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绿色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穿越明末,我是造反钉子户全章阅读

穿越明末,我是造反钉子户全章阅读

金黄的鸡翅膀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古代言情《穿越明末,我是造反钉子户》震撼来袭,此文是作者“金黄的鸡翅膀”的精编之作,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吴成绵正宇,小说中具体讲述了:两人提着一捆香和一包纸钱随着绵正宇上山拜坟。不止是他们,几个屯军正领着流民挖坟,将那些被杀的流民骨灰埋下立碑,那些阵亡的旗军家属也在山上烧纸哭坟,坟山上一片哭声。“武乡受灾不重,流民还不多.....”绵正宇领着吴成和绵长鹤为坟堆除草,一边喃喃念着:“还好,流民都是饿疯了的,怕是这些坟都得给他们刨开,骨肉都熬汤吃了。”吴成想起了那天雪夜那口锅里的孩子,......

主角:吴成绵正宇   更新:2024-05-06 13:4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吴成绵正宇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明末,我是造反钉子户全章阅读》,由网络作家“金黄的鸡翅膀”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古代言情《穿越明末,我是造反钉子户》震撼来袭,此文是作者“金黄的鸡翅膀”的精编之作,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吴成绵正宇,小说中具体讲述了:两人提着一捆香和一包纸钱随着绵正宇上山拜坟。不止是他们,几个屯军正领着流民挖坟,将那些被杀的流民骨灰埋下立碑,那些阵亡的旗军家属也在山上烧纸哭坟,坟山上一片哭声。“武乡受灾不重,流民还不多.....”绵正宇领着吴成和绵长鹤为坟堆除草,一边喃喃念着:“还好,流民都是饿疯了的,怕是这些坟都得给他们刨开,骨肉都熬汤吃了。”吴成想起了那天雪夜那口锅里的孩子,......

《穿越明末,我是造反钉子户全章阅读》精彩片段


一间泥土房,一个小院子,房中摆了张木床和一点破破烂烂的家具,院子用粗浅不一的树枝围成,摆着灶台和水缸,种着一棵枯死的枣树,这便是吴成在这个世界的“家”。

说家徒四壁有些过了,但穷到吃土毫不夸张。

但像吴成这样有屋有床的家庭在这里已经算是中产阶级了,很多人穷得连裤子都穿不上,住的还是草屋甚至窝棚,而晋东南,已经算是山西比较富裕的地方了。

贫穷,因为贫穷所以面对天灾毫无抵抗之力,因为贫穷所以面对朝廷和军队只能乞求他们还有一丁点良心。

叹了口气,将行李堆在床上,扫了一圈土屋,一眼就看见一面墙上钉着的木架,摆着几个粗糙的灵牌。

吴成取下来一看,是他在这个世界的父母和爷爷奶奶的灵牌,绵正宇安排内人时常来打扫收拾,灵牌都擦得干干净净,没有落一丝灰尘。

吴成把它们整整齐齐摆回去,走出屋子来到院里,扫了眼破败萧瑟的村子,苦笑一声:“得了,反正我原来也是准备去扶贫的不是?”

离了院子,吴成连门都懒得锁,一路向绵正宇家慢慢踱去,村子里一片萧瑟景象,不少满身补丁甚至穿着单衣的老幼麻木的坐在自家门前,一个个面带菜色,连小孩都没了活力。

至于村里的青壮,除了他们这些刚刚回来的旗兵和几个留守的屯兵,大多下田赶着春播,或者去附近的地主富户家当个长工讨口饭吃。

走到绵正宇家门口,才有了一点生活的气息,绵正宇的老婆正在炖肉煮菜,即将到开蒙年纪的大儿子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小儿子在灶台前咯咯笑着,绵长鹤领着弟弟帮忙摆着桌椅,而绵正宇正和绵长鹤寡母、也就是绵正宇的兄嫂聊着天。

吴成赶忙凑上去帮忙,摆好桌椅碗筷,不一会儿一锅野菜炖猪肉和几碟杂粮饼子便上了桌,农家人没什么规矩,绵正宇也喜欢热闹,让女眷也同桌吃饭,倒也热闹不少。

“邻村的死了八个.....”绵正宇的老婆一边啃着饼子一边聊着天:“又是大旱又是大雪的,本来收成就不好,张家还提了田租,朝廷也没说赈灾啥的,就只会催粮,好些人去武乡城里卖儿卖女,有些活不下去的要么逃了要么就自己去了。”

绵正宇的老婆语气很平淡,仿佛死人是什么习以为常的事:“李阿爷你还记得不?为了给家里省口吃的,有天晚上自己拄着拐走进雪地里头,白天发现的时候都冻得硬邦邦的。”

绵正宇点点头,瞥见吴成脸上有些尴尬,当即斥道:“你这婆娘,吃着饭讲这些事情作甚?闭嘴!”

