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美文同人 > 重生六零:女配她拒绝当垫脚石郭小米徐静安全文

重生六零:女配她拒绝当垫脚石郭小米徐静安全文

月藏云那里 著

美文同人连载

“小徐回来了?”邻居花大嫂打着招呼。“诶,嫂子也刚回来?”徐静安也边走边回应着。现在的街坊邻居出来进去的碰着都要说上几句话。邻居们都知道她在钢厂上班,跟秦姐是表姐妹。可以说家家户户没什么隐私都知根知底。转眼到了年底,徐静安在这里过的很是顺遂。工作轻松,同事相处的也好。她接的是郭彩霞的班,有黄主任暗地里时不时的关照,谁也不是傻子,单位没人难为她。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就是把握好分寸和界限。徐家孩子一声接一声的哭,一个还没哭完另一个又哭。三胞胎的出生,全家人由一开始兴奋到现在的疲惫和说不出的烦躁,只用了一个月。家里多少年没有添小孩了,徐母徐父早就习惯家里的安静氛围。突然这么闹还是三个孩子都有些接受不了。徐建国也早就挤到老四那屋,跟许多多分开...

主角:郭小米徐静安   更新:2025-01-16 15:0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郭小米徐静安的美文同人小说《重生六零:女配她拒绝当垫脚石郭小米徐静安全文》,由网络作家“月藏云那里”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徐回来了?”邻居花大嫂打着招呼。“诶,嫂子也刚回来?”徐静安也边走边回应着。现在的街坊邻居出来进去的碰着都要说上几句话。邻居们都知道她在钢厂上班,跟秦姐是表姐妹。可以说家家户户没什么隐私都知根知底。转眼到了年底,徐静安在这里过的很是顺遂。工作轻松,同事相处的也好。她接的是郭彩霞的班,有黄主任暗地里时不时的关照,谁也不是傻子,单位没人难为她。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就是把握好分寸和界限。徐家孩子一声接一声的哭,一个还没哭完另一个又哭。三胞胎的出生,全家人由一开始兴奋到现在的疲惫和说不出的烦躁,只用了一个月。家里多少年没有添小孩了,徐母徐父早就习惯家里的安静氛围。突然这么闹还是三个孩子都有些接受不了。徐建国也早就挤到老四那屋,跟许多多分开...

《重生六零:女配她拒绝当垫脚石郭小米徐静安全文》精彩片段

“小徐回来了?”邻居花大嫂打着招呼。
“诶,嫂子也刚回来?”徐静安也边走边回应着。现在的街坊邻居出来进去的碰着都要说上几句话。邻居们都知道她在钢厂上班,跟秦姐是表姐妹。可以说家家户户没什么隐私都知根知底。
转眼到了年底,徐静安在这里过的很是顺遂。工作轻松,同事相处的也好。她接的是郭彩霞的班,有黄主任暗地里时不时的关照,谁也不是傻子,单位没人难为她。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就是把握好分寸和界限。
徐家
孩子一声接一声的哭,一个还没哭完另一个又哭。三胞胎的出生,全家人由一开始兴奋到现在的疲惫和说不出的烦躁,只用了一个月。
家里多少年没有添小孩了,徐母徐父早就习惯家里的安静氛围。突然这么闹还是三个孩子都有些接受不了。
徐建国也早就挤到老四那屋,跟许多多分开睡,美其名曰不能打扰老婆坐月子。
当初一下生了3个儿子,看到周围人羡慕的眼神,许多多就觉得天也蓝了,身上也有劲了,那是扬眉吐气。
可从医院回来,孩子们哭的撕心裂肺,全家没有一个人伸手帮一把。
她只有一双手,尿布都是她洗的,更别提其他的,根本顾不过来。许多多虽然也心疼孩子,可更多的是郁闷烦躁,心中的怒火一天比一天多。
“徐建国,孩子哭了,你搭把手。”许多多愤怒的喊着。
徐母心疼儿子:“你是躺了一天,他上了一天班不累啊?”
“那,妈你来给我搭把手。”
徐母更烦了:“我没上班啊?我当初生了4个孩子不也是自己一个人照看的吗?也没人管,怎么轮到你就那么多事,就你娇贵?”
“一天天的事不少。都是女人,都是徐家的媳妇,凭什么你就不一样?”
“家里买菜做饭洗衣,收拾家务,我闲了吗?你就看个孩子还喊这个叫那个的,就显着你了?”
徐母也是一肚子怨气:“你也是没用,连口奶都没有。一口气生了3个,说起来好听,可是拿什么养啊?”
“吃肉吃鸡蛋才有奶,这一个月供应量都给你吃,也出不了几口奶。奶粉那是买的起的吗?舍得掏钱也弄不到票。”
“就你们两口子交的那点钱,我还要往里贴呢。没用的东西!”徐母把气撒完,转身回房把门“嘭”地一声关上。
许多多什么话都说不出来,抱着孩子呜呜直哭,徐建国从头到尾没露面。
没办法,许多多最后还是起来喂孩子喝了点米汤,挨个换了尿布。趁着孩子睡得功夫把换下来的脏尿布洗干净,再放到煤炉旁的挂绳上,不然就没得用了。
5月末,学生陆续停课,学校工作全面瘫痪。6月体校也不得不停止训练,徐建设也从体校回来了。
放假后,徐建设是不到吃饭的时候不回来。知道徐静安去别的地方上班,也没再提一句关于徐静安的话。
8月份,在校学生实行“全国革命大串联”,徐建设也是积极参与其中。由于对串联学生食、宿、行一律免费,谁知道只过了不到2个月,全国的铁路运输系统就瘫痪了。
10月,国家号召学生徒步串联,徐建设一路从北京一瘸一拐走回来的,过年前才到家。
“妈,要不跟给老三写封信?”吃饭的时候徐建国提着建议。
现在日子不好过,总得找个人抗雷啊!
“跟她说什么?白眼狼!”徐母提起这个就生气,原本看着老三老实,没防备她。谁知道一走就飞了,说好的每月寄工资,狗屁!

