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美文同人 > 天道缘仙

天道缘仙

佚名 著

美文同人连载

竹林仙海,如烟幻境,只不过是镜花水月,似真却幻。\r悲苦喜怒,踯躅过往,纵刻骨铭心,也不过是弹指一现。\r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r凡世种种,只是镜中一景。\r且看我拨开镜中迷雾,踏云仗剑,得其天道。QQ群:106488990\r欢迎大家加入,聊天、灌水、泡MM(有两个美女哦)\r...

主角:   更新:2023-08-08 04:2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的美文同人小说《天道缘仙》,由网络作家“佚名”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竹林仙海,如烟幻境,只不过是镜花水月,似真却幻。\r悲苦喜怒,踯躅过往,纵刻骨铭心,也不过是弹指一现。\r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r凡世种种,只是镜中一景。\r且看我拨开镜中迷雾,踏云仗剑,得其天道。QQ群:106488990\r欢迎大家加入,聊天、灌水、泡MM(有两个美女哦)\r...

《天道缘仙》精彩片段


蜀山山脉巍峨高耸,绵延不绝,南朝神州,北靠青海,坐拥天下至灵之地,又有洪川、渭水二河自神州中心起源,横跨蜀山,直入青海,将蜀山分为三段。三段各落一入云高峰,称青云峰、落日峰与紫薇峰,三峰碧水环山,飞瀑奇岩,珍禽异兽,俊奇清幽,美不胜收。五千年前,修真者白眉道人偶经至此,见此间灵气充盈,便御剑登山,风餐露宿,参悟天地法诀,历经百载,终得大成。
后,白眉道人开宗讲道,创立蜀山剑派,其飞剑之术,冠绝天下,不出百年,便声震神州,各地修真者慕名而至,一时风头无两。至今,历经数千载,蜀山剑派成道、僧、俗三脉,分据青云峰、落日峰、紫薇峰,三脉弟子众多,放眼正邪两派,无人能敌,尤其是三脉掌教玄清道人李云山,一身修为已至玄灵末期,不日便可渡劫成仙,更是正派的翘楚。
蜀山百年开山一次,广收门徒,但凡登山求道者,不论贫富贵贱,只要天资聪颖,便可入门修炼。
是时,刚过百年,蜀山山门大开,广迎天下修真者。不少修真者为等今日,已在山下等候数年,又有无数求道凡人蜂拥而至,齐聚蜀山山门,为蜀山平添了几许热闹嘈杂。
清晨,紫薇峰下,绒草原。
绿草如绒毛般纤细柔滑,凡有微风吹过,便会荡起道道绿波,由远及近,如水纹层层波动荡漾。暖风带香,又有翠鸟飞掠,留下莞尔的鸣啼,风轻云淡,是以为“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说的便是这般景致。
一头青牛悠然自得的啃食着青草,不时左右摆动尾巴,数只青翠的小鸟立在青牛背上,慢条斯理的梳理羽毛,那青牛倒也不厌烦,却似乎与那小鸟早已熟识一般。
青牛一侧的草地上,躺着一八九岁的孩童,一身粗糙的青布衣衫,宽大的草帽遮住面颊,与一般牧童别无二致,只是胸前横着的一支翠玉短笛晶莹剔透,看来很是不俗。
半晌,那青牛吃得饱了,翠鸟们却焦躁起来,不停的左蹦右跳,间或清脆鸣叫,似乎是在催促。孩童动了动草帽,斜看一眼,嘘了一声,鸟儿们却立刻围了上来,小爪子纷纷抓住草帽,合力将草帽勾到了一边。
孩童轻笑一声,坐起身,握起了短笛。
鸟儿们立刻噤声,一动不动,神色竟有些专注。
那孩童一身粗衣,皮肤却是白皙,尤其是一双眼睛,煞是灵动。他将短笛放在唇边,一曲牧羊曲霎时飘出,幽灵空远,犹如林间潺潺溪水,又似空谷幽兰,未几,鸟儿们轻晃身子,随笛音而动,那青牛则卧在孩童脚边,于笛声中安然睡去。
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由远及近,逐渐清晰。
