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全集小说阅读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全集小说阅读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魏忠贤崇祯是军事历史《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画凌烟”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作风,接到皇帝的传召,连夜赶路。天还没有亮,崇祯起来上早朝的时候,王承恩便跑来给他说:“皇爷,孙大人正在宫外听宣。”“走!”不多时,崇祯到了太和殿。朝臣们行三叩九拜大礼后,崇祯稳坐龙椅上,俯视群臣道:“诸位爱卿,今日有何事要奏?”昨日崇祯在殿上一口气杀两个重臣,官员们到现在脑子里还是懵逼状态。他们不明白......

主角:魏忠贤崇祯   更新:2024-01-23 11:1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魏忠贤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全集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魏忠贤崇祯是军事历史《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画凌烟”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作风,接到皇帝的传召,连夜赶路。天还没有亮,崇祯起来上早朝的时候,王承恩便跑来给他说:“皇爷,孙大人正在宫外听宣。”“走!”不多时,崇祯到了太和殿。朝臣们行三叩九拜大礼后,崇祯稳坐龙椅上,俯视群臣道:“诸位爱卿,今日有何事要奏?”昨日崇祯在殿上一口气杀两个重臣,官员们到现在脑子里还是懵逼状态。他们不明白......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全集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崇祯继位的时候,的确赶上了小冰河时期,天太冷了,粮食欠收,这是天灾。

但张凡一直觉得,天灾只是一方面,天灾这一个因素还不至于让整个大明朝垮台。

人祸才是最关键的。

自明太祖建立大明以来,明朝的许多制度已经跑了两百多年,就没有变过。

后世某位伟人不是说过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可随着和平时代的到来,大明人口不断增加,士农工商繁荣发展,各行各业百花齐放,经济基础早就不再是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候的那个样子。

后面一直不改革,僵硬的上层建筑,肯定是对经济基础起到了反作用的。

就说这财政税收政策,从老朱开国到现在,税额就没有变过。

天下哪有这般道理?

看完天启七年的财政税收,崇祯心中是百感交集,这样下去,军饷拖欠,七个月之后的辽东哗变肯定会按照历史来重演。

那次哗变最后肯定是安抚下来了,但对军中士气打击还是很大的。

崇祯二年,李小哥的狗腿子们开始造反,加上京师迎来了一场重大的危机,己巳之变,距离现在也只有不到两年时间了。

所以啊,给自己先立两个个小目标:防止己巳之变和李小哥造反。

己巳之变是因为军事废弛,对皇太极的战略判断失误,李小哥造反是吃不饱饭。

如此看来,找孙承宗和宋应星来,就是为了解决这对应的问题了!

孙承宗便是保定府人,离京师非常近,他是天启年间辽东军事的扛把子,明末著名的宁锦防线就是孙承宗一手规划、操办出来的。

这个防线有多牛?

直到明朝灭亡,建奴都没有攻破。

若不是吴三桂开关,建奴这辈子都别想入主中原了。

而且,明末能打的将领,几乎都是孙承宗的手下。

孙承宗身上有很浓的军人作风,接到皇帝的传召,连夜赶路。

天还没有亮,崇祯起来上早朝的时候,王承恩便跑来给他说:“皇爷,孙大人正在宫外听宣。”

“走!”

不多时,崇祯到了太和殿。

朝臣们行三叩九拜大礼后,崇祯稳坐龙椅上,俯视群臣道:“诸位爱卿,今日有何事要奏?”

昨日崇祯在殿上一口气杀两个重臣,官员们到现在脑子里还是懵逼状态。

他们不明白这位新皇到底怎么想的。

昨天的行为和他过去几个月登基的行为完全不一样。

之前定罪魏忠贤,朝中不少大臣都受到鼓舞,即便非东林党人,也觉得新皇登基有新气象了。

但现在,这急转弯,让所有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们也不敢预判接下来事情会往哪方面走,也不知道皇帝打算怎么做。

所以,为了保命,索性都不说话了。

魏忠贤被搞了一次之后,交出司礼监掌印,现在老老实实带着东厂,也不敢再嚣张,他也体会到“皇帝一句话,自己坟头爬”的恐惧。

就连他下面的五虎、五豹、十狗现在也低调了很多,老大不发话,下面的人即便找了文官一些麻烦上报上来,他魏忠贤也不敢再乱做决定。

所以,此时的朝局,所有人都处于一种静止不动的状态,大家都觉得,谁先动谁倒霉。

面对明末朝堂这复杂的局面,崇祯也不打算跟这些个大臣斗太多,反正刀子在自己手里,接下来就按照自己的意思来重设中枢了。

见无人说话,崇祯道:“既然诸位爱卿无话可说,朕倒是有话要讲。”

朝臣们连忙道:“请天子明示!”

