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雄英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重生朱雄英,乐坏朱元璋朱雄英朱元璋全局》,由网络作家“大疯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朱元璋阴冷的来了句:“看不到了,昨晚咱将他杀了!”周德兴一愣,猛的抬头:“陛下说……什么?”“咱说,你那个畜生儿子,咱昨晚杀了!”朝堂上百官们都面面相觑,周德兴直接站起来:“杀……杀了?陛下把我儿子杀了?为什么?因何?”看着周德兴这无视规矩的模样,朱元璋脸色阴沉:“你养的畜生,在东宫当值,却逼迫宫女行苟且之事,还不是一次两次。昨夜被太孙撞破,打了他三十棍,送至咱面前,咱知其混账,也就杀了。怎么,你有意见?”周德兴脸色涨红:“陛下知道,他是我唯一的儿子,是我老周家的唯一香火……陛下怎么就杀了?”朱元璋怒了:“放肆,他淫祸后宫,当灭九族,杀了又如何?”周德兴怒极反笑:“好好好……好个屠夫……朱元璋,朱重八,你杀我儿子……你不得好死……”...
《大明:重生朱雄英,乐坏朱元璋朱雄英朱元璋全局》精彩片段
朱元璋阴冷的来了句:
“看不到了,昨晚咱将他杀了!”
周德兴一愣,猛的抬头:
“陛下说……什么?”
“咱说,你那个畜生儿子,咱昨晚杀了!”
朝堂上百官们都面面相觑,周德兴直接站起来:
“杀……杀了?陛下把我儿子杀了?为什么?因何?”
看着周德兴这无视规矩的模样,朱元璋脸色阴沉:
“你养的畜生,在东宫当值,却逼迫宫女行苟且之事,还不是一次两次。
昨夜被太孙撞破,打了他三十棍,送至咱面前,咱知其混账,也就杀了。怎么,你有意见?”
周德兴脸色涨红:
“陛下知道,他是我唯一的儿子,是我老周家的唯一香火……陛下怎么就杀了?”
朱元璋怒了:“放肆,他淫祸后宫,当灭九族,杀了又如何?”
周德兴怒极反笑:“好好好……好个屠夫……朱元璋,朱重八,你杀我儿子……你不得好死……”
朱元璋怒目圆瞪:
“混账,传令,周德兴目无君主,教子无方,诛其九族,以示惩戒!”
他倒是没有忘记朱雄英提议见诛九族!
周德兴凄惨大笑,文武百官们都纷纷紧张的咽唾沫,不敢有求情者。
而就在这时,突然朱雄英开口了:
“陛下!”
“哦?太孙有话说?”朱元璋疑惑。
朱雄英说:“周家父子罪无可恕,当诛九族。但毕竟早年,周德兴曾随陛下征战四方,也算有些功劳。臣孙请求陛下开恩,诛三族即可……”
朱元璋一愣:“?????”
他心想:不是大孙你昨晚说要诛九族的吗?
玩儿背刺啊?
朱元璋是有点没反应过来这大孙玩儿的那一套。
他还有些懵逼,于是就小声对朱雄英说:
“大孙,咱不是说诛九族吗?”
朱雄英一脸正气凛然,且无比仁慈的开口说:
“皇爷爷,父子之罪,可在家风不严,不必牵扯九族,请陛下诛三族即可……”
朱元璋此刻虽然没明白为啥大孙这么心慈手软了,但大孙都这么说了,那肯定要听大孙的。
于是乎朱元璋就说:
“既然咱大孙都这么说了,那也是这周德兴九族命不该绝。这样吧,就诛三族!”
那被扣押着的周德兴,本来心里已经绝望。
可听到朱元璋要诛九族,他还是有点后悔自己冲动了,后悔不该骂的那么难听。
若是九族被杀,到了地下,他如何面对列祖列宗和九族之人?
好在,朱雄英站出来求情了,这让周德兴一阵感激,立马冲朱雄英磕头:
“多谢太孙……多谢太孙……”
朱雄英叹了口气,一脸的可惜。
然后周德兴被带下去了,一群文武官员都看着朱雄英。
此刻,那群武勋心里都暖暖的。
太孙不愧是和他们武勋亲近的,周德兴父子犯下大罪,陛下要诛九族,都被他拦住了,只是诛了三族。
当即,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等等纷纷开口:
“太孙殿下,实在是宅心仁厚……”
“太孙大善,我等钦佩!”
