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美文同人 > 穿越水浒之开局当皇帝

穿越水浒之开局当皇帝

佚名 著

美文同人连载

青年历史老师赵籍不小心穿越了。穿越到水浒世界,成为宋徽宗赵佶。赵籍当皇帝,只干三件事:赚大钱、挖人才、谈恋爱。为了养“国”糊口,他实行改革变法,推动经济发展……为了招揽人才,他提拔晁盖、宋江、林冲、杨志、武松……当皇帝的业余时间,他还和一代才女李清照、绝色佳人李师师谈情说爱,缓解工作压力(水浒穿越小说,仅供阅读娱乐)。

主角:   更新:2023-08-08 01:3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的美文同人小说《穿越水浒之开局当皇帝》,由网络作家“佚名”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青年历史老师赵籍不小心穿越了。穿越到水浒世界,成为宋徽宗赵佶。赵籍当皇帝,只干三件事:赚大钱、挖人才、谈恋爱。为了养“国”糊口,他实行改革变法,推动经济发展……为了招揽人才,他提拔晁盖、宋江、林冲、杨志、武松……当皇帝的业余时间,他还和一代才女李清照、绝色佳人李师师谈情说爱,缓解工作压力(水浒穿越小说,仅供阅读娱乐)。

《穿越水浒之开局当皇帝》精彩片段

赵籍是一个历史老师,人如其名,酷爱书籍,熟读《水浒传》,是半个水浒研究专家,立志写一部《水浒新传》。
《水浒传》一书,赵籍反复读了好几遍:读第一遍时,了解故事情节;读第二遍时,学习用兵之法;现在正读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深夜十一点钟,他手捧《水浒传》,躺在客厅沙发上认真拜读。读着读着,他进入了梦乡……
当赵籍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躺在床上,身边还有一个年轻貌美女子。赵籍问道:“我这是在哪儿?”
“当然是在家里,否则还能在哪儿?”女子带着几分怨气说道。
赵籍大学毕业不到三年,还是单身,并未结婚,连忙又问:“你是谁?”
女子笑道:“王爷怎么多吃几杯酒,就不认识妾身了?”
赵籍无奈地说道:“姑娘,我确实不认识你。我叫赵籍,你叫什么名字?”
女子又是咯咯一笑,说道:“你还知道自己叫赵佶呀,我还以为你连自己的名字也忘了。”
“我……”赵籍都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了。这时赵籍才发现女子的穿着有点奇怪。赵籍坐起身来,发现房间的布置也有点怪。啊?突然赵籍意识到自己是穿越到古代了。
赵籍看过不少穿越小说,真没想到自己也穿越了。听女子的口气,他还是个王爷。这个身份倒是还不错。好像这个王爷也叫赵籍,和他重名,也算是一种缘分。既然是赵姓王爷,估计现在是宋朝。以前有部红遍网络的穿越小说《回到明朝当王爷》。现在的赵籍是回到宋朝当王爷。
这时候有个丫鬟轻轻推门而入,说道:“回禀王爷、王妃,高俅求见。”
赵籍说道:“高俅?怎么好耳熟的名字?难道他是《水浒传》里的那个高俅?”
王妃不解地问道:“什么是《水浒传》?”
赵籍并没有解释什么是《水浒传》,那样会越解释越乱。赵籍又说:“是不是踢球的那个高俅?”
王妃点头:“是啊,原本王爷今天准备带着高俅去齐云社踢球。”
赵籍继续追查高俅的底细:“高俅来王府之前,在哪儿做事?”
王妃想了想说:“高俅以前在驸马王晋卿府里做事。听说还是苏学士推荐他的。”
驸马王晋卿,别人都叫他“小王都太尉”。想到这里,赵籍心里突然有些不安起来,原来还真是《水浒传》里的那个高俅。高俅和哪个王爷关系好呢?当然是端王赵佶了。莫非此时的他穿越成为端王赵佶?金圣叹批水浒:“小苏学士、小王太尉、小舅端王,嗟乎!既已群小相聚矣,高俅即欲不得志,亦岂可得哉!”一部水浒大戏缓缓拉开序幕。
当赵籍意识到自己穿越到水浒世界,内心有几分后怕了,穿越就穿越吧,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个不行啊?怎么会是亡国之君宋徽宗赵佶呢?
