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宣和轶事全文完结

宣和轶事全文完结

休息的云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宣和轶事》这部小说的主角是赵佶赵佶,《宣和轶事》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属于穿越重生下面是章节试读。主要讲的是:指门第低微的人家)27093户,欠83万贯,而欠200贯以下的就达25353户,欠46万贯,市易法本意是抑制豪商,结果确是大批小商贩因此破产,国家所获之利,远不能和造成的破坏相提并论,此三法皆不可用。赵佶点头说道:苏卿之言,吾明白了,既然此三法不可用,那新法之中可用之法有哪些?值得商榷之处有哪些,诸卿可以议一议。三司使吕惠卿说道:官家,若说新法之中成效最大的富国之法,当论免役法、方......

主角:赵佶赵佶   更新:2023-12-15 12:0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佶赵佶的现代都市小说《宣和轶事全文完结》,由网络作家“休息的云”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宣和轶事》这部小说的主角是赵佶赵佶,《宣和轶事》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属于穿越重生下面是章节试读。主要讲的是:指门第低微的人家)27093户,欠83万贯,而欠200贯以下的就达25353户,欠46万贯,市易法本意是抑制豪商,结果确是大批小商贩因此破产,国家所获之利,远不能和造成的破坏相提并论,此三法皆不可用。赵佶点头说道:苏卿之言,吾明白了,既然此三法不可用,那新法之中可用之法有哪些?值得商榷之处有哪些,诸卿可以议一议。三司使吕惠卿说道:官家,若说新法之中成效最大的富国之法,当论免役法、方......

《宣和轶事全文完结》精彩片段

果然不出赵佶所料,这两道诏书一下,分量十足,赵佶都怀疑公文用纸不够用了。也说明这两位的人品属实有点不太行。各种弹劾的奏疏简直堆满了赵佶的案头,好在这两位都是久经考验人物,脸皮什么的早就不要了,倒也不影响他们上任。

赵佶已经意识到新旧党争是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不暂时平息新旧党争,朝政就不会走上正轨,新旧党争就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靖康之变,大家彻底不吵了。赵佶还是决定召集宰相们讨论此事。

垂拱殿内,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忠彦,右仆射、参知政事曾布,枢密使章惇与新任尚书左丞、三司使吕惠卿,御史中丞苏辙齐聚一堂,赵佶坐在上首。韩忠彦问道:不知官家召我等所为何事?

赵佶说道:自神宗以来,国家更易法度,然事多变易,朝野沸腾,屡有更化、绍圣之举,于国家非是幸事。吾以为,当详尽讨论其中各项法令,适合行事的就继续推行,需要损益的就加以讨论修改,实在不能推行的就应当立刻废止,不要囿于新旧之争,而是要从对国家是否有利来讨论,还望各位出于公心,多为国家考虑,不要囿于门户之见。

韩忠彦说道:官家,此国家大事也,官家既然要讨论,不若召史官记录,以昭示后代。赵佶想了想说道:可,就按韩相说的办吧。史馆的学士来到垂拱殿,准备记录,赵佶说道:诸卿畅所欲言,吾听而从之也,韩相来主持吧!

韩忠彦拱手说的:官家令吾等议论神宗以来法令,某先将神宗以来法令论述,以供诸位参考,神宗与王荆公所作之法,大略有三个方面。一曰富国之法,有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二曰强兵之法,有保甲法、保马法、置将法、裁兵法、军器监法。三曰取士之法,有贡举法、三舍法和惟才用人等法。诸位可以议论了。

苏辙说道:官家、诸位相公,新法之中,害民最深的就是青苗法、市易法和保马法,此三法应当废除,不需再议。韩忠彦说道:苏台长说的是,这三法确是危害最深,议论最多的,而且也早已废弃不用了,似乎不必讨论了。赵佶说道:既然这三法皆废,那正好讨论三法为何被废,以为后来者诫。

苏辙说道:官家圣明,此三法之害,都在于残民。以青苗法为利,诸路以见存常平、广惠仓的一千五百万石钱各为本,如是粮谷,即与转运司兑换成现钱,以现钱贷给广大乡村民户,有剩余也可以贷给城市坊郭户。民户贷请时,须五户或十户结为一保,由上三等户作保,每年正月三十日以前贷请夏料,五月三十日以前贷请秋料,夏料和秋料分别于五月和十月随二税偿还,各收息二分。一是时间不合理,二是利息过重,百姓根本无法承担,三是在执行过程中,州县及提举官为了政绩进行抑配,就是摊派。

