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美文同人 > 唐朝贵公子

唐朝贵公子

佚名 著

美文同人连载

贞观三年。此时李世民已擦拭了玄武门的血迹,雄才大略,气吞山河。此时一代名相马周还在给人喂马,蛰伏于市井,等待着宏图大展。此时公主殿下们初成年,豆蔻年华,情窦初开。此时一代骁将和名臣们,开始了他们的故事。也在此时,陈正泰来到了这个世界,他经历了懵然,随即纵身跃入这无数王侯将相掀起高浪的历史长河,故事从这贞观三年开始……...

主角:   更新:2023-08-08 03:4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的美文同人小说《唐朝贵公子》,由网络作家“佚名”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贞观三年。此时李世民已擦拭了玄武门的血迹,雄才大略,气吞山河。此时一代名相马周还在给人喂马,蛰伏于市井,等待着宏图大展。此时公主殿下们初成年,豆蔻年华,情窦初开。此时一代骁将和名臣们,开始了他们的故事。也在此时,陈正泰来到了这个世界,他经历了懵然,随即纵身跃入这无数王侯将相掀起高浪的历史长河,故事从这贞观三年开始……...

《唐朝贵公子》精彩片段


“公子,你可不要再读书啦,再读书,阿郎要生气的。”
“咱们陈家,家大业大,阿郎说啦,公子老老实实在家吃了睡,睡了吃,再寻几个小娘子多生几个娃娃,岂不自在?”
“公子,你要听劝哪,你咋就不听劝呢,公子往后再读书,阿郎真的要生气了。”
一旁,是一个青衣璞帽的人絮絮叨叨个没停。
陈正泰一脸懵逼,脑里乱糟糟的。
一觉醒来,世界不一样了。
眼前这个家伙是谁?
什么乱七八糟的,小娘子,生娃娃?当我是种猪,配种?
要淡定。
“咦,公子,这是什么。”
青衣璞帽的男子,指向屋子的角落。
陈正泰下意识的看去......是自己的登山包。
呀......
见鬼了啊。
自己一觉醒来,不但成为了另一个人。
可自己的登山包,怎么也来了。
陈正泰记得自己昨天还背着这硕大的登山包,带着数十斤的物资,前往某个与世隔绝的山村。
这登山包里藏着的,都是自己送去小山村的必需品。
可现在......自己穿越了。
一股记忆涌入了脑海。
骤然之间......陈正泰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贞观三年。
孟津陈氏的嫡系子孙。
曾经的名门望族,虽然现下好像有一些衰败的迹象。
至于身边这个青衣璞帽的男子,是自己的家仆长随......陈福。
陈福一脸惆怅的看着陈正泰,似乎为陈家的这位公子而担忧。
公子实在是太刻苦啦,这样下去可不成,要惹阿郎生气的。
陈正泰扫视了屋内一眼。
这是一个厢房,屋子里一尘不染,冉冉烛火将厢房照的通亮。
墙壁上是留白的山水画,古色古香,而所有的陈设,也如一幅展开的画卷,看似朴素,却也可看出原主人的性情。
贞观三年......
大唐盛世,即将开始了。
一个有为的君主,带领一群天下最顶尖的文武臣子们,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一想到此,陈正泰竟有些小小的激动。
可是......自己能做什么呢?
他稍稍失神。
猛地......眼睛一亮。
“糟了,糟了,要迟啦,要迟啦。”
陈正泰突然大呼,他的目光看着那角落里随自己穿越而来的登山包:“快,快,快给我去寻几头母猪来。”
“啥?”陈福一脸懵逼的看着陈正泰。
方才自己好像提过几个小娘子,而公子开口就是几头母猪。
咦,居然还挺对仗的。
以往这个时候,公子不该让自己煮一盏茶去书斋,公子好去看书的吗?
怎么突然之间。
陈福突然身躯一震,一个念头划过他的脑海,公子不读书,他开窍啦?
陈福居然浑身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欢欣,这是幸福踏实的感觉,陈家有救了。
“快去。”
“噢,噢,这就去,这就去。”陈福不敢怠慢,脚底抹油,一溜烟的跑了。
“真是奇怪啊。”
这一下,倒是轮到陈正泰有点懵逼了。
话说......自己要去找几头母猪,难道,对方不该有一些疑问吗?
看他的样子,好像很开心。
不管啦。
陈正泰已经没有时间了。
他忙是起身,到了墙角里,打开登山包。
果然,登山包里的物资都还在,这登山包里,都是供应小山村的物资,有给村民们春耕的稻种,还有村医所需的药品。
当然,还有......
陈正泰自登山包里掏出了一个玻璃瓶子,玻璃瓶子是浓稠的液体。
这可是给村里采买的猪种啊,这可是宝贝啊,要知道,猪的驯养,虽然由来已久,可是饲养猪的进化,却一直都在进行。
现在是唐朝,猪的品种还十分的原始,而且这个时候的猪肉,不曾阉过,很臊,味道特别差。
吃猪肉的人特别少,而后世的人懂得阉猪,味道很可口,况且后世随便一头猪,半年时间便可生长两百斤肉,这在唐朝是不可想象的。
哎呀,要发财了。
而猪种的保质期,只有七天。
陈正泰不知道穿越的过程之中,会不会使这猪种失效,可若是按时间来算,自己从采买这猪种到现在,已过去了四天了,再不用,就真的要过期了。
无论如何,自己得试一试。
毕竟,现代的猪种,对于古人而言,几乎是核弹级别。
陈家已经沸腾了。
公子今日早起没有读书。
公子让大家寻母猪了。
而且还要品相好的。
一下子,陈家上下,所有人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个多时辰的功夫,陈福便领着几个家仆,寻了几头母猪来。
便见陈正泰眼睛一亮,随即,掏出了不知是啥的物事,噢,他还洗了手,此后钻到母猪的PI股后头,开始鼓捣起来。
陈正泰从登山包里寻了一个塑料的针筒,将针头拔了,抽出罐子里的猪种,紧接着......
站在一旁围观的人,一个个心里发毛。
他们听到母猪不安的哼哼起来。
而陈公子,一面鼓捣着,一面脸上发出‘邪魅’的笑容。
公子,还有这爱好吗?
陈正泰对此,一切都轻车熟路。
给猪人工配种而已,这难不倒陈正泰。
要知道,陈正泰上一世,观看七套的栏目,看了几年之后,可是对于母猪的产后护理、农业气象、果园的除虫,却是耳熟能详。
一通忙碌,终于妥当了,陈正泰一面净手,一面唏嘘,但愿能成,若是成了,陈家可就发达了。
别人家一头猪产肉一百斤,一年出栏,陈家的荣昌猪种六月出栏,至少能出肉一百五十斤至两百斤。
回头,原本在那目瞪口呆的人,似乎意识到了他的目光,于是乎,个个假装没事人一般,各行其是。
有的抬头看天,有的低头生怕踩了蚂蚁,有的拿着扫帚划啊划。
好奇怪啊......
不过......陈正泰历来是随遇而安的人,心大,无所谓。
“你来。”他朝陈福勾勾手。
陈公子突然有了奇怪的癖好,不过,这似乎不是什么坏事,陈福心花怒放,他忙是上前,点头哈腰:“公子有什么吩咐?”
“会养猪吗?”
陈福嘴张的有鸡蛋大:“......”
“今后你好好照顾它们,若是下了猪仔,更要小心护理。
这事事关重大,关系到的,是国计民生,马虎不得。”
呀......这就国计民生啦。
陈福觉得公子将自己当做了智障。
他咧嘴,乐了:“好。”
陈正泰奇怪的看着他:“难道,你就没有一点疑问?”
