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精品推荐我真的只想做宰相

精品推荐我真的只想做宰相

山的那边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我真的只想做宰相》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七郎赵二郎,讲述了​头,求老君保佑你平安、健康。”“不用保佑学业有成?”不是为了给他选吉日入学来的?周氏:“也加上这个吧!”也不知道老君管不管学业?听说那是文殊菩萨的事……这道观很简陋,香客也不多,周氏带着七郎走进,老道士清远正带着小道士在打扫屋子呢。“周居士这么早?”清远打个招呼,又看向七郎:“好些日子没见,小全子长高了!”......

主角:七郎赵二郎   更新:2024-03-24 04:1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七郎赵二郎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推荐我真的只想做宰相》,由网络作家“山的那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我真的只想做宰相》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七郎赵二郎,讲述了​头,求老君保佑你平安、健康。”“不用保佑学业有成?”不是为了给他选吉日入学来的?周氏:“也加上这个吧!”也不知道老君管不管学业?听说那是文殊菩萨的事……这道观很简陋,香客也不多,周氏带着七郎走进,老道士清远正带着小道士在打扫屋子呢。“周居士这么早?”清远打个招呼,又看向七郎:“好些日子没见,小全子长高了!”......

《精品推荐我真的只想做宰相》精彩片段


确认神仙老爷不在之后,赵老汉和周氏搂着七郎,悄悄地说:“神仙又给了东西的事,不能再告诉其他人。连你哥哥和侄儿们都不能说。”

七郎笑眯眯点头,“我知道!秘密有三个人知道就不是秘密了。”

“七郎真聪明,我们来拉勾勾,不要忘记了。”周氏勾起了七郎的小胖手。

赵老汉和周氏知道,神仙保佑是好事,传扬出去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房间里安静了下来,周氏轻轻拍着七郎,不一会儿七郎就睡着了,圆圆的肚皮微微起伏,还打着小呼噜。

第二天,周氏对家里人说,她要去道观里请道长算一算四郎的姻缘、七郎上学的吉日,吃过早食就提着个小篮子,带着七郎出门了。

而赵老汉一如既往地带着儿子们下地干活,秋收结束,要把秸秆拉回家、翻整土地种菜、清理灌溉水渠、堆肥……还有得是活呢!

至于房间里藏着的盐和藤椒,他们决定慢慢出手,反正也不急需钱。

深秋的凉风吹拂着,小路旁的树叶沙沙作响,飘飘摇摇的落在地上。七郎小跑在周氏跟前,蹦蹦跳跳地捡着好看的树叶,周氏看着他,不紧不慢地走着。

天明村旁边是杏花村,是个大村,附近几个村子的人每逢三、六、九日就凑在这里交易,慢慢形成了集市。

杏花村旁边有座山,山上有个道观,观里有个老道士和两个小道士。

周氏作为一个佛也信、菩萨也信、老君也信的虔诚信徒,常来这个小道观上香,和老道士清远是相熟的。

到了道观门口,周氏摸了摸七郎的脑袋小声叮嘱:“一会儿给老君磕几个头,求老君保佑你平安、健康。”

“不用保佑学业有成?”不是为了给他选吉日入学来的?

周氏:“也加上这个吧!”

也不知道老君管不管学业?听说那是文殊菩萨的事……

这道观很简陋,香客也不多,周氏带着七郎走进,老道士清远正带着小道士在打扫屋子呢。

“周居士这么早?”清远打个招呼,又看向七郎:“好些日子没见,小全子长高了!”

“真的?”七郎很高兴,跑去小道士身边:“小桃子、小李子,我们来比一比!”

小桃子和小李子是清远道士收养的弃婴,年纪和七郎差不多。三个人凑在一起,背靠背嘻嘻哈哈的比身高。

周氏笑着说:“带七郎来求个平安,算个吉日入学读书。”

虽然说送盐和藤椒的神仙那么接地气,邪也邪不到哪里去。但鬼神的事还是让人心里毛毛的,赵老汉和周氏担忧了一夜,总觉得盐和藤椒收得不踏实,今早还是赶来道观看看。

在老君眼皮底下,如果是不干净的,想必也会被驱走了……赵家虽然穷,但钱和儿子的平安比起来,还是儿子更重要!

清远笑道:“小全子聪明,是该让他读书。”

拜完了老君,周氏还要跟老道士说话,七郎听了几句觉得无聊,提出要去外婆家玩。

周氏嗔道:“去吧,但不许在集市乱买东西!”

七郎高高兴兴地应了,跑出了小道观。

他的外婆家就在杏花村,老外婆还健在,有两个舅舅。

周家的家境,是比赵家更差的。周氏的父亲早丧,母亲一个寡妇人家拉扯到两儿一女,又赶上战乱,其艰难可想而知。

周家大舅周大通是因为祖上留下的泥坯房够大,才娶到了媳妇。

小舅周小石一把年纪了还打光棍呢,但他娶不到媳妇不仅是因为穷,还因为他不务正业!

