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女频言情 > 《穿越后,她带着空间去逃荒》柳潇云柳潇珠全集免费在线阅读

《穿越后,她带着空间去逃荒》柳潇云柳潇珠全集免费在线阅读

指墨随风 著

女频言情连载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其他小说《穿越后,她带着空间去逃荒》,讲述主角柳潇云柳潇珠的甜蜜故事,作者“指墨随风”倾心编著中,主要讲述的是:柳潇铭赶着马车直接去了粮铺的门口。他问了一下价格,白面的价格比平常稍涨了一些,还好,涨的并不多。买了两百斤白面,一百斤玉米面,盐、糖各买了十斤,又买了一些调料,这些都是必须买的,他手里又有了银子,能多买点就多买点吧,过一段时间,恐怕又要涨价了。将买好的东西装上马车,赶着马车又去了米铺。问了一下掌柜,米价涨的也不算多,立即买了两百斤精米,一百斤糙米。等把这些东西都装上马车,不可能再买其他东西了,因为马车已经装不下了。柳承南和柳承北直接坐在了米袋子上。柳潇云和嫂子挤在了一起,两人不由的笑了,好在...

主角:柳潇云柳潇珠   更新:2024-03-13 10:5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柳潇云柳潇珠的女频言情小说《《穿越后,她带着空间去逃荒》柳潇云柳潇珠全集免费在线阅读》,由网络作家“指墨随风”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其他小说《穿越后,她带着空间去逃荒》,讲述主角柳潇云柳潇珠的甜蜜故事,作者“指墨随风”倾心编著中,主要讲述的是:柳潇铭赶着马车直接去了粮铺的门口。他问了一下价格,白面的价格比平常稍涨了一些,还好,涨的并不多。买了两百斤白面,一百斤玉米面,盐、糖各买了十斤,又买了一些调料,这些都是必须买的,他手里又有了银子,能多买点就多买点吧,过一段时间,恐怕又要涨价了。将买好的东西装上马车,赶着马车又去了米铺。问了一下掌柜,米价涨的也不算多,立即买了两百斤精米,一百斤糙米。等把这些东西都装上马车,不可能再买其他东西了,因为马车已经装不下了。柳承南和柳承北直接坐在了米袋子上。柳潇云和嫂子挤在了一起,两人不由的笑了,好在...

《《穿越后,她带着空间去逃荒》柳潇云柳潇珠全集免费在线阅读》精彩片段


柳潇铭赶着马车直接去了粮铺的门口。

他问了一下价格,白面的价格比平常稍涨了一些,还好,涨的并不多。

买了两百斤白面,一百斤玉米面,盐、糖各买了十斤,又买了一些调料,这些都是必须买的,他手里又有了银子,能多买点就多买点吧,过一段时间,恐怕又要涨价了。

将买好的东西装上马车,赶着马车又去了米铺。

问了一下掌柜,米价涨的也不算多,立即买了两百斤精米,一百斤糙米。

等把这些东西都装上马车,不可能再买其他东西了,因为马车已经装不下了。

柳承南和柳承北直接坐在了米袋子上。

柳潇云和嫂子挤在了一起,两人不由的笑了,好在她们姑嫂都不是胖子。

“先回家,明天我再来县城买布料吧!”柳潇铭赶着马车说道。

也只能先这样了!

马车比牛车可快多了,半个时辰就回到了柳家村。

“潇铭,买马车了!”路边的村民看到了,惊奇的问。

柳潇铭笑了笑,简单回应,“是!”

买马车的事,瞒也瞒不住。

既然买了,他也不想瞒,村里有两户人家也有马车。

回到了家里,将马车上的东西卸下来,搬到房间里。

“嫂子,晚上蒸大米饭,我来做红烧兔子肉!”柳潇云笑着说。

“好,听你的!让你哥将那只兔子处理一下!”章氏打开米袋子,准备蒸白米饭。

“哦,吃兔子肉喽!”两个小家伙在院里兴奋的嚷嚷着。

柳潇铭乐了,“中午吃大米饭,晚上还吃大米饭,吃吧!反正买的米多!”

柳潇云将那只兔子拎了过来,“哥,嫂子让你处理一下!”

