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畅销小说大明1617

畅销小说大明1617

淡墨青衫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很多朋友很喜欢《大明1617》这部军事历史风格作品,它其实是“淡墨青衫”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大明1617》内容概括:姣好,气质也很出众,一眼便看的出来年轻时是读过书的,而且性子属于要强的那种。只是张瀚的父亲早逝,常氏成了这一大家子顶门立户的人,张瀚又帮不到她,这妇人心气甚高,心里恐怕很苦,这使得她脸上皱纹很多,看起来比她的实际年龄要老很多。张瀚想起半夜抚着自己额头的那只手,再看看眼前的妇人,虽然对方在斥责自己,若是以前的张瀚必是反感和害怕,而他却是感觉心头一酸。只有父母早亡的人,......

主角:张瀚王彪   更新:2024-04-14 04:2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瀚王彪的现代都市小说《畅销小说大明1617》,由网络作家“淡墨青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很多朋友很喜欢《大明1617》这部军事历史风格作品,它其实是“淡墨青衫”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大明1617》内容概括:姣好,气质也很出众,一眼便看的出来年轻时是读过书的,而且性子属于要强的那种。只是张瀚的父亲早逝,常氏成了这一大家子顶门立户的人,张瀚又帮不到她,这妇人心气甚高,心里恐怕很苦,这使得她脸上皱纹很多,看起来比她的实际年龄要老很多。张瀚想起半夜抚着自己额头的那只手,再看看眼前的妇人,虽然对方在斥责自己,若是以前的张瀚必是反感和害怕,而他却是感觉心头一酸。只有父母早亡的人,......

《畅销小说大明1617》精彩片段

《大明1617》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佚名的故事,看点十足。《大明1617》这本连载中大明1617穿越、历史、历史古代、佚名穿越、历史、历史古代、小说目前更新到了最新章节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终章,已经写了5572059字,喜欢看穿越、历史、历史古代、 而且是穿越、历史、历史古代、大佬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书友评价

一本让人手不释卷的好书,精彩万分。可惜的是结尾过于仓促,没有把同皇太极的最后一战写足写全。希望作者有空时把结尾最后几十章重新修改下。

大气磅礴的一本书,值得看!历史如果能像这样拐点,就好了,民族大义的情节,始终如一贯穿其中,真的很激荡人心

一千七百多章,厉害了,不过确实写的不错,没听完,继续

热门章节

第二百九十八章 茶馆

第二百九十九章 吉期

第三百章 农家

第三百零一章 算账

第三百零二章 泄露

作品试读


张瀚精神和身体双重受损,醒来没有多久,也没和张春说上几句话,就又昏沉沉睡过去了。

睡梦之中,似乎有一双手在抚摸着自己,极尽温柔,叫他感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适和安心,这种感觉,似乎只有在自己的幼年才有过。

第二日天明时,他被一阵饭香味给吸引醒了。

切的整整齐齐的腌好的白萝卜条,一小碟碧绿的雪里蕻,一碟炸的油光雪亮的花生米,还有几瓣糖蒜也摆了一碟,四小碟菜放在条盘上,看着就是十分诱人,还有一碗熬的十分粘稠的黄灿灿的小米粥,正自冒着热气。

“大‘奶奶’,哥儿醒了。”

张瀚一醒,就有一点动静,趴在床头打盹的张春一下子就惊醒了过来。

这一次,他看到的张瀚已经彻底清醒了过来,双目大开,两眼炯炯有神,完全不是前些日子里的那种半昏迷半清醒的垂死状态。

毕竟是打小一起长大,就算主仆有分,张春和张瀚的主仆情谊也是不浅,看到少主人起身时的模样,张春一脸欢喜,就差跳起来欢呼雀跃了。

对张瀚来说,半夜的思索和好睡,也叫他彻底梳理清楚自己眼前的处境。

当然,全盘接受尚需时间,最少对眼前的他来说,现在要做到的就是接受眼下的现实,自己已经是一个大明万历年间的晋商子弟了,要做的就是立稳脚根,别的事都先不谈。

幼而丧亲而早早自立的张瀚,在接受现实这方面,比起普通人来是强的多了。

“瀚儿,你好糊涂,此番真是好险,也是叫娘好担心!”

