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阅读全集重返大明:你让开国皇帝给我守灵?

阅读全集重返大明:你让开国皇帝给我守灵?

茶书金鱼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重返大明:你让开国皇帝给我守灵?》,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雄英,作者“茶书金鱼”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华殿读书的也只有八个人。天色尚早,先生们都还没有来,这几位皇子都在桌子上趴着昏昏欲睡。授课的时间和上朝一样,过了五更天,从卯时开始,酉时结束,晌午会有吃顿饭和休息的时间。不过路线跟上朝的有些不同。都从从午门进,经五龙桥就到了奉天门,上朝就到地方了,朱元璋平常朝会就在这个地方,大朝会了露天听政,小朝会一般是在奉天门后边的奉天殿。......

主角:朱元璋朱雄英   更新:2024-01-11 08:0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雄英的现代都市小说《阅读全集重返大明:你让开国皇帝给我守灵?》,由网络作家“茶书金鱼”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重返大明:你让开国皇帝给我守灵?》,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雄英,作者“茶书金鱼”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华殿读书的也只有八个人。天色尚早,先生们都还没有来,这几位皇子都在桌子上趴着昏昏欲睡。授课的时间和上朝一样,过了五更天,从卯时开始,酉时结束,晌午会有吃顿饭和休息的时间。不过路线跟上朝的有些不同。都从从午门进,经五龙桥就到了奉天门,上朝就到地方了,朱元璋平常朝会就在这个地方,大朝会了露天听政,小朝会一般是在奉天门后边的奉天殿。......

《阅读全集重返大明:你让开国皇帝给我守灵?》精彩片段


文华殿,洪武八年建成,在大本堂的基础上加盖了前殿,前殿是朱标接见官员和平日处理政务的地方,而后殿文渊阁,前身便是大本堂。

宋朝时候皇子读书在资善堂,而到了大明,还没开国,朱元璋就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专门建立了此处,明初的宫廷藏书和小皇子读书都在这个地方。

总工程师和总设计师是大明堪舆风水专家刘基。

文华殿在东,五行属木,四象青龙。

所以整个文华殿的宫瓦都是绿色的,房檐屋脊上的雷兽也不是宫廷常见的朝风、狻猊,更多是以青龙为主。

朱雄英从后宫往前殿走,这一会儿功夫,天已经见亮了,东边橘红色的太阳微微露出来了点缝隙,被日头照在身上,朱雄英感觉有些暖洋洋的舒服,不由的呼吸都顺畅了些,只不过脸色还有些苍白。

深呼吸了两口,早上宫廷里的空气很清新,朱雄英焕然一新,早起的后遗症都轻了许多。

一路走来,碰到的太监和宫女不是趴在地上就是扭头面向墙壁而立。

与此同时,朱元璋和朱标也打了个饱嗝,从坤宁宫往勤政殿走去。

这条路,十年如一日,爷俩早就熟的不能再熟了。

走着走着,朱元璋的脚步慢了下来,回头对朱标问道:

“刚才咱大孙说的那些话,你咋看?”

“呃...”朱标沉吟了一下:

“虽言语尚显混乱、章句也不甚通顺、为人且不知进退、论调亦不免偏颇...”

看见朱元璋一瞪眼,朱标赶忙接着说道:

“不过以此年纪,能有这般见识,已经实属难得,如稍加雕琢,我朱家,又得一璞玉之才”

“与我朱家三代来说,资质堪称上佳”

“不过年纪幼小,又是跟着...额...言语之中,显得锐气过盛,戾气盈溢,尚需打磨,不然将来御下难免刻薄...”

朱标说话有个毛病,喜欢谁都是先贬后扬,先说缺点,再讲优点。

但是如果谁能让朱标一个劲儿鼓劲儿,撒了欢的夸奖,那就要小心了,朱标肯定是心里憋了坏要整死他。

上了朱标红黑账的,目前,还没有见到有人活着。

从朱标的话来看,朱标对于朱雄英还是褒扬居多,将来要做皇帝,自然不能是个好好先生。

道学君子压不住下面的人心鬼蜮,魑魅魍魉。

但是从小是老爷子和老太太带大的,受老爷子的影响,性子有些凉薄,将来多半是个刻薄寡恩之君。

这也是事实。

朱元璋嘬了嘬腮帮子,面色不善的看着他:

“嘿,你小子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又呲哒咱,当着和尚骂贼秃?”

接着又跟朱标调笑道:

“你也看见了,咱大孙可不得了,再敢跟你爹没大没小,咱废了你,让咱大孙接班!”

