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文章全文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

文章全文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

山泽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古代言情《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目前已经全面完结,朱标朱元璋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山泽”创作的主要内容有:詹同猛然一惊,身体不住颤抖的同时,额上汗水止不住的往下流。和吕本的看法一样。詹同也觉得自己女儿会和吕氏一样,被老朱赏赐给一个籍籍无名的将士遗孤。毕竟吕家那丫头聪慧明理,依旧被老朱赐婚给了一个小小的城防都尉。而他的女儿不及吕氏聪慧,甚至昨日还在皇宫,在朱标面前出丑。朱标又怎么可能看的上她家女儿?想到这里,......

主角:朱标朱元璋   更新:2024-03-22 07:4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文章全文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由网络作家“山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古代言情《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目前已经全面完结,朱标朱元璋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山泽”创作的主要内容有:詹同猛然一惊,身体不住颤抖的同时,额上汗水止不住的往下流。和吕本的看法一样。詹同也觉得自己女儿会和吕氏一样,被老朱赏赐给一个籍籍无名的将士遗孤。毕竟吕家那丫头聪慧明理,依旧被老朱赐婚给了一个小小的城防都尉。而他的女儿不及吕氏聪慧,甚至昨日还在皇宫,在朱标面前出丑。朱标又怎么可能看的上她家女儿?想到这里,......

《文章全文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精彩片段


他女儿那般聪慧明理都没被朱标看上,詹同家的那个傻丫头又怎么可能入的了太子朱标的法眼?

吕本认同,詹家女儿定然和他女儿一样。

老朱安排个战死将士的遗孤,让他女儿嫁过去。

一想到詹同与自己处境相同,吕本长舒一口气的同时,冷冷看向詹同,期待着詹同待会和他一样无可奈何的表情。

“詹同,咱要为你家女儿赐婚,你可愿意?”

听到朱元璋喊自己的名字,詹同猛然一惊,身体不住颤抖的同时,额上汗水止不住的往下流。

和吕本的看法一样。

詹同也觉得自己女儿会和吕氏一样,被老朱赏赐给一个籍籍无名的将士遗孤。

毕竟吕家那丫头聪慧明理,依旧被老朱赐婚给了一个小小的城防都尉。

而他的女儿不及吕氏聪慧,甚至昨日还在皇宫,在朱标面前出丑。

朱标又怎么可能看的上她家女儿?

想到这里,詹同似乎已经看到自己女儿嫁给一个小官后,落魄潦倒的一生。

猛然惊醒后,詹同一咬牙便要开口拒绝。

可就在他抬头看向朱元璋的瞬间。

只感觉一股难以名状却不容置疑的磅礴威压,自老朱周身溢出,似怒涛拍岸般朝他滚滚而来。

感受到老朱那骇人的帝王气息,纵然詹同已经下定决心想要拒绝,可喉咙蠕动几次却都发不出声。

“詹大人?”

听到老朱再次发声。

可詹同无奈,一步一步走到大殿中心。

天子赐婚,在其他人看来可是莫大的殊荣。

若是他敢推辞,老朱绝不会让他们詹家看到明日的太阳。

无可奈何之下,詹同只好开口回道:

“臣詹同,谨遵陛下吩咐。”

而看着跪在地上无奈答应的詹同,吕本抑制不住内心嘲讽,此时竟直接冷哼出声。

可也就是吕本以及其他官员,都等着看詹同笑话的时候。

只见朱元璋从袖中拿出一封圣旨,竟从皇位上站起身子,亲自诵念了起来。

“兹闻詹同之女詹氏,娴熟大方、温良敦厚、品貌出众,皇后与朕躬闻之甚悦。今太子年已弱冠,适婚娶之时,当择贤女与配。”

“值詹同之女詹氏待字闺中,与太子堪称天设地造,为成佳人之美,特许配为太子为太子嫔。一切礼仪,交由礼部与钦天监监正共同操办,择良辰完婚。”

若不是朱标,老朱才懒得念诵这拗口的圣旨。

将圣旨随手递给朱标后,老朱便重新回到龙椅上坐下。

可过了好大一会儿,整个大殿依旧静的落针可闻。

所有人满心诧异,不敢去看此时的老朱是什么神情,却又想弄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哪怕是跪在地上的詹同,此时也是万分震惊,竟忘了领旨谢恩。

“詹大人,接旨了。”

当看到朱标亲自将圣旨递到自己跟前。

詹同这才反应过来,忙跪在地上朗声高呼:

“臣詹同,叩谢陛下圣恩!”