宁静立刻被打破,鸟儿们一哄而散,青牛抬头看了一眼,又兀自慵懒的卧下,孩童则收了短笛,斜倚在青牛背上,重新用草帽遮住了脸。
片刻之后,三匹快马疾行而至,却是三个虎背熊腰的大汉,皆是武者打扮,背负长刀。为首大汉打了一个号子,勒紧缰绳,停在青牛旁,大声吆喝道:“小儿,这可是紫薇峰境?那蜀山俗家山门所在何处,快些告与我知。”
孩童头也不抬,只是轻轻摇头:“当真可惜了这份好雅致。”
马上三人相视一眼,不解其意。为首之人再次喝道:“小儿,莫消遣我们兄弟,看到我背上的虎头刀了吗?在千里外的灵远镇,我们兄弟三人也算叫得上名号的人物,只是初来乍到,不识地形。今日算你运气好,带我们去蜀山俗家山门,我便送你一锭狗头金。”
孩童将短笛插入腰间,站起身形,脆生生说道:“你们回去吧,即便你们到了蜀山山门,也断没有入山悟道的机会。这里便是紫薇峰山脚,我在这里数日,所见进入蜀山境内依然不下马的,你们还是第一个。蜀山道、俗、僧三脉,全数崇尚宁静,你们身上杀气太重,是没可能入山求道的。”
“什么?”三人大怒,立时翻下马来,将孩童团团围住。
一人喝道:“小兔崽子,怎敢小看我们?我们在灵远镇外的亮山有兄弟三百,若不是听闻修道能得长生,又岂会奔波数千里,来受这般苦?”
“三弟,不必与他废话,我等血也喝得,肉也吃得,干脆剐了他,熬上一锅汤,也算没白来这一遭。”另一人面露凶相,手一翻,已将背上长刀握在了掌中。
孩童未露惧色,却拍手笑道:“世人皆道长生好,却怎知大道三千中的诸般苦,世人本自逍遥,却甘愿为了虚妄的长生,风餐露宿,饱受自然风雨之苦。罢了,罢了,青牛,我们走罢。”
那青牛低哞一声,脚踏祥云,四蹄生风,腾空而起。
再看那孩童,不知何时,已横坐在了青牛背上,于淡淡的白云之中,向三人挥手作别。
眨眼之间,青牛化作一道流光,消失在天际,唯有一曲清幽的牧羊曲,若有若无、悠悠荡荡的随风飘远。
“仙、仙人……”
“桄榔”一声,长刀落地,三人目瞪口呆,片刻之后,皆俯倒在地,浑身战栗不已。
※※※
紫薇峰,峰高三万九千丈,乃蜀山第二高峰,其峰三面险峻异常,壁若刀锋,又常有巨石飞落,唯东侧较为平缓,有一小路蜿蜒崎岖,直通峰顶。此时,小路之上,上山求道之人数不枚举,从三岁幼童至垂死老朽,从富家子弟到佝偻乞丐,在所多有。
青牛凌空飞过,那孩童俯视下方,见此情景,拍了拍青牛的头,笑道:“小青,快些,爹爹今日定是要忙了,我们恰好回去看个热闹。”
青牛哞了一声,四蹄生风,速度陡然加快,怪石嶙峋的悬崖峭壁对于它,真如平地一般。
紫薇峰顶,立于云霄之上,方圆数百里,西侧为演武场,东侧耸立一巨大的八角阁楼,此乃蜀山俗家精英弟子汇聚之所。青牛踏破祥云,缓缓落在阁楼前的空地上,立刻便有蜀山弟子前来招呼:“秦剑师弟,师尊已等候多时。”
话到此间,那弟子压低了声音,继续道:“你今日私自带青牛下山,师尊他老人家很是恼怒,你待会儿说话万要小心些才好。”
被称为秦剑的孩童拱了拱手,道:“多谢师兄,劳烦你带青牛回它的草屋,我这就去见爹爹。”
那名蜀山弟子牵着青牛离开了,秦剑正了正衣襟,将粘在衣衫上的野草弹尽,而后进入阁楼,径直登到了阁楼的顶端。
阁楼顶部乃一演武堂,堂上横挂一硕大的匾额,上提四字——“上善若水”,大堂两侧全是各式兵器,刀枪剑戟,其中不乏惊世神兵。与演武堂相连,有一内室,那便是蜀山俗家掌门的居所。
蜀山俗家一脉讲求炼体,现任掌门姓秦名雷傲,一身筋骨已修至大成,一柄霸王枪更是无坚不摧,纵然放眼天下正邪两派,也少有敌手。
秦剑进了演武堂,见爹爹正襟危坐,一脸肃穆的端茶喝水,便脆生生的叫了一声:“爹爹,孩儿回来了。”
言语之中,竟没一点畏惧之意。
秦雷傲放下茶杯,沉声道:“剑儿,你平日胡闹也就罢了,你应知道,那青牛乃紫薇峰护山之灵兽,拥有御风吐雷之威能,你怎能将它私自带下山?况且,今日乃蜀山百年一次的收徒之会,山下过往之人众多,你就不怕它妄伤人命?”