关于徐建国结婚的这件事,双方算是达成一致。

就是没人问徐静安一句。

徐静安听着就行,也不张嘴,这个家里没她说话的份儿。

关灯后,徐母对许多多要她工作的事,还是气不过。

让她退下来看孩子,开什么玩笑!她年轻的时候生了六个,成了四个。

娘家婆家都指望不上,孩子都是自己带大的。当时一边上班一边管孩子,管的够够的!!!

谁生的谁带,跟徐父嘟囔了几句。

徐父看的明白,是老大快要结婚,有了私心了。

不过,他也没对徐母说,都是从年轻那时过来的。

徐母只是一时反应不过来,没朝那儿想。

还像以前把老大当成孩子,以为母子一条心。

可是孩子长大了!

“行了”徐父拍了拍徐母,“早点睡吧,累了一天了。”

揽过徐母肩膀,摸着徐母头顶已经有些发白的头发,“你以后多操心操心老四,让他把玩心收收。初三又复读了一年,这次要是还考不上高中,丢不丢人。”

经过这近一年的拉锯战,许多多也感到很疲惫。

徐建国一说,她最后还是决定结婚了。

毕竟哪个女主身边能没有极品呢?更何况这本书的女主家里个个是极品。

许家是只看彩礼,现在还没决定把她嫁给谁,那是在观望。

许多多不敢再拖下去了。

许家在那一片都是出了名的难缠,名声差。

所以她想找个徐静萍这样条件的婆家,根本不可能,谁都怕被吸血。

还有一点就是许多多长的没有徐静萍好,说起来只能是清秀。

条件好的她愿意,可对方不愿意啊!徐建国是她能抓到手里最好的选择。

说起来当初国棉一厂宣传科招人的事,她是看到名单才知道的。

可惜她没有高中文凭,不然说什么也要去试试。

她知道的这么清楚,还是因为在一起干活的郭小米告诉她的。

郭小米虽然只有初中文凭,可她妈在人事科上班。两人虽在一组干活,但人家的工作轻松啊!

她跟郭小米玩的好,当时还问了有几个人参加,郭小米当时脸就变了。

她当时好说歹说的,郭小米才答应告诉她都谁参加考试了。

心里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想知道。

为这,还给郭小米洗了一个月衣裳呢。

等看到郭小米拿过来的名单,心里不知道为什么空落落地。

隐约觉得不该如此。

老大婚事决定之后,老二徐静萍的婚事迫在眉睫。

看着徐母和杨红兵他妈——她未来婆婆,因为彩礼数目谈不拢,你来我往间不停试探彼此的底线。

徐静萍心里觉得堵的不行!她急需一个能让她喘口气的地方。可是没有,因为她没有底气和依仗。

最后彩礼订下来,给两身新衣服,10尺布票,100块钱和一张缝纫机票。

徐母虽觉得少,可也没在开口。

毕竟徐静萍的工作都是男方给找的,她想多要点彩礼,可没想断亲。她还想姑娘以后拉拔娘家呢。

日子订在65年1月8号,腊月初六。

晚上,送走杨母。

徐母拿着彩礼,和徐父说着这些钱票的用处。

“这下有了缝纫机票,100块钱,咱们再添点就能把缝纫机买回来。”

“这布票到时给老大和她媳妇做身新衣服足够了。”

“老二怎么打算的?”徐父问徐母。

“出门的时候给她10块压腰钱”,徐母想了想,“亲家给的两身衣裳让她穿着走。在给她买个新脸盆,2条毛巾。把现在的衣服,被褥都带走,这还不行?”

徐父点头:“行,这就不少了。”

“过两天把老大的婚事订下来,也好抽时间收拾屋子。”

“忘不了”,徐母一提起老大结婚这事,就乐呵“到时候咱们也有孙子抱了。”

徐父听了也是满脸的笑意。


“妈,给炒个鸡蛋吧,一天天的不是白菜就是萝卜。”徐建设边说边往嘴里呼噜呼噜地喝着粥。

从徐建国到徐建设,徐家一家子四个孩子都正是长个子的时候。就是每天吃鸡蛋、肉、牛奶,也是转眼的功夫就饿了。

而现在的饭菜根本就没有油水,感觉吃多少都没用。更何况还从来没有谁说吃饱过,大部分人家都是吃个半饱!

“就是,就是。”徐静萍赶忙跟上两句。鸡蛋谁不想吃?

“谁不想吃好的,有吗?”徐母不满的说,“有的吃就不错了,啥家庭啊?”

大儿子有对象了过年就二十,马上要结婚了。她也要当奶奶抱孙子了,事是好事,就是钱从哪来,徐母一想就犯愁。

这档口小儿子和大姑娘还要吃好的,可不就急了嘛。

徐建设听见了不高兴,撅着嘴。

徐父看了看,毕竟是小儿子就说:“明天早点去排队买肉吃,行不?”

看到小儿子高兴了,也笑了笑。

“老徐,你就惯吧!这嘴,多少是个够?”

徐母絮叨了两句。

其实谁不想吃呢,一个月就吃一回肉,有时还买不上。

现在这年头,钱是固定工资,花钱的地方多的是,除了从牙缝里省,还能怎么着?

