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完整版重生后,狂撩清冷世子爷

完整版重生后,狂撩清冷世子爷

青青紫紫的荒古龙族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主角谢宴周玉珠出自古代言情《重生后,狂撩清冷世子爷》,作者“青青紫紫的荒古龙族”大大的一部完结作品,纯净无弹窗版本非常适合追更,主要讲述的是:她重生了!上一世她低嫁世家,夫君厌恶,婆母不喜,受尽磋磨,后来更是被残忍杀害。这一世她挟狠归来,设计了一场完美邂逅,一步步抓紧夫君的心。前世伤害她的婆母、小姑,这一次她通通不会迁就,狭路相逢,打脸胜!...

主角:谢宴周玉珠   更新:2024-06-03 23:0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谢宴周玉珠的现代都市小说《完整版重生后,狂撩清冷世子爷》,由网络作家“青青紫紫的荒古龙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谢宴周玉珠出自古代言情《重生后,狂撩清冷世子爷》,作者“青青紫紫的荒古龙族”大大的一部完结作品,纯净无弹窗版本非常适合追更,主要讲述的是:她重生了!上一世她低嫁世家,夫君厌恶,婆母不喜,受尽磋磨,后来更是被残忍杀害。这一世她挟狠归来,设计了一场完美邂逅,一步步抓紧夫君的心。前世伤害她的婆母、小姑,这一次她通通不会迁就,狭路相逢,打脸胜!...

《完整版重生后,狂撩清冷世子爷》精彩片段


老夫人倒是没想到他们来得这样快,这日午后她正准备午睡,就听仆妇说周大人已经到了门口。她连忙喊随身嬷嬷丫鬟为她更衣,又让丫鬟们去通知谢家儿郎还有贺氏去门口迎。

梳妆时暗暗称奇,周大人性子确实独树一帜。按照平日京中的作风,她还想好了要怎么三催四请才显得她们国公府的诚意。

两刻钟的功夫,老夫人就带着贺氏及几位谢家儿郎在门口迎接。

周大人的行李也少的可怜,完全不似二品大员应有的行装。老夫人看了看,这和她们女眷平日出门几日带的差不多,却没想到竟是周大人的全部行装。

那边热热闹闹,徐氏作为庶子媳妇,老夫人并没有叫人让她去迎贵客。

等他来时,徐氏才知道自家儿子以后便不去松山书院了,国公府这几日已经在自家建了个学堂,心中感叹老太太真是独断专行。

只不过这时周大人的来头还没传到她这边,所以徐氏便有些止不住的担忧。但她做为庶子媳妇,也不好出去打听,打听了显得她不信老夫人似的。

徐氏这些年,早就明白了一个事,依靠着国公府生存,那就不能碍老夫人和贺氏的眼。

见玉珠正在一旁低头专心绣着帕子,这几日玉珠没有上课,只是上午周嬷嬷教教规矩,便有更多的时间来陪她。下午时分,她们基本都待一块。

徐氏忍不住,便开始向玉珠诉苦。

她忧心谢琛的学业怎么办,难不成请的人还有松山书院那些夫子好。而且人家那处肯定更有学习的氛围,平日还可以和那些个同门多讨论讨论。

又担心谢琛明年便要参加科考,这时将人叫回来,还临时换了个夫子,到时自家儿子不习惯怎么办。

絮絮叨叨的,见身旁是玉珠,自家人放心。所以一说就有些刹不住,将自己心中的担忧都说了出来。

玉珠听后,也不准备和徐氏多议论这个事。且不说周嬷嬷就是老夫人身边的,就说这府上,哪个人没点小心思,到时候说的话不妥,万一老夫人听到风声反倒不好。

况且她自然知道周夫子的来路,只是她也没法说。想到这里,她只得温声安抚徐氏。

“姨母,我听院中的仆妇们说过,老夫人将门虎女,平常做事也最是稳妥,姨母或许也不必担心。且表哥他回来后,我听说日日在房中温书呢!连旁人喊他出去他都没应。”

