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美文同人 > 大汉王爷

大汉王爷

佚名 著

美文同人连载

一个高中生机缘巧合投胎到镜像空间三国时代,刘备临终前大笑不枉此生,郭嘉赞他智括宇内,诸葛亮称之为后汉姜尚,他到底做了什么能获得这些赞誉呢?------------------------\r看书之余随手扔点推荐吧,语春感激不尽!\r建议征集QQ群:229853697...

主角:   更新:2023-08-08 03:1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的美文同人小说《大汉王爷》,由网络作家“佚名”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一个高中生机缘巧合投胎到镜像空间三国时代,刘备临终前大笑不枉此生,郭嘉赞他智括宇内,诸葛亮称之为后汉姜尚,他到底做了什么能获得这些赞誉呢?------------------------\r看书之余随手扔点推荐吧,语春感激不尽!\r建议征集QQ群:229853697...

《大汉王爷》精彩片段


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躺坐在一张玉质横椅上,后面立着个少女轻摇羽扇,身旁两个丰满妇人正拨着龙眼小果媚态万千地讨好着老人,老人一身博带显示出高贵的身份。
他就是湣王刘意,这个刘意一生可谓风光无限,三岁就继承了父亲的王爵,娶妻一名、妾二十六个,整日里载歌载舞,酒池肉林,下邳国内附属半个徐州和小半个豫州,都是富庶之地,每年属地各郡上交的税银怎么花都花不完,当然,这个汉灵帝即位后可没少向他伸手要银子,刘意呢身家丰厚,也不在意,要多少给多少,灵帝大悦,直夸这个叔叔是个自家人,赏了一大堆美女给他,刘意也真的很乐意,照单全收,分别赏给几个儿子和十几个庶子,搞得整个王府里是一片乌烟瘴气,污秽不堪。
正在刘意将手伸进美妇人衣襟之时,外面跑进来一个老管家,气喘吁吁地叫道:“大王,大喜啊大喜……”话说一半就噎住了。
这刘意正干着那不堪入目的事呢,他一个下人未经主人召唤就闯进来了,还不坏了事?搞不好脑袋都没了,吓得老管家跪在地上直哆嗦,刘意自然怒火中烧,正想叫人拖出去杖责。
嗯?大喜?到底本大王有什么喜事啊?老管家知道自己这关过去了,也擦了擦冷汗,满脸谄媚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大公子夫人诞下一麟子,大王快去看看吧。”
刘意这下可乐坏了,他是福泽深厚,一共有二十多个儿子,可自己那不争气的大儿子偏偏蛋都不见一个,你生不出来多娶几个啊,偏偏只娶了一个正妻,妾一个没纳(这是古人的想法,生不出儿子就归错于女方)将来可是要传位给这个大儿子刘宜的,刘宜要是没后只能传给有后的儿子了,可更郁闷的是自己的那些个儿子生了一大堆孙女,孙子一个都没有,刘意这才那个急啊,看来自己作孽太多了,报应啊……刘宜的正妻怀孕后,刘意本不抱什么希望的,估计又是个孙女,这下传来是个世子的消息怎能不让这个老家伙乐得差点一口气背过去,连鞋子都没穿就冲了出去。
张生正和转轮王道别呢,一道冷光激射在他身上,瞬间张生就不见了,转轮王一摆拂袖,轻松地回十殿去了,终于送走了这个宝贝。
张生可惨了,经过了异空间的挤压差点没被恶心死,想吐但他是个魂魄,没东西可吐,活像个怀孕的小媳妇,恶心呕吐,偏偏什么也吐不出,想死的心都有了,一想,他娘的,自己不是已经死了么,唉……
好在这难受的感觉也没支持多久就结束了,再睁开眼睛的时候正看着一个美女抱着自己,这个美女唇色苍白,满脸虚汗,眉头紧蹙,嘴角含笑,正满怀爱意地看着自己。
张生心想这就是自己的新母亲了,这次我一定要让母亲开心,让她安度晚年,好好孝顺她。
