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成全别人?不如成全自己

成全别人?不如成全自己

月藏云那里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由小编给各位带来小说《成全别人?不如成全自己》,不少小伙伴都非常喜欢这部小说,下面就给各位介绍一下。简介:书中徐静安一辈子成全别人,为别人着想,到最后也没人说她一声好。这辈子换她来,还是先管好自己,成全自己吧!...

主角:徐静安徐建设   更新:2024-01-15 04:5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徐静安徐建设的现代都市小说《成全别人?不如成全自己》,由网络作家“月藏云那里”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由小编给各位带来小说《成全别人?不如成全自己》,不少小伙伴都非常喜欢这部小说,下面就给各位介绍一下。简介:书中徐静安一辈子成全别人,为别人着想,到最后也没人说她一声好。这辈子换她来,还是先管好自己,成全自己吧!...

《成全别人?不如成全自己》精彩片段


等徐静安到了街道办的时候,办公室的桌面上放着半个杂面馒头、打开的饭盒,抽屉半开着。

隔壁传来主任说话的声音。说几句,停一会,应该是在接电话。而且可以看出来,这通电话来的很突然。

徐静安往四周看了圈,这会儿没人。她闪身进去,拉开抽屉,把开介绍信用的专用纸撕下几张,拿章一一盖好,放进空间。

再手脚利索的把东西放回原位,退了出去。

在外面等了5分钟,主任才出来。看到徐静安,“这是有什么事吗?”

“主任,我叫徐静安。在二中读高二,明天老师带我们去省城参加数学竞赛,后天回来。这不就来麻烦您开封介绍信。”

“好事啊,”主任笑呵呵。

2分钟后接过信,徐静安谢过主任赶紧离开了。再不走饭就凉透了。

一夜过去……

早晨吃完饭,把东西收拾好,又检查了一遍昨晚徐母给的钱票,都在。

“妈,今天上午上完课,到时候我就直接从学校出发,后天就回来了。”

“到外面别乱跑,看好东西!妈,我知道了。”等徐静安收拾好,家里人都走了。

拿出介绍信,再从空间拿出一张昨天提前盖好公章的空白纸,比照着重新写了一封报名参加招工考试的介绍信。

背上书包,其他的都放到空间,把门锁好。

这时路上的行人很少,往学校的方向走了一段后,坐上了去往钢厂的公交车。

过了一年,她又存下了3分钱的私房钱。嗯,比以前有进步!

到了钢厂往里走,发现有一堆人在那儿排队。赶快跑到那儿排队,拿户口本和招工用的介绍信给工作人员看后,得到了一张报名表。

填完表跟着人群来到一栋楼前,这里贴着告示。徐静安挤到前面才知道,报考的工位不同,考试地点也不同。她想报考的会计在西楼3层。

500多人也乌泱泱的往不同的方向分流。

等徐静安到了3楼,说了自己要考的工位,拿到条子,考完试才松了口气。

说是3天之后等通知,到时候会把录取名单贴在宣传栏里。

徐静安没有停留转身回了学校,学校教学楼后面有片小树林。她一进去就径直往里走,自己要找的人果然在那儿。梳着两个麻花辫,红上衣,黑裤子,坐在地上,背靠大树。

现在正是上课时间,师生们都在忙,外面没有什么闲人除了自己和对面的姑娘。

赵晓芳现在心里十分烦闷,她不知道该如何做才能打破现在的僵局。她成绩一般,毕业找工作的事近在眼前。

赵晓芳的妈妈就生了她一个,前年生病去世了。她爸爸在别人的介绍下娶了同一工作单位的临时工工人邓桃花。后妈来时带来了一儿一女都比她大。

赵晓芳的亲妈冯春草,曾经在地主家做过丫鬟。少爷、小姐、老太太、太太外加姨太太们,从吃穿到家产,主子们的明争暗斗她也是见过的。

一开始身体不舒服时冯春草没当回事,觉得抗几天就能过去。等冯春草感觉到身体不对劲的时候已经晚了。

这时候,她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女儿赵晓芳。

小说《成全别人?不如成全自己》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两年时间,冯春草把家里攒的钱和丈夫赵满仓知道的体己都花了。

所有钱票,都换成了女儿的嫁妆。(拿好木材打了成套的家具,新做的棉被,不同花色颜色的布,缝纫机、手表、26女士自行车……)这钱她不花,到时候能不能轮到自己女儿还是两说。

人都是现实的,她冯春草愿意相信丈夫此时对她的感情。但她不相信后半辈子,赵满仓会永远不变!

