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完整文集阅读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完整文集阅读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无删减版本的军事历史《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成功收获了一大批的读者们关注,故事的原创作者叫做画凌烟,非常的具有实力,主角张凡崇祯。简要概述:按照崇祯这个定价,香皂的净利润达到了80%。也就是说,他一天净赚了4000两。比彩票局还赚钱!这还是第一天。这简直让崇祯想起了后世的苹果手机。有逼格,就是牛逼!第二天,五千块香皂被搬运过去,一样,一扫而空。一块香皂大约用一个月,很多人看着香皂小,就一口气买十几块。英国公......

主角:张凡崇祯   更新:2024-05-08 04:4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凡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完整文集阅读》,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无删减版本的军事历史《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成功收获了一大批的读者们关注,故事的原创作者叫做画凌烟,非常的具有实力,主角张凡崇祯。简要概述:按照崇祯这个定价,香皂的净利润达到了80%。也就是说,他一天净赚了4000两。比彩票局还赚钱!这还是第一天。这简直让崇祯想起了后世的苹果手机。有逼格,就是牛逼!第二天,五千块香皂被搬运过去,一样,一扫而空。一块香皂大约用一个月,很多人看着香皂小,就一口气买十几块。英国公......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完整文集阅读》精彩片段


香皂开始批量生产。

崇祯是不是该把香皂拿到街头去卖呢?

当然不是。

这种新鲜东西,拿出去卖,也没有几个人敢尝鲜。

女人和男人是不一样的,女人因为生理结构限制,导致天生就很敏感、防备心理很强。

而男人则是一种比较浪的生物,对新鲜的东西都非常热诚,尤其是新鲜女人。

香皂是做女人的生意,哪个女人敢随便把来历不明的东西往自己身上抹?

这不是找死么?

所以,香皂的生意,它得玩格调和饥饿营销。

什么是格调?

就是这玩意儿一定是有钱人才用的,这就是品牌定位。

至于饥饿营销,就是这玩意儿不是你想要就能要的。

怎么玩这个营销崇祯也已经想好了,就让周皇后先来用,通过皇后传播到王公贵族的夫人们那里,在权贵的小圈子里先流传开。

权贵圈子就是最爱攀比的一群人,等消息传开了,崇祯就可以坐等收钱了。

果然,过了几天,皇后使用香皂的事情,就在京城的一小撮贵族女性圈子里传开了。

于是,尚书家的夫人,国公家的小姐就开始打听香皂这东西。

可打听来打听去,也不知道从哪里弄的。

但几天之内,却总有人能弄一两块来。

那些少部分使用过的人则表示非常好用,这事越传越开。

尤其是英国公的女儿张婉君,她是京城名媛圈里出了名的交际花,她一张嘴出来,什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的女人、夫人们,各个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

听说皇后娘娘正在使用,那更是恨不得马上挖地三尺也要买一个回来。

但是,没货啊!

京城的贵夫人们恨不得把大街跑烂,恨不得把街道翻个底朝天,就是没有看到。

这些天的动态,崇祯都看在眼里,每天都有锦衣卫向他汇报。

我们的崇祯也不着急,让那些人先干着急一段时间。

又过了几天,京城里又陆陆续续有一些人在使用了。

结果出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呢?

贵妇人们一起出来郊游的时候,居然以此作为攀比和显摆。

等到正月二十日,京城里的这把火也燃烧得差不多了。

京城又开始流传一件事,五天后,在东华门外,有一家店叫雅兰堂开业,卖香皂。

这是立刻在名媛圈子里传开了。

五天后,也就是正月二十五日,雅兰堂开业了。

开业的第一天,爆满。

一千块香皂被一抢而空。

每一块香皂卖多少钱?

五两银子!

明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后世的650块钱,五两银子相当于多少钱?

相当于3250元。

也就是说,崇祯的一块香皂,卖3250元。

一千块香皂,卖了5000两。

按照崇祯这个定价,香皂的净利润达到了80%。

也就是说,他一天净赚了4000两。

比彩票局还赚钱!

这还是第一天。

这简直让崇祯想起了后世的苹果手机。

有逼格,就是牛逼!

第二天,五千块香皂被搬运过去,一样,一扫而空。

一块香皂大约用一个月,很多人看着香皂小,就一口气买十几块。

英国公张维贤的女儿直接买了五十块带回去屯着。

这事传到徐光启的耳朵里,把这位老人差点震惊得下巴都掉下来了。

徐光启立刻就跑到皇帝那里。

“陛下,老臣觉得这个香皂,可以多出几个品类,例如兰花香、菊花香、桂花香……”

徐光启一口气说了十几种花的名字,越说越兴奋。

毕竟是给朝廷赚钱的事,身为工部尚书也是义不容辞的事情。

可是崇祯却摇了摇头啊。

徐老爷砸,你不能新鲜玩意儿一出来,就把它搞死啊!