张生还没想完,就被一个大波中年妇人抱起来了,张生哪里肯放弃这新生的母爱,咧开嘴大哭大闹,中年妇人无奈只得解开衣襟给张生喂奶喝,原来这中年妇人是个乳娘,张生才不要吃她的奶,要吃也是吃自己母亲的,坚决不吃。
想想刚才异空间的感觉,一阵恶心感涌了上来,稀里哗啦吐了乳娘一身,乳娘一脸尴尬,将小世子交给产婆清洗,自己换衣服去了,产婆将张生清洗干净裹了锦袍放在美妇人身旁,张生立马不哭了,产婆嘻嘻谄媚道:“看,小世子就是离不开娘亲。”
转身出门就去请大公子进屋来,刘宜自小身体很不好,坐在病榻上在门口已经等候多时了,听到里面小世子一阵哭闹,喜笑颜开,别提多高兴了,一高兴身体又不舒服,引来了一阵咳嗽,正咳得满脸憋得通红的时候产婆出来传讯:母子平安,大公子可以进去了,刘宜强忍了咳嗽,让人抬自己进屋。
进了屋来,美妇人一脸惨然强做笑容说道:“夫君,你看,小世子张得真像你呢,你给赐个名吧。”
刘宜接过孩子,激动得不知道该亲一下好还是该怎么地,就这么托着看着自己的宝贝儿子。
过了好一会,刘意赶来了,大大咧咧地进了屋,正赶上刘宜傻瓜一样呆笑着托着自己的宝贝孙子,刘意也顾不上骂这个傻瓜儿子了,一把接过孙子抱在怀里,乐呵呵地亲了又亲,问道:“我这孙儿可赐了名表了字?”刘宜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摇了摇头。
刘意哈哈笑道:“我看可以唤做长,字子福,希望此子成年后福泽绵长。”
刘宜也觉着这名字吉祥,就谢道:“多谢父王赐名表字。”
刘意哈哈大笑,抱着刘长屁颠屁颠吓转悠。
张生不,现在该叫他刘长了,刘长知道那个病鬼就是自己的父亲,抱着自己乐开了花的老人是自己的祖父,都是自己最亲的人,也不瞎闹,闭着眼睛睡觉,陡觉得想小解,还没来得及憋住,已经撒出去了,你妹啊,原来小孩不是不知道憋尿,而是根本憋不住啊,还没发育出那功能呢,自己这么大个人了居然还尿爷爷身上,害羞啊……
刘意却更开心了,哈哈大笑,笑称自己有福了。
其实刘意还真是寿终正寝,非常有福气,古人寿终正寝是很不容易的。
当下刘意立即奏请灵帝下邳王爵位继承人为刘宜,灵帝也知道这个刘意喜得孙子,但自己没钱,钱都被他给花了,有多少用多少,就赏了刘长一个汉长乡侯,食邑五百户。
自此刘长就多了个小侯爷的称号,不光是年龄小,这侯爷也小,食邑五百户相当于最小的爵位了,不过皇帝亲封的侯爷还是有相当的荣耀的,传到老百姓耳朵里再加上刘长一月能言这些奇异天赋,很快刘长就成了徐州的天才小侯爷。
很快就过了一年,汉熹平三年三月,刘长一岁了,到了该抓阄的年龄,一时间下邳王府来参加喜宴的官员踏破了门槛,各个封国王侯各州官员都纷纷来道贺,刘长已经知道了这个东汉末年是天下将乱的年代,于是就到宾客名单上看看有没有耳熟能详的乱世英雄来参加他的周年喜宴,不看不知道,一看傻眼了,原来那个时代可没有简体字和繁体字,都是篆体,自己看来看去只认识几个简单的字,看来要加强学习啊,学习刘长并不陌生,前世他可是高考状元,于是无奈刘长找来账房先生让他读名单,账房先生算是王府的家丞,虽然以为这是小侯爷的玩闹举动,但是也不敢拂逆了小侯爷,只能一一念了起来。
然而很快刘长就失望了,虽然刘意的爵位不小是个王爷,可是此人荒淫无度,当时的有名望的大多不愿与其深交,出生草根的那些才子呢,刘意当然不会邀请。
你妹啊,自己这个爷爷还真不爱惜自己的名声啊,看来要靠自己去结交一些英雄了,算了,名单上英雄没有,几个高官却是有的,比如徐州刺史陶谦,豫州刺史王允……
因为下邳国横跨二州,他们来不过是走个场面而已,开席之前自然是小侯爷的抓阄仪式,一张一丈方圆的大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书籍、印信、乐具……
刘长小侯爷被抱起放到桌上,刘长仔细看了看桌上的东西,陡然映入眼帘的自然是后世已经成为绝响的《广陵散》刘长看见这样的宝贝自然是要看看的,一把抓起就翻阅起来,奈何古琴谱并不是现代的记录方式,怎么看也看不懂,然而刘长说什么也不肯丢下了,看不懂以后学,《广陵散》啊,那可是后世绝响。