赵佶有些摸不着头脑,问道:据吾所知,民间借贷利息远高于青苗法规定的利息,为何还是说利息过重?苏辙笑道:官家,青苗钱的利率虽然较之前的高利贷较轻,但对于民众来说仍然是一个负担,而且由于青苗钱每年出贷两次,所以利率实际上不止二分,同时一些官吏也借机增息。民间借贷、还贷时,可以用钱,也可以用物,拖欠之时没有督责威刑之惧,而青苗钱虽然规定可钱可物,但实施过程中,则必须以钱还贷。由于物价等因素影响,以钱进行借贷的行为存在着有损民户的现象。民间借贷可以拖欠,可以在不同时期还贷,但青苗法不能拖欠,拖欠会影响其执行,因而还贷时间刻板,拖欠者将面临官府督责的压力。故而王荆公之本意是为了百姓不受高利盘剥,而青苗法却使百姓受官府的盘剥,且不但下等户被盘剥,不少有产之家也因此破产,才使得青苗法声名狼藉,怨声载道。

苏辙继续说道:市易法亦是如此,名为救民,实为残民。神宗死后,据统计当时商人所欠的市易钱,仅利息即达921万贯,以开封府为例,在免除了商人欠的市易息钱和罚钱之后,还有27155户欠市易本钱237万贯,其中小姓(指门第低微的人家)27093户,欠83万贯,而欠200贯以下的就达25353户,欠46万贯,市易法本意是抑制豪商,结果确是大批小商贩因此破产,国家所获之利,远不能和造成的破坏相提并论,此三法皆不可用。

赵佶点头说道:苏卿之言,吾明白了,既然此三法不可用,那新法之中可用之法有哪些?值得商榷之处有哪些,诸卿可以议一议。三司使吕惠卿说道:官家,若说新法之中成效最大的富国之法,当论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以免役法为例,之前衙前役,可令中等之家破产。现今采用免役法,按户等缴纳免役钱,官府雇人服役,两全其美。还有方田均税法,清仗出了大量田产,为国家增加了大量赋税。均输法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增加了收入,还使得漕运损耗变少。若说商榷之处,臣以为在免役法中,原来不用负担差役的女户、寺观,也要缴纳半数的役钱,称为“助役钱”。女户固然应当照顾,但是僧人道士之类,不事生产,不缴赋税,未免过于可笑了,臣以为女户之助役钱可以减免,寺观决不可免,当究其人数,征收免役钱。

章惇也说道:寺观僧道,多以所谓方外之人,逃避税收,应当清仗寺庙田产,照章纳税,并且缴纳免役钱。而新法中的保甲法、置将法、裁兵法、军器监法皆是良法,应当继续推行,尤其是置将、裁兵二法,还要继续推行,禁军厢军员额已经由仁宗时的一百二十余万下降到不足八十万,兵器甲胄也逐渐配备齐全,冗兵问题已有很大缓解。

韩忠彦说道:臣以为保甲法非是良法,保甲之事徒足以困百姓,而实无益于军实。百姓每年受上番和校阅之害,所获银钱,远不能抵充延误农事的损耗,且保甲训练不足,兵器不全,难以上阵。于国家实在无用,平白消耗钱粮而已。

曾布也说道:官家,时移事易,保甲然废罢已十五年,一旦复行,与事初无异,当以渐推行,则人不致惊扰。且自元丰而后,民兵日盛,募兵日衰,其募兵阙额,则收其廪给,以为民兵教阅之费。元祐以降,民兵亦衰。兵事弊端丛生,不可轻举妄动,只能徐徐图之。