房子差不多有30平米,隔成三间:一间女儿住,一间冯春草和赵满仓住,最后一间放了给女儿置办的嫁妆。然后加上一把锁,把钥匙给了赵晓芳。

当时给女儿买东西的钱不够,冯春草还特意去厂里预支了丈夫两年的工资,又和周围同事、邻居们把票据也借了个遍。

这一波操作,别的不说,但是厂子里的领导、同事和家属院里邻居们的目光牢牢地吸引住了。

只要一天没还清欠款,赵满仓就下不了钢厂头条。赵晓芳也可以说是在众人的视线中过活的。

一日三餐吃的什么?一年四季穿的什么?大家都会下意识的,跟亲妈冯春草活着的时候比。

后妈进门,是一指头不敢伸,一句难听的话也不敢讲。

只要有一点不对,第二天她就能名满整个家属院和钢厂。除非她不在乎自己和自己孩子的名声。

赵晓芳要是红着眼眶出了家门,她就是面甜心苦;赵晓芳手上沾了水,她就是背地里,趁机磋磨继女……

冯春草临死前,赵晓芳上高一,她干脆一口气把费用交了3年(学费,书费,食堂的饭费等等)。衣服鞋袜也准备了好几套,足够赵晓芳穿到上班。

可以说,赵晓芳妈虽然不在两年了,她爸赵满仓还在还钱还票的路上。

咽气前,冯春草把其他的安排和后手,对赵晓芳是嘱咐了又嘱咐,才闭上眼。

所以等赵晓芳后妈~邓桃花一进门,就迎接了冯春草的第一招,立马懵逼了。

邓桃花以为嫁给赵满仓能有房子住,还能让他填补一下她的两个儿女。可实际上跟她想的完全不一样啊!

家里没钱,还要她搭把手;女儿搭个木板和赵晓芳挤一个屋,儿子连房间都没有,晚上只能在外间把凳子拼一下凑合。

邓桃花守寡15年,她现在找人搭伙过日子不就是想找个拉帮套的嘛!

儿子也是临时工,今年20,在仓库当装卸工。女儿也16了,眼看着要娶媳妇,嫁闺女,可这彩礼和嫁妆去哪弄?儿子是根,女儿是心头肉,委屈哪个她都舍不得。

一家三口就住在一间10来平米的房子里,关键还是租的。这些年她一个人拉扯俩孩子已经用尽力气了。

现在这亏邓桃花只能认了,可她不会就这么忍一辈子。

连着填补了2个月的家用,邓桃花就想着接了冯春草正式工的工作,(她和儿子、闺女谁都行)。

赵满仓摇了摇头,告诉她:“冯春草在临死前找厂里的郭厂长和工会的李大姐做证人。她的工作只能她闺女接,其他人厂里不能同意。”

第二招再次落败,就此沉寂下来。

赵满仓跟邓桃花不过是搭伙过日子。两人之间没有什么感情!

便宜闺女和儿子,加起来也不如自己的亲生女儿赵晓芳重要。

所以邓桃花娘三个过的好不好,痛快不痛快,赵满仓并不上心。

邓桃花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她这两年来跟赵满仓培养感情。也总是不经意的说着抱孙子,嫁女儿之类的话题。

让赵满仓意识到,养老还是要靠儿子,即使这个儿子不是亲生的。毕竟闺女早晚是要嫁出去的!

赵满仓也渐渐从不过问便宜儿子的事,到了现在主动催他找对象结婚。

赵晓芳知道后妈开始了第三招。她盯上了那间屋子和她的嫁妆。

后妈的两个孩子年龄大了,也不能再拖了。可结婚就要住房、彩礼和嫁妆。总不能让两口子在外间办事儿,生孩子吧?

赵晓芳是早产儿,这些年来一直养的精细。冯春草的工作在车间,对体力有要求不说,还要经常加班。

她毕业之后肯定要上班。可是车间的工作劳动强度这么大,赵晓芳的身体肯定撑不住。她要是倒下了,不就给别人做了嫁衣!

便宜继姐只比她大1岁,到现在没工作,一直在家歇着,却丝毫不见后妈着急。

还不是在那儿等着赵晓芳累到了,她亲闺女好捡漏儿?到时候不用花一分钱,名声和实惠还都到手了。谁也没办法说她们娘俩一声不是!

