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美文同人 > 重生90之白手起家

重生90之白手起家

佚名 著

美文同人连载

重回1990年,依靠姐姐给的元,赤手空拳建立起一个商业帝国。从三十六块开始……从一个人开始……...

主角:   更新:2023-08-08 04:1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的美文同人小说《重生90之白手起家》,由网络作家“佚名”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重回1990年,依靠姐姐给的元,赤手空拳建立起一个商业帝国。从三十六块开始……从一个人开始……...

《重生90之白手起家》精彩片段


1990年,潇湘省邵庆市桃江县张家坪。
面色苍白的张谦修坐在院子里,虽然年仅十六岁,但他黝黑的眼眸之中,却带着与同龄人不符的深邃与悲凉。
他身后是一栋严重倾斜的土坯房,被几根碗口粗的松木撑住,看起来摇摇欲坠,似乎随时都会崩塌。
土坯房的大门口,蹲着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子,低声抽泣,她是张谦修的姐姐张兰梅。
张兰梅那被洗得发黄的白色碎花衬衫上还有几个补丁,一条青色的确良裤子已洗得发白,光着的脚丫上,还有下地干活粘的泥巴,消瘦的脸颊因为日日劳作,被太阳晒得黝黑,梳着两条辫子,因为没有洗发膏,头发显得有些油腻。
张谦修的名字,那是父亲花钱请先生给起的;女儿没儿子“珍贵”,自己琢磨个差不多,有点好寓意的名字就行。
父亲给姐姐起名“兰梅”,只是见大家都用花名起名,也就随了大流。随大流,总不会差太多,他其实根本不知道兰花、梅花的美好寓意。
张兰梅真如她名字里的“梅”字一般,即便现在哭的梨花带雨,还是在倔强的与父母斗争:“爸,我不嫁,那韩长生就是一个傻子。”
父亲张爱兵“吧唧吧唧”抽着老汉烟,一拍桌子:“嫁不嫁由得你?你弟弟还要上学,家里没钱,粮食要缴农业税,也不能卖,你不嫁哪来的钱给你弟弟读书?”
张兰梅擦了擦眼泪倔强的说道:“我出去打工,给弟弟读书。”
张爱兵怒道:“你就听那些人胡说,你真以为去外面打工就是捡钱?再说了,出去的车费要一百多,家里哪来那么多闲钱?”
张兰梅不吭声了,只是流泪!
如今农村,没有经济来源。
一家人扑在那一亩三分地上,交了农业税,可能还不够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养两头猪,卖几百块钱,去掉猪崽的钱,剩下的就要做日常开销,哪来的闲钱。
张谦修扶着椅子站了起来,虚弱的说道:“爸,我不读了,我也不同意姐姐嫁给韩长生。”
张谦修中考完后,忽然大病了一场,让本就贫寒的家里,又背上了几百块的债务。
而这场大病,让张谦修拥有了未来的记忆,或者说是未来的魂魄占据了他现在的身体。
张谦修的记忆中,姐姐抗拒过,最终还是没有拗过父亲,为了八百块的彩礼,嫁给了韩长生。
姐姐迫于压力嫁过去后,韩长生经常家暴,张谦修一直劝姐姐离婚,但父亲不同意。
一直到2003年,姐姐被韩长生活活打吐血,腿也被打骨折,在医院住了以个月,最后还是落了个瘸腿的毛病。
张谦修盛怒之下将韩长生告上法庭,姐姐才算结束了这一段不幸的婚姻。
“你说什么混账话呢?”张爱兵怒道:“你不读书你做什么?我们家就指望你以后能有点出息,我和你妈还指望着你能让我们享两天清福呢!”
张谦修心里其实挺恼火父亲的,但父亲对他还是很好的,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唯独在姐姐这个事情上,让张谦修心中有很大的意见。
张谦修看着暴怒的父亲,走到门边,手扶着土墙:“爸,姐姐是你女儿。”
“女儿有什么用?还不是给别人养的?”张爱兵“直言不讳”自己心里的想法。
母亲在边上不吭声,闷头纳鞋底。
姐姐听到这话,眼泪流的更厉害,手都在微微的颤抖,紧紧咬着自己的下唇,下唇被咬的发白。
张谦修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微微皱眉,坚定的说道:“爸,只要我没死,姐姐的婚事,就她自己做主,谁也不能给她做主。”
“反天了你?这家里谁做主?”张爱兵气得猛然站了起来。
母亲胡金娥赶紧放下手里的活,拉住父亲:“小修他这病还没好,你跟他发什么火?”
张爱兵怒瞪了儿子一眼,又坐了下来,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他这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让他姐姐嫁人,也不是为了给他读书吗?”
张谦修实在接受不了父亲将姐姐视作“货物”一般的态度:“爸,你这是卖女儿,你知道吗?”
“我就是卖女儿怎么了?”张爱兵见儿子还顶嘴,火气又上来了:“你们都是我养活的,我说怎么着就怎么着。”
张兰梅轻轻拉了张谦修一下:“弟,算了,我……我……嫁!”
张兰梅是被父亲的话伤透了心,她在这个家已经感觉不到一点点家的温暖,既然没有家,在什么地方,跟什么人生活,又有什么区别呢?
“不嫁!”张谦修虚弱的身体憋着一口气,怒吼出声:“天王老子来了也没用。”


