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全文阅读寻找未来家园

全文阅读寻找未来家园

亚征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很多朋友很喜欢《寻找未来家园》这部其他小说风格作品,它其实是“亚征”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寻找未来家园》内容概括:环,虽然没有木星的漂亮,但好过没有。土星比木星小了很多,所以飞不一会就进入到土星的内层轨道,只要飞船到了土天的拉格朗日点时,点燃发动机,使飞船改变一点方向,就可顺利进入到天王星的轨道,当然,飞船得绕着土星飞行几圈才行。绕着土星飞行,一圈要24小时,两圈之后,飞船到达了土天拉格朗日点,准备切入天王星的轨道,小星体正绕着天王星飞行,小星体是从太阳系外飞进来的,离太阳最近到了火星的轨道,......

主角:余天明爱因斯坦   更新:2023-12-15 10:0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余天明爱因斯坦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阅读寻找未来家园》,由网络作家“亚征”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很多朋友很喜欢《寻找未来家园》这部其他小说风格作品,它其实是“亚征”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寻找未来家园》内容概括:环,虽然没有木星的漂亮,但好过没有。土星比木星小了很多,所以飞不一会就进入到土星的内层轨道,只要飞船到了土天的拉格朗日点时,点燃发动机,使飞船改变一点方向,就可顺利进入到天王星的轨道,当然,飞船得绕着土星飞行几圈才行。绕着土星飞行,一圈要24小时,两圈之后,飞船到达了土天拉格朗日点,准备切入天王星的轨道,小星体正绕着天王星飞行,小星体是从太阳系外飞进来的,离太阳最近到了火星的轨道,......

《全文阅读寻找未来家园》精彩片段

公元2300年5月末的一个夜晚,十点钟,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山村,人们正准备关灯上床睡觉,突然雷电交加,南方的夏天正是梅雨委节,村东头的一户人家里灯火通明,正准备迎接一个新的生命的诞生,这是于家的第一孙子,全家人特兴奋,也有点紧张,按预产期还有10天,所以没有去镇医院待产,送去医院又怕生在半路上,只好去找医院妇产科的大夫上门,电话打过去了,一辆救护车二十分钟赶到。

医生和护士一共三人,医生将带来的设备检查了妊妇,没有发异常,可以正常分娩,不需要剖腹产,家里的条件没有产房的好,但只要是正常的都可以在家里进行,否则医生一定会要求家属将产妇送到医院去。而且没有经验的医院也不敢去到家里接生。好在跟来的医生有十五年的接生经验,都认识,所以一家人全放心。阵痛已经越来越强烈了,宫口已张开,婴儿的头已经在下坠,医生叫孕妇大口地呼吸,用力,很快婴儿就出来了,医生剪短了脐带,提起双脚倒立着,用手拍打婴儿的屁股,“哇”的一起,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充满房间,特别响亮,是个男婴。医生清理了婴儿身上的血迹,用婴儿专用毛毯包好,放在孕妇的身边,孕妇侧头看到躺在身边的儿子,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全家人对医生表示了感谢,并用煮好的面招待了他们。

当医生走出门外,雨早已停了,满天的星星闪闪烁烁,大人都说是上天在迎接这个孩子的到来呢,说不定将来可以上天,是有出息的征兆。满月那天,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名字就在这天定了下来,是舅舅提出来,说孩子出生时,象做梦一样,将来长大了,可能会当上航天员,为全人类服务,但不要忘了自已的国家,就叫“梦华”吧,同时还有其他的名字提出,大家都觉得这名子最好,如是余梦华就正成了法律上的名字。

小梦华在襁褓中幸福地长大,三岁的时候又添了一个妹妹,父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父亲是泥水匠,专们帮人盖房子,这年夏天,梦华在家里玩耍,一个噩耗传来,父亲从高处摔下来,腰锥骨折,经过治疗还是瘫痪了,不能下地,只能坐着或躺着,完全失去了劳动力,没过半年就喝农药自杀了, 妈妈哭得死去活来,但是人死不能复生,活在的人还要继续生活下去,所以妈妈只好带着他和妹妹去田里干农活,全靠妈妈养活一家人,除了照顾他兄妹俩,还要照顾爷爷和奶奶的饮食起居,妈妈很辛苦,一下子就苍老了很多,不到40岁就长出了白发,又黑又瘦,成天忙进忙出,象一个不停转动的陀螺,余梦华看到眼里,疼在心里,可是他还太小,也做不了什么,只能照顾妹妹,已超出了同龄的成熟,养成了不叫苦不叫累的性格,傍晚,当妈妈还在田里干活的时候,他就将妹妹哄上床睡觉,他则淘好米煮好饭,等妈妈回来炒菜再吃饭。在等妈妈回来的时候,有空他就搬个小板櫈坐在院子里,仰望星空,看到月亮慢慢爬起,星星也一颗颗地露出笑脸,好象在朝着他微笑,又好像向他招手似的,“快来啊,我们一起玩。”小梦华想着,如果真能上去跟他们一起玩就好了,可那么高,没有梯子怎么上得去啊。梦华只好唉声叹气,对着星星发呆。