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妇人从外间走了进来,一进门,便是斥责起张瀚来。

她发髻稍有些乱,身上的青绸缎面的袄服也有些皱了,显是在外间打了地铺守候,张瀚估计,半夜间抚着自己额头看有没有发烧的那只手,应该也是这妇人的吧。

这就是张瀚的母亲常氏,性子向来有些严刚,张瀚潜意识里很是怕她。

在张瀚看来,眼前的妇人相貌姣好,气质也很出众,一眼便看的出来年轻时是读过书的,而且性子属于要强的那种。只是张瀚的父亲早逝,常氏成了这一大家子顶门立户的人,张瀚又帮不到她,这妇人心气甚高,心里恐怕很苦,这使得她脸上皱纹很多,看起来比她的实际年龄要老很多。

张瀚想起半夜抚着自己额头的那只手,再看看眼前的妇人,虽然对方在斥责自己,若是以前的张瀚必是反感和害怕,而他却是感觉心头一酸。

只有父母早亡的人,才能明白张瀚此时的感觉吧……

有多少夜,自己恨不得被母亲拎着耳朵教训一顿,而醒来之后,泪湿脸颊呢……

张瀚心头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脑海中原本的记忆和情感和他本人的记忆情感都混杂了,怀着复杂的心思,他坐直了些,向着张常氏道:“娘,我这回知错了。”

“嗯?”

常氏有些意外,眼前这儿子,自小聪慧,然而性恪却有不小的缺陷,太过自傲和固执,向来是油盐不进的脾气,今日这般坦然认错,在她的忆记中,实在是并不多见。

“孩儿不该这般赌气,不爱惜自己的身子……”

“你能这么说,当娘的十分欣慰,也不必多说,只要你懂事了,我们张家就有指望,和裕升也就有指望。”

常氏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她坐在床边,用自己的手握着张瀚的手,母子二人血肉连心,这一刻真的不必再多说。

张瀚一边感受着自己向来渴盼的母子之情,心中却也是一凛。

看起来,常氏的脸色难看,并不纯粹是因为自己的身体,而是和裕升这个商号,还有商号支撑着的张家已经有了一些麻烦和问题,而此前的张瀚甩手大掌柜,一心圣贤书,是个标准的书呆子,家中的情形,竟是一概不知。

“娘,商号近来怎么样,家里用度可还够?”

常氏微微一征,眼神上下打量了张瀚一番。

张瀚面色如常,只露出关切的神情。

“你先养着,”常氏淡淡的道:“不管商号还是家里怎样,又不会短了你的吃穿用度。”

“嗯,娘说的是……”张瀚先应一声,接着却又道:“儿子经此一事,自觉以前太过糊涂,有心到铺子里去张罗外头的事,家里没有成年的男子,儿子自当去顶门立户。家里什么情形,也该真真切切的问清楚了才是啊。”

常氏脸上露出惊容,又再仔细看了看张瀚,终是点头道:“不成想,你一番大病之后,人倒是真的懂事多了。”

她想了想,知道手头这一摊子事迟早要交给儿子,以前张瀚只是个书呆子,现在看来,竟不妨慢慢透些实底给儿子知道,也好给自己帮一把手。

拿定主意,常氏便思索着道:“咱们和裕升说是贩卖杂货,茶叶,油,纸,棉布,南货,什么都卖,其实主营还是粮食。这两年,天时渐渐不好起来,咱们山西,陕西,直隶,这一带这两年都是欠收,有些府县,竟是差不多绝收。粮食一少,价格腾贵,咱这粮主要是卖给那些鞑子,人家却不认咱这边减产,还是压着价买,一来一去,利自是薄了许多,这两年,咱和裕升委实吃了不少的亏空。”

“吃亏空”,其实就是说在赔钱,在吃老本。

张瀚听的一皱眉,原本他看房间的摆设,院落的面积,还有张家有着十几个仆人,且又是名臣之后,想必家底厚实,不料想这商号生意竟是在亏本。

“商号是你祖父一手创办,当时从蒲州带了不到五千两银子出来,算是和那边分了家。几十年下来,咱家地窖里银子有两万多,铺子和存货值得一万一千,在天成卫那边还有近万亩地,值得三四千两,其余一些器物,骡马,车辆,还有咱家这院子,加起来也不值两千,这几年,大约已经赔了三四千,赔的是还不多,但这般赔下去,那便只有关门歇业……”常氏面露愧色,最后道:“我一个妇道人家,原想守着祖业就好,怎料守也守不住……若是瀚儿你能守住这份家业,为娘将来地底下也好向你祖父和父亲交代了!”