王妃问道:“王爷,高二见还是不见?”
《水浒传》记载,高俅原是一个破落户子弟,排行老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相扑玩耍,踢得一脚好球,亦颇能诗书辞赋。如此说来,高俅倒是文武全才。只不过此人若是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是在东京城里帮闲。
人力资源管理科学认为,一个人的才智有高有低,而品德是才智的正负符号。当品德为负数时,才智越高,做坏事的能力也就越大。高俅就是这样一个人,能文能武,但品行不良,结果害了梁山一百零八将,害了大宋千千万万的百姓。
现在,赵籍一想到高俅就犯愁,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与高俅的关系。如果亲近他,不是自己的风格。如果现在就疏远他,对他的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却又怕别人发现自己不是原来的赵佶。毕竟现在的高俅很受端王赵佶宠爱。赵籍突然想到孔夫子的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赵籍初到宋代,还不适应,只想一个人静静,于是说道:“本王身体有恙,今天不见外人。另外,你们二人也暂且退下吧!”
王妃和丫鬟缓缓退出,宽大的屋子剩下赵籍一个人。
今天的高俅好生郁闷。虽说他来端王府不到一个月,但却很受端王宠爱,几乎天天与端王厮混在一起。就在昨晚,高俅还带着端王在外面寻欢作乐。可今天端王却说不想见他。难道端王昨天晚上玩得不快活,不可能。难道端王昨天晚上受到王妃的责骂,这更不可能。王妃生来性格懦弱,只会忍气吞声。即使知道端王在外面花天酒地,她也不会说什么,也不敢说什么。想来想去,高俅也想不明白端王赵佶为什么对他冷淡?高俅哪里会知道,现在的赵佶早已不是原来的赵佶,而是来自千年之后的赵籍。
高俅郁郁寡欢,离开了王府。而赵籍独自一人,坐在屋里发呆。
据赵籍所知,端王赵佶,乃是神宗皇帝第十一子,当今的哲宗皇帝御弟。端王此人,风流潇洒,琴棋书画,儒释道教,无所不通。
关于赵佶的出生,有这样一段离奇的传说。宋神宗有一次去秘书省,看到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画中人物文采风流,儒雅俊俏,神宗皇帝再三惊讶。这期间后宫的一位嫔妃怀孕,神宗皇帝梦到李后主来参谒。后来这位嫔妃生下的孩子就是端王赵佶,也就是之后的宋徽宗。所以人们就说,宋徽宗是南唐后主李煜投胎转世,因为李煜的南唐被宋太祖所灭,于是就投胎为宋太祖的子孙,也把宋朝搞亡。徽宗皇帝被金人俘虏后,金人对他就像当年宋太祖对李后主一样。这个故事显然是后人编造的,但宋徽宗和南唐后主李煜的命运是何等的相似。两人都是极具天分的艺术家,两人都是客死他乡的亡国之君。
赵籍转念又想,人生最愚蠢的事情就是预支烦恼。明天的烦恼,今天是无法解决的,何必庸人自扰?只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赵籍提起毛笔,写下六个瘦金体大字:既来之,则安之。
次日,赵籍照例进宫向太后请安。然后,照例和高俅到齐云社踢球。为了避免身份暴露,赵籍按照赵佶原有的生活轨迹,等待天下大变。
一个月有余,宋哲宗驾崩,没有太子。太后和文武百官商议,册立端王赵籍为天子。紫宸殿上,赵籍穿着龙袍,坐在龙椅,俯视群臣,突然有一种大厦将倾力挽狂澜的冲动。
虽然赵籍登基称帝,但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因为向太后垂帘听政。大事太后做主,小事皇帝做主。不过,朝廷似乎没有小事。但赵籍对向太后还是有几分感激之情。毕竟他能够成为皇帝,向太后功不可没。
元符三年正月十二,25岁的宋哲宗驾崩,没有儿子,向太后召集大臣另选新君。向太后垂泪道:“皇上驾崩,没有子嗣。国不可一日无君。老身召集众卿,选一位亲王继承大统。”
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章惇是百官之首,第一个说道:“按礼律而言,应立大行皇帝的同母弟简王赵似。”
古代宗法制是立嫡子,但向太后没有儿子。哲宗虽然排行老六,但是前面的五个哥哥都夭折,所以哲宗是事实上的长子,继承皇位。章惇的建议,算得上立嫡的变通,毕竟没有谁比皇帝同母所生的弟弟更加尊贵。
向太后道:“老身没有儿子,诸王都是神宗的庶子。”
章惇又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古今通例。按年纪应立申王赵佖。”
向太后再次否定章惇的提议:“申王赵佖虽然年长,但自幼患有眼疾,瞎了一只眼睛。此事不宜,不可再议。”
向太后的理由光明正大,章惇一时语塞。其他大臣也不开口,害怕站错队。
向太后见众卿无语,缓缓说道:“申王赵佖患有眼疾不能立,依次当立端王赵佶。众卿可有异议?”