很快,梦华七岁了,七岁之前,梦华没有上过幼儿园,看到同龄的小伙伴去幼儿园,梦华也很想去,但他知道如果他去了,妹妹就没人带,所以他只是在心里想,他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从不跟妈妈提起,他觉得照顾好妹妹是他的责任。但不忙时,妈妈 也教他数数和识字,那些字也是妈妈会的,妈妈上完初中就没上了,因为家里孩子多,就让舅舅去上学。现在七岁了,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余梦华必须去上学,再说妹妹也大些了,不需要他成天跟着,妈妈可以带到田间让她自已玩。

余梦华很快就坐到了教室里,他喜欢这种40几人在一起听老师讲课的氛围。梦华如饥似渴地学习,他要将没上幼儿园的时间补回来,很快他就得到了老师的表杨,考试的成绩也是前几名。奖状也贴满了一面墙,余梦华听老师讲过,地球的资源在枯竭,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人类必须向外太空拓展,每次有飞船发射,他都会听到这样的话语,梦话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长大了要和天上的星星见上一面,去上面玩。因此余梦华学习的劲头更足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不懂的地方就去问老师和同学。他当上了学习委员,成为其他同学追赶的对象。

他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上了初中,在初中三年里一如既往地保持学霸的地位,高中被录进了全地区最好的学校,高中三年,学习上一马当先,继续跑在前面。在班上,他是班长,其他同学向他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他热心跟同学讲解,同时也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航空航天专业,学习天文学,在大学里,他如鱼得水,天文学知识让他的梦想更近了一步,只有咫尺之遥,他学的是飞船设计专业,中国的航天早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神州系列飞船已是第三十代产品,太空站已经是第三代产品,下一代太空站将可容纳100人同时在空间站上工作和生活一年,于梦毕业后分到了国防科工委航空研究院第二研究室工作,主要任务是设计天庭空间站第四仓室,天庭空间站一共有10个仓室,每个仓室可同时容纳10个航天员入住。5年后,天庭空间站交付使用,有26个国家派出了他们的航天员入住天庭站,共有1260个太空研究项目同时展开实验。余梦华所有设计团队赢得了人类所居住的地球村管理委员会所颁发的太空开发人类先锋奖。记录并鼓励他们所取得骄人的成果。

虽然余梦华为人类的太空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他还没达成自已遨游太空的目标,所以他参加了航天员的考试,他以专业过硬的知识,合格的身体被航天员大队录取,经过了5年的封闭训练,他可以上空间站了,此后10年,他前前后后在空间站工作了10多年,第次上空间站,少则6个月,多则半年,落地后休息恢复3个月,又重新投入工作。

听说要组建寻找家园的宇届飞船乘组,余梦华第一就报了名,他想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一次有去无回的飞行,甚至要献出生命的飞行,余梦华觉得非去不可,因为他符合招聘队员的条件:一,年龄40周岁以上,二,有三次以上在空间站上工作经验,三,无后顾之忧,四,身体素质能长时间在空天工作。余梦华符合这四个条件,他成了敢死队的一员,余梦华之所以没结婚,不是他不愿意,而是没有时间,阴差阳错就过了理想的结婚年龄,过了40岁,干脆就不再考虑个人的事情了。他的母亲于5年前去世,爷爷奶奶也早已过世,现在是了无牵挂。