到底徐母去厨房炒了仅剩下的两个鸡蛋,端了出来。刚一上桌,瞬间就见了底。

这期间徐静安是一句话没有,只埋头啃着窝头吃着白菜,喝自己碗里的粥。

有鸡蛋她才能多吃几口菜,不然她只能啃咸菜。鸡蛋,肉之类的轮不到她。

正说着话,老大徐建国回来了。

徐静安起身去厨房给他端温在锅里的饭。

“老大,回来了,吃了没?”徐母赶忙问,徐建国垂着头丧着脸。

徐建国:“妈,我不饿。”

徐母诧异的问:“怎么了这是?不是送对象回去了吗?”

谈对象该是好事,可老大的样子怎么看都跟“高兴”这俩字对不上啊!

“嗯,没什么。”徐建国支支吾吾。

“老大,好好给我说话,到底怎么了?”徐父板着脸问。

一家人都看着徐建国。

徐建国丧着脸坐下:“妈,爸,多多说:结婚不要彩礼。”

“这是好事啊!”徐母诧异,“你怎么不高兴?还说什么了?”

“她要一份正式工”,徐建国把话说出来,反而没那么紧张了。

“这怎么办?去哪儿找啊?”徐母也头疼。现在工作这么难找,大家都不说话了。

“要不,再和多多好好说说?”徐母试探的提了个建议。

“我会的妈。”徐建国也没别的办法,只能多去跟对象谈谈。看能不能换个条件,工作这事他确实做不到。

“那就好赖再吃点。”徐父看说通了老大,把心暂时放下。

徐建国端起碗大口大口吃完,就回房了。

剩下的也没人再说什么话,都进房间各干各的。

徐父徐母上了一天班,累了要早点休息。

老二徐静萍上高三,老四徐建设上初三,都是升学的关键时期。

学校每天下午都加一节课,作业也多,学习紧张。

这就造成了如今的局面——徐家所有的家务,几乎都成了徐静安一个人的了。她连往外推都不知道推给谁。

每个人都有完美推拒的理由。即使大家心里都清楚,徐建设和徐静萍学习成绩一般,考试从来都是刚及格。

更别提老大徐建国了,人家也上班了!

21世纪的时候,男人下班回家一躺什么都不干,像是没长手的多的是!

更何况这个年代,在家不打老婆孩子的都能算得上是少见的好男人。家里有女同志的情况下,全国能有几个男人会下厨做饭、做家务?

这会儿,徐建国心情不好,肯定蒙着被子在床上挺尸呢!等徐静安把家务收拾好,又让大家洗漱了以后,楼道都安静了。

徐静安躺在床上,搓着刚洗完衣服的手。手冻的又红又疼,老半天才缓过来。

同屋的徐静萍已经睡了,她也赶快闭上眼,明天有的忙。

心里有事,第二天一早就醒了。听到徐母已经起了,忙把二姐徐静萍叫起来。

一起出去的时候,老四也打着哈欠起来了。

徐母拿着粮本,副食本,还有票据和钱,老二、老四拿着篮子,面带子,去替换徐父了,毕竟徐父后半夜就出去排队了。

徐静安把帽子,围巾递给徐母。

徐母嘱咐着:“你在家把饭做了,待会儿早点去,别忘了!”

“记得了妈,”徐静安送了徐母出去,马上进厨房熬粥,蒸窝头,切咸菜。

厨房都收拾好,又去了屋里,从衣柜拿出干净但打着很多补丁的内裤。

用针线给本就破旧的内裤缝了个大大的内兜。

拿着徐母给的三块钱和自己的四分私房钱。

把户口本,笔,针线,都放到书包里,再拿上两个窝头,边啃边出了家门。

花了一分钱坐车到了国棉一厂,没错就是女主所在的厂子。

去参加一场招工考试,一场内部人员给自己子女争取到工作机会的公平考试。

因为工作岗位有限,只能招三个,招谁呀?

领导们彼此都认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好多手段就不方便用了。

大家一起商议之后,就决定干脆统一考试吧,谁考上算谁的。

宣传部的工作岗位多好啊,竞争的人员多的是。

怕有工人举报,就决定今天趁大家都忙着排队买物资的时候,往工厂墙上贴张招工启事。

三十分钟后就摘下来。

如果有人碰上那就是运气好,也能参加考试。

原主就是那个运气好的!

徐静安到的时候正好碰到工作人员李继安准备揭告示。

“同志招工呢?我能参加吗?”

李继安扭头惊讶的看着徐静安,没想到还真有运气好的赶上了!

于是点了点头:“那赶紧进来,马上要开考了!”

“好的,谢谢您同志”。徐静安忙道谢。她也没问怎么大冬天的六点招工考试。

紧随其后进了考场,找个座位坐下,拿出笔,等着发卷。

等了不到两分钟,就发卷考试了。徐静安低着头答卷,一个小时后就要收卷。


谁知徐静安半夜做梦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

怪不得晚上她听到“许多多”这个名字觉得有点熟悉,原来她穿书了啊!

《60年代有点甜》这本书说的就是许多多的婚后日常。女主跟丈夫徐建国一家人生活,虽偶有矛盾和困难,但依然充满了幸福。

许多多本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怕嫁人的时候让娘家人把她给卖了,所以一上班就赶紧自己找对象。

男方给的结婚彩礼,但凡是给钱和东西的,她都不想要。因为她带不走!娘家人不再给她褪层皮都算是手下留情了。许多多就想让男方给她一份正式工作。

这样,彩礼钱到时候自己另外找人凑凑给了爹妈。婆家给她把现在的工作转正也好,或是另外给她一个正式工作,她把现在的临时工给婆家,相互调换也罢。

外面欠的钱可以上班以后慢慢还,她以后挣的钱不还是婆家的?

