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番外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番外

江边人暖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这从九品升到三品……平均可是要二十余年呢。”朱元璋神情一顿,这官员的平均升职时间,他还真没听有人和他谈过。只听张天赐继续说道:“就这,微臣还是算上了那些被前朝皇帝看中,一飞冲天的官员。”“若是把这些官员也踢掉,那平均时间只怕要二十五年以上了。”朱元璋一拍桌子:“小兔崽子,咱都这么和你说了,你还推辞,难不成你是想娶咱闺女不成!”张天赐一听这话,也是着了急,这明朝有规矩,娶了皇帝的女儿可就不能当实权的官了,他张天赐虽然喜欢摆烂,但是可不想把自己摆到母老虎嘴里。于是张天赐赶忙跪地上:“不行啊陛下,微臣位卑言轻,配不上公主啊。而且,微臣还想继续为大明效力啊。”听张天赐这么说,朱元璋先是满意的点点头,看看这员工,满脑子都是工作,太完美了。但...

主角:张天赐朱元璋   更新:2024-11-20 15:3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天赐朱元璋的其他类型小说《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番外》,由网络作家“江边人暖”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这从九品升到三品……平均可是要二十余年呢。”朱元璋神情一顿,这官员的平均升职时间,他还真没听有人和他谈过。只听张天赐继续说道:“就这,微臣还是算上了那些被前朝皇帝看中,一飞冲天的官员。”“若是把这些官员也踢掉,那平均时间只怕要二十五年以上了。”朱元璋一拍桌子:“小兔崽子,咱都这么和你说了,你还推辞,难不成你是想娶咱闺女不成!”张天赐一听这话,也是着了急,这明朝有规矩,娶了皇帝的女儿可就不能当实权的官了,他张天赐虽然喜欢摆烂,但是可不想把自己摆到母老虎嘴里。于是张天赐赶忙跪地上:“不行啊陛下,微臣位卑言轻,配不上公主啊。而且,微臣还想继续为大明效力啊。”听张天赐这么说,朱元璋先是满意的点点头,看看这员工,满脑子都是工作,太完美了。但...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番外》精彩片段


“这从九品升到三品……平均可是要二十余年呢。”

朱元璋神情一顿,这官员的平均升职时间,他还真没听有人和他谈过。

只听张天赐继续说道:“就这,微臣还是算上了那些被前朝皇帝看中,一飞冲天的官员。”

“若是把这些官员也踢掉,那平均时间只怕要二十五年以上了。”

朱元璋一拍桌子:“小兔崽子,咱都这么和你说了,你还推辞,难不成你是想娶咱闺女不成!”

张天赐一听这话,也是着了急,这明朝有规矩,娶了皇帝的女儿可就不能当实权的官了,他张天赐虽然喜欢摆烂,但是可不想把自己摆到母老虎嘴里。

于是张天赐赶忙跪地上:“不行啊陛下,微臣位卑言轻,配不上公主啊。而且,微臣还想继续为大明效力啊。”

听张天赐这么说,朱元璋先是满意的点点头,看看这员工,满脑子都是工作,太完美了。

但是下一刻,朱元璋又皱起眉:“你个小崽子,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是看不上咱的女儿不成!”

张天赐哪里知道朱元璋会这么想,手中各种比划,嘴上这时却想不到该如何解释,好像焦急的聋哑人一样。

说完这一句,朱元璋也冷静下来了,斜眼瞥了张天赐一眼,说道:“行了,别整这些没用的。”

“咱打算今年重开科举,你觉得这朱子之论,可做科举之制?”

朱子之论?科举之制?这莫非说的是程朱理学?

张天赐高中时也曾崇拜过一段时间的程朱理学,但是到了大学之后,随着学习的越来越深刻,对于程朱理学也是越发厌恶。

虽然朝廷科举是只规定八股格式,而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但是那些学了半辈子八股文和程朱理学的文臣,或多或少都被其限制禁锢了思想。

作为遗害华夏的三大毒瘤之一,程朱理学作为儒教走向极端的最后封建思想,对华夏的破坏力不可谓不大。

想到这,张天赐明白,宁可被老朱讨厌,自己也不能让华夏定死在重重枷锁之中。

不过张天赐也明白,朱元璋一直想和朱熹攀亲戚,所以自己就算是劝,也只能拐着弯劝,不能直着来。

张天赐想了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便说道:“陛下是希望开创百世基业,还是希望如同前朝一般,不过三四百年便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朱元璋闻言皱眉,虽然张天赐你有大才,但是你现在才区区九品,就敢谈万世基业?