市场都是有规律的,既然现在梅花香的香皂卖得这么好,就多卖一段时间嘛。

等市场疲劳了,再推出新品。

崇祯一副奸商嘴脸道:“不急,等这批香皂卖完,大家用得麻木了再推也不晚。”

徐光启微微一怔,随即立刻明白皇帝的意思了,不由得笑起来:“陛下圣明。”

他没想到这个小皇帝,脑子居然这么好使,这一点他完全没有想到。

有这样的局面,崇祯很开心。

但不开心的人也有,例如杨所修。

山西八大蝗商此时此刻已经被押入京师的牢里,山西那边的刑场已经是血流成河。

两万多人,足够把刽子手都杀怕,足够把刽子手手里的刀都砍出缺口来。

这事起初执行的并不到位,处斩的速度也不快,下面的人总是拖了又拖。

直到这一日,督察院的曹思诚将那十万两贪污的名单给递上去。

崇祯看完大怒,只在奏疏上批复了一句话:全部砍了!

于是京城就有十几个官员两天之后就被拖到菜市口各自挨了一刀。

其中最高关于牵涉到三品大员,就直接被拖出去砍了。

山西那边有二十几个官员也都被打入死牢,等待被押入京师问斩。

这事立刻参与山西案审判的官员们失眠了几天,几天后,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官员突然就变得非常积极起来。

积极到什么程度呢?

经常加班核查,一个个核查。

山西那边更是一天砍一千来个脑袋。

刽子手每一顿都大鱼大肉,深怕没有力气,在刑场上吓晕过去。

在这种情况下,拿了钱的杨所修已经失眠了好多天了。

他已经在家里等待皇帝的圣旨来弄死自己了。

听说曹思诚还专门写了一份奏疏来弹劾他的。

结果杨所修等啊等啊,就是没有等到皇帝要杀自己脑袋的消息。

在家里被吓病了好几天的杨大人,在二月初十的这一天,终于等到了皇帝召见入宫的消息。


且不说他是不是东林党,要尽量压制党争,首先皇帝在做决策的时候,就不能随便给标签。

虽然明末的东林党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这朝堂上哪个又是好东西呢?

崇祯生气的是,监生议论朝政。

《王学质疑》提要说:“夫明之亡,亡于门户;门户始于朋党;朋党始于讲学。

这讲学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一些只看到世界冰山一角却以为掌握真理的热血学生。

这些学生又对自己的老师唯命是从,被人卖了还帮忙数钱。

这个口子一旦打开,那些个学生就会觉得这个国家要完了,他们就会站出来,以自己以为的真理去四处叫喊,甚至可能上街游行。

崇祯站起来,走了两转,怒道:“传朕旨意,将这个监生打入天牢,以后凡有学生议政者,朝廷永不录用!”

崇祯此言一出,大臣们都一惊。

这一下子就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

例如刚刚被召回来的刘宗周。

这个人是东林党,而且是山阴县人。

皇帝这一举动摆明是要压江南士人。

刘宗周心思一动,准备出列说情,但立刻又想到了昨日的钱谦益。

他和钱谦益在先帝朝被魏忠贤罢官,几乎是同时回京师的,钱谦益比他的地位要高,现在都已经抄家,他自认为自己上前说清无异于自找苦吃。

看来这事还得从长计议。

朝堂上的一帮东林党人心中都默契地想着。

而阉党们就不这么认为了,例如魏忠贤。

他出列道:“陛下,学生妄议朝政的确危害无穷,奴婢听闻江南仕子们经常汇聚常州府东林书院,书院门口写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仕人在江南议论朝廷,多有抨击、指责之意。”

魏忠贤这话一出,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万历、天启朝的党争到了崇祯年间没有丝毫缓和,东林党被打压的时候,在江南东林书院开坛讲学,指责朝廷和官府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

魏忠贤这话的意思就是想借现在皇帝对此发怒之机,在东林党添油加火。

如果皇帝真的对仕人们议政有这么大的反应,就仅凭东林书院这一点,魏忠贤觉得今天就可以把东林党的人捶死在这太和殿上。

刘宗周正打算站出来驳斥魏忠贤,崇祯道:“此事暂且不提。”

魏忠贤心中一惊,没想到皇帝居然不想追究。

“陛下……”

崇祯袖口一甩,见皇帝不愿意继续下去,魏忠贤也就识趣地不敢再多说了。

东林党那档子破事,崇祯目前还不打算动,等他把更重要的事情先处理完了,这朝臣不干活的,自然都得换。

崇祯道:“既然诸位爱卿没什么别的事,朕倒是有一事。”

东林党人心头一缓。

大臣们拜道:“请天子明示!”

