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美文同人 > 穿越之我为皇者

穿越之我为皇者

佚名 著

美文同人连载

穿越,王维成了倒霉孩子,不想做末世君主,只有自强不息!!!\r楔子:别人穿越都是做牛人,王大官人也做牛人,可他一穿越差点没吊死,被人救下,还要一路逃生。唉可悲,可叹啊。。。。。。清兵入关,乱民四起,看王维如何拳打脚踢,挽救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

主角:   更新:2023-08-08 03:0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的美文同人小说《穿越之我为皇者》,由网络作家“佚名”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越,王维成了倒霉孩子,不想做末世君主,只有自强不息!!!\r楔子:别人穿越都是做牛人,王大官人也做牛人,可他一穿越差点没吊死,被人救下,还要一路逃生。唉可悲,可叹啊。。。。。。清兵入关,乱民四起,看王维如何拳打脚踢,挽救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

《穿越之我为皇者》精彩片段


第三章逃!!!
当王维十数人跟着京营八百余人,从朝阳门杀出来的时候,数千人的大顺军(从这里农民军正式称为大顺军)迎面击来。
王维这不是第一次上战场,但以前部队里那只是军演,并不是真枪实弹,而这次确实实实在在的战争!
城墙上的大炮在轰鸣,京营的火铳在闪烁,军人的咆哮合着战场的硝烟,这一切让王维的心沸腾了。不是害怕,而是激动!
虽然十数个侍卫还有王承恩护着王维,但敌人实在是太多了,当有一人拿刀砍向王维的时候,王维也凶猛的拿起刀砍了回去。
前世军中学习到的技巧帮了王维很大的忙,成功的避过了这一刀,并将对方砍死。王维这一刻激动万分,终于杀人了!
前世的王维就认为没杀过人就不算真正的军人!也不知是这货胆子大还是脑子粗,竟然一点也没有第一次杀人后的不良反应。殊不知刚才其他人为他捏了一把汗!
这个京营的千户才能不错,在他的带领下京营的士兵冲破了大顺军的两条防线,在最后一道防线上京营由于人数实在太少,还是被阻拦住了。
黑色的夜里,两方的人都看不清对方的脸,只能近处厮杀,弓箭在黑夜中是一点用也没有。王维等人按照先前的计划,在混乱中脱下了明军的衣服,偷偷地换上了大顺军的衣服。一边喊叫着,一边慢慢脱离了战场。
而等到王维等人从混乱中逃出,十数人也只剩下了八个。众人不禁有些悲痛,王维看到这种情况,心中也是无比的伤痛,毕竟是一起上过战场的战友!
“我会在心中记住他们的,不会让他们白死的!走!”
王维等人在逃离战场后,在熟悉这个地区的侍卫的带领下,按王维的吩咐沿小路向东逃去。因为这个侍卫是锦衣卫出身,又在北京长大,所以对京城周边很是熟悉。除了偶尔遇见零星的大顺军,借口搪塞过去,这一路还算有惊无险。毕竟方圆百里的北京,大顺军二十余万人不可能防备周全的。
当王维等人在远离北京城十数里后,从山上向北京望去,可以看见城内很多地方燃起了大火,只有零星的杀伐声传出。炮声已经停下,李自成的大顺军看来也已经攻入了城内,王维黯然的想着。
“走吧。”
众人似乎看出来皇帝的失落,安静的向东运动着。
“王三才,这是到了那里了?”王维问道。
“回陛下。。。。。。”
“不要叫我陛下,从这起,这一路你们就叫我王维或王哥吧!”
“是,陛下”
“回陛下。。。。。。”
“唉,怎么又忘了!”
“回陛。。。。。。王哥,我们是从关帝庙方向逃过来的,这一路我们一直向东南方向走,按王哥的吩咐,我们避开了大路,专挑小路走,所以速度不快,只走了四五十里而已。”
“哦,好了大家都休息一下吧,吃些干粮,歇会儿再赶路!”
王大官人,哦,我们的倒霉蛋皇帝!心想李自成这会儿该发现没抓住自己,肯定会四处画像缉捕自己,所以必须快速去南方!
看来这一路不会太轻松啊!
王承恩此时的心里也在想着一些事,不知道圆圆如何了,李自成冲进北京会不会伤害明朝官员和家属。“唉。。。。。。”