不等朱元璋说话,张天赐抢先一步说道:“陛下驱逐鞑虏,再造华夏,陛下如此雄才大略,自然不会甘心走上前朝老路。”

“不过陛下可知,前朝都是为何而崩溃?”

朱元璋微微思索,缓缓说道:“自是因为土地都被在地主手中,地主又挂靠有科举之身的人,导致这朝堂收不上税,百姓吃不饱饭,久而久之便引得天下大乱。”

张天赐瞳孔微缩,想不到朱元璋居然知道历朝历代实则亡于土地兼并。

不过张天赐转念一想,朱元璋知道这些并不稀奇,毕竟他就是佃户出身,不知道这些才是有鬼。

“那陛下可知,这绝境该如何解决?”

朱元璋冷笑一声:“你不会要和咱说,杀光所有地主,取消科举之人的免税特权吧?”

张天赐呼吸一顿,老朱每一句话可都在张天赐的意料之外啊。

不过幸好我张天赐还有第二套方案,咱也不怕你不同意。

“呵呵,陛下若是想做,当开国前便杀光所有地主,开国时直接取消士子免税,现在再改,怕是晚了。”

“微臣的办法更加缓和,但是也并非没有其他的代价。其中取舍,还要陛下定夺了。”

朱元璋微微昂首:“你先说吧,放心说,咱不治你的罪。”

张天赐说道:“自古以来,土归个人,而今若是想收土归国,已是来不及了。而举人免税,自然也是晚了许久。”

“如今想要让大明走上新的路,只有两个办法,分别为赎与漏。”

“这赎,自然指的就是赎买。通过朝廷出钱,买回民间的土地,将朝廷的土地定为国有,再分与农民,民有耕权而无售权,自然可以避免土地兼并。”

“这漏,指的则是法律的漏洞。对那些免税之人,先细定新法,规定免税只免农税,随后将经济重心从农耕手工,转移到工业与贸易上,让土地和粮食越来越不值钱,国家税收与农民脱绑,自然就能让这群免税之人,不会吞噬大明之利!”

朱元璋的身旁站着一名书吏太监,这太监可以说是皇宫内少有认字的太监,只见他刷刷刷挥毫着炭笔,在纸上奋笔疾书。

张天赐将这事看在心里,只想着铅笔难做,做个自动铅笔是不是会更方便?

朱元璋这时冷笑一声:“说的不错,不过你这赎与漏,可都是要大价钱才能完成的吧?你觉得咱大明,担得起?”

张天赐解释道:“自然担得起!”

“我大明坐拥天下,最大的资产从来不是什么白银与粮食,而是那些愿意为国奋斗,为国分忧的黎民百姓。”

“陛下,还记得微臣刚才说了,将经济从农业手工,转移到工业与贸易吗?”

“我们没必要现在就开始赎买土地,我们完全可以先发展工业,到时国家在反哺农业即可。”

朱元璋皱了皱眉:“贸易,商利己而非国,元初年资敌的商贾数不胜数,你还指望那些商人?”

张天赐摇摇头:“商人绝不可信,但是微臣也没打算信任商人。”

“微臣的意思是,我大明以国家的身份,自己来贸易。”

“以国家的信用和名义,成立国家企业,直接与海外各国进行贸易,以我瓷器丝绸,换取海外的粮食白银,以此富足天下。”

“海禁之策,你可知为何!”朱元璋突然发问。

张天赐立刻拱手解释道:“陛下,对此微臣只有一言!”

朱元璋略微有些好奇,便问道:“什么言?”

张天赐伸手握拳,向下一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不对啊,自己什么也没干啊,难道野史专家分析的老朱有精神病这一事,是真的?

“呃……微臣参见陛下,陛下找微臣是有什么事?”张天赐微微抬头看向朱元璋。

只见朱元璋怒目圆视,直勾勾的盯着张天赐,吓得张天赐狠狠地打了个寒颤。

朱元璋声音带着一股寒意,如同九幽的阎王一般,缓缓问道:“咱接到举报,有人说你白日不思工作,却想着去找炼金丹的道士去求仙问道,咱问你,可有此事?”