突然,余天明感到呼吸困难,他双手捶胸,一下子坐起了身,呼吸才顺畅了好多,则才他是从睡梦中惊醒的,他梦到了他生物学上的父亲,他的全部基因来自于他的父亲,现在飞行体上的第二代,都是由基因合成的,他们没有生他们的母亲,抚育他们长大的是保育院,由基因培育出来的孩子,有男孩和女孩,但是男女之间不能恋爱和结婚,他们的体内没有恋爱基因。女孩没有事假,对女孩有特定的培养模式,一些只有女性才能从事的工作,必须由女孩去完成,比如对幼儿的照顾,病人的看护等,但宇届飞船也带了一些机器人上天,安排在一起特殊的岗位上从事固定的工作。机器人比基因人更适合飞体的工作,机器人的思维已经很高级了,可以从事很多的工作,但带上的数量有限,不能广泛使用,比如之前取出原料棒的工作,机器人去做最合适,不担心核辐射。

余天明起床洗了脸,漱了口,但还是感觉到呼吸有点不顺畅,胸口有点闷,他在对讲机中对列宁讲了,想今天请假休息半天,列宁听完后,也觉得有点呼吸困难,接着第二个电话打过来,说头疼,呼吸困难,还有人晕倒了,列宁问余天明,是否是供氧系统出了问题,由于飞行体上的绿植放出氧气,和设备制造出来的氧气还没有在飞行体达到完全平衡,所以供氧系统还要继续工作,现在第一个要检查的就是供氧系统是否工作正常,很快检查的人员反馈回来,有一台制氧机不工作,导致制氧量不够,

列宁召开了紧急会议,大家都带着胸闷的感觉来参加会议,列宁说,飞船中原本有备用制氧机,是完全足够的,自从到了飞行体上,人数扩大到了1000人,备用制氧机都用上了,现在没有备用的机可以救急,只能去修得这台坏的机器,这件工作由戴维安排人去检查维修,在维修好之前,为了保证岗位上的人在一个正常的状态。需要减少用氧量,所以需要减少50人的用氧,这50人暂时进入休眠期,各部门去安排一下,看哪些工作可以合并,由一人完成,哪些实验暂时不用开展,将名单报上来。托尼去准备冷藏室,准备人员。三小时后开始,开始前,要招集他们开会,说明此事的意义。

会议开始了,一共有55人到会,这55人包含即将休眠的50人,其余是管理人员,最高管理委员会5人。列宁说,“飞行体的氧气供应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健康,如果不采取措施,我们每个人将死亡在飞行体上,我们的目标将无从实现,人类的寻找新家园的希望就会落空。我们的这代人都快老去,我们需要年轻的接棒人,我们要他们去完成们的遗愿,不怕牺牲,排出万难。万一这台供氧设备不能修复,你们在坐的50位就暂时放弃吸氧的机会,进入休眠,就在开会前的5分钟,物质管理处通知我,将会有20人进入冷藏休眠,,因为我们的冷藏休眠机只剩下20台,30人将进行量子化休眠,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叫量子化休眠,我在这里解释一下,量子化休眠就是将人体全部粉碎,变成量子,待将来有条件恢复,再将量子组合成原来的样子,吸入氧气后,经人工按压,恢复自主呼吸功能,你们愿不愿牺牲自已”,得到了大家的齐声回答“愿意”,“那么你们就来签一份《知情同意书》吧”,如果设备能维修好,那么这份同意书就作废。于是同意书很快签好了,他们是通过阅读每个座位上的屏幕并用手指按在屏幕上完成签名的。

他们都希望设备能及时维修完成,这样就不用30人去休眠了,但迫在眉睫的事情,在大家不得不去做这些事情。不幸的事,维修组传来消息,机台修复不了,因为主芯片不工作,一下子大家的希望之火熄灭了。但大家都作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原本从地球上挑选的50人都有这样的准备,他们勇跃报名,但不能40人全部都去报名,他们一些担任领导职务,一些人在重要岗位上,最终只有20人被同意冬眠。余下的由第二代人来实补充。第二代的人都知道第一代人的故事,因为他们都有基因上的关联,谁都不想当孬种。列宁说“大家回去准备,记好笔记,整理好自已的私人物品,写上名字,一个小时后,去休眠室准备休眠。”

