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完整阅读无敌废皇子

完整阅读无敌废皇子

朕闻上古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无敌废皇子》,是作者“朕闻上古”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朱高煦朱棣,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个“一切”,不只是宴会那么简单。“嗯,到此为止吧,朕乏了,诸位爱卿今夜不要忘了赴宴。”一众大佬连连点头,随后识趣地退下。大胖胖也准备开溜,却被朱棣喊住了。此刻屋内再无旁人,仅剩几个宫人立在远处。朱棣这才和蔼笑道:“老大啊,这些天让你受委屈了。”“爹这说的什么话,儿子不委屈……”“行了,朕......

主角:朱高煦朱棣   更新:2024-02-10 04:0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高煦朱棣的现代都市小说《完整阅读无敌废皇子》,由网络作家“朕闻上古”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无敌废皇子》,是作者“朕闻上古”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朱高煦朱棣,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个“一切”,不只是宴会那么简单。“嗯,到此为止吧,朕乏了,诸位爱卿今夜不要忘了赴宴。”一众大佬连连点头,随后识趣地退下。大胖胖也准备开溜,却被朱棣喊住了。此刻屋内再无旁人,仅剩几个宫人立在远处。朱棣这才和蔼笑道:“老大啊,这些天让你受委屈了。”“爹这说的什么话,儿子不委屈……”“行了,朕......

《完整阅读无敌废皇子》精彩片段


感受到郑和的善意,朱高煦也对他点了点头。

“郑大人放心吧,本王保守估计可卖个七八十船,剩下那些就交给番商自己卖吧。”

听了这话,群臣更是议论纷纷,就连朱棣都觉得好奇。

这朱高煦看着不像无的放矢,他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在三天内卖出去那么多番货?

这个家伙,究竟在打着什么主意?

一时之间,朱棣好奇不已,“老二,你打得什么鬼主意?”

“现在说不得,说出来就不灵了。”朱高煦笑着摇头。

朱棣见状有些气闷,眼见自家老二如此胸有成竹,他也点了点头。

不管如何,让老二折腾一回吧!

正如他所说,不过三天时间罢了,朝廷还是耗得起的。

“那你需要什么?人手?职权?现在提出来,朕通通给你!”

朱高煦闻言大喜,“儿子提督武城兵马司,人手倒是充足,不过还要一个人。”

“什么人?说吧,只要不是六部尚书……”

“刑部员外郎,周忱周恂如!”

朱棣话还没讲完,朱高煦直接报出了人名,却是更令朱棣傻眼了。

刑部员外郎?

正五品的青袍小官?

还他娘的是刑部官员?

朱棣本以为老二会从户部要个财政好手,助他在三日内售卖番货。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朱高煦竟然要了一个刑部员外郎!

大哥你是做买卖的啊,不是去查案的啊!

朱棣很是无奈,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他现在对朱高煦的三日之约,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随他折腾去吧,就算是给他这些天追查建文的补偿。

然而太子爷却是与夏元吉对视了一眼,尽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诧异。

这个周忱周恂如,是永乐二年的进士,虽然现在任职刑部员外郎,但他当年考中进士的文章,却是一篇对朝廷财税有独到见解的锦绣篇章,因此高中进士。

夏元吉还准备让周恂如历练几年后,再将他调来户部全力培养,怎就被汉王朱高煦给盯上了?

难道说朱高煦准备插手大明财政?

朱棣常年忙着打仗,自然不会关注一个青袍官员。

“汉王,那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吧,三日之后再议!”

“对了,今晚万国宴会可曾准备妥当?”

朱高煦一颗心放回肚子里,点了点头。

“放心吧爹,一切都安排好了。”

朱棣微微颔首,他知道这个“一切”,不只是宴会那么简单。

“嗯,到此为止吧,朕乏了,诸位爱卿今夜不要忘了赴宴。”

一众大佬连连点头,随后识趣地退下。

大胖胖也准备开溜,却被朱棣喊住了。

此刻屋内再无旁人,仅剩几个宫人立在远处。

朱棣这才和蔼笑道:“老大啊,这些天让你受委屈了。”

“爹这说的什么话,儿子不委屈……”

“行了,朕把你留下来,是想问一句,你觉得老二是不是有什么变化?”