其他大臣面面相觑,无人反对。唯有章惇脱口而出道:“端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
枢密使(枢密院长官,主持全国军事)曾布道:“太后英明,端王当立。”
尚书左丞(副宰相)蔡卞道:“臣附议!”
向太后见章惇说当面顶撞,沉下脸说道:“先帝曾说,端王有福寿之相,而且仁孝,诸王无人能比。于情于理,都应该立他为帝,继承大统。”
众卿道:“谨遵太后旨意!”
后世的赵籍是历史老师,熟读史书,自然知道向太后为何立端王赵佶为帝。因为不论简王赵似,还是申王赵佖,他们的母妃都活着。如果他们当中任何一人当了皇帝,必然会影响向太后在后宫的地位,这是她无法容忍的。而端王赵佶,母妃早逝,只能依靠向太后这个嫡母。赵佶上位,对向太后最有利。
当赵籍来到福宁殿,听到立他为帝时,作揖行礼道:“儿臣年轻,恳请太后垂帘听政!”
虽然《水浒传》没有记载过徽宗初期太后垂帘听政,但没记载并不代表没有发生过。身为历史老师的赵籍,此时请太后垂帘听政,只不过是顺势而为。当时反对端王登基的势力很大。他们以简王赵似为核心,其母妃朱太妃为后台,外朝以左相章惇为骨干,内廷以內侍都知梁从政为骨干。赵籍仓促登基,没有自己的执政团队,担心压不住反对派,于是要求德高望重的向太后暂时垂帘听政。
章惇、曾布、蔡卞等宰执也纷纷附和道:“恳请太后垂帘听政!”
向太后道:“皇帝长成,本不须如此,只为皇帝恳求,故且勉从。等大行皇帝入土为安,老身便当还政。”
宋朝之前的皇帝,都是早早开始修皇陵。只要皇帝不死,皇陵就得一直修。宋太祖觉得这事太繁琐,而且劳民伤财,就把这规矩改了,规定老皇帝去世后才能开始修皇陵,定期为七个月必须完工,然后下葬。按照朝廷惯例,由宰相担任山陵使,负责皇帝陵墓修建和安葬事宜。
赵籍和向太后商议后,发出的第一道诏令就是任命宰相章惇为山陵使。宰相挂名山陵使,表示对先帝的重视。至于具体操作,宰相可以亲自督办,也可以让其他人来办。就像后世很多的领导小组,组长谁谁谁,官衔很高,但组长管不管具体事情呢?这个就不好说。不过,轮到章惇就不一样了。赵籍明确指示,为了表示对先皇的尊重,你章惇其他事情就暂时不要过问了,专心做好“山陵使”,一定要保质保量,按时完工才行。
章惇明知皇帝将他调离权力中心,但毫无办法。赵籍看着章惇落寞地离开皇宫,暗道:“这就是阳谋,老子光明正大地算计你,你能奈我何?”
