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全文完结穿成皇孙,我继承了大明江山

全文完结穿成皇孙,我继承了大明江山

岁月神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完整版军事历史《穿成皇孙,我继承了大明江山》,此文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可见网络热度颇高!主角有朱元璋朱允,由作者“岁月神偷”精心编写完成,简介如下:。”“他们干活也是为了自己干,疏通好了河道,以后水患也少了!水患少,百姓的日子就好。所以孙儿觉得,以工代赈是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听着朱允熥侃侃而谈,朱元璋不住点头。原本因为生气而皱起的眉头也慢慢散开了,脸上甚至浮现出笑意。他最满意这个孙子的地方,就是这个孩子独到的眼光,和敢于做事的勇气。那么多皇子皇孙,只有他一个人,知......

主角:朱元璋朱允   更新:2024-02-16 01:2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允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完结穿成皇孙,我继承了大明江山》,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完整版军事历史《穿成皇孙,我继承了大明江山》,此文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可见网络热度颇高!主角有朱元璋朱允,由作者“岁月神偷”精心编写完成,简介如下:。”“他们干活也是为了自己干,疏通好了河道,以后水患也少了!水患少,百姓的日子就好。所以孙儿觉得,以工代赈是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听着朱允熥侃侃而谈,朱元璋不住点头。原本因为生气而皱起的眉头也慢慢散开了,脸上甚至浮现出笑意。他最满意这个孙子的地方,就是这个孩子独到的眼光,和敢于做事的勇气。那么多皇子皇孙,只有他一个人,知......

《全文完结穿成皇孙,我继承了大明江山》精彩片段


”你吞吞吐吐地干啥,咱爷孙俩有啥不能说,直说!”朱元璋说道。

“大明年年都有地方闹灾,江南在这边还好,北方山陕边地,黄河边上的中原等地,还包括淮西等地,隔三差五不是闹旱,就是洪水!”

朱允熥缓缓开口道,“当地的官府本就不富裕,连年拿出粮食救济百姓,也是一种负担。而且...."说着,看看朱元璋的脸色,”而且,那些地方官也未必是尽心救济!“

”呵,甚至有的干脆把朝廷的赈灾银子粮食装进了自家的口袋,是吧?“朱元璋冷笑。

朱允熥沉默一下,算是赞同。

”所以,孙儿想,为什么有灾难的时候,朝廷不把这些灾民组织起来,以工代赈呢?“

朱元璋皱眉琢磨,”这倒是个好法子!可是就怕地方官打着以工代赈的主意,给百姓增加徭役!“

这老爷子!

朱允熥心里发笑,原来是怕地方官滥用民力。

大明的百姓除了交税之外,每年还有徭役等。比方说修筑城墙,疏通水路,铺设官路等等。

有的百姓为了避免徭役,就会给官府交钱交粮,所以这也是地方上,那些官吏们发财的手段之一。

现在是朱元璋当皇帝,他两只眼睛盯着,地方官自然不敢胡来。可是明朝后期,因为百姓负担过重,也成了大明灭亡的导火索之一。

”孙儿说的以工代赈,和以往不同!“朱允熥继续开口,”比如说黄河,孙儿翻阅宫中的档案,发现从洪武二十年开始,三次治理黄河总共花费了白银一百二十余万两,动用民夫三十多万!“

”孙儿以为,若是用灾民取代民夫,朝廷不但可以赈济灾民,还能省下许多不必要的开支!“

”以今年春天淮西发水为例,就是因为淮河没有疏通河道导致的。洪水这东西,堵不如疏,疏是一个细致漫长的过程。“朱允熥边想边道,“既然有了受灾的灾民,就是现成的劳力,朝廷与其不停的赈济,不如组织起来。”

“他们干活也是为了自己干,疏通好了河道,以后水患也少了!水患少,百姓的日子就好。所以孙儿觉得,以工代赈是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听着朱允熥侃侃而谈,朱元璋不住点头。

原本因为生气而皱起的眉头也慢慢散开了,脸上甚至浮现出笑意。

他最满意这个孙子的地方,就是这个孩子独到的眼光,和敢于做事的勇气。

那么多皇子皇孙,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翻阅宫中的档案,知道治理黄河花了多少钱,用了多少人。

那么多皇子皇孙,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在这个岁数当着自己的面,说出心里的看法。

等朱允熥说完,朱元璋沉思一下,慢慢开口,“熥儿,咱听说你心善,救了一老一少两个流民乞丐?”