朱高炽一愣,捋了捋颌下短须,神情变得严肃了起来。

“爹啊,你还真别说,老二最近变化还真有点大。”

朱棣脸色微变,“朕也觉得老二有些不太正常……”

“爹啊,你看儿臣坚持跳老二教的畊宏体操,吃老二配的燃脂套餐,还真瘦了不少……”

朱棣:“???”

娘的!

朕是问你这个吗?

“滚出去!”

“哎哎……”

是夜,奉天殿灯火通明,礼乐大作,往来官员络绎不绝,一派煌煌盛世之象。

宴会地点设在奉天正殿,彩龙飞檐,琉璃为瓦,金砖铺地,乃是皇上赐宴外藩使臣、彰显国之威严之地。

此刻殿内灯火通明,宛如白昼,往来侍女彩衣飘飘,尽皆忙碌地准备着珍馐佳酿,可谓是给足了一众海外来使的面子。


乾清宫,御书房。

朱棣手中拿着奏章,却是丝毫看不进去。

他时不时地起身踱步,显得有些焦躁不安。

“小鼻涕,郑和回来了没?”

“回皇上的话,太子爷已经亲率文武百官前去迎接了,估摸着快进宫了。”

小鼻涕躬身回答道,忍不住偷偷笑了笑。

这位皇上文治武功,堪比太祖高皇帝,什么时候露出过这般着急的模样。

朱棣听了这话,随即连连点头,脑海中却是思绪翻飞。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便仓促回国。

这第一次出海,只是朱棣的一次尝试,以破除高皇帝“片板不得下海”的祖训。

当年朱棣即位为帝,迫不及待地想要推行新政。

得位不正的他,迫切地想要使大明复兴,重振雄风。

他也发誓决不做温饱即安的井底之蛙,永乐新政就是要从国策的根本入手,奠定一代盛世之基石。

奈何朝堂之上矛盾重重,即位初期时局动荡,朝臣各怀诡异心思。

在这种情况之下,朱棣明白要想天下归心,道路还很漫长。

他想要大治天下,必须另谋新路。

万事开头难,永乐新政,关键是如何迈出第一步。

正在这个时候,郑和提出了扬威海外,朱棣认为这是当时最合适的突破口,完全冲开片板不得下海这块坚冰,如此才能振聋发聩,势如破竹!

他朱棣就是要借下西洋,拉永乐中兴的这驾新车,作强国富民的大文章!

所以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去得仓促,回来得也仓促,效果也十分喜人。

郑和等人途经了麻喏八歇国、三佛齐旧港等海外小国,还顺手宰了海上最大的盗匪头子陈祖义,成功宣扬了大明天威。

只是出海靡费甚众,却没有带回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引得朝臣极其不满。

不过第一次尝试,不出错已经算是很好了。

郑和回国后,立即就进行了第二次远航准备,同年再次出海远洋。

然而这次远航的主要目的,主要是送外国使节回国,规模较小,带去施恩的物资却不在少数,带来的海外物资更少,朝臣们更是暴跳如雷。

当时国库空虚,朱棣不得不暂缓郑和出海之行,一直到永乐七年九月,郑和才得以第三次出海远洋。

只是这一次,可就奔着海上财富去得啊!

朱棣顶着群臣反对的莫大压力,硬生生地力挺郑和出海,就是为了此刻,等待着郑和从海上带回大量财富,填补那几近空虚的国库!

如果这次郑和又是出海靡费甚众,在海上漂泊两年空手而归,别说夏元吉等朝臣会暴跳如雷,朱棣都会亲手砍了他的脑袋!

没银子,拿什么修顺天帝都,拿什么北伐蒙元,拿什么编《永乐大典》,拿什么疏浚大运河……

郑和如果空手而归,那永乐新政大部分都不得不暂停了啊!