秦剑道:“爹爹,道经中有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我看来,并非天地不仁,而是万物自甘刍狗。凡人之辈,尚且懂得欺软怕硬、恃强凌弱,又何况道妙无穷的万物自然?这青牛虽为灵兽,拥有开天彻地之威,却与凡人不同,很明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道理,请爹爹无需担心。”
秦雷傲一时语塞,叹了口气,道:“你去书房看书吧,再过一个时辰,便是选徒大会,届时山上人多乱杂,你且不要乱走。”
秦剑应了一声,出去了。
片刻之后,从内室款款走出一个雍容华贵的中年妇人,为秦雷傲填了些茶水,道:“剑儿这个孩子,还是这般不服管教啊。”
秦雷傲叹道:“此子天资聪颖,灵根不凡,却怎奈天生叛逆,令人无可奈何?你该知道,当初掌教将他交给我,确是推脱不得的。”
妇人点了点头,回忆起了十年前的一桩往事。
十年前,蜀山以西两千里的飞石岩忽而多了一道灵泉,天下灵气大乱,兼又有星辰暗动,贪狼星变,隐有灾乱之相。一时间,各类妖兽齐聚飞石岩,贪饮灵泉,蜀山掌教玄清道人李云山带道、僧、俗三脉掌门及门下精英,星夜赶往飞石岩,行正道之责任,斩杀妖魔。
众人赶到之时,飞石岩方圆数十里内,哀鸿遍野,血腥弥漫,妖兽之中,又掺杂血魔邪道,形势万分危急。



道消魔长,短短数日时间,那灵泉孕育了十万妖魔,方圆数十里内,血腥弥漫,妖气充盈,天地自然正道之气已现衰败之势。李云山大骇,忙召集正道,共抗妖魔。
战斗持续三月,最终,正道险胜。
李云山率众人赶至灵泉,想将灵泉封印在九宫阵内,却偶在灵泉底发现了一块灵石,此灵石半丈方圆,呈暖绿之色,晶莹剔透,似未被邪气染污。
李云山对众人道:“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但凡自然之物,皆有正反阴阳之别,是以为天对地,昼对夜。此灵脉骤生,断不会只生邪恶,定有与其属性相反之物,想来便是这块灵石,只是此前邪据正位,隐了这石的灵气。”
众人皆以为然。
李云山遂将灵石带回蜀山,半月之后,那灵石竟离奇裂开,内现一子,生时东方紫光显现,形若盘龙,蜀山上百花齐放,万鸟朝贺。此子身浴清光,双目清灵,未现哭声,反而左右观望,显得对这个世界诸般好奇。
蜀山弟子皆观此异象,恐再生变,忧心不已。
灵石生子,此事前所未闻,见所未见,蜀山掌教李云山同样惊异,便召集众人于青云峰天一阁,共同商讨对策。
有人道:“此子生带异象,恐为神州带来浩劫,应早日除去,以免祸端。”
也有人道:“上天有浩生之德,既然天生此子,便定有道理,我等若将其除去,恐有违天意。”
商讨一日,蜀山道、僧、俗三脉掌门并各脉长老,各抒己见,争执不休。此间,此子一直在李云山怀中,静静的仰视上方。
最终,李云山与此子四目相对,顺着此子视线看去,最终将目光落在了天一阁的匾额之上。
天一阁共内外两块匾额,外部匾额上写:清静无为;内部匾额上写:厚德载物。简简单单的八个字,乃蜀山开山祖师白眉所留,道出了蜀山道宗一脉的精髓。
看罢,李云山长叹口气,道:“此子,可留。”