其他人心里也各自想着一些事。
王维想着去南京会不会有危险,将来清军打来了怎么办,想了一会,心都乱了,干脆就不想了。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大不了,自己就逃南洋去!反正,自己是不想再死了,谁知道下一次还会不会再活过来!
“好了,大家都休息的差不多了!继续走!”王维说。
李自成这次来攻,从太原分兵两路,一路向北攻克了大同、宣府、居庸关,自西北向东南攻向北京。另一路自太原分兵后,途中攻克了真定,从西南向东北攻向北京。所以,李自成的大顺军对京城东面的天津等地的控制并不是太强。这也是王维选这个方向逃的原因。
王维一行人向东避开了通州,在香河修正了一番,买了些马,才全力向天津跑去。这一路王维看到了后世不可想象的悲惨模样,一路上百姓为了逃脱拖儿带女背井离乡,路边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死尸,大部分都是小孩妇女老人。妇女有些更是赤裸死去的,很明显是被人奸杀而死的,还有些地方百姓甚至易子而食,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乱世人命不值钱。身为爱国军人,虽然是退伍了的,王维在看了这一路的悲惨情况,第一次摒弃了逃避现实的思想,坚定了他拯救大明王朝的决心,拯救中原百姓决心。
若是见到这样的惨状,还能无动于衷,还想逃脱,王大官人就真的就无地自容了……
当王维等人来到天津后,并没有冒然进城,而是先派了一人乔装打扮了一番进城打探消息,当那人回来后,说出了城内的消息。
果然,李自成已经派人向四面八方发出来通缉令,还逼迫皇帝近侍指导着画师绘出了崇祯的画像,出了重赏缉拿自己。王维重重的喘了口气,还好没有贸然进城,不然……王维想到后果真是不寒而栗。
王维一行人火速分成了几批,去采购东西,重新汇合后,开始向天津附近的一个私港行去。王维不是没有想过走陆路,但陆路实在是太危险了,一路上还不知道要碰到多少围追堵截。而海上虽然也有危险,但相较于陆路而言,还是要好的多。
到了私港,找了一艘常跑天津江南两地运货的私船,和船长谈拢了价钱,幸运的是当日船便驶离了港口。王维知道财不露白的道理,不然人家半路把你杀了扔进海里,你同样无可奈何。所以王维跟船长很是讨价还价了一番,看得王承恩和众侍卫目瞪口呆。而私船本就是藏污纳垢的地方,是不管你是什么人的,只要给钱,他们就能载你。
王维等人目视着渐渐远去的港口,心情很是复杂,王大官人更是在心中发下誓言‘我一定会回来的’。
在海上,众侍卫都是北方人又大多都没有坐过船,头两天除了王维之外,其他人都是吐得稀里哗啦的,等到两天之后,除了王承恩,其他人大都不在晕船了。毕竟王承恩年纪,是阉人,身体自然是弱一些。
又过了几天,连王承恩都不在晕船了,王维总是把心放拉下来,他还真怕王承恩死在海上,毕竟这是自己穿越之后第一个看见的人。
十几天过去了,王维在船舱里拿着一面小铜镜,看着镜子里面的‘自己’……嗯……相貌还是不错的,毕竟多少代漂亮妃子的优秀基因沉淀下来,朱元璋的猪腰子脸基因被完美的改善了。
平视墙面,对比了一下身高,嗯……还可以……身高也有一米七几,毕竟古人身高普遍比现代人矮一些。
但是……让王大官人郁闷不已的是……那张34岁的脸上竟然已经有了不少皱纹!哦!我的天呐!王大官人不干的在内心中痛哭流涕……那个是看一遍,哭一遍啊……
慢慢的王大官人的心情重新平复了下来,认真的审视着这张脸……
“唉……”如此看来,崇祯为了大明王朝真的是很辛苦啊!王大官人心中郁闷道。
头上也有了一些白发!想起后世史书记载李自成攻破北京后都形容崇祯‘君非甚黯’!
王维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委屈的想到自己一个大好青春风度翩翩美骚年,竟……竟变成了一个长着皱纹的中年大叔!十一年的青春啊!
“我的青春不再来。。。”我们的王大官人如此唱到。。。
就在我们王大官人自怨自艾的时候,船上忽然慌乱了起来。
“海盗来了!海盗来了!海盗。。。。。。”船员慌忙喊道。