“太孙仁善心慈,乃我大明之福。”
……
文官们见状,也都纷纷开口:
“太孙殿下宽厚,我等万分敬仰……”
“太孙善良……”
“太孙……”
……
朱雄英一脸谦逊的直摇头!
朱元璋:暗中观察……
这场面,有点熟悉……
……
退朝后,武英殿。
朱元璋就眯着眼睛看着朱雄英,良久才说:
“大孙啊,周德兴这事儿,你之前。可不是跟咱这么说的呀……今天咱听你的诛九族,你说诛三族。”
“完事儿大家说你心善,说你仁厚。”
“事儿你干了,锅咱背了,大家还得夸你好……”
朱雄英尴尬的摸了摸鼻子:
“爷爷,您还在乎哪个?反正您名声也就那样了……”
但同时,他想到了什么一般,说:
“如此一来,藩王之隐患,不得不防?”
朱雄英点头:“朱允炆废物是一回事,藩王隐患也是一回事!”
“那以大孙你看,藩王该不该削?”朱元璋询问。
朱雄英毫不犹豫:“削!”
“但是,要讲究方法。削藩,而不削身份地位。能带兵打仗,但不能有兵权军队!”
朱元璋微微点头,说:
“此事,你我爷孙,有空时要好好讨论下。削藩……咱有理由支持你。
虽然咱想让咱的儿子后人们,拱卫大明,为大明戌边守国,给他们权力地位。
但,他们也绝不能,威胁到咱大孙你将来的帝位!”
朱雄英说:“孙儿或许不怕,可以后,终究是隐患。爷爷想来,也不想看到后世子孙们为了权力,自相残杀的!”
朱元璋一个劲点头:“对,对!”
随即又说:“这事儿咱记下了,眼下藩王进京,秦王已经到了,大孙,如何见,见了说什么,这些,咱可就不管了!”
朱雄英点头:“秦王,二叔。”
他从袖子里,摸出一封奏折,道:
“这是西安府长安县县令,上的一道奏疏,和二叔有关,爷爷看看?”
朱元璋笑着接过来,仔细看了看,脸色却渐渐成了猪肝色。
紧接着把奏折狠狠的摔在地上:“逆子,谓之畜生不为过……”
朱雄英捡起奏折,这奏折里,长安县县令用寥寥数十字,说尽秦王朱樉在西安府,残忍至极的行为和手段。
说秦王朱樉残害百姓,搜刮珍宝,致使西安府百姓民不聊生。
有官员敢上奏,均被杀。有民众敢离西安府告状,皆被劫杀!
此奏折,也是西安府长安县县令冒险,偷偷书写,托路过官员带入京。
“爷爷,二叔此举,过了!”
朱元璋揉了揉额头:
“你父亲去世之前,咱让他去了西安府。就是因为得知这个逆子不类人子,畜牲行径,去敲打他。
还让他来了京城,咱当面教训。谁知道他前脚说的好好的,回去后就又……哼,混账东西!”
朱雄英深呼吸一口气说:
“在我回来之前,他似乎表现的也还好。只是这些天,又开始乱来了。”
朱元璋听懂了:“大孙的意思是……”
“爷爷继承人未立只是,按理说二叔希望不比允炆小,他自然是好好表现。
结果我回来了,爷爷立我为太孙,他没了希望,原形毕露……或许也有发泄心思!”
朱元璋怒了:“他还想着咱会立他为太子?可笑,就是因为他荒唐,咱都没考虑他。”
“所以这次他回来,孙儿也得敲打敲打他!”朱雄英说道。
“大孙,不行咱就把他叫来,打死算了!”朱元璋怒道。
朱雄英立马说:“爷爷消气,孙儿先应对,若是孙儿也压不住他,再交给爷爷!”
朱元璋想了想,又说:
“大孙,好好教训教训这个逆子畜生!”
他心里想着,让朱雄英教训下秦王,一是解气,这第二,也是让朱雄英立威。
朱雄英自然也是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
正好这时,有太监来:
“陛下,殿下,秦王殿下求见……”
“大孙,你去文华殿,咱不见他,让他去文华殿直接见你!”朱元璋安排。
他怕自己先看到秦王,会忍不住亲自动手打死这个畜牲。
朱雄英苦笑点头,对太监说:
“让秦王去文华殿见孤!”