故而,此子的命运便由李云山的一句话,定了下来。
蜀山道、僧两脉,全是脱世之人,不安女眷,唯俗家一脉可在山上封妻荫子,因此,李云山将此子交给了俗家一脉掌门秦雷傲,并为之取名——秦剑。剑者,无往不利,无坚不摧,李云山正是想借此名,希冀此子能在修真上有所作为,担当正道大任。
秦剑渐渐成长,灵根显露,半岁能言,五岁读尽俗家一脉的藏书,只是,其人不如名,非但没有锐利的性格,反而厌倦修真,只爱读书,兼与紫薇峰护山灵兽青牛为伴,逍遥出游,行迹整个蜀山山脉。
对此,秦雷傲虽然恼怒,却也无可奈何。
至今,秦剑刚满十岁,天赋异禀,却因厌倦修真,虽非凡身,却与凡人无异。修真九重境界——闻道期、开光期、灵智期、消融期、神动期、元婴期、出窍期、灵虚期、玄灵期,他只因博览群书,堪入闻道而已。
作别父亲之后,秦剑并未前往书房,却攀上了与山门遥相互望的一棵大树,透过叶间的缝隙,饶有兴致的向山门观望。蜀山收徒,百年一次,热闹非凡,但见山门之外人山人海,从老至幼,由富至贫,凡人有之,修真散修亦有,熙熙攘攘,总数应以十万计,此等场景,年纪只有十岁的秦剑何曾见过。
秦剑自言自语道:“真是有趣,听爹爹说,蜀山俗家弟子三千,百年却只收徒五百,这十几万人齐聚至此,当真是费了不少苦心,不过大多怕是要失望而归。道经所言:修真者,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也,不知这上山求道者,几多是为求得真我,怕多是为了所谓的长生罢。”
秦剑读的书多,自知修真的道理,凡修真者,皆是逆天之行,以凡人之力,获得忤逆自然的强大力量,又能延年益寿,强者甚至能将百年寿命延续至千载,故而元婴期后,但凡有所突破,便要受到天地自然惩罚之力,往往有风火雷电之罚,又有心魔之障,稍不留意,便会形神俱灭,永世不得超生。
凡人见修真者御剑而行,皆以为仙,向往之心欲烈,又有长生的诱惑,故而修真路上,求道者前仆后继。怎知,那修真路上几多艰难,往往要风餐露宿,饱受自然惩罚之苦,而能参悟天地玄奥,得大造化者,万中无一。
求道修真者,纵有千年寿命却又如何,倒不如凡人百年的逍遥自在,这便是秦剑不喜修真的原因。
又过一阵,上午辰时一过,山门大开,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
蜀山弟子三千,此番收徒,派出了弟子五百,每人手中都握了一张符咒,符咒中封印着一简单的法阵,作用便是测试人的灵根。
灵根,便是天赋,没有灵根的凡夫俗子,纵穷其一生,也窥不得法道门径,灵根出众者,一点即通,数年之间修出元婴亦不在话下。现任蜀山掌教李云山,只用短短三十年便至元婴期,寒暑两百载便到了玄灵期大成,不得不说灵根出众。
那符咒遇灵根而变红,灵根愈出众,颜色愈红艳,五百弟子手持符咒,御剑缓缓而行,不出半柱香的时间,便刷掉了大半。
失败者纷纷垂头丧气的离开,留下之人面露喜色。
秦剑懒得看了,干脆伸了伸腰,斜躺在树杈之上,打起了瞌睡。
待醒时,已过正午,收徒选拔刚刚结束。远处的西侧演武场上站满了人,想来便是那新入蜀山俗家一脉的弟子们。
