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文章精选阅读明末逐鹿

文章精选阅读明末逐鹿

明末逐鹿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明末逐鹿》是作者““明末逐鹿”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何员外谢大牛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惊奇之余,也对于一个月之后的童生第二阶段的府试科考信心十足。不过在参加府试之前,公孙翊最想解决的事情,还是钱的问题,毕竟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指望父亲公孙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只能自己想办法。经商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他不想参加科举了,因为大明的商户是不允许参加明经科举的,就算他愿意放弃科举,父母奶奶肯定不会允许的,除非他不想要这个家了,所以这点是万万不可能的。......

主角:何员外谢大牛   更新:2024-01-23 19:2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何员外谢大牛的现代都市小说《文章精选阅读明末逐鹿》,由网络作家“明末逐鹿”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明末逐鹿》是作者““明末逐鹿”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何员外谢大牛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惊奇之余,也对于一个月之后的童生第二阶段的府试科考信心十足。不过在参加府试之前,公孙翊最想解决的事情,还是钱的问题,毕竟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指望父亲公孙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只能自己想办法。经商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他不想参加科举了,因为大明的商户是不允许参加明经科举的,就算他愿意放弃科举,父母奶奶肯定不会允许的,除非他不想要这个家了,所以这点是万万不可能的。......

《文章精选阅读明末逐鹿》精彩片段


公孙翊的家虽然不富裕,但茅草屋的院落占地面积却不小,加上篱笆圈起来的院子怕是有三亩地,七间土木结构的茅草房围成半圈,房子前面一大片开阔地,用竹篱笆围成一个院落,院子四周种满蔬菜,靠近厨房的位置挖有一口水井,边上还搭有一个乘凉茅棚。

家里上下打理的干净整洁,这一切自然是母亲谢氏的功劳,而公孙翊的父亲公孙季,大多时间都在读书,读了大半辈子书的他,依旧醉心科举,期望着有朝一日金榜题名。

这也是家里穷的原因,要知道公孙季作为这个家的顶梁柱,却不事生产,全靠祖母和母亲耕种那五亩上等水田,加上十亩下等旱地生活。本来地里的产出也就勉强过活,可偏偏公孙季这十几年连续多次进省城参加乡试,每三年去一次来回吃住花费就多达十两银子,为此每次公孙季进省城科考一次,家里就要一年吃不饱肚子。

也正是因为家里缺钱,公孙翊的大姐那个十里八村闻名的贤惠美人,最后只得嫁给城中的一个屠夫,因为当年干屠夫的姐夫可是足足给公孙家拿出二十两银子做聘礼。而那一年公孙季就是拿着女儿下嫁的聘礼去了省城参加乡试,结果钱倒是花没了,但照旧名落孙山。

按理说公孙季一个秀才,也能享受一些朝廷照顾,可偏偏当年他考中秀才的名次在县里排名垫底,而新城那年中秀才的人却有五个人,而朝廷只对前三名的秀才授予廪生资格,每年发放一家两人足额粮食。

所以这样一来,公孙季这个秀才啥好处都没得,仅仅免除了家里一人的劳役和一人丁亩收入。

加上这些年公孙翊又经常犯病,同样让家里花费不少银钱。这也是公孙家为何这几年会累积欠下何员外五十两银子的原因。说起来这个家能够维持到现在,这还多亏公孙季生了三个好女儿,要知道公孙家的三个女儿,个个长得貌美如花,加上出身王府侍女的奶奶陈氏和母亲谢氏贤良淑德教育下,公孙家的三个女儿那还真是品貌双全,个顶个的出色。

