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全文版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

全文版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

山泽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朱标朱元璋是古代言情《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中出场的关键人物,“山泽”是该书原创作者,环环相扣的剧情主要讲述的是:。可唯独刘伯温是个特例。无论是因为刘伯温出身世家,先前乃是地主老爷。亦或是刘伯温的身份,乃是朱元璋最讨厌的士子领袖。甚至因为刘伯温的弟子杨宪,彻底欺瞒了朱元璋。总之朱元璋对刘伯温这样一个,为大明开创立下汗马功劳的谋臣,始终有些不满。用老朱的话来说,就是不交心!而且刘伯温骨子里的那份清高,......

主角:朱标朱元璋   更新:2024-02-01 06:5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版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由网络作家“山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朱标朱元璋是古代言情《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中出场的关键人物,“山泽”是该书原创作者,环环相扣的剧情主要讲述的是:。可唯独刘伯温是个特例。无论是因为刘伯温出身世家,先前乃是地主老爷。亦或是刘伯温的身份,乃是朱元璋最讨厌的士子领袖。甚至因为刘伯温的弟子杨宪,彻底欺瞒了朱元璋。总之朱元璋对刘伯温这样一个,为大明开创立下汗马功劳的谋臣,始终有些不满。用老朱的话来说,就是不交心!而且刘伯温骨子里的那份清高,......

《全文版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精彩片段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既没承认也不否认。

洪武四年。

当时朱元璋想让刘伯温出任中书省左丞相。

皇帝亲自降恩,这对其他大臣来说本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可刘伯温听后却一再推脱,甚至还提出要告老还乡。

好像在刘伯温看来,当他老朱家的官儿就压根没有善终。

好像在刘伯温眼中,他朱元璋是个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寡义帝王。

直到现在。

一想到刘伯温当时那副唯恐避之不及的惶恐模样,老朱还是气不打一处来。

“重八,我问过标儿了,弹劾刘伯温的折子无非是说他贪污受贿,结党营私。”

“可刘伯温什么性子你是知道的,他的清高是骨子里的,他怎么可能做出这些贪赃枉法的事来。”

“哼,清高,他清高的很!”

“就是因为他清高,咱才要借机好好敲打敲打他!”

朱元璋当然知道涂节等人弹劾刘伯温乃是诬告。

朱元璋甚至还知道,涂节等人弹劾是胡惟庸授意。

而胡惟庸之所以如此,乃是为了那左丞相之位。

可朱元璋就是要借故敲打一下刘伯温。

哪怕得知刘伯温要上京请罪,朱元璋也并未下旨让其安心。

“重八,我当年答应过刘伯温.....”

“妹子,这事儿不提了!”

不等马皇后说完,朱元璋直接冷声打断。

“你当年怎么答应刘伯温的,咱事先可一点都不知道。”

“咱也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让他告老还乡的。”

“这一次是他自己要进京请罪,不是咱下令让他来的。”

“他不是觉得在京都没有善终吗?”

“咱就让他留在京都,咱就给他个善终!”

“他不是担心鸟尽弓藏吗?咱就是要让他看看,看看咱朱元璋是不是兔死狗烹的寡义君王!”

“就算是死,咱也要让他死在京都,让他一直待在咱眼皮底下!”

对于其他大臣,朱元璋自然没有这么大的火气。

或者说其他大臣根本没有资格让朱元璋动怒。

可唯独刘伯温是个特例。

无论是因为刘伯温出身世家,先前乃是地主老爷。

亦或是刘伯温的身份,乃是朱元璋最讨厌的士子领袖。

甚至因为刘伯温的弟子杨宪,彻底欺瞒了朱元璋。

总之朱元璋对刘伯温这样一个,为大明开创立下汗马功劳的谋臣,始终有些不满。

用老朱的话来说,就是不交心!

而且刘伯温骨子里的那份清高,甚至让朱元璋觉得这老小子瞧不上自己!