秦剑心说:师兄们全是青壮之年,好生无趣,不知这些新生弟子中有无孩童,可以一起玩耍。想到这里,他精神起来,打了一个悠长的号子。
号音刚落,青牛腾云行至身侧,秦剑拍了拍它的头,笑道:“走,随我去耍。”
言罢,秦剑踏上牛背,遥指西侧,那青牛低哞一声,四蹄生风,急速向演武场飞去。不多时,青牛悄无声息的停在了演武场上空,秦剑向下方看去,只见下方五百人大多为十几岁的少年,也不乏七八岁的孩童,不由得心下暗喜。
演武场前的高台之上,秦雷傲昂然而立,于他身后,站着蜀山俗家一脉的四位长老——于春、成德、丁雁、宇文成,再往后,便是门下精英弟子。
秦雷傲环视台下众人,道:“入我蜀山者,不论贫富贵贱,皆平等,无论你在凡界是何等身份,须抛下,从今日起始,尔等便只有一个名字,那便是蜀山。”
台下众人仰望秦雷傲,面带仰慕之色,大半在暗自寻思:如若有一天,能如掌门一样高高在上,鸟瞰众生,也不枉来世一遭了。
而后,每个新生弟子都得到了一个玉石腰牌,正面刻“蜀”,背面刻“俗”,这是蜀山俗家一脉弟子的标志,秦剑也有一个,不过他嫌麻烦,不常带在身上。
新生弟子要由上一代弟子引领,熟悉蜀山环境,研习初级功法。待十年之后,于五百人之中脱颖而出者,便有机会成为长老甚至掌门的亲传弟子,如若如此,便可平步青云,前途无可限量。
秦剑作为掌门秦雷傲之子,自然是掌门的亲传弟子,不过,几年之间,他未习半部功法,只参照道经,创了一些笛曲,自以为乐。
又过一炷香的时间,收徒仪式结束,新生弟子各自分散开来,一来熟悉环境,二来收拾刚刚分到的居住之所。
秦剑等候多时,忙驱使青牛,缓落于一孩童身侧,道:“你好,我是秦剑。”
那孩童瞥见硕大的青牛,大惊,忙俯身拜倒,浑身战栗不止。
秦剑愕然。
就在此时,身后忽而传来一声怒喝:“剑儿!”
秦剑回头,见是父亲,便道:“父亲,孩儿只是想找他玩耍。”
秦雷傲一甩衣袖:“青牛,你且回后山。”
青牛看着秦剑,轻哞一声,似有些担心。秦剑道:“小青,你先回去,待晚些时候,我再找你。”
青牛这才腾空而起,向后山飞去。
秦雷傲唤来一名弟子,令其带那拜倒的孩童去住所安顿,而后一脸怒容的对秦剑说道:“你随我来。”
秦雷傲带着秦剑,一路回到了东侧阁楼顶端的掌门寝居之所。秦雷傲端坐在演武堂的正中,饮了一口凉茶,道:“剑儿,你可知错?”
秦剑脆生生的回答:“父亲,孩儿只想找他玩耍,并无过错。”
秦雷傲道:“那孩童只是凡子,何曾见过青牛?且他身上无暴戾之气,故而单是青牛身上发出的灵兽之势,便足以让其承受不起,亏得他灵根不俗,如若不然,恐此生将废。”
秦剑心下一惊,忙垂首道:“孩儿确是没有想到这么多,孩儿知错了。”
秦雷道:“剑儿,你该收收心思,用功参悟我俗家法诀了。天下万物,你不知道的实是数不胜数,只有踏入修真之路,才能有所作为,落得逍遥。”



秦剑道:“爹爹,何为逍遥?我看修真者苦心修炼,一心只求长生,而凡人百年,也未必不快乐。孩儿饭也吃得,觉也睡得,书也看得,如此已满足,算得上逍遥了罢。”
秦雷傲摇了摇头,无可奈何。
此时,从内室走出一中年美妇人,唤道:“剑儿,快过来,娘给你备了些点心。”
“娘。”秦剑立刻欢快的跑了过去。
秦剑接过妇人手中的点心盒,道:“娘,我想与青牛一同吃,可以么?”
