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精品篇大明锦绣

精品篇大明锦绣

岁月神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最具潜力佳作《大明锦绣》,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朱允熥朱元璋,也是实力作者“岁月神偷”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原是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这一世又生长在深宫之中,认错了也不奇怪。“是得出来溜达溜达,享福都享出罪过了,鸭子都能看错!”朱元璋笑得直喘气,“小子,幸好今天没史官,不然给你记上一笔,你就丢大人了!”“这么大的湖,不养鸭子可惜了!”朱允熥笑道,“平日也不用喂,让它们在湖里吃点小鱼小虾,咱们可以吃鸭蛋,还能吃鸭子,多好!”“有个人倒是说过这话!”朱元璋背着......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4-08-24 05:1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篇大明锦绣》,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潜力佳作《大明锦绣》,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朱允熥朱元璋,也是实力作者“岁月神偷”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原是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这一世又生长在深宫之中,认错了也不奇怪。“是得出来溜达溜达,享福都享出罪过了,鸭子都能看错!”朱元璋笑得直喘气,“小子,幸好今天没史官,不然给你记上一笔,你就丢大人了!”“这么大的湖,不养鸭子可惜了!”朱允熥笑道,“平日也不用喂,让它们在湖里吃点小鱼小虾,咱们可以吃鸭蛋,还能吃鸭子,多好!”“有个人倒是说过这话!”朱元璋背着......

《精品篇大明锦绣》精彩片段


风吹柳树梢,枝叶争窈窕。


沿着应天府外大明湖畔两边,满是一人环抱粗细的古树。

每到夏日,绿绿的叶子在若有若无的风中轻轻摆动,绿叶之下满是遮挡了阳光的树荫。

走在林间树下,身上的燥热被驱赶一空说不出的清爽。

南边一行人慢慢而来,领头的是个老员外,身边的是小少爷,再往后是五大三粗的长随们。

这正是出宫溜达的朱允熥和朱元璋,爷俩笑呵呵的走在林间大路上,身侧是波光粼粼微有涟漪的大明湖,偶尔一群野鸭嘎嘎的飞过,落在水面上相互嬉戏。

这种自然景色,让人身体清爽的 同时,心情也很舒畅。

“爷爷,鸭子!”

朱允熥指着水面两只叽叽喳喳的鸭子叫道。

在这种美景之下,他心中自然没那么些算计,有些少年人的真情流露,再说就算是上一世的他,年纪也很小,不过是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岁数。

“鸭子?”朱元璋疑惑的朝那边看去。

“不如抓几只,咱们吃烤鸭!”朱允熥笑道。

啪,脑袋上挨了一个爆栗。

朱元璋咧嘴笑骂,“那他娘的哪是鸭子?那是鸳鸯,咱的傻孙子哟!”

原来是鸳鸯,怪不得毛那么好看!

朱允熥原是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这一世又生长在深宫之中,认错了也不奇怪。

“是得出来溜达溜达,享福都享出罪过了,鸭子都能看错!”朱元璋笑得直喘气,“小子,幸好今天没史官,不然给你记上一笔,你就丢大人了!”

“这么大的湖,不养鸭子可惜了!”朱允熥笑道,“平日也不用喂,让它们在湖里吃点小鱼小虾,咱们可以吃鸭蛋,还能吃鸭子,多好!”

“有个人倒是说过这话!”朱元璋背着手,微笑道。

“谁呀?”朱允熥有些好奇。

“你奶奶!”朱元璋有些伤感的说了一句,随后目光看到有个戴草帽的老头在河边,笑道,“有人钓鱼,过去看看!”

这老头,说是陪我出宫溜达,出来之后比我还高兴!

朱允熥心里吐槽一句,赶紧快步跟上。

他们爷俩是乐呵了,但是那些侍卫们围在身边如临大敌。

“哎,我说!”朱元璋走到钓鱼人身边,对方是个戴草帽的老翁,两人差不多,朱元璋改口,“老哥,钓几条了?”

对方扭头笑笑,胡子眉毛都是白的,嘴里缺了两颗门牙,但是嗓门洪亮,“还行,一上午弄了半篓子!”