文华殿,是太子、太孙办公之所。
朱雄英已经在这里办公,而现如今,处理完奏本之后,得知秦王朱樉,已经到了南京城,入宫要见朱元璋和自己。
朱元璋对这个老二,是非常愤怒的,也怕自己见面就把他打死,索性,交给朱雄英去接见。
看他们给出的法子,基本上都没问题。
稍微有点问题的,朱雄英和朱元璋在基础上改动一下,也就处理好了。
不需要像之前,朱元璋要面对一个个问题,仔细去思考解决方案。
所以到下午时,朱元璋就主动来到朱雄英这里,就说:
“大孙好办法,咱一下子轻松多了,事儿少动脑子,关键没一个事还都是咱发出的决策,妙,太妙了……”
朱雄英说:“效率提升,问题的解决也得到了保障,自此以后,爷爷不用太辛苦了。”
“若是早如此,你父亲也不至于累……唉,不提这个。对了,咱得到消息,你那几个叔叔,先后都要到京城了。”
朱雄英眼皮一抬:
“哦?叔叔们,总算都回来了么……”
朱元璋背着手,来回踱步,就说:
“大孙,咱说过,你这些个叔叔,虽然是叔叔,但更是臣子,是王。他们来,是觐见你,你是他们的君。”
“若是能够压住他们,那就是最好的。可若是压不住,将来就是麻烦啊!”
朱元璋并不只是担心武勋会影响下一代的君权,同时他也担心这些个藩王,会影响朱雄英的地位。
之前,朱雄英没有回来,朱元璋有意立朱允炆做太孙时,就曾经问过朱允炆。
问他:武勋为隐患,藩王亦是隐患,如何应对才好?
朱允炆当时的回答是虚伪的,他说:都是自家叔叔,向来为了大明江山,不会不顾大局大义。
朱元璋对这个回答肯定不满意,就又问:
若是你叔叔们,想要夺权争位呢?
朱允炆就说:若是如此,孙儿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晚辈身份去感化叔叔。
若是不行,再以君臣大义,去约束叔叔。再不行,被迫动刀兵的话,也万万不能伤害叔叔,至多将其兵败,保其王位,富贵一生!
……
“虚伪,何其虚伪!”
朱雄英听了朱元璋说的,冷笑连连。
朱元璋点头:“听起来是虚伪了!”
“何止是听起来虚伪?简直离了大谱,唬弄爷爷你。”
朱元璋疑惑:“大孙何出此言!”
“爷爷也知,我出自仙境,在那儿,我知道许多事。包括大明未来发生的事!”朱雄英说道。
朱元璋眼睛一亮:“竟有此事?是了,仙境里自然是无所不知!那大孙知道些什么?”
“我若不回来,爷爷必立允炆,就在九月中。”
朱元璋点头,原先是这么打算的。
“而爷爷,也将在洪武三十一年薨逝。”
朱元璋愣了下,随即一笑:
“咱还能活五年多呢?大孙继续说!”
朱雄英道:“允炆继位,建元建文。他一上位,立马对藩王动手,手段直接而残忍。
一口气削了齐王,湘王,代王三位王爷的封爵,并把他们全部废为庶人。湘王不堪受辱,自焚而亡。
后削岷王朱楩,不仅把他废为庶人,还把他迁徙到遥远艰苦的漳州……
随后,燕王朱棣发动奉天靖难,于建文四年,入主南京,一把大火,允炆下落不知。自此,燕王建元永乐……”
朱元璋微微动容,说:
“这些,是大孙在仙境所知?”
“爷爷不信孙儿?”朱雄英看着朱元璋的眼睛。
朱元璋和朱雄英对视,良久,才说:
“咱信,咱不信任何人,也不可能不信大孙你。”
对于朱元璋来说,不仅仅是因为信任朱雄英,更因为朱雄英本就是死了十年回来的,还有什么不可信的?
所以他深呼吸了一口气,才说:
“若是如此,大孙回来,无异于挽救咱大明……好在大孙回来了,否则咱传位允炆……真是乱了……”
给朱允炆的郡王封号已定,而位置,大家还不知道具体是哪儿。
虽说封号为东京,而以前的开封就叫东京。
但朱雄英又说了,此东京,非彼东京!