这不为了维持家用,公孙季的三个女儿都被早早的嫁了出去,从而换取到一笔聘礼钱贴补家用,才让这个家勉强维持到现在。

公孙季从小启蒙读书,醉心科举,这不为了完成夙愿,同样早早的就亲自教导公孙翊读书认字,说起来公孙翊也是刻苦,加上天赋不错,年纪轻轻得就已经满腹经纶。

大明时代的科举,主要就是四书五经中取题,称之为八股文,除了八股文还有诗赋和策论等等,说难也是真难,说简单也简单。

从小就刻苦读书的公孙翊对于四书五经那还真是烂熟于心,完完全全继承了父亲公孙季死读书方法,做八股文那是完全没问题,可诗赋和策论也就是秀才水平。

如果没有灵魂穿越附身的话,估计前身的公孙翊科举结果只会跟父亲公孙季一样,永远止步于秀才阶段,至于中举人乃至金榜题名怕是想都不用想了。

这几天下来,在彻底融合了这副躯体的记忆之后,公孙翊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比起前世读书还厉害,以前前世读书时读过的很多书,之前都差不多忘记了,如今却都能够一一记起来,这让他惊奇之余,也对于一个月之后的童生第二阶段的府试科考信心十足。

不过在参加府试之前,公孙翊最想解决的事情,还是钱的问题,毕竟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指望父亲公孙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只能自己想办法。

经商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他不想参加科举了,因为大明的商户是不允许参加明经科举的,就算他愿意放弃科举,父母奶奶肯定不会允许的,除非他不想要这个家了,所以这点是万万不可能的。

但放弃赚钱同样也是万万不能的,寻思来寻思去,公孙翊只得厚着脸皮来到大姐夫谢大牛的家中。

谢大牛长得人高马大的,满脸横肉,十分的健壮,看起来一副凶巴巴的样子,但实际上这个人却是心地善良,加上他们家的肉摊已经经营两代人,为此他家的肉摊子在新城县也是颇有名气。

遇上集市日当天最少要宰杀三头两百斤的大肥猪才够卖,还要宰杀五只羊,以及几十只鸡鸭,光雇佣的佣人就有四人。

一年下来至少能够赚上百两银子,这也是他家当年能够拿出二十两银子作为聘礼迎娶公孙翊大姐的原因。

新城的人口也就两万五千人,其中还有万余人散落在城外的乡村,真正居住在城内的人口也就一万多人,为此新城的街面除了集市日,还真没有什么人流。

一条长五里的大街从东门直通西门,至于南北方向根本就没有城门,即便是东西两门也就是一座拱门,显得颇为寒酸。

城市里的道路除了主街道外,还有两条横行横街,稀稀落落的建造着各种民居。主街上大小商铺差不多有二三十家,酒楼只有一家,其它都是路边摊吃食店,都是卖一些烧饼点心什么的。

然后就是一些日用品水果摊蔬菜摊子,衣服饰品店,以及三四间青楼妓馆看起来杂乱而毫无秩序。公孙翊在街面上转了一圈,这才来到大姐家的肉摊前。

“姐夫好,买卖还不错?”公孙翊看着摊前站着几个买肉的客人,含笑上前打着招呼。

“还行,翊哥儿今儿咋有空来我这脏乱之地哩?”谢大牛随口应了一句,带着几分惊奇之色,毕竟他和公孙大姐结婚已经十几年,印象中公孙翊可从来没来过他的猪肉摊前。

“哟,原来小公子来啦,这可是杀猪摊,你这么精贵的身子可别伤着咯。”谢大牛的老娘这些年因为家里没少赚钱,加上公孙翊一家落魄,可是有些瞧不上公孙翊一家,话里话外都带着几分刻薄之色。