绵正宇的老婆悻悻闭上嘴,一旁绵长鹤母亲见气氛有些尴尬,呵呵笑着冲吴成问道:“吴家的,没记错,你今年该满十六了吧?”

吴成点点头,绵长鹤的母亲忽然嘿嘿一笑,转头向绵正宇说道:“阿弟,吴家的都这么大了,也该讲门亲事了,你跟岳家的说了没?他家女儿今年也要十三了,正好配吴家的小子。”

吴成差点一口肉汤喷出来,好家伙,难怪绵正宇和岳拱会混到一起,搞半天是把自己给卖了。

绵正宇微微一笑:“老岳对吴家崽子喜欢的紧,早跟俺说了,等十一月他家大闺女满十三,就给吴家崽子操办亲事。”

吴成呛了一口,赶忙推托道:“绵老叔,婚事我不急.....”

“这事没得商量,已经定好了!”绵正宇直接打断了吴成的话:“你吴家就你一个单传,咱们当兵吃粮刀口舔血的,指不定啥时候命就交代了,你爹把你托付给俺,俺不能让你家断了香火!”

绵长鹤也凑上来帮腔:“对啊,成哥,早点娶妻生子,生个大胖小子,我带他练武。”

吴成瞪了他一眼,看了看一脸严肃的绵正宇和两位妇女,也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绵正宇面上一松,哈哈大笑起来:“这就对了,来,多吃点肉,等会我们一起去拜坟。”

村子西南有座小山,没法耕种,便成了村里的坟山,吴成的父母和绵长鹤的父亲也埋在山上,两人提着一捆香和一包纸钱随着绵正宇上山拜坟。

不止是他们,几个屯军正领着流民挖坟,将那些被杀的流民骨灰埋下立碑,那些阵亡的旗军家属也在山上烧纸哭坟,坟山上一片哭声。

“武乡受灾不重,流民还不多.....”绵正宇领着吴成和绵长鹤为坟堆除草,一边喃喃念着:“还好,流民都是饿疯了的,怕是这些坟都得给他们刨开,骨肉都熬汤吃了。”

吴成想起了那天雪夜那口锅里的孩子,不由得全身一抖,绵正宇皱了皱眉,转移了话题:“吴家崽子,你爹是咱们这个百户里读书识字最多的,以前老百户还在的时候,朝廷发了本兵书,老百户还得找你爹才能看懂。”

“你爹比我透彻,攒了钱都送你去开蒙让你识字,希望你考个秀才,子孙后代就不用再当这贼丘八,只可惜好人不长命,被山贼砍了一刀,高烧三天没挺过去,就这么走了......”

绵正宇说着说着眼泪便下来了,落在地上滴滴答答,绵正宇抬起手用衣袖抹了抹眼泪,叹了口气:“所以吴家崽子,你得好好活着,得平平安安娶妻生子,不然俺如何对得起你爹的托付?”

吴成点点头,心中却是极为沉重,如今这个世道,又哪有人能平平安安、娶妻生子度过一生?

叹了口气,吴成忽然意识到什么,问道:“对了,绵老叔,你说老百户拿过一本兵书来给我阿爹,那本兵书叫什么名字?还在这里吗?”

绵正宇皱着眉思索了一会儿,回道:“书被老百户带回去了,但俺记得你爹手抄过一本,说是要用来在咱们这一旗中练兵,后来你爹去了,俺又看不懂,不知道扔哪去了,得回去找找。”

“当时你爹兴奋不已,天天嘴边念着那书名,俺也就记下了书名,叫什么《练兵实纪》!”


风雪下了一个晚上,到了第二天天光大亮才渐渐平息了下来,毛孩跑了两三个时辰也没找到医师,有几个熬不过去过了世,吴成等人也没办法,只能将剩下的伤员抬到板车之上,带上死者的骨灰,一边赶路回家,一边寻找医生。