随着詹同的声音落下,奉天殿的其他官员这才陡然惊醒。

而此时的吕本却依旧目光呆滞,满脸不可思议的望着詹同和太子朱标。

在他看来,朱标应该娶他的女儿才是。

他甚至都计划好今后面对詹同时,他自己要用怎样一副趾高气昂的姿态去凌辱詹同。

可现在倒好。

朱标娶的不是他的女儿。

成为朱明皇亲的也不是他吕本,而是詹家那痴傻丫头的父亲詹同!


“爹,这是干啥!”

看着老朱手拿筷子狠狠砸下,竟在硬实无比的楠木桌上留下了两个小坑。

朱标当真庆幸自己躲得及时。

“爹,您得癔症了,怎么突然动手啊!”

“臭小子,是不是你逼着常家丫头提出让你纳妾的!”

“你小子不过二十,这么早就想三宫六院啊!”

“咱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一个老婆都没有呢!”

面对突然暴走的老朱,朱标也是一阵无语。

可他也不惯着老朱的臭脾气,后退两步,没好气道:

“可不是嘛,您二十岁的时候,还是个行僧呢!”

“谁见过和尚娶媳妇儿的!”

“臭小子.....”

见老朱又要上前,朱标再退两步,继续说道:

“当年您自己都快饿死了,就算是做梦,梦的也只会是大白馒头,不是白胖媳妇儿。”

朱标一字一句,朝着老朱心窝子就狠狠捅了上去。

气的老朱当场就要把朱标胖揍一顿。

也是听到朱标口无遮拦,说什么白胖媳妇儿。

马皇后面色一沉,当即冲两人怒喝道:

“都回来坐好!”

听到马皇后的话,无论老朱还是朱标都瞬间老实下来。

重新在饭桌前面,规规矩矩坐好。

“你说说你,四五十岁的人,怎么还是动不动就动手......”

“就是,我娘说得没错!”

“还有你!”

朱标刚一开口。

马皇后当即转向朱标,怒声训斥道:

“什么白胖媳妇儿,什么和尚娶媳妇儿的。”

“你是太子,是储君,怎么跟个乡野莽汉一般口无遮拦!”

“娘,我爹不也一样.....”

“还说!”

见马皇后狠狠瞪了自己一眼。

朱标无奈耸了耸肩,不敢继续多嘴。

只不过看饭桌对面,老朱那一脸得意的样子。

朱标心中依旧有些不爽。

虽说论行军打仗的本领,自己不是老朱的对手。

可喷人方面,他可是专业的。

跟老朱理论,哪一次老朱不是被自己喷的体无完肤。

只不过马皇后在场,终究还是限制了他的发挥。

“重八,你为何不同意标儿纳妾,你倒是把话说清楚啊!”

听到马皇后的话。

老朱收起脸上得意,看向常氏沉声说道:

“丫头,咱当年答应过遇春,让你做标儿的正妃,将来让你做大明的皇后。”

“所以咱和你母后先前也说过标儿纳妾的事儿。”

“等你和标儿有了儿子之后,咱封你们的儿子为太孙,然后再给标儿纳妾也不迟。”

老两口对自己的爱护,常氏自然一清二楚。

若不是老朱和马皇后将自己视为亲生女儿一般看待,恐怕朱标早就三宫六院了。

可也正是老朱、马皇后的爱护,以及朱标的宠爱。

才让常氏更觉得朱标应该现在纳妾。

毕竟朱标是太子,为皇家开枝散叶乃是重任。

再者说了,比朱标年纪还小一岁的秦王朱樉都有一妻一妾。

朱标这个太子却唯独只有他一个正妃。

“常家丫头,你和咱说实话,是不是这小子诓骗的你。”

“不是不是,父皇,这一切都是臣妾自己的意思。”

见朱元璋狠狠瞪着朱标,常氏连忙说道:

“兄长也是不赞同纳妾,可臣妾一再坚持,兄长也只有准了。”

“老爷子听见了吧,是您儿媳妇提出来的!”