此时,王允哈哈大笑:“看来还是蔡邕先生的宝贝入得了小侯爷的眼啊。”此时,王允身旁一个中年人呵呵一笑:“小侯爷天资绝伦,一眼就看中了我的收藏。”
刘意却不知道蔡邕是什么人,蔡邕已经被罢了官,此时不过在王允那里做一门客,王允这次来一起带蔡邕过来的。刚想开口问王允此乃何人,刘长却知道这个蔡邕,他可是蔡文姬MM的老爹啊,嘿嘿,英雄没见着,却见着了两大美女的老爹,当然,王允是貂蝉MM的干爹。
刘长从桌上站起身来,喊道:“蔡先生,我要拜你为师,学文练琴。”
一语出满堂皆惊,一个刚满周岁的孩子虽然身有皇帝亲封爵位,但是再天才也不至于如此,其他周岁孩子还在咿呀学语呢,这边已经能说相当完整的话了,而且是要拜师学文练琴……
刘长见蔡邕张大个嘴不说话,以为他不答应,就吩咐身旁的奴婢抱自己下桌,刘长走到刘意面前,跪倒抱拳道:“王爷爷,请您求蔡邕先生收我为徒吧,孙儿求您了。”
刘意早知道自己这个孙子是个天才,足月的时候就能说话了,见他如此好学也很开心,就走到蔡邕面前抱拳弯腰说道:“蔡邕先生,孙儿刘长性情顽劣、资质愚鲁,不知先生肯否不吝赐教,代为管教?”王允差点没背过气去,你个老货,这样的孙子还性情顽劣、资质愚鲁?你怎么不去死,得瑟也不用这样吧?
蔡邕更是受宠若惊,一个王爷对自己如此礼待,自己现在可是白身啊。当即拱手欠身道:“荣幸之至。”
刘长这里早乐开了花,蔡文姬啊貂蝉啊,看你们如何逃出我的五指山,嘴里虽然流着哈喇子,但是还是不忘礼仪,古时候可是非常注重这个的,咱中华可是礼仪之邦。
刘长快步走到蔡邕面前,略显稚嫩地拜倒,敬磕了八个头,称了一声:“师父”蔡邕看他有模有样行了拜师礼,喜爱得不得了,搀扶起刘长道:“长儿请起,为师身无所长,现在王豫州府中任长史,你可愿随为师前往?”刘长求之不得啊,立即点头道:“徒儿愿往。”他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看看蔡文姬和貂蝉了,嘴里哈喇子流了一地。
这哈喇子算是白流了,蔡琰还没出世,貂蝉也是刚刚才出世,还没被王允收养呢,不过这是后话了……
宴席将散,王府后院,刘长母亲不干了,才满周岁的儿子将要远行求学,自然舍不得,可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她不能说什么,只能是哭泣。
刘长也觉得对不起自己的母亲,跪倒在母亲膝前,任由母亲抚摸着自己的头发,说到刘长的母亲邹氏,却是个苦命人,家境不好,是个宦官的养女,刘宜早年随父亲进宫时见到了遍上门提亲,这个宦官当时并不得势,为了讨好下邳王自然乐意,于是邹氏就嫁进了王府,做了个偏房,将来刘宜可以再娶一个正室的,可刘宜身体不好,也对邹氏怜爱有加,不愿再娶,这才纳邹氏为正妻,但是久为不孕,所以在家族中备受冷眼,邹氏也只能受之,没办法,谁让自己就是不怀孕呢?好不容易生了个宝贝儿子(古时母以子贵),才一年,儿子就要离开自己,她当然不愿意。
刘长抬起头看着母亲怜爱的眼神,心有不忍,但是已经拜了师没办法只能硬着心肠劝慰道:“母亲,您也不想孩儿不学无术,整日游手好闲吧?孩儿将来要闯一番事业,立万世功勋,不学习可是万万不能的呀。”邹氏这才醒悟,是啊,爱他就不能耽误了他,我儿可绝非凡夫。于是点了点头,交代了随行的家奴,务必要照顾好小侯爷,什么天冷要加衣物啊,不要暴饮暴食啊,不要贪恋玩耍啊,都是些母亲的唠叨,可刘长很享用这些唠叨,两世为人的他可清楚的知道这是母爱,失去了可不再回来的。
次日,刘长小侯爷便带着随从跟着王允和蔡邕的大队人马返回了豫州刺史府……


话说刘长跟着王允、蔡邕进了豫州刺史府,当时的豫州刺史府是设在颍川郡,说到颍川郡就不得不提颍川学院了,当时这个颍川学院并不出名,因为东汉任命制度是要举孝廉的,并不是唯才是举,但是在刘长的脑子里那可谓是向往已久,郭嘉、荀彧、戏志才等很多一级谋士就是出自这个高等学府,在刘长的印象中这里相当于现在的北京、清华了,专门出人才的地方。