想到这儿,赵晓芳心里更难受了。

徐静安看了赵晓芳一会儿,就朝她走过去。时间不等人,一会儿该下课了。

“同学你找我有事?”赵晓芳早就看到徐静安了。

“我来是想问你要不要工作?”

“什么意思?”

徐静安:“咱们俩都是苦命人。你现在的情况我也能想到,无非就是你后妈算计你。我是爹妈都在,可我要是有点好东西,第一个算计我的就是家里人。”

一屁股坐在赵晓芳旁边,看着赵晓芳:“现在的没意义的话,就不说了。我有个财务室的工作,我上不了,想问你要不要?你要的话正好咱们也算是彼此之间帮上一把。”

赵晓芳无奈的说:“说实话我确实想要,可我没钱!”

“我也没说非得用钱啊”徐静安接过话,看着赵晓芳“说真的,赵晓芳我羡慕你,你有个非常爱你的妈妈!”

赵晓芳看着徐静安真诚的眼神,也红了眼睛。

自从亲妈冯春草离开后,赵晓芳就感觉那里已经不是她的家了。

看着后妈带着两个儿女,一天天的围着自己亲爹转;看着自己亲爹一天天的由不在意到现在的关注。

赵晓芳知道,她的爸爸也快要消失不见了!

小说《成全别人?不如成全自己》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随着中午下课铃声响起,徐静安赶紧收拾东西,拿上饭盆去食堂打饭。

食堂在教学楼的西侧,一路小跑着就过去了。

不然去晚了人多,排队等的时间长不说,到最后剩下的都是汤多菜少。

等她拿着饭盆冲到食堂的时候,前面队伍已经有不少的人了。徐静安也很无奈,在打饭这方面她觉得自己够积极得了,却从来没成为第一名过。

“强中自有强中手”,她估计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

排好队,现在冬天打饭也没什么能挑的。大冬天的不是白菜就是萝卜,最多加个土豆,洋葱,胡萝卜(后两个就看运气了)。

学校有住校生和走读生。

住校生都是离家远的,他们一天三顿在学校吃。这些人户口和粮食关系在学校。

每个月这些人给学校交粮食或是钱票,学校发给寄宿学生一大张印好的餐券。从每月的一号到月底最后一天,每餐都要出示早餐券、午餐券和晚餐券。

像是徐静安这样的走读生,离家近的回家吃;离家远或家里忙做不了饭的,就只能中午在这里吃。

主食可以在食堂买,但大部分都是自带(天冷的时候,可以放到公用的大蒸笼里,将它蒸热蒸熟)。所以大多数情况是只要打菜就好了。

等她打好菜,再从蒸笼里取回自己的窝窝头,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出来的时候,队伍都排出5米开外了。

徐静安抱着饭盆就扭头找坐的地方。食堂的桌子凳子都是有数的,来的晚的只能站着吃。

墙壁上都是标语:“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徐静安——,徐静安——,这里!”

徐静安寻声看过去,她同学王晶晶正对着她招手。

两个人虽然不在同一个班,但就是那么神奇,对了脾气。现在两人成了说悄悄话的好朋友。

于是徐静安赶忙走过去,王晶晶顺势往里挪了挪位置。“赶紧吃,冬天凉的快!”

两个人谁也没说话,先埋头吃饭。这会儿食堂里乌泱泱的一堆人,喧闹嘈杂声一片,说什么都得喊,不然听不着。

洗完饭盆,两人出来都松了口气,这一路跟打仗似的。

“静安,听我妈说明天她那儿的供销社有不要票的瑕疵布,你要不要?要的话记得上午让阿姨10点多钟过来。”王晶晶圆圆的小脸,靠着徐静安耳朵悄悄的说。

徐静安赶紧说:“要!肯定得要啊,谢谢你晶晶。”

“谢什么呀,咱俩之间用说这个?就是每个人最多只能要3尺,多了不行!”

“这就不少了。”

现在这年头,能买到不要票的布就是占了大便宜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徐静安把手上的水往身上擦了擦。

“嘶~咱们赶紧进班,外边是真冷!” 两人拉着手,缩着脖子,一路小跑着回了教室。

到了楼上,两人分开,徐静安回到座位,趴在桌子上,把脸扭到靠墙的这面才算松了口气。

徐静安来到这个世界有3个月了。

来之前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发生,就是晚上睡了一觉,第二天一睁眼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

懵逼了一会儿,随着家里人的匆忙的脚步声,催促声,赶紧起床,帮着收拾屋子,洗碗,做着一些琐碎的杂事。

原主二姐徐静萍不停地催促:“老三,快点,快点,迟到了!”

