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美文同人 > 阆风记

阆风记

佚名 著

美文同人连载

候门幼女转瞬家破人亡,隐姓埋名流落道观打杂,终遇仙缘;有心无意间,推波助澜;茫茫仙尘路,何君可与我携手同行,堪破生死;三生石畔,谁说前定就非今莫属?且看她一路前行,直上昆仑之巅。...

主角:   更新:2023-08-08 02:3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的美文同人小说《阆风记》,由网络作家“佚名”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候门幼女转瞬家破人亡,隐姓埋名流落道观打杂,终遇仙缘;有心无意间,推波助澜;茫茫仙尘路,何君可与我携手同行,堪破生死;三生石畔,谁说前定就非今莫属?且看她一路前行,直上昆仑之巅。...

《阆风记》精彩片段


八月初的天气依旧燥热,院子里的树上叶子都耷拉下来,一丝风也没有。傍晚的阳光将院中的槐树的影子拉得长长。韩沐怔怔的倚坐在廊下的长栏边,半眯着眼,望着树阴,一语不发。手里的纨扇缓缓的摇着。
她的心中正在想着昨夜断断续续的梦,梦中尽是极高的楼宇,路上有很多来往的人,穿着奇装异服,韩沐不觉有些脸红,因为实在不雅。还有好多的飞速移动的大大小小的盒子,时有停住,而后有人自开门处出入。远处似有人在喊她,喊的却不是韩沐自己的名字,奇怪之处她知道在唤自己,摇摇头,不觉有些恍惚。韩沐分明未曾去过那样的地方,可是却有着说不出的熟悉。
身侧的小安递过来一碗用井水凉过的红豆汤,她接过来,问道:“阿耶可有归来?”
小安低头回到:“回女郎,主公未曾归府,然主母已遣阿丰去打探消息了。”
韩沐拿着匙轻轻的搅着手中的汤,转头指着廊下的竹帘,发话:“卷起来,挡着就是有些风也觉得气闷。”
“诺。”小安应着走过去卷起半帘。
“可儿去了哪里,怎只你一人在院里?”韩沐皱了下眉头,有些不悦。
小安不由迟住:“可儿说是去三院探她老姨,女郎那时刚午睡,是以不曾打扰女郎……想来这时也该回了。”
韩沐也不继续追问,喝了口汤,微笑道:“这是范媪的手艺吧,真是强过府里的厨子。”
小安微躬身回道:“诺,正是范媪。范媪亲自煮熬的,就说是让女郎吃着舒心。”
韩沐点头,半晌自语道:“二郎哥哥近来的弓马操练似乎长进不少,程师傅可是严厉的,最近对阿耶着实称赞过呢。”
小安无声,她岂敢在女郎面前擅议主家郎君。
韩沐瞅了瞅小安,摇摇头,把手中的红豆汤徐徐喝完。小安接过空碗,刚放入提盒内,只听得一阵子脚步乱响。向着这边庭院行来。
小安收好直起身,便见到三四个人走进院门。当头一个白襦绿裙长脸的侍儿走前行礼:“阿如见过女郎,主母遣阿如来请女郎前往曲盛厅。”
韩沐起身,唤道“小安,替我梳妆更衣。”
“诺。”小安应着上前打起门帘。韩沐进屋在榻前跪坐下,小安搬来妆奁,取出梳篦,给韩沐梳头,韩沐道:“不用那般费事,梳个双丫髻便好,我不喜坠马髻,又没那么长头发,加上垫发,没得捂出一颈子热痱来。”
小安含笑应诺,只半支香工夫便麻利地梳好。又手捧铜镜跪在韩沐身后,韩沐自是瞧得分明,微微颔首。起身换上青罗云纹的曲裾深衣,套上丝履,自己略略端详下,说道:“走罢,莫让阿母久候。”
韩沐刚至曲盛厅,便看见三四位僮子侍女都立在外面,韩沐心道:“难道兄长姐姐都来了不成?”边想着边迈脚进去,只见卫氏坐在主榻位,下方席坐着大姐韩涟,二兄韩谨。
韩沐笑着向卫氏行李:“孩儿见过母亲。”
卫氏点头,满面慈爱对韩沐说道:“过来,坐到阿母身边来。”
韩沐小步跑过去,伏在卫氏膝上,抱住卫氏一支手臂,“阿母,怎么今日如此早就唤我们前来?是不是有事吩咐?沐儿一定效全力。”语调娇憨。
卫氏伸手抚着她鬓边细发,摇头笑道:“就是嘴乖,你会做甚呀,莫要说笑,你们都坐好。”卫氏正色。
几人赶紧直身,卫氏声音轻缓:“你们阿耶近来虽事务清闲,可是外间多有流言暗传,你们无论论听到任何欠妥之语,切勿理会,都要自行约束好,身边的人更要看紧。若让候爷听到,你们知道怎么处理的。”
“诺,母亲。”三人都应到。
“诚儿去辕门外迎候爷了,不过片刻便至。方才我已让人唤丁氏他们一起过来,一家子都恭谨和睦些,也让你们阿耶看着欢喜。”
韩谨韩涟韩沐自是知道卫氏指的是丁氏文氏及韩汲姐弟。
韩涟看向卫氏道:“阿母,上旬萧家二女云谷下的请帖,就在五日后,女儿是否也推回罢,眼下还是万事小心谨慎为好。”
卫氏摇摇头:“无妨,若连这小儿女间往来都回避,外面还以为我淮阴候府真无颜见人了,到时你自带汲儿去即可,沐儿年幼,且伤势初愈,倒不必去了。”
韩沐不由有些郁闷,可是卫氏发话,她又不敢直回,委屈的低头摆弄衣带。韩谨望着幼妹隐隐沮丧的小脸,嘴角不由一翘,向她低声道:“小沐儿的拳脚可有落下?二哥近来得了不少赏头。回头我找人用火丝精金给你炼制一根软鞭。最是适合女孩儿家习武强身之用。”
韩沐顿时转忧为喜,眉开眼笑地道:“属二哥最怜惜小妹了。”
卫氏一旁道:“谨儿,你也一样不懂事,沐儿究竟是个女子,成天摆弄这些,这性子野惯了,成何体统,理应同涟儿一样多做些女红纺绩才是正经。”
韩沐笑嘻嘻的粘在卫氏身上,“阿母,沐儿生就做不来女红,我做的衣裳都似面口袋一般,没得可惜了锦罗,我可没大姐的巧手,阿母饶了沐儿,也是饶了那些毁在我手里的织锦料子。”
卫氏哭笑不得的以指点她额前:“这等不知羞,还说自家癫事,往后可如何是好?真是好了就忘记前头的伤了?”
韩谨韩涟都止不住的笑,韩涟看着韩沐的青罗云纹的深衣,轻声道:“小妹,你总是穿这些素净的颜色,好像修行的方士一般,浑不似你这样的年纪。”
韩沐不以为然的道:“我就是喜爱这些素简的,天天装扮的跟花房一般做甚?”
话音刚落,韩沐眼看到韩涟身上的紫色满折枝花下裙,不由懊悔自己口快,赶紧涎脸笑着道:“好姐姐,你当然不同,我可不是说你,我是我是……”
韩涟以手掩口,笑着嗔道:“我知你有口无心,又没恼你,做何那么结口吞吃的?”