朱允熥好奇,晃晃水草里的草篓子,里面大小不一的活鱼翻腾着,溅起一阵水花。

“真不少嘿!”朱元璋笑着,对老头说,“够一家吃了吧?”

“将将巴巴!”老头笑笑,“俺家好几个孙子呢,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一个比一个能吃!就这些.....”

他正说着,竹子鱼竿忽然晃动起来。

朱元璋像个孩子一样大笑,“老哥,有鱼啦!”

“你先别吵!”老头不客气的呵斥一声。

几个侍卫顿时变色,面色狰狞,大有主辱臣死,想把老头砍死在刀下的意思。

可是朱元璋却不怒恼,和朱允熥对视一眼,咧嘴傻乐。



“见过刘学士,见过几位师傅!”

“臣,见过吴王殿下!”

大学堂门口,穿着亲王服饰的朱允熥,恭敬地对几位教书先生问好。

几位方正的读书人,也用臣子之礼回敬。

门外是臣子礼,真进了读书的房间,就是师礼。

朱元璋虽然出身草莽,但是对儿孙的教育抓得很严格。

当初朱允熥的老子朱标刚刚弱冠之年,朱元璋就为他聘请了出名的大儒,教导功课,其中最初出名的老师,就是元末明初很有名望的大儒,宋濂。

据说,当初这位宋老夫子,根本不管这些皇子的身份,教起书来直接用戒尺抽,朱允熥有几个叔叔比较顽劣,不但被抽手掌心,还被抽了脸。

当时几个叔叔年幼,被老师抽了自然要找老爹添油加醋说说委屈。岂料,直接被朱元璋扒了裤子,一顿竹笋炒肉。

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燕王,朱棣。

而且据说,在朱元璋所有的孩子中,朱棣最不听话,挨揍最多。

“吴王殿下今日来得早!”翰林学士黄子澄微微笑道。

今天的 大学堂朱允熥是第一个到,所以诸人有些奇怪。

朱允熥看看头上的 太阳,微笑说道,“一天之计在于晨,以往我不懂事,不爱读书听讲,辜负年华,也辜负了师长的期望。如今,我光阴易逝,我正要迎头赶上。想想以前,心中羞愧,愧对几位师傅的教导,我以后不会了!”

说着,在几位翰林学士诧异的目光中,竟然弯腰,郑重的行礼。

“不敢当吴王大礼!”几个翰林学士赶紧避身,不敢受这个礼。

“这真是吴王?”

刘三吾看着朱允熥,既熟悉又陌生,同时又有些欣慰和欣喜。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吴王既然明白以前顽劣,诚心认错,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定会全心全力的教导。

他之所以觉得对朱允熥陌生,是因为眼前的吴王,从里到外精气神都换了,更有朝气,更加蓬勃向上。

站在那里彬彬有礼,话语谦逊。瞬间,让刘三吾想到了,年少时读书的太子。

想着,这位老臣心中有些酸楚。

到底是太子的嫡子,平日顽劣,可一旦浪子回头,和那个英明神武的太子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酸楚之后是欣喜,怪不得皇帝说这位皇孙是朱家千里驹。

小小年纪,和大人一样知节守礼,谦逊温和。

刘三吾捋须笑笑,对朱允熥说道,“吴王殿下,这位是刚入京的方学士!”

“方孝孺见过吴王殿下!”

“先生不必多礼,说起来你我不是外人!”

虽然心里有些看不起这些,后来撺掇建文帝削藩而丢了帝位的清流读书人,但是此刻,羽翼未成的朱允熥,还需要在他们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

一句你我不是外人,让众人大为惊奇。

只听朱允熥继续笑道,“方学士师从宋濂老夫子,我父亲也是宋老夫子的学生,按照辈分,我还要叫您一声师叔!”

说着,还真是行了一个弟子礼。

方孝孺方正刻板的脸上,难得的露出一丝笑意。

以臣子礼回敬,“吴王殿下言重了!”