“有呀。”
陈福认真的点头:“可是......公子不读书,游手好闲的样子,我看着心里舒坦。”
“......”
到了傍晚。
陈家阿郎陈继业打道回府。
他愉快的和友人在茶坊里坐了一日,哼着曲儿,手里拎着的,乃是一个鸟笼,笼子里的雀儿振翅忽上忽下。
陈继业到了门前,陈管事便气喘吁吁的上前:“阿郎,阿郎,公子今日......今日......”
一提到公子,也就是陈继业的儿子。
陈继业不禁皱眉。
这个儿子啊......像年轻时候的自己。
心里怀着远大的理想,想要步入仕途,匡扶天下。
哎......
陈继业很揪心,仕途多么的险恶啊,自己的祖宗们,就是因为瞎折腾,自己的曾祖父,当初得罪了造反谋位的隋文帝杨坚。
自己的祖父呢,也步入了仕途,支持了隋炀帝,结果......又因此落了个凄凉的下场。
到了自己父亲这一辈,则跟着王世充,坚决痛击李渊,最终兵败被俘。
到了自己这一辈,凭着陈家名门望族的出身,大唐又广纳贤才,求才若渴,因此也被征辟为官,进入了东宫,成为了太子李建成的佐官。
可结果呢,那李二不按常理出牌啊,一场玄武门之变,太子被杀,自己这太宫旧臣,虽然没有追究,可陈家又是一次大伤了元气。
做官有啥好,读书有个屁用,尽是给陈家招来横祸。
不能再折腾了啊,再折腾,陈家要完了。
趁着家里还有最后一点家底,做一条快乐的咸鱼难道不好吗?


“今日怎么啦?这个逆子......他又读书去啦?”一想到陈正泰总不听劝,陈继业便气不打一处来,身子颤抖,以至于手里拎着的鸟笼子,都哐哐震动起来。
“没,没呀,今日公子没有进书斋半步,他一清早呀,便让人寻了几头母猪来。”陈管事兴奋的手舞足蹈。
“大家都看见了,他在母猪后头,鼓捣了好一阵子,光天化日,大庭广众之下呢,他还念叨着什么要养猪......还说什么猪中美男子......猪中蔡国庆......阿朗,蔡国庆是啥?”
听到此处,陈继业身躯一震,面上的肥肉开始抖动起来,随即,眼里掠过了狂喜之色。
“当真......好啊,总算是开窍啦,我这做父亲的遛鸟,做儿子的养猪,好,好,总算是让我这做父亲的得偿所愿,这是祖宗之幸哪。”
背着手,面对陈管事一脸不解的样子,他意味深长的看了陈管事一眼,旋即他气定神闲道。
“蔡国庆呀,蔡者,草也。国者,想来你是懂得。至于庆,本意为祝贺。噢,你看,这便是说,吾儿想通啦,他若做一个庸碌无为的野草,这便是国家之幸、陈家之福啊。”
陈管事身躯一颤,露出钦佩的样子,翘起大拇指:“阿郎什么都懂。”
陈继业抬头,挺胸,跨足迈过高高门槛,留下一道孤傲的背影。
陈继业很高兴,所以到了次日,陈家门庭若市。
还没缓过劲来的陈正泰才知道,原来陈家这个家族,居然如此庞大。
有头有脸的陈家子弟统统都来了。
陈继业乃是陈家的长房嫡系,而陈氏的支系子弟不少,都以长房马首是瞻。
有的陈氏子弟,过的比较清苦,有的日子还不错。
大家听闻陈公子终于不折腾了,高兴的不得了,来的人有的提着鸟笼,有的抱着盛蝈蝈的锦盒,有的牵着大狗,纷纷来给陈继业见礼。
陈继业满面红光,溺爱的看着自己的儿子陈正泰。
陈正泰几乎是被人拎着来的,这高朋满座,统统都是一群自己认不出来的亲戚,看着大家高兴的像过年一样。
他不能理解呀,这些人,都疯了吗?
陈继业说到了陈正泰已经两日没有读书,成日往猪圈跑,一下子,许多族叔、族伯们高兴的胡子乱颤。
似有一个陈正泰该叫他三叔公的人微微颤颤站起来,激动的道。
“这便好,这便好,养猪好,这猪呀,跟老朽养着的雀儿是一样的,都通人性。正泰啊,你能迷途知返,我这做叔公的高兴。你是不知道,当初你爹......跟着先太子李建成的时候,一场玄武门的杀戮,咱们陈氏上下,哪一个不是胆战心惊,唯恐那李二郎做了天子,要将我们陈家赶尽杀绝。若是再往上数,你的祖父,当初跟着王世充......咱们陈氏上下,又何尝不是惶恐度日呢......”
他历数着以往陈家遇到的坎坷,大家伙儿都默然了,当初战战兢兢的日子,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正泰是我们陈家的嫡系孙,将来是要承继家业的,你若是还心心念念的读书做官,你想想,若是再遭遇不测,咱们陈氏满门,可就真要跟着株连遭殃了。”
众人纷纷点头。
三叔公捋着胡须,随即感慨万千的道:“所以老夫活了一辈子,从前也曾和大郎君一样,总想着功名,想为这天下做一点什么,建功立业。可后来历经了数次劫难。老夫横竖想通啦,人活在世上,三件事最紧要,学会了这三件事,便可保一生无忧。”
众人一脸疑惑。
陈正泰看着这须发皆白的老叔公,心里也疑惑起来。
三叔公咳嗽一声,伸出了第一根手指,随即声若洪钟道:“躺着!”
陈正泰:“......”
三叔公随即伸出第二根手指,又道:“别动!”
三叔公伸出第三根手指:“吃!”
呼。
大家出了长气,满面红光。
说的好!
对呀,折腾个啥,快快活活多好,趁着家族还有祖上留下的土地,还有华宅,还有美婢,能混一日是一日,像那些想要治国平天下的害群之马,可别把大家坑苦了。
陈正泰看着他们,心里忍不住要骂出来。
玛德,一群智障。
陈正泰几乎可以确定,这个孟津陈氏,极有可能是自己的先祖。
也就是说,自己穿越在自己祖上身上。
更令人忧心的是,上一世陈正泰查阅过自己的家谱。
陈氏家族,自东汉起便是一方豪族,曾经大放异彩,可一直延续到了贞观年间,家族便开始衰败下去,此后的千年......虽还寥寥在族谱之中,有那么一两点亮光,可更多的却是庸庸碌碌,沦为了底层,每一次兵灾和天灾,都有大部分的人饿死。
现在陈正泰终于找到家族衰弱的原因了,敢情这群老祖宗们,这样的不思进取呀。
不成,自己得把猪养好。
这猪养好了,能发财。
要知道,这可是后世经过了无数代育种的畜生,比之这个时代的猪,不知高明多少倍,这是神器啊。
陈家要想避免衰败的命运,就必须振兴家门不可。
酒宴之后,族人们三三两两的散去。
三叔公酒过三巡,满面红光,突然将陈正泰叫到面前。
“正泰啊正泰,你将来要继承家业,陈氏上下的身家性命,都在你的身上,你一定要争口气,切切要断了那读书入仕的想法,好好在家养猪斗犬,如此,咱们心里也放心。我们陈家当初支持建成太子,早就成了李二郎的眼中钉,他巴不得置我们于死地呢。”
拉着陈正泰的手,眼泪又要啪嗒落下来,三叔公突然失声哽咽。
陈正泰的父亲陈继业忙是到了一旁搀扶着哭成泪人的三叔公,语心长道。
“三叔,你放心好啦,正泰从前不懂事,以后我定要好生看着他,一定不让他做正经事,他要是再敢似从前那样恣意胡为,看那劳什子《春秋》、《礼记》,我抽他!”