第五章一路上
王维等人在海上飘荡了近二十天的时间,王大官人等的很是心焦。令王维心焦的是,按照这个速度,等到坐船到南京后,这天下就不再跟自己的姓了!啊……不……虽然还是这个姓,但就不是自己的了!
他可是清楚的记得,要不了多久自己的堂兄弟福王朱由崧就会被推为监国!福王那货是个胸无大志的,一直都是个傀儡,根本没有可能挽狂澜于即倒的胸怀!如果真的到了那个地步,一切就都完了!
不过心焦也没办法,这时候的船速就是这么慢。要知道此时的海船是靠风或者是靠人力划船的,每个小时也就跑个7、8海里,一海里等于三点七里。也就是说每个小时全力之下只能跑个三十里地。再加上跑偏了调整航向和修修补补的,实在是跑不快!
到了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当这艘船到了登州边的私港停靠补给的时候,王维等人就付了另一半的坐船费用,便登岸了。
一到陆上,王维等人便花了大价钱买了一人三骑的马,全力向南京赶去。这还多亏是明朝末年,要知道要是在明朝前中期,出远门那是要朝廷出的凭据的!
而明末这个时候因为农民起义,天灾不断,流民不止,这种制度已是名存实亡,你跑哪里官府根本就不管。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只要你有能耐,你出国那都是没问题!
还好,虽然大顺军控制着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但由于新占,而且地方太大,除此之外还有需要加强对京师等地的控制,他们对山东以及山东以南并没有多少控制力度。
在山东境内,王维充分认识到了山东人的剽悍,一路上竟遇到了六批响马,怪不得自古以来山东响马‘威名赫赫’!
王大官人一直庆幸着,还好自己身边都是武功高强的大内侍卫,不然自己的脑袋现在还不一定在自己头!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此时的山东可不想后世改革开放后的山东,这个时候的山东那是穷的叮当响!这几年的天灾人祸更是使山东人本就不富裕的日子愈发恶劣。尤其是,前年清兵来袭,掠走了大批的人口物资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实在是没办法了,活不下去还有把子力气的人只好去做响马了。
一路上,王维等人途经莱州、青州、茺州、徐州、淮安、扬州,每天只休息2、3个时辰。经过十六天的奔波,每天行程三百多里地,终于于4月十九日来到了长江边。
到了这里,王维等人可是累的够呛,什么叫做长途跋涉,这就是!
南京已然可以隔江而望。这个时期的长江波澜壮阔,极为宽广,起码是后世的两个宽,水质也比较清澈。
看着水质清澈的长江,王大官人不禁想起后世污秽不堪的水质,心底思索,所谓的文明对这条母亲河究竟造成了多大的伤害!社会越发展,对大自然的破坏就愈大……
一路走来,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多的不同,越往南走百姓的生活就更好一点,但也仅仅是好一点而已。要知道,明末这个时期江南是土地兼并最为严重的地方!如果不是距离边疆远一些没有鞑子的骚扰,还有土地肥沃产量高些,指不定比中原还要乱!(所谓中原狭义指今河南及周边地区,广义指整个中国)
一路上王维更是深刻认识到了明末时局的恶劣,百姓易子而食的事也时有发生,这甚至让王维想起小时候爷爷说起的六零年的悲惨情形!
但是天灾虽有,人祸却更大,民间不是无粮,而是一干的奸商地主士绅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米粮盐布都是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涨价!官绅勾结,吏治败坏,苛捐杂税更是变着花样加,朝廷颁布的税负他们要,朝廷没有的,他们更是想着法儿的要!
一帮子蛀虫对大明百姓敲骨吸髓,实在可恨之极。王维默默在心底发誓,将来一定要好好整治这帮子蛀虫!
低头望着自己水中的模样,王维就像看到了那个劳心劳力的崇祯一样,轻轻的说了句,“我会替你保护好大明王朝,保护好大明百姓……”
“陛下,您再说什么?”陪伴在王维身旁的王承恩没有听清王维的轻语,出声问道。
王维轻轻笑了笑,没有回答。
因为天已经黑了,渡江不安全,所以一行人当夜就驻扎在了江边……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晨,众人简单的吃了些粥,便来到了渡口找来了渡船渡江。
本来,人家老船夫害怕他们一伙人,各个一脸凶悍的样子,以为他们是强人不肯载他们,但是经不住王维死缠烂打苦苦哀求,再加上王维陪着笑脸实在看着无害,又给了重金老船夫才勉强答应下来。王维的手段再一次的让众人惊奇了一把!
小船不大,近十人挤在一起,没办法这些侍卫都是北方人,怕水!王维实在不想跟别人挤,便出了船舱站在船头,向近在咫尺的南京望去。
“小哥是北方人吧?”老船夫客气的问道。
“老丈好眼力啊,我们确实是北方人,不过……这应天府就是我们以后的家了”。王维意味深长的回道。
“嘿,我看那小哥你不是普通人啊!”
“老丈这话怎么说?”
“我在这长江边都划了四十几年的船了,什么人没见过!小哥你面相富贵!”
“哈哈,借您吉言了!”王维畅快笑道。
“小哥您这是从北方逃难来的吧?唉,这几年北方是越来越乱了,听说上个月啊那个什么……闯王!对……就是闯王!他呀……都打进北京城了!连皇上都给杀了!”
“哦?老丈从那听到的,皇上都被杀了?”王维皱眉问道。
“这都传到沸沸扬扬的了,听说是福王前些天从北方逃过来的时候,带过来的消息。”
“哦,原来如此。”看来南京城里不平静啊,王维目光闪烁的想到。
“老丈,您认为皇上如何啊?”王维有些好奇的问道,他实在是想知道在老百姓的心中崇祯是个怎样的皇帝。
“唉唉,可不敢议论皇上啊!小哥千万不要再出此言了,当心祸从口出啊!”
“老丈不用顾及,这里又没有其他人!”
“不敢说!不敢说!小哥也要谨慎,不要妄言呐!”
……
“没事儿!随便说说,这里也没有其他什么人!”
经不住王维的死缠烂打,老丈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怎么说呢?其实皇上还算是个好皇上,只是这税啊加的有点重,老百姓不好过活啊!”
王维总算听到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了,也知道老百姓的心愿了。其实中国老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也是最善良的。
“老丈不要担心,我相信这日子会好起来的!”
“但愿吧,唉……”
就在两人谈话间,小船已然渡过了江来到了对岸。
“老丈,再会!”王维郑重地向老船夫鞠了一躬。
“哎呦!不敢不敢,再会……小哥,再会……”
……