柳潇铭接过来那只兔子,疑惑的目光看向妹妹,“这只兔子挺肥的吗,真的是你在山上打到的!”

“那当然,昨晚吃的炖野鸡肉,你没有赶上!今天晚上吃红烧兔子肉!怎么样!”柳潇云说道。

“啊,小丫头,你什么时候学会做红烧兔子肉了?”

柳潇铭直摇头,这还是他那个性子内向的妹妹吗?

“潇云,拿点柴过来。”章氏喊了一声。

“诶!”,柳潇云连忙答应着去拿柴火。

章氏在灶台边烧火蒸米饭,看着柳潇云炒红烧兔子肉。

柳潇云炒菜动作麻利,与以前真的是判若两人。

晚饭做好了,点亮油灯,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吃晚饭。

“嗯,真不错,红烧兔子肉真香!”柳潇铭说着,将一块兔子肉夹到妻子的碗里。

他也看出来,妻子几乎不吃肉,只是吃着大米饭。

“潇云,你也吃!”章氏夹了一块兔子肉放到柳潇云碗里。

“嫂子,我吃着呢!”柳潇云说着,也夹了一块兔子肉放到嫂子碗里。

两个小家伙管不了那么多,一口米饭,一口兔子肉,吃的太香了!

柳潇铭大口的吃着饭,心中很是清楚,是妹妹让这个家过上了好日子。

一家人正吃着晚饭呢,突然听到了村里的敲锣声。

柳潇铭放下饭碗,“出什么事了!怎么晚上开始敲锣了!你们先吃着,我出去看看!”

村里面无事不会敲锣,有事了,需要召集村民,才会敲锣。

召集村民的地点一般在村里柳氏祠堂的院里。

这个时候正是饭点,村民一般都在家里吃晚饭。

听到锣声,大多数家里的男人陆续开门从家里走出来,三五一群的向柳氏祠堂走去。

“这是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正吃晚饭呢,这么晚了还召集大家!”

“谁知道呢,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唉,听贺猎户说,县城门口聚集了不少的难民!”

“县城离柳家村还远着呢!有柳家村什么事呀!”

“难啊,荒年都过的不容易!”

“听说米价又涨价了!”

“碰上这干旱的鬼天气,还让不让老百姓活了!”

“再干旱下去,秋收也不行,老百姓真的没有活路了!”

……

柳家村除了沈家、贺猎户家是外地搬迁过来的,其他的都是柳家村的本族人。

但是召集村民的时候,沈家、贺家也会去柳氏祠堂。

到了祠堂,族长和里正都在院里站着。

族长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也拄着拐杖站在那里,年龄大了,腰杆已经挺不直了。

里正名叫柳秉德,四十多岁,身材高大,为人公平正直。

看着村民陆续到了院里,柳秉德清点了一下人数。

随后,他对族长说,“叔,每户都来人了,可以和大家说了吧!”

族长点点头,心情看起来很沉重,“别管太多,说吧!”

村民们不明所以,究竟出了什么事了,族长和里正的脸色怎么看起来那么凝重。

村民们低声议论着。

柳秉德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各位村民,大家稍安毋躁,听我说……”

他又看了看族长,接着说,“今天呢,得到一个消息,邻镇的一个村子出现了逃难的流民,这些流民呢,聚集在一起,抢了这个村子的粮食,接下来,这些流民会到哪个村子抢粮食,谁也不知道。”

村民们一听到流民到村子里抢粮,顿时人心惶惶,有人高声说,“流民进村抢粮,难道官府就不管了吗!”

柳秉德抬高了声音,“大家少安毋躁,听我说,不是官府不管,而是流民太多,再加上山匪趁机作乱,官府根本管不过来。”

“什么,官府都管不过来,那不乱了吗!”村民们一阵慌乱,他们也没有了主意,这可怎么办!

