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杨广杨安的现代都市小说《开局穿成富商独子,我教唆老爹造反杨广杨安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乱了方寸”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乱了方寸”的《开局穿成富商独子,我教唆老爹造反》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六年前,他由一个后世国防生,穿越到了大隋朝一富商的八岁独子身上。刚到异世界,他便立下了要与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李二陛下争一争这天下的志向!于是……开始教唆富豪老爹起兵造反!直到十年后,他才获得了原主的记忆,才发现这天下早就属于自己了。“爹,你怎么不早和我说你就是杨广啊!”...
《开局穿成富商独子,我教唆老爹造反杨广杨安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首先,他是关陇出身。
宇文述和杨坚一样,其实都属于关陇门阀。
只不过杨坚上位之后,他却和杨坚一起,迅速的跟关陇门阀撇清了关系,从原来的关陇门阀,变成了打压关陇的人。
可正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儿子宇文士及却在关陇坐大,李唐建立后被封了国公。
这不蹊跷吗?
如果宇文述真的在和杨坚打压关陇,关陇上位后,还会封他儿子国公?
嗯,不剁碎了喂狗就不错了。
可要是没打压。
那就说明,他,其实是关陇安排在杨坚父子身边的棋子。
为的就是在关键时刻,给杨坚父子,给大隋杨家致命一击。
至于第二,第二个说他有问题的原因,就是他和杨家有仇。
众所周知,杨坚建立的大隋,是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的。
而宇文述的父亲宇文盛,却是当时北周政权的坚定拥护者。
这也就导致了,当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的时候,宇文述的父亲,包括他们宇文家,除了他之外的所有人,都被杨坚给咔嚓了。
固然。
宇文述自己,因为一直跟随杨坚,而且也比较懂隐忍,并没有被杀。
可他没有被杀,他爹被杀了,他家里其他人都被杀了。
这样的仇,你说他会不会一笑了之呢?
那肯定不会。
没有实力弄不过杨坚的时候,他可能会选择隐忍。
但要是有实力能弄过了,他巴不得第一个捅死杨坚,灭了杨家。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他儿子宇文化及等到机会,第一个就弄死杨广的原因所在。
大家有仇啊。
当然,还有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那就是,大隋和高句丽的兵力对比。
要知道,隋炀帝三次东征,可是发动了好几百万大军的。
而且这好几百万大军,还不是满清末年那种早已经腐朽不堪的军队。
他们是跟着隋炀帝南征北战,打败吐谷浑,打服突厥人,一举打通断绝四百年丝绸之路,巡视西域的百战之师。
这样的百战之师,还是开国初期的百战之师,你说他打不过高句丽一个总人口只有六十万的弹丸小国?"
他其实也就有些好奇,好奇这位历史上的千古贤后到底长什么样?
当然,要真能截胡,让她给自己当皇后,那肯定也是很好的。
反正李二的猛将都要截胡了,再多截胡一个他老婆也不过分吧?
“长孙无垢?一女子?”
杨广眉头皱了起来,目光看向了身边杨雄。
“某也不认识。”
杨雄也摇头,随后就看着杨安,问:“安儿啊,你问这长孙无垢,是何意啊?”
“对啊安儿,你问此女何意?”
杨广也好奇。
他和杨雄肯定是不认识长孙无垢的。
毕竟他们和长孙无垢年龄差的也着实多了。
故此这会,哪怕杨广和杨雄心里已经确定,这长孙无垢,很有可能是关陇长孙家的子嗣,却也只以为这女子有甚奇异之处,引起了杨安的注意。
至于杨安心里的那点想法?他们还真没想过。
“啊,这,这,这......”
但杨安却一愣,一时间有点不知怎么说了?
这怎么说?
难道跟自己老爹说,自己觉得那长孙无垢不错,想娶了?
可问题是,自己这他妈才十四岁啊。
还没到行冠礼的年纪。
没到那年纪,却想着这事?
会不会让便宜老爹觉得自己不堪大用?
但要是不这么说?
那怎么解释呢?
杨安急的直挠头,最后只能摆摆手,道:“没啥没啥,我就是随口问问,问问。”
“哦?”
杨广和杨雄对视一眼,虽心里都不会相信杨安只是随口问,但却还是没再提这事的又聊起了其他事。
如此聊了一会,直到天快黑了,杨广才开口:“呀,这天色不早了啊?”
“这样,为父外头还有点事,晚上就不在家里了,安儿你且在家等上几日,待为父给你把那周围的几个庄子也买下来。”
杨广这是要回宫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此时的杨安,还正在自己小院的厢房里刷刷刷的绘制着要新建的冶铁炉图纸呢?
一直忙到了四更天,一份新的冶铁炉图纸终于绘成,杨安这才满意的爬上了床榻休息。
不过他也没休息多久。
第二天上午,当从管事杨六五那得知,自己便宜老爹居然已经把周围那五个庄子都给买下来,并且十万贯银钱也送来了,杨安就带着庄子里的工匠,专门挑了个新庄子,按照他绘制好的冶铁炉图纸,建造新的更大,产量更高的冶铁炉了。
而时间也这样转眼就又是三天,已经到了五月初小朝会的前一天。
这天中午,杨安还正在庄子里忙着新冶铁炉建造时,穿着身黑色长衫,面容儒雅的李靖也骑着一匹快马出现在了洛阳城城门外。
李靖今年三十三岁,大方脸,断剑眉,身材魁梧,沉稳厚重,纵然星夜赶路,马儿都跑死了数匹,却依旧给人一种不动如山的感觉。
只是他刚到城门,就看见召他回来的隋观王杨雄已经在那等着了。
看到杨雄,李靖立刻翻身下马,行礼道:“下官马邑郡丞李靖,见过观王。”
“哈哈哈,药师贤侄无需多礼,吾与你舅父韩擒虎韩将军乃是故交,你也算是吾半个子侄。”
观王杨雄虚扶了下,这才对着李靖问:“怎么样,这一路赶来,贤侄可要休息?”