妇人笑着点了点头。
秦剑向父亲行了个礼,退了出去。
秦雷傲道:“剑儿这个孩子,真是愈加顽劣了,今日竟吓得那初入我派的弟子浑身发抖,长此以往,可如何是好。”
妇人笑道:“夫君,你我共同养育这个孩子十年,他的性情,你我应该最为了解。他单纯善良,并无邪心,只是贪玩,不喜修真之道而已,这又有何妨?他若能在你我膝下安稳百年,却也是一件幸事。”
秦雷傲道:“话虽如此,他终是那邪泉下的灵石所生,所来蹊跷。掌教将他交与我时,曾盼我蜀山功法能助其走入正道,如此看来,却是难也。另外,此子似乎天生对灵兽亲和,我养那青牛二百年,剑儿只与它相处数载,而今,那青牛却似乎更愿听从剑儿的话,连我的话都不听了。”
妇人蹙了蹙眉:“夫君说的话不无道理,你不如前往青云峰,找掌教共同商讨,看他有没有办法。”
秦雷傲点了点头,背负长剑,手持霸王枪,出了阁楼。
一炷香之后,秦雷傲缓落于青云峰顶,天一阁前。
“秦贤弟,一年不见,别来无恙!”阁楼之上,响起一道爽朗的笑声。话音未落,一位长者缓步跺出,他面带红光,身着淡青道袍,背负双剑,须发皆白,仙风道骨,正是整个蜀山三脉的掌教,同时也是道家一脉掌门的玄清道人李云山。
秦雷傲拱手行礼,道:“李掌教,此番前来,我是有事与你商讨。”
“如此,便进来吧!”李云山轻甩长袖,天一阁门大开。
两人进入会客厅,分主次坐好,李云山道:“秦贤弟,饮茶。”
一盏翠玉茶杯瞬时凌空飘来,芳香四溢。秦雷傲接过茶杯,喝上一口,却叹了口气。
李云山问道:“是否与秦剑有关?”
秦雷傲点了点头,将秦剑的情况大致与李云山说了一遍。
李云山沉思片刻,道:“十年前,邪泉骤生,那灵石恐是与邪泉伴生之物,虽具灵性,却应多少浸染了一丝邪气。十年来,秦剑未现邪性,已是好事,至于修真之事,我等大可不必强求。”
秦雷傲道:“剑儿虽非我亲生,但我视如己出,早已将他当成亲子看待。我只恐他不修我蜀山功法,不入正道,有朝一日会误入歧途,到时,悔之晚矣。”
“秦贤弟莫急,我有一法,不知是否可行。”
“掌教请说。”
“在我道宗青云峰后,有一思过崖,历代道宗精英弟子犯错之后,便在那出思过。久而久之,崖上被刻满了各种道宗功法,正道之气也较他处充盈,不如我们将秦剑送至思过崖,长不过一朝寒暑,他无事可做,便会自行修炼崖上功法,而思过崖充盈的正气也会有所作用。”
秦雷傲大喜,忙道:“如此,可行!我晚些时候便送剑儿来此。”
就在此时,忽而有人叩门,道:“掌教,我带一子来见你。”
打开门,却是道宗长老徐子涵,在他身后,跟着一怯生生的女童,看来不过八九岁岁的年纪,衣衫略显破旧,双目却十分清灵,长的很是灵巧。
徐子涵向李云山行了个礼,又与秦雷傲点头示意,道:“原来秦掌门也在,别来无恙。”
秦雷傲抱拳回礼:“别来无恙。”
李云山问道:“徐长老此番前来,所谓何事?”
徐子涵将那女童带至近前,道:“掌教,你一看便知。”
李云山咦了一声,招了招手:“小童,你且近前,让贫道看看。”
那女童胆怯的看了李云山一眼,似想近前,却又有些犹豫。李云山笑道:“小童,切莫害怕,你看这是什么?”
说话之间,李云山右手凌空一捻,探了个通红的苹果出来,果香扑鼻,沁人心脾。那女童被这戏法吸引了,一双清澈见底的大眼睛紧紧的盯着李云山的右手,似是想从中看出点门道来。
李云山将苹果放在茶几上,唤道:“我青云山的果子清爽甘甜,常人无法吃得,你过来拿罢。”
女童犹豫了一下,或许是见李云山慈眉善目,并无恶意,终于鼓起勇气,上前几步,垂眉低首的立李云山面前。
李云山问道:“不吃这果子吗?”
女童小声回答:“除我之外,室内三人皆是长辈,长辈尚且不食,又怎有晚辈独食的道理。”
李云山赞许的点了点头,牵起了女童的手。
一触之下,李云山面色一变,眉宇间全是惊喜之色。
秦雷傲不解,问:“掌教,怎么了?”
李云山未作回答,只是看向徐子涵,问道:“徐长老,你在何处发现此女童?”