陈正泰一听这个抽字,一溜烟,跑了。
你大爷,这一群疯子。
他心心念念的想着自己的猪,先去猪圈转了一圈,几头母猪在猪圈里慵懒的甩着尾巴。
看着这些猪,陈正泰心里想,这时代的猪,还真是瘦小啊,这都已是成年的母猪,居然骨瘦如柴,只怕连百斤都没有,就是不知道,自己人工授JING有没有用,若是能产子,那就厉害了。
对了......
这些人这么折腾,这家产到底折腾了多少?
我太特么的难了。
满门都是一群混吃等死的,我去算算账才好。
陈正泰溜进了书斋,他记得书斋里存着账房的收支簿子。
这书斋很大,墙壁上挂了一幅幅陈家历代先祖的画像,这些悲催的祖先们,都曾很用心的经营家业,虽然每一次......好像都押错了宝,支持谁谁死,你大爷......
陈正泰看着墙壁上的音容笑貌,似乎一点脾气都没有。
他到书架那儿翻找,陈家的藏书无数,毕竟是曾经诗书传家的豪族,只是那账簿,却是没寻到,不过......一封信笺,却是落在地上。
嗯?
这是啥?
陈正泰将信笺拾起来。
这是一封十几日之前,有人送来的书信。
上头写着‘报陈议郎书’。
这陈议郎,便是陈正泰的爹陈继业。
至于议郎,则是一个散职官。
陈正泰回忆起,自己的爹当初是东宫旧人,也是有官职的。
此后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并没有对东宫旧人追究,不过自己的爹心灰意冷,也就致仕颐养天年了,当然......这个散职的官衔还在。
陈正泰将信笺打开,这里头,竟是密密麻麻的小字,洋洋数千言,里头的意思先是一番客套,说是久闻陈议郎您以推举贤能、引荐人才为己任,而我马周一直怀才不遇,希望陈议郎能够向朝廷推荐。
再后头,就是这个叫马周的人所书的一些文章了,都是一些自己对治理天下的看法。
马周......
陈正泰顿时脑门嗡嗡的响。
马周这个人......自己听说过呀,历史上,这个家伙,一开始怀才不遇,甚至沦落为马夫,养马为生,此后被人推荐,一下子被唐太宗李世民看好。
李世民直呼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立即用他,短短数年的时间里,这个人便被提拔做了宰相。
现在......
现在是贞观三年,这个马周,应该还在给人养马。
没想到......他已落魄到了这个地步,为了出仕,四处投书给别人,希望别人能够引荐他。
可引荐哪里有这样的容易,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只怕对一个马夫的投书,连看都不会多看一眼,便丢进垃圾堆了吧。
想来这马周一定是走投无路了,所以......连门阀圈子里如此凄惨的陈家,他都投书来。
好惨。
咦,好像现在我也好惨。
陈正泰脑海迅速开始活动起来,如果......自己举荐了马周呢,这不但可以在皇帝面前露个脸,而且......马周被陈家举荐,一定感恩戴德,毕竟......陈家是他的恩主啊。隋唐时期,好像举荐人和被举荐人有人身依附的关系,否则,人家凭什么举荐你?
陈正泰低头看着马周的文章,其实很多地方,他看不太懂。
可就在此时......砰的一下,门开了。
陈正泰吓了一跳,抬头。
却见自己的父亲陈继业醉醺醺的,带着陈管事和陈福几人进来。
陈继业口里嘟囔。
“这才好几天,就又跑来书斋啦,混账,你这是要气死为父吗?我们陈家经不起折腾啦,现在是那李二郎做了天子,会瞧得上我们陈家吗?没有收拾我们就不错啦。”
他冲进来,身后陈管事几个人,如丧考妣的样子,纷纷劝道:“阿郎,不要动怒,公子只是一时糊涂......”
陈继业已气咻咻的上前来,看着陈正泰手里拽着一封书信,一看陈正泰看得不是四书五经,脸色才微微的缓和:“你翻找书信做什么?”
陈正泰心里咯噔一下,你妹,陈家能不能翻身,就看这一次啦。
他道:“大人...”
在唐朝的时候,大人是儿子对爹的称呼,虽然陈正泰叫起来怪怪的。
“唔......”
“大人,这个人......我们陈家应该举荐他为官。”
“什么?”陈继业一愣,随即脸色骤变:“你疯啦,你知道此人是谁,此人是一个马夫,他几次想来见为父,为父都没有见他,这样粗鄙的马夫,你还举荐他?”
玛德,我怎么摊上这么一个爹?
陈正泰开口道:“可是......”
“且慢着!”陈继业突然脸色一变,随即......他眼睛一亮,惊喜的看着陈正泰道:“儿啊,想不到,真真想不到,想不到你现在不但会玩猪,且还这样的聪明伶俐。对呀,为父怎么没想到。”
“想到个啥?”
陈正泰觉得,无论他爹想到个啥,自己都不会觉得奇怪了。
陈继业一拍大腿:“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那李二郎做了皇帝,只怕早就忌惮我们陈家啦,哼哼,他现在登基做了天子,虽是不将我们陈家放在眼里,他最是虚伪,天天跟人说,自己最需要的就是贤才辅佐,要大治天下,所以要广纳贤才......这时候我们陈家若是举荐一个马夫上去......”
“哈哈......”陈继业捋须大笑:“那李二郎见了,定要以为我们陈家有眼无珠,有眼无珠好,就是要让李二郎觉得我们陈家有眼无珠,他越是对我们陈家看不起,便越不会再追究从前的旧事,儿啊,你真是想的周到,为父......怎么就想不到呢。”
陈正泰:“......”
心好累啊。
为啥他们的内心戏这么多。
那李世民是何等有气魄的人,至于跟咱们陈家计较以前的旧事吗?自己的爹,为了苟且偷生,也是拼了。
陈继业手舞足蹈的道:“方才是为父误会了你,这马夫......叫什么什么来着,为父好歹也官拜朝议郎,自当举荐,不对......应该以你的名义来举荐,如此......方才让那李二郎知道,我们陈家上下都是草包,哈哈......陈管事......”
陈管事忙是躬身道:“在。”
陈继业背着手:“立即修一份奏疏,就举荐这个马夫,还有,明日请那马夫到府上来,老夫依旧不见他,我儿子既然喜欢这马夫,那就让这马夫...给我儿养猪。”
陈管事笑嘻嘻的道:“喏。”
......
陈继业说罢,高高兴兴,醉醺醺的由人搀扶着去了。
只留下陈正泰一脸懵逼的在书斋。
这是一群猪队友啊,有些带不动。
不过......
总算马周的事解决了。
就是不知道,当李世民提前见着了马周,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此时年关刚过,虽是开春,可依旧冷风嗖嗖。
正午,日上三竿的时候,一个穿着破旧羊皮袄子的人出现在了陈家门口。他灰头土脸,浑身上下一股馊味,面上的风尘像结了痂,蹒跚的到了陈家门前。
唯一与众不同的,就是他的眼睛。
这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带着希望的亮光。
他是马周。
马周在长安城养马已有两年了,当初在乡下,他不甘心自己一辈庸庸碌碌,毅然而然的辞了自己的文吏之职来到了这繁华的长安。
只是可惜......胸中虽有千万言,这遍地绫罗的长安城,却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
不得已,他只好养马为生,受尽了白眼。
无数给高门的投书,迄今都没有音讯。
没有人看得起自己,哪怕是自己洋洋数千言的文章,也没有人肯多看一眼。
他先是投书给朝中的宰辅,此后投书给将军和尚书的门下,再后来,便开始病急乱投医了,以至于这长安城里,提及起来就被人笑话的陈家,他也想方设法投书进来。
现在......终于有消息了。
陈家居然对自己有了兴趣。
马周这一路来,一路眼睛都是红肿的,数年的辛酸泪,在此刻迸发出来。
等到了陈家门口,门子立即去通报,一会儿功夫,便有一个叫陈福的,领着马周进府。
只是......七拐八弯的,去的地方......好像不是陈家的大堂。
怎么......好像有些熟悉......