“看什么看,就你那穷酸岳父,加上这个病恹恹的小子,你还指望他们有什么出息不成?”见老娘说话难听,向来老实的谢大牛忍不住拉了一下老娘,结果却换来更冰冷的嘲讽。

“翊哥儿是来找大娘子的吧,她在里屋呢,你赶紧进去吧。”谢大牛见说不动老娘,只能尴尬的一笑,搓了搓油腻的手,赶紧让公孙翊进了屋内。

“呸。准是又来找咱那贴钱的媳妇贴补家用来了,真是晦气。”谢大牛的老娘看着公孙翊走进屋内,忍不住啐了一口。


醉香楼开业第一天不但一炮打响,更是赚了一大笔银子。公孙翊猫在厨房一直忙到入夜,差点没把他累垮,不过接下来他又过了一把数钱数到手抽筋瘾。

因为第一天醉香楼的流水竟然高达一百五十两银子,除去菜肴人工费用,仍然有七十两银子的纯收入,而这一百五十两银子,自然不是银锭,而是五花八门的各类钱币,所以让公孙翊整整数了大半个小时方才清点完毕。

“天啊,翊哥儿,今天我们真赚到七十两银子?”公孙二姐正是游飞的媳妇,当年游飞同样给了十五两聘礼才娶了她,但由于公孙家窘迫,所以只是象征性的给了一些回礼,为此让公孙二姐在游家同样遭受不少非遇,以至于公孙二姐对父母颇为怨念。

对于公孙翊这个弟弟,她也远没有公孙大姐这般亲近,但这段时日公孙翊的表现,以及今天酒楼开业的大丰收,自是让她多年的不平心理总算安定了下来。

即便是见过不少钱的公孙大姐也是一脸兴奋,不过在看到一脸疲惫的公孙翊时,她不由一脸的心疼:“翊哥儿,今天你都累了一天,赶紧回去休息吧。”

“翊哥儿,我让你姐夫送你回家去,看把你累的,要是爹娘知道你在我们这里干活,祖母怕是会打死我哩。”公孙二姐说到这里,心虚之余也不觉咧嘴笑了起来。

“是哩,翊哥儿我看你明天就在家歇息,要真让爹娘知道,我们只怕真是连家门都进不了。”公孙大姐先前没有多想,现在被公孙二姐提醒,也是一脸后怕,她可是知道小弟在爹娘和祖母心里那就是心肝宝贝,岂能看到他在这里做庖厨的事。

“二位姐姐,你们就别在这里杞人忧天了,这事只要你们不说,爹娘他们不会知道的。还有我可以自己回家,姐夫他们今天应酬,可都醉了,岂能再叫醒他们。”公孙翊说罢,叮嘱她们把银子放好,这才转身从后门离开了醉香楼。

三月的新城,桃李争艳,空气中到处飘扬着花香味。

醉香楼开业第一天流水虽然高达一百五十两,但这并不是常态,也仅仅只是全城的乡绅豪富捧场而已,接下来的营业额才是正常的经营收入。

这不第二天一天的流水只有八十两,第三天更是降至六十两,之后也就徘徊在六十两流水收入,即便如此一天下来,除去各项开支,收入依旧能够达到二十五两银子,这样算起来一个月的收入也足有七百余两,这笔收入在新城来说,也算是不菲了。

当然这笔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巨款,但在公孙翊看来,还真算不了什么,甚至在他看来也就是一些小钱而已。

醉香楼的生意步入正轨,公孙翊也到了启程的时候,因为四月十三日就是府试的日子,虽然新城距离建昌府也就两天路程,但他父亲公孙季却在四月一日就催促他启程。

公孙季甚至还准备陪同他前往建昌府考试,但公孙翊一个两世为人,年龄加起来都比公孙季还大的人,岂能同意父亲陪考,为此他可是废了好大功夫,才把公孙季的念头给说服了。

“翊哥儿,到了建昌就去你二姑家,别跟她客气,就说是奶奶说的。”这是奶奶陈氏的叮嘱。

“翊哥儿出门在外,记得要吃饱穿好,千万别委屈了自己。”母亲谢氏在说这话时,更是偷偷塞了一个银袋子给公孙翊,虽然只有不到几钱银子,但这可是谢氏多年省吃俭用抠出来的,目的就是留给公孙翊使用。