说这话的时候,杨雄也在打量李靖。
嗯,不卑不亢,身手矫健,的确也算的上是可造之材。
“无需休息。”
李靖摆摆手,随后有些好奇问道:“不知观王召靖前来,所为何事?”
其实这一路上,李靖都在思索这个问题。
可观王杨雄派去的人只说是观王有令,令他三日内务必抵达洛阳,其他的只字未提,他也没有办法。
“哈哈哈,贤侄此言差矣,召你前来洛阳的可不是本王。”
“本王虽是王爷,却也没有擅自调动朝廷命官的权力。”
观王杨雄一笑。
“不是王爷?那是?”
李靖也一愣。
“陛下。”
观王杨雄拱手,含笑道:“陛下听闻贤侄你熟读兵法战阵,有将兵统卒之能,这才想要见见你。”
杨雄这就等于是在给李靖交底了,让他知道到底所为何事?
但也正因这,听的李靖都一阵恍惚,许久都难以相信道:“陛下?陛下要见我?”
李靖这会只觉得有些不真实。
自己虽然出身将门,熟读兵法战阵,可说到底现在还只是个小人物啊。
这怎么就被陛下给听闻了?
要知道,他虽然在李渊帐下,可那李渊却也仅是知道有他这么个人罢了。
至于说见,那肯定是见不到的。
但现在这,皇帝都要召见了?
“没错,就是陛下。”
“走吧,既然贤侄你无需休息,那就跟本王入宫觐见陛下吧,切莫让陛下久等了。”
观王杨雄颔首,当即就带着李靖上了自己的马车,一起朝洛阳皇宫而去。
马车穿过热闹的坊市,大概一个时辰后,他们就已经到了宫门外面。
跟守护宫门的侍卫说明了下来意,等侍卫禀明皇帝,皇帝让他们进去,李靖便和观王杨雄一起见到了已经在大业殿端坐着的隋帝杨广。
看见杨广,李靖和杨雄一起行礼道:“臣李靖,臣杨雄,见过陛下。”
“嗯,都免礼吧。”
杨广嗯了声,随后走到李靖面前,上上下下的打量了番,开口问:“你便是韩擒虎韩将军的外甥,李靖李药师?”
杨安就这么盯着杨广和杨雄。
盯的他们二人也心里有些不爽了,杨广都在琢磨着,要不让人抽这小子一顿?
也省的这小子越发猖狂?
毕竟,先前杨安狂那么一下,他还能觉得是人不轻狂枉少年,但这一连两次,他这皇帝也是有脾气的啊。
可他话还没说出,就见杨安忽然对身边的杨六五道:“杨六五,取某刀来,让家主和某伯父瞧瞧。”
杨安也懒得和杨广,杨雄废话了。
在他看来,自己老爹和这位族兄伯父,就是天生喜欢被打脸的那种荒古受虐圣体,一天不被打脸就不舒服。
既如此。
那就开打。
“是,郎君。”
杨六五也会心一笑,立刻小跑着就把杨安先前在给他们打造横刀时,也给自个打造的一把刀拿了出来。
刚拿来,他就恭敬递给杨安道:“郎君,刀。”
“嗯。”
杨安颔首,接过那把横刀对杨广和杨雄露出了个凶残的笑容,然后铿的一声抽出,道:“来,爹,伯父,你二人谁想来试刀?”
杨安这是下定决心了。
必须给这两位长辈点colour see see。
“好刀,安儿,这真是你所打造的刀?”
但杨广和杨雄却都是一愣,眼中有着贪婪的盯着那把刀。
他们这辈子都不知杀了多少人了?又怎么可能看不出刀的好坏?
这把刀,刀光森寒,声音清脆,绝对是一把难得的好刀了。
可真是杨安所打造?
“嗯?”
但杨安却怔了下,奇怪看着杨广和杨雄。
心里很想说句,爹你和伯父这不按剧本啊?
你们难道不应该继续不服,拿刀跟我对砍,然后被我砍断才服吗?
这怎么还没对砍就好刀了?
你们这样,弄的人心里不上不下还怪难受的哩。
可即便这,他却也只能不冷不热的嗯了声,道:“是我打造的,这是我观看不少铁匠打铁,发现他们用的都是小炉窑后,突发奇想就把炉窑扩大后创出的新式灌钢法……”
杨安无精打采的说着,很快就把自己早就想好的借口,以及这新式灌钢法能让钢铁杂质更少,韧性和强度更高这些说了出来。
说完后还指了指庄子西边一座数丈高的冶铁炉,道:“那就是我建的冶铁炉,若是炉子,铁矿和工匠足够的话,一天打造三四百把这样的横刀不算难事。”
“但庄子里铁矿有限,工匠也就那么几个,现在一天能打造五十把就是极限了。”
说到这的时候,杨安也有些明白,为何数千年历史,农民起义几乎每朝都有,可真能成事的却只有老朱一人?
没资源啊。
先不说你打下天下后怎么治理这些,就单单你在打天下时,就被世家大族卡住了资源脖子,这就无解啊。
“哦?现在一天就能造五十把?”
杨广和杨雄听到这也是心头一震。
杨安这里的工匠具体有几人,他们不清楚。
但工部那边的工匠他们却知道。
工部,现有工匠八百九十六人,可就是这八百九十六人,一天最多也只能打造出四百多把兵器而已。
可杨安这,一天就能打造五十把?而且还是品质要高于工部所打造的那种?
这就让杨广和杨雄心里又有了小心思。
杨广更是嘿嘿笑道:“那个,安儿啊,这打造兵器也是个累人的活,要不,你把这高炉冶铁技术也交于为父,为父来找人打造兵器,你看如何?”
“就是啊安儿,这些粗活又怎么能你来干呢?还是我们来吧?”
