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一生所幸,乃生华夏精品选集

一生所幸,乃生华夏精品选集

开灰机的贝塔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一生所幸,乃生华夏》新书正在积极地更新中,作者为“开灰机的贝塔”,主要人物有苏辰约翰,本文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之前一年的时间,苏先生一直没露面。”“偏偏在海东国上门挑衅,企图抢夺祖先象征的时候,苏先生突然出现,挽大厦于将倾?”“因为在这之前,就连苏先生也不知道大禹的存在!”“肯定是祖先预感到华夏危难,所以在前一晚托梦给苏先生。”“我说的对不对!”听见李书华这番话,苏辰都忍不住咧开了嘴。好家伙!这......

主角:苏辰约翰   更新:2024-02-19 03:0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苏辰约翰的现代都市小说《一生所幸,乃生华夏精品选集》,由网络作家“开灰机的贝塔”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一生所幸,乃生华夏》新书正在积极地更新中,作者为“开灰机的贝塔”,主要人物有苏辰约翰,本文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之前一年的时间,苏先生一直没露面。”“偏偏在海东国上门挑衅,企图抢夺祖先象征的时候,苏先生突然出现,挽大厦于将倾?”“因为在这之前,就连苏先生也不知道大禹的存在!”“肯定是祖先预感到华夏危难,所以在前一晚托梦给苏先生。”“我说的对不对!”听见李书华这番话,苏辰都忍不住咧开了嘴。好家伙!这......

《一生所幸,乃生华夏精品选集》精彩片段


听完朱远征的话,苏辰长叹一声,微微点头。

“朱将军说的对,我们国家能拥有今天的国力,不是偷来抢来的。”

“是靠一代代人,一步一个脚印,付出无数艰辛走出来的。”

“现在全世界正面临剧变,以华夏底蕴,必然崛起。”

“但这一结果,绝对是很多势力所不愿看到的。”

“这种时候,要是华夏内部再出现问题,无数先辈的努力很可能就会付诸东流。”

“所以不管朱将军怎样谨慎,都是应该的。”

朱远征深深的看着苏辰。

“好!”

“你能说出这番话,我老朱信你!”

“以后无论你有什么需要,国家都会全力配合!”

与之前相比,朱远征这句话不再是个人的客套。

而是代表国家,对苏辰给予完全的信任。

李书华抹了抹眼睛,久久无言。

他还记得大禹之前说过的两句话。

“有此后人,九州之幸!”

“有此子孙,吾之所幸!”

而拥有苏辰,又何尝不是华夏之幸?

李书华清咳一声,大声说道。

“行了行了,先不说这些了!”

“今天苏先生成为传承者,可以说是举世震惊啊!”

“那些偷偷打我们主意的势力,这下肯定要收敛一些。”

“以后华夏遭受的压力,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重了。”

“这一年的时间,老朱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总算可以轻松下了!”

朱远征也笑了起来,请苏辰坐下之后,说道。

“李老头说的对啊,这一年时间,险些没把老子累死!”

“这下好了,以后有小苏顶着,我也可以偷下懒了。”

“对了小苏,之前你跟李老头在后面叽叽咕咕半天,讲的都是咱们华夏的历史吧?”

“但是我有些奇怪啊!这些历史,咱们的史册上从没有过记载,你又是从哪知道的?”

听见这话,李书华立刻将目光转向苏辰。

这也是他心里最大的疑问。

苏辰想了想,眉头一抬说道。

“如果我说是在梦中知道的,你们信不?”

梦?

朱远征与李书华面面相觑。

做梦能梦到遗失的历史?

这不是扯犊子吗!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前世对于苏辰来说,已如大梦一场,说是梦中所知,也不算胡说。

“我明白了!”

李书华突然一拍手,鼓着眼睛叫了起来。

“肯定是托梦!肯定是祖先托梦!”

“九州鼎已经出现一年了,但是却一直没被激活。”

“大禹虽然在数千年前就已经逝世了,但是残魂还一直留在九州鼎中!”

“肯定是老祖宗英灵有感,不忍看到华夏罹难,所以才托梦给苏先生!”

李书华越说越肯定,原本浑黄的老眼都放出光来。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之前一年的时间,苏先生一直没露面。”

“偏偏在海东国上门挑衅,企图抢夺祖先象征的时候,苏先生突然出现,挽大厦于将倾?”

“因为在这之前,就连苏先生也不知道大禹的存在!”

“肯定是祖先预感到华夏危难,所以在前一晚托梦给苏先生。”

“我说的对不对!”

听见李书华这番话,苏辰都忍不住咧开了嘴。

好家伙!

这脑补能力,真不愧是搞了一辈子历史工作的。

逮到点线索,就能编出一个故事来。

“原来是这样!”

朱远征一双眼睛瞪得贼大。

作为军人,原本他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但这一年来,祖先象征横空出世,祖先残魂重现世间。

与这些相比,托梦还有什么难接受的?