不等公孙翊拒绝,谢氏就按住公孙翊的手,却是难得的板着脸道:“叫你拿着就拿着,到了建昌府,考完试后去看看你三姐,还有你大姐的孩子成儿,到时候手上有钱也方便不是。”

“爹,娘,祖母那我走了,你们多保重身体。”面对家人不舍关切的目光,公孙翊的心一下子变得暖暖的,心中更是暗暗发誓,今生一定要好好守护家人,让他们都过得幸福快乐。

虽然大姐和二姐没来送行,但前一天晚上,二人早早就各自塞了十两银子给公孙翊,而大姐夫谢大牛和二姐夫游飞早早就雇佣好了一辆马车。

“翊哥儿,这是老把式,你去建昌府就坐他的车就是,路上有什么需求跟他说便好。”游飞亲自送公孙翊来到东门口时,先是叮嘱了一番赶车的老把式,接着又对公孙翊说道。

“有劳姐夫了。”公孙翊拱手作揖表示感谢。

“行啦,自家人不用客气,在此预祝翊哥儿高中案首。”由于酒楼生意红火,游飞如今对于公孙翊自然更加上心。

说起来今年新城通过县学第一场考试的童生,竟然只有公孙翊一人,不过这在新城历史上倒也不是特例,有些年景甚至一个童生都没有。当然有些年景甚至多达十几人,所以这事倒也没有什么新奇的。

建昌府正是大明益王驻藩之地所在,第一代益王朱佑槟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六子,到如今已经传到第八代,这一代的益王朱慈炲是在崇祯九年袭封。

公孙翊的记忆中,他幼时爷爷公孙安多次跟他提过与益王前往进贡朝会之事,也就是这一代益王之父朱由木,而他的祖母早年也是益王府的侍女,所以说他们家跟老益王一家还是颇有渊源的。

不过老一辈去世之后,彼此自然也就没有了交情。建昌府作为益王驻藩之地,繁华程度自然不是新城所能比拟,更重要的是建昌府还是太医院药材供奉之地。

所以建昌府又有灵药福地之称,时人甚至有歌谣传唱: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建昌不灵,可见建昌灵药福地之名。

建昌府的城郭东西长三十里,南北二十余里,巍然耸立的城墙,巡防查阅的兵丁,让人不觉有种大明朝廷本该如此的威严。

公孙翊有童生文牒,自然是很容易就进了城。走进建昌城内,只见沿街店铺林立,人群喧闹,足见繁华。

公孙翊前身多年前来过建昌府二姑家,现在已经过了几年,但他依稀记得是在城南,具体哪条巷子还真有些记不住了,不过赶车的老把式却知道地址,这不直接把公孙翊送到了二姑家大门口。

公孙翊的二姑可不是千金小姐,相反她是个巾帼女子,从小就跟老爷子公孙安习武,用老人家的话说,此女尽得他的真传。

而公孙二姑能够嫁给大商人李旻,自然也是源于一次施救,当年李旻在新城收药,在山间遇到野狼幸亏公孙二姑遇到搭救,否则李旻早就葬身狼腹了。

也正是这样公孙二姑就跟李旻认识并结合了,这些年来夫妻感情也甚好,二姑给李旻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李乐,小儿子李武,也都学习了武艺,如今也继承了家业,开始跑商做起了生意。

高大的宅院门被公孙翊敲开后,正在家里等候公孙翊多时的公孙二姑得知消息,自是第一时间就迎了出来。

“二姑姑,侄儿有礼了。”公孙翊见到二姑的身影,忙立足躬身作揖见礼。

“乖孩子,快快请起,让姑姑好好看看。”公孙二姑一脸喜悦之色端详了好一阵,才含笑道:“长高了,壮实了,好,好啊。”说罢还不忘伸手拍了拍公孙翊的肩膀,以探视公孙翊的体魄强度。

这一连两掌落下,公孙翊只感觉肩膀隐隐作痛,但却不得不笑脸相迎,他这算是领教了这位姑姑巾帼之风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