张天赐紧张的咽了口口水,心想历史上洪武朝也不是没有官员求仙问道吞金丹,也没见记载说老朱很生气啊。

怎么自己找个道士,老朱就这么生气?

难不成……老朱很看重自己?

想到这,张天赐赶忙解释道:“陛下,误会啊,微臣找道士确实是需要道士炼制一些东西,但是和长生可没关系啊。”

“微臣找道士练的,都是能帮大明更上一层楼的宝贝啊!”

朱元璋冷笑一声:“找道士帮忙?这群人除了做一些能毒死人的丹药之外,还能做什么?难不成和他们学打坐修仙?还是驱鬼请神?”

张天赐闻言微微摇头:“陛下,可不能小看这些道士啊,从某一个方面看,他们可都是大才啊。”

“呵呵,造反的大才是吧?”朱元璋不冷不淡的呛了一句,搞得张天赐是欲言又止,朱标在一旁差点笑出声。

“不是啊陛下,你不能带有色眼镜看他们。”

张天赐轻咳一声:“微臣发现,道士的丹药之术,本质上就是炼化万物为一体之学,也叫做化学。”

“而微臣刚刚想起,当年乞讨时,曾有老农临死传授过微臣一个助农秘方,微臣刚刚想起,便迫不及待想要付诸实践。”

“哦?你说说看?”听到助农秘方,朱元璋态度这才温和一些。

见朱元璋不再像刚才一副要吃人的模样,张天赐这才松了一口气,缓缓说道:“陛下,当年微臣一直乞讨过活,曾遇见过一老乞丐。”

“老乞丐当时显然不行了,微臣便把捡来的半个馒头又分了一半给老乞丐,老乞丐当时推辞,只说感觉自己要死了,手中有一个秘方,希望我能传承下去,便交给了我。”

“废什么话,咱问你的是秘方,又没问你那老乞丐是谁,在不快说,咱让军部狠狠打你十军棍!”朱元璋吹胡子瞪眼,表情狰狞吓人,但是朱标却能看出,老朱这是故意吓唬张天赐呢。

张天赐果然吃这一套,立刻就解释道:“回禀陛下,这秘方就是以煤粉在密闭空间内燃烧,等待冷却之后取出变成焦炭的煤炭。”

“这时再将焦炭堆积,覆土燃烧后会产生一股气,将气引导和绿矾油融合,再将融合后的绿矾油炒干,便可得一种灰色颗粒,这种灰色颗粒便可以让农作物增产。”

“据那老农说,这灰色的颗粒最多可让一亩地增产三倍,最少也能增产二分之一。”

听到增产三倍,朱元璋呼吸立刻急促起来,但是又一想,这又需要大量的煤炭和绿矾油,想来成本不会低,又有些失望。

见朱元璋面色不对,张天赐赶忙说道:“陛下,微臣自然知道此法的成本并不低,用来生产粮食很可能是亏本买卖。”

“但是咱们可不能因噎废食啊,生产成本低,那就设立奖励,定制专项突破计划,哪个道士能让绿矾油或者焦炭的生产成本降低,又或者能提高二者的产量,那咱们就可以奖励这个道士。”

“到时候,将此事向外一宣传,告诉天下道士,若是还能提升技术,陛下还会大大赏赐,相信在全国道士的努力之下,定能找到既便宜,产量又大的方法。”

只见,张天赐说这些话的时候神态认真,言语之间尽显严肃,显然不是一时兴起。

朱元璋很怀疑,这个计划根本就不是一时兴起想起的,而是在张天赐心底酝酿了许久,估计是认为此时时机合适,才和自己说的。

张天赐越是这样,朱元璋便越是高兴,同时也越是生气。

高兴是因为大明有了一个能做之才,张天赐可不仅仅只会搞暖气煤炉和墨水,他还会让粮食增产的方法。

让朱元璋生气的则是,张天赐明显有更多的技术和想法,只不过他不知道为啥,一直瞒着自己而已。

现在的张天赐在朱元璋眼里,已经算得上一位全才了,政治方面懂如何和神农氏绑定,提高民间威望。政策上懂国家宏观的调控,技术上更能发明一些能改善百姓生活的东西。

政治、政策、技术,三方面全才,只是可惜心性不足,施政的过程也略显脱离实际,若是能在朝堂内混迹两年,多积累一些经验,想来会是比李善长还要更好用的官员。

想到这,朱元璋又想起张天赐这小子二十五还没结婚的事,不由得再次生气:“小兔崽子,咱上次跟你说的结婚,你现在有眉目了吗?”