看着这位赫赫有名的历史名臣,对自己行礼,朱允熥心中五味杂陈。

相比于撺掇建文不干正事的齐泰和黄子澄,这位方孝孺不但学问名闻天下,还是一位千古名臣。

方孝孺家中是世代的大儒,父亲做过济宁的知府,在元末乱世中保境安民,守护一方,贤明传于天下。洪武四年,朱元璋亲自下书,征辟方孝孺的父亲为官。

出身儒学世家,方孝孺有着真正读书人的浩然正气。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在经历了蒙元百余年对汉家读书郎的压迫之后,都以造福一方为己任。

完全不像晚明时期,那些嘴上说着道德仁义,暗地里男盗女娼,嘴上说着君臣大义,其实蛇鼠两端,狗屁事都干不好,就会窝里斗的东林党人。

方孝孺这样的读书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坚定践行者。

他不是一个单纯的文人,而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士大夫。

后来永乐帝朱棣靖难,攻克南京,建文不知所踪。

朱棣颁布奸臣榜,方孝孺榜上有名。

方孝孺第一个被捕,但却是朱棣亲自,礼贤下士一般的捕去。

早在朱棣攻入南京之前,朱棣的谋士,赫赫有名的布衣宰相姚广孝对准了皇帝,千叮咛万嘱咐。

千万不能杀了方孝孺,他是天下士人的领袖。

若方孝孺死,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若方孝孺这样的人不能承认你,那你永乐大帝在士人的心中,永远都是篡位!

在紫禁城的大殿中,朱棣恳求方孝孺起草登基诏书。

方孝孺一身孝衣,为建文帝戴孝,怒斥朱棣。

在朱元璋所有儿子中,朱棣的性格最像朱元璋,你若不能为我所用,必杀之。

但是面对方孝孺,朱棣竟然耐着性子,温和的劝解。

最后说到口干舌燥,也没有口出恶言,只是说,先生这是我的家事,请您为我起草诏书。

然而方孝孺只给他写了几个大字,死即死,诏不可草。

朱棣强忍心中的怒气,问他,你不怕死吗?不怕诛九族吗?

所以,后来有了世人耳熟能详的那句话,你杀我十族有何妨?

朱棣再也忍不住了,朱家人都是暴脾气。

朱棣诛了方孝孺十族。

当着方孝孺的面,把他的亲人,门生,故旧全部杀掉。

方孝孺始终默默流泪,那摆在他面前为朱棣起草登基诏书的纸笔,始终没有动过。

杀了七天,在杀死整整847(也有说873)人之后,方孝孺慷慨赴死。

按照后世的观点,在感叹他的刚烈和忠诚之余,也要说一声愚蠢。

为了心中的君臣大义,连累了八百多人,值得吗?

可是在这个时代,真正的读书人,真正的士大夫眼中,值得!

你可以说这种行为愚蠢,但必须要敬佩。

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民族传承千年屹立不倒的士大夫精神。

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在无数次外敌入侵,铁蹄蹂躏华夏大地的时候,我们的传承才没有断绝。

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在一次次北方南下的时候,我们的国家民族才会面对杀戮,毅然决然的反抗不止。

这种精神或许不被人理解,但却不能缺失,它也不会缺失, 千年以来它已经浸透到我们天生的基因和血液之中。

从魏晋名士到衣冠南渡,从盛唐风华到大宋无双。

这种精神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是背着少帝跳海的陆秀夫。

是崖山十万投海而死的军民百姓。

是坚守北京的于谦,是刚正不阿的海瑞,是大明未有投降之典史的阎应元。

是江阴,扬州,嘉定的百姓。

是史可法,是目不识丁的李定国。

是后世在日寇铁蹄下无数的仁人志士。

是为国家,粉身碎骨却连名字都沉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无名壮士。

这种精神,叫名节。

这种精神,叫大义。

这种精神,叫不屈。

纵然在浩荡的历史中,历史上也有数不清的文人败类,例如东林党那些跪在南京城外,迎接皇清的无耻文人。

但是,有着这种精神的大儒,如同银河中浩瀚的星海,连绵不绝,照耀着我们生长,并且热爱的人间。

瞬间,朱允熥的脑中闪过无数思绪。

脑中那些对于儒家和读书人的轻蔑,在脸上化为郑重。

他肃穆的整理下衣冠,摘下头上的亲王帽子。

低头,用最为谦卑的弟子礼行礼。

“熥,能得先生教诲,大幸也!”