家里的田地不好好耕种,常到城里去窜,做长工帮闲、走村串户做货郎,瞧着就不靠谱。

周大舅一家对小舅很有意见,但七郎对小舅的印象还不错。

记忆中,小舅每次来他家都给他饴糖、枣干和肉脯糕点,把他扛在肩膀上出去玩……

杏花村是一个大村,有好几个姓,还有一个小集市,有一个羊肉摊和一个猪肉摊,卖猪肉的就是和四郎说亲的胡家。

每逢“三六九”是杏花村的集日,附近几个村庄的人都会来赶集,也会有城里的小商贩来摆摊,今天不是集日,人不是很多。

七郎对外婆家是熟门熟路的,自己蹦蹦跳跳的过去了。

“外婆,我来啦!”还没进门,七郎就大声喊了。

七郎的外婆张老太太年纪很大了,精神还很好,在家里带两个曾孙。

听到七郎的声音,张老太太抱着小曾孙走出来,高兴地说:“是外婆的小乖乖来了!你跟谁过来的?”

两个村有一点距离,虽然乡下的小孩子漫山遍野的玩,但一般不会跑那么远。

“跟我娘过来,她在道观里给我四哥算姻缘。”七郎伶俐地回答。

张老太太笑道:“四郎也要成亲了?好!好!”

儿孙一个个成亲,瞧着儿孙满堂,老太太心里高兴!

张老太太又拿出房里收着的柿饼、枣干给七郎吃,七郎问:“石头舅舅不在家吗?”

张老太太叹道:“你石头舅舅,哪天是在家的?”

七郎有些失望,盐和藤椒可以由爹娘出手,但他还有更多的东西,本想着可以试试由做货郎的舅舅出手,他们甥舅合作,说不定还能留下私房钱~~

“那石头舅舅回来的话,让他去看我,我有好东西要给他!”七郎说道。

张老太太笑道:“好!”

周小石没成亲,和几个小外甥却很亲。老太太看见也欣慰,将来小石老了说不定还能得到外甥的孝敬呢。

在外婆家里磨蹭了一会儿,七郎还惦记着去买肉,周氏却寻了过来。

……这又买不成肉了。

周氏带了一些木耳、干蘑菇的过来,张老太太连连说:“你家人多,就留着自己吃,又带来做什么?”

周氏笑道:“知道娘爱吃,我特意留下给娘的,要不然继祖早拿去卖了!”

张老太太乐呵呵的收下,看到周氏脸上轻松喜悦的神色,问:“有好消息吗?”

七郎好奇的问:“娘,老君给四哥发媳妇了?”


最后七郎吃的那碗猪骨汤,又让赵大郎和赵二郎分了,每人喝了两口已经很满足了。

至于大毛和二毛的那碗,没得剩~

兄弟子侄们谁也没嫌弃对方的口水,饿起来的时候,连别人嘴里的肉都能抢呢,吃同一碗算什么!

吃饱喝足之后,赵家人就要回家了。

出了城门,走到了小路上,赵大郎对三个孩子交代:“卖藤椒的事不许告诉外人。”

三个孩子齐齐点头,七郎觉得他最能守住秘密了,空间那么大的事,他连爹娘都没说。大毛和二毛也知道要护财,没有人知道,他们就能悄悄的上山摘藤椒,一次摘一点,说不定也能攒到幺叔的这么多。

赵二郎捅了捅赵大郎,轻声问:“哥,你真相信是神仙给的?”

“不然呢?”

不然呢?总归不是外人给的,七郎能在家人眼皮底下攒下那么多藤椒,除了神仙给的,还能有什么可能?

赵二郎想来想去,也想不到别的理由,叹道:“爹说幺弟是全村最聪明的孩子,现在看来还有神仙保佑呢,只怕城里那些贵人的孩子也比不上他。”

“比不上!”赵大郎深深认同。

他们后面的话没有压低声音,坐在箩筐里的赵七郎听到了,虽然向来自信,也不禁有些尴尬。

赵大郎又说:“管它是怎么来的,总归不是偷的抢的,我们幺弟那么小,他也偷不到抢不到。所以怎么来的不重要,钱到了兜里最重要。”

赵二郎彻底放下的担心,又高兴了起来,二百五可不少呢,“我们买了一大块羊肉,还剩了好些钱,爹娘看到了肯定很高兴。”

赵大郎和赵二郎加快了脚步,在太阳下山前回到了天明村。

才一进家门,周氏就小跑着过来,从箩筐里抱出三个孩子,在七郎的脸上亲了亲:“可饿了?累不累?”

“不饿也不累!娘,城里可好玩了,原来也不是很远,我下回还要去!”

赵二郎往下搬着箩筐,抬头说:“娘,推车的是我和大哥呢,他们累什么。”

“你推车不是应该的?那么大个人还和孩子比?”周氏笑骂,转头一看,笑容凝固了。

此时,赵老汉也从外头回来了,两个老人沉默一瞬齐声怒吼:“谁买的羊肉?败家子啊!”