杨雄也跟着笑呵呵。
他们现在脑子里到处都是我的,我的,都是我的这样的声音了,也早就想着把杨安这新式灌钢法给划拉走了。
毕竟,杨安所打造的兵器,他们就算没亲自试试,却也能看出来,那绝对比工部的制式横刀要强上不少。
这不赶紧划拉,等甚呢?
“不行,这技术不能给,爹你想要兵器,也只能孩儿给你打。”
但杨安却摇头。
“为何?”
瞬间,杨广和杨雄都一愣,边上的杨六五也不解。
“保密啊。”
杨安看了几人一眼,继续道:“其实不止是新的兵器打造之法,就连孩儿那练兵之法,也需要保密。”
“爹你可别忘了,咱现在是在造反啊。”
“而且咱还是商贾之家,本身就跟那些世家门阀比起来没有优势。”
“没有优势的时候,这些技术就是咱们的倚仗。”
杨安严肃说着,他虽然最终都会把这些技术传至天下,用来改变历史。
但那都是他造反成功后的事。
至于这之前,还是先保密以辅助造反再说。
“这。”
杨广和杨雄对视一眼,他们虽没杨安想的造反这些心思。
但却也想到了门阀世家。
关陇那些家族,现在正想着改天换日呢?
这要是这些技术传到了他们那,那……
一念至此,杨广顿时就有了用这些技术创办新军的想法了。
他要创办一支属于自己,属于大隋朝的军队。
而不是如同现在这样,士卒们战时属于朝廷,闲时其实是归属于门阀世家的。
毕竟,经过数百年的土地兼并,府兵们当兵所得到的土地,其实已经被世家门阀给兼并了。
他们也已经成了世家门阀的佃户。
地都没了,人也成了世家的佃户,府兵还能有激情吗?
这些,杨广早就发现了,甚至也想改变。
只是这牵扯到兵源,干系重大,他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但现在,要是利用杨安的技术训练新军的话,似乎可行。
故此很快的,杨广就对杨安道:“行,那就依吾儿所言,以后兵器都交给吾儿来打造。”
“只是若是这样的话,吾儿这里的安全就需格外重视了。”
“这样,爹帮你把这周围的其他五个庄子都买下来,再招点护卫守护这里,吾儿以为如何?”
杨广是想把这里保护起来了。
毕竟这里以后可就是他的第二工部了,而且还是由自己儿子主管的可以放心的工部。
“五个都买下来?”
杨安也一愣,随后就有些震惊的问:“爹啊,你到底有多少钱啊?”
杨安是知道他们家庄子周围有五个庄子的。
按照他的估算,那五个庄子,没有个十几万贯根本拿不下来。
可自己老爹这?
“呵呵,总之够吾儿一生富贵了。”
杨广笑笑,随后才想起正事的对杨安问:“对了安儿,这造反也需要有将领。”
“吾儿以为,如今朝中的将领,哪个值得拉拢?”
“鱼俱罗和麦铁杖二人如何?”
他这是想看看自己儿子对这两人的看法了,毕竟新的东征行军大总管,可是要从这两人里选的。
不过这话他可不能直说,故此只能这样问。
“对对,安儿啊,你觉得此二人如何?他们若是可以,咱也好提前接触。”
杨雄也跟着问。
说到底,这才是他们来此的目的。
“拉拢鱼俱罗和麦铁杖?”
但杨安却眉头皱了起来,随后摇头:“不,不要他们,他们年龄稍微大了点。”
杨安虽然对鱼俱罗和麦铁杖了解的不多,但却也知道,这些人都要五十了。
这年纪,打仗其实已经不大合适了。
“他们都年龄稍微大了点?”
杨广和杨雄也一怔,随后苦笑道:“可他们这已经算是咱大隋名将里相对年轻的了啊,其他也没人了。”
虽然他们也知道,五十岁再上战场肯定不如年轻人,但这也没办法啊。
谁让其他人比他们更老呢?
“也没人了?”
但杨安却瞥了他们一眼,然后继续道:“谁说没人了?还有一人,可抵百万大军。”
杨安嘴角露出笑容。
“一人可抵百万大军?”
杨广和杨雄一呆,赶紧追问:“何人?何人有此经天纬地之才?”
“可现在,陛下不但要加封其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还让其兼领兵部尚书,以及那,那……”
李渊是想说安平军的,可他自己也有些迷糊,这朝廷哪里有这支军队了?
但这会他却也顾不得这些,只能继续道“以及那大将军之职,这些都是与朝廷法制相悖的。”
“而且陛下此举,还会使的满朝文武心中不服,胸中凄苦啊。”
怪不得人说每一个造反派,都是天生的演说家呢?
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瞧瞧,人家这张嘴,三言两语的就把满朝文武都给拉到了自己的身边。
而那些本来还在犹豫,犹豫到底要不要参与此事的朝臣们,在听了李渊说的后,也都立刻跟着道:“就是,还请陛下三思。”
“三思啊!”
一时间朝堂上除了杨广,李靖,还有隋观王杨雄,其他人都在阻止。
就连麦铁杖和鱼俱罗也开口了。
鱼俱罗更是有些埋怨的看着杨广。
他虽然没有麦铁杖那般年岁大,今年只有四十八岁,身材也没人家那么魁梧,小个子,颧骨有些高,还有点龅牙。
可他怎么着也是打了不少胜仗的老将啊。
这现在,皇帝把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的职位给了李靖一个年轻人。
岂不是说,他鱼俱罗,连个年轻晚辈都不如?
而李渊,看到这也稍微得意了下,然后再次道:“陛下,还请收回成命吧?”
“我大隋有的是良臣猛将,且东征之事关系重大,陛下何故要钦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呢?”
李渊说的就好像自己比李靖大了好多岁一样,其实,他也就比李靖大了十二岁而已。
当然,要是论出身,那他可就要比李靖高出很多了。
“是吗?收回成命?”
但杨广却已经从那乾阳殿的垂弓之上走了下来,走到了李渊身边,然后才忽然声音一冷的陡然大声道:“唐国公你在教朕做事?”
