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完整文本

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完整文本

山泽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主角是朱标朱元璋的精选古代言情《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小说作者是“山泽”,书中精彩内容是:赐婚,吕氏则是难以掩饰的激动。纵然她平日都以大家闺秀的形象示人,可此时依旧兴奋的手舞足蹈。“太好了,嫁入东宫,女儿便能侍奉太子。”“若是能生下个皇子,那女儿在宫中的地位就愈发稳固了。”看着吕氏兴奋表情之下,甚至还藏着几分野心。吕本一把将手中朝茶杯狠狠摔在地上。“还皇子,还稳固地位!”“陛......

主角:朱标朱元璋   更新:2024-04-27 00:4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完整文本》,由网络作家“山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是朱标朱元璋的精选古代言情《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小说作者是“山泽”,书中精彩内容是:赐婚,吕氏则是难以掩饰的激动。纵然她平日都以大家闺秀的形象示人,可此时依旧兴奋的手舞足蹈。“太好了,嫁入东宫,女儿便能侍奉太子。”“若是能生下个皇子,那女儿在宫中的地位就愈发稳固了。”看着吕氏兴奋表情之下,甚至还藏着几分野心。吕本一把将手中朝茶杯狠狠摔在地上。“还皇子,还稳固地位!”“陛......

《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完整文本》精彩片段


“女儿,你....你怎么......”

还真不是詹同大惊小怪。

他没想到的,平日里心思单纯的女儿,此时竟能劝他谨慎自持。

在詹同看来这着实是意外之喜。

“女儿,自从昨日从宫中回来以后,父亲发现你好像变了个人。”

“可是心里有什么委屈?”

“还是说你压根不愿嫁给太子?”

詹氏闻言连忙摇了摇头。

“太子相貌堂堂,为人也是谦逊温和,能嫁给太子女儿也是求之不得。”

“只是....”

詹氏顿了一下,有些委屈的看向自己父亲。

“爹,从小到大除了功课,您从未苛求过女儿什么。”

“女儿在家也无拘无束惯了,可昨日进宫,女儿一想到自己失态或许会给父亲,以及咱们詹家带来灭顶之灾,女儿心中就说不出的难受。”

“好在太子仁慈,没有怪罪,可女儿总不能一直这么胡闹下去。”

“特别是见到吕家妹妹那般知书达理,女儿更觉得丢了父亲的颜面。”

看着低着脑袋,很是羞愧的女儿。

詹同心中大喜。

他也是真没想到,进宫一次,竟能让自家女儿有如此蜕变。

“好孩子,你有这份心便足够了。”

“不过你想的也对,宫中规矩繁多,将来嫁给太子,你也要小心侍奉才行。”

“女儿记下了。”

见自家女儿如此受用,詹同沉吟片刻,最终还是决定开口劝诫:

“原本这些话,父亲想等过些时日再和你说。”

“不过看你有如此长进,索性今日便一股脑和你说吧。”

“嫁入东宫之后,你不仅要小心侍奉太子,对皇后娘娘更要尊敬爱戴。”

“皇后娘娘为人宽和,也是少有能劝住陛下的人,所以一定要仔细侍奉皇后娘娘。”

“女儿明白。”詹氏很是认真的点了点头。

“还有!除了皇后娘娘,太子妃常氏你也要像对待长辈一样,乖乖听命。”

见自己女儿有所不解,詹同继续解释道:

“虽说你与太子妃常氏一同侍奉太子,可太子与常氏毕竟是青梅竹马,二人感情不亚于陛下与皇后娘娘。”

“更重要的是,常氏的父亲乃是开平王常遇春,两个弟弟都是军中将帅。”

“女儿,千万不要想着和太子妃常氏争宠,更不要想着能更进一步。”

虽然詹同也知道自己女儿心思纯彻,不会有这点歪心思。

可毕竟是与常氏一同侍奉太子一人,小女孩心中未免不会有些妒忌之心。

也是因此,詹同只好再三提醒。

“父亲放心,女儿记下了。”

“嗯。”

詹氏见自己父亲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心中好奇,继续问道:

“父亲,你可知为何吕家妹妹没能嫁给太子。”

“这个为父也是不知。”

另一边。

吕本刚回到府中,吕氏便急忙跑了过来。

“父亲,陛下可曾赐婚?”