章惇大声说道:诸公可知州县流民日益增加,盗匪滋生,若不组建保甲,剿灭地方盗匪,将何以制之?组建保甲,并非为了上阵杀敌,而是为了绥靖地方,剿灭盗匪啊。苏辙说道:章枢密此言差矣,流民遍地,官府就应该安抚流民,赈济百姓,对于实在不能招抚的,才应该剿灭之,而不是动辄弹压,夫佳兵者,不祥之物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章惇不由得笑道:苏台长可以看看,京畿路,京东东路等处,盗匪结伙,州县无力剿灭,朝廷若调集禁军剿灭,劳师远征,空耗国帑,且禁军一走,彼辈死灰复燃,唯有组建保甲,维护地方安定,才是朝廷长治久安之道。

一见诸位宰臣意见不一,赵佶说道:吾听诸位之言,保甲之害还在于滋扰地方,延误农事,百姓又得不到收入,故而百姓不愿参加保甲。韩忠彦说道:官家所言正是,保甲法后,不少百姓伤残身体,以求不入保甲,其为害之深,可见一般。

赵佶说道:国家施行新法,本为富国强兵,但是百姓受苦,吾心何安。保甲之法,断不可如此行事。章惇还欲再说,赵佶制止了他,继续说道:然流民遍地,盗匪蜂起,吾不能坐视,这样,原保甲法分番上、校阅两种,现取消番上,只留校阅,称校阅乡兵,次禁军一等发给粮饷军器,不得有马及神臂弩等军器,由诸路帅臣统帅,先在京畿路、京东路、京西路各置一将,捡选材勇,要强于厢军,专司剿灭地方盗匪,由枢密院规划,再报政事堂知道,吾明发天下。

章惇说道:如此可为折中之法。苏辙问道:官家,若此法推广,天下诸路各置一将校阅乡兵,则增兵二十余万,与裁兵法不是相悖?赵佶说道:禁军、厢军还要继续裁并,太祖以二十万禁军而得天下,现下禁军近六十万,其中果能上阵杀敌,剿灭西贼?吾之所以还是组建校阅乡兵,还是为了绥靖地方,剿灭盗贼。禁军当用于西贼、辽人,而不是剿灭地方盗贼,

曾布说道:官家圣明,如此百姓不用受保甲之残害,国家又有一支可用之兵。如此则可安定地方,也不至于地方骚然。韩忠彦也说道:如此可以先在京畿附近几路施行,如果有成效,就可以推广。

赵佶说道:既然诸位无异议,就照此办理吧,至于裁兵法、置将法、军器监法还要继续推行,至于选材之法,诸位可有意见?

苏辙说道:三舍法固然能取士选官,但是臣以为州郡解试与省试不应停止,还是要广开选官之路,让寒士能有出头之日。赵佶也点头所说道:苏卿所说确是实情,仅靠三舍法选官,未免优势偏颇,还是应当科举取士,作为国家选官正途。

对这一点,几位宰臣倒是没有意见,都同意重开科举,赵佶说道:既然要重开科举,不若自今年就重开科举,同时还要开明法科,为国家选拔明法善治之人。苏辙说道:官家,今年不若先开州郡解试,明年再举行省试,如此不用太过急促,一切可按旧制施行。

赵佶说道:如此就依苏卿之言,不知大苏学士如今身体如何,大苏学士权知贡举,是一盛事也。苏辙说道:臣谢过官家,家兄目前一切尚好,正在调养治疗。赵佶说道:还是遣翰林医官院医官,御药院内侍,送医药于大苏学士,吾再以手诏慰问,待大苏学士痊愈,吾欲以大苏学士知贡举。州县多加慰问,务要周全。

苏辙再次拜谢赵佶,赵佶说道:苏卿不必谢我,今日所议,如诸位无异议,就形成词头,送中书舍人草诏,明发天下,为之前各项法令做个了断,国家再无新旧之争,各位要和衷共济,富国强兵,再不允党争之祸,之前所谓元佑党禁之人,存者复官,量才取用,死者追复前官,给与谥号,国朝再不许有党禁之事,亦不以言语罪人,吾听之取用。

诸位宰臣赶紧拜谢,赵佶笑道:之后都是大宋之臣,再无新旧之分。吾得一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章惇笑道:官家偶得一句,至为精辟,若在民间,凭此一句,樊楼上多少女使翘首以待。赵佶笑道:章枢密莫取笑了,诸位都是当年走马章台的,自然是深得其中滋味,吾不知也!几位宰臣和史官都是相视一笑,赵佶目送他们离开。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