“能为先生弟子,熥,荣幸之至!”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娘娘,陛下说,他没空!”

黄狗儿说完,有些不敢去看吕氏的脸。

这个曾经被皇帝亲口称赞过,贤惠有已故皇后之风的儿媳妇,不知道如何恼了陛下,现在连他的面都见不上了。

而吕氏更是知道他没空这三个字代表着什么,代表着皇帝不想见,不愿意见,不稀罕见。这三个字从皇帝的口中说出来,代表着很多东西。

世界上没有秘密,不出一个时辰,宫里宫外就会传遍皇帝对她这个儿媳妇,有了些看法。

皇帝不待见一个人,往往代表着危险。

回去的路上,吕氏有些心不在焉,失魂落魄。

宫是座城,城里的人,都是这世界上最聪明,也是这世界上最会察言观色,同时更是这世界上最歹毒的人。

吕氏一路走一路想,不知道哪里做错了,惹得皇帝嫌弃,惹得皇帝厌弃,惹得皇帝对她有了看法。

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可能。

因为一个人。

朱允熥。

想到这个名字,吕氏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

自从太子葬礼那天开始,那个一直以来都被她所刻意压制的,被她瞧不起的老三,怎么忽然就进了皇帝的眼?忽然变成了皇帝喜欢的孙子?

朱允熥,怎么突然之间就在皇帝心中,代替了吕氏和朱允炆母子的位置?

“当时他在皇帝面前说了什么?”

“定是皇帝认为,我私下里是个刻薄的妇人!”

“定是皇帝以为,朱允熥以前那个样子,是因为怕我?”

瞬间,吕氏想到了很多答案。

瞬间,她的心变得冰凉。

如果真是这样,皇帝不但会她心生怨恨。恐怕这种怨恨,还会嫁接到自己的儿子,朱允炆身上。

自己死就死了,可是自己的儿子?

自己这么多年所做的,都是为了儿子?

想着,吕氏渐渐在宫中,走错了方向。

“娘娘,这不是回宫,是去大学堂的!”

一个宫女,在吕氏身后悄悄提醒。

吕氏停步,回头。

温和端庄的脸在初夏的阳光下,像是泛着一丝柔和的光。

她笑了笑,微微动动嘴角。

可是说出的话,却让人心寒,胆战心惊。

”本宫去哪儿,用得着你这个贱婢管吗?“

”娘娘恕罪,奴婢多嘴!“宫女顿时跪下,面色惨白。

”呵!“吕氏又温和的笑笑,再转头,眼神变得异常阴冷,”吴龟儿,掌嘴!“

啪,啪,啪,啪!

红色的紫禁城夹道中,脆嫩的绿荫下。

吕氏依旧如常前行,脚底的软布鞋踩在石板上,没有任何声音。

她的身后,垂柳之下,她的太监正在左右开弓,打着一个宫女的嘴巴。

~~~~~

”参见娘娘.......“

大学堂口,行礼的侍卫和宫人在吕氏的手势下,没有大声叩拜。

”本宫看看淮王读书!“

淡淡一句话,吕氏留下身边的宫人,只身一人朝着学堂走去。

下午的风,有些柔和,阳光下是绿树的影子,还有偶尔随风摆动的落叶。

学堂的窗户开着,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况。

那些年少的皇子藩王们,无心听讲,都仰着头看着房顶出神。

他们或许在想着,早点下课了,回去吃点好的,玩点好的。

”一群废物!“

吕氏的目光在朱元璋的幼子们身上扫过,带着不屑。

然后她的目光落在学堂最前面,那个专心和老师请教,身材有些消瘦的少年身上。

顿时,她的眼神变得柔和,并且充满了骄傲。

那是她的儿子,她的仰仗,她的未来,她的心中宝,朱允炆。

朱允炆拿着一本书,指给翰林学士齐泰在看。

后者露出孺子可教的微笑,然后不厌其烦的讲解起来。

"殿下,汉武帝晚年倦政,生活奢侈。同时听信谣言,父子失和,致使太子被迫自杀。”

“事情的起因,是巫......”

吕氏站在窗外默默的听着,听着翰林学士给自己的儿子讲解历史上的得失,听着遥远的关于阴谋和流血的故事。

然后,吕氏慢慢转身,在翰林学士们的办公房中,发现她的几位翰林学习,端庄的颚首,无声的离去。

离去时,她依旧满脸笑容。