朱标刚出言嘲讽,可没等来与老朱的对骂。

却只见马皇后故作生气,朝着他的胳膊轻轻拍了一下。

“既然如此.....”老朱将目光看向马皇后。

当看到马皇后也微微点头后,老朱这才冲常氏说道:

“那你们就这么办吧,吕家、詹家,都是百年的望族。”

“他们的女儿能嫁给标儿,也算是朝廷给这些氏族的一份恩赏。”

“臣妾遵命。”

等用过膳后,马皇后便吩咐宫人召吕氏、詹氏进宫。

而此时老朱却将朱标叫到殿外,低声说道:

“老大,咱告诉你一个道理,娶妻娶德,娶妾则要娶色。”

老朱说话的同时,脑中似乎想到了什么美轮美奂的画面,竟不自觉的笑了起来。

当注意到朱标正用奇怪的眼神盯着自己时。

老朱轻咳一声,重新恢复严肃神情,继续说道:

“太子东宫只需要一个贤良淑德的正妃即可。”

“至于侧室,无非是要她们伺候好你,无非是为了笼络人心,德行倒不是第一位的。”

被老朱这么一说。

朱标突然发现,老朱那二十几个妃子中,似乎的确少有聪颖明慧之人。

马皇后自然不用说,安抚将士,厚待战死将士的遗孀,在当年征战的时候帮老朱稳定后方。

至于其他的妃子。

除刚刚薨逝的孙贵妃,便只剩下一个郭贵妃还算聪颖。

至于其他,诸如高丽朝贡的,敌将的美妾,这些妃子似乎都不太聪明。

“父皇,你的意思是,让儿子找一个大字不识的乡野村妇当太子妃?”

朱标打趣完都准备逃跑了。

可这一次老朱竟少见的没有动手。

只见老朱狠狠白了朱标一眼,沉声说道:

“你老子的后宫妃子虽多,可却从没出过乱子,你可知道因为什么?”

“因为除了我娘外,您的其他妃子都只有一副好看的皮囊,并没有夺权的谋略。”

“臭小子!”

老朱怒骂一声,倒是也没有否认。

不过沉吟数秒后,老朱看向朱标严肃说道:

“你娘贤良淑德,有容人之量自然是难能可贵。”

“可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咱!”

“因为您?”

“正是!后宫的妃嫔们,就算咱再怎么宠幸,她们也不敢在你娘面前造次。”

“其一,便是你方才说得,她们没有与你娘争权争宠的谋略。”

“其二,便是咱从始至终,都只认你娘这一个皇后。”

“因为她们都很清楚,凭她们根本无法撼动你娘在咱心中的位置。”

“而且就算你娘有一天突遭不测,咱也不可能立她们为后。”

“所以标儿,不管你以后迎娶多少侧妃,你都要记住一点,东宫的女主子只能是常氏那丫头!”


远的不说,就拿刘伯温与李善长举例。

刘伯温要比李善长年轻个几岁。

可如今李善长每晚还能召小妾入房伺候,而刘伯温那副病体,恐怕已经十数年没尝过鱼水之欢了。

“妹子,你说的不错,等找到土豆在北方种植之后,咱就让标儿休息休息。”

“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

“我的意思是,等标儿娶了詹氏,让他带着常氏、詹氏,还有即将就藩的皇子们回凤阳祭祖。”

“如此既不算标儿耽误朝政,也能让标儿休息几天。”

“好!”老朱认真点头道,“那就让标儿先回凤阳祖地祭祖,他也能顺便帮咱考察当地民生。”

听到老朱还要给朱标安排差事,马皇后狠狠瞪了老朱一眼。

也是见马皇后如此,老朱连忙摇头道:“让老大回凤阳好好歇歇,朝廷这边咱替他守着。”

.......

另一边,中书省。

当太监宣读重设检校,设立锦衣卫的圣旨后,整个中书省顿时乱做一团。

“重设检校?这岂是圣君所为啊!”

“当年杨宪如何坏法弄权,如何欺上压下,我等都是历历在目,如今陛下竟然要重设检校!”