王允一进门就处理公务去了,王允可是很认真的。
蔡邕带着刘长进了长史府,蔡邕命下人煮了酒,自己盘坐在榻上,刘长也不闹,立在蔡邕身旁。
蔡邕满意地看了刘长一眼,微笑着问道:“长儿,你为什么学习啊?”问完舀了一盅酒独饮,刘长答道:“中兴汉室,造福百姓。”
蔡邕一口酒喷出,差点就被呛死,这个刘长是个妖孽么,他才一岁啊,蔡邕咳得老脸通红,刘长乖巧地替他捶背,蔡邕好不容易止了咳嗽,对着刘长摆了摆手,刘长又立在一边,等待师父教诲。
蔡邕喘了口气继续问道:“那长儿,为师精通文学、书法、琴技,你想学些什么?”刘长偏着小脑袋想了想答道:“都学,我要做师父这样的大学问家。”蔡邕被拍了一通马屁非常受用,哈哈大笑道:“哈哈,那先从识字书法练起吧。”
随后蔡邕教了刘长一百多个常用的字,刘长很快就学会了,蔡邕这下没有惊讶,自己这个小弟子给他惊讶已经够多了,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蔡邕又将这一百多个字写成字模,让刘长照着练,这才打发了刘长,刘长屁颠屁颠地让自己的随从买了锦帛,文房,一个人站在院子里练书法。
这时门外吵吵闹闹,刘长也不理会,专心写他的字,蔡邕出得门来见到院子里不为吵闹声所扰、独自练字的刘长,微笑着轻抚长须,满意地点了点头,就向门外走去。
出得门来,只见一个少年满脸油滑之象,锦衣纶巾,一看便是个大家子弟,正跟府门侍卫吵闹。
蔡邕也不恼火,问道:“怎么回事?”侍卫说道:“此人好生无理,不见拜帖就要往里闯。”
蔡邕呵呵一笑,对着少年冷问道:“汝是何人?为何要见我?”少年嘿嘿一笑:“吾乃洛阳郎中令曹操,特来拜见蔡邕长史。”
蔡邕知道这个洛阳郎中令,(说白了就是皇帝身边的侍卫,跟随着皇帝处理政务,耳濡目染地学习,是个后备干部。)也不敢怠慢,微笑拱手道:“我就是蔡邕,下官见过洛阳郎。”
曹操哈哈一笑,纳头便拜:“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说完恭敬地磕了八个头,行了拜师礼。
蔡邕一下子懵了,这……这……,可不管怎么说人家是个上官啊,行了拜师礼自己总不能驳了人家的面子啊,收就收了吧,要说这个洛阳郎可真够厚脸皮的,也不管人家答不答应,纳头便拜。
蔡邕无奈,便收了曹操做了弟子,随即领着曹操来到小院,曹操见院子里一个周岁小童独自练字,很是好奇,这个年龄练字?鬼画符还差不多,就跑去观看,这一看可呆住了,虽然刘长小手还握不稳毛笔,但是写的字却是一板一眼,方方正正,工整好看,曹操汗如雨下,这……真乃天才。再看刘长,站得笔直,丝毫不为后面有人观看所动,继续练字,曹操汗颜,此子心性大成,将来不管习武从文,都可为栋梁之才。
曹操拭了拭额头冷汗,对蔡邕拱了拱手道:“操常自夸才学兼备,今观令公子实为天人,足以汗颜。”
蔡邕颇为得意,吃瘪了吧,这是老夫的得意弟子,就你那黑矮个儿还自夸,嘿嘿,等下有你吃惊的呢,下定主意,蔡邕答道:“非也,此乃下邳湣王之孙刘长是也。长儿,来见过你师兄洛阳郎中令曹操。”
刘长放下毛笔,转过身来,仔细端详了下曹操,只见曹操容貌一般,黑了点,个子也不高,算是宋江类型的黑矮个儿,但是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一双眼神似乎要把人看穿,再加上少年得志,官拜洛阳郎,浑身散发出一股令人不敢直视的豪情之气,真不愧为少年英雄。
刘长长出了口气,微笑着拱手道:“下邳刘长见过孟德师兄。”曹操完全傻掉了,大惊地问道:“刘长师弟听闻于操耳?”
刘长脑子转得飞快,要说听闻……有了,遂答道:“许子将以知人闻名,其曾言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若所记不差,说的就是师兄你吧?”