至于他究竟在打什么主意,目前就连朱元璋也不得知。
但朱元璋也不管,反正朱雄英只要不把朱允炆搞死,只要给朱允炆一定的富贵,那就随便他搞!
圣旨很快到了东宫,朱允炆和吕氏此刻正在愁呢。
“母亲,这舆论散布,怎么没效果?”
吕氏也觉得不对劲:“我让堂兄散布造谣,他应该已经四处散布才对,却一点风浪没有翻起来,这就不正常!”
朱允炆皱眉:“若是不行,就得赶紧采取其他措施,今日朱雄英已经加冠礼,封太孙,如果让他坐稳,我就真一点机会也没有了!”
吕氏看了眼自己这个儿子,自己儿子是爱读书,也知道礼法,从小就听自己的,表现的很好。
可惜,唯有一点,那就是似乎缺少了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对母亲依赖太强。
此时,吕氏还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从小矫枉过正,对朱允炆的培养过度,导致了朱允炆向来是读死书,缺少了自主思考能力。
“罢了,法子可以再想的……”吕氏只能如此说,又提了一嘴:
“反正,调查我和当年常氏的死有关这事儿,也没有眉目,向来不了了之。你我住在东宫,你又有文官支持,让你上位,也还有机会!”
朱允炆听到母亲这么说,觉得也是,终于笑了。
可就在这时,传旨太监来了。
朱允炆和吕氏立马跪下接旨,还以为是有什么好事,然而听完圣旨后,朱允炆和吕氏均是脸色惨白。
“封……封郡王?东京郡王……暂居京城王府……完了……皇爷爷这是直接给我换了路了……”
朱允炆慌了,若是没有封王,让他住在东宫,那他就意味着还有机会继续争。
哪怕朱雄英被封太孙,也不是不能废了而立自己。
可若是给自己也封了郡王,岂不是把自己的身份也就直接定性了?
“母亲,如何是好?”朱允炆慌了。
吕氏也是紧皱眉头:“陛下,就如此喜欢他?一回来就封太孙,你本来距离太孙只是一步之遥,如今竟然直接成了郡王……东京?开封?那不是周王的封地?”
这母子两人,显然也被朱元璋这个举动,弄的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
“怎能如此?我去见皇爷爷!”朱允炆不甘心,也不顾母亲吕氏的阻拦,执意要去见朱元璋。
很快,就来到了武英殿外。
此时,朱元璋正和朱雄英一起,拿着许多文官的名字木牌,挑选合适的,进入殿阁来帮助老朱和朱雄英处理事情的秘书。
处理朝政,得有学问,但也不能光找有学问的,也得有独特见解、思维灵活、不同阶层的人。
所以,朱雄英的意思是,从翰林院选几个有学问的老夫子。
“这些人多读圣贤书,对古代治国理政策论多有涉猎,是处理朝政的重要组成。”
朱元璋认可,说:“如此,翰林院的大学士,成为咱的助手,是必要的。”
朱雄英说:“其次,从六部里挑选一部分有能力的人,加入殿阁议政。
六部是朝政的执行者,他们在执行过程中,最能发现施行政策时遇到的问题。所以他们参与议政,也很重要。”
“另外,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也要有两个人殿阁议政。监察御史不仅纠察百官,还监察地方。
他们可以防止官员处理朝政上有私心,同时因为监察御史监察大明各地,就可以把全国各地的情况,反馈到处理朝政上。”
朱元璋点头:“大孙说得对,殿阁议政之人,不可单调的只能是文人儒士,也得有这些办实事的参与。”
朱雄英又说:“六部各一人,翰林院四人,都察院两人,组成十二人殿阁小组。
所有奏折,先交给他们,他们对所有奏折看过后,单独用小纸条写下应对解决方案。
大事则一起商议出结果再写下,然后递交圣裁!是否采用,是否再议,陛下全权做主!”
朱元璋说:“嗯,如此很好,可十二个人,会不会太多?”