“是!”朱允熥知道自己的举动,肯定有人告诉朱元璋,当下开口说道,“孙儿让楚国公家的廖镛带回家里安置,想他楚国公的府里,应该不多两张嘴!”

朱元璋笑了笑,“那么多流民乞丐,你咋只救了那俩人?”

这话是随口一问,但是朱允熥却面色郑重起来。

“一老一少为祖孙,是爷爷带着一个孙女!”朱允熥小声道,“他们无依无靠的,孙儿...."

朱元璋明白他的意思,叹息一声,”好孩子!“

祖孙,孤苦无依的祖孙,朱元璋心中有所感悟,看着朱允熥的神色更加疼爱几分。

”再说,那么多流民乞丐孙儿也救不过来!“朱允熥一笑,自信的抬头,”救一人是小,救万人是大,孙儿要做能救天下苍生的,万人敌!“

”说的好!“朱元璋一拍大腿,”这才是咱朱家男儿,该干地事!“

朱允熥还是低估了,朱元璋对于百姓的惦记。

第二日,上谕。应天府尹胡之善因为安置流民百姓不利,致使百姓乞讨沦为乞儿,罚俸禄三年,革职留任代罪查看。

淮西驻地,因为赈济不到位,使的百姓流离。十几个官员被一撸到底,发配云南。甚至有个知府,因为账目不清楚,直接交刑部处议,等待他的,秋后问斩。

又过了几天,朱允熥和朱元璋登上的应天的城墙,看着大将军蓝玉带着数万大明虎贲,出师塞外。那一日,因为大明精锐出征,京城到处是为了目睹大明男儿英姿的百姓。

蓝玉和众将临行之前,冲着皇城的方向,三跪九叩。数万大明健儿,齐声大吼,大明万胜。

那时,朱允熥注意到,朱元璋藏在龙袍之下的身体,异常挺拔。脸上满是对曾经峥嵘岁月的怀念,还有对血火河山的期盼。

随后的日子,流水一般,悄悄地走着。

朱允熥每日读书写字练习武艺,在学堂里和那些小王爷吹牛打屁,在家里和两个幼妹紧紧相依。每天的膳食,都是和朱元璋一起吃,甚至在朱元璋接见大臣的时候,他都会在边上旁听。

不处理政事的时候,爷孙俩要么在御花园中散步,要么在宫中,朱元璋亲手种的两亩地上,摆弄着农活。

总之,事情都在朝着对朱允熥有利的方向发展。他和朱元璋的关系越来越好,老人甚至已经有些离不开他了。

因为跟这个孙子在一起,朱元璋总是能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总是能在这个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刚刚登基为皇帝时,意气风发敢为天下先的气质。