“怪不得啊!”

见苏辰一副瞠目结舌的表情,李书华还以为自己说中了对方心思,一时间更加笃定。

“怪不得之前大禹说,几个老……咳,老祖宗,一眼就选中了你。”

“当时我还疑惑呢,现在想来,托梦的祖先,还不止大禹一个啊!”

“正是因为这些祖先不断给你托梦。”

“所以你才知道了那么多被掩藏的历史,知道那些不为人知的祖先!”

苏辰看着李书华唾沫横飞,心里满是无语。

你也真敢想啊!

要是自己天天晚上一闭眼,就有一群死了千百年的老头等着自己,那还睡得着吗?

不过相比于穿越,托梦这种事似乎更好让人接受。

所以苏辰也懒得解释,只是耸了耸肩,算是默认了李书华的说法。

“华夏十四亿人,这些祖先独独挑中小苏,可见小苏确实是有过人之处。”

朱远征嘴里啧啧有声,看向苏辰的眼神,就像是盯着什么稀世奇珍。

在他看来,这么多祖先同时给苏辰托梦,肯定已经把他内定为传承人。

就算苏辰现在把他所知的东西,全都传授出来。

等到下次象征出世,其他人也不一定能激活祖先象征。

而且这么做,很可能违背祖先意愿,搞不好还会适得其反,被祖先怪罪。

不过这样也好。

此时对于苏辰,他们已经完全信任。

值此多变之时,华夏也需要推出一个英雄来凝聚民心。

苏辰,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小苏,还有一件事。”

朱远征组织了一下语言,再次问道。

“大禹除了赋予你传承……是不是还把激活后人血统的权利,也交给你了。”

“是。”

苏辰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点了点头。

朱远征与李书华对视一眼,同时吸了一口气。

“苏先生。”

李书华小心翼翼的问道:“大禹可是四千年的祖先的,现在……还有血脉留存下来吗?”

原本在他看来,大禹的后人应该很多。

但之前又从苏辰那儿得知,华夏历史上战争不断,饥荒、灾害更是不胜枚举。

所以对于大禹血统是否能传到现在,李书华心里也有点没底了。

“有!而且不少!”

苏辰的声音斩钉截铁。

得到绝对传承之后,凡是拥有大禹血统的后人,无论远近,都能被他感知到。

只要一个念头,就能让这些人血统觉醒。

“不少……那是多少?”

李书华眼睛一亮,声音都开始颤抖起来。

既然苏辰说不少,那怎么的也有两三万人吧?

这些人里面,有异心或者心性不正的,肯定只是少数。

绝大部分华夏人,都是为人正直、心向祖国的。

两三万觉醒者,就算不能和海东国那十几万相比,起码自保是没问题了。

苏辰看看李书华,又看看同样满脸紧张的朱远征,伸出三个指头。

“三万!”

李书华眼中瞬间满是光彩。

可是苏辰却撇撇嘴。

“我的娘!该不会是三十万吧!”

朱远征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

但苏辰还是微微摇头。

“三……三百万?不可能吧?”

李书华与朱远征控制不住的哆嗦了一下。

这数字,连他们自己都不信。

苏辰笑了起来,一字一句的说道。

“不是三十万。”

“也不是三百万。”

“不算海外,光是华夏境内,大禹后人就有……”

“三亿!”


当然,这只是最坏的可能。

哪怕在一小时之前。

金大昌还认为,华夏只知晓自己300年的历史。

就算真能激活祖先象征,召唤出来的也不过是清朝的祖先,对于海东国构不成任何威胁。

所以他才没有一开始就动手,而是不断施压,想让华夏服软,免得落人话柄。

但他万万没想到,事情会变成现在这样。

在海东国那些禁书里,海东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其实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方政权。

更不为人知的是,这个政权的最初建立者,是华夏商纣王的叔叔,箕子。

纣王战败之后,箕子逃到海东半岛,这才有了海东族裔的兴起。

这是海东国的最高机密,绝不能泄露出去。

“难道……华夏召唤出的祖先,就是这位?”

金大昌满头大汗,但一颗心却如坠冰窖。

不过他却不知道,夏商虽然时间距离较近。

但是大禹与纣王却并没什么血缘关系,更别提他叔叔了。

如果他不派觉醒者去华夏,那大禹的出现,对他们根本不会有什么影响。

可是现在,大禹亲自出手。

这位上古时代,能与伏羲、黄帝比肩的贤圣帝王。

镇压的不光是金俊贤等人的觉醒之力。

还顺着血统联系,镇压了金春秋的祖先之力。

连祖宗都被镇压了,觉醒的金氏后人自然不会好过。

华夏这边,自然不知道海东国已经鸡飞狗跳。

所有华夏人的目光,都凝聚在大禹虚影之上。

激动、喜悦的情绪。

充满了每一个城市,每一条街道。

“数千年之后,还有后人记得吾之姓名,吾之功绩。”