“赐婚了。”

吕本满脸阴沉,步履沉重朝正堂走去。

而听到陛下赐婚,吕氏则是难以掩饰的激动。

纵然她平日都以大家闺秀的形象示人,可此时依旧兴奋的手舞足蹈。

“太好了,嫁入东宫,女儿便能侍奉太子。”

“若是能生下个皇子,那女儿在宫中的地位就愈发稳固了。”

看着吕氏兴奋表情之下,甚至还藏着几分野心。

吕本一把将手中朝茶杯狠狠摔在地上。

“还皇子,还稳固地位!”

“陛下赐婚,你嫁的不是太子,是城防都尉马志宇!”

“啊?”

此话一出,吕氏满脸错愕的看向吕本。

一时间她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父亲,你可是听错了?陛下怎会让我嫁给一个城防都尉?”


“两者相抵,也算他们戴罪立功,功过相抵。”

明白朱标不愿卸磨杀驴,赐死这些有功将帅。

老朱依旧不罢休,继续问道:

“魏国公可是从未纵容家人横行不法,他素来也都是公正守法的。”

“父皇,徐叔是从未纵容家人为欺压百姓,也从未干过不法的勾当。”

“可是这重要吗?”

“随意编织一些罪名,以徐叔的政治眼光,他能看不出其中端倪?”

“徐叔不是好大喜功之人,他自然能明白此次是赏无可赏,朝廷这才弄这么一出功过相抵吗?”

“不错,如此一来勋贵武将之中定有人不服。可同样,勋贵武将之中也有聪明人。”

“若是他们弄明白事情缘由之后,依旧抱怨朝廷,依旧心中不满,那他们立下的功劳,便不足以抵扣他们的罪过。”

说到这里,朱标身上温和气质陡然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股莫名的冷厉。

“正好,朝廷也需要杀鸡儆猴,也需要用一两个勋贵的性命去震慑整个淮西集团。”

朱标的这番安排,整体看下来倒是没什么毛病。

赏无可赏那便不去赏赐,将勋贵往日不法公之于众,让他们功过相抵。

哪怕朱标也说了,用一两个不懂事儿的勋贵武将震慑整个淮西集团。

可这答案依旧不是老朱想要的。

毕竟老朱方才也说了,北方已定,朝廷便不需要那么多能打仗的将军。

而且没有战事,这些骄兵悍将只会成为帝王的拖累。

所以老朱一直期待的答案,是朱标大批赐死这些勋贵武将。

“标儿.....”

“父皇!”

就在老朱准备再次开口之时,朱标却率先打断。

一双眸子中满是坚毅,直勾勾的盯着朱元璋。

“父皇,民间有这么一句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而于国而言,就算没有战事,那些勋贵老将也是国家宝藏。”

“就算四海安定,王朝依旧不能松懈军备,所以这些老将也可以培养下一批的武将英才。”

“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儿臣做了皇帝,勋贵武将只要不闹的太过分,儿臣不会动他们。”

看着格外严肃的朱标一字一句将心中所想尽数说了出来。

老朱愣了片刻,随即郎然笑道:

“好小子,脑子是真好使。”

“成,你爹说不过你!”

老朱默默起身,朝武英殿外走去。

只不过刚走出两步,老朱猛然回头死死盯着朱标道:

“不过咱还是要提醒你。”

“有些事情,咱朱重八顾念同袍之谊,不方便动手。”

“可等到你做了皇帝,那些个香火情以及同袍之谊,自然一笔勾销。”

“到时候诸如赏无可赏,亦或是横行不法,你大可不用顾念太多。”

明白老朱的意思,朱标微微点头,没有反驳。

也是见朱标如此,老朱脸上再次扬起笑容,转身继续朝殿外走去。

“行了,咱去你娘宫里了,等把折子批完,过来吃饭。”

看着老朱离去的背影,朱标不由长舒了口气。

不得不说,老朱性格中的果决刚毅那是骨子里自带的。

方才老朱那些话的意思,他又怎么可能不明白。

老朱无非是想自己说出,对徐达赏无可赏,那便赐死徐达。

封建王朝中,赐死虽是一种惩罚,但同时也是一种赏赐。

特别是对那些功高震主,已经赏无可赏的大臣,赐死反而更显皇恩浩荡。

也是因此。

老朱方才提出问题的前提乃是北元已灭,元主已擒,大明边境再无强敌。

马甲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穿越、历史、历史古代、佚名穿越、历史、历史古代、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是最近很多书迷都在追读的,小说以主人公佚名为主线。山泽作者大大更新很给力,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目前已写848342字,小说最新章节第139章.大明需重礼,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穿越、历史、历史古代、这本小说的宝宝们快来。