张兰梅惊讶的看着弟弟,因为弟弟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从来都是谦谦有礼、修身洁行,跟别人都是和声和气,对父母更不用说,这样对父母说话,还是头一遭。
胡金娥也被张谦修吓到了,赶紧说道:“小修,这个事情你就别管了,你姐姐年纪也大了,迟早还是要嫁人的,嫁谁不是嫁?韩家的条件好,嫁过去也能享福,这是好事呀。”
“妈,我说了,姐姐的婚事,必须她自己做主!”张谦修说道。
张爱兵看儿子那大病还未痊愈的样子,强行压下心里的怒火,语气低沉的说道:“彩礼我已经收了,改天韩家的人就会来提亲,这个事就这么定了。”
“收了就退回去!”张谦修不知道父亲是不是真收了,但就算收了也要退。
“这个家还轮不到你来做主!”张爱兵语调又提高了几分,一把拿起自己的旱烟袋,起身在墙角拿起锄头,大步从张谦修身边走过,下地去了。
张谦修坚持不让姐姐嫁人,说到后来,父亲都不搭理他,完全把他的话当耳边风。
张兰梅已经放弃抵抗了,弟弟为她的抗争,她打心里高兴、感激,他多希望父亲能像弟弟一样理解自己。
可这只是一种奢望,这种思想是时代留下来的“产物”,父亲的想法,也是如今农村绝大多数父母的想法。
张兰梅每天如行尸走肉般等待,等着韩家来提亲的那天,干活的辛劳反而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张谦修每天都拖着病恹恹的身体出去,有时候甚至还用塑料袋装两个饭团带着,中午就不回来吃饭了,谁也不知道他天天在外面做什么。
或许是天天走动的缘故,张谦修的身体也一天天的好转,已经没了那种虚弱感。
赶集,这是当地的一种习俗。其实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只是赶集方式和规则有所区别。
荷木镇在本镇范围内,划分了五个赶集区,农历尾数逢1和6在一个地方赶集,2和7在一个地方,以此类推,五个地方,轮着赶集。
张谦修在集市上帮着一个收米的贩子在过称,他已经免费帮忙两三天了。
张谦修正给一位七十出头的老大爷过称,:“十六斤三两,好米!”
收米老板看了一眼称,从腰包里数了五块七毛钱递给老大爷:“大爷,五块七,您数一下。”
老大爷接过钱,手很不利索,缓慢的数了一下那三张钱,脸上露着笑容:“对……对,多谢啊!”
“没事,大爷!”收米老板大笑一声:“您慢走啊!”
张谦修把米倒进身后的箩筐,袋子还给老大爷。
等老大爷走远,收米老板说道:“小张,时间差不多了,我去叫两碗面,等会一起吃点。”
张谦修立刻说道:“不用了,我回去吃,我家不远。”
收米老板微微一笑:“你帮我也好几天了,你每天都找个地方吃饭团,我看到了,今天我请你。”
张谦修微微有些尴尬,既然人家都说破了,张谦修也没有客气:“好,谢谢刘哥!”