呼......越来越熟悉了,马周甚至已经开始嗅到了一股子畜生特有的馊味。
猪的哼哼声,由远及近。
马周心沉了下去。
陈家人让自己来府上......不会是......
远处......却见一个圆领锦衣的少年深情款款的看着圈里的猪,一面指使着人用葫芦瓢舀着馊水投食。
那叫陈福的人,快步到了少年面前,嘀咕了什么。
少年很高兴,兴冲冲的朝马周看过来:“哈哈,马先生,久仰大名。”
马周:“......”
此少年......看上去不靠谱啊,他是看上了我的文章而久仰大名,还是听闻我养马养得好?
少年到了面前:“我叫陈正泰,嗯,我看了先生的文章,很有意思......”
本是迟疑的马周,听到见了先生的文章很有意思,猛地,身躯一震。
犹如五雷轰顶,骤然间胸腹之间五味杂陈。
马周的眼眶瞬间的红了。
终于有人......欣赏自己的文章了。
这是当世伯乐啊。
下意识的......马周躬身长长作揖,腰杆子再不肯抬起来:“区区不才,今得明公谬赞......”
看着他激动的样子,陈正泰觉得这个世上好像没有一个人是正常的。
不过陈正泰当然不了解,
马周这种怀才不遇的人,此时终于获得了别人的赏识,是多么喜悦和欣慰的事。
陈正泰道:“我们陈家已经推荐了你,你能不能为朝廷所看重,就看我代你送上去的文章,是否能获得皇帝的赏识了。”
“这......”马周内心狂喜,方才还是长揖,下一刻,却是不争气的拜下,泪水纵横,哽咽道:“若能蒙朝廷信,明公举荐之德,纵粉身碎骨,也没齿难忘。”
他这番话,纯粹是发自肺腑。
要知道,在隋唐时,依旧还有东汉、魏晋时期的察举遗风,推荐人和被推荐人,利益相关,几乎形同于人身依附的关系。就比如那三国的时候,袁绍到了河北,立即无数人前去投奔,这是因为他们袁家四世三公,袁绍的祖上在位的时候,推荐了不少人,而这些被推荐做官的人,便奉袁家为恩主,恩主有事,自是倒履相从。
陈正泰乐呵呵的看着马周,其实......被人奉承着,挺开心的:“你起来吧,不必多礼。”
马周便起身,恭恭敬敬的站在一旁,目不斜视,现在他心里已将陈正泰当做自己的恩主了。
陈正泰目光很快落到了猪圈里的母猪身上,随即道:“你看这些猪,关系重大啊,你的文章,我大抵看过,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你的主张。”
陈正泰顿了顿:“我们都是聪明人,有些话,我不和别人说,他们听了也不懂。这齐家治国平天下,究其根本,不还是让人有衣穿,有饭吃吗?最好还有肉吃。你看,这治国之道,浅显一些说,和养猪之道,也是一样的道理,你看这猪,又瘦又柴,身上没有几两肉,可若是养的又肥又壮,岂不是利国利民,马周,你以为如何?”
陈正泰是个很容易适应的人。
既然马周称自己是明公、恩主,那么自己也就直呼其名了,虽然看上去不礼貌,可实际上,却彼此拉近了关系。
马周眼里还噙着泪,沉浸在自己这千里马被伯乐发掘的感动之中。
可这一刻......他有点懵。
呀,我文章里,没有养猪的事呀。
这八竿子好像打不着。
他抬头,见陈正泰殷殷期盼的看着自己:“马先生,我的话可有道理吗?”
老半天,马周才自嘴里不情不愿的吐出两个字:“还行。”
陈正泰唏嘘:“没想到我们想到一处来了,我知道外头,有人说我们陈家如何如何,不过我们陈家,也有匡扶天下之心,只是不被外人所理解而已,这养猪,就是明证。”
马周若有所思,觉得好像自己被带到了坑里。
陈正泰便乐呵呵的道:“从此以后,你就暂在我们陈家住下吧,不要再屈尊人下,给人养马啦。我们陈家赏识你,你在此帮我照料着猪,这几头母猪可是我的心头肉,寻常人照顾,我放心不下。”
马周:“......”
不管如何。
至少陈家还是看重自己的。
嗯,要坚信自己的选择。
毕竟,自己已经没有选择了。
不过......马周还是隐隐觉得,好像这个恩公,不太靠谱啊。
外面的人都说陈家人一个赛一个混账,他们会不会,故意以举荐的名义,糊弄自己来给他们养猪?
马周心里开始惶然起来。
从养马圈跳进了养猪界,这......
好在陈正泰对他还不错,专门让人收拾了一间卧房,吃用也不错。
偶尔,陈正泰会寻上门来,和他研究养猪的护理方面的问题。
马周毕竟有养马的经验,却也是对答如流。
日子就这样的过去,过了七八日。
那一封陈家举荐的奏报,早已经过了门下省、中书省,最终,送入大明宫中。
一般的国家大事,都是由门下和中枢的宰相、侍郎、舍人们参议之后,而后送到宫中请皇帝参详的,只是这举荐的奏疏,却往往不需宰相和侍郎们决定,只是直接送皇帝过目。毕竟这关系到了人才的选用,是当今皇帝最看的事。
李世民登基不久之后,早已昭告天下,一方面沿用科举取士,可这时的科举,毕竟还很草率,不够规范。
因而,为了挑选人才,便责令天下的文武官员,推举人才。
天下初定,是到了下马治天下的时候了,大唐有的是功勋骁将,唯独文治之臣,却还有欠缺,毕竟天下大乱了数百年,有才华的人更倾向于马上获取功名。
李世民每日最大的事,便是先看推举的奏疏,而后再决定国家大事。
有了人才,方可事半功倍。
此时李世民穿着一件寻常的道衣,至宣德殿,跪坐于御案之后,在这里等候的,乃是吏部尚书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兄弟,也是李世民夺取天下的大功臣,最受李世民青睐。
此刻......
看着长孙无忌亲自送来的一沓推举奏疏,李世民不禁发出了感慨。
“朕在位已三年,这三年来,无不是兢兢业业,只是这些年来,愈发觉得,上马冲杀易,可坐在这御座上治理天下,却是难上加难,朕四处寻访人才,可那些蒙尘的明珠,想要发现,却也是困难的事。”
长孙无忌微笑道:“臣倒是有一件喜事,想要向二郎禀奏。”
“喜事?”李世民不解的看着长孙无忌。
唐时皇帝和百官还不分明,比如李世民,疏远的人自要称李世民为皇上或是圣上,可亲近的人,往往称他为二郎,或者是李二郎。
长孙无忌面带微笑,咳嗽一声:“孟津陈家,二郎可还记得吗?”
李世民听到了“陈家”二字,皱眉:“是那个曾经的东宫旧人陈继业吧?”