柳秉德又清了清嗓子,“看目前的情况,我与老族长商量了一下,柳家村存放在祠堂里的族粮本来有三千斤,去年碰到干旱天气,已经分了一千斤族粮,现在还有两千斤族粮,这些族粮不能让那些流民抢了去,经过与老族长商议,一致决定,将这两千斤族粮分给大家,大家各自保存自家的粮食吧。”

听了柳秉德的话,村民们都不再说话,心情都变得异常沉重起来。

村民们都知道,柳氏祠堂里存放的几千斤族粮,那是柳家村村民的救命粮,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族长与里正是不会作出分这些族粮的决定。

柳氏祠堂共有六个房间。

其中三个房间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牌位,柳家村的村民们在此祭祀祖先,柳氏子孙办理婚丧寿喜,也可以在此办理。

另外三个房间有三个粮仓,一个粮仓存放有一千斤粮,共有三千斤粮。

这些粮仓既不是官仓,也不是义仓,而是老族长发动族里的人自发建的粮仓,这些粮仓存的是族粮,丰收的年份大家存粮,碰到灾荒年,这就是族里人的保命粮。

老族长年轻的时候发动大家建的粮仓,现在老族长已经七十有余,这些粮仓也有了几十年了,粮仓里的族粮也没有断过。

粮仓里存的族粮都是带壳的稻谷,存放的时间可以长一些。

今天,一是为了预防流民到村里抢粮,二是因为天气干旱,秋收看来也是无望,村民们生活十分困顿,老族长与里正商议,决定将所有的族粮分给大家。

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柳秉德继续对大家说,“目前呢,边境又起了战事,徽宁府的几个县的村庄都出现了流民抢粮,流寇杀人,山匪屠村,加上今年又是灾荒年,形势逼得我们不得不搬迁,说得好听些是迁移,实际就是去逃荒,去一个老百姓适合生存的地方。”

柳秉德稍停顿了一下,加重了语气,“迁移的事,不作勉强,大家自己决定!有亲戚的可以去投亲,有好友的也可以去投靠,明天下午,随我一家搬迁的村民可以到村口大柳树下集合,话只能说到此,现在大家回家拿袋子,准备分族粮。”

里正虽然没有明说是举村迁移,但是所有的村民都听出了是什么意思。

举村迁移,这在柳家村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事情来的太突然,谁都没有思想准备,一时,大家都沉默了。

沉静了一会儿,终于有人说,“里正,我们都走了,那祠堂怎么办!”

这时,老族长发话了,“我老了,走不动了,我守着柳氏祠堂!”

柳秉德看了看老族长,想说些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村民们又是一阵沉静,老族长难舍柳氏祠堂,其实大家都难舍柳家村。

穷家难舍,再穷,那也是从小生活长大的地方,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抛家舍业,背井离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

“唉,几辈人攒下的家业,盖好的房子,就这样说走就走了吗!”

“不但有房子,还有几亩田地呢,熬过今年的旱灾年,万一明年的年景又好了呢!”

“碰到了山匪屠村,难道还有命在吗!”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已经连着两年干旱了,与其在这里熬着,不如出去找条活路,还是去逃荒吧!”

“不管迁移到哪个地方,还是要盖房子,买田地,到时候又哪有银子去做这些事呢!”

……

总之,愿意迁移的占一半,这些人里面,年轻人居多,他们愿意到外面闯出一片天地。

摇摆不定的也占一半,当然是四十岁以上的人居多,他们舍不得房屋,舍不得田地,更怕是迁移到了外地不适应,也没有了从头再来的勇气。

在村民们的议论声中,老族长拄着拐杖进了祠堂,看着列祖列宗的牌位,希望能佑护着这些族里的人吧。

柳秉德再次发话,“大家不要再议论了,回家拿袋子,准备分族粮。”

村民们还是散去,回家拿袋子去了。

柳潇铭心情特别复杂,他今天刚买了几百斤粮,还准备盖新房子,置买田地呢,却听到了一个举村迁移的消息。

其实在县城做木工的这些天,他也听掌柜说过,县城有的大户已经举家搬走了,吃的用的东西都开始涨价了。

他一开始没有在意这些事情,始终觉得这些与他一个小老百姓没有多大关系。

今晚听了里正说的话,他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甚至关乎到生命的安全。

柳潇云和嫂子正坐在灯下说话呢,看到哥哥回来了,忙问,“哥,你回来了!”

“承南和承北睡着了吗?”柳潇铭问。

章氏点点头,“嗯!两个孩子都睡了,村里敲锣召集村民,是有什么事吗?”