曹操一愣,嘿嘿一笑,满脸通红,别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这句话是怎么得来的,曹操被保举了孝廉,还需要当时的人物品评师给一句评价才能为官,于是找到了许勋,许勋嫌弃他的出生,(曹操是宦官的养子所生)不肯为他品评,曹操就大耍流氓手段,许勋无奈这才给了曹操上面的评价,曹操也不管,哈哈大笑就此离去赴任了。
现在被提及,自然羞得一阵脸红,不过很快曹操就哈哈笑道:“师弟才思敏捷,见闻识广,难能可贵的是才周岁年纪,真天才也。”
曹操笑罢,双眼微眯看着刘长,心想:我志在匡扶汉室,立不朽功勋,此子必将是我的左膀右臂。
刘长一眼就看出曹操正在打自己的主意了,自己反正还小,你打我的主意等个十几年吧,就你那夺城后便屠城泄愤的恶习,还指望我帮你,做梦去吧。
其实刘长是误会曹操了,曹操历史上是屠城杀降过,可那是因为他没有粮草啊,那么多人要养活,你给人家吃什么?到时候没吃的饿死一大堆人,人家又要说曹操这个人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到时候民心背向,曹操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所以曹操心一黑,杀,杀光了一劳永逸,粮草够自己士卒吃就行。
这是后话,刘长继续练字,蔡邕领着曹操入内堂问话,如此一年便过去了。
有一日清晨,刘长早早地向蔡邕请早问安后就来到院中继续练字,在这个时代,刘长最痛苦的就是写不好篆字,他的性格越是不会的就越要弄会了才安心,所以一大早就又跑来练字了,曹操也起得很早,在院子里练剑,刘长知道曹操的武艺稀松平常,算是个二流货色,不看也罢,也没去打扰曹操,径自走到院内石桌上练字,曹操也早觉察到刘长来了,也不说话,继续舞剑,一套剑法舞完,曹操定了定心神,长剑回鞘,也来到石桌旁坐下,唉……叹了口气。
刘长知道曹操有话要说,便顺声问道:“不知师兄为何叹气?”
曹操故作苦状:“朝廷有旨,任命我为洛阳北部尉。”
刘长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官,便接口问道:“这是何职?”
曹操解释说:“洛阳北部兵权三千,百姓治安尽可管辖。”
刘长懂了,这不就是京城北部的公安局局长么,也可以理解为洛阳京畿的公安局副局长分管北部的片区。不管怎么说这可是个副厅级干部啊,好事,怎么这个曹操唉声叹气的。
刘长嬉笑道:“师兄荣升该高兴才是,却怎的唉声叹气?”曹操又故意拧了拧眉头道:“师弟年幼故有所不知,洛阳北部多官宦子弟,我这个北部尉管会得罪人,不管又毫无建树,这如之奈何?”
刘长这下可全懂了,好你个曹阿瞒,你试探谁不好,偏偏来试探我,我可才两岁啊,不过我也不怕,我爷爷是王爷,我好歹也是个侯爷,就算展露点才智还怕你劫了我不成,现在才公元176年,离黄巾起义,天下大乱还早着呢,只要天下不乱,我这个皇帝亲封的小侯爷到哪里都会被敬若上宾。
刘长歪着脑袋考虑了下(故意的)就说道:“师兄志在安邦定国,以前苦无用武之地,怎的现在有了施展才华的地方却畏首畏尾了?”
曹操眯着眼睛看了看刘长又问道:“如果是师弟你有了这个职位你如何做?”
刘长又闭上眼睛想了想(还是故意的)答道:“治军、安民、除暴。”曹操急道:“如何治军、安民、除暴?”
刘长早有了答案,这次没有思索就脱口而出:“先治军,治军者严谨二字,军法不严则将士不听号令,不谨慎则容易中敌人圈套,有了听从命令的军队,才能安民心,若有不服管教的刁民贵族,除之,杀鸡儆猴!”