那几个边军给他们留下了不少东西:三颗人头,价值九两银子,不多,聊胜于无。

这三个边军都是一人双马,六匹上好的战马,只可惜上好的战马需要上好的草料喂养,吴成他们根本供不起,只能拿去卖掉换钱。

三副棉甲,一副锁子甲——有一人披了双甲,棉甲之中还套了一层锁子甲,虽然甲胄大多有损,头盔也有一个被吴成用骨朵砸瘪了,但修修补补总比卫军的鸳鸯袄和布面甲好用。

两把骨朵、一杆马枪、一张硬弓、一杆火铳、三把雁翎刀,都是边军的好家伙。

骨朵、马枪不说,硬弓比吴成他们使用的弓箭明显强上数倍,岳拱爱不释手,将它收入囊中。

雁翎刀也是削铁如泥,那名夜不收的雁翎刀将吴成的腰刀生生砍成两段,自己却连个缺口都没崩,简直就是碾压,吴成、绵正宇和岳拱便一人拿了一把。

最让吴成惊喜的,还是那杆火铳,据毛孩所说,此铳乃是万历年有个叫赵士桢的官员取欧洲、鲁密、日本三家火铳之长创制而成,故而得名三长铳,在边军之中多有装配。

但吴成不懂火枪,甚至不知道赵士桢是谁,但他来自后世,知道历史的进程,让毛孩将这杆三长铳保管好,等回了武乡看能不能找到工匠拆解仿制。

刚开始吴成还担心他们击杀边军会不会惹出事来,还是熟悉边关情况的绵正宇为告诉他边军常年待在苦寒之地,面临随时掉脑袋的危险,如今又时常欠饷,故而时有逃卒,跑了三个边军夜不收没什么奇怪的,这才放下心来,和众人一起“分赃”。

但他一路上心情还是很沉重,不单单是因为死了那么多流民和兄弟,还是因为那可怕的未来。

装备精良、勇悍凶猛、战场经验丰富,三个边军便能将他们两个不满员的小旗十几号人杀得落花流水,若不是那些流民相助,恐怕他们都得交代在那座破庙里了。

而那些尚未碰见的东虏,比他们更凶猛、更勇悍、沙场经验更丰富、装备也更精良。

吴成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他们这些人在山西卫军之中已经算得上精锐了,否则也不会被带去勤王,可碰到三个边军却差点全部去了黄泉,若是碰到东虏的大军岂不是死路一条?

崇祯十七年,满清入关、剃发易服,吴成算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理想里绝没有剃发易服这一条,只能是为了留头留发与东虏死战到底。

如今已经是崇祯三年了,留给吴成发育的时间不会太多了,但前世也不过是个刚出校园的学生,今生也只是一个军户,不管怎么看,似乎都只有掉脑袋一条死路走了。

长长叹了口气,这贼老天,把自己扔在这操蛋的时代就算了,怎么不配个系统给自己?来个大召唤术,十几颗核弹扔下去,管他什么皇太极黑太极,统统成灰了。

“好歹发把枪给我防身啊!”摸着还在隐隐作痛的下巴,回头扫了一眼还在跟着他们的流民,又一次不由自主的叹了口气。

风雪过后,他们一路南行,那些流民始终紧紧跟着,路上又遇到不少小股流民也汇了进来,如今人数已经上百,这么多流民,到时候还不知该如何安置。

正在胡思乱想之时,绵长鹤拿了张饼子凑了过来:“成哥,咱们快到沁州地界了,绵老叔说咱们不进沁州城,让毛孩去探探情况、请个大夫,咱们先回武乡去。”

沁州守御千户所位于山西东南部,吴成所在的百户则驻屯武乡县左近,处在群山包裹的盆地之中,地势平坦、土地也算肥沃,算是山西比较富裕的地区,至少往日里吴成这类旗兵还能保证不饿肚子。

这年头,不饿肚子便已经是卫军中的健锐了。

但也好不到哪去,山西本就是穷省,今年又遭了灾,武乡左近同样是大批大批的农民失地沦为流民或佃户,一片萧瑟的景象。

吴成他们小旗所在的屯村同样遭了灾,一行人与岳拱他们分别,直往屯村而来,远远便看见村口数名屯军和余丁在搬运尸体。

“绵小旗,你们回来了?”有一名屯军兴高采烈的迎了上来,见到众人身后的那一堆流民,顿时一愣。

“路上碰到的流民,一路跟着咱们回来了.....”绵正宇简单解释了一句,朝那几具尸体看了看:“刘家的怎么了?”

“一家子上吊自杀了.....”那名军屯叹了口气,语气里藏着些愠怒:“你也知道咱们这些屯军地里七成收成要上缴,本就没什么余财,去年又遭了灾,好多家里连自己都养不活了,又哪来的粮食上缴?只能去张家借贷,但灾情一直不减,朝廷催收愈急,张家也催的紧,不少屯军余丁受不住逃了,刘家一家老小的,逃也没地方逃,一时过不去,便举家服毒了.....”

绵正宇点点头,卫军困苦、余丁屯军尤甚,逃亡自尽的从来不少,他早就见怪不怪了。

指了指身后的流民:“老常,这些流民有地方安置吗?”

“安置他们倒是不麻烦,去年卫所里逃了不少人,让他们顶了名便是.......”那名屯军皱了皱眉,压低声音说道:“但张家和朝廷催逼得紧,这些人恐怕最后还是要逃了的。”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先把他们安置下来吧......”绵正宇叹了口气,拍了拍那名屯军的肩膀,让他去准备房屋和吃食,回头冲众人说道:“进村吧,各回各家去,吴家崽子,你家里没人,等会到俺家来用午饭,下午俺和你去拜拜你爹的坟,告诉他俺把你安全带回来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