于是,柳潇铭将里正在祠堂院里所说的话重复说了一遍。

“啊!举村迁移呀!”柳潇云与章氏都听愣了。

听说一会儿要分族粮,章氏忙起身给他找袋子。

柳潇铭拿着袋子去祠堂分族粮了。

章氏姑嫂两人坐在那里半天没有说话。

章氏想的是,她曾经与养母逃难过一次,没想到眼下又要去逃难。

柳潇云没有想到,她刚穿越过来,对柳家村还不熟悉,就要面临着搬迁。

不过,她心里想着,搬迁到一个新的地方也可以,反正她手里有金子,搬到哪里都可以让家人生活的很滋润,最好去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只是举村迁移的话,会去什么地方呢,这个好像只有里正知道。

除了今天去了一次县城,她对眼前的一切简直说是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

原主记忆里的东西也只是有关柳家村的事,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柳潇云注意到了嫂子的情绪有些低落。

“嫂子,你怎么了!”柳潇云轻声问道。

“没事,想起以前逃难的事了!”章氏抹起了眼泪。

柳潇云顿时明白了,嫂子经历过逃难,知道出门在外讨生活有多难。

听说又要去逃荒,难免又想起了以前的往事。

“潇云,八年前,我逃难时饿晕在家门口,没有公婆给我一口饭吃,真的就要饿死了!”

章氏无声的抽噎着。

柳潇云只能安慰着嫂子,“嫂子,别想太多了,都过去了!”

稍时,章氏止住哭泣,“唉,你想像不到,当时路上饿死了多少人!”

柳潇云不知道该怎么劝慰嫂子,那种一路讨饭的痛苦经历留下的阴影,她从嫂子吃饭时都能看得出来。

饭桌上,不管是谁掉到桌子上的一粒米,收拾饭桌时,嫂子都会捡起来默默吃掉。

嫂子还习惯吃汤泡饭,这样可以将饭吃的更干净,她觉得这样吃不浪费。

柳潇云很想对嫂子说,吃汤泡饭是不浪费,但是长时间会伤胃。

柳氏祠堂,柳秉德让村民们排好队,依次给村民们分族粮。

族粮按人头分,每人五斤,分粮有序进行。

排到柳潇铭的时候,他撑着布袋,有人给他装了二十五斤粮。

柳秉德看了看他,“潇铭,听说你买辆马车?”

柳潇铭点了点头。

“不错!”柳秉德一边赞许,一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边上有几个村民都听见了,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村里可没有几户人家能买上马车。

此话让柳如山也听了一耳朵,他很是惊讶,潇铭这小子什么时候买的马车,没听他说呀,这是在县城发财了吗?

“潇铭,你等我一下!”柳如山喊了一嗓子。

柳潇铭连头也没回,只是说了一声,“大伯,家里都还等着我呢,我先回去了,有事改天再说吧!”

有沈家与柳潇珠订亲那档子事膈应着他,他与柳如山这个大伯也渐渐远离。

回到了家里,屋里还亮着灯,看到妻子与妹妹都在等着他。

柳潇铭将袋子放下,也坐了下来。

“哥,嫂子,你们是怎么打算的!”柳潇云问道。

柳潇铭叹了一口气,“能怎么办呢,还是跟着里正一起走吧!”

“里正有没有与大伙商议去哪里?”柳潇云接着又问。

“没有,里正只是让明天下午在村口集合。”

柳潇铭看着妹妹,总觉得妹妹有哪里跟以前不一样。

章氏站起身,说了句,“我去和面,今晚先烙一些饼。”

出门在外,没空或者不方便做饭的时候,烙饼作为干粮,可以在逃荒路上吃。

柳潇云忙说,“嫂子,我给你烧火。”

“我去挑两桶水。”柳潇铭也站起身。

柳家村有五十多户人家,村中本来有三口水井。

连续两年干旱,不但绕村小河的河水枯竭,村里也只剩下一口井有水。

所以柳秉德规定,村民们限量打水,每户村民每天只能打两桶水。

柳家村的村风还不错,五十多户人家,除了极个别人,大家都自觉遵守里正的规定。

看着哥哥挑着两个水桶去挑水了,柳潇云想着,怎样才能将空间里的灵泉水拿出来。

今天新买的面粉在堂屋放着,还没有倒进面缸呢。

章氏拿了面盆去了堂屋,准备取一些面粉。

“嫂子,多盛点面粉,多烙些饼!”柳潇云趁嫂子去了堂屋,从空间里取了两桶灵泉水倒进水缸。

“好,听你的,多和点面,多烙些饼!”章氏在堂屋回应着。

柳潇云不禁笑了,穿越过来,已经听嫂子对她说了几次“好,听你的”这样的话。

章氏端了大半盆面粉回到厨屋,用瓢舀水的时候,她看到水缸里的水好像多了。

“水缸里的水还多呢,你哥又去挑水!”