再说工作多难找啊!现在每家的孩子都多,婆家的工作她先争取到一个,到时不还是她和丈夫的小家得力了吗?

最后选了徐建国。因为他上高一的妹妹碰巧运气好,考上了国棉一厂的正式工。而且还是宣传部这样的好工作。

许多多背着娘家人把临时工的工作一卖。好了,钱和工作都有了。

多幸福啊~

这事儿,认识的人谁知道了都要说一句“许多多可真有福气!”

然后全文就很少说高一妹妹的事了,只说是68年国家强制要求每家都要有人下乡。徐建国没工作的妹妹——徐静安就下乡去了。

现在如今她自己成了徐静安,当时她看书的时候有多甜,现在心里就有多苦。

是甜,可甜的他妈是别人,苦的是自己!

她没有一拳打倒大树的力气,也没有上山打野物的能力,更不会跟人打嘴仗,连去闯荡黑市的勇气都没有。

她徐静安就是个普通人——不漂亮(吸引不了兵哥哥、村里的糙汉、高质量的有背景的男知青),力气小(50斤的大米都扛不起来),胆子小(怕虫子、怕蛇、连鸡都没杀过),嘴笨怕麻烦(天天跟知青点的人和村民打嘴仗,她连想都不敢想,太累了!)

下乡是不能下乡的,太苦了!

徐静安下定决心后又躺下,仔细的回想书里有关自己的情节,缓缓的呼出口气。

听到徐母起床的声音,才发现天已经亮了。

家里又是一阵兵荒马乱,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

趁着学校午休时间,徐静安才稍稍放松自己。这会儿,仔细琢磨着明天要做的事,把过程步、骤想了一遍又一遍,就怕有疏漏。

下午上课之前,徐静安赶紧去老师办公室请假。

徐静安敲了敲门。

“请进”

一进门就看到班主任唐老师,正在往茶缸里倒水。

徐静安:“唐老师,明天向您请一上午假。”

唐老师:“静安,什么事啊?”

“明天2号呢!”

“哦对,要排队买东西。行,我知道了。”

徐静安懂事的道谢。“那老师我先走了,谢谢您。”

现在物资少,买什么东西都得排队。有时候有票不一定能买得到东西。

今天1号是厂子里发工资和票据的日子。大家一拿回去,第二天就要赶紧都买回来。

没办法每月每人都有定量,过了一个月都在等米下锅。

为了买到细粮、肉之类的好东西,一家人连夜排队的都有。如果去晚了,肯定什么都买不到。

像这种情况,从学校到厂矿到机关,到哪儿请假都准的。因为家家都一样,谁都得吃饭。

放学铃声一响,徐静安就第一个跑出去了。一到家放下书包,赶紧打开煤炉子,烧水做饭。

随着机械厂下班的人陆续回来,筒子楼里也是渐渐的热闹起来了,接水的,洗衣服的,嘈杂声一片。

王大娘正和别人聊的热乎,一抬头就看到徐母了。两家人住门对门,在熟悉不过。

“建国妈回来啦?”

徐母:“诶,回来了。王大妈,给孩子洗衣服呢?”

王大娘说起孙子声音都大了:“可不是,这一天天的净淘气了。一会儿的功夫,衣服就看不出原本是什么颜色了!”

徐母紧走几步进了家门,把网兜里的饭盒放到桌上,挽起袖子进了厨房,问道:“饭做的怎么样了?”

徐静安:“妈,饭都得了,就差炒菜了,你歇会儿。”

徐母也觉得累了:“行,我坐会儿喝口水。”

徐静安趁着现在没人赶紧说:“妈,今天王晶晶说有内部消息:明天10点,供销社有瑕疵布,不过每家最多买3尺。”

徐母也高兴:“行,那家里的事你不用管了。你明天上午早点过去排队,她说的那家供销社离咱家远。”

“行!妈,你把户口本给我,明天要用。别到明天早上着急忙慌的给忘了。”

徐母起身回屋:“等着,我现在就去拿。”

徐静安拿到徐母递过来的户口本,赶快放到自己书包里才算放下心。

“饭好了没?”徐父一进门就问。

徐静安回话:“快好了,爸。再等10来分钟。”

“嗯,”徐父洗完手,徐母把毛巾递给他。

“等会吧,孩子们还没回来呢!老大估计又加班了,他们单位事多还钱少。”

两人说着话,老二徐静萍和老四徐建设回来了。

徐建设最小,张口就问:“妈,饭好了没?快饿死了!”

“好了,就差你大哥,一会开饭。”

“那你别等了,大哥去找他对象了。”徐建设端起茶缸“咕咚咕咚”喝了两口。

“你怎知道?”徐建萍好奇的问。

徐建设一抬头就看到,一屋子人都看着他。

徐建设拿手背擦了擦嘴,“今天下午放学我正好碰着了,大哥亲口对我说的。他让我回来告诉你们一声,说不用等他。”

大儿子年纪不小了。现在谈对象,那就离结婚成家不远了。

这事无论怎么说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好事情!

徐父脸上带了笑模样,点了点头“开饭吧!”