“诸位大人,下官欲到奉天殿前静坐,只求陛下收回成命,不知哪位大人愿与下官同往!”

“本官愿意!”

“本官也去!”

“我们都去!”

中书省的众多官员说着便要朝皇宫走去。

只不过不等他们走出两步,只见人群中间的胡惟庸冷声说道:

“今日中书省禁闭,所有官员不得外出!”

此话一出,一众官员面面相觑,半晌这才有人问道:

“胡相,我等愿向陛下死谏,胡相何故阻拦啊!”

“诸位大人!”

胡惟庸一改方才冷厉,环顾众人温声说道:

“当今陛下圣明,不输古之明君。”

“既然陛下下旨重设检校,自然有重设检校的道理。”

“诸位好生当差,何故搭上性命冒死进谏呢?”

看着胡惟庸和稀泥的做派,几名老臣当即不满道:

“胡相,我等身为大明臣子,规劝陛下自当义不容辞。”

“所谓武将死战,文官死谏,只要能规劝陛下,我等性命何足挂惜?”

“对!我的性命何足道哉?只要能规劝陛下成为一代圣君,我等也是死得其所!”

看着面前语气慷慨,满是忠君为国之言的官员。

胡惟庸心中一阵冷笑。

这些文臣怎么想的,他比谁都清楚。

他们无非是想立下传诵千古的忠臣美名罢了。

说什么忠君体国,说什么是悍不畏死。

可背地里,豢养歌姬,收受贿赂,欺压百姓,这些坏法乱国的事儿他们可一件都少做。

尽管对于眼前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官员很是鄙夷,但胡惟庸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旋即轻咳一声,看向众人愈发温声说道:

“诸位大人,此事不是你们能够置喙的,若是前往奉天门前静坐,岂不是有逼宫之嫌?”

就在众人听后表情尴尬,相互对视之时。

胡惟庸忙继续开口道:

“诸位放心,明日朝会,胡某必当向陛下进言,成与不成均在胡某一身。”

“就算陛下震怒,也只会罚胡某一人。”

“只不过今日就委屈各位大人在中书当值。”

胡惟庸话音刚落。

他的几名亲信便当即高声说道:

“胡相当真乃大明柱石,我等愿听胡相吩咐。”

“胡相一心为公,我等佩服。”

“各位同僚,我等不该拖胡相后腿,今日就听胡相安排。”

在胡惟庸亲信的极力鼓吹之下,中书省其他官员这才作罢。


“太子自然是不能得罪,可筹措粮草也是太子下的命令。”

“该争的时候,也还是要争的,否则将来但凡有麻烦事儿,太子一股脑推到你我头上,我等又该如何?”

不动如山、动则如山崩。

对于李善长的这句忠告,胡惟庸还是铭记在心的。

只不过他还是认为李善长这一辈子都过于谨慎了些。

在老朱面前唯唯诺诺也就罢了,在朱标面前依旧不敢抬头,最后被朱标设计的辞官还乡,他还不敢争些什么。

在胡惟庸眼中,李善长谨慎的有些软弱了。

然而他不是李善长,该争的时候他还是要争的。

如今稍稍试探一下朱标,在他看来也是很有必要的。

“涂节,太子久居深宫,他自然不知民间粮草的真实价格是多少。”

“可是陛下可是亲历过民间的......”

“那有何妨!”不等涂节说完,胡惟庸狠狠瞪了他一眼,厉声道:“陛下亲历民间之时,中原动乱,当时粮米价格是现在的数十倍不止。”

“你只需让山东、河北两地的官员多报个三倍五倍,陛下自然发现不了。”

“总而言之,这是太子下令,陛下当时也听到了。就算陛下有所怀疑,哪怕为了太子的颜面,陛下也不会深究什么!”

听到胡惟庸这话,涂节虽然依旧有些不安,但还是在密函中添了几笔。

只不过见涂节那惶恐不安的样子。

胡惟庸沉吟片刻,还是走到他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声道:

“涂节,为父知你聪明,也将你视为左膀右臂。”

“将来这中书丞相的位置,自然也是你的。”

“你我现在所为,也是要告诉咱们这位太子,不能什么麻烦事儿都丢带下面。”

“为父也是为你将来出任丞相铺路!”