“谢什么,你等着!”收米老板说完朝着不远处一个卖面条、馄饨的摊位走去。
张谦修连续出来这么多天,每天都是来赶集的,集市在哪,他就去哪。
他虽然有着上辈子的经验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了解,但那些经验和了解,都是大体上的。
知道也没有什么用,不能解决张谦修的燃眉之急。
张谦修心里觉得,这个时代应该很好赚钱。
但真要去找,发现不用资金的,或者需要资金少的生意,做的人其实很多,利润也很低;利润高的,少数人做,竞争小,但要很大资金量,或者需要关系,一般人根本做不了。
这就导致下层的人找不到赚钱的门路,上层的人有资源有人脉,能赚大钱。
张谦修现在就是一个普通农民家的儿子,没资源、没人脉、没钱,他只能自己找路子。
没有头绪的张谦修用了最笨的办法,在集市上蹲了两三天,厚颜问了很多小贩做生意赚不赚钱,直接这样问,肯定会被人嫌弃,但张谦修问的多了,有些人也就跟他说了一下。
张谦修得到的数据或许不是很准,但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
卖菜(农村不种或种不出来的菜)、卖水果、买衣服等,都需要一定的成本,还要承担损耗风险,最后他看上了收米这个行业,米贩子就是快进快出,赚差价。
现在县城的米价基本在五毛到六毛,但去农村或者集市收,根据米的好坏价格不同,大概三毛到四毛。
张谦修特意走了三十多里路,去了一趟县城,问了一下整个县城粮油店的老板,都说收米,价钱要看米的质量,基本都在四毛多,粮油店老板赚一毛多一斤。
张谦修也想过直接卖给县城居民,利益最大化,但真做起来,会很麻烦。
一是,县城有很多小混混收保护费,现在这种事情你没地方说理,县城开店的基本都缴过保护费。若是报警,小混混看到警察一来,立马跑了,回头他们来找你麻烦,随便砸点东西,你都受不了。
至于小混混收保护费还有没有其他的门道,谁也说不清。
二是,时间上也不宽裕,从集市赶到县城,时间就已经不早,他还要赶回来。
三是,他要是偶尔摆摊卖,粮油店老板没意见,毕竟很多农民为了多卖点钱,也会去摆摊,卖不掉就低价卖给粮油店老板。若是他天天去摆摊抢粮油店生意,他若是某一天卖不掉,粮油店老板会不会故意挤兑他,不收他的米?他不可能又把米扛回来。不扛回来的话,他没地方住,住旅馆可不便宜。
综合考虑下,张谦修放弃了零售,决定直接卖给粮油店老板。
张谦修弄清楚县城收米的地点后,立刻在集市上观察那些收米的贩子,任何一个行业,看似简单,真做起来,里面肯定有一些门道。
所以他主动给这个收米的老板帮忙,希望能和他学点经验。
这个老板叫刘志坚,他是给市里一个批发商收米的,张谦修是直接卖给米店老板,双方并不冲突,所以张谦修才找他套近乎。