第二天大年初一,外面飘着雪花,沈岳一早起来给父母磕头拜年。吃了碗饺子之后,就起身在父母不舍得眼神下走出了家门。

沈母含着眼泪送走儿子。转身进房间吩咐沈和:“老二,把这些东西给你哥邮到部队去。”

沈母拿着麦乳精、奶粉、糖、亲手做的蘑菇酱、肉酱、辣椒酱、煮的咸鸭蛋、包的韭菜馅的冻饺子、还有给沈岳织的新毛衣毛裤,装到一个大袋子里。

沈和扛起来放到自行车上,骑着去了邮局。

徐静安估计这些东西一开始沈母是打算让顾盼盼和沈岳他们走的时候拿的。可是顾盼盼算计沈母的工作,沈母干脆一分都不给,东西直接寄到大儿子部队了。

沈家又回到平静,按部就班的上班,生活。

顾盼盼坐在火车上,心里不住的懊悔。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沈岳闭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她就知道自己这回操之过急了。

虽然第一次见面就提接班的事不太好,可时间有限沈母也马上要退,她想着看在沈岳的面子上沈母也该答应。谁知道跟前世不一样沈母已经退了!她当时过于吃惊,没有及时反应过来,错过了及时跟沈母和沈岳解释的时间。

没办法她重生前受够了农村生活,不然不会想尽办法去嫁给沈岳。重生后,她更接受不了这样的苦日子,实在不想再待在农村苦熬5、6年。

可现在,好不容易跟沈岳有所缓和的关系,又回到了原地或许变得更差。

顾盼盼心里叹气,自己重生回来的晚了。当时用跳水来逼婚,这个方法太简单过于直接了,让沈岳心里对自己十分抵触。

还是太年轻了,想的不够周全!看来自己还是要先把心沉下来,“水滴石穿”拿下沈岳才行。以后遇事也不能凭记忆做事,还是要把事情了解清楚才行!

顾盼盼把重生后的傲气,飘飘然的心压了下来。

徐静安对于顾盼盼未来的生活不用猜也能知道。跟一个心里没有你的男人生活,他的心就会游离在外,变得冷漠。

再加上被对方硬逼着结婚,对于一个有本事有心气儿的男人来说,那就是耻辱。那么你要面对的就是他那堪称铁石的心肠。

在没有外来的原因下,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力来缓解矛盾,弥补心灵的差距。原著中顾盼盼花了5年时间才让沈岳放下心结。

这就是为什么当初挑中沈和后,明明就能直接跟沈和见面相亲,徐静安还要创造机会去偶遇。她得让沈和从心里喜欢她,而不是还行,凑活。

70年

徐静安感觉今年过的比往年舒心,因为钢厂的领导招了好多退伍军人进厂。保卫科的人员不停地巡逻,门岗也查的更严。把很多不安定的因素都挡在钢厂的大门外。

这道大门把钢厂和外面隔成了两个世界。外面的运动范围越来越广,进行的轰轰烈烈,厂里的工人却在热火朝天的工作,平平顺顺的生活。

只要出了钢厂,工人们又变回低头沉默的样子。

这场波涛汹涌的巨浪,一个不小心就会把人冲毁淹没,每个人都得小心谨慎。

9月28号

徐静安生了一个大名叫沈甜小名叫“豆豆”的女孩。“豆豆”这个名字还是壮壮看到妹妹腿上有一个圆圆的小黑痣而起的。


装进带来的包里,正准备走时,就听喊售货员喊:“今到瑕疵布,每人三尺——”

“我要——我要——”刚才还零零散散的几个人,现在不知道从哪儿冲出来那么多人一窝蜂的冲了过去。把徐静安夹着就往里走。“我不要我不要”徐静安吓得高喊,挥舞着胳膊想从人群中冲出来,但根本不管用。

市公安局离百货商店不远,昨天沈母让沈和帮忙捎回来一斤红糖。谁知今天一进局里就开会。

会一开完制服没穿他就出来了,走到柜台前,正好看到徐静安买红糖。轮到他的时候售货员告诉他最后的两斤卖完了。

红糖难弄,沈母又急着用。沈和就想着问问刚才的姑娘,看能不能让出一斤来。人群冲过来的时候,他下意识闪到一边,没被波及。

等他抬头想找那姑娘时,就见那姑娘被人群夹带着就冲走了。听着她恐慌的喊叫声,脑子一热就冲了过去把那姑娘给拉了出来。

徐静安看着蜂蛹的人群,还有不断往里拼命挤的,吓得手都抖了。拉着对方胳膊不断的说“谢谢你,谢谢你同志。”

沈和看着面前的姑娘,挤的乱糟糟的头发,苍白的脸色,红红的眼眶,清澈的眼里还有没流出来的泪水湿润润的,他突然感觉自己的心跳加快,脸腾的一下红了。

走出商场,两人都松了口气。

“太感谢你了同志”徐静安满心感激的道谢,“要不我请你吃顿饭吧?”

沈和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也要上班。”

“那,”徐静安赶忙把今天买的2斤红糖和1斤大白兔递了过去“没别的,别嫌弃。”

沈和说什么也不要,徐静安没办法最后只能换给了对方1斤红糖。

沈和在徐静安的注视下一路顺拐走回去的。等走出好好长一段路,沈和才反应过来。

晚上睡梦里出现了一位姑娘。他看不清样子,只看到茉莉花丛中的女孩,有一双笑起来弯弯的眼睛。

沈和早上醒来,不得不把内裤和床单洗了。

徐静安看沈和走后,没有停留直接回到家,一通收拾后,把自己又变回万千普通工人中的一员。

27号一回到单位,就把买给吴素芬的结婚礼物——红纱巾,送给了她。吴素芬收到后特别高兴。

中午吃饭的时候,赵大姐悄悄过来:“小徐,星期六29号早上10点朝阳公园见面。还有一张电影票,到时候别忘了!”