书友评价

主角塑造得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机器人,冷冰冰的,按照程序执行,一丝不苟。

真是失望至极,朱标一储君见谁不懂都要解释一下用意,从古至今,无论如何,谋反都是罪不可恕的,还搞金蝉脱壳这一套,就算他田虎是穿越者一心为国都不行,一旦开这先例,就和李世民造反夺位一样

抛开穿越过来二十年 至少能9.5分以上好吧

热门章节

第九十四章.咱家标儿成香饽饽了

第九十五章.将门之女

第九十六章.马场比试

第九十七章.汤瑛心意

第九十八章.黄金鸡毛掸子

作品试读


虽然朱标不想承认。

但事实证明,老朱对权力的控制欲几乎达到了顶点。

说句不客气的话。

老朱几乎不相信朱姓以外的所有人。

老朱可以任用他们,却绝不会给大臣过多的权利。

妄言论之,或许是因为老朱出身的问题,所以才会这么没有安全感吧。

“爹,您的意思是让皇帝处置所有政务?”

“没错!皇帝乃是四海之主,事无巨细自然亲力亲为。”

“那这样的皇帝给您,您当吗?”

老朱被朱标这话问的有些发懵。

可就在他愣神的功夫,朱标指了指面前的大明疆域图,轻声说道:

“我大明幅员万里,疆域辽阔,还要加上东南的番岛。”

“就算没有战事,各省也没有天灾人祸的前提下,万里江山,每天要处置的折子也要达一千七百多封。”

“这数千封折子仅仅是看一遍就需要四个时辰以上,若是再想出个对策,起码要八个时辰以上才能处理完毕。”

“爹,你可以一天理政八个时辰,儿子咬咬牙也能勉强完成,可后世的儿孙能像咱们父子俩这般勤勉吗?”

“嗯......”

被朱标这么一问,老朱一时语塞,也不知该如何应答。

毕竟在他还未开创大明,还没当皇帝之前。

哪怕是他也只认为皇帝是最大的地主老爷。

吃喝不愁,娇妻美妾,金银珠宝用之不尽。

然而当了皇帝之后,老朱却发现皇帝的日子并没有他想的那般惬意。

尽管他也当真做到了勤勉执政,夙兴夜寐。

可如朱标所说,一天处理政务八个时辰,饶是老朱听了也很是头疼。

“而且爹您刚刚也说了,若咱朱家后世儿孙贤明,自然不用想着被丞相、内阁这样的权臣欺到头上。”

“可若是后世儿孙不贤,您觉得他能每天理政八个时辰?”

朱元璋一时语塞,也不知该如何开口。

正如朱标说的那样,他可以一天理政八个时辰,朱标或许也能,可不能保证后世的儿孙都是如此。

如果往后大明的皇帝每个每天都要处理政务高达八个时辰。

那他辛苦打下的江山,也并非是让后世儿孙享福的。

见老朱目光动容,多次想要开口最终都还是忍了下来。

朱标起身在屋内徘徊片刻后,转而看向老朱沉声道:

“爹,绝对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可以无论当权者是否贤明,都能将国祚延续千年万年的。”

“起码在大明之前没有,而且儿臣也相信,在往后的数百年内,也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制度。”

“正如爹您刚刚说得那样,若后世儿孙不贤,可能会被丞相、内阁这样的权臣欺瞒。”

“可是爹,若后世的皇帝昏聩无能,恐怕都用不着权臣欺瞒,外敌早就攻破国都,百姓也早就揭竿而起了。”

“至于儿子同意您裁撤丞相制,还弄出来个内阁制。”

“其原因无非是与丞相制相比,没有决策权、行政权的内阁官员更好制约罢了。”

听到朱标这一席话。

老朱原地愣了半晌,随即竟很是突兀的苦笑一声。

“罢了罢了。”

“你说的也对,若真有一种制度可以不管皇帝是否贤明,都能将王朝延续下去的话。”

“恐怕也轮不到咱们爷们儿坐江山。”

“儿孙自有儿孙福,咱就是考虑的再多,百年之后也终究是一抔黄土。”

“咱啊,顶多希望咱制定的那些制度,不给后世儿孙添麻烦就好了。”

见不知不觉天色已经微亮。

老朱将关于内阁制的折子揣进袖子里后,默默朝殿外走去。

“老大,今日诸事,莫要与咱赌气。”

“至于孙妃的葬礼....”