刘志坚很快回来了,还拿了一碗馄饨和一碗面条:“小张,你吃面还是馄饨?”
张谦修见刘志坚经常吃面,于是说道:“吃馄饨吧!”
刘志坚把馄饨递给张谦修,自己端着面吃了起来:“你是不是也想做这一行?”
刘志坚刚开始还以为张谦修是想找个活干,但张谦修又明摆着说不要工钱,而且问他怎么看米的好坏,卖米有哪些渠道,一般要多少量,有多少利润,货款是现结还是怎么结,诸如此类的问题。
刘志坚自然也就知道,张谦修想做米贩子。
张谦修点头承认:“是,家里穷,读书困难,找点事做。”
刘志坚说道:“你打算怎么做?给批发商还是给米店?”
张谦修轻轻一笑,说道:“给米店吧!批发商要的量太大,对质量要求也高,我这刚做,做不好。”
刘志坚吃了一口面,咀嚼着面条说道:“镇上没什么人买米,米价和这种集市差不太多,你送县城得整个摩托车,那也要不少钱。”
现在摩托车都要上万,一次拉三五百斤去县城,一斤赚个一毛几分,一天有小几十块的收入,也算是个营生。
现在普通农民一天几块钱的工作都找不着,有个给钱的工作,都是抢着做,这几十块钱一天可是好门路。
张谦修沉默了一下,说道:“刘哥,我打算先用自行车试试,摩托车太贵了。”
刘志坚看了张谦修一眼:“那样干不长久的,镇上五个集市,到县城最近的都三十里路,远的五十里,你就算收的少,也要一两百斤吧?自行车拉两百斤的米跑三五十里,一般人受不了。”
张谦修轻轻一笑:“总得试试啊!”
刘志坚其实不看好张谦修:“我劝你还是算了,其实收米的技术不高,会看米就行,但销路你得找好,县城那几个卖米的,都有人送,别砸手里了。”
“谢谢刘哥提醒,我知道!”张谦修也没有别的办法,这已经是最稳妥的路子了,如果能去鹏城、申城这些未来的一线城市发展,或许还能找点别的路子,但在这个小县城,几乎没有什么商业。
张谦修也没有什么关系,那就只能拼狠,从赚辛苦钱开始。
刘志坚又说道:“我跟你说一些套路,你刚入行,可能不知道。卖米的时候,不熟的老板,你要看着自己的米,他们有可能会往你的米里塞差米,压你的价格;还有,钱要看清楚,再熟的人,你也要当面看。”
“还有就是每次送米,一定要准备雨布,以防万一,要是有一次米泡水了,你要很长时间才能赚回来。”
“收米的时候,要注意,有些人会把好米放上面,差米放下面,有的甚至用二十斤好米,兑五斤差米进去,你不仔细看,看不出来的。”
刘志坚和张谦修说了很多,最后问道:“你准备什么时候收?”
“就这几天吧!”张谦修现在主要就是想等自己身体好,还有就是自行车的问题也要解决,他们家可没有自行车。
刘志坚点点头:“前面几天,我帮你看着,我经常收,卖米的人都认识我,不敢在我这耍手段,你是新人,别人看你年轻,专门找你这种人耍手段。”
刘志坚会帮张谦修,一是他和张谦修没有什么竞争,他们销路不一样;二是看张谦修年纪不大,一个人出来干活辛苦,照看一下,也不费劲。
张谦修回到家的时候,天色已经快要黑了。
父母和姐姐刚下地回来不久,这些天张谦修和父亲因为姐姐的事情在“干仗”,互相看对方不顺眼。
“一天到晚不着家,还知道回来啊?”张爱兵看到张谦修就没好气的说道:“饭也不知道回来吃。”
张谦修不想因为这个事情和父亲吵架,他要赚够钱,等韩家来的时候,父亲不还彩礼,他掏钱还。
张谦修沉默了一下,说道:“爸,家里有多少钱?我想用一下。”
“你要钱做什么?”张爱兵看了儿子一眼,又问道:“要多少?”
“一百!”张谦修已经算了好,就算高价四毛一斤收,他前期收两百斤差不多了,而且他还要想办法弄运输的工具才行,自行车新的要一百五到一百八,二手的会便宜一些,但也要几十块,就看能不能借到一辆,舅舅家里有,借来用个三五天或许可以,要是顺利的话,三五天能把一辆二手自行车的钱赚回来。
张爱兵一听要一百,顿时就好像猫踩了尾巴,这可是一大笔钱,猪肉才两块多一斤,米才几毛一斤,一百块是他们家小半年的日常开销。
张爱兵没有问儿子要钱做什么,立刻就拒绝了:“你要几块钱就算了,你一下要这么多钱,家里拿不出来。”
张谦修说道:“爸,我要去做生意,五十也可以,我保证,五天之内,我给你赚回来。”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