徐静安赶忙抓着书包,跟着老二徐静萍一路跑着进了学校。

学校两侧墙体上写着“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一进校门,两人就分开了。她跑到墙角,看了看书上的名字和班级,才知道是高一3班徐静安。

找到座位,认真听课,提心吊胆的过了一个多月,才算松了口气。

老徐家的日子不好过。学校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有补助,可以申请学费免费或半费。徐静安本想申请一下,可谁知打听了一圈才发现,比徐家还穷的人家有的是。

徐静安就是一个普通人,原主也是。

徐家是机械厂的,家里四个孩子,她排第三。前面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后面一个弟弟。

虽说有些忽视,可孩子多了家家都一个样。在一个家中总有个不被父母看中的。

原本徐静安也没当回事,今年是63年,到高三毕业正好是66年。她想着毕业的时候赶紧找个工作,正好不用下乡。

家里人之间关系不亲近,那就按不亲近的走。到时候各过各的日子就是了。她一个出嫁女也跟她扯不上多少关系。

没想到昨晚她大哥说有对象了,是国棉一厂的临时工叫许多多。

她当时就觉得耳熟,好像在哪儿听过。

徐母到是高兴的不得了。没办法家里穷。

一家子只有徐父徐母两个人上班。两人都在机械厂,徐父一个月30块左右,徐母在食堂一个月18块钱。

可谁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奶奶家每月固定五块钱的养老钱;姥姥家也隔三差五的病上几回。回回叫人捎信给徐母,让抽空回去看看。也不说别的,谁要问怎么回事,那就是想姑娘了。

徐母也只能三五不时地拎着东西回去看看。没办法,谁让弟媳妇和侄子侄女们,都在街口等着呢。

那是见谁和谁说,“孩子他姑回来看老人了。”

“我婆婆最是疼闺女,几天不见就想得慌!”

街坊邻居们都看着,只要老娘还活着,徐母也只能捏鼻子认了,不然呢?

这天下所有偏心儿子的母亲,总能想到各种各样的办法,从出嫁的姑娘身上捞好处。

再加上一些亲戚朋友同事家的婚丧嫁娶,人情往来,养活四个孩子,家里就没存下什么钱。

不然当初不会让老大徐建国去制氧机厂当个学徒工。早托人去钢厂或是现在的机械厂当正式了,毕竟大厂福利好。

徐建国现在每月也是不到20块的工资。再加上家里的房子也就不到30平米,隔成了3个卧室,刚刚够住。

也就没有多余的房间做婚房,所以老大的结婚对象不好找。

谁知徐静安当天晚上就做起了梦!

小说《成全别人?不如成全自己》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妈,给炒个鸡蛋吧,一天天的不是白菜就是萝卜。”徐建设边说边往嘴里呼噜呼噜地喝着粥。

从徐建国到徐建设,徐家一家子四个孩子都正是长个子的时候。就是每天吃鸡蛋、肉、牛奶,也是转眼的功夫就饿了。

而现在的饭菜根本就没有油水,感觉吃多少都没用。更何况还从来没有谁说吃饱过,大部分人家都是吃个半饱!

“就是,就是。”徐静萍赶忙跟上两句。鸡蛋谁不想吃?

“谁不想吃好的,有吗?”徐母不满的说,“有的吃就不错了,啥家庭啊?”

大儿子有对象了过年就二十,马上要结婚了。她也要当奶奶抱孙子了,事是好事,就是钱从哪来,徐母一想就犯愁。

这档口小儿子和大姑娘还要吃好的,可不就急了嘛。

徐建设听见了不高兴,撅着嘴。

徐父看了看,毕竟是小儿子就说:“明天早点去排队买肉吃,行不?”

看到小儿子高兴了,也笑了笑。

“老徐,你就惯吧!这嘴,多少是个够?”

徐母絮叨了两句。

其实谁不想吃呢,一个月就吃一回肉,有时还买不上。

现在这年头,钱是固定工资,花钱的地方多的是,除了从牙缝里省,还能怎么着?

到底徐母去厨房炒了仅剩下的两个鸡蛋,端了出来。刚一上桌,瞬间就见了底。

这期间徐静安是一句话没有,只埋头啃着窝头吃着白菜,喝自己碗里的粥。

有鸡蛋她才能多吃几口菜,不然她只能啃咸菜。鸡蛋,肉之类的轮不到她。

正说着话,老大徐建国回来了。

徐静安起身去厨房给他端温在锅里的饭。

“老大,回来了,吃了没?”徐母赶忙问,徐建国垂着头丧着脸。

徐建国:“妈,我不饿。”

徐母诧异的问:“怎么了这是?不是送对象回去了吗?”