“来来来,要不朕扶你坐上那把龙椅,你坐着,朕站着,你来当这大隋的皇帝?”
杨广说着就要拉起李渊朝那龙椅走去,吓的李渊也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赶紧道:“臣不敢,臣纵然万死也不敢有如此念头啊?”
那些朝臣们这会也都吓傻了,一个个的心肝儿狂跳。
他们这才想起来了,他们眼前的这位陛下,可不是先帝那般温文尔雅。
这位可是带着大隋铁骑,南征北战,马踏西域各国的天可汗啊。
是不是以为天可汗就是李二?
不不不。
历史上第一个拥有这称号的,其实是杨广。
他一举打通断绝四百年丝绸之路,巡视西域时,西域各国就是这样称呼的。
“不敢?”
但杨广却冷冷看了李渊一眼,这才道:“可朕看你刚才那样子,分明就是想要教朕做事,想要坐在那龙椅之上让朕听你吩咐啊?”
他这话是对李渊说的,也是对这满朝文武说的。
吓的李渊和那些朝臣齐齐摇头,李渊也赶紧道:“陛下,没有,臣没有啊。”
“陛下乃是一国之君,天下至尊,臣怎么敢对陛下有僭越之心呢?”
李渊这会是真被吓坏了。
就好像从鬼门关走了一遭一样。
以至于他都在想,杨广是否心里已经对他有了杀念?
若是有,他该怎么办?
“真的没有?”
杨广居高临下俯视着他。
“没有,臣万死也不敢有。”
李渊摇头。
“哈哈哈。”
杨广这才大笑一声,扶起李渊,就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亲切道:“没有就好,唐国公与朕乃是表兄弟,你要是有这心思,朕可就该伤心了。”
“对对,郎君,还是先说说这事吧?”
李靖也跟着道。
相比吃饭,那肯定是泼天大功更重要啊。
“哦,这样啊,那好吧。”
杨安也这才哦了声,继续道:“其实这棉花只要弹一弹,夹在衣物里就可以了。”
“就比如说......”
“哎,你们等会啊。”
“我好像去年做了个弹棉花的工具,还给自己弄了副手套。”
只是话说到一半,杨安却忽然想起来了。
自己去年买的这些棉花,种子虽然被他留了下来,但棉花却是做了手套的。
一想到这,他就立刻对还正在田里下种的杨六五道:“杨六五,去某房间,把某那弹棉花的工具,还有那副手套取来。”
“好的,郎君。”
杨六五作为照顾杨安饮食起居的管事,对杨安的东西自然是熟悉的,只是点了点头,就一溜烟去杨安小院那了。
差不多一炷香后,他就扛着个似弓非弓的器物,拎着副手套回来了。
刚回来,杨六五就对杨安问:“郎君,是这些吗?”
“对对,就是这些。”
杨安点头,示意杨六五继续干活后,他就拿起那副外面是丝绸,里面是棉花的手套道:“爹,你们看,就是这样。”
“只需要把棉花用这弹棉花的工具弹一弹,然后塞进去缝好就可以了。”
说着,杨安还把自己的一只手套拆了开来,拿里面的棉花,给杨广他们演示了下。
等演示完了,他才对着杨广他们道:“你们试试这手套,就知道暖和不暖和了。”
“嗯嗯,让为父来试试。”
杨广也好奇的接过手套,戴在了手上。
果然,手套戴上后,杨广立刻就感觉手上热乎乎的。
也这才对着杨雄和李靖道:“好东西啊,不仅暖和,还很舒服。”
“要是有此物的话,那冬天必定不会太冷了。”
说到这的时候,杨广已经打定主意了。
回宫就让人传旨西域各国,把他们的棉花和棉花种子统统送过来。
敢不给?
那就,伐之。
别说他了,就连观王杨雄和李靖,在听到杨广说暖和后,也都有了同样的心思。
杨广更是对着杨安道:“安儿啊,你说如此神物,要是我大隋多种点,那以后我们岂不是就不会有人再被冻死了?”
此时的他已经想着要在大隋推广棉花种植了。
“嗯嗯,言之有理。”
李靖和杨雄也颔首。
“不可不可。”
但杨安却摇头,然后才对杨广一脸严肃道:“爹你要是这样,就错了。”
“大错特错。”
“嗯?大错特错?”
杨广也一愣,随后才疑惑问:“何意?为父如何就大错特错了?”
杨广不明白,自己如何就大错特错了?
既然这棉花能给百姓御寒,那让百姓多种点不被冻死,这有何错?
就连李靖和杨雄也不解。
但杨安却一笑,道:“爹,这棉花的产量很低的,咱大隋的百姓,现在连饭都吃不饱,你让他们种棉花,那到最后,他们就只能饿死了。”
杨安虽然不清楚棉花现在的产量,但可以对比后世啊。
后世这东西产量都不是很高呢,所以这会,自然是不能种的。
而这也是为什么棉花明明南北朝时期就传入了中原,却一直都很少有人种的原因。
吃饭问题都没解决,谁能顾得上种这?
“这。”
杨广他们听到这,也瞬间呆住了。
杨广更是心里有些难受的道:“难道就没其他办法了吗?”
“明明有此可以不让百姓冻死的神物,我们却不能种?”
杨广这是心里不甘心呀。
毕竟要是真能解决百姓不被冻死的问题,那绝对是前无古人。
李渊都要让自家这二郎给惊到了。
一般人十三四岁,能遇事不慌就已经很不错了,可自己这儿子,居然不但能把问题分析的头头是道,还能有对策?而且还是上中下三策?