“忘不了,赵大姐”徐静安回道。

第三步:利用环境因素

心理学上有三个与爱情有关的名词,它告诉我们,在这三种环境下,追求爱情更容易获得爱情的青睐。

“吊桥效应”告诉我们,在令人心跳的环境下,更容易追求到爱情;“滑雪场魔力效应”告诉我们,在滑雪场更容易产生一见钟情的情愫;“黑暗效应”告诉我们,在幽暗的环境下更容易使得情侣双方的心理距离拉近。

29号当天,妆容不变,但发型变成两根麻花辫,额头前面依然放下胎毛。里面穿上黑毛衣,外面套上一身仿的绿军装,解放鞋。

这回抹上香约“豆蔻年华”系列的香膏,有点甜又有点像舒肤佳红石榴香皂的味道!甜甜的有皂味和茶叶味,特别清新。

跨上书包,往朝阳公园走去。等了一个小时不见人影,徐静安转身出了公园,边吃着橘子味的硬糖边往后面的电影院走去。


刚到拐角,突然从里面冲出来一个人。只听“咚”的一声,她就感觉被一股大力撞的头眩眼花,身体不受控制的往后倒去。

“对不住,对不住。姑娘,你没事吧?”对方一把拉回她,急切的问。“我有急事才跑得快了,没注意人。”

“啊,你别动,我头发被你挂住了,”徐静安歪着头,用手按住被扯的生疼的头皮,不得不喊。

刚把头发解开,就听“快!他刚才从这里跑过去了。”一阵脚步声从远处传来。

对方呼吸急促,徐静安也吓得下意识抬头去看对方。两人的目光相对,都愣了一下。

沈和急忙一把抓住她往旁边的过道夹缝跑去。这条小道本就暗,夹缝更是处于黑暗之中。这个夹缝只有30公分宽,穿过去有个能站下两个人的角落。两人侧着身子一起挤在里面。

“人呢?明明就看到他从这里跑了,一转眼就不见了。给我仔细找,我就不信,他还能飞了?”

听到外面人的话,徐静安屏住呼吸,紧张的心都能从嗓子眼里跳出来。

外面的人来来回回好几趟,两人面对面站着,不敢出声,都能感觉到对面呼出的热气。

“走!先撤,我们去别的地方找找。”

人走后,两人谁也没动。果然过了10几分钟,又回来了。“看来真没在,呸!让他跑了。”呼啦啦一群人又走了。

两人不敢动,继续挺着。30分钟后,这群人又来了,“老大,还是没找到。”

“让咱们的人把周围圈起来,再等等。是,老大!”

危险暂时过去,“我们什么时候能出去?”徐静安悄声问。

“再等等。”沈和小声回道。

周围再次安静下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徐静安感觉腿都麻了,想动动腿,结果一动就能与对面沈和的腿相碰,徐静安尴尬的不行。

今天沈和本来是来相亲的,虽然他当时听后犹豫一下拒绝了。可她妈已经和表姨说好了,姑娘都过来了,不管成不成他于情于理都要过来见一见。

谁能想到今天突然加班?紧赶慢赶想着从小道过来抄近路,谁知碰到地下交易。一群人vs他一个人,他不跑能行吗?

忙中出错,撞到了前几天见过的一位姑娘。这时再跑来不及了,留姑娘自己一人,那更不行啊!当时顾不上多想就拉着那姑娘躲起来。

现在两人面对面站着,稍微动动就能碰到彼此。沈和能感觉到对面姑娘的紧张和不安。

处于黑暗之中,嗅觉、听觉和感观在无限放大。对面姑娘身上传来跟上次茉莉花香不一样的味道,甜甜的皂香味儿和茶叶味儿。嘴里呼出的气他都能闻到甜甜的橘子味儿。

徐静安从来没有觉得时间过的这么慢过。听到沈和的呼吸声越来越急促,心跳声越来越大。她下意识的想往后撤,谁知一动就又碰到了对方,吓得整个人都僵住了。

“咕咚”吞咽声清晰的传到耳边。

沈和现在突然明白过来:梦中的那个姑娘虽然看不清脸,但他现在无比确定就是对面的那个女孩。

心中无数个想法,现在只能死死按住。就算他想追求这个姑娘也要出了这里才行,而不是现在。此刻的任何话语都是在诱导,在恃强凌弱。

现在这种情况如果他问了,对面姑娘不管愿不愿意,心里怎么想,都不好拒绝。他是男人,想追求自己喜欢的姑娘,就像所有雄性一样拼命的展示自己的优势,用尽自己的一切方法手段来得到她。


看到这里,徐静安马上确定了心意。第二套房子最符合她现在的要求。

刚走到胡同口,就看到小两口抱着两个孩子从里面走了出来。

看到脸生的徐静安就问:“同志,找谁呀?”

“同志你好,我叫徐静安。我是刚调到钢厂来的,在资料室上班。”徐静安拿出自己的工作证给对方看,“你们也知道钢厂人多,宿舍住不下,我想着来这里看看。”

对面的小两口一听,面带喜色:“那你可是来对了,同志你到我们家看看。”

两口子又转身往回走,到了最里面打开门,女同志抱着孩子边走边介绍:“我叫秦彩凤,看你年纪不大叫你一声妹子。”

“那我叫你一声秦姐,”徐静安笑着接话道。

“妹子,这房子还是5年前,我们结婚的时候盖的。虽然不大,但是你一个人住足够了。”

徐静安绕着看了一圈确实不错,比刚才在脑海中看到更真实一些。

“妹子,我这院里和厨房都接了自来水,做饭洗衣服都方便。还有就是能在家洗澡上厕所,地下有排水管道,用水一冲干净方便,不用出去受那个罪。”两个孩子不安分扯着身子要下地玩,秦姐把孩子们放到地上让丈夫看着。

“秦姐,你们这是双胞胎呀?”徐静安看着2个一模一样的男孩笑着问。

“可不是,一下子生了两个,一个人都看不过来,更别提上班了。”秦姐虽然嘴上说着抱怨的话,可脸上的笑就没停过。

“现在我们调动工作回老家东北,家里的老人也能帮衬一把,这不房子就闲下来了。妹子你觉得怎么样?”