“我看这京中,不知有多少人羡慕姨母。婆母爱护小辈,子女又听话。就是姨母,我有些想表姐了。”

说完便装作有些难过的微微低头。

徐氏是关心则乱,听到玉珠所言,也放心了些,不再多言。嫁进国公府这么多年,她自然知道言多必失。

况且老夫人办事她也见过,那手段雷厉风行却又有条不紊,只不过谢琛是她儿子,再妥帖的人办事她都忧心。

又见玉珠说道楚玉,她也跟着难过起来,只用伸手拥住玉珠,轻声说道。

“还是我们玉珠贴心,你惯会夸你表哥,也幸得老夫人办事周全。”

顿了片刻又说道。

“姨母也想你表姐,这次中秋原以为她能回府,结果听说她跟着她婆母参加宫宴去了,女子出嫁便由不得自己。只盼着她早日有孕,在那屈府中也算有个依靠。”

小说《重生后,狂撩清冷世子爷》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翌日一早,外头还如前几日一般,寒风凛冽,呜呜的呼啸声吹响在众人的耳边。

王嬷嬷照常给大伙做了饭菜,天气这样冷,即使做好放几日饭菜也不会坏。可却没有装的器具,王嬷嬷便只多做了一满陶罐的菜让他们带着,十几人省着点吃,也能吃两顿。

她已经从玉珠那里知晓,这位领头的少年愿意帮她们递信。她心中感激,自然是使出了十成十的干劲。

不然她带着玉珠这样遥远的路程,途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她心中也十分惧怕。

众人朝食也是吃个肚儿圆,摸摸肚皮,回味的刚刚的饭食香味,跟外面的天寒地冻相比,自然颇有几分不舍。

李珣将留给她们的吃食招呼人送了过去,便拍马准备出发。他也想过带玉珠,可是他们急着回京,路上必定是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实在不方便。

玉珠站在门口一侧,有些失神的看着他干净利落的翻身上马,少年现在便已是风华初成,记得上一世在他几年后回京时更是英姿勃发。

想到他刚及弱冠便请缨上战场,最终尸骨也埋在他最爱的西北,心中一时涌上酸涩。

李珣回眸,两人遥遥相望,在这白雪铸造的世界里,也将彼此刻进心里。

等他们走远,再也看不到时,王嬷嬷便拉着玉珠进入屋里,清点着刚刚李珣给她们留下的食物。

二十斤左右的大米,还有盐巴和十来斤鱼肉、十来斤羊肉,看得王嬷嬷惊喜不已。这些吃食两个人省着点吃,能吃将近两个月。

今日那少年说估计他们十来天便可以到京城,再等京城的派人过来,加起来最多也就一个半月。

玉珠也跟着开心起来,现在她们的吃食不用担心,加上李珣和姨母都是可靠之人,现在只需等着姨母她安排人过来接应她即可。

看着空荡荡的一侧,她心中又有些难受,屋子中央还留有李珣用以隔开两方的木架。又看向身上的黑色大氅,这是李珣担心她受冷强行留下的,大氅上仿佛还残留着他的气息。

虽说李珣现在只是将她当身世可怜的妹妹来看,可是他不知道,这些都令她疯狂心动。

午间,玉珠和嬷嬷用过饭食,王嬷嬷便跟玉珠商量着将其中大部分肉食和米面在山间找一处地方藏起来,那样如果这边出了意外别人也只能拿走一部分食物。而且如果真有人来,这么多东西一时间也不好带。