刚刚还在聊农业增产,怎料朱元璋突然又说道催婚,张天赐看朱元璋那表情好似要吃人一般,脑筋滴溜溜的转,突然想到昨晚的梦,立刻就对朱元璋说道:“陛下,微臣正好遇到了一件怪事啊!”

说着张天赐便将昨晚的梦说给朱元璋听,同时也解释了,自己是怎么从速干墨水想到粮食增产这件事上的。

朱元璋听着张天赐的讲述,不由得好奇问道:“哦?除了一个吴字,可还有别的线索?”

张天赐想了想,缓缓摇头:“想不起来了,就觉得梦中那姑娘性格强硬,长得美艳漂亮,臣估计这女人莫不是早死的母老虎,不知怎么就缠上了臣,微臣还想着什么时候有空,好去天界寺去去晦气呢。”

朱元璋也没想出什么,只以为张天赐是想娶婆娘想的。但是朱标却在一旁想着【姓吴,性格强势,长相美艳?】

这时朱标好似心底有了人选,当即扯了扯朱元璋的衣角,小声说道:“父皇,还记得您为老七选妻,因年龄太大不合适的那吴氏嘛?”

“哦?”朱元璋突然有了一丝回忆“是吴良的女儿?不对,那应该是吴复的女儿。”


朱元璋打算去除相权,朱标虽然震惊,但是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但是张天赐能准确猜出,十年之内去除相权的事,还让朱元璋评价让人觉得不寒而栗,这着实让朱标觉得不可思议。

自己和父亲日夜相处,都没能看出父亲的想法,张天赐这个外人又是怎么做到的?

难道这世界上真的有生而知之者?单凭寥寥数次相处,就能看穿一个人的耐心?

“父皇……”

朱元璋摆了摆手:“不用说了,放心吧,这人咱会给你留着的。”

“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却又十分怕死,又十分重情义,做人也是宁可吃苦也要清廉,是个不可多得的,有缺点贤才啊。”

“那刘伯温要是与他一样就好了,你说刘伯温怎么那么孤傲呢?”

朱标听到朱元璋不会杀张天赐,这才松了一口气,不由得开玩笑似的说了句:“父皇,不如让张天赐去劝劝刘伯温吧,若是刘伯温还是不听话,到时候再……在赶他回家吧。”

明朝初年,朝廷上共有两大政治势力,一为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势力集团,二为刘伯温为首的浙东势力集团。

在此之下,也有北方陕山甘,广福湖等十余股小的政治团体。

这些政治团体在大明的朝堂上明争暗斗,互相陷害拉拢,一直让朱元璋十分厌烦。

可是,作为传承千年的地域势力内斗的情况,朱元璋也没什么好想法破解,只能和前朝一样,拉一派打一派,同时在其中维持着双方实力上的平衡。

“不知道张天赐这小子,对此有没有什么办法……”

“标儿,那小子确定没有任何和商人的勾连?”

朱标摇摇头:“父皇,儿臣派人查过了,确实没有。”

“张天赐的身份和成长实在是太简单了,轻松就能查清。”

朱元璋恩了一声,思索片刻后,对万福说道:“明日妹子见完他之后,叫他来咱这一趟。”

“给商人松绑?呵呵,那你得拿东西来换。”

第二天一早,张天赐照常上班打卡。

路上的时候,无意间瞥到一辆写着安陆标志的马车在皇宫外停下,车上下来一个女人,张天赐看着眼熟,却没想起是谁。

实际上,吴梦琪当时也注意到了张天赐,不过她的记忆力可比张天赐好很多,当即就认出,张天赐就是头几日梦中的男子。

远远看去,虽然看不太清张天赐的容貌,但是吴梦琪就是十分确定,张天赐就是自己梦中的情郎。

跟着宫女太监进入后宫,吴梦琪第一次这么近的距离见到马皇后。

之前虽然也见过很多次,但没有一次像今天一样,单独和马皇后相见,吴梦琪虽然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女子,但是不由得还是觉得有些紧张。

“没关系,不用那么紧张,今天找你来就是聊聊家常。”

“你母亲采荷最近怎么样?”