张瀚趿了棉鞋,掀开厚实的棉布帘子,从暖和的房间里踱了出来。

张春早就拿着大毛衣服在外等着,见张瀚出来,赶紧过来替少东主披上。

张瀚的病已经痊愈,人也从冰冷的书房搬到了砌了火坑的东屋来住……这个时代的天气,真的是冷到后人难以想象,平均零下三十度的极寒天气不说,还隔几日就下一场大雪,张瀚养病拢共五六天时间,连接下了两场大雪,现在院中的雪虽然扫净了,但屋顶上还是堆满积雪,放眼看去,目光所及之处,到处都是一片雪白。

张瀚看着眼前情形,微微摇头,低声嘀咕道:“这就是小冰期的开始了吧?”

张瀚虽然是从底层一路搏杀上来的商人,但穿越前两年已经洗白上岸,每日都看一些政经历史类方面的书籍,他人很聪明,不能说过目不忘,一些重要的东西还是记得住的。

明末时天下灾荒不断,就是所谓的小冰期作祟,时间持续大约近七十年,从万历到天启再到崇祯,可巧到了顺治之后,小冰期结束,加上有南美作物进入中国,叫满清鞑虏们撞了大运,以拙劣的统治还弄了个“康乾盛世”出来。

前几日常氏说的粮价大涨,各地灾荒,张瀚心中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或许旁人会指望过两年天时转变,粮价下跌,张瀚心中却知道绝无可能。

粮价只会一涨再涨,绝没有可能下降,或许小范围会有微调,大半地方却是一年不如一年。

常氏说是自己没用,妇道人家守不住这家业,张瀚心里明白,这事和自己这娘亲毫无关系,大势之下,就算老太爷张耘重生,也还是要赔。

不赔的就是那些垄断了粮食收购,能够掌握粮价的大鳄们。

张瀚一声哀叹,又是嘀咕道:“做生意,就得垄断,不然只能吃人家掉下来的饼渣子,能不能吃到嘴,还得看人家的脸色和心情。”

若是张耘太爷在此,恐怕得向自己这个乖孙猛伸大拇哥……张瀚嘀咕这话,才算真正说到关窍之处,说到点子上了!

可惜眼前只有一个挂着熊猫眼的张春,真是俏媚眼做给瞎子看了。

张瀚看看自己的伴当,抚慰道:“张春,我那日懵懵懂懂的打了你一拳,莫要记恨啊。”

说来也是好笑,成为穿越者伸手就打人的,怕也只有张瀚一人了……

“哥儿说的甚话,俺怎么会。”张春缩了缩脖子,还是有点害怕。

说起来,张瀚这几天给他的感觉就是变了个人,对着张瀚,张春有些莫名的紧张。

“莫叫我哥儿了,要到商号里去做事,哥儿长哥儿短的听着不象话。”

“中,那俺叫你少东家。”

“好吧,就这样。”

小说《大明1617》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店面后院的僻静处,一颗掉光了叶子的枣树下头,三个掌柜站成一个圆圈。

李遇春看着周逢吉,说道:“老周,到底怎样,你有没有个章程出来?”