而看着朱元璋那一副傲娇且固执的模样,饶是马皇后也觉得有些棘手。

无奈之下,马皇后只好问道:

“那明日朝会,你打算如何处置刘伯温。”

“嗯.....”

朱元璋微微一顿。

想到朱标关于刘伯温的安排后,心中怒火莫名消减了不少。

“原本咱打算明日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好好敲打敲打刘伯温。”

“可是老大刚刚下令,让刘伯温好生休养。”

“咱也不想驳了老大的面子。”

“只不过这一次,就算刘伯温不当咱朱家的官儿,咱也要让他留在京都!”

听到这里,马皇后这才安心不少。

尽管她也已经看出来,老朱还在生刘伯温的气,老朱也是故意折腾刘伯温。

可此事交给朱标,一切便都好说了。

毕竟和老朱相比,朱标还是更讲道理的.....

夜幕刚刚落下。

老朱便迫不及待,只身一人前往太子东宫。

毕竟白天他刚拿着剑追砍朱标。

万一朱标多想,让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出了嫌隙反倒不好。

等到了太子东宫。

老朱没有让下人的通报,反而自己一个人径直朝亮光的房间走去。

“兄长,今天白天你好像一再催促李善长告老还乡?”

听到里面朱标正和常氏议论朝政。

老朱脚步微顿,站在柱子旁竖起耳朵开始偷听。

“不错,我是一再催促李善长告老还乡。”

“可是李善长有什么做的不好?”

朱标放下手中折子,伸了个懒腰后,缓缓说道:

“李善长做的很好,虽然私下有些小心思,可他在丞相之位上也还算称职。”

“只不过父皇不久之后或许要裁撤丞相。”

此话一出。

和常氏一样,门外的朱元璋也不由身体一颤。

他的确有意裁撤丞相,可他只不过是有这个念头而已。

哪怕是对朱标,他也从未提及过。

按理说,朱标应该不知道才对啊。

“兄长。”

就在老朱诧异之时,屋内的常氏继续问道:

“兄长,丞相制度已传承千年,父皇为何会裁撤啊?”

“还不是父皇圣心独断,不愿相权分割皇权。”

朱标叹了口气,有些无奈说道:

“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权力着实太大了些。”

“而且如父皇这样的人,是绝对不允许百官之中再出现一个小皇帝的。”

“不过话说回来,父皇裁撤丞相,也是担心后世出现奸相欺国的事情。”

朱标一字一句,都切切实实说中老朱心中所想。

可就在老朱认为朱标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

打算推门进去,和朱标仔细商议该如何裁撤丞相制的时候。

只听房内的常氏再次开口。

“所以,兄长你一再催促李善长告老还乡,是防止.....”

常氏有些为难,没有继续说下去。

可朱标明白她的意思,紧跟着说道:

“不错,让李善长尽早告老还乡,是防止他给丞相制度殉葬。”

“刚才你也说了,丞相制度传承千年,父皇想要裁撤这个制度,必然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那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借口,无非就是当下大明的丞相欺上瞒下,弄权坏国。”

“除此之外,恐怕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借口了。”

虽然常氏也觉得朱标所言有理。

可在她印象中,朱元璋不是个会屠戮功臣勋旧的皇帝才对啊。

“兄长,我记得有一次你与父皇谈及古代帝王时。”

“父皇最为推崇汉高祖刘邦,可对刘邦屠戮功臣的事,父皇却是嗤之以鼻。”

“父皇应当不会是屠戮功臣的帝王才对啊。”

“而且父皇还给功勋武将都发了免死铁券,想来父皇不会像汉高祖刘邦那样,屠戮功臣吧!”