这就让他对他儿子的三策非常好奇了。
“孩儿的上策是,父亲大人可遣人给山东的起义军,诸如王薄等人送些粮草器械,让他们迅速壮大。”
“只要他们壮大,那陛下就须派遣能征善战者镇压。”
“可现如今朝廷,能征善战之人,不是垂垂老矣,就是在为陛下准备东征事宜。”
“若是如此,朝中可派之人,也就只有麦铁杖和鱼俱罗了,而且十有八九,陛下会派麦铁杖前往,至于理由嘛,儿方才已经说过。”
李世民也点头,笑吟吟的说了起来,这些说完,他才继续道:“可若麦铁杖前往山东镇压起义军,他极有可能就赶不上陛下的东征战事了。”
“如此,东征行军大总管就只能在父亲和鱼俱罗中选。”
“父亲这,陛下定然不会选,而要是这样的话,就只能是鱼俱罗。”
“可,只要陛下选择鱼俱罗,我们便可利用其弟之死,拉拢他为我们所用。”
“据孩儿所知,鱼俱罗和其弟鱼赞,关系很好。”
李世民意味深长看着父亲李渊,看的李渊也惊喜连连,抚须大笑:“善,二郎所言,正合为父心意。”
“那中策呢?吾儿中策为何?”
李渊其实早就已经有了决策,甚至也打算按李世民所说的上策来做。
因为这上策最符合他们的利益。
毕竟他们现在破坏东征,为的就是让山东和江南这两个被皇帝抽调了大量人力,物力的世家集团,在东征失败后对杨广彻底愤怒,引动天下大乱。
而若是在这之前,能利用那些不成气候的起义军,让这天下提前乱点,那就更好了。
乱中才能取胜嘛。
当然,他即便有这想法,却也是想听听自己儿子的其他两策的。
一来,这是考校儿子的机会,至于第二,也正好可以给他的长子李建成点压力了。
谁让压力才是成长的动力呢?
“至于中策嘛?这中策就是我们直接拉拢麦铁杖,让他为我们所用。”
“不过这策略有风险,麦铁杖那家伙可是个驴脾气,万一他恼怒,把这事告知陛下,咱可就麻烦了。”
李世民也这才继续说。
“嗯,我等所谋之事,首要一条就是稳妥,说说你的下策吧。”
李渊嗯了声,随后才道。
自己儿子这中策,很显然是不可取的。
江山哪有性命重要?
固然他们渴望夺取江山,但若是江山需要用他们自己的命来换,那就不值得了。
“是,父亲。”
李世民颔首,然后才又继续:“孩儿的下策就是,父亲向陛下立军令状,自荐辽东道行军大总管。”
“这样一来,有军令状在手,陛下或许会给父亲这职位。”
“只是如此,父亲就必须趁东征时,把咱们这位陛下给......”
李世民做了个手抹脖子的动作,看的李渊也连连摇头:“不可不可,二郎你这还真是个下策啊。”
“于东征中想杀陛下简单,这只需和高句丽王商量好就能做到,但杀了他后,这弑君的罪名也就落在咱身上了,不但弑君,咱还成了辽东战事失败的罪魁祸首,天下百姓都会以为是咱杀了陛下才导致的战事失败,那时候,咱想取天下就难了啊。”
相比自己十三岁的儿子,李渊此时看问题还是很长远的。
李世民也笑着道:“孩儿也正是考虑到此,才把第三条归于下策。”
“那父亲,我等是打算用那上策了?”
随后他又对李渊问。
“嗯,就用你那上策吧,这事你和你大哥一起办,但必须做到无人知晓,明白吗?”
李渊嗯了声。
“孩儿晓得。”
李世民应声,这才和李建成说了几句,就一起离开了。
而李渊,则是依旧站在厅堂眉头紧皱,直到一会,他才呢喃:“奇怪了,皇帝对宇文述的宠信一直都是人所共知的,这怎么忽然就查他了呢?”
说到这里的李渊也有些不解。
毕竟他们之前选择宇文述,就是因为那家伙除了本身就是关陇一员,还藏的够深。
可现在,他藏的这么深居然都被皇帝给翻出来了?
这就让人不由怀疑,皇帝身边,是否有某位不知名的能人相助?
一念至此,李渊就对府里的下人道:“来人,派人传信给洛阳那边,让他们找人打听下宫中近况,尤其是陛下身边可曾有陌生人出现?”
这偌大的唐国公府,早已被李渊经营的如水桶一般了,故此他倒也不担心府中的下人有问题。
而他府里的下人,也很快就道:“是,国公爷。”
这话说完,那些人就去办了,李渊这才背着手去了府中的内宅,这前阵子新纳的一房小妾,让他一得空就想往被窝里钻,这也很愁人呐。
而时间也这样很快就又是二十来天,已经到了大业七年四月末,距离五月初的小朝会也只差三天了。
在这二十来天里,杨安一直都在自己的庄子里忙训练新卒和建造他所谓新卒宿舍的事,至于打造兵器,早已经在几天前完工了。
不但完工,杨安为了能让自己手下的士兵,所用的横刀超过这个时代的横刀,还专门让人在庄子里起了一座炉窑,采用北宋年间才会出现的新式高炉冶铁灌钢法对兵器进行了加强。
众所周知,灌钢法虽然出现于南北朝,在隋唐时也被用在了兵器铸造上,但因为隋唐时的灌钢法采用的还是低炉低温烧炼,故此锻造出来的钢铁杂质还是有不少的。
这也是隋唐时的横刀锻造技术,虽然领先于这个时代其他地方,但和北宋年间被广泛用于军事上的新式高炉冶铁灌钢法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的原因。
而他的这一技术革新,也就导致了杨安给士兵们所打造的横刀,个个都是削铁如泥的宝刀。
不过杨安对此其实也并不满意,他想搞的是火药和明朝的红衣大炮。
但火药这东西,现在这年代,药王孙思邈还没把火药的提炼方法整理出来,杨安也只能自己摸索。
而就在他摸索这的时候,洛阳皇宫里的杨广,却看着一份从山东送过来的八百里加急,面色阴沉,声若寒霜道:“呵,这又是谁在找死?”
“来人,传沈光......”