韩沐恍然:“呵呵,大姐仁厚宽和哈。”
韩谨低声道:“小沐儿果然只有大姐能降住。”
“哼~”韩沐向他回扮了个怪脸。韩涟见了抿嘴儿一笑,几人说着话,丁氏几人也随着下人通报进得厅来。刚见过礼,外面听人禀报:“候爷回府。”
卫氏忙领着众人起身迎了出去。淮阴候韩信缓步入得二门,直入厅内,合府跪礼,鸦雀不闻。待得韩信落座,卫氏方才起身,众人随起。
卫氏跪坐在韩信右侧,从文氏手中接过茶盏,双手奉至韩信身前,轻声说道:“候爷请用。”
韩信接过,饮了一口放下,开口道“夫人请坐。”转而环视厅内,示意余下人都入座。众人依命顺次入席。早有外间侍候的家仆侍女把饭菜端上来。
一时间,整个厅内只有碗盘箸匙相碰的轻微叮当之声,并无一人说话,及到饭毕,撤席。
韩沐望向父亲,见他面色如常,未露出丝毫不快。心下揣测阿耶此次入宫,皇上没有责难阿耶,但是此刻府中没有一人说话,她虽最年幼得宠,却亦不好先出声。
卫氏眼见韩信不发话,众人又拘紧,心下暗叹,柔声说道:“候爷,前些时日,封地上长庄的管事要人协理。妾身今日已嘱丁武前往,候爷可有旁的要吩咐?”
韩信摆手:“此事就依夫人所言。”卫氏拿眼睃了下丁氏,丁氏心喜,忙上前跪下替兄长叩首谢恩。丁武乃是她胞兄,此回差事落到头上,却是候爷夫人看在她在韩府七年,谨守礼数,加上其娘家堂姐乃萧相国府二夫人的情面。
卫氏又接着道:“妾身预备仲秋之日带涟儿姐妹三人去清风观散心,不知候爷意下如何?”
韩信闻言,抬眼看向韩沐,微笑道:“是沐儿连月禁在府中,闷着了,是以缠着你娘亲,要寻法出去?”
韩沐不由嘟囔道:“沐儿并未提过……”
卫氏亦含笑道:“候爷,此乃妾身之意。自太后殡天,禁喜乐以来,均未出过门。仲秋之时虽初解禁,但清风庙一向为官家方士庙,妾身一则想为候爷当初早逝的袍泽设坛祭祀,二则城外景致清幽,让沐儿几个散散心也好,也不算得触规。是故有此一提。”
韩信略微沉吟后允下,只是又嘱韩涟姐妹数语,示意已倦,众人均都告退回房。
韩信夫妇回到内室,掌灯坐下。挥手示意身边人全都退下,卫氏亲自服侍韩信饮服下药茶。夫妇俩低声说话片刻,韩信始才叹息道:“又让夫人劳心,可叹信一生,功列国士,尽沦落如斯,今日宴间,今上又以将兵试问,言及诸将,各有差别。上问:‘如我能统几何?’吾回:‘陛下不过能领十万。’上再问:‘於君何如?’回:‘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吾:‘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吾跪回:‘陛下不能领兵,而善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卫氏闻言色变:“候爷,皇上依旧对你疑心不去,今虽似善解,然则日后终恐生变。候爷,我们是否要早做应变?”
韩信伸手握住卫氏一只手,轻拍道:“夫人且宽心,信自有理会。”
卫氏强忍不安,不再提及。眼底忧色却未掩掉,韩信看在眼里,不便多言。心下愧疚,只得吩咐吹灯宽衣就寝。



翌日,韩信依旧称病不朝,只是同留候张良颇多来往,常一处整理先秦以来历代兵书,也算充足自适。
而随着前几日的秋雨,仲秋这日天气变得凉爽。
一大早,淮阴候府的侍儿下人忙做一团,搬箱整物,纷杂不断。待到辰时初刻(上午9时),才基本整顿好。除了韩沐偕卫氏同车,余下各房的侍女都随在自已主人的马车旁侍立,等着主母发命起行。
卫氏站在二门外,对丁氏二人道:“你二人留在府中侍候候爷,须对候爷身体时刻着紧,不可有一时疏忽。丁氏,这几日府内一应内务就由你打理,有什么不好拿捏的,可差人去清风观禀我。”
丁氏施礼回道:“诺。妾一定小心仔细,不敢有半点闪失。”
卫氏点头,转身遥望皇城,心下默默祷告。回顾身侧侍女,示意出发。阿如领命出得二门,吩咐下去众人预备。一群仆从拥着卫氏登上马车。车队缓缓向城外行去。
车厢内,韩沐依然穿着一身素淡的月白色衣裙,梳着简单的双丫髻,白嫩的手指摆弄着一个精致光亮的木盒,依在卫氏身边,口中道:“阿母,沐儿此次能见到王紫观道长么?”
卫氏答道:“阿母怎知晓,那位王道长本是嵩山修行道人,年前不过受清风庙主事所请而来,你却为何与她投了契?”
韩沐眼珠转了下,歪着头想了想,道:“沐儿只是觉得她好生可亲慈悦,又从未嫌沐儿年幼,便哄瞒于我。”
卫氏笑着拍拍她的手:“好,阿母知道沐儿欢喜王道长,阿母心内只是疑惑,想那王道长虽年岁不大,却是清风庙主事之师叔,地位超脱,你虽为候府嫡女,毕竟年幼。不好总是打扰其清修。”
卫氏其实还有话没说出来,淮阴候近年来,越发遭汉皇猜忌,朝中多受打压,挹郁不得其志。连带着合府中只要知道点朝中风向的,都紧张起来。这清风庙乃官家的方仙庙,庙里虽以炼丹修行的方士居多,可必竟出身多杂,这些人说不准哪些就是埋伏的眼线。或许王道长并非眼线,可是此人既气度超群,谈吐不凡,一望而知,出身绝不普通。韩沐虽自幼聪慧,然年岁未满十岁,正是不通人心险恶的天真烂漫之时,她怎么能放心韩沐与其深交。万一被有心人拿住什么,更要牵连合府上下。
车队一个半时辰后抵达了清风庙,清风庙主事许尘一早领着大小方士列队迎候,虽然淮阴候不受圣宠,可人家地位在那里,不能乱了礼制。要知道,当今皇上兴国定邦后,最是注重礼制。
见到卫氏下了车,许尘迎上前去,行礼道:“臣许尘见过淮阴候夫人,夫人有礼了。”
卫氏端庄还礼:“有劳主事亲迎,实在是不敢当。”
许尘连声道:“哪里哪里,夫人折杀臣了,韩夫人请入内,诸位女郎有请。”许尘赶紧旁移几步,前头引路。
卫氏带着韩涟韩汲韩沐三女,随着清风庙主事来到庙内西面的一排精舍。室内早洒扫干净,每间只得一床一案一屏,看着简朴,却用料考究,乃是庙里最好的精舍了。
卫氏打量完几个房间,心下很满意,对许尘道:“多谢主事费心安排,余下的事情就由我们自己打理罢。”
许尘抱手施礼道:“那就不打扰夫人和女郎歇息,臣下告退。”
卫氏微笑道:“主事自便,妾不送。”
许尘带着二个僮子离开了精舍。卫氏吩咐下人开始整顿,又有观内的杂役挑来清水柴火,阿如带着人前去清点。
韩沐姐妹仨人倒是清闲,便去精舍旁边的小路上,观赏初秋的山景,韩沐最是兴奋,雀跃不已,边笑边跑。韩涟韩汲也都受她感染,不觉放下往日矜持,笑着跟上。
小安一路小跑,口中不住地唤着:“女郎,慢些跑。”
韩沐此刻如脱笼的小鸟一般,哪里听得进去,早奔到远处。她只顾着要把这胸中久抑的烦闷都给完全的换过来,满眼的秋山野趣,让她心旷神怡。
眼下才是八月仲秋节气,虽未层林尽染,也有个别的树叶告别了一夏的浓阴,随着初秋的风,从枝头飘落。韩沐停住脚步,从地上拾起一枚半红的枫叶,举到眼前,对着日光,似乎想仔细看它精致的脉落。
突然,只听到前方有人说话:“请女郎留步。”
韩沐一楞,抬头望去,却不见人影,不由大奇,四下里张望。犹疑了下,韩沐又抬脚向前行去。这回,她听得更清楚了,一个温和悦耳又有些熟悉的声音说到:“请女郎留步。”
接着,左侧的树林里传来了脚步声,走来一位身着白色方士袍服,年约双十的女子,头上一顶银丝珠冠,容貌秀丽,风姿高雅,向着韩沐含笑行来。
韩沐一见,却是欢喜笑了,一迭声道:“王道长,原来是你,你怎知我来庙里?你莫非尚未回山?”