另外这几日还得找一处落脚之地,这个破庙并不隐蔽。就似昨日,李珣他们轻易的就能发现这个地方,难保过些时日不会有旁的人也同样看到,到时她们两人会有危险。

玉珠自然也认同王嬷嬷的想法,于是商量完毕以后,王嬷嬷便带着大部分食物出了门,去寻找合适的藏身之处。并叮嘱玉珠千万不要出去,受了凉就不好办了。

并且要注意外边的动静,有人来一定不要慌,能跑就跑,不能跑就算了。

现在还在这个地界的一般是老弱妇孺,先将屋中剩下的吃食给她们,借此拖延时间,然后等着她回来就好,她一个还是能打过几个妇人的。

玉珠点了点头,于是两人便在这边安定下来等着玉珠姨母来接。

又过了两日,王嬷嬷找到了另外一处落脚之地以备不时之需,食物也是分别藏在几个不同的地方,隔几日便出门拿一次。

趁着休息的功夫便找了些木板杂草将房子四周围的更严实,确保不漏光也不漏风。白天她们也不点火了,担心柴火的烟雾会吸引一些穷凶极恶之人,只夜晚才在屋内烧火做饭。

就这样等了将近一个半月,二人又在这破屋里过了一个稍显冷清的年。在一个平平无奇的白日,终于迎来了侯府的人。

此时玉珠和王嬷嬷正在屋子内裹着大氅和被子闲聊,白日不敢烧火,所以屋中比夜晚还冷一些,两人也只能通过闲聊来缓解苦闷。

在王嬷嬷将某个道听途说的故事讲到这个月的第八遍时,玉珠听到了隐约听到人踩积雪的“咯吱、咯吱”脚步声。

玉珠推了推王嬷嬷,手往门口一指,王嬷嬷明白了她的意思,也下意识的噤声,两人小心起身走到窗边拉开一小条细缝看去。

见到远处一行来人穿戴整齐,且看着衣着样式都差不多,玉珠便知道是侯府的人来了。她的第一反应是狂喜。

却不是因为侯府中的人来接她而喜,而是因为,她确确实实改变了上一世的走向。

这一个多月,她都异常迷茫,如果说她接受了自己的重活这个事实。可她不知道会不会一个人一生的路线都是既定的,她不能改变,如此那般的话,她不觉得重活还有任何意义。

可是如今来看,她已经走出来了第一步,她改变了王嬷嬷上辈子因为身体受凉,一辈子受病痛折磨的结局。也改变了她因为这次逃难受凉导致后面无法生育。

玉珠姨母那边安排了十来个侯府守卫,还有她屋中的管事嬷嬷还有两个丫鬟,跟着李珣一名亲卫的带路,很顺利的来到了玉珠她们的住处。

管事的周嬷嬷倒是来过昌州几次,以往去昌州送礼都是她去的,也见过玉珠,自然认得她。

昌州的事她也听说过,见自家夫人娘家遭如此大劫,她也心中有几分难受。

等见到了玉珠,见她眉眼平和,肤色白皙莹润,看着和夫人都有三分相似。

心中难受的劲也好了几分,夫人姐姐至少还留了一分骨血,也让夫人心里有个安慰。

而且看着便知道,小女娘被那贴身仆妇保护的好,并没有被人糟践。不然她一个孤女,遭遇了那些事,即便去了京城,自家夫人也不方便留她在侯府。

玉珠见那嬷嬷的神色从远处便愁眉不展,在细细打量她片刻后眉头也舒展起来,便知道她是如何想的,见她眉头舒展玉珠心中也跟着定了下来。


至此,国公府由昌盛走向衰败,即使官家扶持,却抵不住国公府无人在朝堂的尴尬局面。

过了十多年,大表哥二表哥开始在朝堂上崭露头角,国公府才又出现在世人眼中。

大表哥谢宴周年纪轻轻便位极人臣,长相更是相貌堂堂。众人都说他博学多才,儒雅知礼。

但和他仅有的几次碰面,玉珠却觉着。他实则倨傲冷冽,如松柏独立世间,坚韧不屈。

不然也不能在国公府没落之际,仅凭他一人便扛起国公府的荣耀,令国公府恢复往昔的繁盛。

而二表哥谢琰,从小被放逐在偏院,只给了一个年岁相当的书童任其自生自灭。虽给了份例,但这国公府的人,哪一个不是八百个心眼子,份例里面好的东西也能名正言顺的换成差的。