崇祯冷声道:“薛爱卿,你来给说说,为何蓟镇的工事修了三年,一盘散沙!”

薛凤翔连忙出列,跪在地上:“回禀陛下,臣已经着手在加固。”

“你上次给朕的提案中,可没有提到重点加固蓟镇的工事!”

薛凤翔心中一颤,暗暗叫苦。

他是今年八月才坐上工部尚书的位置的,现在十月一,才坐了四个月,最近朝中人心惶惶,大家哪还有什么心情办事。

事实上,自从万历皇帝罢朝开始,朝廷的行政效率就已经大大降低,直到崇祯年间都没有缓过来。

党争起后,官员们都热衷于党争,各个要职的官员走马观花,谁还有心思去办实事。

就说这薛凤翔,魏忠贤的人,被定义为阉党,虽然坐上工部尚书的位置,但这几个月却是颤颤惊惊的,尤其是魏忠贤倒台后。

皇帝此时问的具体事务,他当然作答不出来,甚至他都忘记自己有没有给皇帝东西了。

别说蓟镇,就是京师的很多工事,他脑子里都一团浆糊啥也不知道。

魏忠贤一看皇帝在质问自己的人,本能地向上前为自己的人说几句,继续张罗人心。

“启禀陛下……”

崇祯直接打断了魏忠贤:“魏忠贤,朕没有问你话。”

魏忠贤连忙惊恐道:“奴婢该死。”

“退回去。”

“是!”

大臣们心一凛,皇帝这又是要搞什么事?

看这架势,皇帝也不是打算要重用魏忠贤啊!

“薛爱卿,朕把如此重要的位置给你,你竟然一问三不知!”

崇祯其余有些愠怒,吓得薛凤翔不停磕头:“陛下饶命,臣刚上来,是臣的失职,臣一定好好反省!”

“朕要你有何用!来人,将薛凤翔抄家,革职查办!”

工部尚书!

正二品大员!

比昨天的礼部侍郎的三品官还要大,一言不合就罢了官。

而且薛凤翔是阉党一派。

下面的东林党们立刻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看来皇帝真的没有被魏忠贤蛊惑,至少阉党还是要查办的!

阉党昨日还欢呼雀跃,现在却也是心中摸不着北了。

如此看来,魏公公并没有重新得势啊!

外面进入侍卫,将薛凤翔押了出去。

薛凤翔也不喊冤,毕竟皇帝只是罢了他的官,一没降罪入狱,二没杀他。

比起昨日的钱谦益和黄立极,已经好太多了。

薛凤翔被拉出去后,殿内一片死静。

崇祯之所以询问蓟镇边防,是因为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皇太极就是从那里冲进来的。

御史罗元宾出列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准奏!”

“山阴监生胡焕猷弹劾施鳯来施大人、张瑞图张大人、李国普李大人,身居揆席,漫无主持,甚至顾命之重臣,毙于诏狱,五等之爵,尚公之尊,加于阉寺,而生祠碑颂,靡所不至,律以逢奸之罪,夫复何辞!”

罗元宾此话一出,崇祯立刻站起来,怒道:“大胆!”

罗元宾赶紧跪在地上,把头埋起来。

他只是个小小的御史言官,不过明朝的言官向来不怕死就是了。

“太祖高皇帝明令禁止学生议政,这监生现身在何处?”

“回禀陛下,此人现在山阴县!”

明朝的山阴县就是后世的绍兴,江南水乡,东林党人的老巢东林书院也在江南一带。

这个胡焕猷很显然就是个东林党人。

雨住了,天晴了,这些个读书人又觉得自己行了!


“朕也知道,你们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出来的,家里穷,朕不会苦了你们的家人,不会让你们流泪,军人就应该受到尊敬,你们是保家卫国的人,为大明流血,是最值得尊敬的!朕会让军人成为民间最受尊敬的人!”

皇帝这一番话,让这些小伙子们都激动得涨红了脸。

御林卫的选拔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出身。

明末的时候,富家子弟哪个还能吃得了这苦?

要知道,每天御林卫早上天还没有亮就起床,开始跑步,跑四十里!

跑完后就扎马步、打沙袋,射箭、相互对砍。

起初,很多人都受不了高强度的训练,但忍耐了一段时间,身体就扛过来了。

“吾皇万岁!吾皇万岁!”