宋哲宗时期,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地位略低于左相)空缺,章惇担任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独相执政七年。如今,章惇离开朝廷,左相、右相皆空缺。向太后提拔韩忠彦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韩忠彦乃前朝宰相韩琦之子,曾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是旧党的核心骨干。
一日早朝,紫宸殿,赵籍和太后同时受百官朝贺。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左相章惇不在大殿,右相韩忠彦自然率先发言。韩忠彦道:“臣恳请陛下和太后废除编类臣僚章疏局。这个机构自绍圣二年设立以来,至今已有五年,将臣僚所上奏疏分类编排。别有用心之人往往从奏章中摘取片言只语,断章取义,说他们诽谤朝政,然后降人以罪。”
别有用心之人是谁?自然是左相章惇。编类臣僚章疏局是以章惇为首的新党打击旧党的利器。自从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陆续召回了反对变法的旧党,旧党开始得势。新一轮党争似乎又开始了。向太后看了看赵籍,似乎考验赵籍。
赵籍问曾布:“曾卿,你怎么看?”
曾布是支持变法的新党,但他是新党中的温和派。曾布朗声道:“臣附议!恳请陛下广开言路,裁撤编类臣僚章疏局。”
赵籍道:“朕可以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朕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从今日起,裁撤编类臣僚章疏局。众卿可以直言朝政。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太后认为如何?”
向太后素来支持旧党,当然同意韩忠彦的意见。向太后说:“依陛下所言,裁撤编类臣僚章疏局。”
韩忠彦又道:“陛下广开言路,实乃大宋之福。臣还有一事要上奏。”
赵籍道:“韩卿请说!”
韩忠彦道:“臣恳请陛下恢复先帝废后孟氏的皇后之位。”
蔡卞道:“陛下,老臣反对!孟氏乃先帝废除。如果孟氏复位,岂不是彰显先帝之过?”
赵籍又问曾布道:“曾卿,你怎么看?”
曾布两边都不想得罪,于是说道:“此乃陛下家事,全凭陛下和太后裁决!”
太后望向赵籍,想看他这个刚刚登基的皇帝如何破局?
宋哲宗的孟皇后与宋仁宗的郭皇后有相似之处。
两位皇后都不是皇帝属意的皇后人选,都是摄政的长辈为皇帝选定的。郭皇后是太后刘娥选的,孟皇后是太皇太后高滔滔选的,这样的包办婚姻让没有实权的小皇帝无法拒绝,一旦皇帝亲政,皇后失去了庇护,地位自然也就岌岌可危。除此之外,高太皇太后代表的是旧党的利益。而宋哲宗亲政后,打击旧党、重用新党,这位祖母册立的皇后自然也顺带成为了旧党的附庸。宋哲宗当年险些废掉了祖母的身后哀荣,还是向太后和朱太妃的劝阻才未成行,更何况是孟皇后。
向太后虽然喜爱孟皇后这个儿媳,可当时向太后无权无势,她担心自己一旦为孟氏说话,只会让皇帝更讨厌自己这个嫡母,故而也保护不了孟氏。所以说,孟皇后之废的背后是哲宗朝新旧党争的一个延伸。如今向太后垂帘听政,自然要恢复孟氏的皇后之位。
赵籍清楚,恢复孟氏皇后之位本就是向太后的意思,于是顺水推舟道:“当年先帝受奸人蒙蔽,所以废了孟皇后。朕决定恢复孟氏皇后之位。太后以为如何?”
明眼人都知道,所谓“奸人”指的是左相章惇。反正章惇不在朝堂,什么“别有用心之人”、“奸人”等脏水,都可以泼给章惇。
向太后自然支持赵籍,说道:“依陛下所言,恢复孟氏皇后之位。”
赵籍又道:“虽然朕不同意蔡卿说的话,但朕捍卫蔡卿说话的权利,捍卫众卿说话的权利。”
赵籍既同意了旧党的请求,又保护了新党。他用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一句名言,巧妙地化解了朝堂上的党争。自此之后,“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成为了大宋元符三年的流行语。
早朝之后,赵籍在枢密使曾布的陪同下,视察殿前司。
殿前司也就是水浒中的殿帅府,主官叫殿帅,也可以叫太尉。北宋一朝,武将若是位极人臣,便可称之为太尉,文官若是成为副相或者宰相,便被人尊称为相公。
赵籍登基后,并没有提拔高俅到殿帅府任职。明知高俅不是好人,岂会让他到殿帅府陷害忠良?当然,高俅作为端王府亲信,赵籍也没有一脚踹开他。赵籍组建了气毬协会,让高俅当会长,也算人尽其才。
赵籍来到殿帅府白虎节堂。白虎节堂是殿帅府商议军机大事处,当初林冲持刀误入白虎节堂,被太尉高俅拿下。不过,此时的殿帅府主官并非姓高,而是姓陈,人称陈殿帅。
赵籍问曾布:“曾卿,禁军教头林冲何在?”