这位表哥当时住的院子就在她附近,所以她也略知一二,身为国公府二公子,所住的院落里面的布置便是比她一个打秋风的亲戚还破落些。

府中的人难道看不到吗?大伙儿都门清,只是府中没人为他出头,所以也没人理会这些。

本以为这人在这种条件下,最后也会庸庸碌碌过完此生。

玉珠前世与他见过的次数有很多,毕竟院子离得近,平日她出门给姨母请安,便会碰到他去学堂上课。

谢琰总是穿着一身鸦青色圆领长袍,看着身姿英挺,却总是抿着唇且孤僻不善言辞,有种生人勿近的气场。所以侯府的人即使看不惯他也不敢当面对他说什么。

玉珠当时却觉着这人极为危险,实在是年纪轻轻便让她害怕,威压甚重。

最后她也经常听姨母提起他,考取功名后便脱离国公府,原以为只会一辈子止步于七品。却没想到他默不作声一步步往上爬,最终位极人臣。

成为官家手中一把最锋利的刀,指哪打哪。在险诡的权利风云中,他如鱼得水却也举步维艰。

只是听说他有龙阳之癖,不喜欢女子,所以也一直没成婚。

听着还行,这方面玉珠也不在乎。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嫁给他的话,着实不安全啊!自古以来,官家手中的刀最后也会变成一把顶罪的刀。

所以大表哥谢宴周反倒是第一人选。

想到这里,玉珠精神一振,突然就想好了这一世想活成什么模样。

上辈子她是怯弱的,因为她的怯弱,导致她那一世,心中总是憋屈的。

可她憋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因为,在这个时候,就算她表现出不喜或者不满,也无法改变什么。

男子纳妾并不是过错,对于很多人家来说,男子纳妾反倒是能显示家财颇多。

自己没记错的话,大表哥谢宴周并没有什么龙阳之癖,而且上一世他三十都未成婚。也有人问过他,为何不成婚,他只说无意。

而且大表哥也没有通房妾室之类的。

玉珠想着,二表哥龙阳之癖,大表哥估计是某方面不行。

但她上辈子也是守活寡,这个她真的不介意,又能和姨母在一个宅院,又没有莺莺燕燕,而且大表哥知道是自己的问题肯定也会安抚她。

有钱有势无烦恼,这简直是天大的幸事。老天爷,你终于肯对我好了。

翌日醒来,王嬷嬷过来照顾玉珠穿衣,只觉得自己女娘比前面那些时日,看着精神气都不一样。

她只以为玉珠是见了亲人心里有了依靠,心里安定了下来,所以跟着精神气也足了。

王嬷嬷笑眯眯的,她这十年都和玉珠在一起,玉珠心里头开心她也开心。

穿好衣裳,玉珠便跟着徐氏派来传话的周嬷嬷一同去了主院。

谢六爷和徐氏所在的院子是在这国公府西边一角。说是一角,其实占地面积还挺大的,谢六爷和徐氏居其中最大的院子梧桐院,表哥表姐的院子都在主院后面。

自己的院子则在一侧,都离的不远。

走了小半刻钟,便到了姨母的院子。

今日姨父也在,玉珠想着,应当是姨母发了话,不然这个时辰,姨父应当去当值了。

徐氏笑盈盈的起身牵起玉珠,玉珠看着眼前的姨父,长相确实不错,虽年逾四十,但是肤色白皙,还未蓄须,看着便年轻许多。

估摸着吃了朝食就要去当值,身上还穿着六品绿色官服,更显得人清隽又带着成熟。

谢六爷见进来一个十岁左右的女童,肤色莹白带粉,姿颜姝丽,虽然年岁还小,但却容颜不俗,像极了将绽放的红山茶。

知晓这就是自家夫人的外甥女,难怪这模样与自己夫人有几分相似,

玉珠行了个万福礼,脆生生的道。“姨父好。”

见她落落大方,谢六爷心中也高兴了几分,开口道。

“你便是玉珠吧!这一路走来辛苦了,在国公府就当自家一般,平日刚好也可以多陪陪你姨母,她也正想你。”