“义父.....”

“方才那些话你要牢记在心,可与太子争,可也要分清形式,知道什么时候该争,什么时候不该争!”

看着摆出师长模样,谆谆善诱的胡惟庸。

涂节虽然心有鄙夷,但还是装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跪在胡惟庸跟前感激回道:

“义父教诲,涂节谨记在心。”

“义父大恩,涂节万死不辞!”

“起来吧。”将涂节扶起来后,胡惟庸亲自弯腰为涂节拍去身上尘土。

“还有,替为父备上一份礼物。詹家女儿要嫁给太子,为父今夜也要去拜会詹同才是。”

“是。”

涂节应了一声,转身便朝门外走去。

而看着涂节离开的背影,胡惟庸眼中却闪过一抹鄙夷。

他虽与涂节有师生之名,涂节更是拜他为义父。

可胡惟庸很清楚,涂节跟他一样所图甚大。

然而涂节却要比他蠢笨许多。

因此,他自然要向李善长对待自己一样对待涂节。

凡需舍弃之时,他自然不会顾念什么师生之谊,父子之情。

等涂节没有利用价值后,他也自然会毫不犹豫将其踢开。=

同样。

涂节心中所想,也和胡惟庸不尽相同......

太子东宫。

和朱标预想的一样。

老朱设立锦衣卫的消息传至中书省后,一整天都没见一个官员进宫劝阻。

而此时,接到老朱的旨意,毛骧怯生生走进朱标所在的东宫。

“臣兵马司提督毛骧,拜见太子。”

“起来吧。”

看着面前不动声色的朱标,毛骧整个人愈发紧张了起来。

毕竟是他捉了刘保儿一行人,虽说这一切老朱这个皇帝的旨意。

可朱标甚至敢顶撞老朱。

就算现在杀了他泄愤,恐怕老朱也不会怪罪朱标。

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谢诚身为江南道台,诬告刘伯温。”

“擢,免去一切官职,庭杖二百!”

此话一出,满朝官员相互对视,却碍于朱标的威慑不敢开口。

谁也没想到朱标竟因谢诚诬告刘伯温而动了真怒。

饶是胡惟庸也不由惊出一身冷汗。

二百庭杖足以将人打死。

莫说是谢诚一个清瘦文人了,就算是久经战阵,皮糙肉厚的沙场悍将,那也绝对不可能挨住这二百庭杖。

而且文官之所以对庭杖畏之如虎,一是真的疼。

可他们更在乎的,则是庭杖带来的羞辱。

要知道,在庭杖行刑之前,那可是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侍卫褪去官服,只留下单衣蔽体。

对文人来说,这份奇耻大辱比杀了他们要更痛苦。

就算庭杖过后勉强能捡回一条命,那挨了庭杖的人,今后也无法在士林之中立足。

不仅是他,就连他的子嗣,恐怕一辈子都要活在其他士林众人的耻笑之中。

砰~

啊.....

砰~

啊.....

每次庭杖落下,谢诚都要哀嚎一声。

碗口粗的杖子,一下一下,结结实实落在谢诚的脊背上。

看着谢诚背后的单衣已经被血液浸透。

听着谢诚那一声声惨绝人寰的哀嚎之声。

其他官员虽然不忍,可却无一人为其求情。

毕竟谢诚是胡惟庸的人,胡惟庸都没有开口,他们自然没必要蹚这趟浑水。

反观此时的涂节。

早已被眼前景象吓得瘫软在地,满脸煞白,不时用求助的眼神看向胡惟庸。

可此时的胡惟庸又怎么可能替他说话。

能坐上左丞相的位置,莫说是死一个谢诚,死一个涂节了。

就算将他的羽翼尽数剪除,胡惟庸也在所不惜。

“涂节!”

