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御江山城演义完整文本阅读

御江山城演义完整文本阅读

潘森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御江山城演义》新书正在积极地更新中,作者为“潘森瑟”,主要人物有安18御江庞御姝,本文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问我啊?”安十八想,不应该问十七么。他回答,“回殿下,我和十七都已经学会了。”“好。安十七不在时,你这个副手就负责经管你们的临时营地吧。”御姝轻松地说,“你现在就在镇上采买吧,买完后回临时营地去。”“啊,我不再继续跟了么?”安十八问。“你快买了东西回去吧,免得你们那乡下孤儿院又六神无主。”御姝轻松地挥挥手,“再有人去私采王土孶息的话,你们那临时营地,......

主角:安18御江庞御姝   更新:2023-12-25 12:1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安18御江庞御姝的现代都市小说《御江山城演义完整文本阅读》,由网络作家“潘森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御江山城演义》新书正在积极地更新中,作者为“潘森瑟”,主要人物有安18御江庞御姝,本文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问我啊?”安十八想,不应该问十七么。他回答,“回殿下,我和十七都已经学会了。”“好。安十七不在时,你这个副手就负责经管你们的临时营地吧。”御姝轻松地说,“你现在就在镇上采买吧,买完后回临时营地去。”“啊,我不再继续跟了么?”安十八问。“你快买了东西回去吧,免得你们那乡下孤儿院又六神无主。”御姝轻松地挥挥手,“再有人去私采王土孶息的话,你们那临时营地,......

《御江山城演义完整文本阅读》精彩片段

新世305年12月3日,下午,王土浣新渡。

大酒肆里,庞御姝的薛总管正在滔滔不绝地给安十七和安十八介绍王土上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常识。

“……那么,我讲得也差不多了,少主人想让我传达的,我也都传达到了,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没?”

“讲得非常详细。”安十七说,“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如何在王土维持基本生活,且不至于触犯律法了,谢谢薛总管。”安十七说,“不过,我有一个比较宏大的问题,不知薛总管能否解答。”

“宏大的问题?没事,请尽管问吧。”薛总管说。

“我们久居乡下,对这个世界的大势,几乎没有了解——现在这个年代,他们王族治理着国家,正在忙着什么国家大事呢?”

“哦,你是问天下大势与国家大事。”薛总管回答,“天下之大,我也不了解天下之势。不过,因为侍奉王族,听得一些国家大事,这个我可以回答你。”

“好的,请讲。”安十八说。

“其一,近年来野人之乱愈演愈烈,国家正在加强各郡县和封邑的防护,并研究应对之策;其二,国家正在准备对北方的巫郡用兵,巫郡自五十年前被北方敌国攻占,后经历了郡人起义、野人祸乱、叛将自立等战乱人祸,现在仍处于地方自立、不听王命的状态,如果我国能取巫郡,则整个白州可归于一统,皆归于我国。如到那时,想必是全州平安,全国大治了。”

“原来如此。”安十七听后说。

“我也有一问。”安十八提问。

“请问吧。”薛做好了回答的准备。

“你家少主人是不是有手疾,吃饭得别人喂啊?”

“十八!?”安十七惊了,没想到安十八真能提出这个问题。

薛总管也被安十八弄得呆了几秒,随后说:“年轻人,对王族殿下万不可这么无礼,如果被王族成员当面听到这些妄语,发言的人是要遭受刑罚的。”

“那当我没问,当我没问。”

薛总管摇摇头:“你已经问了,说出的话,要撤回是很难的,不过少主人没有亲耳听到,我想问题也不大——既然你问了,我也该回答你这问题,少主人身体十分健康,没有任何疾病,你明白了吧?”

“明白明白。”安十八点头。

三人又饮茶闲谈了一会儿,听闻楼上雅座有人下来,扭头一看,原来是御姝和女仆走了下来。

薛总管带着二人站起身来,向少主人低头致意。

“少主人,是准备好去渡口了,对吧?”

御姝点头。

于是众人便走出了大酒肆。

出门时安十八观察了一下,发现还是女仆帮忙挑起门帘,庞御姝还是没自己动手。

“养尊处优,哼。”安十八心想。

走出酒肆后,庞和奴仆起身上马,庞御姝突然问向安十八。

“薛总管给你说的王土上的规则,你都学会了吧?”