吴梦琪行礼后说道:“劳烦皇后娘娘挂念,母亲身体很好,时常会与姐妹上街游玩。”

马皇后笑着说道:“好,身体安好就好。”

“没想到几年没见你,长得和你母亲一样漂亮了。”

“我还记得当年你母亲总有一股傲劲,你父亲为了追求你母亲,也是费了好大的功夫。”

“早上吃饭了嘛,一起吃一口吧。”

……

“啥?去坤宁宫见皇后娘娘?”张天赐看着来找自己的万福太监,一脸懵逼。

张天赐左右看了看,突然小声说道:“不是说后宫不让男人进嘛?”


自古以来,娶妻生子都是大事,这不仅仅代表了延续后代与为国增添人口,更是代表了一个人有了明显的弱点和束缚。

此时朱元璋正琢磨着,要给张天赐分个什么样的媳妇。

而张天赐则想着写字太累,要不要搞一台简单的打字机。

张天赐想的打字机,并不是电脑这种需要通电的打字机,而是电影闪灵中使用的机器。

与英文打字机类似的是,华夏也有属于自己的舒式打字机和明快打字机,如果在结合五笔字法,想来应该可以研究出一台能够提高办事效率的打字机。

不过,想法是好的,但是做起来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张天赐热血沸腾的开始画图纸,然后他就发现……究竟是要选用偏旁组成字还是用六联滚筒筛选字呢?

实际上,无论是哪种都并不是那么完美。

因为汉字表意虽然十分先进,但是却导致在没有进入到信息时代之前,处于机械式打字机这个中间时代的时候十分尴尬。

六联式的明快打印机虽然可以做到打出九万多字,甚至包括不存在的字。

但是无论是对于滚筒的精度和墨水的浓度要求都十分严格,而偏旁式的打字机,却因为机械构造的原因,没办法让字精准的拼起来。

想要在其中找到一个完美的中和点,那就需要大量的计算和实操。

可是现在大明既没有CAD软件来建模模拟,也没用足够高的精度来制作零件。

好在上一任的军器局大使把工作都安排的差不多,才能让张天赐有这么一小段时间可以摸鱼思考。

这一想,张天赐就想到了中午。

掏出饭盒,张天赐用小炉子加热好饭菜之后,边吃边想。

此时的军器局正热火朝天的建设高炉,为了不影响原先铁器的锻造,军器局采用的是拆一半建一半的方式来逐步替换原来的冶铁炉。

一个匠人见副使韩玉成正过来视察,便上前和这个好脾气的年轻人搭话:“大人,这朝廷怎么突然想着给咱们换新炉子了?”

韩玉成呵呵笑了笑:“不是换新,而是创新。”

“咱们院新来的大使,就是给鼓励你们搞发明那位,这新炉子就是他发明的。”

“听上头说,这新炉子用来做刀剑这种装备难点,但是无论是做甲片还是做轮皮都是很不错的,不仅效率高,质量也很不错,陛下听说了之后便让我们应天的都先换一半,试一试这新炉子怎么样,要是新炉子真那么好,那就全都换成新炉子。”

匠人听到直瞪眼睛,小声对韩玉成说道“咱们这新头头这么聪明?都被陛下赏识了?”

韩玉成压了压手“嘘,陛下赏没赏识,那不是咱们能谈的,说多了小心被别人扣上结党营私的帽子!”

匠人一缩脖子“哎呦,那我不说了,我不说了。”

见吓唬成功,韩玉成心底笑了笑,他倒不是故意吓唬这群匠人,完全就是害怕这群匠人出去瞎说,别到时候自己没犯事反而被匠人的胡言乱语给坑了。

见张天赐一上午也没出门,韩玉成便打算看看张天赐在做什么。

敲了敲门,张天赐说了句请进,韩玉成便走了进来。

“张大人,您这一上午都在忙什么呢?”韩玉成以为张天赐在偷懒,语气稍微有些生硬。

张天赐却没听出来,而是将自己用炭笔画的图纸拿给韩玉成看:“在忙着一点小玩意。您比我大,我叫你韩哥吧。韩哥你快帮我看看,我要怎么做才能把这两种装置融合到一起。”