“吾……甚慰。”

大禹目光低垂,宛如星辰的眸子,看向苏辰。

苏辰连忙躬身一拜,认真的说道。

“禹帝治洪水,凿龙门,划九州,每一步都是艰难万重。”

“这种担当,这种信念,这种毅力,都是禹帝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就算过去数千年,就算因为某些原因,后人不知禹帝之名。”

“但是这种精神,依旧深刻在华夏子孙的骨子里。”

“我认为,这才是对禹帝最好的纪念。”

这些话,苏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华夏历史断层,300年前的祖先一个都不知道。

就算自己激活祖先象征,召唤出大禹,华夏依然没有人激活血统。

甚至在海东人动手之前,大禹连眼睛都不愿睁开。

不过这也很正常,祖先以前也是人。

要是后代子孙忘记了自己,谁心里不气?

其实就算是在以前的世界,大禹之名家喻户晓,禹庙祠堂更是遍布各地。

但是除了一些老人,在每逢年节时会去祭拜一番,年轻人又有几个会去?

说起某些小鲜肉的生日,这些人都如数家珍。

可对于自己祖先的祭辰,却是一问三不知。

但祖先就是祖先。

无论子孙记得也好,忘记也罢。

一旦被外人欺负,一样会毫不犹豫的出手庇护。

这才是割不断的血脉!

这才是真正爱护你的人!

这些人,才最应该铭记于心!

听见苏辰的话,许多华夏人都流露出羞愧的表情。

大禹的目光也柔和了一些。

沉默半晌后,再次开口问道:

“数千年之后,九州人丁兴旺否?”

上古时代,蛮兽横行,天灾不断,人族可谓是挣扎求生。

大禹治水十三载,划九州,合天下。

就是为了将各部族团结起来,共同抵抗灾祸,让华夏人族能够繁衍下去。

所以对于这位上古帝皇而言。

江山社稷远没有后世那么重要。

人丁兴盛,才是九州是否兴旺的根本。

苏辰笑了笑,再次拱手一礼。

“祖先放心,今日之华夏,人口兴盛至极,足有十四万万之巨!”

“就算放眼九州之外,也遍布我华夏子孙!”

听见苏辰的回答,大禹古井不波的眼神,终于起了波澜。

“十四万万?当真?”

“千真万确!”

就算身为上古圣贤,大禹也忍不住发出一声赞叹。

“没想到数千年之后的九州,居然如此繁盛!”

“那吾再问你,今日之九州百姓,可还受水患之害?”

在问出这个问题时,大禹表情瞬间肃穆。

上古华夏,洪水肆掠。

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

他亲眼目睹了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毁人亡的惨状。

而他的父亲鲧,用障水法治理洪水,在河岸筑起堤坝。

可是洪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依然未能平息水患。

大禹被任命为司空之后,检讨自己父亲治水失败的原因,改堵为疏。

治水的十三年间,大禹翻过了无数丛山峻岭,淌过了不知多少条大河小溪。

他的脚步,从西向东。

逢山开山,遇洼筑堤。

为了治水,他费尽心力,不怕劳苦,与老百姓一起风餐露宿,三过家门而不入。

终于,龙门山开,江河入海。

在中原大地肆掠了二十年的洪水,不再为患。

正是因为这些经历,大禹才深知洪水之害。

数千年前,他平息了水患。

那数千年后呢?

苏辰沉思片刻,终于嘴唇轻启。

“今日之华夏,依然没能完全消除水患。”

“许多百姓,还会承受洪水之苦。”

听见这话,大禹眼中的光亮灰暗了下来。

“数千年过去了,水患之害依然还在么……”

大禹默默低语,长叹一声。

“是啊,五行之力,岂是人力所能完全消除。”

“只是苦了九州百姓……”

听见大禹的话,广场上的人面面相觑。

而网络上,更是喧闹一片。

“话怎么能这么说呢?虽然现在一样有洪水,但是跟几千年前应该有天壤之别吧?”

“就是啊?虽然我不知道夏朝时啥样,但是现在那条河没有堤坝?就算闹洪水,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惨吧?”

“他这样说,岂不是让祖先更看不上我们这些后人。”

“唉……看祖先叹气,我心里难受得紧。”

“要是我,我就说咱们现在国泰民安,根本就没有什么水患。”

“都别闹了!要不是人家,你们谁能激活祖先象征!安静看着就是!”

“没错,要不是这小伙子,咱们的祖先象征恐怕都被海东人抢走了!”

“……”

虽然苏辰说的是实话,但在大禹面前,所有人都想展现华夏最好的一面。

这就跟许多年轻人对家里报喜不报忧一样。

不是想刻意隐瞒,而是说了也没什么用,只会让长辈徒增忧愁而已。

小说《一生所幸,乃生华夏》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