“问我啊?”安十八想,不应该问十七么。他回答,“回殿下,我和十七都已经学会了。”

“好。安十七不在时,你这个副手就负责经管你们的临时营地吧。”御姝轻松地说,“你现在就在镇上采买吧,买完后回临时营地去。”

“啊,我不再继续跟了么?”安十八问。

“你快买了东西回去吧,免得你们那乡下孤儿院又六神无主。”御姝轻松地挥挥手,“再有人去私采王土孶息的话,你们那临时营地,怕是迟早被哪位乡贤一把火烧了。”

“原来你让我背个空背篼是这个用意啊。”安十八说。

“你也不笨呢。”庞笑了笑。

“可我没钱。”安十八马上说。

“一文都没有?”

“你让我只背了个空背篼嘛。”

庞御姝被逗笑了,她想了想说:“唉,没想到,考虑不周的人竟然是我。”

随即她让薛总管直接给了他一元。

“啊,真是一笔巨款……”安十八还从没拿过这么大数额的现金,他把一元币紧紧攥在手里,生怕丢了。

“十八,买东西时机灵点哦。”安十七说。

“好的。”

“回去把大家都带好。”

“好的,你多保重。”

二人拥抱告别,随后安十八向庞御姝说:“殿下,请您顾好十七,我告退了。”

“你去吧。”

安十八沿路往回走,另四人则继续向江边走去。

很快,四人来到了镇上的渡口。

渡口很大,人声鼎沸,各种人马和货物川流不息,沿着江岸的港口停着一艘又一艘船,或大或小,颇具规模。

四人来到一艘大船前。

“大人好!”船前的伙计恭敬地说,“这是去江南大营的船,今天会经停王城过夜,不知是否合您路线?”

“今夜停王城,明天到江南大营?”庞御姝问。

“正是如此,如果您不下船的话,可在船上夜宿。”

“一等客票多少钱?只去王城。”庞问。

“一等客票去王城,是一百五十文。”

“薛总管,那我们就乘此船吧。”庞御姝说道。

“好的,少主人。”薛总管答应道,然后他对伙计说,“我们总共是四人三马,如你所见。”

“好的,我给您算下。”伙计说,“四人客票六百,高马一匹,矮马两匹,货票两百文,一共八百文。”薛总管听罢,便给了一元。

伙计收了一元,补给薛两枚铸着“百文”的文钱,然后喊来更多的伙计,热情地帮着牵马迎客,招呼四人上船。马被牵至船底货仓,四人则到了甲板上,寻得一方雅座落座。过了一阵,在一阵号角和锣鼓的提示音后,大船缓缓驶离了渡口。

船员端来半壶茶水,庞御姝便吩咐女仆沏茶,一边看着江景一边又饮起茶来。

“薛总管。”安十七小声问,“这茶水没有收钱,是为何?”

“一等客票,包含在票钱里面了,这是我国水运商业行规。”薛解答道。

“原来如此。”安十七明白了。过了一会儿,他觉得有些难受,忍了一阵,感觉更难受了。他说:“启禀殿下。”

“怎么了?”庞御姝转过头问。

“我觉得头晕脑胀,胃里似翻江倒海,我寻思,我这可是书中提过的晕船之症?”

“你第一次坐船吗?”庞问。

“四五岁时随安师入城取古书,好像也是坐了船的。”安十七一脸不舒服的表情,“可那时记不清有没有发病了。”

“哦。”庞御姝听罢便继续淡定饮茶看景,“你待会儿吐江里就行,别吐甲板上。”

“啊?”

“这不是大病。”庞御姝说。

过了一会儿,诚如庞之所言,安十七趴着栏杆开始吐了起来,很快吐完了,靠坐着栏杆,呼呼地喘着气。

“殿下……我有一问……”安十七一边喘气一边举手。

“怎么,薛总管在酒肆里,没有将王土的概括传达到位么?”庞漫不经心地反问。

“啊……不是……”安十七说,“我是上了船……才生出的疑问……”

“那你问吧。”

“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都是军营么?如果是,那为何这民船航线,以军营作终点站?”

“观察力不错。”庞御姝说,“首先,你说对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一样,都是军营。”

“谢……殿下夸奖。”安十七向庞的雅座拱了拱手。

“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有不同之处。”御姝接着说,“江南大营既在练军又在营商。所以这些船才会到江南大营去,因为那里筑有商港。”

“那为何江北大营的庞将军……不也开营做商?额外赚钱……有何不可?”