王紫观含笑道:“你这女娃,问许多问题,我此间事情尚未了结,自然留下,我既在庙中住,又怎会不知你们府上要来。待得月末事毕,我就要回嵩山了。”
王紫观携住韩沐手道:“既然来了,不若到我院中小坐片刻,品些野茶鲜果无妨。”
韩沐也不知为何,每次见到这位王紫观道长,都觉得似曾相识一般,而且王紫观从未因她年少而冷落于她,二人的性子都不拘小节,倒是颇有些忘年相交之谊,当下便同意了。
小安一路小跑,奈何不比韩沐自幼练武强身,只来得及望到二人背影消失在林间,不由着急起来,跟了过去。
却说韩沐跟着王紫观来到她暂居的院落。院落不大,等走进屋子,内进却比外面看去大了有一倍,布置的简洁有致,隔成了三个小室,其中一室开了个圆月形窗,正对着屋外一小片青苍松林,窗上挂着白色的丝幔。此刻山风吹动,丝幔轻扬,顿觉一室清凉,韩沐欢喜道:“道长这儿真是好自在去处。”
王紫观微笑道:“女郎且略坐,我让人取些浆水甘果来。”
韩沐应道:“恩,道长自去不妨。”说着她自己就沿着墙边打量起墙上挂的画和物事来。
韩沐正东瞧西看,只觉得什么都新鲜。忽见窗下有个光亮微微的闪着,好奇的走过去,伸手拨开丝幔,原来是个淡青色珠子用丝络穿着挂在圆窗的木沿处,被风吹着微微轻摇,晶莹圆润,只有小儿拇指盖大小,非常漂亮,韩沐低头瞧着,越看越是喜欢。
这时,王紫观走进来,身后跟着两位僮子,每人两手捧着一个托盘,盘上放着鲜果、陶罐、陶碗。见韩沐立在窗边低着头,望着那个珠子,说道:“女郎如果喜欢,不如就送与女郎赏玩。”
韩沐脸红道:“使不得,我怎能收道长这么贵重的礼物?”
“女郎勿需谦让,女郎看上这珠子,倒是贫道的幸事。”王紫观摆摆手笑道。
韩沐虽然很不好意思,但终究年少心性,忍不住拿起那颗珠子放在手上,但觉入手凉润,拿近了看,淡青色的珠子里似乎还有绿丝隐隐,灵动异常,更加爱不释手。
王紫观道长又道:“我看女郎眼中有些红丝,是否近来有些夜眠不适,这青玉珠最是能安神定心,何况这珠子对我没有什么用处,不过是多个佩件,倒是和女郎有缘。女郎收下何妨?”
韩沐想想,决定收下,将珠子放入贴身的锦囊里,对王紫观道:“韩沐谢过道长所赐。如道长所言,彼此既勿要多礼,就请道长直接称我名讳就是。”
王紫观笑道:“好,那依你所言。我这里备了新煮的浆水和新采的果子,还请随意用些。”
韩沐走到长案旁边,坐到簟席上,端起面前的陶碗,饮了一口,顿时满口清香,不由精神一振,双手捧着陶碗,把里面淡白色的浆水喝了的干干净净,放下碗,直接用手抹了抹嘴角,眨着明亮的凤眼,望向道长,问道:“请问道长,这是何浆水,韩沐从未尝过,如将五脏六腑洗净一般通泰?”
王紫观微微一笑,道:“这是贫道所居嵩山特有一种黍米,只是每年收获太少,难为日常所炊,故多存贮起来待客。此次来京所携也仅余二两多,今日因沐儿前来,特取来烹煮以待贵客。”
王紫观这里解说,左旁跪侍的僮子却是嘴角微微向下一扯,似是对韩沐的话很不以为然,被王紫观察觉到,略偏转身体,做取鲜果状,眼内却是寒光一射,僮子心惊,赶紧眼观鼻鼻观心的重新敛容跪正。
韩沐未曾留意到,只是惋惜的道:“倒是沐儿叨扰,只盼日后有机会让阿耶阿母也能尝到,那就好了。”
王紫观赞道:“阿沐真是纯孝。候爷夫人乃是大贵之人,自多是机会尝到天下珍味,不用费心。”又捧起手上的鲜果,让韩沐品尝。
忽然只听得外间传来拍门呼叫声:“女郎,请问我家女郎在否?”却是小安的声音。
韩沐转对王紫观道:“这是我的侍女,可否有劳道长差人带她进来?”
王紫观便吩咐右首的僮子去带小安进来。小安进来后,一眼望见韩沐,见她无事,心下稍安,连忙对着王紫观施了一礼道:“小婢见过王道长,请道长宽恕小婢适才无礼。”
王紫观心内暗道,淮阴候府果然盛名无虚,只一个小小侍女也举止进退有度,见韩沐望向自己,开口道:“你也是忠心为主,担心自家女郎,我如何怪你?”
小安起身谢过,到韩沐身后立定。宾主复又言笑甚欢,直至午时,韩沐才起身告辞。王紫观亲自送至西院外方回。



韩沐站在西舍院门外,对小安轻声叮嘱道:“千万不可说出我去了王道长院里耍,阿母不允。稍后你只需依我的话说,恩?”
小安赶紧点头表示明白。韩沐趴在门外听了听动静,整了下衣,说道:“走,进去罢。”
主仆俩刚悄声关上门,四下打量庆幸无人在院中,抬起脚正想往自己分的屋子走,只听得身后侧传来卫氏的声音:“沐儿,你要去哪儿啊?”
韩沐一僵,慢慢转过身来,满脸堆笑行了礼:“见过母亲,孩儿刚才没望见您。”偷偷抬眼看卫氏的脸色,见似乎面无虞色,略放下心,乖巧的迎上前,伸手扶住卫氏的右臂,又道:“孩儿见母亲前面忙碌,孩儿恐留在这边也是添乱,就与大姐二姐出去略走了走。”
“哦,那你大姐二姐,怎么不见她们?”卫氏问道。
韩沐心内暗道不好,只听得院门“吱呀”一声开了,随即二人走了进来,正是二姐韩汲带着个小丫头,望见韩沐和卫氏,忙先对卫氏行了一礼:“孩儿见过母亲。”还未起身,韩涟带着侍女小景也走进门来,当下也是给卫氏见过礼。
卫氏看了韩沐一眼,道:“你们三人都进来罢。”
“诺。”三人齐应,韩沐乘转身偷偷的朝韩涟使眼色,韩涟嘴角微动,示意她勿多举动。韩沐心里暗急,又不敢出声,只能忐忑不安的跟着进了屋子。
卫氏在床榻边坐定,让韩沐三人也坐下,三人便在案边铺的细布滚边的苇席上坐下,阿如阿宛分别给三人端上茶后,卫氏便与姐妹三人随意说话。
卫氏只是说些日常琐事,绝口不提她们出去的事情,只是韩沐心里发慌,仔细回想,记起方才乃王紫观亲送她至西舍外的,莫非给母亲自里面望见了。更是越发的坐不住,如坐针垫,卫氏眼瞧着,装没看见,继续没事人一般,又唤阿宛去看庙里的午斋是否送来。
韩沐终于按捺不住,瞅了眼大姐韩涟,垂首低声对卫氏道:“母亲,孩儿有事回禀。”
卫氏道:“哦,沐儿何事?”