一边王承恩大声道:“宣孙承宗觐见!”

大臣们心中一惊,温体仁和周延儒互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皇帝这个时候突然召见孙承宗做什么?

而且还是在早朝文武百官都在的时候。

魏忠贤眼珠子转起来,皇帝召见孙承宗做什么?

这孙承宗是天启帝的老师,前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

天启年间,还做过蓟辽督师。

他督师辽东的时候,重振军纪,修整军防,做了不少实事。

正在明末的朝堂是很难得的。

作为穿越者的张凡觉得,北宋末年有种师道那种军中威望极高的老帅,而明末也有孙承宗这种帅才。

孙承宗的军事才能可能不是像岳飞那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的。

但是他能平稳住局面,军中威望很高的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人,曾经都是他的部下。

孙家也是满门的忠烈。

现在崇祯最希望的是什么?

稳住边事。

辽东局势极其复杂,他不想坐在皇宫里去瞎指挥。

而明末战事极多,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一个懂军事的文官入阁做首辅,调动资源先将辽东的局面稳固住。

只有辽东局面稳住了,崇祯才有精力想各种办法搞钱,平国内动乱,发展经济。

孙承宗进殿后,拜道:“老臣参见天子!”

“孙爱卿免礼。”

“多谢天子!”

刘宗周这些个东林党人兴奋起来了,因为孙承宗也算是东林党的。

看来皇帝留着魏忠贤,也没打算要打压东林党!

大臣们都在以党争的角度去思考崇祯的行为,但崇祯现在哪有心情去跟他们扯党争。

如果这朝堂什么事都再扯党争,十七年后,他铁定是要去后面的煤山去挂歪脖子树的。

一边的王承恩取出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昔承宗师先帝,戍辽东,使将帅和,而虏酋惧,功在社稷。朕御极以来,欲肃振朝纲,使天下安定,孙承宗入阁,赐内阁首辅。”

孙承宗连忙跪拜:“臣拜谢天恩!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臣们连忙高呼:“天子圣明!”

大臣们口中高呼天子圣明,心中却是各有各的小九九了。

孙承宗之前被罢了官,怎么突然之间就被赐内阁了?

而且还是内阁首辅!

最近似乎也没有人在皇帝面前吹嘘孙承宗啊?

皇帝以前做信王的时候与孙承宗几乎没有来往。

大臣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皇帝会让孙承宗入阁做首辅。

要知道,孙承宗当年督师辽东的时候,可是得罪了不少人,这朝堂上下还有很多人不喜欢他。

崇祯大声道:“孙爱卿,免礼!”

孙承宗退到一边站立。

而目前的阁臣,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等人,崇祯暂时也不准备动,先将人心稳住,毕竟他才登基几个月。


担心徐光启压力大,崇祯紧接着道:“徐爱卿你也不用担心,要多少钱朕都给你掏出来,只要你给孙爱卿的火炮给朕造出来!”

徐光启连忙道:“天子放心,老臣竭尽所能。”

崇祯又道:“朕记得你跟那个叫汤若望的胡人认识,他现在是不是在西安,你可以现在就把人找回来,只要你说话,朕让锦衣卫去把人接来。”

“那就太好了,有汤若望的帮忙,臣可以加快速度。”

徐光启一边高兴,一边震惊这位才十七岁的少年皇帝从未离开过北京城,却知道汤若望那个人。

“好,待喝完酒,朕就让锦衣卫去找人。”

“谢陛下。”

崇祯又道:“另外,军器局,兵仗局,火药局,还要不要扩招?”

这三个地方,都是大明制造武器的地方。

“臣要先查房一下,才能给陛下答复。”

“好,你先去查房,如果要换人,直接跟朕说,朕让吏部全力配合你,如果要加人,也跟朕说,要多少银子,朕都给你,只要你给朕把火炮和兵器造好。”

徐光启激动得再次站起来,拜道:“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已经六十六岁了,没想到自己在这把年龄,居然还能派上用场。

“对了,朕差点把孙元化给忘了。”

崇祯想起来了,这哥们儿可是大明军功科技人才,顶级的。

徐光启是通才,涉猎比较广,但论军事科技,却未必比得过孙元化。

旁边的孙承宗微微一惊,关于铸造,他正准备推荐孙元化的,没想到皇帝居然把这个人的名字点出来了。

这个人现在在兵部做职方主事,一个小官,但天启年间辽东那些火炮大多是他架上去的,也是他培训出来的炮手。

这个人对火器非常在行,尤其火炮这方面。

孙承宗连忙道:“陛下,此人现在正在兵部职方主事。”

“这人你看怎么来安排,朕就不管那么细了。”

“是!”