听到朱标的声音,涂节身体一震,整个人忙趴在地上。

而见到涂节被吓得肝胆俱裂的样子。

旁边的老朱恨不得当即下令将这没出息的玩意儿给拖出奉天殿斩首。

只不过朱标毕竟有朱标的安排,老朱便没有多说什么。

“涂节,孤已经查明,你弹劾刘伯温乃是受谢诚诓骗。”

“身为御史中丞,你也有义务弹劾百官,此次就罚俸一年,小惩大诫吧。”

一时间涂节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可他也没有胆量看向朱标,重新确认。

此时生怕朱标反悔似的,将脑袋重重砸在青石地板的同时,忙高声回道。

“谢.....谢殿下,谢陛下.....”

劫后余生的恐惧几乎掏空了涂节所有气力。

他刚要起身,却只觉身体一软,压根没法站起身子。

担心殿前失仪再次惹怒朱标。

涂节用膝盖抵着地板,双手支撑,似爬行动物般蛄蛹着站起身子。

反观大殿其他人。

当听到朱标竟然宽恕了涂节,甚至还让他继续留任御史中丞。

所有人都是一脸诧异。

就连胡惟庸也有些不敢确定眼前之景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

可就算是做梦,他也不敢想自己能同时掌控中书省和御史台啊。

“父皇,儿臣说完了。”

将事情办完,朱标冲皇位上的老朱微微拱手。

听到朱标这话,老朱白了眼下方抖若筛糠的涂节,随即将目光转向其他官员。

“国事办完了,咱也该说说家事了。”

此话一出。

众人目光缓缓移向吕本、詹同二人。

他们的猜测果然没错,老朱这是要给朱标选一个妃子。

“吕本!”

吕本闻言,很自然的走出人群,表情之中甚至还满是迫不及待。


白粥?

朱标也不知道老朱在打的什么哑谜,没有多想,径直朝东宫走去。

而此时的东宫。

因朱标未到,刘伯温一个外臣是不准踏足东宫的。

见他一直守在门口,太子妃常氏缓步走了过来,温声道:

“刘先生请到殿内落坐。”

“臣不敢.....”

“刘先生,太子视您为师长,本宫自当以长辈之礼待之,先生请坐。”

听到常氏这话,刘伯温跟在常氏身后走进东宫。

只不过还不等他落座,门外便传来朱标的脚步声。

刘伯温闻声,连忙起身迎接。

“臣刘伯温.....”

“先生不必多礼。”

不等刘伯温下跪,朱标紧跑两步,直接将其扶起。

看着刘伯温那白发白须,鬓角灰白似饱经风霜,朱标语气关切说道:

“一别三年,先生消瘦了不少。”

“承蒙殿下挂念.....”

“咳咳....”

也不知是故意还是真的重疾缠身。

刘伯温刚说两句便跟着重重咳嗽了起来。

“请太医过来给先生诊治。”

常氏应了一声便朝门外走去。

“不敢劳烦,殿下,老臣这身子.....”

没有理会刘伯温的推脱,朱标牵着刘伯温的手让其落座。

“先生,此次既然回京,便不要再走了。”

“你身体不好,留在京都也好医治。”

朱标说完,明显看到刘伯温脸色一僵。

还不等他继续开口,只见刘伯温当即跪在地上,诚恳回道:

“殿下,老臣时日无多,纵然有心为国效力,也觉得力不从心。”

“恳请.....”

“一别三年,先生也学会说场面话了。”见朱标面容阴沉,冷声开口。

“殿下,臣......”

“什么有心为国效力,只恐力不从心。”

“孤看来,是先生想要明哲保身,远离朝堂!”

“殿下......”

“依孤看来,是你刘伯温自恃清高,瞧不上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更瞧不上皇位上的父皇与本宫!”

“殿下!”

听到这话的瞬间了,刘伯温狠狠将脑袋砸在地上。

朱标这诛心之论若是传扬出去,就算他刘伯温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惊恐之下。

刘伯温忙用颤抖的声音,高声解释道:

“殿下,老臣断无此念啊,老臣当真....”

“若无此念,那便留在京都,好生调养身体!”

屋内的一幕,也被赶来的朱元璋看的真切。

看着朱标冲刘伯温发怒,老朱虽然觉得有些不妥。

可朱标执意要将刘伯温留在京都,这点老朱还是十分满意的。

“刘先生,李善长刚刚辞官还乡,左丞相之职空缺....”