曹操惊得从石凳上跳了起来,一双眼睛盯着刘长看了又看,如果眼神能吃人,估计刘长早被曹操啃掉了,曹操反复念叨着:“杀鸡儆猴……杀鸡儆猴……治军严谨……治军……”曹操的眼神从能吃人又变成了敬畏,敬畏鬼神般地看着刘长,此子……如此年幼,竟能有如此才智,难道天神下凡么?得此子者必得天下乎。
同样,这段谈话被另一个人听到了,此人不是别人,是蔡邕的二弟子顾雍。
说到顾雍这里稍稍介绍下,顾雍比刘长大了六岁,吴郡吴县人,就是现在的苏州人,最后官拜三国中吴国丞相,是个非常有才华又识时务的人。
顾雍探亲回来,刚进院子就听到了这段谈话,一时间听得如沐春风般思索了良久,说到底他也才八岁,虽然跟着蔡邕学习了很多文学,但是听到这样的治县之道还是第一次,所以才有如此反应,于是愣在了门口思索消化刚才的谈话。
曹操没有开口,顾雍却开了口,他才八岁,完全是一副求学的心态,不像曹操是在试探刘长到底有多少墨水,顾雍问道:“治郡又当如何?”刘长不知道这个八岁的小童是谁,却也做了简短的回答:“兴修水利,足衣足食。”顾雍喜道:“治州呢?”刘长有些不耐烦了,这谁啊,问个没完没了啊,皱着眉头答道:“广积钱粮,整军以待。”顾雍大喜又问:“治国又该怎样?”刘长冷眼扔了一句:“汝可以问蔡邕师父去。”
顾雍也不知道这是刘长嫌他太唠叨了,嘻嘻笑着围着刘长,刘长也不理他继续练字,顾雍看刘长专心练字,也跑去取来锦帛陪着刘长练字……
这个时候没人注意的曹操彻底石化了,治军安民,兴修水利,足衣足食,广积钱粮,整军以待,我擦啊,不行,我要记下来,不能忘记了,惊世名言啊,曹操抢了刘长的笔和锦帛,唰,撕下一角,一边写还一边念叨,我不能忘了,嗯,要记下来,嗯,每天拿出来看看。
刘长正练字呢,被人抽了毛笔,弄得满手黑墨,刚想抬头骂人,看见曹操那疯样又彻底无语了……人家都疯了你还能咋地,唉……


话说曹操疯癫似的记下了刘长的几个简短回答,屁颠屁颠回洛阳赴任去了,临走时欲言又止,他是真想带着刘长一起去洛阳,可无奈刘长才两岁,蔡邕要肯才怪,就算蔡邕肯,自己带这个两岁的孩童去洛阳赴任?这叫什么事啊,只能不舍地离开了刘长,对蔡邕来说他是利用蔡邕的名声,蔡邕是当世大儒,拜他为师不过是赚个名声,这样自己也是师出名门,他当然不会舍不得蔡邕。
刘长还是一如既往的识字练字,有一日蔡邕接到了家里的告急家书,需要回陈留一趟,便唤顾雍和刘长两个弟子前来,刘长便来拜见蔡邕师父,蔡邕说明了意图,自己要回老家一次,你们还是跟我走还是留在颍川,如果留在颍川,可以保荐你们去荀家颍川学院学习。
提到颍川学院,刘长眼睛都亮了,嗯,必须要去,自己前世虽然被北京大学录取了,可还没去上学呢就死翘翘了,这次可无论如何要去这个高等学府就读,满心欢喜地表示要去颍川学院,顾雍这月余已经跟刘长小侯爷混得很熟了,而且有点对刘长惟命是从的意思,自然跟着刘长要去颍川学院。
蔡邕也乐意,毕竟这次回去是家事,可能没空管教这两个小家伙,耽误了人家学业可是他这个当老师的责任,于是带着两个徒弟先来到刺史府辞行,王允听到蔡邕告假回乡也多有不舍,可也不能拦着,谁家里没个大事小事的,也准了,临行前蔡邕又拜托王允代为照看两个弟子的衣食住行,王允身家还算丰厚自然不会介意多这两张嘴,况且刘长可是个小侯爷,食邑五百户,整个一富三代,只要保证他的安全也就行了,自然欣然答应。辞别了王允,蔡邕领着两个弟子上了车架便直奔颍川学院而去。
刘长很是好奇这高等学府到底是什么样子,时不时探出脑袋看看外面,蔡邕一脸微笑看着这个得意弟子,心想,你丫的就算是个天才,是个天神下凡,也终究是个小屁孩子,不出门还好,这下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蔡邕心里想着,右手轻捋长须,呵呵地笑着。
刘长却不知道这个老狐狸心里所想,只觉得师父一脸笑容,甚是慈爱,也陪着傻笑,要是让刘长知道了还不在心里骂这个老狐狸上百遍……
颍川书院位于颍川郡的阳翟,要算地理位置就是现在的河南省禹州市,这里多山路,车架晃晃悠悠从繁华的颍川郡行往阳翟,当时的颍川郡可相当的繁华,大小有一十七座城池,颍川书院也不远,就在阳翟城郊,依山而建,行了半日路程,车架拐出一条山路,颍川书院就映入眼帘。