第六章抵达南京!
————————————————————————————
小辉是一个新人,不了解起点的规则,希望大家都可以包涵,我本身是非常喜欢起点的大大们,其中的番茄、三少、晴了、云天空等人更是我比较拥护的作者,在此,我也希望大家也能支持我,明天,小辉就要毕业考试了,希望大家能祝福一下小辉!再次谢谢大家!————————————————————
告别了老船夫,众人就向南京赶去。看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南京城,王维在心中默默喊道“南京我来了!”
……
站在南京城外,王大官人唏嘘不已,回想起这一个多月来的经历,王维感觉就像是在做梦,王维甚至在想……会不会哪天早上,自己一醒来发现还躺在沙滩上!
但是事实告诉王维,这些不是梦……
使劲摇了摇头,将脑中胡思乱想抛去,仔细考虑怎么去打开南京的局面。要知道这滩浑水可是很深那!城中那可是有一帮子不安分的主呐!
王维思来想去始终没个头绪,便拉着王承恩走向一边,向他询问他的看法,王承恩细细的想了一番,将心中的想法理了理,最后提出了一个名字,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对王维说道“此人忠心可鉴!”
王维也仔细回想了一下历史对史可法的评价,确认了下此人的确可信,又问了些细节,这才放心的点了点头。
一行人在进城门的时候被拦了下来,守城士卒看着众人风尘仆仆又面生,就打起了敲诈一番的念头。
看着守城士卒的无赖模样,王维知道这是要敲诈自己这些人,虽然心中气不过,但这个时候可不是不必寻常!
直到身旁的王三才拿出锦衣卫百户的令牌,守城士卒才不甘心的放行,口中还嘟囔道“过气的蚂蚱而已”之类的。
确实,皇帝都‘死了’,这锦衣卫可不就是过气的蚂蚱……
众人穿过了金川门,王维心中实在是有些怒气,不过一路下来,王维早已对这种情况麻木了。只不过,就连这都城一般重要的南京守兵都如此,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王维实在是失望不已,这兵制实在是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了!
不过此时的南京城内,王维看到的仍然是一派繁荣景象,而且这派景象带着一股浓浓的脂粉味,可能是秦淮河的艳名实在是太盛了,以至于连整个南京城都带着浓浓的秦淮味!
虽然北方已是破败,这里却仍然是有种奢侈繁荣的模样,可见北国之乱对南京城,起码是南京百姓影响不大……
随便找了个人问明了史府的方位,众人便急忙赶去,要知道越是到了最后就越要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古人诚不欺我!
等到了史府门前,王维仔细打量着史府,毕竟是一部尚书的府邸,虽不甚富丽堂皇,却也很是气势恢宏,就连门卫都是一副精锐的模样。
看见王维等人驻足门前,门卫们警惕的望了过来。王维让侍卫中一个头脑比较伶俐的叫作钱三的去交涉,但没过多久却见钱三失望而归。原来人家根本不理会他,王维不禁一阵气结。
不过仔细一想,毕竟是尚书府邸,俗话说,宰相门前九品官,如果谁来都见的话,尚书府的门槛早就被踩烂了!王维想了想,将众人叫到了一旁找了张纸用大印盖了个章,然后叫王三才拿着锦衣卫百户令牌带着纸再去交涉。看到门卫疑惑的看着王三才,王维心中竟感到有些好笑,皇帝见臣子还要那拜帖的,这可算是古今第一份了。