韩沐低着头,小声道:“孩儿方才出去时与姐姐们走散,遇到了王紫观道长,受她所邀去了她院中小坐。后来王道长亲自送我回来。孩儿没及时回母亲,请母亲恕罪。”
卫氏似笑非笑的看看她,摇摇头道:“沐儿,你只是没及时回我吗?”
韩沐头更低了,说道:“孩儿知错了,不该瞒着母亲,未如实回报。”
卫氏没说话,半晌叹了一声,道:“抬头说话罢,你还年幼,不解母亲苦心,只下不为例,再不得私自见外客。”给韩沐下了禁令。
韩汲见状忙盈盈开口道:“母亲,沐儿妹妹只是年少无知,有母亲常常约束教导,定然长进,等到年纪再长些,也就好了。”这几句话,即定下韩沐年幼无知一点,又配合了卫氏的教导,还顺带让韩沐的禁管时间更长了,果真是面面俱到,更兼其说话时声音温婉低柔,显得韩府次女极有教养,懂进退又和睦姐妹。
韩涟盯了她一眼,没有出声,有卫氏在呢。卫氏望着韩汲,淡淡一笑柔声道:“汲儿真是好孩子,最让母亲放心的就是你这点,懂事理,敬长怜幼。沐儿,你可要多向你二姐学学,知道吗?”满口是夸赞韩汲,却是表面功夫,让韩汲毫无着力。
韩沐不由忿忿的嘟喏道:“诺,阿母。”她应卫氏称呼亲昵,以示自己嫡女身份,暗暗瞪了韩汲一眼。韩涟眼中笑意一闪而过,端起茶来轻抿一口放下。
门口处,阿宛悄步回身请示:“主母,素馔已至,可需传饭?”
卫氏同意,家中的仆妇丫头便铺好长案,提着食盒进来,取出饭菜,一碗碗摆放好。今日十五,庙里食素,方士们不敢怠慢候府,虽然素食,也有七八碗之多,算竭尽所能了。
用完饭,韩涟三女向卫氏告退,各自回房。韩沐一进房间,直接扑到床榻上,趴在那里,赌气哼哼。
小安劝道:“女郎莫急,等过上几日,主母的气消了,不妨多同主母说些软话。说不得便能许女郎松泛些。”
韩沐腾得坐起来,道:“谁急了,我不过是看不过有人借机生事。”
小安抿嘴一乐:“原是小婢乱担心,女郎心里都明镜一般。”
“小安哪,我可是没亏待过你。对你家女郎这么说话,哼哼,仔细我把你送到韩天佑那儿去。”韩沐眯着眼睛威胁。
“呜,女郎若果真如此,小婢不如自请回乡下。”小安也假意害怕状。只是口角眼尾都是隐隐笑意,显然不在府中,小安也轻松了,胆子大了不少,同韩沐也敢玩笑了。
韩沐伸手敲了小安脑袋一下:“真不怕了?看来我平日真是太好说话,半点规矩都没了。”
小安捂着脑袋龇牙咧嘴的偷笑。小安和可儿是自韩沐四岁起就在身边服侍,韩沐没什么架子,对她们几个下人也没太多的苛求。跟着这位,算是她有福的。淮阴候府的三位女郎,嫡长女韩涟,卫氏所出,端淑秀美,才貌双全;次女韩汲,丁氏所出,娇柔细致,巧语善言;幼女韩沐,也为卫氏所出,飞扬跳脱,慧黠尚武,最受淮阴候韩信宠溺,修眉凤目,肖似韩信。从武陵郡迁到京城一路上,韩沐同着胞姐一车,一路未叫苦,反而常开解卫氏,其懂事和倔强的忍耐让人瞧的心疼。
而淮阴候府的三个郎君,在其父赫赫威名下,倒不见什么特异之处,长子韩诚次子韩谨皆卫氏出,三子韩天佑却是丁氏过继的韩信远房一子。原本在封地时,这位楚王的三公子虽也顽劣,但终因年幼还不太显。现至京城后,韩信深忌汉帝,常托病不出。府内人人自警,独这位眼见长安的繁华风流后,再结交了一批不学无术整日厮混的顽劣儿,越发不堪,年纪不过十二,却已经是经常出入章台瓦肆,整日饮酒作乐,流连忘返。他自己屋里的侍女童子挑的都是容貌清秀的,除了年纪太小没留头的,尽皆沾手。府里几个女郎房里的侍女尽皆厌恶躲避这三郎,唯恐单独被其撞上。
韩沐转过身从床头拿出一本薄绢,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小安知道这是自家女郎央候爷亲手打造的一套象棋的棋谱详解。小安看不懂,却知道如今天气渐凉,女郎的午憩取消,代之以这新消遣。听闻这象棋是主公当年在军中所创,为的是演练兵法行军之用。如今,长安城里的权贵府中都好这个。小安不明白女郎为何如此痴迷,连到出游都随身带着。身为侍女,她只要负责好女郎的衣食即可,毕竟女郎喜欢,主母主公都不反对,她也无须多言了。
门外响起阿宛的声音:“女郎,主母差奴婢送麦仁百合汤来。”小安走去掀起绣帘,接过阿宛手里的食盒,道:“有劳阿宛姐姐,女郎在里屋歪着未困。姐姐进来少坐下。”阿宛笑道:“不能了,还有二女郎屋里未去,等交了差事得空再来。”小安也不强留,笑着送了出去,回来对韩沐说了,韩沐让她置放一旁,先取出棋盘棋子在案上摆好,对着棋谱自行演练起来。
韩沐自己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直到小安找来灯烛点上,韩沐恍然打量了下窗外,却不觉天色渐暗了。摇头笑着叫小安倒茶来,又把方才那碗百合汤赏给小安。
韩沐稍梳理了下,便去了卫氏屋里。韩涟韩汲却已经先到了,韩沐给卫氏见过礼,依着顺序入席而坐。及到用过晚饭,再陪着卫氏闲话片刻,见卫氏颇倦,告退回房。卫氏见她乖巧顺承,心下早软,忙吩咐阿如提灯送韩沐回屋。韩汲一旁听着,心里一紧,眼里闪过一丝无人察觉的妒色。
不知是王紫观招待她的那杯清浆有效,还是赠她的青玉珠真有安神宁心的作用,韩沐当晚睡得非常香甜,这三个月来扰得她困惑的梦境不再出现。
只是没有人注意到,当深夜子时交汇时,皓月当空,月光投射到韩沐床边,她放在枕边的青玉珠却开始发出一层淡青色如水的朦胧莹光,那层莹光如同有着灵性一般,随着韩沐的呼吸一点一点的朝她漫了过去,将她整个人从头至脚包了起来,持续了半个钟头才慢慢渗进了她的身体后,消失不见。
月光清亮如水,只有秋虫声时断时续,渐远而不可闻。西舍外墙,一道淡淡的身影慢慢的从树阴下走出,月光照在他的侧脸上,如谪仙般俊美,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温柔笑意。他望了望韩沐的屋子,似有所感般眉头微微一皱,抬起手,挥出了一片淡淡的白雾,雾气随着他灵活的指尖射向院外、屋顶几个角落,随后只听到几声沉重的倒地声。这个人随即掸了掸自己身上不存在的灰尘,纵身一闪而没。



八月初的天气依旧燥热,院子里的树上叶子都耷拉下来,一丝风也没有。傍晚的阳光将院中的槐树的影子拉得长长。韩沐怔怔的倚坐在廊下的长栏边,半眯着眼,望着树阴,一语不发。手里的纨扇缓缓的摇着。
她的心中正在想着昨夜断断续续的梦,梦中尽是极高的楼宇,路上有很多来往的人,穿着奇装异服,韩沐不觉有些脸红,因为实在不雅。还有好多的飞速移动的大大小小的盒子,时有停住,而后有人自开门处出入。远处似有人在喊她,喊的却不是韩沐自己的名字,奇怪之处她知道在唤自己,摇摇头,不觉有些恍惚。韩沐分明未曾去过那样的地方,可是却有着说不出的熟悉。
身侧的小安递过来一碗用井水凉过的红豆汤,她接过来,问道:“阿耶可有归来?”