一想到这儿,朱棣就有些心急如焚。

“小鼻涕,你说郑和这次能满载而归吗?”

大太监一愣,“皇上,郑大人已经递了消息,此次合计共有三十多个藩国使臣向大明称臣纳贡,算上那些小部落土酋,那可当真称得上是万国来朝的盛世之场面啊,不是满载而归吗?”

朱棣瞪大了眼睛,恨不得一脚踹过去。

老子说的“满载而归”,是这个意思吗?

那些海外藩国上贡的域外方物,要是不值钱该怎么办?

小鼻涕瞧见朱棣脸色不愉,顿时就反应了过来,轻飘飘地给了自己一巴掌。

“哎哎……是奴才愚笨,但是奴才记得,汉王爷曾说过,海上财富数不胜数。”

“郑大人此次出海,可比前两次规模更大,远行时间更久,定然收获颇丰啊!”

不提朱高煦还好,一提到这个兔崽子,朱棣心里就来气。

“去,把他畜生唤来,朕都不知道,他知道个屁!”

小鼻涕笑着应声离去,他明白皇上这是心急如焚,想从汉王那里得到些安慰罢了。

半个时辰后,朱高煦满脸狐疑地走进御书房。

瞧见朱棣老神在在地坐在床榻上面,主动开口道:“爹啊,啥事儿这么急啊,不能等明天万国宴结束了再谈?”

他受命安排今晚上的万国宴,要与礼部、太常寺等部门接洽,忙得可谓是不可开交。

朱棣瞧见他满头大汗,心中不由一软,罕见地没有骂他。

“老二,明晚的万国宴安排好了吗?”

朱高煦清楚他这问的不是宴会,而是假刺杀计划。

“放心吧爹,我办事你放心,刺杀这方面儿子有经验啊!”

朱棣无语。

听听这畜生说得都是些什么话?

“爹没事儿我先走了,礼部那边还等着我敲定宴会名单呢……”

朱高煦眼尖地注意到朱棣皱眉,立马撒丫子就准备开溜。

然而朱棣只是淡淡地扫了他一眼,朱某人就吓得脚下一顿,不敢挪动分毫。

“上次你说,海上财富数不胜数,真有此事?”

“爹啊,你等会儿见了郑和,不就知道了吗?”

朱棣瞪眼,“老子就要听你解释,你怎么证明海上财富无穷无尽?不然发配凤阳高墙!”

朱高煦:“???”

我尼玛啊!

神经病吧你!

发配高墙的威胁下,朱高煦只能无奈地上前抓起笔墨纸砚,笔走龙蛇地画了起来。

朱棣见状很是好奇,就连小鼻涕都向前探出了脑袋,他们想要看看汉王究竟在画什么东西。

短短片刻时间,朱高煦就把笔一扔,朱棣这才惊觉,这赫然是一幅堪舆图。

“老二,你这是不是画错了,怎地我大明才这么点?”

朱棣看着那一个小圈圈,忍不住发出了来自灵魂深处的愤怒。

朱高煦无奈,开始普及起了地理常识。

“爹,你看这是我大明,黄河长江顺天应天,北边是鞑靼与瓦剌,西边是西域诸藩小国,东边就是朝鲜与倭国,南边是暹罗等山区小国。”

朱高煦指着堪舆图,直截了当地点出了大明周边夷国。

朱棣听后虽然点了点头,因为这堪舆图画得很准确,只是大明有点小罢了。

“其他暂且不提,爹你知道东边的倭国吧?在大明印象中这就是块化外蛮夷之地,极其贫瘠贫苦,但是倭国的资源,却是极其丰富!”

朱高煦提笔在倭国圈内点了一个黑点,“这里是石见银山,含银超上亿两,这里是佐渡金山,含金超千万两,含银越百万吨……”

话音未落,朱棣便豁然起身,怒喝道:“这不可能,天底下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的银子?上亿两白银,千万两黄金,我大明一年赋税才不过三千万两银子!”

上亿两白银,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