(历史上朱元璋的确说过,具体是明实录还是那本书,作者忘记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从营销号上看到的)

常氏这番话在朱标听来,甚至有些可笑。

要知道,洪武大帝杀起功臣来那可是绝不手软的。

而且一旦动刀,就是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的人头滚滚。

只不过常氏说得也是没错,老朱的确曾对刘邦屠戮功臣嗤之以鼻。

“父皇是说过这话,可那时候是在开国之初。”

“当时大明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当时的父皇也是踌躇满志,一心想的是如何建设大明。”

“恐怕父皇自己都想不到,有朝一日他也会像汉高祖刘邦一样,成为一个屠戮功臣的帝王。”

废除丞相制的时候,因为马皇后和朱标都还在,老朱还算仁慈。

没有屠杀太多大臣。

可等到皇权交替之时,老朱杀起功臣来,那是眼皮都不带眨的。

譬如历史上的蓝玉案,从审理到结案,用了仅仅不到半月的时间。

这摆明了就是朱元璋要为儿孙开路。

“至于你刚才说得免死铁券.....”朱标轻笑一声,玩味说道:“这不过是彰显皇恩浩荡的手段罢了。”

“若大臣真觉得免死铁券能够免死,那他们才是离死不远了。”

砰~

朱标话音刚落。

只见朱元璋一把推开房门,直冲冲走到朱标跟前。

也是见老朱摆出一副吃人的架势。

朱标冲常氏微微示意,让她离开,屏退门外宫人。

就在常氏前脚刚踏出房门的瞬间,只听老朱一掌狠狠拍在案桌上,冲着朱标怒声吼道:

“刘伯温那臭腐儒觉得咱是薄情寡恩、屠戮功臣的无义君王也就罢了。”

“没想到你竟然也是如此看咱!”

“咱还想着让刘伯温待在京都好好看看,看咱会不会屠戮功臣。”

“可是没想到!咱的儿子!咱大明的太子!竟然也觉得咱是屠戮功臣的寡义君王!”


“爹,这是干啥!”

看着老朱手拿筷子狠狠砸下,竟在硬实无比的楠木桌上留下了两个小坑。

朱标当真庆幸自己躲得及时。

“爹,您得癔症了,怎么突然动手啊!”

“臭小子,是不是你逼着常家丫头提出让你纳妾的!”

“你小子不过二十,这么早就想三宫六院啊!”

“咱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一个老婆都没有呢!”

面对突然暴走的老朱,朱标也是一阵无语。

可他也不惯着老朱的臭脾气,后退两步,没好气道:

“可不是嘛,您二十岁的时候,还是个行僧呢!”

“谁见过和尚娶媳妇儿的!”

“臭小子.....”

见老朱又要上前,朱标再退两步,继续说道:

“当年您自己都快饿死了,就算是做梦,梦的也只会是大白馒头,不是白胖媳妇儿。”

朱标一字一句,朝着老朱心窝子就狠狠捅了上去。

气的老朱当场就要把朱标胖揍一顿。

也是听到朱标口无遮拦,说什么白胖媳妇儿。

马皇后面色一沉,当即冲两人怒喝道:

“都回来坐好!”

听到马皇后的话,无论老朱还是朱标都瞬间老实下来。

重新在饭桌前面,规规矩矩坐好。

“你说说你,四五十岁的人,怎么还是动不动就动手......”

“就是,我娘说得没错!”

“还有你!”

朱标刚一开口。

马皇后当即转向朱标,怒声训斥道:

“什么白胖媳妇儿,什么和尚娶媳妇儿的。”

“你是太子,是储君,怎么跟个乡野莽汉一般口无遮拦!”

“娘,我爹不也一样.....”

“还说!”

见马皇后狠狠瞪了自己一眼。

朱标无奈耸了耸肩,不敢继续多嘴。

只不过看饭桌对面,老朱那一脸得意的样子。

朱标心中依旧有些不爽。

虽说论行军打仗的本领,自己不是老朱的对手。

可喷人方面,他可是专业的。

跟老朱理论,哪一次老朱不是被自己喷的体无完肤。

只不过马皇后在场,终究还是限制了他的发挥。

“重八,你为何不同意标儿纳妾,你倒是把话说清楚啊!”