杨广都要让杨安这逆子给气的脑仁疼了。
你说你老实在邙山待着,赏赏花遛遛鸟不好吗?
实在不行你玩几个女人也不是不可以。
可你这天天怂恿着朕这个皇帝自己造自己反怎么回事?
这历朝历代,也没君王这么干过啊。
“陛下,息怒,息怒啊。”
“三皇子也就脑疾未愈不知自己身份,否则断然不会如此啊。”
杨六五也赶紧劝阻。
其实这事吧,他也觉得离谱。
可这是皇帝的家事,他可不敢多说。
他现在能做的,也就尽量让陛下消气,可别因为这事迁怒他,把他给砍了就行。
“哎,罢了罢了。”
“既然他想招,那你就给他招吧,朕倒也想看看,他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能给朕练出啥样的兵来?”
“不过这些人不要从佃户里招,那些佃户还要负责皇庄农事。”
“正好你所供职的左备身府最近有批新卒,你就从其中挑出一千二百人给他带过去吧。”
杨广叹息一声,有些无奈。
他承认自己的三子有识人之明。
不然又怎么可能对宇文述以及关陇的情况看的那么清楚?
可这训练新卒?
杨广还真不觉得自己儿子有这本事。
第一次学骑射,就把脑袋给摔坏了。
这样的人,你说他能训练新卒?
谁信啊?
“诺。”
杨六五行礼,随后才问:“那陛下,那臣现在就去办?”
“嗯,去吧!”
“记住了,三皇子的身份,要保密。”
杨广颔首,等杨六五离开,这才揉了揉眉心,对殿外的太监道:“来人,给朕传观王。”
“诺,陛下。”
殿外太监应声,杨广才又拿起奏疏继续批了。
不过也没批多久,差不多半个时辰后,隋观王杨雄就已经到了。
刚到,看见杨广正在批改奏疏,杨雄行礼道:“陛下?”
“嗯,族兄来了啊?给观王看座。”
杨广点头,等杨雄坐下,才看着他问:“宇文家和杨素家的事,你都知道了吧?”
“听说了,三皇子明察秋毫啊。”
杨雄回道,心里对杨安的睿智佩服到了极点。
“呵呵,明察秋毫是明察秋毫,可却也给朕出了个难题啊。”
杨广有些得意的笑笑。
“难题?”
“陛下指的是,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和左路先锋的人选吧?”
观王杨雄一怔,很快就试探道。
他和杨广君臣多年,自然明白杨广此时心思。
“对,如今宇文述和杨玄感已经死了,这行军大总管和左路先锋的位置,就得重新挑选合适的将领了。”
“族兄以为,何人可堪此重任?”
杨广点头。
灭一个勾结异族的宇文家是小事。
但为东征挑选合适将领却是大事。
“这个。”
观王杨雄斟酌了下,才道:“左路先锋,臣以为荥阳郡守张须陀可堪此重任。”
“张须陀此人作战勇猛,为人忠贤,陛下也都知道。”
“至于行军大总管一职,若是关陇没有反意,常年镇守太原与突厥作战的唐国公李渊合适。”
“毕竟我朝其他能盖过他的将领,都已经上了岁数,行军大总管需总览全局,且辽东又是苦寒之地,老将未必能吃的消。”
“但现在,关陇那既然有了二心,那就只能从麦铁杖和鱼俱罗中选一人了。”
“不过最终要用谁,还得陛下圣裁。”
杨雄笑着说道。
要说大隋的猛将,那确实不少。
如同杨素,韩擒虎,苏威,裴矩这些人都算是。
但他们大多都是跟随先帝开国的,老的老,死的死。
就连他自己,今年都已经七十了。
故此这会,这能选的还真不是很多。
“嗯,族兄说的也在理,那就下个月小朝会,把这事定下来吧。”
杨广嗯了声,随后就又和杨雄说起了杨安想招募士卒训练的事。
而他们说着杨安时,杨六五也已经按杨广的吩咐,从他供职的左备身府挑选了一千二百名新兵,换了常服,带他们朝邙山庄子赶去了。
到了邙山,杨六五才对那一千二百人道:“记住了,从这一刻起,你们将不是左备身府护卫皇宫的士卒,而是这邙山庄子的佃户,佃户明白吗?”
“若敢有说错一字者,军法从事。”
这会的杨六五,身上自带一股杀气,和平日在杨安面前动不动让人踹一脚的样子全然不同,吓的那一千二百人也立刻应声:“诺。”
“嗯,如此,就随某进去吧。”
杨六五恩了声,就带那些人进了庄子。
到了庄子里,杨六五让他们在一片开阔地等着,自己则是去了杨安的小院。
只是才到院外,他就看见杨安正好从里面走了出来。
看到这,杨六五立刻上前:“郎君。”
“嗯,你回来了?”
“某让你通知的事,你通知到了吗?”
杨安嗯了声,一边摩挲着自己下巴,一边随意问。
“通知到了,并且小人已经将一千二百男丁都带了过来。”
杨六五一笑。
“啥,都带来了?速度这么快的吗?”
“在哪呢?快带某去看。”
杨安愣了下,有些意外的看着杨六五。
这家伙,看来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嘛?
“就在前面庄子空地上,郎君......”
杨六五指了指,还想说郎君要是想去,小人带路呢,却见杨安嗖的一下就朝那边跑了过去。
直到一会,亲眼看见了那一千二百人,杨安才瞪大眼睛对杨六五问:“这就是你招的佃户?你是咋做到的?这些人个个龙精虎猛的,而且还这么一会就搞定了?”
在杨安看来,就算从佃户里招,没有个三五天都困难吧?
可杨六五这?