老朱略显悲痛的叹了口气后,沉声说道:

“标儿,和你说句老实话,咱只是觉得对她有所亏欠。”

“孙妃自从龙凤六年就跟着咱,咱还是吴王的时候,她也跟着你娘照顾战死将士们的遗孀。”

“如今大明初立,孙妃没享受多少荣宠便轰然离世,咱觉得多少有些对不住她。”

“而且孙妃在世时,一直想给咱生个皇子,可直到她死都未能如愿。”

“所以咱才破例,让老五为其守孝,这样也算完了她的心愿。”

老朱表情微顿,沉吟数秒后还是看向朱标低声询问道:

“咱也并非向你说的那样宠妃误国,咱只不过是有些恻隐之心罢了。”

“标儿,到时能让老五给孙妃服丧吊唁吗?”

见老朱眉眼含悲,此时竟要自己同意老五吊唁孙妃。

朱标心中多少也有些不是滋味。

“自然,不只五弟要去,到时儿子也会出面。”

“好,好,这样就好.....”

就在老朱感到惊喜之时,朱标继续补充道:

“只不过父皇,孙贵妃丧期一过,还请父皇下令,今后妃嫔薨逝皇子不需为其服丧,更不必为其守孝三年。”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老朱连忙点头后,看向朱标继续说道:

“再过半个时辰就该早朝了,今日你便休息休息,不必参加朝会了。”

不等朱标开口,老朱径直朝东宫外走去。

只不过看着老朱有些兴奋的背影,朱标一时之间也觉得有些哭笑不得。

历史上的洪武皇帝是何等样人?

那是动不动就玩九族消消乐的狠人。

可就是这么一位狠人,竟然因孙贵妃丧事规格征求自己这个太子的意见。

这种反差着实让朱标有些哭笑不得。

当然,朱标也不可能因为此事,便觉得自己稳压老朱一头。

相反。

若不是老朱愿意跟自己讲道理,若非自己头上被老朱砸了一下,让老朱心有歉意。

恐怕即便是自己这个太子,老朱也不会如此在意自己的意见。

天家皇家,按理来说本没有太多亲情可言。

可老朱的确是让朱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沉父爱。

虽然有些执拗,也显得很是笨拙。

但这也足以证明。

在坐拥万里江山的情况下,朱元璋始终在提醒自己,自己是朱标的父亲,而不是太子的父皇....

........

星夜暗暗褪去颜色,东方也出现点点银白。

盛夏的天本就亮的很早。

虽然只是卯时,但此时不需灯火,便能看清前方来人。

“兄长.....”

就在朱标换好朝服,朝奉天殿走去的时候。

常氏急匆匆赶了过来。

也是看到朱标已经穿好朝服,常氏有些懊悔说道:

“兄长恕罪,昨夜与母后聊的太久,今天没能服侍兄长更衣....”

“这有何罪?更衣之事下人来就好了。”

朱标轻轻抚了下常氏有些温凉的脸庞,柔声说道:

“回去休息吧,今日早朝恐怕刘伯温还是会到。”

正因为朱标非但没有怪罪,反而还很是体贴的让她回去继续休息。

常氏愈发觉得没能伺候朱标更换朝服,乃是她的失职。

毕竟朱标是大明的太子,纵然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也不为过。

可朱标为了她能够独享荣宠。

结婚三年,对她相敬如宾不说,还从未提及迎娶侧室的事情。

甚至老朱和马皇后为了稳固她太子妃的地位,更是想等到她诞下皇子,地位彻底稳固之后,再为朱标挑选侧室。

这简直就是当亲生女儿一般疼爱。

偏是如此,常氏愈发觉得自己若是不提出让朱标纳妾,这便是有违纲常。

想到昨夜马皇后提及的人选,常氏犹豫片刻冲朱标的背影说道:

“烦请兄长多心留意,看看吕本、詹同可否提拔一二。”

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恩师,散朝了,陛下与太子都走了....”