朱标报以苦笑,也不知道说什么,正在这时,朱元璋的话又传了过来:

“标儿啊,你给咱生了个好大孙,有咱,有你,有咱大孙,咱大明起码能兴旺一百年”

“咱忙,你以后处理政务的时候时不时要带上他,不然,真被那群遭了瘟的教坏了,你哭都没地儿哭”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眼瞅着老爷子说正事儿了,朱标脸色肃然,一拱手:

“儿臣遵旨”

话说另一边,朱雄英穿过了前殿,文渊阁已经肉眼可见的戳在前面。

上课是在后殿文渊阁旁边的一个偏殿里。

到了门口,洪武朝规定,太监没有听课识字的权力。

所以墩子离着门口还有老远的地方就站住了,点头哈腰的说:

“殿下,奴婢就在这儿候着,殿下有什么事情吩咐奴婢就成。”

他大约十八九岁的年纪,操着一口宣府那边独有的北方口音,圆圆的脸上显得十分纯真。

摆摆手,朱雄英大跨步的走进了屋子。

霍大的一间屋子,摆的满满当当,几张长腿的方桌,边角刨的溜圆,连一根毛刺都没有,走近了看,光滑的能照出人影儿。

而剩余的地方都被放了些书架,先生的桌案在最前方的位置,整体布局倒是与后世上课一般无二。

说是读书,其实就是读书,平常和几位小藩王,读读书,练练字,顺便跟几位要就藩的王爷打好关系。

不过也就这么几年,从六岁开始,十岁结束。

依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皇长孙十岁立为皇太孙,君臣名分便会定下。

等到了那个时候,会专门从朝中御史台国子监太学等挑选讲经说史的先生、侍读和伴读。

不过那个时候,其实读书是次要的,主要的是给皇太孙培养朝中的班底。

现在文华殿读书的皇子并不多,最大的是十四岁的潭王朱梓(zi),年龄小一点的就是鲁王朱檀(tan)和蜀王朱椿还有湘王朱柏,分别十三岁和十二岁,再小一点的豫王朱桂和汉王朱楧,最小的朱植目前才六岁,还没有王爵。

朱元璋的规定,朱家子孙起名字,偏旁部首要有金木水火土,到最后实在想不起来了,实在没有的就造字。

加上朱雄英自己,目前在文华殿读书的也只有八个人。

天色尚早,先生们都还没有来,这几位皇子都在桌子上趴着昏昏欲睡。

授课的时间和上朝一样,过了五更天,从卯时开始,酉时结束,晌午会有吃顿饭和休息的时间。

不过路线跟上朝的有些不同。

都从从午门进,经五龙桥就到了奉天门,上朝就到地方了,朱元璋平常朝会就在这个地方,大朝会了露天听政,小朝会一般是在奉天门后边的奉天殿。

可是到文华殿还要从奉天门走左顺门,会多走一些弯路。

是以小皇子们都在趁着这个宝贵的时间打会儿瞌睡。

朱雄英看过去,因为起的早,都是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包括最喜欢读书、后来有蜀秀才之称的朱椿也是一副死了爹的样子。

该说不说,朱元璋的基因不错,四方大脸也显得很气派。

娶妻娶贤,纳妾纳色,几位后宫的娘娘不说倾国倾城,也是标致大方。

所以这几位皇子模样都是不错的。

看见朱雄英进来了,几位昏昏欲睡的皇子脸上才显露出几缕生气。


第二章

应天城地处东南,过了四月中旬,见天的日头就已经大了,过了五月,在太阳地儿站一会就给人晒得满身流油。

正因为太热,朱雄英撺掇着几位小王爷,在御花园的水池子里捉鱼玩儿,结果一脚踩空。

才八岁的孩子能有多高,当即就灌了个水饱,等人救上来的时候,小脸煞白,嘴里还不住的往外吐着脏水。

着太医看了,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先开了催吐安神的方子,期翼着慢慢的调养。

太医也都尽心尽力了。

大明才开国不到几十年,又是在洪武皇帝这样的活爹手底下上班。

不存在、也不敢有后世那种太医串联,摸摸扣子是感冒,捏捏领口是上火这种事情。

可该用的法子也都用了,甚至有的太医连民间传的土办法也都用上了。

可结果却是脸色一日比一日差,到最后就剩一口气儿,眼瞅着就不行了,一群国医圣手全都麻了爪,束手无策。

这也怨不得太医,一般落水之人,多半都是伤了肺部,这在后世的大医院都是属于疑难杂症。

再者,落水之人乃是皇孙,用药多有谨慎。

以求稳为上策,力求调养为主,期望着身体免疫力强,能够扛过来。

再加上本来年纪就小,是药三分毒,万一治好了落下什么病根,是个死,治不好,也是个死。

一合计,算球,赌一把。

当然,效果很明显,赌输了。

哭着哭着,朱元璋似乎想到了什么似的,眼睛一瞪,看见跪在一旁,哆哆嗦嗦抖若筛糠的太医们:

“你们这些千刀万剐的庸医,连咱大孙小小的风寒都医不好,咱要你们有啥用...”

顿了顿,眼中杀意一闪,扭头看向身后一个面色黝黑的汉子,说出了一句让人毛骨悚然的话:

“毛骧,把这些混账都给咱活埋喽!”

“遵旨...”