小安低头回到:“回女郎,主公未曾归府,然主母已遣阿丰去打探消息了。”
韩沐拿着匙轻轻的搅着手中的汤,转头指着廊下的竹帘,发话:“卷起来,挡着就是有些风也觉得气闷。”
“诺。”小安应着走过去卷起半帘。
“可儿去了哪里,怎只你一人在院里?”韩沐皱了下眉头,有些不悦。
小安不由迟住:“可儿说是去三院探她老姨,女郎那时刚午睡,是以不曾打扰女郎……想来这时也该回了。”
韩沐也不继续追问,喝了口汤,微笑道:“这是范媪的手艺吧,真是强过府里的厨子。”
小安微躬身回道:“诺,正是范媪。范媪亲自煮熬的,就说是让女郎吃着舒心。”
韩沐点头,半晌自语道:“二郎哥哥近来的弓马操练似乎长进不少,程师傅可是严厉的,最近对阿耶着实称赞过呢。”
小安无声,她岂敢在女郎面前擅议主家郎君。
韩沐瞅了瞅小安,摇摇头,把手中的红豆汤徐徐喝完。小安接过空碗,刚放入提盒内,只听得一阵子脚步乱响。向着这边庭院行来。
小安收好直起身,便见到三四个人走进院门。当头一个白襦绿裙长脸的侍儿走前行礼:“阿如见过女郎,主母遣阿如来请女郎前往曲盛厅。”
韩沐起身,唤道“小安,替我梳妆更衣。”
“诺。”小安应着上前打起门帘。韩沐进屋在榻前跪坐下,小安搬来妆奁,取出梳篦,给韩沐梳头,韩沐道:“不用那般费事,梳个双丫髻便好,我不喜坠马髻,又没那么长头发,加上垫发,没得捂出一颈子热痱来。”
小安含笑应诺,只半支香工夫便麻利地梳好。又手捧铜镜跪在韩沐身后,韩沐自是瞧得分明,微微颔首。起身换上青罗云纹的曲裾深衣,套上丝履,自己略略端详下,说道:“走罢,莫让阿母久候。”
韩沐刚至曲盛厅,便看见三四位僮子侍女都立在外面,韩沐心道:“难道兄长姐姐都来了不成?”边想着边迈脚进去,只见卫氏坐在主榻位,下方席坐着大姐韩涟,二兄韩谨。
韩沐笑着向卫氏行李:“孩儿见过母亲。”
卫氏点头,满面慈爱对韩沐说道:“过来,坐到阿母身边来。”
韩沐小步跑过去,伏在卫氏膝上,抱住卫氏一支手臂,“阿母,怎么今日如此早就唤我们前来?是不是有事吩咐?沐儿一定效全力。”语调娇憨。
卫氏伸手抚着她鬓边细发,摇头笑道:“就是嘴乖,你会做甚呀,莫要说笑,你们都坐好。”卫氏正色。
几人赶紧直身,卫氏声音轻缓:“你们阿耶近来虽事务清闲,可是外间多有流言暗传,你们无论论听到任何欠妥之语,切勿理会,都要自行约束好,身边的人更要看紧。若让候爷听到,你们知道怎么处理的。”
“诺,母亲。”三人都应到。
“诚儿去辕门外迎候爷了,不过片刻便至。方才我已让人唤丁氏他们一起过来,一家子都恭谨和睦些,也让你们阿耶看着欢喜。”
韩谨韩涟韩沐自是知道卫氏指的是丁氏文氏及韩汲姐弟。
韩涟看向卫氏道:“阿母,上旬萧家二女云谷下的请帖,就在五日后,女儿是否也推回罢,眼下还是万事小心谨慎为好。”
卫氏摇摇头:“无妨,若连这小儿女间往来都回避,外面还以为我淮阴候府真无颜见人了,到时你自带汲儿去即可,沐儿年幼,且伤势初愈,倒不必去了。”
韩沐不由有些郁闷,可是卫氏发话,她又不敢直回,委屈的低头摆弄衣带。韩谨望着幼妹隐隐沮丧的小脸,嘴角不由一翘,向她低声道:“小沐儿的拳脚可有落下?二哥近来得了不少赏头。回头我找人用火丝精金给你炼制一根软鞭。最是适合女孩儿家习武强身之用。”
韩沐顿时转忧为喜,眉开眼笑地道:“属二哥最怜惜小妹了。”
卫氏一旁道:“谨儿,你也一样不懂事,沐儿究竟是个女子,成天摆弄这些,这性子野惯了,成何体统,理应同涟儿一样多做些女红纺绩才是正经。”
韩沐笑嘻嘻的粘在卫氏身上,“阿母,沐儿生就做不来女红,我做的衣裳都似面口袋一般,没得可惜了锦罗,我可没大姐的巧手,阿母饶了沐儿,也是饶了那些毁在我手里的织锦料子。”
卫氏哭笑不得的以指点她额前:“这等不知羞,还说自家癫事,往后可如何是好?真是好了就忘记前头的伤了?”
韩谨韩涟都止不住的笑,韩涟看着韩沐的青罗云纹的深衣,轻声道:“小妹,你总是穿这些素净的颜色,好像修行的方士一般,浑不似你这样的年纪。”
韩沐不以为然的道:“我就是喜爱这些素简的,天天装扮的跟花房一般做甚?”
话音刚落,韩沐眼看到韩涟身上的紫色满折枝花下裙,不由懊悔自己口快,赶紧涎脸笑着道:“好姐姐,你当然不同,我可不是说你,我是我是……”
韩涟以手掩口,笑着嗔道:“我知你有口无心,又没恼你,做何那么结口吞吃的?”