长孙无忌颔首:“正是。”
“这陈家上下,没一个好东西!一群田舍奴,朕恨不得一个个将他们宰了。”李世民往日还算平易近人,可提到了陈家,当初在军中的咒骂便不禁出来了。
长孙无忌显得有些尴尬,只是跟着干笑。
“哼。”李世民还不解恨:“这群田舍奴,当初跟着李建成四处诋毁朕倒也罢了,朕宽宏大量,自是不计较他们,朕既然登基,就不再是秦王,而是天下人的君父,这几年来,并没有治他们的罪。”
“可是这群田舍奴呢!”李世民气的脸色铁青,继续咒骂道:“他们阖族上下,都是一副朕要治他们的罪,要收拾他们的样子,成日战战兢兢,有的假装自己昏聩,有的谎称自己是痴儿,倒像是朕心眼如针尖一般的小,肚里不能容人,成日都在惦记着往日的那一点仇怨。”


“公子,你可不要再读书啦,再读书,阿郎要生气的。”
“咱们陈家,家大业大,阿郎说啦,公子老老实实在家吃了睡,睡了吃,再寻几个小娘子多生几个娃娃,岂不自在?”
“公子,你要听劝哪,你咋就不听劝呢,公子往后再读书,阿郎真的要生气了。”
一旁,是一个青衣璞帽的人絮絮叨叨个没停。
陈正泰一脸懵逼,脑里乱糟糟的。
一觉醒来,世界不一样了。
眼前这个家伙是谁?
什么乱七八糟的,小娘子,生娃娃?当我是种猪,配种?
要淡定。
“咦,公子,这是什么。”
青衣璞帽的男子,指向屋子的角落。
陈正泰下意识的看去......是自己的登山包。
呀......
见鬼了啊。
自己一觉醒来,不但成为了另一个人。
可自己的登山包,怎么也来了。
陈正泰记得自己昨天还背着这硕大的登山包,带着数十斤的物资,前往某个与世隔绝的山村。
这登山包里藏着的,都是自己送去小山村的必需品。
可现在......自己穿越了。
一股记忆涌入了脑海。
骤然之间......陈正泰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贞观三年。
孟津陈氏的嫡系子孙。
曾经的名门望族,虽然现下好像有一些衰败的迹象。
至于身边这个青衣璞帽的男子,是自己的家仆长随......陈福。
陈福一脸惆怅的看着陈正泰,似乎为陈家的这位公子而担忧。
公子实在是太刻苦啦,这样下去可不成,要惹阿郎生气的。
陈正泰扫视了屋内一眼。
这是一个厢房,屋子里一尘不染,冉冉烛火将厢房照的通亮。
墙壁上是留白的山水画,古色古香,而所有的陈设,也如一幅展开的画卷,看似朴素,却也可看出原主人的性情。
贞观三年......
大唐盛世,即将开始了。
一个有为的君主,带领一群天下最顶尖的文武臣子们,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一想到此,陈正泰竟有些小小的激动。
可是......自己能做什么呢?
他稍稍失神。
猛地......眼睛一亮。
“糟了,糟了,要迟啦,要迟啦。”
陈正泰突然大呼,他的目光看着那角落里随自己穿越而来的登山包:“快,快,快给我去寻几头母猪来。”
“啥?”陈福一脸懵逼的看着陈正泰。
方才自己好像提过几个小娘子,而公子开口就是几头母猪。
咦,居然还挺对仗的。
以往这个时候,公子不该让自己煮一盏茶去书斋,公子好去看书的吗?
怎么突然之间。
陈福突然身躯一震,一个念头划过他的脑海,公子不读书,他开窍啦?
陈福居然浑身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欢欣,这是幸福踏实的感觉,陈家有救了。
“快去。”
“噢,噢,这就去,这就去。”陈福不敢怠慢,脚底抹油,一溜烟的跑了。
“真是奇怪啊。”
这一下,倒是轮到陈正泰有点懵逼了。
话说......自己要去找几头母猪,难道,对方不该有一些疑问吗?
看他的样子,好像很开心。
不管啦。
陈正泰已经没有时间了。
他忙是起身,到了墙角里,打开登山包。
果然,登山包里的物资都还在,这登山包里,都是供应小山村的物资,有给村民们春耕的稻种,还有村医所需的药品。
当然,还有......
陈正泰自登山包里掏出了一个玻璃瓶子,玻璃瓶子是浓稠的液体。
这可是给村里采买的猪种啊,这可是宝贝啊,要知道,猪的驯养,虽然由来已久,可是饲养猪的进化,却一直都在进行。
现在是唐朝,猪的品种还十分的原始,而且这个时候的猪肉,不曾阉过,很臊,味道特别差。
吃猪肉的人特别少,而后世的人懂得阉猪,味道很可口,况且后世随便一头猪,半年时间便可生长两百斤肉,这在唐朝是不可想象的。
哎呀,要发财了。
而猪种的保质期,只有七天。
陈正泰不知道穿越的过程之中,会不会使这猪种失效,可若是按时间来算,自己从采买这猪种到现在,已过去了四天了,再不用,就真的要过期了。
无论如何,自己得试一试。
毕竟,现代的猪种,对于古人而言,几乎是核弹级别。
陈家已经沸腾了。
公子今日早起没有读书。
公子让大家寻母猪了。
而且还要品相好的。
一下子,陈家上下,所有人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个多时辰的功夫,陈福便领着几个家仆,寻了几头母猪来。
便见陈正泰眼睛一亮,随即,掏出了不知是啥的物事,噢,他还洗了手,此后钻到母猪的PI股后头,开始鼓捣起来。
陈正泰从登山包里寻了一个塑料的针筒,将针头拔了,抽出罐子里的猪种,紧接着......
站在一旁围观的人,一个个心里发毛。
他们听到母猪不安的哼哼起来。
而陈公子,一面鼓捣着,一面脸上发出‘邪魅’的笑容。
公子,还有这爱好吗?
陈正泰对此,一切都轻车熟路。
给猪人工配种而已,这难不倒陈正泰。
要知道,陈正泰上一世,观看七套的栏目,看了几年之后,可是对于母猪的产后护理、农业气象、果园的除虫,却是耳熟能详。
一通忙碌,终于妥当了,陈正泰一面净手,一面唏嘘,但愿能成,若是成了,陈家可就发达了。
别人家一头猪产肉一百斤,一年出栏,陈家的荣昌猪种六月出栏,至少能出肉一百五十斤至两百斤。
回头,原本在那目瞪口呆的人,似乎意识到了他的目光,于是乎,个个假装没事人一般,各行其是。
有的抬头看天,有的低头生怕踩了蚂蚁,有的拿着扫帚划啊划。
好奇怪啊......
不过......陈正泰历来是随遇而安的人,心大,无所谓。
“你来。”他朝陈福勾勾手。
陈公子突然有了奇怪的癖好,不过,这似乎不是什么坏事,陈福心花怒放,他忙是上前,点头哈腰:“公子有什么吩咐?”
“会养猪吗?”
陈福嘴张的有鸡蛋大:“......”
“今后你好好照顾它们,若是下了猪仔,更要小心护理。
这事事关重大,关系到的,是国计民生,马虎不得。”
呀......这就国计民生啦。
陈福觉得公子将自己当做了智障。
他咧嘴,乐了:“好。”
陈正泰奇怪的看着他:“难道,你就没有一点疑问?”
“有呀。”
陈福认真的点头:“可是......公子不读书,游手好闲的样子,我看着心里舒坦。”
“......”
到了傍晚。
陈家阿郎陈继业打道回府。
他愉快的和友人在茶坊里坐了一日,哼着曲儿,手里拎着的,乃是一个鸟笼,笼子里的雀儿振翅忽上忽下。
陈继业到了门前,陈管事便气喘吁吁的上前:“阿郎,阿郎,公子今日......今日......”
一提到公子,也就是陈继业的儿子。
陈继业不禁皱眉。
这个儿子啊......像年轻时候的自己。
心里怀着远大的理想,想要步入仕途,匡扶天下。
哎......