毛骧拱了拱手。

他五短身材,其貌不扬,长着一张大众脸,在人堆里丝毫不起眼。

但是能在朱元璋这种活阎王般的主子手底下干活儿,还颇受信任,更是官运亨通,一般的人物是玩儿不转的。

所以,毛骧也有着自己的为官之道和生存法则。

一是狠。

作为锦衣卫的首领,前年的胡惟庸案、空印案。

俱是他一手经办,牵连数万人,清算了数年不休。

再者,昭狱的刑罚大多便是此人发明的。

残酷、残忍,非常人所能及。

犯法之人往往受刑不过,每日夜晚,常常传出非人般的惨叫,捱不住受刑死的人比比皆是。颇有小儿止哭的功效。

二是准。

朱元璋看谁不顺眼,对谁不满意,要对谁下手,最先反应过来的就是他。

朱元璋微微一示意,炮制物证,搜集人证,上朝弹劾,上门抄家,全家问斩,一套下来如行云流水,干脆得有种异样的美感。

毛骧面无表情的站在一旁摆摆手,示意后边的人把这些太医带下去,可朱元璋略一思忖,又残忍的一笑,接着说道:

“慢着,先把他们的女眷都给咱发到教坊司!”

嗯......还有!他们的儿子,孙子也全都给咱赐死喽,咱也要他们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孙死在自己前头!”

说着,他冷冷的一笑,又重复道:

“咱也要他们尝一尝死了孙子的滋味儿!”

他是捧着要饭碗的出身,伴随着刀光血影拿下了天下。

一辈子大风大浪见得多,一颗心早已经硬的像铁石一样,但是盛怒之下,已经显得近乎残忍。

...嗡....

跪在地上发抖的太医脑子里像是惊雷猛的炸响了一般,回了神,更是磕头如捣蒜: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臣等实在是尽力了呀...”

一位叫吕悬壶的太医,更是以头抢地,跪行两步,膝盖重重的磕在金砖上,痛哭流涕道:

“陛下...陛下,臣死不足惜,可是臣的小孙儿才两岁呀,求陛下饶他一命吧”

眼看朱元璋面无表情,不为所动,他又扭过头去,冲着马皇后和朱标的方向猛个劲儿的磕头:

“皇后娘娘,太子殿下,饶命啊,求娘娘、太子劝劝陛下收回成命吧”

一旁的朱标,眼睛红红的,但是心里十分清楚。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雄英的事儿,只能怪他命不好,不能算在这些太医的头上。

可是只要一想起来,朱雄英不仅仅是自己的嫡子,更是大明朝的储君,就连已故太子妃常氏在世时,亦最是疼爱这个长子,他不由恨得牙痒痒。

“唉,等孤百年后,见到大妞儿,她问我雄英怎么样了,我该怎么说呀”

大妞儿。就是朱雄英的母亲,已故开平王常遇春的大姑娘,郑国公常茂的亲姐姐。

常遇春淮西劫道的出身,虽说杀人不眨眼,动辄屠城杀俘,但是极为迷信,专门绑了个算命的先生给掐的八字,说是五行缺水,就给取了带水的名字。

虽说起名叫溪水,但是做事却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提起来没有一个不佩服的,连朱元璋也是赞不绝口。

她和朱标自小便定下婚约,最是要好,只是天不假年,死的早。

想起这些,一向以仁慈著称的朱标,也不由的咬咬后槽牙,默默的转过身去,对于太医的求饶置若罔闻。

最后,还是马皇后叹了一口气,狠狠的瞪了一眼身边的朱标之后,对朱元璋说道:

“重八,治病的是他们,干他们家里人什么关系,再说,太医这几天忙里忙外,也算尽了心了...”

瞟了一眼地上不住磕头的太医,她又说道:

至不济也得给咱大孙积点阴德,你把这些人都杀了,咱大孙到了阎王殿上,能得了好去?”

朱元璋的声音暴怒的像一头狮子:

“他敢,咱非拆了他的阎王殿不可!”

可正在这时,谁也没有注意到,本该毫无生气的朱雄英慢慢睁开了眼睛。

他感觉到浑身的酸痛,轻轻呼了一口气,暗暗思忖道:

“还活着?万幸,我的老天爷啊...房子和车还八成新呐!”

正在想着,只听噌的一声,眼前撞出来一身着杏黄袍,面上两撇胡须,显得颇有富贵威仪的男子:

“英哥儿,你....这,你感觉怎么样了,太医,太...”

“上一边去!”,朱标话还没说完,就被更不讲道理,更粗鲁的朱元璋给挤兑到了一边,他嘿嘿一笑,说道:

“大孙,大孙,咱是你皇爷爷呀,你还有哪不舒服的呀,跟皇爷爷说...”

说着,扭头撇了一眼还在跪着的太医,虎目一瞪,喝到:“聋了?都死绝啦!啊?还不快来伺候着!”

“皇....”正要说话的朱雄英,嗡的一声,脑子里传过去各种零碎杂乱的记忆,一时之间,头疼的像是炸了一样。干脆眼睛一翻,又昏了过去。

留下殿里忙乱的众人。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