韩沐恍然:“呵呵,大姐仁厚宽和哈。”
韩谨低声道:“小沐儿果然只有大姐能降住。”
“哼~”韩沐向他回扮了个怪脸。韩涟见了抿嘴儿一笑,几人说着话,丁氏几人也随着下人通报进得厅来。刚见过礼,外面听人禀报:“候爷回府。”
卫氏忙领着众人起身迎了出去。淮阴候韩信缓步入得二门,直入厅内,合府跪礼,鸦雀不闻。待得韩信落座,卫氏方才起身,众人随起。
卫氏跪坐在韩信右侧,从文氏手中接过茶盏,双手奉至韩信身前,轻声说道:“候爷请用。”
韩信接过,饮了一口放下,开口道“夫人请坐。”转而环视厅内,示意余下人都入座。众人依命顺次入席。早有外间侍候的家仆侍女把饭菜端上来。
一时间,整个厅内只有碗盘箸匙相碰的轻微叮当之声,并无一人说话,及到饭毕,撤席。
韩沐望向父亲,见他面色如常,未露出丝毫不快。心下揣测阿耶此次入宫,皇上没有责难阿耶,但是此刻府中没有一人说话,她虽最年幼得宠,却亦不好先出声。
卫氏眼见韩信不发话,众人又拘紧,心下暗叹,柔声说道:“候爷,前些时日,封地上长庄的管事要人协理。妾身今日已嘱丁武前往,候爷可有旁的要吩咐?”
韩信摆手:“此事就依夫人所言。”卫氏拿眼睃了下丁氏,丁氏心喜,忙上前跪下替兄长叩首谢恩。丁武乃是她胞兄,此回差事落到头上,却是候爷夫人看在她在韩府七年,谨守礼数,加上其娘家堂姐乃萧相国府二夫人的情面。
卫氏又接着道:“妾身预备仲秋之日带涟儿姐妹三人去清风观散心,不知候爷意下如何?”
韩信闻言,抬眼看向韩沐,微笑道:“是沐儿连月禁在府中,闷着了,是以缠着你娘亲,要寻法出去?”
韩沐不由嘟囔道:“沐儿并未提过……”
卫氏亦含笑道:“候爷,此乃妾身之意。自太后殡天,禁喜乐以来,均未出过门。仲秋之时虽初解禁,但清风庙一向为官家方士庙,妾身一则想为候爷当初早逝的袍泽设坛祭祀,二则城外景致清幽,让沐儿几个散散心也好,也不算得触规。是故有此一提。”
韩信略微沉吟后允下,只是又嘱韩涟姐妹数语,示意已倦,众人均都告退回房。
韩信夫妇回到内室,掌灯坐下。挥手示意身边人全都退下,卫氏亲自服侍韩信饮服下药茶。夫妇俩低声说话片刻,韩信始才叹息道:“又让夫人劳心,可叹信一生,功列国士,尽沦落如斯,今日宴间,今上又以将兵试问,言及诸将,各有差别。上问:‘如我能统几何?’吾回:‘陛下不过能领十万。’上再问:‘於君何如?’回:‘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吾:‘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吾跪回:‘陛下不能领兵,而善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卫氏闻言色变:“候爷,皇上依旧对你疑心不去,今虽似善解,然则日后终恐生变。候爷,我们是否要早做应变?”
韩信伸手握住卫氏一只手,轻拍道:“夫人且宽心,信自有理会。”
卫氏强忍不安,不再提及。眼底忧色却未掩掉,韩信看在眼里,不便多言。心下愧疚,只得吩咐吹灯宽衣就寝。



翌日,韩信依旧称病不朝,只是同留候张良颇多来往,常一处整理先秦以来历代兵书,也算充足自适。
而随着前几日的秋雨,仲秋这日天气变得凉爽。
一大早,淮阴候府的侍儿下人忙做一团,搬箱整物,纷杂不断。待到辰时初刻(上午9时),才基本整顿好。除了韩沐偕卫氏同车,余下各房的侍女都随在自已主人的马车旁侍立,等着主母发命起行。
卫氏站在二门外,对丁氏二人道:“你二人留在府中侍候候爷,须对候爷身体时刻着紧,不可有一时疏忽。丁氏,这几日府内一应内务就由你打理,有什么不好拿捏的,可差人去清风观禀我。”
丁氏施礼回道:“诺。妾一定小心仔细,不敢有半点闪失。”
卫氏点头,转身遥望皇城,心下默默祷告。回顾身侧侍女,示意出发。阿如领命出得二门,吩咐下去众人预备。一群仆从拥着卫氏登上马车。车队缓缓向城外行去。
车厢内,韩沐依然穿着一身素淡的月白色衣裙,梳着简单的双丫髻,白嫩的手指摆弄着一个精致光亮的木盒,依在卫氏身边,口中道:“阿母,沐儿此次能见到王紫观道长么?”
卫氏答道:“阿母怎知晓,那位王道长本是嵩山修行道人,年前不过受清风庙主事所请而来,你却为何与她投了契?”
韩沐眼珠转了下,歪着头想了想,道:“沐儿只是觉得她好生可亲慈悦,又从未嫌沐儿年幼,便哄瞒于我。”
卫氏笑着拍拍她的手:“好,阿母知道沐儿欢喜王道长,阿母心内只是疑惑,想那王道长虽年岁不大,却是清风庙主事之师叔,地位超脱,你虽为候府嫡女,毕竟年幼。不好总是打扰其清修。”
卫氏其实还有话没说出来,淮阴候近年来,越发遭汉皇猜忌,朝中多受打压,挹郁不得其志。连带着合府中只要知道点朝中风向的,都紧张起来。这清风庙乃官家的方仙庙,庙里虽以炼丹修行的方士居多,可必竟出身多杂,这些人说不准哪些就是埋伏的眼线。或许王道长并非眼线,可是此人既气度超群,谈吐不凡,一望而知,出身绝不普通。韩沐虽自幼聪慧,然年岁未满十岁,正是不通人心险恶的天真烂漫之时,她怎么能放心韩沐与其深交。万一被有心人拿住什么,更要牵连合府上下。
车队一个半时辰后抵达了清风庙,清风庙主事许尘一早领着大小方士列队迎候,虽然淮阴候不受圣宠,可人家地位在那里,不能乱了礼制。要知道,当今皇上兴国定邦后,最是注重礼制。
见到卫氏下了车,许尘迎上前去,行礼道:“臣许尘见过淮阴候夫人,夫人有礼了。”
卫氏端庄还礼:“有劳主事亲迎,实在是不敢当。”
许尘连声道:“哪里哪里,夫人折杀臣了,韩夫人请入内,诸位女郎有请。”许尘赶紧旁移几步,前头引路。
卫氏带着韩涟韩汲韩沐三女,随着清风庙主事来到庙内西面的一排精舍。室内早洒扫干净,每间只得一床一案一屏,看着简朴,却用料考究,乃是庙里最好的精舍了。
卫氏打量完几个房间,心下很满意,对许尘道:“多谢主事费心安排,余下的事情就由我们自己打理罢。”
许尘抱手施礼道:“那就不打扰夫人和女郎歇息,臣下告退。”
卫氏微笑道:“主事自便,妾不送。”
许尘带着二个僮子离开了精舍。卫氏吩咐下人开始整顿,又有观内的杂役挑来清水柴火,阿如带着人前去清点。
韩沐姐妹仨人倒是清闲,便去精舍旁边的小路上,观赏初秋的山景,韩沐最是兴奋,雀跃不已,边笑边跑。韩涟韩汲也都受她感染,不觉放下往日矜持,笑着跟上。
小安一路小跑,口中不住地唤着:“女郎,慢些跑。”
韩沐此刻如脱笼的小鸟一般,哪里听得进去,早奔到远处。她只顾着要把这胸中久抑的烦闷都给完全的换过来,满眼的秋山野趣,让她心旷神怡。
眼下才是八月仲秋节气,虽未层林尽染,也有个别的树叶告别了一夏的浓阴,随着初秋的风,从枝头飘落。韩沐停住脚步,从地上拾起一枚半红的枫叶,举到眼前,对着日光,似乎想仔细看它精致的脉落。
突然,只听到前方有人说话:“请女郎留步。”
韩沐一楞,抬头望去,却不见人影,不由大奇,四下里张望。犹疑了下,韩沐又抬脚向前行去。这回,她听得更清楚了,一个温和悦耳又有些熟悉的声音说到:“请女郎留步。”
接着,左侧的树林里传来了脚步声,走来一位身着白色方士袍服,年约双十的女子,头上一顶银丝珠冠,容貌秀丽,风姿高雅,向着韩沐含笑行来。
韩沐一见,却是欢喜笑了,一迭声道:“王道长,原来是你,你怎知我来庙里?你莫非尚未回山?”