陈继业很揪心,仕途多么的险恶啊,自己的祖宗们,就是因为瞎折腾,自己的曾祖父,当初得罪了造反谋位的隋文帝杨坚。
自己的祖父呢,也步入了仕途,支持了隋炀帝,结果......又因此落了个凄凉的下场。
到了自己父亲这一辈,则跟着王世充,坚决痛击李渊,最终兵败被俘。
到了自己这一辈,凭着陈家名门望族的出身,大唐又广纳贤才,求才若渴,因此也被征辟为官,进入了东宫,成为了太子李建成的佐官。
可结果呢,那李二不按常理出牌啊,一场玄武门之变,太子被杀,自己这太宫旧臣,虽然没有追究,可陈家又是一次大伤了元气。
做官有啥好,读书有个屁用,尽是给陈家招来横祸。
不能再折腾了啊,再折腾,陈家要完了。
趁着家里还有最后一点家底,做一条快乐的咸鱼难道不好吗?


“今日怎么啦?这个逆子......他又读书去啦?”一想到陈正泰总不听劝,陈继业便气不打一处来,身子颤抖,以至于手里拎着的鸟笼子,都哐哐震动起来。
“没,没呀,今日公子没有进书斋半步,他一清早呀,便让人寻了几头母猪来。”陈管事兴奋的手舞足蹈。
“大家都看见了,他在母猪后头,鼓捣了好一阵子,光天化日,大庭广众之下呢,他还念叨着什么要养猪......还说什么猪中美男子......猪中蔡国庆......阿朗,蔡国庆是啥?”
听到此处,陈继业身躯一震,面上的肥肉开始抖动起来,随即,眼里掠过了狂喜之色。
“当真......好啊,总算是开窍啦,我这做父亲的遛鸟,做儿子的养猪,好,好,总算是让我这做父亲的得偿所愿,这是祖宗之幸哪。”
背着手,面对陈管事一脸不解的样子,他意味深长的看了陈管事一眼,旋即他气定神闲道。
“蔡国庆呀,蔡者,草也。国者,想来你是懂得。至于庆,本意为祝贺。噢,你看,这便是说,吾儿想通啦,他若做一个庸碌无为的野草,这便是国家之幸、陈家之福啊。”
陈管事身躯一颤,露出钦佩的样子,翘起大拇指:“阿郎什么都懂。”
陈继业抬头,挺胸,跨足迈过高高门槛,留下一道孤傲的背影。
陈继业很高兴,所以到了次日,陈家门庭若市。
还没缓过劲来的陈正泰才知道,原来陈家这个家族,居然如此庞大。
有头有脸的陈家子弟统统都来了。
陈继业乃是陈家的长房嫡系,而陈氏的支系子弟不少,都以长房马首是瞻。
有的陈氏子弟,过的比较清苦,有的日子还不错。
大家听闻陈公子终于不折腾了,高兴的不得了,来的人有的提着鸟笼,有的抱着盛蝈蝈的锦盒,有的牵着大狗,纷纷来给陈继业见礼。
陈继业满面红光,溺爱的看着自己的儿子陈正泰。
陈正泰几乎是被人拎着来的,这高朋满座,统统都是一群自己认不出来的亲戚,看着大家高兴的像过年一样。
他不能理解呀,这些人,都疯了吗?
陈继业说到了陈正泰已经两日没有读书,成日往猪圈跑,一下子,许多族叔、族伯们高兴的胡子乱颤。
似有一个陈正泰该叫他三叔公的人微微颤颤站起来,激动的道。
“这便好,这便好,养猪好,这猪呀,跟老朽养着的雀儿是一样的,都通人性。正泰啊,你能迷途知返,我这做叔公的高兴。你是不知道,当初你爹......跟着先太子李建成的时候,一场玄武门的杀戮,咱们陈氏上下,哪一个不是胆战心惊,唯恐那李二郎做了天子,要将我们陈家赶尽杀绝。若是再往上数,你的祖父,当初跟着王世充......咱们陈氏上下,又何尝不是惶恐度日呢......”
他历数着以往陈家遇到的坎坷,大家伙儿都默然了,当初战战兢兢的日子,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正泰是我们陈家的嫡系孙,将来是要承继家业的,你若是还心心念念的读书做官,你想想,若是再遭遇不测,咱们陈氏满门,可就真要跟着株连遭殃了。”
众人纷纷点头。
三叔公捋着胡须,随即感慨万千的道:“所以老夫活了一辈子,从前也曾和大郎君一样,总想着功名,想为这天下做一点什么,建功立业。可后来历经了数次劫难。老夫横竖想通啦,人活在世上,三件事最紧要,学会了这三件事,便可保一生无忧。”
众人一脸疑惑。
陈正泰看着这须发皆白的老叔公,心里也疑惑起来。
三叔公咳嗽一声,伸出了第一根手指,随即声若洪钟道:“躺着!”
陈正泰:“......”
三叔公随即伸出第二根手指,又道:“别动!”
三叔公伸出第三根手指:“吃!”
呼。
大家出了长气,满面红光。
说的好!
对呀,折腾个啥,快快活活多好,趁着家族还有祖上留下的土地,还有华宅,还有美婢,能混一日是一日,像那些想要治国平天下的害群之马,可别把大家坑苦了。
陈正泰看着他们,心里忍不住要骂出来。
玛德,一群智障。
陈正泰几乎可以确定,这个孟津陈氏,极有可能是自己的先祖。
也就是说,自己穿越在自己祖上身上。
更令人忧心的是,上一世陈正泰查阅过自己的家谱。
陈氏家族,自东汉起便是一方豪族,曾经大放异彩,可一直延续到了贞观年间,家族便开始衰败下去,此后的千年......虽还寥寥在族谱之中,有那么一两点亮光,可更多的却是庸庸碌碌,沦为了底层,每一次兵灾和天灾,都有大部分的人饿死。
现在陈正泰终于找到家族衰弱的原因了,敢情这群老祖宗们,这样的不思进取呀。
不成,自己得把猪养好。
这猪养好了,能发财。
要知道,这可是后世经过了无数代育种的畜生,比之这个时代的猪,不知高明多少倍,这是神器啊。
陈家要想避免衰败的命运,就必须振兴家门不可。
酒宴之后,族人们三三两两的散去。
三叔公酒过三巡,满面红光,突然将陈正泰叫到面前。
“正泰啊正泰,你将来要继承家业,陈氏上下的身家性命,都在你的身上,你一定要争口气,切切要断了那读书入仕的想法,好好在家养猪斗犬,如此,咱们心里也放心。我们陈家当初支持建成太子,早就成了李二郎的眼中钉,他巴不得置我们于死地呢。”
拉着陈正泰的手,眼泪又要啪嗒落下来,三叔公突然失声哽咽。
陈正泰的父亲陈继业忙是到了一旁搀扶着哭成泪人的三叔公,语心长道。
“三叔,你放心好啦,正泰从前不懂事,以后我定要好生看着他,一定不让他做正经事,他要是再敢似从前那样恣意胡为,看那劳什子《春秋》、《礼记》,我抽他!”
陈正泰一听这个抽字,一溜烟,跑了。
你大爷,这一群疯子。
他心心念念的想着自己的猪,先去猪圈转了一圈,几头母猪在猪圈里慵懒的甩着尾巴。
看着这些猪,陈正泰心里想,这时代的猪,还真是瘦小啊,这都已是成年的母猪,居然骨瘦如柴,只怕连百斤都没有,就是不知道,自己人工授JING有没有用,若是能产子,那就厉害了。
对了......