韩玉成见张天赐没有偷懒,只是在研究别的东西,也没开口劝诫,只是默默接过图纸看了起来。

韩玉成接过图纸只看了一眼,顿时就觉得眼前一黑。

这密密麻麻的机械结构看的韩玉成是直眼晕,韩玉成赶忙将图纸递了回去“嘿,张大人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我就一个跑腿的,可看不懂你这玩意。”

张天赐心底叹息一声,自己这个图纸只不过是概念图而已,和真正能用得上的机械结构那是差的远了。

本以为对方好歹也负责冶铁这一行,怎么也应该能看懂一点,现在看来也是个酒囊饭袋。

韩玉成见张天赐面色低沉,当场就明白这是张天赐对自己很失望。

虽然韩玉成对这个空降的领导很不感冒,但是那也不能明着对着干,这要是被带上个党争的帽子,估计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韩玉成想到这,眼睛一转,对张天赐说道:“张大人,下官实在是对这方面没什么天赋,但是下官知道有个人能帮张大人的忙。”

张天赐疑惑地看向韩玉成:“有人能帮我?说说看是哪的大才?”

韩玉成想了想,对张天赐说道“此人名叫陶成道,浙江人,曾在几年前为陛下献过火器,后来被陛下封了万户,别人也就叫他万户了。”

一听韩玉成这么说,张天赐立马眼睛就亮了起来。

万户?献过火器,那岂不就是后来飞天的那个万户?

韩玉成一提这人,张天赐立刻就一拍脑门,自己怎么就把这大才给忘了。

万户可不仅仅是研究火器的大师,更是研究流体仿生学的先驱,曾试验过无数种飞鸟式的“火箭”,只为了能飞的更远。

张天赐刚想去给陶成道写信,又突然想到这陶成道似乎好像还是书院山长,也就是类似于院长的职位。

又是万户又是院长的,张天赐的身份可不一定能联系上人家,而且张天赐也不知道这陶成道住在哪。

不过,陶成道曾经和老朱接触过,要是想知道陶成道家住在哪,那问老朱显然更靠谱。只是张天赐他这个小官,怎么和老朱接触呢?

就凭上次老朱拍了拍他的肩膀?突然,张天赐眼前一亮。

自己可以用一个很牛逼的理由,来让朱元璋心甘情愿的帮他把陶成道叫来。

那么,什么理由能牛逼到惊动朱元璋呢?那当然是万户的终极梦想,从古至今从未有人做到过得飞天啊!


朱元璋作为古人,虽然不相信什么神佛,但是对祖宗的存在,对一些预兆预感还是比较相信的。

听张天赐说,晚上连续梦到好几次同一个女人,还都是结婚的场景,那说明很可能二人确确实实有这个缘分。

不过是不是吴复的女儿可不好说,姓吴的女子多了去了,性子刚硬的女子也不少,若是以此判断就是某位大臣大将的女儿,那岂不是乱点鸳鸯谱吗。

恰逢这时,毛骧眼尖,正好看到街区另一头,一辆马车缓缓走过,只见马车上写着安陆二字,应当就是安陆侯府的马车。

安陆侯此时刚刚回京,儿子也是随他一起从战场上刚回来,二人都是回来等待受封的,没事不会出门乱逛。

想来这出门定然是有其他事。

毛骧叫身边的探子跟上,看看是怎么回事,顺便又安排人去和安陆侯府内的探子聊聊。

若是张天赐和安陆侯府的女儿真有什么联系,那自己在报告给皇上,作为中间人的他,也算和张天赐能有一份香火情。

此时朱元璋对着张天赐叮嘱了几句,要他好好为朝廷发展,日后肯定会给张天赐封个大官当。

但是在张天赐心里却不那么相信,官员晋升的速度他可太了解了,没有个十几年,一个普普通通的官怎么也不可能混到五六品,在往上那更加费力。

毕竟张天赐朝中没什么亲朋,唯有一位恩师单安仁,也是早早就选择了退休养老。

官员的提拔可不是那么简单的,随随便便就能向上提拔的。

若是没有大功,就算是皇帝也只能和百官商量着来,当然了,这条潜规则在老朱这可能不适用,毕竟老朱可是开国皇帝,其手中的权利和那些二代三代的皇帝可比不了。

不过关于权力这一点,张天赐也是觉得奇怪,为何越往后传,皇帝的权力就会越小?