见李善长依旧将脸埋在地板上,始终跪在原地没有回应。

胡惟庸弯腰将李善长搀扶了起来。

可看到李善长的瞬间,胡惟庸不由为之一愣。

饶是他也没想到。

向来沉稳老成的李善长,此刻眼角竟然带有几分湿润。

“恩师,您....”

“无妨!”

李善长深吸口气,整理好情绪后,看向胡惟庸轻声说道:

“惟庸啊,陪为师走走?”

“是。”

庭院内,走了半晌,李善长在一处石椅上落座。

而胡惟庸则是恭敬的站在李善长身旁。

“恩师,学生有一事不解。”

“你是想问,为何我突然请辞?”

“正是,先前恩师从未提及辞官之事,怎的今日竟如此突然?”

面对胡惟庸的疑惑。

李善长看了他一眼,玩笑说道:

“若是老夫不让位,这左丞相之位安能轮的到你啊。 ”

“恩师!”

胡惟庸朗声开口,当即便跪在了李善长跟前。

“若是左丞相是恩师,学生一辈子不敢奢望这个位置。”

“哈哈哈,老夫只是说笑。”

让胡惟庸起身后,李善长表情严肃,缓缓说道:

“你有所不知,老夫请辞,也是太子催促。”

“太子催促?”

“正是。”

李善长轻叹一声,看向胡惟庸沉声问道:

“你以为我朝太子如何?”

“嗯......”胡惟庸沉吟片刻,方才出声道:“谦逊有礼,宽厚仁慈。”

“对,也不全对。”

李善长脸上升起一抹冷色,死死盯着胡惟庸说道:

“咱们这位太子看起来温文敦厚,待人温和、仁慈。”

“可骨子里的刚毅,果决,甚至残暴,都和陛下一般无二。”

“加上太子性子沉稳,手段高明,比之陛下都不遑多让。”

“如此之人,将来定能成就一代千古明君!”

说出最后几个字时,李善长眼神严肃,没有半点欢喜之意。

相反,那近乎咬牙切齿的样子,似乎对朱标有不少的敌意。

“恩....恩师,太子能成为明君,不是好事吗?”

“对大明,对百姓来说,是好事。”

“可对你来说,是好事吗?”

被李善长这么一说,胡惟庸眼神躲闪,不敢回答。

见他如此,李善长也没有把话说透。

起身眺望院中景致的同时,幽幽说道:

“就拿此次太子让老夫辞官一事。”

“从始至终,我都未曾发现太子对我展露过半点敌意。”

“而且交谈之时,太子对老夫非但没有半分厌恶,反而始终都是尊敬有加。”

“可就是在这春风化雨之中,太子达成所愿。”

“纵然老夫有万般不舍,也不得不辞官还乡。”

“惟庸啊,你且问问自己,你能做到像太子这样吗?”

听李善长说完。

胡惟庸僵在原地半晌没有回话。

若换做是他,他还真做不到朱标这样。

面对对手,亦或要达成所愿。

不只他胡惟庸,任何人都不可能始终摆出是一副轻描淡写的姿态。

特别是面对政敌之时。

胡惟庸恨不得抛开国法,当场将其诛杀殆尽。

扪心自问,他当真做不到像朱标这般沉稳。

“可是恩师,既然您不愿请辞,当时在大殿太子问时,您大可以装糊涂啊....”

“装糊涂?”李善长白了胡惟庸一眼,没好气道:“若是老夫装糊涂,那便是连最后一点体面都不要了。”

“刘伯温还朝,你以为老夫想在这时候辞官还乡?”

“老夫是没办法!不管我想出什么办法,可面对咱们那位太子,就好像拳头打在棉花上一般,根本无从使劲。”

“装糊涂?他是太子,是朱重八的骨血!”

“若是我敢装糊涂拖延不走,不出三月,灭门抄家的圣旨定然送到老夫府上。”

“胡惟庸,凭你现在,能和太子斗吗!”

胡惟庸闻言一时惊骇,失神之下默默摇了摇头。

可下一秒。

胡惟庸连忙否认道:“恩师,学生可从未想过与太子争斗。”

“别以为老夫什么都不知道,左丞相的位置根本满z足不了你。”

“你想要的,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白了胡惟庸一眼,见他还不愿承认。

李善长默默叹了口气,继而严肃说道:

“看在师生一场的份上,老夫给你提个醒。”

“不动则已,动则如山崩!”