这些人这么折腾,这家产到底折腾了多少?
我太特么的难了。
满门都是一群混吃等死的,我去算算账才好。
陈正泰溜进了书斋,他记得书斋里存着账房的收支簿子。
这书斋很大,墙壁上挂了一幅幅陈家历代先祖的画像,这些悲催的祖先们,都曾很用心的经营家业,虽然每一次......好像都押错了宝,支持谁谁死,你大爷......
陈正泰看着墙壁上的音容笑貌,似乎一点脾气都没有。
他到书架那儿翻找,陈家的藏书无数,毕竟是曾经诗书传家的豪族,只是那账簿,却是没寻到,不过......一封信笺,却是落在地上。
嗯?
这是啥?
陈正泰将信笺拾起来。
这是一封十几日之前,有人送来的书信。
上头写着‘报陈议郎书’。
这陈议郎,便是陈正泰的爹陈继业。
至于议郎,则是一个散职官。
陈正泰回忆起,自己的爹当初是东宫旧人,也是有官职的。
此后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并没有对东宫旧人追究,不过自己的爹心灰意冷,也就致仕颐养天年了,当然......这个散职的官衔还在。
陈正泰将信笺打开,这里头,竟是密密麻麻的小字,洋洋数千言,里头的意思先是一番客套,说是久闻陈议郎您以推举贤能、引荐人才为己任,而我马周一直怀才不遇,希望陈议郎能够向朝廷推荐。
再后头,就是这个叫马周的人所书的一些文章了,都是一些自己对治理天下的看法。
马周......
陈正泰顿时脑门嗡嗡的响。
马周这个人......自己听说过呀,历史上,这个家伙,一开始怀才不遇,甚至沦落为马夫,养马为生,此后被人推荐,一下子被唐太宗李世民看好。
李世民直呼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立即用他,短短数年的时间里,这个人便被提拔做了宰相。
现在......
现在是贞观三年,这个马周,应该还在给人养马。
没想到......他已落魄到了这个地步,为了出仕,四处投书给别人,希望别人能够引荐他。
可引荐哪里有这样的容易,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只怕对一个马夫的投书,连看都不会多看一眼,便丢进垃圾堆了吧。
想来这马周一定是走投无路了,所以......连门阀圈子里如此凄惨的陈家,他都投书来。
好惨。
咦,好像现在我也好惨。
陈正泰脑海迅速开始活动起来,如果......自己举荐了马周呢,这不但可以在皇帝面前露个脸,而且......马周被陈家举荐,一定感恩戴德,毕竟......陈家是他的恩主啊。隋唐时期,好像举荐人和被举荐人有人身依附的关系,否则,人家凭什么举荐你?
陈正泰低头看着马周的文章,其实很多地方,他看不太懂。
可就在此时......砰的一下,门开了。
陈正泰吓了一跳,抬头。
却见自己的父亲陈继业醉醺醺的,带着陈管事和陈福几人进来。
陈继业口里嘟囔。
“这才好几天,就又跑来书斋啦,混账,你这是要气死为父吗?我们陈家经不起折腾啦,现在是那李二郎做了天子,会瞧得上我们陈家吗?没有收拾我们就不错啦。”
他冲进来,身后陈管事几个人,如丧考妣的样子,纷纷劝道:“阿郎,不要动怒,公子只是一时糊涂......”
陈继业已气咻咻的上前来,看着陈正泰手里拽着一封书信,一看陈正泰看得不是四书五经,脸色才微微的缓和:“你翻找书信做什么?”
陈正泰心里咯噔一下,你妹,陈家能不能翻身,就看这一次啦。
他道:“大人...”
在唐朝的时候,大人是儿子对爹的称呼,虽然陈正泰叫起来怪怪的。
“唔......”
“大人,这个人......我们陈家应该举荐他为官。”
“什么?”陈继业一愣,随即脸色骤变:“你疯啦,你知道此人是谁,此人是一个马夫,他几次想来见为父,为父都没有见他,这样粗鄙的马夫,你还举荐他?”
玛德,我怎么摊上这么一个爹?
陈正泰开口道:“可是......”
“且慢着!”陈继业突然脸色一变,随即......他眼睛一亮,惊喜的看着陈正泰道:“儿啊,想不到,真真想不到,想不到你现在不但会玩猪,且还这样的聪明伶俐。对呀,为父怎么没想到。”
“想到个啥?”
陈正泰觉得,无论他爹想到个啥,自己都不会觉得奇怪了。
陈继业一拍大腿:“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那李二郎做了皇帝,只怕早就忌惮我们陈家啦,哼哼,他现在登基做了天子,虽是不将我们陈家放在眼里,他最是虚伪,天天跟人说,自己最需要的就是贤才辅佐,要大治天下,所以要广纳贤才......这时候我们陈家若是举荐一个马夫上去......”
“哈哈......”陈继业捋须大笑:“那李二郎见了,定要以为我们陈家有眼无珠,有眼无珠好,就是要让李二郎觉得我们陈家有眼无珠,他越是对我们陈家看不起,便越不会再追究从前的旧事,儿啊,你真是想的周到,为父......怎么就想不到呢。”
陈正泰:“......”
心好累啊。
为啥他们的内心戏这么多。
那李世民是何等有气魄的人,至于跟咱们陈家计较以前的旧事吗?自己的爹,为了苟且偷生,也是拼了。
陈继业手舞足蹈的道:“方才是为父误会了你,这马夫......叫什么什么来着,为父好歹也官拜朝议郎,自当举荐,不对......应该以你的名义来举荐,如此......方才让那李二郎知道,我们陈家上下都是草包,哈哈......陈管事......”
陈管事忙是躬身道:“在。”
陈继业背着手:“立即修一份奏疏,就举荐这个马夫,还有,明日请那马夫到府上来,老夫依旧不见他,我儿子既然喜欢这马夫,那就让这马夫...给我儿养猪。”
陈管事笑嘻嘻的道:“喏。”
......
陈继业说罢,高高兴兴,醉醺醺的由人搀扶着去了。
只留下陈正泰一脸懵逼的在书斋。
这是一群猪队友啊,有些带不动。
不过......
总算马周的事解决了。
就是不知道,当李世民提前见着了马周,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此时年关刚过,虽是开春,可依旧冷风嗖嗖。
正午,日上三竿的时候,一个穿着破旧羊皮袄子的人出现在了陈家门口。他灰头土脸,浑身上下一股馊味,面上的风尘像结了痂,蹒跚的到了陈家门前。
唯一与众不同的,就是他的眼睛。
这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带着希望的亮光。
他是马周。
马周在长安城养马已有两年了,当初在乡下,他不甘心自己一辈庸庸碌碌,毅然而然的辞了自己的文吏之职来到了这繁华的长安。
只是可惜......胸中虽有千万言,这遍地绫罗的长安城,却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
不得已,他只好养马为生,受尽了白眼。
无数给高门的投书,迄今都没有音讯。
没有人看得起自己,哪怕是自己洋洋数千言的文章,也没有人肯多看一眼。
他先是投书给朝中的宰辅,此后投书给将军和尚书的门下,再后来,便开始病急乱投医了,以至于这长安城里,提及起来就被人笑话的陈家,他也想方设法投书进来。
现在......终于有消息了。
陈家居然对自己有了兴趣。
马周这一路来,一路眼睛都是红肿的,数年的辛酸泪,在此刻迸发出来。
等到了陈家门口,门子立即去通报,一会儿功夫,便有一个叫陈福的,领着马周进府。
只是......七拐八弯的,去的地方......好像不是陈家的大堂。
怎么......好像有些熟悉......