说完便准备先行离开,今日自己夫人让他过来,已经耽误了上值时间,又招呼徐氏好生款待,便快步离去。

屋里的众人见六爷离开,眼见着气氛便放松了许多,徐氏连忙招呼玉珠和楚玉去饭厅吃饭。

就这样,玉珠在国公府的日子便安稳下来。

很快便到了前世老夫人召见她的日子,原本玉珠期待着老夫人会召见她,她也能见到李珣。

可是这一世的老夫人,并没有召见她。

徐氏是庶子媳妇,本来跟老夫人就不亲近。平日老夫人更是免了徐氏的请安。等自己独子国公爷救驾去世后,老夫人更是基本闭门不见。

当晚玉珠想了想,老夫人出身将门,估摸着上辈子见她也是因为听说她和嬷嬷两人靠着两条腿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逃难上千里,所以见见她。

这一次没见到李珣,她心中失落却也没有办法。

自家表哥还有大表哥谢宴周和二表哥谢琰现在都在松山书院读书,三个月才回来一次。

上次自己来京时,表哥刚去松山书院没几天。

玉珠算着时间,这次应该是表哥们从松山书院回来,便跟着李家去了西北。


徐氏知晓周嬷嬷在安慰她,她深深的叹了口气,似想将心中憋着的那口浊气排出去。道。

“嬷嬷,我自是知晓那妇人成不了事,只要老夫人在,我便可以安安稳稳待着。可是瞧见六爷刚刚那番模样,即使这—场算我胜了,心中也觉得索然无味。”

“十几年的时光耗在这里,—辈子耗在这里,胜了外边那个女子又怎么样。嬷嬷,我真的是恨啊!”

周嬷嬷看着徐氏,她平日温柔的脸上现在却有些明显的痛苦之色。她轻叹—声,却不知怎么安慰了。

玉珠乖巧的带着王嬷嬷出了门,这—晚,她瞧着外边的月色,没有了昨日的难眠,只觉得多了几分面对世间的勇气。

翌日—早,玉珠依旧带着王嬷嬷去了徐氏房间,却见梧桐院的丫鬟仆妇并无异常,—如往常—般伺候着。

徐氏昨日已从周嬷嬷那边知晓昨日玉珠说的,她眼中带着安慰,等二人用过朝食,她拉着玉珠去了内室榻子上坐着。

“来,娇娇,吃些瓜果。”

说着徐氏便将小几上已经剥好并放在小碗中的石榴籽推了过去,石榴红的晶莹剔透,在白瓷碗里,犹如上好的宝石—般。

玉珠见徐氏神色正常,心中也放心—些,她最怕徐氏想不开。过苦—些的日子不怕,毕竟徐氏还有—双儿女,再苦衣食住行都不用担心。

想不开才是最麻烦的。

“姨母。”玉珠小心的喊道。

见外甥女虽然怯弱胆小,却始终爱护着她,这种心意在这个时候更加难得。徐氏心里头觉得安慰,也跟着她起的话头将话说开。

“娇娇,你是不是担心姨母会被送出府,往后常伴青灯古佛,在寺庙度日。亦或是,以七出之条被休弃。”

玉珠有些惊讶的抬头,却只见徐氏慈爱的眼神。她心间酸涩,泪水瞬间蓄满眼眶,好似替徐氏觉着委屈,只低低“嗯”了—声。

徐氏见她心思这样纯善,轻笑的拍拍她的手。

“我们娇娇放心吧!国公府才不会因为这点事将姨母休弃呢!这里可不是谢显中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国公府自有国公府的规矩。”

玉珠听到这话,忍不住眼睛瞪得睁圆,她实在惊讶,徐氏都将谢六爷打伤了,竟然还有这样的底气。

在外头,就算娘家比婆家好上几分,且娘家宠爱,那女子也没这样的底气。

徐氏见她这模样,心中更开心了,只拉住了她的手,声量都大了些。

“那女子闹上门,别家或许就捏鼻子认下了,我们国公府可不会。老夫人会为我做主的,只要我没做对不起谢显中的事,他可治不了我。”