“越多越好,人多了,他们才能有竞争。每个月,把表现不好的那个剔除,再添一人,如此循环。
比如,都察院的某道监察御史这个月入了殿阁表现不行,就把他剔除,贬官。重新在都察院再选一个监察御史补上。
其他表现好的,也要以一年为期限,一年后,可以升官,就算表现的好,也不能继续在殿阁工作,要换另一批人。
如此,他们不仅有了危机感,会努力工作。同时因为最长一年也得换下,也不会拉帮结派,形成势力。
再者,入殿阁后,无论之前品阶,都一律七品,无兼职,无其他实权。如此一来,他们只能是单纯的为陛下处理朝政,什么也干不了。”
朱雄英说完,朱元璋仔细思索许久,不住点头:
“妙啊,如此一来,正如大孙之前所形容的,他们就是……工具人。”
朱雄英笑了笑:“也可以叫秘书团!”
“哈哈哈,好,好。那咱就按这个法子去选十二个秘书。”
朱元璋光想着,就觉得朱雄英这个办法,不仅帮他这个皇帝减轻了压力,还加强了他的中央集权。
这等于是把以前丞相的议政权、决策权、行政权里的议政权,交给了秘书团。
关键这议政权,还分给了十二个人,还来自不同的部门底层,还是轮换制,根本不担心他们因为有了一点议政权而做大!
至于丞相的决策权、行政权,完全还给了朱元璋,根本不可能分化下去。
所以朱元璋最后一点担忧也没了,准备立马施行殿阁秘书议政制度。
爷孙俩在这里计划的眉来眼去,而就在两人商量的热情高涨一拍即合之际,突然有太监来报:
“陛下,皇次孙殿下求见……”
朱元璋一愣:“允炆?他来做什么?”
不多时,朱允炆进武英殿,看着朱雄英和朱元璋,两人趴桌子上,勾肩搭背挤眉弄眼的密谋着什么,顿时一阵懵逼。
“大孙,这个礼部的主事可以搞到殿阁来。你靠近点,深呼吸!”
“爷爷,你比我了解,你说了算,唉?你是不是放屁了?”
“嘿嘿嘿嘿……咱大孙鼻子真灵……”
这……这是那个杀伐果断威严霸气的洪武皇帝?
哪个村子里的农家爷孙跑皇宫里来了吧?
武英殿里。
朱允炆本来是一脸严肃,结果进来后看到勾肩搭背的朱雄英和朱元璋时,顿时就绷不住了。
这真的是朱元璋?那个让人闻风丧胆的朱元璋?
他居然和朱雄英……如此随和?如此……没有架子?
这甚至比普通农家的爷孙俩还要亲近,一点也不像皇家爷孙啊?
这一刻,朱允炆内心如遭雷击。
他好像一下子明白了些什么。
为什么朱雄英能当太孙?为什么朱元璋毫不犹豫的给朱雄英一切?
就凭他们这样的相处之道,就是他朱允炆,一辈子也不可能达到的。
纵然是朱标,也不可能和朱元璋如此随和!
而就在朱允炆一脸震惊之际,朱元璋终于抬头,收了些笑容,询问:
“啊,允炆啊,你有何事?”
朱允炆咽了口唾沫,只觉得喉咙发涩。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迟迟说不出口,只能道:
“皇爷爷……孙儿……孙儿不甘……”
他看朱元璋和朱雄英,尚且可以如此随和。
心想自己也是孙子,也可以尝试下,所以才敢直言。
可他哪里知道,在朱元璋眼里,他只有两个孙子。
好大孙:朱雄英!
其他孙子:一大群!
所以,他哪里来的资格,可以对朱元璋的面,说什么不甘?
他以为,他是朱雄英?
果不其然,朱元璋脸上笑容又少了许多,问:
“因何不甘?”
“孙儿自父亲薨世后,一直帮皇爷爷处理朝政,皇爷爷说要立孙儿为太孙……可如今……只是封了个什么东京郡王……孙儿不甘……”
朱允炆本来是不敢说这些的,他是打算来讨好下朱元璋,以为自己在朱元璋这里还有些地位,所以想要看看能否再让朱元璋给自己点机会。
但见到朱元璋和朱雄英如此亲近无礼,他那先天模仿属性爆发了,也准备把自己代入朱元璋好大孙行列试试看!
朱允炆以前模仿他父亲朱标,装仁厚纯孝,也确实有用,不然朱元璋之前不会选他。
可惜现在他学朱雄英,那就学错了。
朱元璋眉头微皱:
“那你想如何?”
朱允炆抬头:“我……孙儿……”
是啊,他想如何?
他想当太孙,可现实吗?