休眠是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的,大家没有生离死别的感觉,工作人员做得一丝不苟,很快20人的冷藏休眠完成,同时量子化休眠在另一个房间里进行着,速度较慢,因为人进入量子化机后,第一步是停止氧气的供应,人停止了呼吸;第二步,用强磁场将身体分解成量子,第三步,将分解后的量子回收到个密闭的真空容器中,这三步当中,第一步是最快的,第二和第三步各需要1个小时完成,量子机只有两台,180人每两个两个进去,量子化的过程有点象人死后火化一样,火化后人是不能复生,但量子化后,进入量子化机,进行反向操作,人是可以复活的,但从前没有这样的先例,谁都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复生,180人都做好不能复生的准备,量子化的过程看起来很能引起人恐惧的,设计者在开发这样的设备,已经想到了这个环节,所以做了密封处理,后面排队的人是看不到前面的人是如何被量子化的。每个量子化的容器都有编号和名字,以便于日后的身份的确认。

休眠完成后,氧气供应恢复了正常,大家也就得到了正常的吸氧量,胸也不闷头也不疼了,没有被休眠的人感谢那50人的奉献,让出了他们的氧气,愿他们在休眠期安息吧。在飞行体,没有具体的宗教仪式,原本50位勇士都来自于地球上不同的国家,各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所以来到飞行体,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摒弃原来不同的东西,比如宗教,方言,饮食习惯等,做到同而不异。这是多么难做到的事情,但他们做到了,为了一个目标:寻找人类新的家园。

供氧危机暂时告一段落,量子化过程需要4天才能完成。余天明在TO DO LIST 上写了:供氧原料,那意思,供氧原料也是消耗品,迟早会用完的,跟小太阳的供电原料棒一样,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接下来的日子,他要时常观察思考如何解决,这是他写在待办事项清单上的两项内容,估计还会有第三,第四项。他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以至于上床了很久才睡着。

余梦华在飞船穿越小行星带时就牺牲了,他的身体占据了一个冷藏机柜,余梦华的灵魂已经离开了肉体,飞到了四维空间里,只有等飞行体到了四维空间,余天明才能听到余梦华的声音。飞船最终飞出了小行星带,已到到达了木星的边缘轨道,被木星巨大的吸引力吸引着,飞船不断地缩小轨道,进入到木星的内层时空,这可是飞行指挥长戴维森不愿看到的事情,飞船应该早点脱离木星的轨道进入土星的边缘轨道,从土星的边缘轨道直接插入到天王星的轨道上去,那里有一颗正在远离太阳系的外星系小星体,将飞船降落在系外小星体,由小星体带着飞船进入外星系。

戴维森召开了会议,主题是如何防止飞船进入到木星内层轨道,会议很快达成了共识,就是当飞船绕着木星飞行时,达到最远端时,利用弹弓效应,启动飞船的加速发动机,使飞船脱离木星的轨道,进入到天王的轨道,现在飞船在正轨道的近木点,350分钟后到达最远点,在到达最远点时启动加速发动机,戴维森交待了杰克逊去完成发动机的点火工作,因为杰克逊是负责飞船的动力系统的。大家各就各位,戴维森盯着电脑屏幕,观看飞行参数,轨道参数飞快地变化着,与设定的远木点越来越近了,“一,二,三”,“点火”,戴维森下达了命令,突然,一股清烟从仓外冒出,在空中拖出了一条白练,飞船象水珠一样从旋转的伞边飞出,不一会儿,飞船就脱离了木星的轨道,绕着土星的轨道飞行,美丽的木星光环从窗外飞逝而过,大家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一是为木星的美丽喝彩,希望人类能很快点燃木星,唤醒木卫二上的适合人类居住的条件,以便人类第一站能移居到木卫二上,这是一个很美好的愿望,地球实验室正在做如何分解氨气的实验。鼓掌的第二个原因是:飞船终于不受木星控制了,进入到了土星的轨道。土星也有光环,虽然没有木星的漂亮,但好过没有。