谈对象该是好事,可老大的样子怎么看都跟“高兴”这俩字对不上啊!

“嗯,没什么。”徐建国支支吾吾。

“老大,好好给我说话,到底怎么了?”徐父板着脸问。

一家人都看着徐建国。

徐建国丧着脸坐下:“妈,爸,多多说:结婚不要彩礼。”

“这是好事啊!”徐母诧异,“你怎么不高兴?还说什么了?”

“她要一份正式工”,徐建国把话说出来,反而没那么紧张了。

“这怎么办?去哪儿找啊?”徐母也头疼。现在工作这么难找,大家都不说话了。

“要不,再和多多好好说说?”徐母试探的提了个建议。

“我会的妈。”徐建国也没别的办法,只能多去跟对象谈谈。看能不能换个条件,工作这事他确实做不到。

“那就好赖再吃点。”徐父看说通了老大,把心暂时放下。

徐建国端起碗大口大口吃完,就回房了。

剩下的也没人再说什么话,都进房间各干各的。

徐父徐母上了一天班,累了要早点休息。

老二徐静萍上高三,老四徐建设上初三,都是升学的关键时期。

学校每天下午都加一节课,作业也多,学习紧张。

这就造成了如今的局面——徐家所有的家务,几乎都成了徐静安一个人的了。她连往外推都不知道推给谁。

每个人都有完美推拒的理由。即使大家心里都清楚,徐建设和徐静萍学习成绩一般,考试从来都是刚及格。

更别提老大徐建国了,人家也上班了!

21世纪的时候,男人下班回家一躺什么都不干,像是没长手的多的是!

更何况这个年代,在家不打老婆孩子的都能算得上是少见的好男人。家里有女同志的情况下,全国能有几个男人会下厨做饭、做家务?

这会儿,徐建国心情不好,肯定蒙着被子在床上挺尸呢!等徐静安把家务收拾好,又让大家洗漱了以后,楼道都安静了。

徐静安躺在床上,搓着刚洗完衣服的手。手冻的又红又疼,老半天才缓过来。

同屋的徐静萍已经睡了,她也赶快闭上眼,明天有的忙。

心里有事,第二天一早就醒了。听到徐母已经起了,忙把二姐徐静萍叫起来。

一起出去的时候,老四也打着哈欠起来了。

徐母拿着粮本,副食本,还有票据和钱,老二、老四拿着篮子,面带子,去替换徐父了,毕竟徐父后半夜就出去排队了。

徐静安把帽子,围巾递给徐母。

徐母嘱咐着:“你在家把饭做了,待会儿早点去,别忘了!”

“记得了妈,”徐静安送了徐母出去,马上进厨房熬粥,蒸窝头,切咸菜。

厨房都收拾好,又去了屋里,从衣柜拿出干净但打着很多补丁的内裤。

用针线给本就破旧的内裤缝了个大大的内兜。

拿着徐母给的三块钱和自己的四分私房钱。

把户口本,笔,针线,都放到书包里,再拿上两个窝头,边啃边出了家门。

花了一分钱坐车到了国棉一厂,没错就是女主所在的厂子。

去参加一场招工考试,一场内部人员给自己子女争取到工作机会的公平考试。

因为工作岗位有限,只能招三个,招谁呀?

领导们彼此都认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好多手段就不方便用了。

大家一起商议之后,就决定干脆统一考试吧,谁考上算谁的。

宣传部的工作岗位多好啊,竞争的人员多的是。

怕有工人举报,就决定今天趁大家都忙着排队买物资的时候,往工厂墙上贴张招工启事。

三十分钟后就摘下来。

如果有人碰上那就是运气好,也能参加考试。

原主就是那个运气好的!

徐静安到的时候正好碰到工作人员李继安准备揭告示。

“同志招工呢?我能参加吗?”

李继安扭头惊讶的看着徐静安,没想到还真有运气好的赶上了!

于是点了点头:“那赶紧进来,马上要开考了!”

“好的,谢谢您同志”。徐静安忙道谢。她也没问怎么大冬天的六点招工考试。

紧随其后进了考场,找个座位坐下,拿出笔,等着发卷。

等了不到两分钟,就发卷考试了。徐静安低着头答卷,一个小时后就要收卷。

小说《成全别人?不如成全自己》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