周逢吉道:“我还是这话,这事暂时不能做,要做你可以自为,我不掺合。”

李遇春冷笑道:“想不到你老周倒是忠心耿耿,我反是恶人。其实依我的做法,对大‘奶奶’,对瀚哥儿都好。”

“东主就是东主,”周逢吉只是摇头,说道:“人各有志,多说无益。”他看了看一直笑而不语的梁宏一眼,背着手离开。

李遇春冷哼一声,也看了梁宏一眼,说道:“照我说的办。”

“嗯,”梁宏笑眯眯的道:“凡事你说了算。”

张瀚只在店中坐了五六天,大致的情形已经基本上摸清楚了。

从经营上来说,张瀚的祖父张耘是个有天份的,几千两的本金在新平堡这里不算什么,马市分官市私市,也分大市小市,一次大市的交易额有十几万两之多,镇守新平堡的参将会带兵到市场戒备,蒙古那边也会过来台吉之类,一共维持秩序。

大市是国家层面,每年一次,每月一开的小市才是商人们的天堂。

各种各样的物资,油茶粮食布匹是最要紧的,当时的商人记录经常提起鞑子有多穷,几斗米就换只羊,一石两石粮换一匹马,牧民们只要手头有的,都会拿出来交易,因为对物品的价值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在开市之初的那些年,大明的商人们算是狠狠宰了这些骚鞑子们一刀。

除了主要货物,各种物品蒙古人均要,甚至当年出产的新鲜蔬菜,各类腌肉,腌菜,凡是大明这边出产的东西,草原上的那些牧民就没有不要的。

一坛子酸菜就能换匹马,你敢信吗?

当年的边市贸易,就象是美国西部的淘金潮,胆大的弄潮儿最容易掘的第一桶金。

张耘老爷子就是其中一个,当年从蒲州老家出来,带得几千银子和几个伙计,在北街开了和裕升,几十年间,赚到四万两银的家业。

在后人听来,几万银子的身家似乎不算什么,确实也有不少家产百万甚至数百万的豪富人家,但那只是少数,在万历早年,几万银子的身家大约和后世的千万富翁也差不多了。

三两银子一头牛,七两银子一匹马,一亩水田不过五六两银子,旱田三两银也不值。

几万两是什么概念?

到酒楼每天吃上等八珍席够吃几十年了。

老太爷算是抓住了机会,将身家增加了十倍以上,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到了张瀚父亲张诚这一辈就只能守成,新平堡的大鳄越来越多,和裕升越来越不起眼,生意也是越来越难做。

张瀚这几日看下来,店里的生意十分平常,粮食是大头,却是赔钱在卖,其余的小宗货物买卖很少,只有等下个月的小市开市时才会卖的多些,靠着卖其余货物的利润,贴补粮食生意的亏损。

如果不做粮食,店里的伙计就得开掉一多半,商号就更加门可罗雀,连带着其余货物的出脱也会减少。

看了几天,张瀚心中就是明白,和裕升的情形,委实不容乐观。

张春每日都跟着张瀚前来,他的身份不同,打听的消息倒是比张瀚还多。

“周掌柜是老人了,做事也尽心尽力,平时也不喜欢和人说公事以外的事。”

“李掌柜脾性不大好,不过咱在天成卫和镇虏卫那边的地租是他帮着收,收租的同时还管着收粮,收帐的事也是他跑。店里管库的和帐房李先生都是李掌柜的亲戚,平素响午吃饭也一起吃。”

“梁掌柜管店里日常的事,进货发货,每月小市,均是他管着。这人为人豪爽,店里大半的伙计都和他交情好,听说梁掌柜还有当喇虎的侄儿,在咱堡里也是有名的人物。”

张瀚坐在柜里,张春站在柜台一边,小声说话。

张春年纪不大,一脸模糊样,这几日在店里闲转,估计也没有几个人当他是盘菜,越是这样,打听的事情还真是不少。

“各人每月的月钱多少?”

“小伙计没月钱,只到年底随意赏些,最多几百个大钱。大伙计每月三百二百钱不等,掌柜们当然是周大柜拿的最多,每月三两,二柜和三柜都是二两。帐房和管库先生都是拿一两。”

“这钱不多啊……”

“是不多……”张春小声道:“这几日我到别家商号打听过,伙计们的钱比咱这多三四成,年底还是有年赏,掌柜的月钱也比别家商号少,这几年还没有年赏,各人说起来都不大高兴,心气都不足。”

张瀚用手指敲着柜面,沉吟道:“这不消你说,我看的着。”

店里上上下下确实都有点消沉,活力少,笑声也少,一个店有没有向心力,是不是奔上走,看伙计和掌柜们的模样也就知道了。

张瀚想了想,吩咐道:“把三位掌柜请过来。”