~~~~~~~~

这是朱允熥第一次出宫,对他而言,这个时代的一切都是好奇的。

应天作为大明的都城,是天下最繁华的所在。

街道宽阔笔直,尽管不全是石板路,可是泥土的地面也被夯得结实平整。路两边都是粗大的垂柳,有贩夫走卒坐在绿茵下休息,有货郎小贩卖力的吆喝。

路边,还有那些三层楼高,挂着招牌和幌子的商行。卖布的,卖粮的,卖酒的,卖糖的。

络绎不绝的行人,穿着各种衣裳,在路上悠闲的闲逛。有普通百姓,有带着小厮的书生,有带着孙儿的老者,还有软轿,马车等等。

这里的一切看起来都是这么热闹,这里的人看起来是那么平和,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希望,这里的人都长着一张带着朝气的脸。

朱允熥一身便衣在街上闲逛,一双眼睛简直不够看。这繁华的大明,任何一个普通的场景,在他眼中都是这世上最美丽的风景。

他身边同样便装的锦衣卫,还有皇宫侍卫,虎视眈眈的看着周围的人群,各个都像积蓄力量的随时可以暴击的豹子一样。

检阅完即将出征的大明的精锐,朱允熥带着随身的侍卫乔装打扮,在京城中闲逛。反正朱元璋给了他一天的时间,他也正好想看看这个时代的真实面目。

“三爷!”朱允熥身后的廖镛小声说道,“回吧?”

“急什么!”朱允熥笑着道,“好不容易出来一回,怎么也得在京城逛逛!”说着,手里的折扇在对方宽阔的肩膀上拍了一下,笑道,“你不懂,这叫身临其境!”

廖镛不懂,只能微微弯腰方便吴王拍打他,同时戒备的看着四方。

他不明白什么是身临其境,但是他知道吴王要是有什么闪失,他们这些人都得掉脑袋。

一切在朱允熥的眼里都是新鲜的,见惯了后世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高楼大厦,这个时代的大街小巷是那么有人情味儿。

街上没有汽车轰鸣,没有暴躁的司机,没有那些脸上写着生活艰难的打工人。

有的,都是属于这个时代特有的祥和滋润。

这里,应该是这个时代的天堂。

“三爷,回吧?”廖镛有些煞风景的继续说道。

朱允熥无奈的摇摇头,这些侍卫们生怕有人忽然钻出来害他一样。

但是想想他们也是职责所在,自己若再继续这样,怕是他们回去也要受到责罚。

刚想说话,目光落在路边一家卖糖果的铺子上。

“出来一趟怎么也得买点东西回去,家里有两个妹子,给他们买点!”朱允熥笑着,大步进去。

糖果铺子的伙计,见一个少爷带着一群长随过来,忙哈腰带着热情的招呼。

“这位少爷里面请啦!小店有山东来的芝麻糖,扬州来的梅子糖,苏州来的栗子糖,杭州来的桂花糖。”

“有福建来的龙须糖,广州来的椰蓉糖,广西来的甘蔗糖,番邦来的麦芽糖,还有塞外来的奶酪糖!”

一连串的话儿从小伙计嘴里说出来,既俏皮又好听,一连串说了许多不带喘气打磕巴的。

朱允熥的目光在店铺里转转,笑着问,“小女孩,还有老爷爷吃的什么糖?来上二斤!”

~~~

手里拎着几包糖果,朱允熥迈步出门,再看看繁华的街景,在侍卫的簇拥下,往紫禁城方向走去。

他今天格外开心,见到了大明的虎贲,见到了这个富裕从容的时代。他的脸上一直都带着笑容,不是平日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笑容。

但是他的笑容,很快就凝固了。

眼神,变样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