“殿下,老臣愿意留在京都,可左丞相一职,老臣的确力不从心啊。”

不等朱标说完,刘伯温连忙开口解释。

也是听到这话,朱元璋大步流星走了进来。

在座位落座,假意翻看奏折的同时,冲着朱标幽幽说道:

“老大,刘先生瞧不上左丞相之位,若是他想当,三年前就不会百般推脱了。”

“臣刘伯温,拜见陛下!”

“起来吧。”

老朱白了一眼刘伯温,淡淡说道:

“你们继续,不用理会咱。”

等老朱说完,朱标伸手将刘伯温扶了起来。

“既然先生不愿为我大明丞相,那孤还有另一件差事。”

听到朱标这话,刘伯温虽然依旧极不情愿。

但他还是静静等着朱标开口。

毕竟看朱标还有朱元璋这架势,摆明了是要他留在朝堂任职。

若是他敢继续推辞。

莫说是朱元璋了,恐怕就连朱标都不会饶他。

“殿下请讲,只要老臣力所能及,绝不推辞。”

“嗯,常氏怀有三月身孕,孤想请先生担任皇孙的老师,为其蒙学。”

被朱标这么一说。

刘伯温目光呆滞,依旧看向朱标,等着朱标给他安排差事。

可过了半晌,却依旧不见朱标继续开口。

“只.....只是如此?”刘伯温不可置信的问道。

而旁边的朱元璋闻言,也有些匪夷所思的看向朱标。

“没错,只是如此。”

看着面前一脸温和的朱标给出确定的回答,刘伯温松了口气的同时,心中愈发疑惑了起来。

就在刚刚。

素来沉稳的朱标对自己发那么大的火,难道就只是为了给还未出世的孩子找一个老师?

刘伯温虽自信有几分谋略,可他却不敢说自己的学问最好,最适合当皇孙的老师。

宋濂、高启,这二人在学问方面甚至要胜过他。

詹徽,詹同,还有吕本,这三人有学问、有官声的同时,也比他刘伯温要更加年轻。

在刘伯温看来,他绝对不是教导皇孙最合适的人选才对啊。

“殿下,皇孙尚有七月才能降生,蒙学的话也要等到五岁之后。”

“老臣是有心教导皇孙,可六年之后.....”

“恐怕老臣早就换成一捧黄土了。”

“那就请先生留京好生调养身体,等到皇孙能够蒙学后,为其教导。”

朱标看了眼一旁的朱元璋,随即冲刘伯温玩笑说道:

“若是先生早一步先走,那应当算是欺君之罪吧!”

尽管朱标语气平和,没有半点威胁之意。

可刘伯温依旧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殿下,让老臣留在京都,可还有其他吩咐?”

“孤方才不是说了吗?仅仅是教导皇孙这一个差事。”

将刘伯温扶到座位上坐好,朱标愈发温声说道:

“既然先生没有官身,每月也就没有俸禄。”

“孤便在京都给先生置办一处宅院,府中用度每月由太子府支应。”

“而且皇孙还不能蒙学之前,先生也不必久居京都。”

“先生这几年大可以游历我大明的大好河山。”

“只不过还请先生记住与孤的承诺,还请先生记住,京都有先生的家。”

此话一出。

刘伯温似被戳中了什么一般,眼角竟莫名滑下几滴清泪。

情绪激动的同时,竟又跟着连续不断的咳嗽了起来。

“太医还没到吗!”

听到朱标催促太医,刘伯温忙伸手阻止。

“殿下,臣这病,治不好了。”

“不过臣一定多活几年,无论如何也要为皇孙上一堂课。”

“那就多谢先生了。”

也是此时,见常氏带太医前来。

朱标看向常氏欣喜说道:

“刘先生已经愿意教导雄英。”

“当真?”

看着常氏那一脸兴奋的表情,刘伯温连忙拱手道:

“承蒙太子殿下看重,老臣就算拖着这幅病体,也要等到给皇孙上课。”

“多谢先生。”

常氏闻言,竟微微欠身冲刘伯温行了一礼。

可就在刘伯温一脸惶恐,起身回礼之时。

旁边的朱标却跟着继续说道:

“爱妃,既然刘先生愿意收雄英为学生,那你就替雄英先行了拜师礼如何?”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