起码对朱元璋明说了,那肯定不现实。
所以他得将自己的不满,暂时转移到郡王这个封号上,就说:
“孙儿是懿文皇太子、孝康皇帝之子,如何也……也不能只是个郡王才对……”
朱雄英听到这话都笑了,这朱允炆,还真是蠢啊。
难怪,历史上的他,把朱元璋给他留下的王炸江山,硬生生用四年时间就玩废了。
就如此刻,他这所谓不满之处,就是在扇朱元璋的耳光。
大明的亲王、郡王分封体系,是谁说了算?
当然是老朱啊!
你是懿文皇太子、孝康皇帝的儿子没错,但是人家老朱是开国皇帝啊!
他说封啥就封啥,你拿你爹的身份来压定规矩的爷爷,咋想的?
想到这里,朱雄英都忍不住想笑,傻啊,太傻了。
朱元璋留下的大明,被他四年就败光,真不冤啊。
其实这事儿,他朱允炆沉默,暗地里联系他那些个文臣。
然后文臣在朝堂上去说这事儿,说朱允炆应该封亲王,毕竟是先太子之子,他爹死后都追封孝康皇帝了,他封个亲王合理的。
这样一来,流程对,说这事儿的人也对,大家都提提意见,老朱还真不好反驳。
但你朱允炆自己傻乎乎的跑来,一根筋似的说你不甘心,这算什么?
于是乎,老朱的脸,开始黑了!
他看着朱允炆,也不知道为啥,自从朱雄英回来后,他是怎么看这个大孙怎么顺眼。
反之,怎么看朱允炆,就怎么不顺眼了!
以前……他没得选,只能想着培训朱允炆!
现在大孙雄英回来了,朱允炆?哪位?
“你对郡王身份,不满意?”朱元璋语气平淡。
朱允炆还想着学朱雄英,仗着自己也是所以,就说:
“孙儿不服……”
“呵呵,好,好啊,不服……”
朱元璋背着手,来回走了几步,随即又看向朱雄英,说:
“大孙,你怎么看?”
朱雄英撇嘴:“大明是爷爷的,大明的规矩是爷爷定的。爷爷就是这一家之主,爷爷说什么,就是什么,哪有服不服这种说法?
若是没有爷爷,咱这一家人,指不定还是泥腿子、乞丐、流浪汉呢!如今荣华富贵一身享,还不服?冲谁发气?”
朱元璋被朱雄英这无形的彩虹屁拍的舒服,看向朱允炆,冷冷说:
“咱大孙的话,你听到了?”
朱允炆脸色难看,对于朱雄英的话他当然没法反驳,否则就是在否认朱元璋。
于是他说:“皇爷爷,孙儿……”
“你还不服?哼,你一个庶出次子,在这里争什么?”
朱元璋轻声呵斥,让朱允炆脸色惨白。
他其实是在正亲王郡王这个身份?其实他只是想争太孙之位。
朱元璋自然明白他真正不甘的地方,所以这话,也是毫不客气。
“滚回去,和你母亲明天搬离东宫,入住郡王府!”
朱元璋大手一挥,也不给朱允炆再废话的机会了。
朱允炆只觉得身子都有些摇摇欲坠,恍恍惚惚的转身,离开了武英殿。
出去之后,他脸色骤然阴沉,声音细微道:
“朱雄英……都是因为你……没有你的话,这一切都是我的。什么郡王亲王,我都不屑……我才应该是太孙……
你夺走了我的一切……我不会善罢甘休……我绝不会就这么算了……”
他回头,眼神无比阴冷的看了眼武英殿里面。
而此刻,武英殿里面。
朱元璋说:
“允炆的野心还是不小啊,大孙,你尽快入主东宫,稳坐储君之位!”
“孙儿明白了!”朱雄英点头。
……
另一边,朱允炆回了东宫后,就被吕氏一眼看出不对,立马上前:
“我儿,怎么了?”
“我……我去皇爷爷那儿,说我不甘……”
吕氏大惊:“你怎能如此说?唉,我提醒过你,在你皇爷爷面前,你得做出爱读书、宽厚仁善、孝顺有礼的样子。
可你……你却去质疑他给你的郡王之位,岂不是惹他生气?”
朱允炆叹气:“可……可我本来就要成为太孙了,我实在不甘心……”
吕氏摇头:“那你也不该如此毫无章法……”
朱允炆也意识到了问题,说:
“母亲……孩儿太想进步了……”
吕氏:“你看,又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