人就要堂堂正正活着,今后你们好好听朝廷的命令,再也不会受到欺负了!”


这县令是交趾本地人,当时朱拓见他颇有韬略,便将他提拔成了交趾县令。

为了不引起城内百姓的恐慌,于是朱拓将三千将士驻扎在城外,他和十几个亲卫进了城中。

在县衙后院,朱拓问起了交趾情况,县令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道:“大王,自从安邦彦死后,我在交趾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城内的百姓基本上没有闹事的了。”

“嗯,我看到了,百姓安居乐业,这两年你做的很不错。”朱拓道。

县令脸上一喜:“这全赖殿下之功。”

朱拓又摇摇头:“但是这远远不够,你要派人将岭南的服饰、语言、文化传播开,要让这些民族的百姓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写汉族的文字。”

县令面露难色:“大王,可是有些民族很抵触。”

“我知道,所以要以德服人,先将岭南先进的耕作技术宣传出去,还有那些布匹、陶瓷等,要让他们知道本王的贤名,让他们明白,服从大明能过上好日子。”

“是,是。”县令急忙应下。

朱拓又道:“当然了,我知道你在这里也不容易,下面的官员阳奉阴违,其他民族又抵触。以后,我会加强岭南和交趾的通商,会尽快让交趾富起来。”

“等交趾彻底归附大明时,你就是大明的功臣!”朱拓笑了笑:“我相信你,一定能把交趾治理好。”

县令大声道:“定不负肃王殿下所托!”

接下来的两日,朱拓穿着一身便装,在城中四处巡视。

这交趾郡虽然没有岭南繁华,但好歹比从前安宁多了。

街上游玩的孩子都四处跑动玩耍,沿途前往耕作的百姓也是三五成群,有说有笑的赶着路。

不过朱拓走到哪,哪里的人都会好奇的打量朱拓。

毕竟在交趾,蛮夷身材矮小、皮肤较黑,突然冒出来一个皮肤白皙的贵公子,无论是谁,都会好奇的打量几眼。

到了食肆,小二也是一脸惊愕:“不知公子想吃些什么?”

“有什么拿手的饭菜,尽管上。”朱拓摆摆手。

没一会儿,小二便将饭菜端了上来,朱拓边吃边和他交谈起来:“我以前来过一趟,那时候交趾又破又小,街上的百姓每日担惊受怕,现在我见交趾发展的不错啊。”

那小二很是得意的说道:“好教公子知道,交趾如此,是因为两个人的功劳。”

“哦?”

“第一个乃当今天子。”

小二滔滔不绝的说起皇帝,言语中满是敬佩,朱拓也只能点着头,认真的听着,小二在说完朱元璋后,又说道:“第二个就是我们县令啊。”

“我们县令仁德啊,降低了我们的税赋,还给予我们田地,只要我们缴纳很低的税赋,就能在这里开食铺。”

“而且县令还操练士卒,只要别人欺负百姓,县令就秉公执法。县令还从不折腾我们,就是让我们安心的耕作、开食铺、养家糊口。”

“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

朱拓大笑了起来,随即说道:“可是我听说,这里的县令是听从岭南的肃王啊。”

小二一愣,眼中露出畏惧,摇头道:“听说肃王殿下嚣张跋扈,连土司首领安邦彦都被他处死了。要是他治理交趾,恐怕交趾的百姓逃光了。”

士子梁眼睛一眯,当即想教训一顿这个小二,却被朱拓给拦住:“哈哈,你说的不对,以后可以去岭南瞧瞧,长长见识。”

朱拓付了钱,走在路上,士子梁皱眉道:“这全是大王的功劳!”


“我等只听大王的命令!”

“对。”

“大王比大明朝廷重要。”

“哈哈,都一样!”朱拓毫不在意。

待到酒宴结束,朱拓挥挥手,说道:“难得今日大家都聚到一起,本王打算举办岭南阅兵,邀请大家一同观看。”

“同去,同去!”

一行人跟着朱拓来到了岭南的南城门城楼上,遥遥看到远处的军队。

随着战鼓擂响,在太尉士子梁的指挥下,战旗迎风猎猎作响,然后那些大军动了,传出一阵若有若无的踏步声。

大军共排成十个方阵,每个方阵为一千人。待第一支千人方阵经过城门楼这段城下时,土司首领们仔细打量,只见士卒身上布甲齐全,迈着整齐的步伐,看起来训练有素,着实不凡。

“哈哈,这支是岭南北军,负责剿灭盗贼事宜。”

当这支部队来到城楼正对面,只见这些将士齐刷刷举起了手中的长枪,异口同声的喊道:“保卫岭南,人在城在!”

这冷不丁的一声口号,好似骤雷般,惊的城楼上的好几位土司首领不由的浑身一震。

众人眼中不禁更凝重了几分,这支军队的军容与士气,把他们几个土司凑到一块,也凑不出来这样的一支军队。

朱拓洋洋自得的问道:“本王的军队,威武否?”

“威武!”

众人齐齐应道。

“哈哈,像这样的军队,本王足足有十万!”朱拓忍不住吹嘘,继续道:“而且我岭南还操练民夫,如果战时,岭南不惜全力,可组建三十万大军,粮食也可供应一年之久!”

众人心中大惊。

连大明第一功臣徐达此时都有些急了,这他娘的。

私自开采铁矿、铸币,贩卖私盐,交好南方的蛮夷,甚至还私底下操练了十万大军……

任谁看了,也会觉得这是要谋反的节奏啊!

“大王,您有这么多军队,向朝廷报备了吗?”徐达心惊肉跳的问道。

“报备?报什么备?”

徐达叹了一口气,提醒道:“朝廷有要求的啊,各地藩王的军队不能超过两万。”

“父皇怎么会有这么离谱的规矩?”闻言,朱拓脸上满是恼怒:“本王的岭南国力强盛,能养得起十万大军,凭什么不让我扩军?要我说啊,父皇年龄大了,脑子有点糊涂了,唉……”

“大王,噤声,噤声……”听着这大逆不道的话,徐达吓了一跳。

“怕什么,这里都是本王的人,又传不到京城!”朱拓毫不在意。

当第一支部队喊完口号后,齐刷刷的向西面转身,朝着城外西郊而去。

然后在西郊平坦的地面上整齐列队,面朝着城门楼。

与此同时,北城墙那边又转出一支军队,同样是千人方阵,但有所区别的是,这支千人方阵,全都是骑兵。

“哈哈,这是本王岭南的骑兵军队,不瞒大家,本王的骑兵约有一万人,别看人数少,但是在平坦的地面上,一万多骑军冲锋,那场面就像是山崩地裂!”

一旁的吕青无奈,他有时候真想不明白,自家大王为什么这么能吹呢?

由于岭南山高路陡,所以军队以步兵为主,但是现在岭南的军队只有三万,大王是怎么敢喊十万的?

还有,岭南的骑兵全加一块,甚至把骡子、毛驴都加上,都凑不够五千。

肃王殿下是怎么有勇气喊出来一万呢?

众人显然是被朱拓的话语吓住了,久久没反应过来。

继骑兵之后,又有什么大刀队、弓弩手等队伍依次亮相,这一支支军队陆续登场,步履稳健有力,精神昂扬向上,一看就知道这都是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军队。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