“嫂子,你先用水缸里的水和面,等我哥挑水回来,可以用来烧水洗澡!”

“也行!”章氏说着和了一大盆面,放在那里先醒着,一会儿准备多烙些饼。

“潇云,你烧火,我来炒些酥油茶!吃的时候,用开水冲开就可以吃了。”章氏说着又取了一些面粉、菜籽油。

“嫂子,炒五香酥油茶吧!这样可以更好喝一点!”柳潇云顺口说道。

章氏好奇,“啥是五香酥油茶?你会炒吗?”

“将花生、芝麻碾碎,调料也弄碎,用油、盐炒一下,再将它们与面粉一起炒!”

柳潇云吃过五香酥油茶,知道里面有花生、芝麻。

章氏摇摇头,“哪里有花生呀,家里只剩下一些芝麻!调料也没有了!”

柳潇云的灵泉空间里倒是有花生,可找什么借口拿出来呢。

“有芝麻也可以,炒酥油茶的时候放些芝麻也好吃!”

“我怎么突然发现,你现在嘴挺刁的!”

“是吗,没有吧!”柳潇云听嫂子说完,她有些心虚,可不敢乱说话了。

看嫂子准备炒酥油茶了,她开始烧火。

一会儿,酥油茶就炒好了,盛到盆里先晾着,晾凉了再装起来。

等柳潇铭挑水回来,她们已经开始烙饼了。

“哥,你挑的水先放在院里吧,一会儿烧水洗澡!”

“嗯,这一路上,家家户户好像都在烙饼,到处都是饼香味!”

“烙白面饼的不多吧!”章氏看着柳潇云感叹着,有种莫名的优越感。

柳潇铭也知道,村里的人大部分在烙杂粮饼。

他今天买了两百斤白面粉,他家现在可以烙白面饼。

现在想想,好像做梦一样,妹妹竟然在山上捡了两块金子,让家里的生活一下子好了起来。

现在家里有大米、糙米、白面、玉米面,还有一辆马车,在以前,这是他想也不敢想的事。

当初,爹娘相继离世,沈家又与妹妹退亲,他曾想着,是不是妹妹的命不太好。

如今看来,妹妹哪里是命不好,简直是运气太好,妹妹才是这个家的福星。

放下水桶,柳潇铭拿了草料去喂马。

柳家村,突然到来的变故,村民今晚很难入眠,每家每户都在为逃荒作准备。

年中官府已经发了一次赈灾粮,现在世道不安宁,这一年不可能再发赈灾粮了。

几个月以来,一滴雨水也没有,秋收也指望不上了。

今晚族粮领到手中,熬稀粥喝,还可以撑上一段日子。

家中有多少杂面粉,都先拿出来烙饼,为逃荒路上做准备。

明天上午可以到镇上再买一些粮食,不过听说粮食已经涨价了。

唉,农民手里那少的可怜的银两,不到必要的时候是舍不得花的。

柳家村,老族长的家里最富有,他的大儿子在县城开着酒楼,小儿子在县城开着绸缎庄。

两个儿子都在县城买了房子,儿子、孙子都在县城生活,一直让老族长搬去县城。

老族长惦记着柳氏祠堂,在县城住了没几天就回了柳家村。

没办法,两个儿子只好留一个下人在柳家村服侍着他。

目前,连年灾荒,世道不稳,举村要搬迁,老族长也不愿意离开柳家村,他的两个儿子已经劝说多次也无果。

村民们都已经将族粮领回去了,老族长拄着拐杖走到存放族粮的房间。

看着空空的三个粮仓,老人叹口气,抬拐杖轻轻的敲打着粮仓,多少年了,粮仓从来没有如此空置过。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