张春答着应,准备往里间去,张瀚一摆手,道:“算了,还是我进去吧。”

他这几日就在外间柜上坐着,几个掌柜除了在内院就是躲在里间静室,不怎出来,只有周逢吉出来点拨过张瀚几句,见张瀚不多事,每日只坐着看店中情形,老周放了心,也就不怎么出来多事。

但这样的情形还是不对,没听说干坐就能上手的东主,张瀚不打算再等下去,时不我待,他有的是时间,可和裕升再耽搁下去怕要倒闭了。

三个掌柜正在里间坐着说话,房间不大,四周柜子上全放着帐册一类的东西,算盘就好几把,桌子只一张,椅子倒是不少,这是张耘当年算帐办事的地方,也是见人说话吩咐事的所在。

见张瀚进来,三个掌柜均站了起来,梁宏抢着笑道:“少东主有事吩咐,叫我们一声便是。”

张瀚笑道:“谈不上吩咐,有点事,想和三位商量。”

周逢吉皱皱眉,将自己的位子让出来,伸手道:“少东坐下说。”

“嗯,谢周叔。”

不知不觉间,张瀚将称呼变了一下,语气也亲热的多。

周逢吉还是少年时被太爷从蒲州带出来,算是太爷的晚辈,张瀚父亲张诚的同辈,这声周叔,倒也合适。

周逢吉听了,脸色果然和缓许多,在张家效力三十年,这一声周叔他还算当得。

李遇春和梁宏对视一眼,眼神都有些复杂。

张瀚坐下,不再客套,开门见山的道:“各位的月钱,还有店里伙计的月钱,最少有十年没涨了吧?”

“是有不少年没涨了。”周逢吉有些讶异,想了想才答道:“自太爷身故后,大爷走的也早,大‘奶奶’当家,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咱们当掌柜的心里有愧,哪好意思说涨月钱的事。”

“年底原本有分红,这几年怕也没有了?”

“嗯,都在赔本,哪还有分红这一说。”

“分红是得等等……不过从周叔几位到管帐的先生,再到大小伙计,月钱还是涨一下吧,咱没法拔尖,不能和那几家大商号比,最少也不能亏待克扣了各位。从上到下,每人均涨三成,这样也差不多和各家持平,周叔,你看如何?”

张瀚的神情淡淡的,从容笃定,不象是说什么大事,就象是在谈一件家常小事一样。

张瀚淡定,三个掌柜可不淡定了。

周逢吉先是吃了一惊,接着脸上倒没有太多的表情,只眉头紧皱,似乎在思索什么。

李遇春忍不住连声咳嗽,似乎没想到怎么说。

梁宏则是看着各人眼色,眼珠子直转,一时半会的也没开腔。

最后还是周逢吉道:“虽说这家业都是东主的,只是生意不顺,再叫东家这般赔累,咱们这些人也是于心不忍。况且这事,少东主有没有和大‘奶奶’商量好?这般大事,还是不要随意拿主意,这话说出来,要想圆场可是有些难……”

“周叔放心,这事我当得家,就这样办了,不要为难。”张瀚听着周逢吉的话,几句就琢磨出来味道,他知道眼前这面冷的老人倒是真的心热,话不怎么好听,内里意思倒是好的。

“唉,就照少东主说的办吧。”

虽说自己的薪资涨了,周逢吉脸上倒没有什么高兴的神色,倒是叹了口气。

“这事还是周叔出去说吧,”张瀚道:“我初来乍到,又年轻,凡事还是周叔掌个总的好。”

“嗯,我去说。”

说到底涨钱是好事,众人鱼贯而出,待店中上下人等聚齐了,周逢吉将涨月钱这事说了,各人自是欢声雷动。

“这事还是少东的主张,各人都谢过了。”

这一下不少人露出恍然的神情来,怪不得多少年不曾涨钱,少东主来了几日就涨。

不论如何,这是一个大好消息,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气,来往时走路都快了几分。不少人响午不在店中吃饭,而是选择回家去,显是要将这好消息告诉给自己家人。

---------------

本书已经签约,请大家放心收藏。

小说《大明1617》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