“不动则已.....”

“动则如山崩......”

看着呢喃低语,沉思的胡惟庸。

李善长抚了抚秀袍,起身便朝前方走去。

直到他走出十数步。

胡惟庸这才回过神来,忙冲李善长高声喊道:“多谢恩师,惟庸谨记。”

另一边。

刚一散朝,老朱便狠狠瞪了朱标一眼。

“你小子不用给咱提醒。”

“咱知道现在朝堂上,那些文官大臣们迫于胡惟庸的威势不敢开口。”

“你小子不就是想告诉咱,咱大明朝堂上没有敢说真话的人吗!”

看着一脸不满的朱元璋。

朱标浅笑一声,出言恭维道:

“父皇明察秋毫,纵然百官迫于威慑不敢开口,可父皇也不会冤枉刘伯温的。”

从朱标嘴里听到吹捧,老朱心头阴郁瞬间一扫而空。

不过很快他便继续说道:

“刘伯温不是进宫了吗?”

“你把他藏哪儿了?”

“儿子让他先到东宫静候。”朱标浅笑一声,继续道:“方才的朝会,他不是主角,自然不能让他抢了风头。”

明白朱标说的是让李善长辞官还乡这事儿。

朱元璋眉头微皱,盯着朱标沉声问道:

“所以,你让李善长在此时辞官,是为了将左丞相的位置腾给刘伯温?”

“不对啊,你小子不是赞同咱裁撤丞相吗?”

朱标这番操作,饶是老朱也有些看不懂了。

在裁撤丞相这件事上,他们父子也算达成了共识。

既然要裁撤传承千年的丞相制度,那下一任丞相就只能为丞相制殉葬。

可是以朱标对刘伯温的器重。

朱标是不可能让刘伯温成为新制度的垫脚石才对。

“标儿,你是如何想的?”

“儿子的打算,还要看刘伯温什么态度才能决定。”

“臭小子,故弄玄虚!”

白了朱标一眼,老朱大踏步朝坤宁宫的方向走去。

“父皇,您不同我一起接见刘伯温?”

“刘伯温没那么大面子。”朱元璋冷哼一声,继续道:“你娘还等着咱的白粥呢!”


“是.....”

常氏俏脸微红,很是害羞的垂着脑袋。

而马皇后也不见怪,握住常氏的手微微用力,温声说道:

“这孩子可是朱家的长房长孙,你可要保重身体。”

“还有,老大处理政务的时候,你别跟他守到半夜。”

“照顾好自己的身子才是最主要的!”

“是....”

常氏突然想到了什么,美眸微动,似下了好大的决心般向马皇后说道:

“娘,如今儿媳已有身孕,伺候兄长也多有不便。”

“是否再为兄长寻个侧室?”

被常氏这么一说。

饶是马皇后也不由有些惊讶。

毕竟女子,特别是后宫中的女子,都希望丈夫的恩宠在她一人身上。

常氏能如此大度,主动提出为朱标选一门侧室,这也让马皇后感到有些诧异。

“好孩子,心胸宽广不愧是将门之女。”

“不过我和你们父皇的意思是,等你诞下一名皇子后,再给标儿寻个侧妃。”

常氏也不是痴傻之人,听到这话,当即便明白马皇后的意思。

毕竟朱标是大明的太子,那朱标的孩子就是大明的第三代君王。

马皇后能如此,无疑是让她将来皇后国母的地位变的无可撼动。

不得不说。

对于常氏,老朱和马皇后更像是父母疼爱自己的女儿一样,疼爱常氏。

见常氏一时感动,眼中甚至闪烁着亮光,马皇后轻轻拍着她的手,柔声说道:

“你父皇那碗白粥估计明天才能送来。”

“今天你就先在娘这里休息。”

“是....”

........

太子东宫

当看到朱标额头渗着血的纱布,老朱心中莫名感到一阵绞痛。

他宁愿这伤口出现在自己身上,也不愿朱标受半点损伤。

可恨的是,朱标头上的伤口还是他亲手砸的。

“把夜宵放下就出去吧。”

听到脚步声,朱标头也不抬吩咐道。

当注意到没有回应,朱标这才将视线从桌上抬起。

“爹?”

“标儿,你....”