听到马皇后的话。

老朱收起脸上得意,看向常氏沉声说道:

“丫头,咱当年答应过遇春,让你做标儿的正妃,将来让你做大明的皇后。”

“所以咱和你母后先前也说过标儿纳妾的事儿。”

“等你和标儿有了儿子之后,咱封你们的儿子为太孙,然后再给标儿纳妾也不迟。”

老两口对自己的爱护,常氏自然一清二楚。

若不是老朱和马皇后将自己视为亲生女儿一般看待,恐怕朱标早就三宫六院了。

可也正是老朱、马皇后的爱护,以及朱标的宠爱。

才让常氏更觉得朱标应该现在纳妾。

毕竟朱标是太子,为皇家开枝散叶乃是重任。

再者说了,比朱标年纪还小一岁的秦王朱樉都有一妻一妾。

朱标这个太子却唯独只有他一个正妃。

“常家丫头,你和咱说实话,是不是这小子诓骗的你。”

“不是不是,父皇,这一切都是臣妾自己的意思。”

见朱元璋狠狠瞪着朱标,常氏连忙说道:

“兄长也是不赞同纳妾,可臣妾一再坚持,兄长也只有准了。”

“老爷子听见了吧,是您儿媳妇提出来的!”

朱标刚出言嘲讽,可没等来与老朱的对骂。

却只见马皇后故作生气,朝着他的胳膊轻轻拍了一下。

“既然如此.....”老朱将目光看向马皇后。

当看到马皇后也微微点头后,老朱这才冲常氏说道:

“那你们就这么办吧,吕家、詹家,都是百年的望族。”

“他们的女儿能嫁给标儿,也算是朝廷给这些氏族的一份恩赏。”

“臣妾遵命。”

等用过膳后,马皇后便吩咐宫人召吕氏、詹氏进宫。

而此时老朱却将朱标叫到殿外,低声说道:

“老大,咱告诉你一个道理,娶妻娶德,娶妾则要娶色。”

老朱说话的同时,脑中似乎想到了什么美轮美奂的画面,竟不自觉的笑了起来。

当注意到朱标正用奇怪的眼神盯着自己时。

老朱轻咳一声,重新恢复严肃神情,继续说道:

“太子东宫只需要一个贤良淑德的正妃即可。”

“至于侧室,无非是要她们伺候好你,无非是为了笼络人心,德行倒不是第一位的。”

被老朱这么一说。

朱标突然发现,老朱那二十几个妃子中,似乎的确少有聪颖明慧之人。

马皇后自然不用说,安抚将士,厚待战死将士的遗孀,在当年征战的时候帮老朱稳定后方。

至于其他的妃子。

除刚刚薨逝的孙贵妃,便只剩下一个郭贵妃还算聪颖。

至于其他,诸如高丽朝贡的,敌将的美妾,这些妃子似乎都不太聪明。

“父皇,你的意思是,让儿子找一个大字不识的乡野村妇当太子妃?”

朱标打趣完都准备逃跑了。

可这一次老朱竟少见的没有动手。

只见老朱狠狠白了朱标一眼,沉声说道:

“你老子的后宫妃子虽多,可却从没出过乱子,你可知道因为什么?”

“因为除了我娘外,您的其他妃子都只有一副好看的皮囊,并没有夺权的谋略。”

“臭小子!”

老朱怒骂一声,倒是也没有否认。

不过沉吟数秒后,老朱看向朱标严肃说道:

“你娘贤良淑德,有容人之量自然是难能可贵。”

“可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咱!”

“因为您?”

“正是!后宫的妃嫔们,就算咱再怎么宠幸,她们也不敢在你娘面前造次。”

“其一,便是你方才说得,她们没有与你娘争权争宠的谋略。”

“其二,便是咱从始至终,都只认你娘这一个皇后。”

“因为她们都很清楚,凭她们根本无法撼动你娘在咱心中的位置。”

“而且就算你娘有一天突遭不测,咱也不可能立她们为后。”

“所以标儿,不管你以后迎娶多少侧妃,你都要记住一点,东宫的女主子只能是常氏那丫头!”