难道仅仅是因为下方的官员们都结成了利益团体?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很可能从官员的选拔这一项,从一开始就有大问题。

不过,张天赐对历史的了解更多还是局限在,古代的科学技术上,对于古代的政治和历史名人,张天赐就没那么了解了。

就好比张天赐知晓马皇后和朱标会比朱元璋先去世,但是二人具体的去世年份,那张天赐可就记不住了。

拜别朱元璋父子,二人临走前,朱标递给张天赐一块令牌,并且小声对张天赐说道:“何时有空,可随时来东宫见我。”

张天赐自然明白,令牌都给了,这就不是简单的客气两句了。

思来想去,张天赐还是决定,今晚下工之后,便去东宫见见朱标。

时间一晃,便到了快下工的时候。

张天赐刚刚从外面的道观回来,虽然有朱元璋做背书,但是那些道士也不是傻子,或者说精明过头了。

他们一听是朱元璋找他们,一个个吓得都说自己病了来不了。

毕竟朱元璋去年才批评过修仙寻长生一事,他们就是再怎么喜欢荣华富贵,也不敢去碰朱元璋的霉头啊。

此时后宫坤宁宫,朱元璋正和马皇后一起吃饭。

太监万福走了进来,手中带着一封信,对朱元璋说道:“主子,毛骧毛大人说有急事,修一封密信,望陛下速回。”

朱元璋点了点头,毛骧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跟在他身边,一来是后宫他就进不得,二来则是拱卫司那还有很多的事要他一一安排处理。

接过信件,朱元璋看了看封口,确实是毛骧封的信,便打开看了看。

这一看之下,朱元璋立刻露出惊讶的表情:“好家伙,原来世界上真有注定情缘这一说啊。”

这话可勾起了马皇后的好奇心,一听情缘二字,一向喜欢点鸳鸯谱的马皇后就立刻来了兴致。

和朱元璋要过信封,仔仔细细阅读起来,看了半晌,不由得也乐出了声:“这不就是被你扣了半年工资的倒霉蛋嘛?”

“我还记得你曾说,他无父无母还没有娶妻,身无牵挂不敢大用。”

“如今他这不是正好,有了天注定的情缘牵挂嘛。”

“就是二人年纪差的不小,约有十岁了,不过倒也不算碍事,就是不知安陆侯那边怎么想。”

朱元璋喝了一口豆腐汤说道:“用他想?咱给他找个好女婿,他还敢不同意?”

马皇后斜了朱元璋一眼:“他倒是不敢拒绝,可是你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将人家侯爵的女儿嫁给一个九品小官啊。”

“重八,明日你把吴梦琪和张天赐前后叫来,我看看二人的脾气秉性。”

“若是二人不和,便是有天注定的姻缘,也不能将瓜强扭,免得到日后人家张天赐非但不念你的好,心里还会怪你呢。”

朱元璋哼了一声,却没出声反驳。

婚姻自古以来便是终身大事,若是真因为自己乱点谱,保不齐一个原本忠心的官员,也会因此而暗恨自己。

此时张天赐正向东宫走着,一边走着,一边听着前面太监絮絮叨叨的说着见太子的礼节。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上次单独见朱元璋,那太监就没介绍那么多,只说了一些简单的规矩,都是很简单很容易遵守的。

同时张天赐也是知道了,见朱元璋是不用下跪的,按照礼节来说,只有每个月的十五,朝会上向皇帝行礼时才需要下跪。

可以说,下跪不是电视剧中随随便便就能行的礼节,通常都是在祭祖、年会、塑望这些特殊时候才会下跪,而且也不是见一次就要下跪一次,一般只有特定日子的当天,第一次的时候需要下跪,其他时候还是作揖。

来到东宫,太监进门禀报之后,张天赐这才进屋。

进屋之后,张天赐作揖行礼,朱标看着张天赐行礼,一下便想到张天赐动不动就行下跪大礼,心底笑意不自觉的表现在脸上。

“张爱卿,快快入座。”

“孤也不和你绕弯子了,孤这有些问题,不知张爱卿有什么独特的想法。”

张天赐说道:“殿下但问无妨,但是微臣乞丐出身,学识尚浅,若有不懂或是说错的,还望殿下海涵。”

朱标无所谓的摆了摆手,从一沓奏折中抽出一本:“爱卿不必拘谨,今日孤特许,爱卿但看无妨。”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