曾布看了看身边的陈殿帅,陈殿帅道:“林冲,还不参见皇上!”
这时候,一个禁军出列。此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只见他拱手行礼道:“小人林冲,拜见皇上。”
赵籍道:“听闻林教头枪棒功夫了得,朕今日想见识一二。若传言属实,朕自然提拔你。”
自从当了皇帝,赵籍尤其缺乏安全感,总担心别人抢了他的皇位,或者彻底架空了他。于是他想提拔一批忠君爱国的心腹之人。首先他想到了近在咫尺的豹子头林冲和青面兽杨志,因为他们在水浒中知名度高,武艺高,而且都在禁军任职,提拔起来名正言顺。
林冲道:“多谢皇上!”
众人出了白虎节堂,来到外面。赵籍扔给林冲一条棍棒,然后示意随行的皇宫侍卫和林冲比试。一个侍卫拔刀上前,林冲后发制人,一条棍棒左右挥舞,虎虎生威,三五个回合之后侍卫被打趴下。另一个侍卫拔刀,与林冲打斗,又被林冲打得扑倒在地。赵籍仿佛看到林冲棒打洪教头,生擒扈三娘。
“不好,有人行刺皇上!”突然院外有个禁军大叫一声,然后拿着棍棒和林冲打斗。两条棍棒犹如两条长龙飞舞,看得赵籍赞不绝口,看得众人眼花缭乱。二人打斗四十回合,不分胜负。赵籍十分好奇,这个不起眼的禁军究竟是何人,竟然能和林冲打个平手?
赵籍道:“林教头,且住手!朕看到了你的实力!”
林冲收起了棍棒。那个禁军满脸懵逼,刺客竟然听皇上的话,这是什么操作?
陈殿帅喝道:“王教头,不得无礼,还不参见陛下。”
王教头道:“小人王进,拜见皇上。”
水浒中,王进既不在一百单八将之列,也没有绰号,不是主要人物,几乎没有存在感。王进是“九纹龙”史进的师父,开书讲述他的故事,被高俅逼走,路过史家庄,传授史进武艺,然后投奔西北的老种经略相公。而后,书中再无提及。
“前后得半年之上,史进把这十八般武艺,从新学得十分精熟。多得王进尽心指教,点拨得件件都有奥妙。”王进能在半年之内把只会耍花棒的史进,调教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甚至三十回合不败于鲁智深,就说明王进本身战斗力足够强。
赵籍道:“王教头免礼!听闻王教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朕还想拜王教头为师。自今日起,王教头就是朕的师父。师父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王进连忙扶起赵籍说:“陛下快快请起。若是陛下愿意习武,王进自当悉心指点皇上。”
后人研究赵佶的瘦金体,将每一个字放大看之后,可以很清晰地看见,瘦金体的每一笔都很细,但又刚劲有力,如同匕首一样直直插向人心却又在极点那一刻飞快回转,给人以惊惧之后又让人稍稍喘息,欲罢不能。这便是瘦金体的美所在。宋徽宗赵佶不仅舞文弄墨,也常舞刀弄枪,这就让他的字在纸上不仅薄厚均匀而且格外有力。所以说宋徽宗赵佶还是有点武艺基础。
赵籍穿越而来,外表是赵佶的皮囊,自然希望拜王进为师,成为九纹龙史进第二,学一身武艺。即使不能上阵杀敌,关键时刻也能自保。更何况当皇帝不仅需要高智商稳定朝局,还需要强大的体力满足后宫。而习武正好能强身健体。
为何不拜师林冲呢?事实上,林冲有一个徒弟,那就是梁山好汉操刀鬼曹正。曹正二十个回合就被杨志给吊打了,所以单从徒弟的表现看,王进确实比林冲更胜一筹。
原本皇上要提拔林冲,但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王进。林冲虽然内心有些不悦,但对王进的武艺还是有些佩服。
赵籍又道:“殿前司禁军教头林冲武艺超群,即日起到殿前司诸班直任职,跟随朕的左右,保护朕的安全。”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