“定然不会,此次毕竟是皇后召你们入宫,纵然失礼也不会怪罪。”

“只不过女儿,若万分有幸,太子准你与吕氏一同嫁入东宫,今后你可一定要谨慎,不可再像今日这般失礼了。”

“爹,太子会让女儿进宫服侍吗?”

“刚才你也说了,吕家那丫头很聪明。”

“没准太子对吕氏满意,高兴之下,连带一同迎娶你也说不定。”

虽然这个可能性在詹同看来也是微乎其微。

可见自家女儿哭得梨花带雨,心中不忍,他自然要想办法宽慰。

然而听到詹同这话。

詹氏忙擦去脸上泪水,起身便要朝门外走去。

“若太子当真不嫌弃,女儿现在就去学习礼仪,将来一定不会像今日这般出丑。”

詹氏说完,径直走出房门,前往后院找嬷嬷学习礼仪。

直到詹氏走出好远,詹同这才很是惆怅的叹了口气。

詹家同吕家一样,都是数百年的望族。

吕本在朝堂战战兢兢,他詹同何尝不也是如履薄冰。

和吕本想的一样,本以为这次自己女儿若真能成为太子嫔,那他在朝堂中的处境也会好上许多。

可现在看来,一切都不可能了。

日暮西斜。

一下午的时间,吕本心情大好,连喝了两坛子美酒。

而詹同心情低迷,同样喝了不少,只不过不是美酒,而是苦茶。

至于皇宫中。

除了常氏对选妃极其上心之外,朱标、老朱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老大,明日就由你来宣布左丞相的人选吧。”

“好。”

饭桌上,老朱端起小碗,往嘴里扒拉饭菜的同时,随意说着。

毕竟是自家人,老朱也不在意什么帝王威仪。

而朱标也很是随意的应了一声,一边给常氏夹菜的同时,一边扒拉着自己碗中饭菜。

“对了老大,詹家、吕家的丫头,你可有相中?”

“若是相中了,明日便一道宣旨赐婚。”

“东宫再来个侧妃,常家丫头也能清闲一些。”

“等用过膳后,儿子便命人写圣旨。”朱标随意说着。

“好。”

放下碗筷,老朱伸了个懒腰后。

似乎想到了什么,看向朱标严肃说道:

“明日胡惟庸进位左丞相后,那百官之中,便没有人能与之相提并论了。”

“胡惟庸的学生涂节正是御史中丞。”

“如此一来,中书兰台尽在胡惟庸之手,官员的任免、考核,也都在胡惟庸一人身上。”

“恐怕将来就连徐达、汤和这些沙场老将,也不得不敬胡惟庸三分。”

见老朱表情有些不满。

朱标跟着解释道:

“父皇,儿臣先前也都说过了,就是要让胡惟庸的权力达到顶峰。”

“如此他才会愈发肆无忌惮,你也好看清楚他到底是个什么心肝。”

“若不这样,以胡惟庸现在的罪过,倒是勉强能将其处死,可这样的罪过想要裁撤丞相制度,也是稍微牵强了些。”

“咱知道!”听到朱标还在给自己解释。

老朱很是不耐烦的打断道:

“你这办法咱也同意,咱只是想告诉你,你小子多留心一些,别到时候玩砸了!”

“父皇放心。”

见朱标满是笃定,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老朱虽然还想继续提醒,可想了想还是就此作罢。

朱标脑子的确好使,可就是太顺了些。

若是在胡惟庸这事儿上,能让朱标浅浅栽个跟头,对朱标来说未尝不是好事儿。

再者说了。

区区一个胡惟庸也翻不了天。

就算把天捅破了,还有他朱元璋给朱标兜底。

星夜斗转,夜色渐深。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