“朕会定下军武大会,今年九月,大明第一次军武大会开始,只有京卫参加,你们也是京卫,现在是朕督导你们,到时候你们一定要给朕长脸,听明白了吗!”

“是!”

一顿训话完后,崇祯将孙传庭叫到一边,道:“让你编的军歌,编了吗?”

别看历史上孙传庭是明末能打的将军,他可是进士及第,状元出身,文采了得。

孙传庭这些天也是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到皇帝所说的合适的军歌,现在皇帝问下来,便硬着头皮道:“臣以为《诗经·秦风·无衣》就很适合!”

崇祯微微一怔,这才想起来中国古代还是有很了不得的军歌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好啊!

崇祯兴奋道:“好,就这个!”

见皇帝很满意,孙传庭长舒了一口气。

过了一会儿,校场上开始踢起正步来了,等踢完正步,孙传庭便开始教他们唱军歌。

看见自己弄起来的御林卫正在一步步变得强大起来,崇祯的心里更加安定。

过了一段时间,张维贤接到了兵部关于改制军事的文书,也没有说什么,反正皇帝也没有砍他的编制。

最多也就是以后不该拿的钱拿不到了。

事已至此,张维贤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倒是现在真的要给二十六卫填充空缺的兵额,让他颇有些意外和高兴。

如此一来,他手中的力量就更加强大了,对抗皇帝肯定是想都别想了,至少可以压着秦良玉和孙传庭那些人。

在边军统帅面前,也完全没有压力了。

想到这里,张维贤还有些小激动。

于是,在五月初的时候,京卫的一轮改制就轰轰烈烈开始了。

而这个时候,福王的家当也差不多点完了。

由户部、礼部、魏忠贤三方传回来的消息,福王朱常洵的家产居然高达六千万两!

当然,这六千万两不是现银。

包括了田产、府中奇珍异宝、名下商产和现银。

但其中现银也有一千万两。

这下崇祯是发大了,两年的辽东军费都够了。

你就说剩下的五千万两不是现银,折本售卖出去,也可以卖个至少三千万两现银回来。

如此这般,国库里就有四千一百万两了。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接下来,崇祯就坐等钱被运输回京师了。

崇祯感觉自己穿越过来之后,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啊!

不过,很快,陕西那边就传来了震惊朝野的消息:陕西民变了!

据说是一个叫高迎祥的人,振臂一呼:与其坐而饥死,何不盗而死。

随后,此人自称闯王!

这简直跟历史上是惊人的相似啊!

还沉寂在福王抄家拿钱的喜悦中的崇祯,真是感觉当头被捶了一棒子,不由得全身冷汗。

这他娘的,难道陕西就是个魔窟,历史不能改变?

这崇祯元年,高迎祥造反,崇祯二年,李小哥也要加入,开始暴走了?

这一日早朝,大臣们开始商议陕西之事。

有大臣建议立刻调集榆林镇和固元镇的边军去镇压,这是最稳妥的办法。

大明设了九边重镇防御蒙古鞑子,这榆林镇和固元镇都在陕西,是西北的军事重镇。

这个时候陕西叛乱,大臣们自然就想起了调动这里的兵。

但崇祯却是在疑惑,他都已经给了施凤来三百万两做灾情镇压了,山西一大堆的粮食已经运到了西北,怎么回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越想,崇祯就越气。

有大臣则认为三百万两还不够,上书朝廷再多加三百万两。

可现在国库里就一百万两,总不能把福王那一千万两现银直接运过去吧。

就算运过去,难道在陕西洒银子?

百姓是吃不上饭,又不是洒银子就能解决的。

倒是可以把福王那边的粮食往陕西运!

这是,御史毛羽健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可以裁汰驿站,节省开支,如此朝廷便有了余钱。”

崇祯微微一怔,脑瓜子里开始转起来了。

毛羽健?

乖乖!这位毛御史的事是真的!

大明著名的蝴蝶效应始作俑者出现了!

就是这位毛御史,在历史上提出了裁汰驿站节省朝廷开支的建议,这裁汰驿站裁到了陕西。

当时李自成就是驿站的邮递员,结果把李自成的驿站给淘汰了。

结果失业后的小李哥,觉得人生失去了意义,于是开始寻找人生真谛。

于是开始暴走,在崇祯二年,加入了闯王高迎祥,成为一名闯将,大明朝内部的硝烟就再也摁不下去了。

说起来,这个毛御史,还真是够狠的啊!

崇祯的脸色已经阴沉下来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