土星比木星小了很多,所以飞不一会就进入到土星的内层轨道,只要飞船到了土天的拉格朗日点时,点燃发动机,使飞船改变一点方向,就可顺利进入到天王星的轨道,当然,飞船得绕着土星飞行几圈才行。绕着土星飞行,一圈要24小时,两圈之后,飞船到达了土天拉格朗日点,准备切入天王星的轨道,小星体正绕着天王星飞行,小星体是从太阳系外飞进来的,离太阳最近到了火星的轨道,转了一个大角度之后向太阳系外飞行,似乎是要向太阳走近一点,跟太阳打声招呼,又象是靠近太阳去补充一些能量,它的运转轨迹象是飞过很大的椭圆形轨道,太阳只是其中的一个焦点,另一个焦心是靠近太阳系的另外一颗恒星,并且它的运动轨迹能很好地避开了太阳系所有的行星和卫星,而且又不受这些行星和卫星的影响似的,来去自由。天文家多次观测到这样的现象,天文家给他取名为AUMUAMUA ,中文名称为奥陌陌,它的正式编号为a2017u10.它的飞行速度是920公里每秒,2017年10月14日,地球上的天文学家观测到奥陌陌的降临,离地球只有2400万公里,是地月距离的60倍,这个距离不是很远,从遥远的宇届深处飞来太阳系,最后从地球经过。经过检测它是一个固体小星体,当经过太阳近日点时,没有物质被抛离出小星体,而且上面有闪光的物质,估猜测那是水结成的冰,它在太阳系中的出现,似乎和太阳黑子的喷射有关系,差不多每次黑子喷射时,都可以观测到它的踪迹,这次的光临,地球村外太空开发选择了发射时间,要让飞船乘座奥陌陌飞出太阳系,因为人类之前所有发射飞行器,都没有飞出太阳系,最远到达的位置就是奥尔特星云,然后就失云联系,杳无音讯。

现在奥陌陌就在眼前,飞船一定要在奥陌陌上降落,这样,飞船才有可能飞出太阳系。设计飞船降落的方式是打水飘,当飞船靠近小星体时,启动点火发动机,将自已推送上去,第一次着陆后反弹,然后下降着陆,再反弹出去,反复几次后,飞船就稳稳当当地停在了小星体上。当飞船在调整好了飞行方向,并在小星体的后方10公里的地方,戴维森下达了点火的命令,小星体好像知道飞船要着陆似,配合默契,故意放慢脚步,一个小时50分钟,飞船按计划降落在小星体上。小星体的外形象一把巨大的盾牌,尖的方向正是飞行的方向,小星体的面积约400平方千米,可容纳1万人同时居住,星体的地势有些起伏,中间高,四周低,象枕头似的,肉眼所及,看到几处闪光的地方,那是冰湖,没有水流动,取少许冰块检测,符合饮用标准,这样,饮水的问题解决了。但氧气很稀薄,不够48人的日常使用,好在飞船带来了十余台制氧机,带来的原料可以供1000人正常使用500年,但制氧机制出来的氧气只够1000人同时使用。现在有了小星体这么大的一块地方,可以培育蔬菜等绿植,绿植放出的氧气可增加氧气的供应量,以减少供氧料的消耗。小星体上的地质跟地球上的差不多,只要整理好土地,开出沟壑来,便于水的流动就行,说干就干,飞船成了固定居所,一些设备移了出来,由于人的活动,小星体的气温由负200度上升到零上20度,冰化成了水,陆地面积增加了不少,飞船的飞行状态不要太多人为的干预,由于质量的突然增大,飞行体的速度降低了20%。生活在飞行体上的人数可以增加,形成一个村落的规模才行,以便实现新旧更替,除了之前牺牲的两人,余下的48人都过了70岁,身体大不如20年前,于是增加人口成了飞行体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

余梦华的基因早就存进了基因库,首先要培育的就是余梦华的基因,很快余天明就出生了,他的名字是从很多中国人的名字里随机挑选的,姓不变,跟生物学父亲,第二位出生的是伊凡诺夫,当有其他的人老时去,新的接班人就出来,同时按计划增加飞行体的上人数。所有出生的婴儿送到育婴院,成立了专人看护的机构,房子是在飞行体上新搭建的,婴幼儿的成长,完全按地球上的做法要实施,老师由8名技术专家兼任,教授的课目跟地球上一样,但没有政治科,由宇届及人类的发展史来替代,根据需要,最后飞行体上一共有1000人,读书的有500人,从事后勤保障的有100人,从来环境管理有100人,从事种养种植的有300人。由于余梦华已完成他的使命,所有从地球来的进入冷藏的20人全部进行了量子化处理,他们已消失在太空中,30人直接进行了量子化处理,他们的灵魂已进入到了四维空间,有的飞得更远,进入了五维,六维空间。现在的飞行体的950除20人为来自地球的第一代外,其余全部是第二代,他们都是在飞行体上通过基因生生的。

余天明完成了他余梦华的所有回忆,这样的回忆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当有重大的灾情发生,他睡不着的时候,就会回想起父辈的坚毅和付出,增加了他解决问题的信心,使他不再观望,回避和退却。这是他们这代人的责任。任何新的挑战都必须面对。于是,余天明起床开始新的一天。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