“嘿嘿,这个,那还不是郎君你给的用度多吗?这些人平日里能吃饱就不错了,现在郎君管吃管住还给钱,这么好的用度,报名的人自然就多,这报名的人多,那挑出来的肯定也就好了。”
杨六五咧嘴笑笑,主打一个陪皇子演戏。
听的杨安也点头,这才满意道:“嗯,说的也有理。”
“既然如此,这是某给这些人准备的训练手册,你就负责照着这上的方法训练他们吧。”
杨安说着就把他找出来的杨家军训练指南拍在了杨六五手上,道:“所有训练,一律按照手册上严格执行,敢更改一处,某就打断你腿。”
“呵呵,小人不敢。”
杨六五嘴角抽搐笑笑,心里有些瞧不上。
但却也不敢多言,只能无奈翻开。
只是刚翻开,当看到第一页那醒目的几个字时,他却浑身一震,满脸不可思议的看向杨安,说话都有些不利索的道:“郎君,这,这……”
“陛,陛下,臣,臣罪该万死......”
被杨广冷不丁的这么一句,杨六五吓的赶紧跪在地上,魂儿都要没了。
同时,他也已经明白皇帝为何会这么问了?
他没把杨安最近搞出来的那些东西,第一时间上报给陛下啊。
可问题是,他也想报,但杨安天天盯着他训练,他没机会呀。
当然,这些话他也只能心里想想,说出来,那是绝对不敢的。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跟皇帝讲道理,那只会死的更快。
“嗯。”
杨广嗯了声,然后道:“知罪就好,朕还以为,你心里已经没朕这皇帝了。”
“臣,不敢。”
杨六五惶恐摇头,随后才弱弱给自己解释了下,道:“陛下,非是臣不去上报陛下,而是三皇子一直督促练兵,臣,臣......”
“行了,起来吧。”
“此事朕赦你无罪,不过往后,你可要给朕记住了,三皇子的安危,与你九族同列。”
“三皇子若是有甚闪失,你的九族,也就没必要存在了。”
杨广摆摆手,等杨六五起身后,便严肃说道。
如果说以前,他对杨安这个三子只是可怜而引起的宠爱的话,那现在,就是完全被杨安的才华所折服了。
故此这会,杨广是绝不会让自己儿子,有半分危险的。
“诺,臣定当誓死护卫三皇子安全。”
杨六五领命,杨广略微满意的颔首:“嗯,此事你需谨记。”
“另外就是朕所言那五个庄子的事,还有三皇子索要十万贯银钱的事。”
“庄子的事,你回头跟宗正寺说下,让他们把庄子的田亩粮册,户籍税赋都交与三皇子。”
“那五个庄子,以后就都是三皇子的。”
“至于银钱,你从宫中府库去取就是。”
杨广淡淡说着,说到这才忽然又开口道:“哦对了,还有一点。”
“你明日从你所供职的左备身府再调一千名精干士卒,暗中把这邙山给朕守护起来。”
“记住,是暗中,不要被三皇子发现,也莫要让别人知晓。”
杨广这是要重兵保护他家麒麟儿安全了。
这个杨六五也知道,立刻道:“臣遵命,臣明日就去办。”
“嗯。”
杨广嗯了声,这才带人回洛阳城了。
只是在回城的路上,杨广却忽然看着杨雄道:“族兄,朕有两件事交于你去做。”
“还请陛下吩咐。”
杨雄回道。
杨广当即竖起一根手指,道:“第一件,你准备一道奏疏,于三日后小朝会上,奏请朕将朕所研究的猪肉去腥之法公之于天下。”
“那些世家门阀不是一直在民间散播朕是暴君,朕不顾百姓死活的流言吗?”
“朕就让他们看看,朕这个暴君,到底是如何在乎百姓生计的?到底是为何为百姓所想的?”
杨广嘴角有着冷笑。
若是没有杨安的猪肉去腥之法,他或许还没办法破除世家门阀对他的诋毁。
毕竟他一个皇帝,总不能去民间跟百姓自己解释吧?
皇帝,要有皇帝的威仪。
但现在,有了杨安所提供的猪肉去腥之法,他却也想到了对策。
你们不是说朕暴君吗?
可就是朕这暴君,为百姓找到了猪肉去腥之法,为百姓增加了一种吃食。
那时候,孰是孰非,百姓心中自有公论。
这点观王杨雄也是能理解的,故此很快就应声:“诺,臣遵陛下旨意。”
“嗯。”
杨广嗯了声,这才又竖起一根手指道:“至于第二件事,就是那李靖李药师。”
“朕不管你用何种办法,三日内,朕要见到他。”
杨广这是想要看看李靖是否真如自己儿子所说,有名将之才了。
若是有,他也不在乎破格提拔。
毕竟无论麦铁杖还是鱼俱罗,其实都已经不太适合再驰骋疆场了。
就连被他满门全灭的宇文述也一样。
他们大隋,缺少年轻的名将啊。
但杨雄却小声道:“陛下,这是否会招来满朝非议?毕竟那李靖如今也只不过是从六品的马邑郡丞,若是任用他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的话,估计会有不少人不服。”
“或许鱼俱罗和麦铁杖也可能会不服。”
杨雄是了解杨广的,他既然要如此着急见到李靖。
那就很有可能会破格提拔他。
可关键就在于,这提拔的有点快了,那些满朝文武,或许会有意见啊。
尽管,他也觉得杨安看人很准,或许李靖是真的有才。
但朝堂声音也不得不考虑。
“呵呵,满朝非议?”
可杨广却不屑一笑:“朕何时在乎过满朝非议了?”
“当初,修建东都洛阳,疏通通济,邗沟,永济三渠,甚至开设明经,进士两科,这一桩桩,一件件,那些满朝文武,哪个没有非议过?”
“可朕不是都干了吗?”