赵大郎和赵二郎一齐看向七郎,大毛和二毛也看向幺叔,七郎举起手,兴冲冲地说:“娘!我买的!我们今晚炖羊肉吃!”

赵老汉和周氏的怒气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无奈地说:“是幺儿买的啊?家里还有菜呢,明天再吃啊!”

周氏琢磨着明天拿去刘翁家卖了,又瞪了赵大郎一眼:“幺弟要买你就纵着?哪来的钱?”

赵大郎出门带的钱,是周氏算计好的,除了买各种必需品,绝不会有钱买羊肉。

赵大郎看爹娘生气,连忙说:“爹,娘!你们一定不知道幺弟多有本事!我纳了那么多年粮税,还没见粮食有剩的呢!”

接着,他和赵二郎绘声绘色地把纳粮时的事说了出来。

反正夸幺弟准没错~~

赵老汉和周氏听得一愣一愣的,听到消息跑回家的三郎、四郎、五郎、六郎也听得一愣一愣的。

最后赵大郎总结:“我们七郎有出息啊!”

赵老汉愣了半晌,一点也不气了,笑了起来:“所以这些肉是七郎挣的?我们七郎都能挣钱养家了,真乖!”

“那我们今晚就炖羊肉好不好? 炖羊肉给娘吃,给娘补身子的。” 七郎拉着赵老汉的衣摆撒娇,又说了老大夫的话。

赵老汉和周氏互视一眼,更加感动了,“幺儿都会孝顺娘了……”

这羊肉现在不仅仅是肉了,它代表着七郎的孝心。

炖了!必须炖了!

得到肯定的答复,大嫂张氏、二嫂孙氏和三嫂林氏一起帮着做晚饭,七郎和侄子、侄女在院子里玩耍~~

赵老汉蹲在门边,看几个大的儿子招到身边,低声说:“今天这个事,好在七郎年纪小,又有那个文吏帮着说话。不然其他人都是斗量,我们一家称重,不说差役不肯,就是其他人发现自己吃亏了,也会不高兴。”

赵大郎说:“就是不高兴,也没人敢闹。太平盛世,谁敢在县衙门口闹事呢?不高兴也没用,谁叫他们不懂看称呢!”

赵二郎也说:“都乡里乡亲的,就是觉得自己吃亏了,也不会对我们怎么样。又不是我们让他们吃亏的。”

赵老汉叹道:“出头的椽子容易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赵大郎和赵二郎点头,表示他们会看好七郎,不让他被人套麻袋的。

接着,赵大郎又小声说了神仙送藤椒的事。

三郎几个才知道有这回事,精神一震,齐刷刷向七郎那边望去,他们幺弟是小仙童?要不怎么有神仙眷顾呢?

他们是仙童的哥哥,算起来也是神仙了!

赵老汉纳闷:“这神仙是种地的?怎么还送藤椒呢?”

赵家兄弟面面相觑,这神仙的职业他们倒是没想过……

“这个事你们别到处说了。”赵老汉看着在厨房门口探头探脑的幺儿,慢慢说道:“七郎说过好几回想去上学,今年收成好,我原本就和你们娘商量着送七郎去读书。”

赵大郎和赵二郎有些犹豫,虽然他们也认可七郎聪明,但是……

“大毛和二毛还大两岁呢,要是让七郎去,不好不让大毛和二毛去。”

弟弟是亲的,儿子也是亲的,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赵三郎只有一个二妞,没有意见。四郎、五郎、六郎还未成婚,都默默听着。

赵老汉白了赵大郎和赵二郎一眼:“我难道不心疼孙子?从前送你们俩去读书,就想着你们学会了回来教弟弟们,再教儿子、侄子。这样不出两代,我们全家都是读书人了……但你们白花了两年束脩,字也没认得几个!”

说起这个,赵老汉就来气!

本来算好的挣钱买卖,愣是被两个没出息的儿子弄成了赔钱买卖!

不过现在不是翻旧账的时候,赵老汉顿了顿,接着说:“七郎自从那回生了一场病,我看着长大了很多。就拿算账来说,比大人算得还快,你们说,大毛和二毛能和他比吗?”

赵大郎和赵二郎摇头。

“我的意思,今年先让七郎去,他学了回来再教侄儿侄女,哪个学得进去,明年就让哪个去上学!”赵老汉看着两个儿子,“我们家那么多劳力,省着点供两个孩子还是可以的。你们回去和你们媳妇也商量商量。”

赵大郎和赵二郎想,这样也算公平。

他们做长兄的本来就疼幺弟,想到其他孩子在屋里读书,他们七郎在窗外趴着就心酸……

但赵四郎有意见了,他期期艾艾地说:“爹,我今年成丁了,要说亲了。读书多花钱啊,给七郎上学,我娶媳妇怎么办?”

赵老汉没好气地说:“你成亲的钱少不了!你们兄弟成亲的钱都是公中出。”

赵四郎眼珠转了转,只要不耽误他娶媳妇就行!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