同时,朱允熥的孝顺,还有诚恳,也深深的打动了他。

朝中,隐隐有传闻。吴王朱允熥,是皇帝选定的皇太孙。

可是朱允熥没有沾沾自喜,他现在只是朱元璋喜欢的皇孙,名份未定,他现在只是个没有权力的空头吴王。

现在的他还要虚心谨慎,只有真正当上了皇太孙,才能施展心中的抱负,才能在自己身边,真正聚集起一股完全属于他的力量。

随后,朱元璋再次下旨。

十月皇帝万寿,各地藩王可以回京贺寿。但是随行人员不能超过两百人,沿途官府不得费力接待,所用食物务必简朴。

~~~~

六月的阳光热烈。

午后,夏日的虫儿在绿茵之间低声鸣叫。

朱元璋犹如一个寻常老农一样,坐在一张躺椅上,用手中的草帽扇风,笑看着在庄稼地里笨手笨脚忙活的朱允熥。

这是一处水田,就在大明的紫禁城里。

即便是当了皇帝,朱元璋也没忘记自己的农民身份,亲手种了两亩田,并且乐此不疲。

水田里都是水,朱允熥赤脚踩在泥水里,深一脚浅一脚,还要尽量保持身体的平衡,不能踩到那些茁壮成长的秧苗。

这时代的农业远没有后世发达,只有靠人力消除田里的杂草。但是这时代的生态格外的好,两亩水田里不时有青蛙跃出水面,小蝌蚪在朱允熥的脚边游走。

”咦,笨地这个瓷实,知道的以为你在拔草,不知道的以为你扒萝卜呢?“

朱元璋看着笨手笨脚的朱允熥,朗声大笑,喜悦的笑容让他脸上的皱纹都绽放开,像是一个慈祥的老人。

种地,可比读书练武难多了。来这个世界快三个月,朱允熥的身体素质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可是在每次在地里干上那么一会活,都会腰酸背痛。

听了祖父的揶揄,朱允熥回头笑笑,随后再弯腰跟水田的里杂草较劲,但是手指忽然碰到一个硬硬的东西。

拿起来一瞧,顿时乐了。

”皇爷爷!“朱允熥举着手里的东西,回头喊道,”您看,田螺!“

“肥不肥?”朱元璋顿时坐起来,趿拉着布鞋走到水田边,笑道,“肥的话捞一碟,咱爷俩一会吃田螺!”

“好嘞!”朱允熥笑着在水田里摸起来。

“哎呀,咱地大孙子呀!咋这么笨呢?”朱元璋笑着甩了鞋子,进入水田,“咱告诉你,当年你爷爷小时候,十里八村的孩子摸田螺,没一个人能摸过我!”


不,不是战争,而是对于保家卫国的狂热。

朱元璋目光转了一圈,忽然看到朱允熥也跪在地上,脸色激动的通红。

“熥儿,你跟着凑啥热闹?”朱元璋笑道。

朱允熥抬头,满是坚决,“皇爷爷,孙儿不懂战阵,但是孙儿有一把子力气。孙儿身为皇明嫡孙,就要为大明浴血疆场!”

说着,朱允熥叩首,“孙儿请皇爷爷恩准,跟随大军出征。不求为将,但愿为大明一小兵!”

“呵呵!”朱元璋开心的笑笑,骄傲的对臣子们说道,“看到没,咱家老三这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随咱!”说着,把朱允熥拉起来,拍拍他的胳膊,小声道,“别胡闹!”

“让你这吴王上战场,要他们干啥?”朱元璋指着殿下群臣,笑道,“爷爷对你的期望,比这个高!”

一句话,顿时让殿中的武将们瞪大了眼,他们可不是大老粗。

皇帝可不会随便乱说话,对你期望高什么意思?还用想?

尤其是蓝玉常家兄弟等淮西一脉的武将们,眼神中闪烁浓浓的惊喜。

“咱问你,你说咱大明这么多名将之中,该选谁去?”朱元璋忽然出乎意料的问起了朱允熥。

选谁?

这是个大问题,要是说不好,肯定会得罪人。

看着殿中武将们热烈的目光,朱允熥朗声开口。

“皇爷爷,您真要孙儿说?”

“咱是皇帝,能随便说话?”

“皇爷爷,要是让孙儿呀说!”朱允熥看着众武将笑笑,“机会,还是多给年轻人一些!”

说着,朱允熥又是笑笑,自信的笑笑,”咱大明这些老将军,各个都是定海神针,让他们去杀一些无名之辈,岂不是杀鸡用了宰牛刀!”

这话说的风趣,奉天殿中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武将们,都咧嘴笑了起来。

”诸位老将军有报国之心是好事,但是边关苦寒,这一去就是一年半载。与其让老将军在前面冲杀,不如坐镇京城指点江山。“

朱允熥继续说道,”如果要孙儿选,孙儿会选择大将军蓝玉!”

殿上武将之中,蓝玉抬头,一股当仁不让的气势悠然而出。

“当蓝玉领兵,多带些咱们的大明的年轻将军们见见世面。”朱允熥又是一笑,“让那些伪元的贼子,帮着皇爷爷磨刀,多好!”

朱元璋连连点头,心中对朱允熥的看重更重几分。

看重的他是这份知道培养军事人才的心!

大明开国虎贲犹在,但是毕竟核心人物都老了!

而各家各户的小家伙们,在父辈的余荫下,还没上过战场。

没上过战场的兵,算不得好兵。

没打过打仗的将军,不是好将军。

朱元璋点点头,笑道,“蓝玉,吴王让你去,你去吗?”

“陛下!”蓝玉从武将之列中,昂首而出,朗声道,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