刘长高兴地下了马车,直奔书院跑去,这里就是赫赫有名的颍川书院啊,这里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烫金的匾额,没有黄铜的兽面门环,和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这里原本是颍川豪门荀家的一所别院,后来捐出来建成的书院,只见书院低矮的围墙刷得雪白,一扉显然年深日久的木门开启着,正门的上方挂着一块黑漆红字木匾,上面书着大大的四个字:颍川书院,落款:水镜先生。字体遒劲有力,红与黑相映,红如鲜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凝重。
蔡邕也下了马车,走到刘长后面,摸了摸刘长的小脑袋,说道:“长儿,这里便是颍川书院了,为师也曾在这里任教,除了为师还有水镜,此人名叫司马徽,字德操,是本地人,此人身具经天纬地之才,鬼神莫测之机,为师也就文学造诣能出其右。”
刘长抬起小脑袋看着蔡邕,蔡邕也知道刘长的意思,又说道:“长儿,你若想水镜先生不通文学就错了,为师是精通,他是囫囵个大概,着力于本质,并不去深入,依为师看此才是大通,天人也。”
刘长点了点头,对这个三国演义中写得近乎为神的人物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事实上徐庶、郭嘉、荀彧、荀攸、戏志才哪个不是将相之才,原来都是水镜先生的学生。嗯,我可要好好学习。
刘长下定了决心,抬起头又看了看蔡邕,蔡邕从刘长坚定的眼神中读出了些意思,哈哈一笑,就领着刘长和顾雍进了颍川学院。
进入大门,走过青石板路,正对着是一间大屋,屋宇方正,青砖砌就,上有雕花瓦当,屋中央是一个大大的香案,香案后悬着孔夫子的画像,黄铜香炉中插着几枝香,袅袅香烟缓缓上升,浙浙散开,穿过旁门,就是读书的地方,矮几上满满都是书卷,坐垫分散四周。
一小童见是蔡邕到了忙从坐垫上起身,快步走到蔡邕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道:“不知蔡先生到来,请恕未远迎。”蔡邕一摆手道:“是志才啊,不知德操在何处?”
刘长一听志才?莫非是戏志才么?便仔细地端详了对方,只见戏志才大约二十七八的年纪,一身蓝色布衣穿在身上甚为整洁,头扎纶巾,赤足而立,恭敬地低着头,看不见长相,却也可以判断出这是个爱干净的文士,谦逊有礼。戏志才恭敬地回答:“司马先生在后院涧溪中钓鱼呢。”
蔡邕一听,心想这家伙到清闲,我也该退隐了,如今膝下尚无一儿半女,真是不孝啊。便领着刘长和顾雍穿过前堂,来到后院。
后院也是青石铺就的,不同的是地方很大,房屋也很多,栽种了很多花草树木,出了后院便是一条小瀑布,流水游龙,鸟语花香,又行得一段山路便见一人渔夫打扮,斗笠盖在脸上却在睡觉。
蔡邕擦了擦汗,笑骂道:“水镜先生可真会偷闲啊,害得我等好找。”
“渔夫”哈哈一笑,起身摘下斗笠,扔在一旁,一拱手道:“难得偷得半日闲,你蔡伯喈也不放过我,说吧,你要是无事肯定不来找我。”说完看了看蔡邕身后的两个小童。
蔡邕也不客气:“水镜先生也会有猜不出的事么?”
刘长早就看清楚了传说中的水镜先生司马徽的长相,可以用器宇不凡来形容,长得可是非常有男人味,两道剑眉彰显出英气,虽然年近半百,却是红颜黑发,一脸胡渣更增添了他的成熟魅力,要搁到现在稍稍包装一下绝对能成个大明星。
这时司马徽看向自己,刘长也不退缩,直视着司马徽,司马徽呵呵一笑:“呵呵,听闻蔡伯喈最近收了一个天才小侯爷,莫不是就是这位?”
蔡邕点了点头,夸赞道:“此子才智和心性都极佳,是个可造之材。”
司马徽呵呵笑对着刘长问道:“小侯爷,不知对当今天下形势可有所了解?”
蔡邕可急了,你问什么不好,我这弟子才两岁,基本上足不出户,怎么知道天下形势?蔡邕冲对着司马徽挤了挤眉头,司马徽根本就不看,逼视着刘长。
刘长收起笑容一脸严肃回道:“天之将亡,时也命也。”司马徽又问道:“何以见得?”