周嬷嬷在—旁,见徐氏没被影响本来还觉着心中宽慰,嘴角也不自觉的露出了笑意。可听见徐氏越说越露骨,瞬间便急了,连声呵斥让—旁的丫鬟仆妇也只当听不到。

玉珠只觉得徐氏和身旁仆妇的态度真的让她心中惊讶万分,竟然没想到国公府的规矩这样顶用。她从未遇到这样的事,心中竟有几分荒诞之感。

世间的天平都是偏向于男子,可是国公府,以及国公府的老夫人,却尽力给了女子—份权利。

对,权利,—份在世间可以无视男子喜恶依旧好好生存下去的权利。

想着想着,心脏却跳动的比往常更厉害几分。

徐氏都这样了,依然可以不让妾室碍眼。在自己院中作威作福,甚至谢六爷都动不了她。


听着太后说今日定国公府老夫人来了,他有短暂的沉默,又自然的端起茶杯。帝王早就练就了不会喜形于色,太后作为他的母亲,却察觉到了。

庆和帝不自觉的想起那个女子,他当年风华正茂,有着壮志豪情,要将父皇留下的江山弊端尽数革除。可是即位两年,才发现有太多无奈。

随着而来的便是扩大后宫,他与皇后少年夫妻,自然是不愿意,却无法抵挡前朝的声音。

那人也跟着别的世家贵女进了宫,庆和帝现在想起来,却不记得她进宫时的音容了。

只记得她是一个很温柔很腼腆的女子,因着她不爱说话,也不求宠。他那时还没现在这样可以一言堂,不能独宠皇后,所以便经常去她房中坐坐。

作为皇帝事务繁忙,太多的事牵绊住他,不管去哪里,谁人不有私心,谁人不求宠。来她这边坐坐反倒成了他休息之处。

然后她便成了人家口中的宠妃。

她入宫第三年,他早已习惯了她,习惯她的温柔,习惯她就算在床榻之间也不爱出声,只是他有时生气用力了些她才会低声哀求。他习惯了她,却也不爱她。

入宫第五年,明明喝着汤药,她却怀孕了,可惜没有保住。他看着她面色惨白,身下的血浸透床单,又听着她在屋内痛哭失声。

内侍禀告,是一个五个月大的男婴流下来了。他当时木然片刻,觉得可惜,又觉得不可惜。毕竟他和皇后的长子还小,才七岁,难保她生下了孩子不会有旁的想法,他喜欢她简单些。

喜欢,想到这里,年轻的帝王又沉默了。

入宫第八年,她再次怀孕,这次怀孕,她比以往更加小心,庆和帝能看出她眼底的期待。

他记得那次正是夏末,看完奏折后便去她房中休息,晚间拥她入怀,夏末带着丝丝凉意,极为舒服的天气。

她的身子已然笨重起来,人却还是很温柔,轻轻的说着想他安排几个人保护她,他只说会跟皇后说说,给她安排妥当。

他当时想着,生下来也可以,毕竟长子已经十岁。她却没能逃过难产,生下瘦弱的孩子,最后又和孩子一同没了。

想到这里,庆和弟喉间发哽,他突然不知道如何再提起她。

自己如今和皇后伉俪情深,传为民间佳话,皇长子和皇次子都是皇后所出,另外还有一些公主和年龄小的皇子。

那人容貌只能说是清丽,也比不得来来往往的这些女子。可是……。

庆和帝突然意识到,他不能再想了。

做为一国之君,他不应该拥有这样的情绪。

庆和帝微微侧头,随即跟太后笑着说了声。“母后,国公府那边请周大人过去就请吧!她们那边确实无人教导年轻的一辈。”

“说起来,国公爷也是不错的,只不过为救儿臣没了,实在可惜。”

说完这句,母子两人又沉默了。太后心善,本来今日就多了几分惆怅,庆和帝想起故人,也难免有几分分心。

母子两人聊了两句,庆和帝便借机先回去看奏折了。

太后看着自家儿子的背影,心中突然觉着那背影有些落寞。自己儿子虽贵为天子,在位几十年,可是他可能很多东西也无法顾全,甚至他不敢深想。

她忽然记起先帝说的,拥有天下,便是会失去一些,这是应该的。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