“大姐,我不说虚的,确实看上了。价钱你想要多少?”

徐静安急着入住,秦姐两口子也是中午12点的火车急着走。

双方谁也没时间磨叽。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这套房子徐静安最终花了300块钱。

60年代房子不能私下买卖,属于国家统一分配。城市里有单位的单位分房,没有的要不就和家人挤在一起住,要不就出去租房。

徐静安和秦姐两口子到了办事处的时候统一口径,说两人是两姨姐妹(两人的母亲是亲姐妹,两人是表姐妹关系)。现在两口子要调回东北老家,正好表妹调过来没地方住,就把房子送给妹子了。

办事处的人什么没见过?可明面上也没有违反政策,秦姐夫又偷偷递了2盒烟。房屋执照最后还是办下来了。

秦姐两口子出来,接过徐静安递过来的钱,就直接去火车站了。

徐静安也转身回去,抓紧时间把房子收拾出来。不然晚上睡哪儿?

4月底的天气已经暖和了,水也不凉。都说东北人爱干净,家里收拾的利索。别看秦姐两口子有两个孩子,可家里的家具窗户、厨房都收拾的干干净净。

徐静安大致规整了一下,把自己要用的日常用品和厨房用具都一一摆放好。中午去空间吃了一顿,然后出来拿上篮子出去买点菜。

一夜好眠。

徐静安睁开眼发觉时间快到了,赶快起身。

随意垫补几口,出了家门。路上的人越聚越多,乌泱泱的一大片,走进钢厂。

徐静安到的时候,郭彩霞已经在单位等着了。

“郭姐,抱歉,我来晚了,”徐静安赶快道歉。

“是我来早了,”郭彩霞不介意地摆摆手:“咱们抓紧开始吧?”

徐静安马上变得严肃起来,两人开始认真交接。资料室的东西都有记录,每样都核对一遍,没有问题双方签字后都松了一口气。


“妈,现在高三学习紧张,老师说要开始上晚自习了。这样晚上回来就太晚了,而且每天来回不安全。”

“你是想住校?”大嫂许多多马上反问。

“住校怎么了?”本想反对的徐母立马和许多多唱反调。

这就是婆媳不和的好处。徐母也不愿意让徐静安住校,毕竟要花钱。

可谁让许多多嘴快呢?

徐母秉着“只要儿媳妇赞成的,她就要反对;儿媳妇反对的,她就要赞成”这一原则,马上怼了过去。

许多多不乐意的低头,撇了撇嘴。

“我是打算住校,我班主任说学校免我的食宿费。”

只有说不掏钱,才能让徐母点头同意。

这时在徐母的心里,肯定是觉得徐静安再不得她的心,也还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

怎么着,也比儿媳妇亲近不是?

趁着现在,徐母正跟许多多较劲儿,想给儿媳妇上规矩,压服住她。徐静安才能甩开那些家务活儿!

徐母也必然会同意,然后顺势推给儿媳妇,才好趁机磨一磨她的性子。

不然,徐静安就是说出朵花儿来,也没用!弄不好,徐母就是同意她住校,也会让她每天回来做家务。

徐母松了口气,不用掏钱就好。刚才跟儿媳妇互怼成了习惯,随口接的的话一说完,她就后悔了。

“那行,你去吧。把东西带上,缺了什么就再回来。”

徐静安乖巧的点了点头:“那我明天就住校,放假了我就回来。”

家里不富裕,能省一个人的口粮比什么都强!

晚上临睡前,把东西收拾好。其实也没什么,就几件旧衣服和现在用的被褥。其它东西早就放到空间里了。

至于徐母会不会去学校问老师这个问题,你见过哪个得了好处还到处嚷嚷的?

凡是吵得响,蹦得欢的,都是没占到便宜的。这世上谁不是闷头吃肉啊?

第二天一早徐静安就扛着东西飞快地跑了。

不跑不行啊!女主许多多马上就要发现自己怀孕了,到时徐母也不得不忍让。书中说女主怀孕反应大,吃什么吐什么,直到5个月的时候才好些。

这期间有自己在,指望徐母去收拾,照顾不是做白日梦吗?伺候孕妇那不是一般的难,都推给她,她还能活吗?

她现在不是搬家,是逃出生天!

徐静安开始了期待的住校生活。

虽然住在集体宿舍,可最起码她还有张床,也不用被动听隔墙的老大两口子的动静不是?

徐静安每天晚上躺在那里,就觉得无与伦比的尴尬。这事还不能由她一个姑娘张嘴说出来,不然她的名声和脸面就丢尽了!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徐家也因为许多多的身孕,开始了鸡飞狗跳的生活。

许多多仗着肚子抖起来了,徐母也只能偃旗息鼓。但家务,许多多就别想让出来了。

用徐母嘴边的话“不动动怎么能生的顺利?现在别看是干活,我那是为她好!”

“不信的话,老大你出去打听打听。看看,是不是妈忽悠你!”

徐建国知道什么呀?

可如今日子不好过,现在谁家孕妇不是忙里忙外?坐月子的都少!

他从小也见过徐母和周围邻居家里怀孕后的情况。她们还真是挺着肚子忙到生,一刻都没闲过!

最后,许多多做家务这事算是定了下来。

“三姐,我真羡慕你,我也想住在学校。”上高一的老四徐建设找徐静安唠叨。

“哦,大嫂要生孩子了,你出来住,是准备把房子留给大哥他们?”徐静安反问道。

“怎么可能!”他是想着等大嫂生了之后再回去。主要是这段时间家里实在太乱了,徐建设心烦的不行。

“那就行,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段时间你正好多补补。”徐静安安慰着老四。

徐建设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嘴馋得不得了,感觉吃多少都不够,转眼就饿!