果然,门卫看了锦衣卫百户的令牌后没有在贸然拒绝,不过却有些疑惑,毕竟这锦衣卫那可是天子近卫,如今皇帝下落不明,这锦衣卫也就成了没娘的孩子,没有多少人看在眼里!不过锦衣卫毕竟是天子近卫,面子还是要给一点的。只见有一个门卫进去通报,不一会一个管家模样的走了出来,拿着王三才给的纸又进去了。
史府管家史通拿着刚才锦衣卫百户给的纸,想起刚才那个百户一脸郑重模样说有重要事情禀告,史通并没有贸然打开手中的纸,毕竟这个时期比较特殊,知道的越少越好!不敢怠慢,史通拿着纸紧忙来到了书房。
“老爷!”史通恭敬的喊道。
“什么是事啊?我不是说了,没有重要的是不要打搅我吗!”史可法质问道。
“老爷,刚才有个锦衣卫百户来拜访。”
“哦?一个百户而已,你打发了不就行了!”史可法拿着一个放大镜仔细打量着一幅地图,随口说道。
“可是那个百户说有万分紧急的事情要禀告,还给了小的一张纸”。
“哦?拿过来我看看”。
史通将纸递给了史可法,当史可法打开之后,猛然站了起来,急忙问道“刚才的那个百户呢?还在不在?他身边又没有其他人?”。
“那个百户还在,他身边好像还跟着七八个人”史通诧异的看着老爷,老爷如此急切的模样他可是很久都没有见过了。
“快!前面引路,带我去看看!”史可法急忙说道。
“老爷,只是一个百户,您就不必亲自见了吧!”
“你懂什么!不要多言,前面引路!”史可法焦急的斥喝道。
“是!是是!老爷!小的这就去!”史通被自家老爷吓得不轻,他可从来没有见过自家老爷发这么大的脾气,自家老爷是文人,不论人前人后都保持着波澜不惊的气度,如今这是怎么了?怎么就急了?史通在前面引着路,却发现自己老爷比自己跑得还快,便急急忙忙追了上去。
王维等人在史府外等了有一盏茶的功夫,便见一个有着浓重书生气,却又有着威严的气势中年模样的男子匆忙的走出史府,后面还跟着刚刚进去的管家。
中年男子焦急的左右搜寻这什么,当在管家的指点下,发现了王维等人。王维同时也看到了对方,心中猜测这可能就是史可法了!史可法走近一看,似乎屈身要跪。王维赶忙上前扶住,摇了摇头,对这史可法说道“进去再说!”。
说完,王维当先向史府内走进去。左右的门卫似乎想要拦住,被史可法用眼神阻止住了。众人也都跟了进去。
在史可法的引领下,王维等人来到了书房,将其他人打发了出去,只史可法、王承恩、王维(崇祯)进了书房。史可法到门前左右望了望,发现没有什么人了,这才关上了门,随后赶忙跪向王维,“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史卿家平身吧”还好崇祯的记忆中有关于这方面的记忆,不然王维可要出丑了。
史可法站了起来,激动的看着王维“天佑陛下啊,天佑陛下啊!天不亡我大明!天不亡我大明!”说着说着,史可法竟放声哭了起来。
看着史可法激动的模样,王维也是唏嘘不已,心想大明还是有些忠贞之士的,大明的臣子虽然党政不断,但却也大部分都是有傲骨的,要不然明亡后也不会有那么多反清复明的义士了。
要知道,历史说明朝天子臣子如何不堪,那都大多是清朝对明朝的丑化,是为了削弱明朝在汉人心中的形象和地位。清朝满族朝廷可是将汉人当奴才来养!那才是实实在在奴役!何况清朝才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屈辱的一个朝代!
“史大人不必伤怀,陛下这不是平安归来了嘛!”王承恩也劝道。
“却是如此,却是如此!”史可法慢慢的平静了下来。
……
当天,史府下人多处奔走,史府当晚宴请了多位官员,直到亥时一众官员才满怀心事的离开,回家后都对今天所见缄口不言,明眼人都看出来这些官员都是些在重要位置,且对福王二人争权保持中立的人。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