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畅读佳作沅娘

畅读佳作沅娘

乙女心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古代言情《沅娘》,现已上架,主角是沅娘李大山,作者“乙女心”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主角:沅娘李大山   更新:2024-03-07 12:3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沅娘李大山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佳作沅娘》,由网络作家“乙女心”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古代言情《沅娘》,现已上架,主角是沅娘李大山,作者“乙女心”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畅读佳作沅娘》精彩片段

“沅娘,沅娘,你怎么了?”中间屋的门口站着一个高大的中年男人,男人的两鬓有了些许白发,麦色的脸膛,额上有两道皱纹,右眉眉尾到右耳处有一道凸起的伤疤,像一条扭曲的蜈蚣趴在脸上,但丝毫未损男人英俊的面容,添了几分坚毅之气,正是养父李大山,大哥二哥都随了养父的身材与长相,也是两枚英俊的帅哥。

“沅娘,快进屋来,暖一暖。”养父李大山冲着呆愣的沅娘唤了一声,沅娘这才清醒过来,哎了一声,挎着小篮子进了中间屋门,李大山一瘸一拐的走进正屋堂中坐下,堂中有一张四方桌,桌上斑驳的痕迹一看就年代久远了,四边放着四条长凳,桌子上摆着一个茶壶,四个茶碗,“孩他娘,沅娘,快来喝点姜汤,暖一暖身子,冻坏了吧,”李大山提着茶壶,分别倒了两碗姜汤,刚倒出来的姜汤,还冒着腾腾热气,沅娘和刘氏分别把挎在胳膊上的篮子放在了桌子上,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姜汤中生姜的辣味顺着食道流进了胃里,这才觉得身上暖和了一些,屋子里有一丝热气,也是从烧暖的热炕上涌出来的,村子里的人穷烧不起炭,所以不会烧炭盆,只有热炕,秋天的粮食收完了,就把地里干透的秸杆拖回家烧灶,烧炕用。“孩他娘,东西都卖了吗?卖了,卖了”刘氏回道,“皮子卖了二两银子,帕子卖了二十文,够咱们今年过冬和过年用了,还给你买了几帖治腿疼的药膏。唉,买那干嘛,贴了也没用。”李大山叹气道,“爹,您说啥呢,总是能缓解点,您晚上疼得翻来覆去,当我听不着呢,女儿没别的本事,也就会绣个花了,还不让我孝敬您。”沅娘放下茶碗,拉着李大山的胳膊晃来晃去,撒着娇,李大山笑着说:“好,好,好,女儿大了,知道心疼爹了,沅娘最乖了。”刘氏看着这一幕撇了撇嘴,没吭声。

丈夫李大山的心都长偏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不疼,把个捡来的当宝,两个儿子也是傻的,跟他爹一样,有啥好吃的好玩的先紧着这个妹妹。

大儿子十四岁那年闹了灾荒,丈夫又摔了腿,好多人家为了生存,只能卖了女儿,她也想把沅娘卖了换钱,给丈夫治腿,本来把两个儿子支了出去,领了人贩子家来,却不想被小儿子发现了,小儿子把沅娘护在了身后,说什么也不让带走沅娘,大儿子等不来弟弟,也折回家来,发现家中的生面孔,又听弟弟喊着不许带妹妹走,还有什么不懂的,拿起院墙边的扫把把人贩子赶了出去,出去归来的丈夫知道了此事,气急败坏给了自己一耳光,三人大半月都没理她,第二个年刚过,朝廷来镇子里招兵,刚十五岁的儿子为了一两银子,和同村几个大点的男娃一起当兵去了边关,她气死了,当时,边关正在打仗,儿子那么小,九死一生啊,不让去,儿子偷偷报了名,趁着夜色悄悄走了,走了大概一年多,捎回书信来,二儿子给她念了,说边关打了胜仗,大儿子也因为立了功当了一个小官,再过一阵会回一趟家来,却没想到,临了,又起了战事,没能回来,这场仗一打就是两年多,她每天都心惊胆战,就怕儿子回不来,二儿子也在大儿子当兵的第二年去了镇子上,给一家卖酒的铺子当伙计,二儿子机灵,不怕吃苦,嘴又甜,铺子里的掌柜经常让他给高门大户送酒,一来二去也能打听到边关的消息,直到去年进入夏季,二儿子兴高采烈的回来说边关仗打赢了。过了一个月,大儿子让人送了平安信回来,她才放下了心,没想到,捎回信来没几天,大儿子回来了,她看到了几年没见的儿子,比她高了有快两头,黑红色的脸膛,都快认不出来了,叫了她一声,娘,若不是跟丈夫七八分像的面孔,她还以为哪儿来的军汉,哭了一场,儿子见了家里人,没说上几句话,就又要走,说有军务,耽误不得,等办完了军务再回家来,果然,过了有大半个月,儿子回来了,说在家住两天,她高兴坏了,托去镇子上的人,把二儿子也叫回来吃了一顿团圆饭。

大儿子回来,给了她五十两银子,又给了她一根镶嵌着珍珠的玫瑰花银簪子,做工精细,一看就值不少银子,她埋怨儿子乱花钱,儿子却笑着说:“娘,儿子这几年在外,也没好好孝敬您,只当儿子给您的赔礼。”她含泪收了下来,又给丈夫买的虎骨酒,说平常喝点,腿就不会疼的睡不着觉了,给二儿子买了笔墨纸砚,不让二儿子再去酒铺当伙计了,让他去镇上的书塾里读书,他去当兵,就是吃了不读书的亏,如果多读点书,像大将军王一样,文武双全,就不会是现在的职位,提起那位大将军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十二岁就随父上了战场,跟随父亲在边关三年,十五岁回京考了文状元,十六岁又被皇上点了武状元,一时在京城传为佳话,十七岁时,父亲在边关战死身亡,他远赴边关,暂代父职,父亲手下有人不服,以武挑战,他一人挑三,后又在收复边关失地时,以少胜多,敌人的大将也在这场战斗中身亡,底下的军将才彻底心服囗服,今年春天把敌国的十万大军彻底缴灭,敌国战败投降应有十几年不敢再犯,皇上大喜,封将军为大将军王,赐金银上万两,其他不计其数。

二儿子听了哥哥的话,去酒铺里辞工了,大儿子也给沅娘买了礼物,买了一对桃粉色的珠花,绑在辫子上,越发娇俏可人,又给买了一对绞银丝镯子,上面镶着几颗米粒大的宝石,熠熠生辉,晃得人睁不开眼,大儿子也真舍得花钱,刘氏气得不行,可儿子好不容易回来,她也不愿惹得儿子生气,等儿子走了,再收回来,儿子在家住了三天,就走了,沅娘有眼色,除了那对珠花留下了,把镯子和大哥给的一条丝绸做的帕子,还有小女孩喜欢用的脂粉都交给了刘氏,刘氏只把镯子和帕子收了起来,没要脂粉。

今早去镇子上,一个是看看二哥辞工了没有,再一个是顺手把大哥给捎回来的皮子和她做的帕子卖了,不是家里没钱用,而是大哥二哥都到娶妻的年龄,大哥是因为在边关打仗耽误了,二哥也可以先订下人家,晚两年再成婚,两个儿子娶妻是要花费不少银子的,所以攒一个是一个。

小说《沅娘》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