见老朱盯着自己额上伤口,喉咙蠕动却半晌都没说出话来。

朱标满不在乎应了一声。

“不妨事,皮外伤而已。”

“标儿,咱过来是....”

“爹,裁撤丞相一事,儿子还想和你商议一下。”

朱标不想见老朱难堪,当即便转移话题。

父子俩吵架也是难免的。

而且老朱毕竟是大明的皇帝,如果自己揪着老朱的错处不放,还让老朱这位历经沙场的皇帝给自己道歉,那还是真的恃宠而骄。

“爹,您当真想好要裁撤丞相制了吗?”

“嗯。”

提及国事,老朱眼中心疼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则是帝王独有的深邃沉着。

“起初咱只是有这个念头,不过今天咱发现丞相制非裁撤不可!”

“如今李善长为左相,胡惟庸为右相,朝廷大事尽数落在他们师生二人手中。”

“就说这次,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涂节等人状告刘伯温乃是诬告。”

“可朝廷上下,数百文武竟无一人为刘伯温辩解。”

“这也足以证明这二人的丞相之权几乎大到可以欺天!”

虽然此次涂节等人弹劾,老朱也想借此机会好好敲打刘伯温。

可敏锐的政治直觉让他一眼看出当前朝堂中存在的乱象。

也是因此。

对于丞相制度,老朱是非裁撤不可了。

“既然爹你已经决定,那儿子便说说自己的想法。”

“丞相制可以裁撤,可要寻找合适的制度代替才行。”

将早就拟好的内阁制递给老朱后,朱标继续说道:

“内阁制。”

“从朝中大臣中挑选有能者,让他们进入内阁。”

“朝中政务,内阁众人先行拟定出个章程,随即报于皇帝总裁。”

老朱眉头微皱,粗略看了眼朱标递来的折子后,沉声说道:

“若是如此,不就是将丞相的人数增加,然后换个名字吗?”

“丞相权力过盛,威胁皇权。”

“那进入内阁的官员依旧是手眼通天,可迫皇权。”

“并非如此。”朱标微微摇头,继续解释道:

“简单来说,是将原本丞相的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分割出去。”

“决策权,回到皇帝手上,行政权归还给六部,至于议政之权便是交给内阁官员了。”

见老朱听后,再次翻开折子。

朱标紧跟着解释道:

“和丞相不同,内阁的官员没有决策权,他们只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这便断绝了他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可能,也彻底断了相权威胁皇权的可能。”

“父皇,如今文官的顶点是丞相,想要做到丞相的位置,少则十年二十年,多则一生。”

“而内阁却是不同,但凡有才能者,无论官职高低均可入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入阁的官员依旧受其上司的制约。”

“更重要的是,无论官职高低,均可入阁,这对文臣来说简直就是一步登天,天下士子、朝中百官又岂能不趋之若鹜?”

对于最后一点,老朱相当心动。

因为这样,就好像给天下读书人设立一个看似触手可及,可实际上却遥不可及的目标。

原本为官数十年才能做到丞相,伴君王左右。

可如今一旦入阁,便能直接能成为天子近臣。

这对朝中任何一个官员都是极大的鼓舞。

仔细翻看内阁制后,朱元璋合上折子,再次开口说道:

“内阁的确要比丞相制度稍好一些。”

“可是标儿,内阁刚刚建立之初,是可以保证入阁官员的纯粹。”

“可是随着时间推延,入阁官员的权利是否会日益膨胀,直到与如今的丞相一样,甚至威胁到皇权?”

不得不说。

虽然老朱是泥腿子出身,可政治目光却长远的可怕。

历史上的内阁制雏形出现在建文四年,永乐年间发展完善。

而老朱所说的,内阁大臣会逐渐演变,直到像如今的丞相一样威胁到皇权,这样的现象在明朝中后期也的确发生了。

“标儿,如果内阁只能在创立之初保持纯粹,那也就没有必要设立了。”

“毕竟咱裁撤丞相制可不是为了你。”

“凭你的才能手段,咱根本不担心将来会有权臣威胁到你的皇帝权力。”

“咱担心的是后世儿孙。”

“你我都不能保证,咱大明的后世儿孙都能像你一样宽严有度。”

“若是后世儿孙羸弱,将来无论是丞相、还是内阁,都可能欺到皇帝头上。”

“所以标儿,有没有可能,在裁撤丞相之后,不设立内阁,朝中政务均由皇帝总裁?”

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