“徐爱卿,分两头来走吧,当务之急先派人来蓟镇的防御加强,此事孙爱卿正在牵头做,你也参与进来。”

“是!”

“朕还是那句话,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把东西给朕做出来。”

这一番对话下来,徐光启突然明白这位少年皇帝是什么样的人了。

爽快,好说话,只要能办事,什么都好说。

如此这般就是最好的。

交代完关于军功这一块后,加上徐光启来了,崇祯的心也稍微踏实了一些。

这酒也喝得差不多了,徐光启、孙承宗和张维贤这三人年龄都比较大了。

崇祯也不多留,亲自将他们送到殿前,三人好生感动。

崇祯道:“英国公。”

“臣在!”

“明日安排一下,朕要去见见京卫营的儿郎们。”

张维贤微微一怔,没想到皇帝要去京卫营,他连忙道:“是!”

“天色不早了,快回去吧。”

“臣等告退。”

等三位都走了,便只剩下刘乔还在。

“刘乔,你跟朕来。”

两人又回到了方才的地方,周皇后已经亲手煮了一壶茶,给崇祯倒上,又给刘乔倒了一杯。

刘乔顿时受宠若惊,连忙跪在地上道:“小臣不敢。”

“起来说话。”崇祯将其搀扶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刘乔,可知朕为何叫你回来?”

“小臣不知,请陛下明示。”

“朕没有可以相信的人,所以朕才叫你回来。”

刘乔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一个三十出头的汉子,刀口舔血的人,竟然哭了出来。

当初魏忠贤权倾朝野,他是为数不多敢和魏忠贤正面硬抗的人,但他终究抗不过魏忠贤,只能辞官回乡。

今日再次被天子传召,他感觉自己又有了用武之地了。

“请陛下吩咐,小臣愿意上刀山下油锅,在所不辞!”

“朕不要你上刀山,更不要你下油锅,你给朕好好活着,朕要你去建奴,去那里为朕打探消息。”

刘乔微微一怔,崇祯继续道:“深入敌人的腹地,朕要你为大明组建一个能够刺探建奴和蒙古人的情报部,你可愿意?”

“小臣愿意!小臣一定不负陛下重望!”

“好,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你以前做过锦衣卫指挥使,没有人比你更合适,需要什么样的支持,跟朕说。”

“是!”

刘乔却是很适合做这件事,他为人正派,绝不会叛变,由做过锦衣卫的指挥使,由他组建起整个情报部,必然会成为崇祯在北方的眼线。

只是以后,他都将生活在暗处。

为了光明,总会有人在黑暗处寻找阳光的。

见崇祯亲自会见了一次大臣,周婉言才知道自己的夫君真的是日理万机。

待刘乔走后,她不由得心疼起来,晚上睡觉的时候,崇祯又非常不老实起来。

周婉言突然温柔细语道:“夫君,你都这么累了,还要来吗?”

“咳咳,朕确实有点累了,要不,你在上面,朕躺着不动?”

“这怎么行,夫君是九五之尊,臣妾怎么敢在夫君上面。”

“顾虑那么多干嘛,快来,我和你现在是夫妻,不是皇帝。”

说着,一把将周婉言拉过来。

“夫君,你好坏哦。”

周婉言是越来越觉得自己这夫君不同寻常了,与是信王的时候似乎判若两人一般。

第二天,崇祯穿了一身常服,在锦衣卫的簇拥下,来到了京卫营。

得知皇帝要来,京卫营的军官和士兵们各个都打起了精神。

老实说,京卫营在明朝末年,已经衰弱下去。

真正还有战斗力的,就是辽东军了。

但是,从现在开始,崇祯必须得抓新军。

就从京卫营抓起。

当崇祯到的时候,一众军官早已做好迎接的准备,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从他们轻浮的脚步就可以判断,靠这支军队打胜仗是几乎不可能的。

英国公张维贤这老油条,虽然扶持了朕上位,有大功,但在治军方面却是还缺一把力。

崇祯心中有计较,但是嘴上却没有说出来。

且脸上表现得很开心,很兴奋。

一车又一车的御酒被运输过来,堆放在京卫营的门口。

皇帝下来后,众武将道:“臣等恭迎天子万安!”

“诸位都是朕的好将领,好将军,快快平身!”

“谢天子!”

“朕为你们带来了宫中御酒,朕知道你们忠君爱国,诸位将士都辛苦了。”

“为陛下分忧,是臣等分内职责!”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