呼......越来越熟悉了,马周甚至已经开始嗅到了一股子畜生特有的馊味。
猪的哼哼声,由远及近。
马周心沉了下去。
陈家人让自己来府上......不会是......
远处......却见一个圆领锦衣的少年深情款款的看着圈里的猪,一面指使着人用葫芦瓢舀着馊水投食。
那叫陈福的人,快步到了少年面前,嘀咕了什么。
少年很高兴,兴冲冲的朝马周看过来:“哈哈,马先生,久仰大名。”
马周:“......”
此少年......看上去不靠谱啊,他是看上了我的文章而久仰大名,还是听闻我养马养得好?
少年到了面前:“我叫陈正泰,嗯,我看了先生的文章,很有意思......”
本是迟疑的马周,听到见了先生的文章很有意思,猛地,身躯一震。
犹如五雷轰顶,骤然间胸腹之间五味杂陈。
马周的眼眶瞬间的红了。
终于有人......欣赏自己的文章了。
这是当世伯乐啊。
下意识的......马周躬身长长作揖,腰杆子再不肯抬起来:“区区不才,今得明公谬赞......”
看着他激动的样子,陈正泰觉得这个世上好像没有一个人是正常的。
不过陈正泰当然不了解,
马周这种怀才不遇的人,此时终于获得了别人的赏识,是多么喜悦和欣慰的事。
陈正泰道:“我们陈家已经推荐了你,你能不能为朝廷所看重,就看我代你送上去的文章,是否能获得皇帝的赏识了。”
“这......”马周内心狂喜,方才还是长揖,下一刻,却是不争气的拜下,泪水纵横,哽咽道:“若能蒙朝廷信,明公举荐之德,纵粉身碎骨,也没齿难忘。”
他这番话,纯粹是发自肺腑。
要知道,在隋唐时,依旧还有东汉、魏晋时期的察举遗风,推荐人和被推荐人,利益相关,几乎形同于人身依附的关系。就比如那三国的时候,袁绍到了河北,立即无数人前去投奔,这是因为他们袁家四世三公,袁绍的祖上在位的时候,推荐了不少人,而这些被推荐做官的人,便奉袁家为恩主,恩主有事,自是倒履相从。
陈正泰乐呵呵的看着马周,其实......被人奉承着,挺开心的:“你起来吧,不必多礼。”
马周便起身,恭恭敬敬的站在一旁,目不斜视,现在他心里已将陈正泰当做自己的恩主了。
陈正泰目光很快落到了猪圈里的母猪身上,随即道:“你看这些猪,关系重大啊,你的文章,我大抵看过,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你的主张。”
陈正泰顿了顿:“我们都是聪明人,有些话,我不和别人说,他们听了也不懂。这齐家治国平天下,究其根本,不还是让人有衣穿,有饭吃吗?最好还有肉吃。你看,这治国之道,浅显一些说,和养猪之道,也是一样的道理,你看这猪,又瘦又柴,身上没有几两肉,可若是养的又肥又壮,岂不是利国利民,马周,你以为如何?”
陈正泰是个很容易适应的人。
既然马周称自己是明公、恩主,那么自己也就直呼其名了,虽然看上去不礼貌,可实际上,却彼此拉近了关系。
马周眼里还噙着泪,沉浸在自己这千里马被伯乐发掘的感动之中。
可这一刻......他有点懵。
呀,我文章里,没有养猪的事呀。
这八竿子好像打不着。
他抬头,见陈正泰殷殷期盼的看着自己:“马先生,我的话可有道理吗?”
老半天,马周才自嘴里不情不愿的吐出两个字:“还行。”
陈正泰唏嘘:“没想到我们想到一处来了,我知道外头,有人说我们陈家如何如何,不过我们陈家,也有匡扶天下之心,只是不被外人所理解而已,这养猪,就是明证。”
马周若有所思,觉得好像自己被带到了坑里。
陈正泰便乐呵呵的道:“从此以后,你就暂在我们陈家住下吧,不要再屈尊人下,给人养马啦。我们陈家赏识你,你在此帮我照料着猪,这几头母猪可是我的心头肉,寻常人照顾,我放心不下。”
马周:“......”
不管如何。
至少陈家还是看重自己的。
嗯,要坚信自己的选择。
毕竟,自己已经没有选择了。
不过......马周还是隐隐觉得,好像这个恩公,不太靠谱啊。
外面的人都说陈家人一个赛一个混账,他们会不会,故意以举荐的名义,糊弄自己来给他们养猪?
马周心里开始惶然起来。
从养马圈跳进了养猪界,这......
好在陈正泰对他还不错,专门让人收拾了一间卧房,吃用也不错。
偶尔,陈正泰会寻上门来,和他研究养猪的护理方面的问题。
马周毕竟有养马的经验,却也是对答如流。
日子就这样的过去,过了七八日。
那一封陈家举荐的奏报,早已经过了门下省、中书省,最终,送入大明宫中。
一般的国家大事,都是由门下和中枢的宰相、侍郎、舍人们参议之后,而后送到宫中请皇帝参详的,只是这举荐的奏疏,却往往不需宰相和侍郎们决定,只是直接送皇帝过目。毕竟这关系到了人才的选用,是当今皇帝最看的事。
李世民登基不久之后,早已昭告天下,一方面沿用科举取士,可这时的科举,毕竟还很草率,不够规范。
因而,为了挑选人才,便责令天下的文武官员,推举人才。
天下初定,是到了下马治天下的时候了,大唐有的是功勋骁将,唯独文治之臣,却还有欠缺,毕竟天下大乱了数百年,有才华的人更倾向于马上获取功名。
李世民每日最大的事,便是先看推举的奏疏,而后再决定国家大事。
有了人才,方可事半功倍。
此时李世民穿着一件寻常的道衣,至宣德殿,跪坐于御案之后,在这里等候的,乃是吏部尚书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兄弟,也是李世民夺取天下的大功臣,最受李世民青睐。
此刻......
看着长孙无忌亲自送来的一沓推举奏疏,李世民不禁发出了感慨。
“朕在位已三年,这三年来,无不是兢兢业业,只是这些年来,愈发觉得,上马冲杀易,可坐在这御座上治理天下,却是难上加难,朕四处寻访人才,可那些蒙尘的明珠,想要发现,却也是困难的事。”
长孙无忌微笑道:“臣倒是有一件喜事,想要向二郎禀奏。”
“喜事?”李世民不解的看着长孙无忌。
唐时皇帝和百官还不分明,比如李世民,疏远的人自要称李世民为皇上或是圣上,可亲近的人,往往称他为二郎,或者是李二郎。
长孙无忌面带微笑,咳嗽一声:“孟津陈家,二郎可还记得吗?”
李世民听到了“陈家”二字,皱眉:“是那个曾经的东宫旧人陈继业吧?”
长孙无忌颔首:“正是。”
“这陈家上下,没一个好东西!一群田舍奴,朕恨不得一个个将他们宰了。”李世民往日还算平易近人,可提到了陈家,当初在军中的咒骂便不禁出来了。
长孙无忌显得有些尴尬,只是跟着干笑。
“哼。”李世民还不解恨:“这群田舍奴,当初跟着李建成四处诋毁朕倒也罢了,朕宽宏大量,自是不计较他们,朕既然登基,就不再是秦王,而是天下人的君父,这几年来,并没有治他们的罪。”
“可是这群田舍奴呢!”李世民气的脸色铁青,继续咒骂道:“他们阖族上下,都是一副朕要治他们的罪,要收拾他们的样子,成日战战兢兢,有的假装自己昏聩,有的谎称自己是痴儿,倒像是朕心眼如针尖一般的小,肚里不能容人,成日都在惦记着往日的那一点仇怨。”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