王紫观含笑道:“你这女娃,问许多问题,我此间事情尚未了结,自然留下,我既在庙中住,又怎会不知你们府上要来。待得月末事毕,我就要回嵩山了。”
王紫观携住韩沐手道:“既然来了,不若到我院中小坐片刻,品些野茶鲜果无妨。”
韩沐也不知为何,每次见到这位王紫观道长,都觉得似曾相识一般,而且王紫观从未因她年少而冷落于她,二人的性子都不拘小节,倒是颇有些忘年相交之谊,当下便同意了。
小安一路小跑,奈何不比韩沐自幼练武强身,只来得及望到二人背影消失在林间,不由着急起来,跟了过去。
却说韩沐跟着王紫观来到她暂居的院落。院落不大,等走进屋子,内进却比外面看去大了有一倍,布置的简洁有致,隔成了三个小室,其中一室开了个圆月形窗,正对着屋外一小片青苍松林,窗上挂着白色的丝幔。此刻山风吹动,丝幔轻扬,顿觉一室清凉,韩沐欢喜道:“道长这儿真是好自在去处。”
王紫观微笑道:“女郎且略坐,我让人取些浆水甘果来。”
韩沐应道:“恩,道长自去不妨。”说着她自己就沿着墙边打量起墙上挂的画和物事来。
韩沐正东瞧西看,只觉得什么都新鲜。忽见窗下有个光亮微微的闪着,好奇的走过去,伸手拨开丝幔,原来是个淡青色珠子用丝络穿着挂在圆窗的木沿处,被风吹着微微轻摇,晶莹圆润,只有小儿拇指盖大小,非常漂亮,韩沐低头瞧着,越看越是喜欢。
这时,王紫观走进来,身后跟着两位僮子,每人两手捧着一个托盘,盘上放着鲜果、陶罐、陶碗。见韩沐立在窗边低着头,望着那个珠子,说道:“女郎如果喜欢,不如就送与女郎赏玩。”
韩沐脸红道:“使不得,我怎能收道长这么贵重的礼物?”
“女郎勿需谦让,女郎看上这珠子,倒是贫道的幸事。”王紫观摆摆手笑道。
韩沐虽然很不好意思,但终究年少心性,忍不住拿起那颗珠子放在手上,但觉入手凉润,拿近了看,淡青色的珠子里似乎还有绿丝隐隐,灵动异常,更加爱不释手。
王紫观道长又道:“我看女郎眼中有些红丝,是否近来有些夜眠不适,这青玉珠最是能安神定心,何况这珠子对我没有什么用处,不过是多个佩件,倒是和女郎有缘。女郎收下何妨?”
韩沐想想,决定收下,将珠子放入贴身的锦囊里,对王紫观道:“韩沐谢过道长所赐。如道长所言,彼此既勿要多礼,就请道长直接称我名讳就是。”
王紫观笑道:“好,那依你所言。我这里备了新煮的浆水和新采的果子,还请随意用些。”
韩沐走到长案旁边,坐到簟席上,端起面前的陶碗,饮了一口,顿时满口清香,不由精神一振,双手捧着陶碗,把里面淡白色的浆水喝了的干干净净,放下碗,直接用手抹了抹嘴角,眨着明亮的凤眼,望向道长,问道:“请问道长,这是何浆水,韩沐从未尝过,如将五脏六腑洗净一般通泰?”
王紫观微微一笑,道:“这是贫道所居嵩山特有一种黍米,只是每年收获太少,难为日常所炊,故多存贮起来待客。此次来京所携也仅余二两多,今日因沐儿前来,特取来烹煮以待贵客。”
王紫观这里解说,左旁跪侍的僮子却是嘴角微微向下一扯,似是对韩沐的话很不以为然,被王紫观察觉到,略偏转身体,做取鲜果状,眼内却是寒光一射,僮子心惊,赶紧眼观鼻鼻观心的重新敛容跪正。
韩沐未曾留意到,只是惋惜的道:“倒是沐儿叨扰,只盼日后有机会让阿耶阿母也能尝到,那就好了。”
王紫观赞道:“阿沐真是纯孝。候爷夫人乃是大贵之人,自多是机会尝到天下珍味,不用费心。”又捧起手上的鲜果,让韩沐品尝。
忽然只听得外间传来拍门呼叫声:“女郎,请问我家女郎在否?”却是小安的声音。
韩沐转对王紫观道:“这是我的侍女,可否有劳道长差人带她进来?”
王紫观便吩咐右首的僮子去带小安进来。小安进来后,一眼望见韩沐,见她无事,心下稍安,连忙对着王紫观施了一礼道:“小婢见过王道长,请道长宽恕小婢适才无礼。”
王紫观心内暗道,淮阴候府果然盛名无虚,只一个小小侍女也举止进退有度,见韩沐望向自己,开口道:“你也是忠心为主,担心自家女郎,我如何怪你?”
小安起身谢过,到韩沐身后立定。宾主复又言笑甚欢,直至午时,韩沐才起身告辞。王紫观亲自送至西院外方回。



韩沐站在西舍院门外,对小安轻声叮嘱道:“千万不可说出我去了王道长院里耍,阿母不允。稍后你只需依我的话说,恩?”
小安赶紧点头表示明白。韩沐趴在门外听了听动静,整了下衣,说道:“走,进去罢。”
主仆俩刚悄声关上门,四下打量庆幸无人在院中,抬起脚正想往自己分的屋子走,只听得身后侧传来卫氏的声音:“沐儿,你要去哪儿啊?”
韩沐一僵,慢慢转过身来,满脸堆笑行了礼:“见过母亲,孩儿刚才没望见您。”偷偷抬眼看卫氏的脸色,见似乎面无虞色,略放下心,乖巧的迎上前,伸手扶住卫氏的右臂,又道:“孩儿见母亲前面忙碌,孩儿恐留在这边也是添乱,就与大姐二姐出去略走了走。”
“哦,那你大姐二姐,怎么不见她们?”卫氏问道。
韩沐心内暗道不好,只听得院门“吱呀”一声开了,随即二人走了进来,正是二姐韩汲带着个小丫头,望见韩沐和卫氏,忙先对卫氏行了一礼:“孩儿见过母亲。”还未起身,韩涟带着侍女小景也走进门来,当下也是给卫氏见过礼。
卫氏看了韩沐一眼,道:“你们三人都进来罢。”
“诺。”三人齐应,韩沐乘转身偷偷的朝韩涟使眼色,韩涟嘴角微动,示意她勿多举动。韩沐心里暗急,又不敢出声,只能忐忑不安的跟着进了屋子。
卫氏在床榻边坐定,让韩沐三人也坐下,三人便在案边铺的细布滚边的苇席上坐下,阿如阿宛分别给三人端上茶后,卫氏便与姐妹三人随意说话。
卫氏只是说些日常琐事,绝口不提她们出去的事情,只是韩沐心里发慌,仔细回想,记起方才乃王紫观亲送她至西舍外的,莫非给母亲自里面望见了。更是越发的坐不住,如坐针垫,卫氏眼瞧着,装没看见,继续没事人一般,又唤阿宛去看庙里的午斋是否送来。
韩沐终于按捺不住,瞅了眼大姐韩涟,垂首低声对卫氏道:“母亲,孩儿有事回禀。”
卫氏道:“哦,沐儿何事?”