刘长定了定神回答道:“当今圣上骄奢淫逸,此乃一祸,州郡百官各自为政,此乃二祸,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此乃三祸,有此三祸我料如无人力挽狂澜不出十年,天必亡之。”
司马徽早听闻蔡邕这个弟子才智了得,却也吃了一惊,这般见识,就算是颍川学院的学生也未必全部都有,刘长的回答他很满意,然而他还想再试试刘长,便又问道:“若汝学有所成,可是做那力挽狂澜之人?”
刘长在投胎到这个镜像空间的时候早就有了自己的志向,那就是辅佐刘备,让关羽大大不再悲剧,让诸葛亮不再壮志未酬身先死,让庞统不再陨落在落凤坡。当然这些话他现在不能说,刘备还不知道在哪编草鞋呢,诸葛亮、庞统还没出生呢。不过既然司马徽问了刘长就换了个说法答道:“一个人的能力终归有限,我若学有所成自当广结同志之人,匡扶汉室,若不能扶,则辅一明主,一统天下,造福百姓。”
司马徽笑道:“那不是和他的志向一样?”
刘长也一愣,他是谁?便问道:“水镜先生提到的他是何人?”
司马徽神秘一笑:“等你入了书院自会见到。”刘长不高兴了,打算打破沙锅问到底。
蔡邕拍了拍刘长的小脑袋笑道:“看你平时聪明伶俐,怎么这会却这么不开窍?还不快快拜见水镜先生”
刘长一愣,是啊,刚才好像是听到司马徽说等自己入了书院自会见到,这不是同意教导自己了么,那他也就是自己的老师了啊。
刘长嘻嘻一笑,纳头便行了拜师礼,抬头叫了声:“师父。”司马徽哈哈大笑,一把就抱起刘长,对着刘长的小脸是捏了又捏,看样子对刘长甚是疼爱。
一旁的顾雍不答应了,拉着蔡邕的衣袖问道:“那我呢,我也要跟着师弟一起进书院。”司马徽呵呵一笑,既然破了例不妨再破一次,看在伯喈的面子上两个我都收了。
,刘长算是听出来了,颍川学院虽然是个私家学堂,却也不是哪个人都能进的,不用开口问就知道入学条件是苛刻无比,而且好像收自己和顾雍师兄入院是破例了,证明入学是需要经过司马徽首肯的,并且这个司马徽并不会收太多弟子。
猜了七八分,刘长也不细问,伸出小手摸了摸司马徽的胡渣,好扎手啊,立马缩了回去,司马徽哈哈大笑,又捏了捏刘长的小脸……
司马徽的鱼自然是钓不成了,四人离开了小溪便回了书院,司马徽捏了捏刘长的小脸,指了指角落里正摇头晃脑读着论语的小童:“喏,他就和你的志向一样。”小童也听到了水镜先生的话,回头看了眼刘长。
司马徽放下刘长,刘长径自跑到小童面前,捡了块蒲团跪坐下来,大咧咧对着小童问道:“听先生说你与我志向一样,还未请教师兄名讳。”小童放下手中的论语,看着这个幼小的师弟,也学着司马徽捏了捏刘长小脸,说道:“我叫郭嘉。”
刘长心里大大的奸笑,哈哈,郭嘉成了我师兄,我一定要结交他,唆使他去投奔刘备,跟着曹操有什么好,有病也不给好好治,硬是在征辽东的时候死于水土不服。
刘长揉了揉被捏痛的脸,说道:“我叫刘长,下邳人,以后还请郭师兄多多指教。”
司马徽看着两个小童你来我往甚是亲热,便召来戏志才,给顾雍安排了座位,然后便去送悄悄离去的蔡邕。
蔡邕目前还无儿无女,对刘长和顾雍甚是疼爱,视如己出,如今就要分离,难免有些不舍,已然落下了眼泪,蔡邕最好面子,不愿让众弟子见自己落泪,便悄悄离去了。
蔡邕和司马徽走到书院门口,蔡邕对着司马徽施了一礼道:“德操,我这两个弟子便托付于你了,还请德操严加管教,邕家有急事,必须回去,路途遥远不知你我相会是何时了。”司马徽还礼道:“伯喈放心便是,徽虽有些闲散,却还不至于误人子弟,兄可放心回去处理家事,弟在此静候兄来相会。”
刘长正和郭嘉聊得开心,顾雍却过来说蔡邕老师不见了,刘长和顾雍急忙跑出学院,却见蔡邕车架已然远去,刘长和顾雍跪倒在地,对着车架远去的方向恭敬地磕了八个头,二人起身含着眼泪随着司马徽入了书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