徐子涵道:“她原本随父入我蜀山求道,并于选徒大会被发现,至于她所来何处,我曾问过,乃蜀山以西五百里外的建堂寨,那处一向人丁昌盛,并无异样。”
李云山道:“竟是纯灵之体,贫道虚度五百载,只见过两次这种体质,今朝便是第三次。”
那女童有些懵懂,不明其意,秦雷傲却是大骇。纯灵之体,乃一种传说中的绝佳修真体质,即便是在吃饭或者睡觉中,天地灵气都会汹涌而至,争相汇进体内。可以说,拥有此种体质的人万中无一,只要稍加点拨,便可有一番大成就。
徐子涵道:“掌教说的不错,此女正是纯灵之体,只要守住其处子之身,纯灵之体便不会破。我等需要做的,只是精心调教,如此一来,不出十年,我蜀山便又多了一个纵横天下的高手。”
李云山微微颔首,继而看向女童,问:“你叫什么名字?”
女童低头小声回答:“崔、崔婉。”
李云山笑道:“刚才那个戏法,唤作诸天挪移大法,你想学么?”
崔婉有些懵懂,半天说不出话来,最终维诺的说了一句:“我是陪爹爹来的,他还在山门之外等我。”
徐子涵接过话来:“他爹爹是一名落魄书生,灵根皆无,断没有入山修道的机会,我曾告与他知,令他将女儿留在蜀山,他业已允,请掌教放心。”
“我要找爹爹。”崔婉双眼泛红,眼里缀满泪花。
徐子涵道:“贫道给他黄金五百,已令他下山了。崔婉,从今以后,你便留在这蜀山之上,潜心修道,来日成就正道,做得一番功德。”
崔婉闻言,立刻小声啜泣起来。在场三人皆是陌生之人,爹爹又离她而去,故而在她心中,除了惶恐和不安,再无其他。
徐子涵有些恼怒,道:“常人想入我蜀山求道,尚且不得,你却这般哭闹,是何道理?”
李云山摆了摆手:“徐长老,切莫生气,她年纪尚幼,不懂清心修道之妙处,你且唤个与她年纪相仿的孩童,带她在青云山上随处走走,散散憋闷之心,待过几日,我亲自教她。”
徐子涵点了点头,道:“能得掌教亲自点拨,是她的福分。在我入蜀山之前,曾有一侄儿,名为徐俊,他父母早逝,我便将他带在了身边,不如让他带崔婉熟悉一下蜀山,可行?”
“可行!”
徐子涵拱了拱手,带崔婉下去了。
秦雷傲便也起身告辞。
回到紫薇峰之后,秦雷傲马上将秦剑叫了回来,将思过崖之事告与他知。秦剑笑道:“既然父亲有命,孩儿自当遵从。”
故而,从即日起,秦剑离开了紫薇峰境,暂居于青云峰思过崖。
秦剑年仅十岁,独居思过崖,父母的离别之苦与担忧之心暂且不提,单说秦剑初到思过崖,见眼前一片开阔的平地,一侧为陡峭的悬崖,另一侧有一幽深不见底的山洞。立在悬崖边缘,脚下白云飘飘,尘烟袅袅,又有仙鹤在云中隐现,留下莞尔的鹤鸣,凉风习习,抚弄肌肤,说是仙境也不为过。
秦剑自言自语道:“如此美景,又与紫薇峰的俊奇不同,当真难得一见,既来之则安之,于此景中度日,倒也清爽。”
秦剑遂找了一些野草,又拾了一些干树枝,于崖边搭了一个简陋的草屋,这便是居住之所。
而后,秦剑坐于崖边,吹响了翠笛。
一曲笛音轻柔悦耳,似与那轻风融合在一起,悠悠荡荡,渐渐飘远,片刻之后,竟有十几只小鸟落于秦剑身侧,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似想与笛音相和。
未几,小鸟越聚越多,天空之中又有仙鹤盘旋,秦剑淡然一笑,笛音渐缓。
秦剑伸出手来,一只小鸟立刻飞来,落于他的指尖,轻鸣不止。
秦剑笑道:“从今以后,你们便伴着我罢。”
那小鸟歪过小脑袋,似有所懂。
秦剑轻声说:“走吧。”
鸟儿扇动起翅膀,在秦剑头上盘旋一周,渐渐消失在天际。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