庞御姝静静地看着江面,没有回答。

“你说你小时候,和安师一同进过王城对么?”过了一会儿,御姝突然问道。

“是的。”安十七说。

“对王城还有印象不?”

“那时年幼,只隐约记得城里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其他都忘了。”

“当真不记得了?”御姝问。

“更多细节确实记不得了。”

御姝叹了口气。她接着问安十七:“你可知御江山城为何有此名?”

“回殿下,御江山城是王城的并称,因城筑于御江山上而得名。”

“御江山又是怎么得名的呢?”

“回殿下,据史料记载,先祖立国时,举国上下尚为蛮荒之地,先祖沿御江溯游而上,行到这两江交汇之处,遇野人来攻,先祖于三面环江的山峰上列阵迎敌,获大胜。先祖念及此山乃风水宝地,遂于此安营扎寨,并依江名,命名此山为御江山,与御江在山下交汇的支流,被先祖命名为野平江,寓意‘野人平息’。”

“你知不知道先祖是哪年立国的?”

“回殿下,新世元年6月1日。”

“先祖立国至今,已历多少位先王?”

“17位。”安十七说,“算上当今王上,就是18位王。”

“不愧是安师的学生。”御姝说,“还是有点文化。”

“谢殿下褒奖。”

“给我说说你老师吧。”

“殿下想知道什么?”

“知道关于你老师的一切。”御姝说完,招手示意安十七坐回到雅座。

安十七坐下,开始与御姝周旋起来:“那个……殿下给的单位太广泛了……您具体想知道哪个方面?我全力回忆并解答就是。”

“第一,安师真名?”

“安大犬。”

御姝差点被茶呛到,女仆赶忙帮主人捶背和擦嘴。

“你确定你老师真名是这个?”她问。

“是的。”

“好。”御姝接着问,“他是哪年生人?”

“新世240年。”

“你确定么?”

“老师确实这么自述的。”

御姝算了一下,这么算来,以安师的年龄,不可能同时给两代王当老师,但是她不愿相信王城传闻是错误的,她觉得,定是安师骗了这些他收养的孤儿。

“你几岁被收养的?”

“从我记事起,就在学校了。”安十七说。

“你知道自己生父生母的消息吗?”

安十七点头:“安师说,我父母本是县里农民,某年灾荒遇到土匪劫村,父母身死,幸存村民便把我送到谷中。”

御姝注意到,这是安师灌输给安十七的,她认为,这不一定真是孤儿的身世。

“按你的意思,打记事起便待在学校了?”

“是的。”

“说说你们学校吧。”御姝又说。

“回殿下,水龙谷学校是安师创立,位于御江郡邻水县水龙谷。”

“说完了?”御姝诧异。

“啊……殿下还想细问什么?开口问便是。”

“学校教什么?有多少人?如何维持?”

“学校教授天地万象的各类知识。”安十七答,“我记忆中,人多时有百余人,现在我们走后,校内还剩20多位学弟学妹。学校维持工作基本由老师面面俱到地负责,我们大龄学生也会帮衬维持。除此之外,遇到天时好收成好的年份,时不时也有附近村落的村民向学校捐赠,或来做做帮工。”

“除了捐赠,学校有什么收入来源?”

“学校开垦了些薄田,老师和学生都参与耕种,收成好、有余粮的年份,就把农货加工成各类吃食,拿去县城卖掉。老师偶尔去附近村落或县城讲学,也会收一些钱财或物资作报酬。”

“有村民捐赠和帮工,还能出去讲学,那学校在民间口碑很好对么?”

“虽不算名声大振,但大家对我们学校普遍还是友好的。”安十七答。

“你说之前学校有百余人,现在为何减少到20多人?”

“谷中条件艰苦。”安十七说,“有学生患病去世或意外身故,会减少人口;有学生年龄大了,就会离开学校,也会减少人口。”

“年龄大了,离开学校?那然后呢?”御姝问。

“离开后,有学生会到远一点的村落里作农人,如果幸运,就能攒钱娶妻过日子。有的学生据说会离开白州,但不知去哪,还有学生就失踪了,生死未卜。”

“你们现在也是年龄大了,离开了学校。”御姝说。

“安师说,我们是第一批可以投军的学生,他嘱咐我们,投军后用毕生所学,护国安民。”

御姝听了安十七的话,开始感到愈发的好奇。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