韩沐低着头,小声道:“孩儿方才出去时与姐姐们走散,遇到了王紫观道长,受她所邀去了她院中小坐。后来王道长亲自送我回来。孩儿没及时回母亲,请母亲恕罪。”
卫氏似笑非笑的看看她,摇摇头道:“沐儿,你只是没及时回我吗?”
韩沐头更低了,说道:“孩儿知错了,不该瞒着母亲,未如实回报。”
卫氏没说话,半晌叹了一声,道:“抬头说话罢,你还年幼,不解母亲苦心,只下不为例,再不得私自见外客。”给韩沐下了禁令。
韩汲见状忙盈盈开口道:“母亲,沐儿妹妹只是年少无知,有母亲常常约束教导,定然长进,等到年纪再长些,也就好了。”这几句话,即定下韩沐年幼无知一点,又配合了卫氏的教导,还顺带让韩沐的禁管时间更长了,果真是面面俱到,更兼其说话时声音温婉低柔,显得韩府次女极有教养,懂进退又和睦姐妹。
韩涟盯了她一眼,没有出声,有卫氏在呢。卫氏望着韩汲,淡淡一笑柔声道:“汲儿真是好孩子,最让母亲放心的就是你这点,懂事理,敬长怜幼。沐儿,你可要多向你二姐学学,知道吗?”满口是夸赞韩汲,却是表面功夫,让韩汲毫无着力。
韩沐不由忿忿的嘟喏道:“诺,阿母。”她应卫氏称呼亲昵,以示自己嫡女身份,暗暗瞪了韩汲一眼。韩涟眼中笑意一闪而过,端起茶来轻抿一口放下。
门口处,阿宛悄步回身请示:“主母,素馔已至,可需传饭?”
卫氏同意,家中的仆妇丫头便铺好长案,提着食盒进来,取出饭菜,一碗碗摆放好。今日十五,庙里食素,方士们不敢怠慢候府,虽然素食,也有七八碗之多,算竭尽所能了。
用完饭,韩涟三女向卫氏告退,各自回房。韩沐一进房间,直接扑到床榻上,趴在那里,赌气哼哼。
小安劝道:“女郎莫急,等过上几日,主母的气消了,不妨多同主母说些软话。说不得便能许女郎松泛些。”
韩沐腾得坐起来,道:“谁急了,我不过是看不过有人借机生事。”
小安抿嘴一乐:“原是小婢乱担心,女郎心里都明镜一般。”
“小安哪,我可是没亏待过你。对你家女郎这么说话,哼哼,仔细我把你送到韩天佑那儿去。”韩沐眯着眼睛威胁。
“呜,女郎若果真如此,小婢不如自请回乡下。”小安也假意害怕状。只是口角眼尾都是隐隐笑意,显然不在府中,小安也轻松了,胆子大了不少,同韩沐也敢玩笑了。
韩沐伸手敲了小安脑袋一下:“真不怕了?看来我平日真是太好说话,半点规矩都没了。”
小安捂着脑袋龇牙咧嘴的偷笑。小安和可儿是自韩沐四岁起就在身边服侍,韩沐没什么架子,对她们几个下人也没太多的苛求。跟着这位,算是她有福的。淮阴候府的三位女郎,嫡长女韩涟,卫氏所出,端淑秀美,才貌双全;次女韩汲,丁氏所出,娇柔细致,巧语善言;幼女韩沐,也为卫氏所出,飞扬跳脱,慧黠尚武,最受淮阴候韩信宠溺,修眉凤目,肖似韩信。从武陵郡迁到京城一路上,韩沐同着胞姐一车,一路未叫苦,反而常开解卫氏,其懂事和倔强的忍耐让人瞧的心疼。
而淮阴候府的三个郎君,在其父赫赫威名下,倒不见什么特异之处,长子韩诚次子韩谨皆卫氏出,三子韩天佑却是丁氏过继的韩信远房一子。原本在封地时,这位楚王的三公子虽也顽劣,但终因年幼还不太显。现至京城后,韩信深忌汉帝,常托病不出。府内人人自警,独这位眼见长安的繁华风流后,再结交了一批不学无术整日厮混的顽劣儿,越发不堪,年纪不过十二,却已经是经常出入章台瓦肆,整日饮酒作乐,流连忘返。他自己屋里的侍女童子挑的都是容貌清秀的,除了年纪太小没留头的,尽皆沾手。府里几个女郎房里的侍女尽皆厌恶躲避这三郎,唯恐单独被其撞上。
韩沐转过身从床头拿出一本薄绢,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小安知道这是自家女郎央候爷亲手打造的一套象棋的棋谱详解。小安看不懂,却知道如今天气渐凉,女郎的午憩取消,代之以这新消遣。听闻这象棋是主公当年在军中所创,为的是演练兵法行军之用。如今,长安城里的权贵府中都好这个。小安不明白女郎为何如此痴迷,连到出游都随身带着。身为侍女,她只要负责好女郎的衣食即可,毕竟女郎喜欢,主母主公都不反对,她也无须多言了。
门外响起阿宛的声音:“女郎,主母差奴婢送麦仁百合汤来。”小安走去掀起绣帘,接过阿宛手里的食盒,道:“有劳阿宛姐姐,女郎在里屋歪着未困。姐姐进来少坐下。”阿宛笑道:“不能了,还有二女郎屋里未去,等交了差事得空再来。”小安也不强留,笑着送了出去,回来对韩沐说了,韩沐让她置放一旁,先取出棋盘棋子在案上摆好,对着棋谱自行演练起来。
韩沐自己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直到小安找来灯烛点上,韩沐恍然打量了下窗外,却不觉天色渐暗了。摇头笑着叫小安倒茶来,又把方才那碗百合汤赏给小安。
韩沐稍梳理了下,便去了卫氏屋里。韩涟韩汲却已经先到了,韩沐给卫氏见过礼,依着顺序入席而坐。及到用过晚饭,再陪着卫氏闲话片刻,见卫氏颇倦,告退回房。卫氏见她乖巧顺承,心下早软,忙吩咐阿如提灯送韩沐回屋。韩汲一旁听着,心里一紧,眼里闪过一丝无人察觉的妒色。
不知是王紫观招待她的那杯清浆有效,还是赠她的青玉珠真有安神宁心的作用,韩沐当晚睡得非常香甜,这三个月来扰得她困惑的梦境不再出现。
只是没有人注意到,当深夜子时交汇时,皓月当空,月光投射到韩沐床边,她放在枕边的青玉珠却开始发出一层淡青色如水的朦胧莹光,那层莹光如同有着灵性一般,随着韩沐的呼吸一点一点的朝她漫了过去,将她整个人从头至脚包了起来,持续了半个钟头才慢慢渗进了她的身体后,消失不见。
月光清亮如水,只有秋虫声时断时续,渐远而不可闻。西舍外墙,一道淡淡的身影慢慢的从树阴下走出,月光照在他的侧脸上,如谪仙般俊美,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温柔笑意。他望了望韩沐的屋子,似有所感般眉头微微一皱,抬起手,挥出了一片淡淡的白雾,雾气随着他灵活的指尖射向院外、屋顶几个角落,随后只听到几声沉重的倒地声。这个人随即掸了掸自己身上不存在的灰尘,纵身一闪而没。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