“朕这一生,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朕只在乎,我中原大地,万世永昌。”
“当初五胡乱华,我汉家儿郎几近灭绝,我中原大地满目疮痍。”
“朕,不想再看到那种局面。”
杨广一句句说着,说到这才停下来,话锋一转,道:“至于鱼俱罗和麦铁杖不服,那就不是朕该操心的事了。”
“他李靖,若是连这点本事都没有,那他,也就当不起朕破格提拔,当不起朕儿子的赏识。”
观王杨雄嘴巴张了张,还想再说点什么,但最终却还是恭敬道:“臣,领命。”
“臣现在就去安排人招那李靖过来,三日之内,定让陛下见到他。”
这话说完,观王杨雄就下了马车去安排了。
临走的时候,他脑子里还回荡着杨广刚才所说的话。
因为他忽然发现,他其实一直都不了解杨广。
不知其内心,居然有如此志向?
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只在乎中原大地,万世永昌。
这是多么远大的志向啊。
“哎,朕还有那长孙无垢的事没跟你商量呢?你这走的倒是挺快。”
可杨广看着观王杨雄离开的背影,却叹息一声,只能无奈回了皇宫。
只是这次回宫,他却没去自己的大业殿,而是吩咐那些从杨安那带回来的新卒,先回自己左备身府,处理完这个,他就径直朝皇后萧氏所居住的甘露殿走去了。
杨安是他的儿子,同时也是皇后萧氏的儿子,今天杨安给了他这么多惊喜,他自然是要去跟皇后分享一下的。
然而刚到甘露殿,他就看见皇后萧氏正在专注的做女红。
萧氏今年四十四岁,虽然已为杨广生了三子两女,但因为出身高贵且生的貌美,故此倒也没有寻常人家四十多岁妇人该有的衰老。
一张温婉贤淑的面庞如璞玉珍奢,身材丰韵,双唇红润,再加上她今天穿着的是一身深紫色绛宫装,就如同画中人儿一样。
看的杨广也心中一动,悄悄示意宫女太监退下后,便伸手从后面揽住了她那丰匀的腰肢,嘴巴凑到她的耳边,轻声道:“皇后,该歇息了。”
“陛下今日怎的有空来臣妾这里?”
萧氏也这才放下手中女红,扭头看向杨广问道。
“朕,想你了。”
杨广戏谑一笑,话音刚落,就已经噙住了萧氏那丰润柔软的唇,贪婪的开始索取。
“陛,陛下,有人,还有人……”
皇后萧氏吐气如兰的指了指殿外。
“没人,朕说没人,那便不会有人。”
杨广微微摇头,下一刻就已经抱起萧氏,朝着殿内的凤榻走去……
“吾说的是国子监祭酒孔齐。”
“他是孔圣后人,爹跟他认识。”
“到时我们书局与他合作,万一有事就让他站在前面,看看那些世家大族能如何?”
杨广笑眯眯说着。
可萧皇后那些人却神色古怪的不行。
这也就他们不敢说皇帝不是。
不然一准得说句陛下您可真阴啊。
用孔圣后人挡世家大族,你怕不是要把他们给气疯?
杨安也怔了怔,心里很想说一句爹你可真是个老阴比啊,但最终还是哦了声道:“孩儿还以为爹你认识皇帝呢?”
“你要是认识皇帝那就好了,孩儿给他一个能名垂千古的法子,你跟他要个国公当当,到时咱造反也可一呼百应啊。”
杨安这是想到了后世对隋炀帝的评价。
后世对隋炀帝诟病最多的,其实就是他修建东都洛阳和大运河所花费的民力。
除了这,其他的其实也没啥好诟病的。
甚至在杨安看来,隋炀帝要是没有这个污点,就算是做了亡国之君,那也是千古一帝。
毕竟人家弄出来的东西太多了。
别的不说,就那京杭大运河,用了多少年了?
光这一点,就秒杀不知多少皇帝了。
就更不要说,还有诸如科举,打通丝绸之路那些。
所以杨安的意思是,要是自己老爹真认识隋炀帝,自己给他出个主意,换个国公回来,以后造反也好使点啊。
怎么说这也是一个看家世背景的年代。
但杨广却一惊道:“名垂千古的法子?何法子啊?”
“吾儿快点说说。”
杨广这会是真想知道自己儿子这是什么法子了?
“对啊安儿,这名垂千古还有法子?”
萧皇后她们也好奇。
只有那个农事司主事薛忠,这会傻愣愣的。
看看皇帝,再看看皇后,心里一个劲的琢磨着造反。
他刚才听到了造反啊?
造反啊。
难道你们都没听见?
不过很显然像他这种小角色,根本就不会有人搭理。
就连杨安都没搭理他,只是看了杨广一眼道:“你又不是皇帝,问这有啥用?”
“呵呵,你爹我现在虽然不是皇帝,但说不定以后就是呢?”
“问问怎么了?”
“反正这会也没事,你那纸不是还没干么?”
杨广呵呵一笑。
“嗯,这倒也是。”
杨安颔首,随后才笑着道:“那我就说说。”
“其实啊,咱们这位皇帝陛下,他做的很多事还是不错的。”
“科举制,给了天下寒门学子做官的机会。”
“疏通邗沟三渠,让南北联系加强。”
“修建东都洛阳,也是一大壮举。”
“就是征调的民力有点多。”
“这个不太好。”
杨安一点一点说着,杨广也叹息一声道:“陛下肯定也知道这不好,但是他也有他的考虑啊。”
杨广确实有他的考虑。
修建东都洛阳,是为了削弱山东世家集团。
至于疏通运河,也是为了震慑江南那些士族。
可这世上没有两全法啊。
你想为百姓解决世家集团,还不想让百姓有所损伤,这不可能啊。
尤其是那些百姓里,还有不少是世家大族的仆役,这就更难了。
所以这会杨广其实也很无奈。
“嗯,陛下有他的考虑这是肯定的。”
杨安也嗯了声,然后才继续道:“不过这件事,其实还是有补救之法的。”
“补救之法?”
“如何补救?”
杨广一愣。
其他人也看向杨安。
这百姓都有死伤了,还怎么补救?
“给钱啊。”
“统计当时死伤的百姓,给予一定的死伤补助。”
“甚至别说那些死伤了的,没事的也给补发点工钱不就完了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