老四想着:这段时间因为大嫂怀孕,家里确实买了不少好东西。他要是走了,不都留给老大他们?不行,这事不能这么干!他必须多吃点,好好看着。

看到老四徐建设,打消住校这个念头,徐静安才悄悄地松了口气。

老四要是住校就相当于多了一双眼睛,她做事就不方便了。

晚上自习课后,还有很多学生在教室里苦读。徐静安收拾好东西,回到宿舍。她洗漱完毕后,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开始休息。

谁知半夜,徐静安又看到了一本关于自己的书。这回书中的主人公倒不是徐家人,但提到了男主有个单位同事,叫徐建设。

讲的是68年徐建设刚好高中毕业。当时没有工作的年轻人都要下乡。那会儿想找个工作真是难上加难,都争得头破血流。

徐家没门路,徐母又心疼儿子,于是就退下来把自己的工作让给儿子。

强制下乡的时候,让闲在家2年的老三徐静安去了,之后在文中只提了2次。

一次是听说老三在乡下结婚,徐母两手空空的杀到乡下去要彩礼钱。徐母的原话“我拼命生了她一回,吃我的奶养了她一场,我这罪是白受了?”最后拿着100块钱,一块新手表,10尺布票和10米的土布,给小儿子结婚用了。

最后一次是78年徐静安死的时候。当徐母一家赶到的时候,村里人正是准备抬棺材上山埋呢。

徐母拦着棺材哭的撕心裂肺,扬言自己姑娘死太突然了,要开馆见最后一面。不让就说要报公安。男方家吓得要死,把家里老太太的棺材本都拿出来,最后把村子里借个遍给了徐家1000块钱。

徐家拿钱回去就又买了两套房,给俩儿子分了家。日子过得那叫顺遂!

徐静安气的心肝脾肺肾都疼了。她看出来了,徐家人过得好那是踩着原主的尸骨,吃着原主的人血馒头。

现在换成她,那徐家人就滚蛋去吧!

原来她打算偷偷找到工作,拿到户口就行。现在看来还要离他们特别远才行。


“不多,我就要个嫁妆钱,妈看着给。我总不能两手空空的进婆家。”

徐母咬了咬牙,“最多100”。

“300块钱一分都不能少。”徐静安斩钉截铁的回话。

“妈你别瞪我,你也不想老了以后看我大嫂的脸色过活吧?她嫁进来这么久了,人品什么样你比我清楚。我大哥能不能靠得住,你心里明白。”

徐母不说话了,老大靠不住她能不知道吗?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

她必须把老四留在身边,这样才能牵制住老大两口子。不然等她老了,不能挣钱不能动的时候,可就被老大媳妇攥在手心搓圆揉扁了。

“150,不能再多。”

“妈,这样就没意思了。”徐静安静静地看着徐母。

徐母看着眼前这个没有丝毫情绪变化,眼底充满了冷漠的女儿,明白这个女儿白养了。

在此之前,她从没有真切的感受到老三是从她肚子里爬出来的。不愧是她亲生的,女肖母。

看着两人之间不像母女,倒像一对锱铢必较的商人。徐母把从心底涌出来的那一点酸涩,又压了下去。

“300块,我答应了。”你最好说的消息有用。

“妈,今年你退下来让建设接班吧,不然他就留不下了。”

徐母一惊,:“说清楚点。”

徐静安表示先给钱。徐母没办法,只能先从兜里掏出还没捂热的300块钱给了许静安。

徐静安接过来钱,才凑到徐母跟前悄声开口:“以前不开课,学生到处跑,工作是不是比以前更难找?”

“现在是复课了,可是前两年再加上今年要毕业的学生一下子该有多少?挤到一块扎堆了!工作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这么多人怎么安排?报纸上整天宣传,让没有工作已经毕业的中学生下乡。现在还是号召,等过一阵子万一要是强制,咱家现在可就只剩下建设一个人了。”

“到时候妈你再让建设顶你的岗位,别说街道里的人同不同意,就说咱家那一栋楼里谁看了不眼热?不眼红?平白多了是非。”

徐母想了想,老三说的对。这事宜早不宜迟不行,回去就办!

“妈,要是还觉得不保险,不行就让建设赶快结婚!”徐静安又提出了一个建议。

这一夜,徐母辗转反侧,睡不踏实。

经过此事,两人心里明白,本就不多的母女情更是消失殆尽了。

可徐静安不能让外人知道。于是一大早就起来去国营饭店买了十几个大肉包子给徐母带上,让她路上吃。准备了一堆东西,装起来让徐母带走。

送徐母出门的时候,一路上碰到的街坊邻居都给背着大包小包的徐母打招呼送别。

徐静安看着徐母头也不回的登上火车,眼中没有波澜很是平静。

一般被抛弃的孩子更加渴望亲情,家中最不受宠的孩子更加希望获得父母的赞同,让他们认可自己。事实上,无论他们付出什么,到最后他们什么都得不到!

因为没有体会过被爱,他们大多数也就不会爱自己。

可现在的徐静安不属于此列。她从兜里掏出万紫千红的润肤脂,仔细的涂抹在手上,兰花香味隔着老远就能闻到。

回到单位,徐静安谢过吴素芬,把夏天晒得西瓜酱送了一罐头瓶。“这可是好东西”,吴素芬兴高采烈的接了过去。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回到家去蒸了些白菜猪肉包子,夏天晒得干菜和豆腐素包子,再蒸些甜甜的红豆包。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花读书香回复书号4594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